『壹』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發展歷程
從默片到有聲電影
所謂的默片在其鼎盛時代也常常有音樂或者聲效相伴,1926年8月,由約翰.巴利摩爾主演的《唐璜》在紐約的華納劇院首映,這次首映採用了Vitaphone聲音系統,以每秒331/3轉唱片來使電影聲畫同步。新的發明很快就跟來了,1927年10月華納公司的《爵士歌王》敲響了默片的喪鍾。
到1930年為止,只有5%的好萊塢的影片還是默片,華納兄弟採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開發的膠片攜載聲音的技術,這一技術需要採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從而誕生了這一今天仍然採用的標准。這一變化徹底改變了電影膠片的形態。
35mm默片的滿畫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象電視畫面),1927年最早的聲音印在膠片上時是1.21:1
1932年,製片商和放映商聯合建立了膠片上聲音軌跡寬度的標准,從而創造了新的1.37:1比例。隨著這一整個業界技術方針的確立,電影中的對白、歌舞急劇增加.在30年代,電影觀眾增加了一倍。
電影工業繼續尋找新的發展,很快,就開始經歷彩色電影,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貳』 影視音樂發展歷史
影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程
1
、
默片(無聲)時期
第一位在電影中使用音樂的人是盧米埃兄弟。
1895
年
12
月
28
日在
巴黎的卡普辛大道餐廳,盧米埃兄弟放映了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商業片,
當時盧米埃兄弟在放映的同時還邀請了鋼琴家做現場的伴奏,所演奏曲
目均是通俗的小品音樂,因此這代表了電影與音樂第一次的交會。
(觀看電影《雨中曲》中當時觀眾欣賞無聲電影時的場景,因為沒
有人物對白,劇情完全靠字幕的形式傳達給觀眾。
)
喜劇大師卓別林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電影明星。
2
、
起飛時期
對於電影史來說,
1927
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影像與聲音結合
的技術終於成熟,使得有聲電影正式崛起,觀眾終於能在看電影時聽到
演員們的聲音了。
由於故事情節已經能由說話聲與對白交代清楚,喚神從今
而後它就是情緒系統的重要領導者。
從有聲電影問世到上世紀三十年代
中期,基本上電影音樂家的作曲方式是以純音樂的形態來構思,因此,
電影音樂脫離不了古典音樂的氣息。
3
、
專業化時期
上世紀三十年代之後,隨著電影的發展以及一些音樂家對電影音樂
發生興趣之後,開始為電影寫作專門的樂曲,電影音樂才有了明顯的特
性與進步。
這個時期的電影音樂家以史坦納為代表,史坦納可以說是電
影音樂家的鼻祖。
史坦納首創米老鼠式的編曲方式,為早期的電影譜下
不少成功的作品,如《亂世佳人》、《北非諜影》等;此外,恐怖大師
希區柯克與柏納赫曼的《驚魂記》(
1960
年),全片以亮彎小提琴的弦樂音
響製造出凄栗驚駭的場面,也成為電影音樂的典範。
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
1
、
視聽統一的綜合性
——
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
但聽覺要素
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
2
、
片斷與整體的矛盾統一性
——
電影音樂在影片中是分段陳述、
間
斷出現的(早期的電影音樂例外)。
3
、
音樂長度的制約性
——
電影音樂受電影蒙太奇的限制,
隨劇情發
展而變化,因而每個音樂片斷的時間長度,均受到嚴格限制(誤差通常
不能超過半秒鍾)。
4
、
音樂與科學技術的不可分離性
——
電影音樂要通過錄音和鍵虧
(包括混
合錄音、光學錄音)、洗印、放映等技術處理,因而深受科學技術的制
約。
電影音樂的主要功能
1
、
描繪作用
——
這是較為客觀性的處理,
主要用音樂來渲染烘托畫
面的情緒及氣氛。
2
、抒情作用
——
主要用於塑造人物性格,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心理
變化,體現內心潛台詞等。
3
、
劇作作用
——
音樂參與影片的情節發展,
成為影片結構不可缺少
的組成部分,
包括刻劃人物的復雜內心矛盾,
表現人物之間的外部沖突。
4
、背景氣氛作用
——
音樂以特定音調、樂器音色、風格在影片的局
部或整體中,作為表現時代特徵、民族特點、地方色彩或強化特定的影
片基調與氣氛的手段。
5
、結構貫串作用
——
同樣的音樂在影片中多次反復(或變化反復)
出現,在情節發展過程中起著紐帶作用,既能使整部電影完整、統一,
