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音樂家電影卡

音樂家電影卡

發布時間:2022-05-05 00:48:33

㈠ 電腦看電影畫面很卡,聽音樂不卡,是什麼原因啊

這個配置多少有些跟不上現在的節奏了,而且是集成的顯卡。現在的電影、視頻和播放器畫質都很高了。
如果不是上網看卡的話那就是顯卡的問題了,試試把播放器畫質調下來看看。(也可以試試重裝驅動)
如果是上網看卡的話也有可能是網路原因。

㈡ 有沒有關於鋼琴或音樂的電視劇和電影

1.海上鋼琴師

片名:海上鋼琴師/聲光伴我飛
外文片名:The Legend of 1900
導 演:吉賽貝 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主 演:比爾 納恩、克拉倫斯 威廉斯 III、普魯伊特 泰勒 文斯、希思科特 威廉斯、蒂姆 羅思
類 型:文藝
首映日期:1998-01-01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Virginian號上,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頭等艙上欲撿拾有錢人殘留下來的事物時,卻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於是Danny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陸地上卻是個從未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也沒有國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而他也隨著Virginian號往返靠泊各個碼頭,逐漸長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撫養1900的Danny意外喪生,幸而奇跡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美的琴聲所驚醒,循著琴聲而往,居然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Max在因緣際會下來到Virginian號加入樂隊伴奏,也因此見識到這位傳說中的海上鋼琴師——1900,兩人因此結為好友。而1900在與發明爵士樂的傳奇鋼琴手Jelly同船競技鋼琴琴藝之後,聲勢更是如日中天。但盡管Max再三鼓勵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賦,1900卻始終未曾踏足陸地一步。直到他在為唱片公司錄制個人專輯時,意外見到船艙之外清秀動人的女孩,並在感動之餘創作了《1900s Theme》即片頭Max與樂器行老闆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隨著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究竟1900會不會為了去尋找女孩而離開30多年來的船上生活?
2.鋼琴教師
主 演:安妮·吉拉多特 伊莎貝爾·於佩爾 貝諾特·馬吉梅爾 類 型:愛情片 加入日期:2007-9
屆四十的愛莉卡是一個嚴厲冷峻的鋼琴教師,在維也納音樂學校教授鋼琴,而且以對她的學生嚴格出名,與年老但控制欲強烈的母親同住,在母親異常嚴厲的管教下長大,導致日後壓抑矛盾欲求不滿的個性,困在這個關系裡兩個女人互相折磨日日爭吵。外表賢淑的愛莉卡唯一的發泄管道是去錄影帶店看色情影片與到露天電影院看情人們做愛以宣洩情慾,甚至到廁所內以剃刀自虐得到快感。透過病態的偷窺慾望與自毀頃向的受虐癖來抒發心中的憤怒與不滿。直到一天金發活力十足的男學生,亟欲拜師的闖進她的生命中,被她那種奇特沉靜的外表所吸引,加上他自己奇異的人格,開始對老師進行一連串的性愛誘惑,互相以精神與肉體虐待對方。
3.鋼琴師
編劇: 羅納德.哈伍德 (Ronald Harwood) Wladyslaw Szpilman
導演: 羅曼 波蘭司基 (Roman Polanski)
主演: Adrien Brody 艾德林恩·布洛迪
上映年度: 2002
影名: The Pianist
簡體中文名: 鋼琴家
官方網站: www.thepianistmovie.com
imdb編號: tt0253474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德國 波蘭
又名: 戰地琴人 鋼琴戰曲 鋼琴師
劇情簡介 · · · · · ·
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童年從納粹的追捕下逃生的經歷是波蘭斯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整個價值觀念。但是長期以來他一直逃避著這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他曾經拒絕了《辛德勒的名單》,因為他認為影片的題材和他的經歷過於接近。而十年後波蘭斯基終於有了勇氣直面那段痛苦的往事並將其通過自己的電影創作表達出來。「這是我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情感上,它不能與我過去的任何作品相比較,因為它把我帶回了那個我仍然銘記的時代。」 鋼琴家二戰期間顛沛流離的生活映射出了他本人的成長體驗,可以肯定的說這部電影融入了他個人的感悟。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影片是投資3500萬美元的大製作,在捷克、柏林取景。148分鍾的長度也是參賽片中最長的一部。可以說這是波蘭斯基的雄心之作,不僅寄託了他自己的生命體驗,也成為他能否擺脫最近幾年低迷狀態的一個考驗。
4.《鋼琴之森》(Piano Forest)
譯 名 鋼琴之森
片 名 Piano Forest
年 代 2007
國 家 日本
類 別 動畫/劇情
語 言 日語
片 長 01:40:58
導 演 Masayuki Kojima
主 演 Aya Ueto ... Kai Ichinose (voice)
Ryunosuke Kamiki ... Shuhei Amamiya (voice)
Mayuko Fukuda ... Takako Maruyama (voice)
Chizuru Ikewaki ... Reiko Ichinose (voice)

簡 介

雨宮修平(配音神木隆之介,14歲)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最大的夢想是成為鋼琴家。這並不是單單說說而已的夢想,他帶著他的夢想轉學到了鄉下的學校。初來乍道的他同樣也遭到學校內孩子王的刁難。他們故意告訴他在學校附近的森林深處有一架無法發聲的壞鋼琴,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彈響。同學們向修平挑釁著,就在修平惱怒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同班的一之瀨海(配音上戶彩,21歲)為他解了圍。海說「如果鋼琴發出了聲,你們又如何?」
放學後,海帶著修平來到了那個有著神秘鋼琴的森林。在森林深處,光線透過樹木的縫隙灑落在那架鋼琴上,看起來這是一架極其豪華的鋼琴。讓修平沒想到的是,整日都努力練習彈琴的修平並沒有彈響它,反倒對樂譜一點不識的海卻讓沉寂了好久的鋼琴發出了聲響。海興奮的說「這是屬於我的鋼琴啊!」自由奔放的海赤腳在森林中奔跑、彈琴,音色的玄妙可以觸動人的心靈,這一切也刺激著修平,面對既沒有學過鋼琴,又不識樂譜的海,修平似