又能使觀眾在心理上獲得前後貫串的感受。
『叄』 哪個時期是好萊塢歌舞片的黃金時代
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好萊塢歌舞片的黃金時代。歌舞片也稱「音樂劇電影」,movie musical,大多興盛於大亂之後的純真年代,所以歌舞片成為廳則主流主要出現在一戰和二戰之後。人們在戰後藉助歌舞慰藉受傷的心靈,也以歌舞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薯伏態嚮往和追求。
在70年代以前常常雄霸奧斯卡領獎台。若有機會看一下1936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齊格飛》(The Great Ziegfeld),
30-40年代是好萊塢歌舞片的黃金時代,那時在豪華布景及製作數源上已登峰造極;之後的歌舞片更注重內容和形式的結合,在藝術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如50-60年代的著名歌舞片均很有史詩氣派。70年代後,好萊塢歌舞片全面進入萎縮階段,傳統的表現手法不再受人歡迎,創新的路子偶爾有人嘗試,但並未掀起新的熱潮
『肆』 多維發展時期好萊塢電影音樂的特點
超級英雄電影中配器是非常多樣化的。電影音樂作為一種錄制音樂,為音樂上的多樣化提供了很多可能,作曲家可以在工作站中任意搭配樂器組合,而好萊塢充足的資金與技術支持也使得作曲家敢於充分的發揮想像力,嘗試各種配器的可能性。在《美國隊長》中,幾乎全部的無源音樂都是由管弦樂隊演奏的(除了少部分使用歌曲的段落),選擇只使用管弦樂隊可能與作曲家的喜好和創作條件有一定的關系,同時選擇用管弦樂隊也有著影片故事背景方面的考慮,這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故事,顯然導演無論是在畫面還是音樂方面都想要保持那種傳統戰爭片的風格,因而全片都沒有使用太多唯扒現代的音色。而在《鋼鐵俠》中,作曲家拉民•賈瓦迪(RaminDjawadi)使用了非常多搖滾樂的元素。一方面,這部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1世紀,需要一些符合時代特徵的音樂,另一方面,這部影片的主角施塔克(Stark)在片中也很喜歡搖滾樂,片中出現了很多有源的搖滾樂片段,這就使得無源的配樂中出現的搖滾樂元素與整部影余鄭片非常的和諧統一。拉民•賈瓦迪在之後2013年的影片《環太平洋》中也使用了這種搖滾樂和管弦樂隊相結合的方式並大獲成功,這種風格也成為了他獨特的標簽。而在由漢斯•季默和詹姆斯•紐頓•霍華德合作的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中,音樂則由管弦樂隊和大量的合成音色交織而成,這非常符合影片黑暗嚴肅的氛圍,同時,這是一部建立在虛構的城市「哥譚市」的故事,這種非聲學樂器的使用也使得影片與觀眾所處的現實世界有了一定的「距離感」。值得一提的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人聲呼號被當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動機也即「貝恩」主題,漢斯季默在創作配樂期間還在網上發起全球影迷來為這部影片錄制呼喊聲,這也在當時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超級英雄電影的作曲和導演們非常擅於為自己的影片從樂器的選擇方面在配樂上為電影營造出一種合理可信又具有特色的氛圍,作曲家也不吝於在樂器的選擇方面大費周章,為影片選擇出獨特的樂器組合來進行創作指毀昌。在配器選擇上的多樣性是超級英雄電影音樂的一大特點。
『伍』 好萊塢動作片音樂發展史
提到動作片配樂,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漢斯·季默Hans Zimmer 。他的作品揉合了電子樂的炫麗緊湊,和交響樂的磅礴氣魄,幾乎是近年來,典型好萊塢英雄主義動作電影不可或缺的「標准配備」。代表作品:獅子王、石破天驚/勇闖奪命島、斷箭行動、角鬥士、 加勒比海盜、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盜夢空間、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等。尤其是勇闖奪命島和加勒比海盜的配樂,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熟悉。
哈里·格雷格森-威廉姆斯 Harry Gregson-Williams的作品也不錯,代表作:全民公敵、納尼亞傳奇、使命召喚3等。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代表作: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人工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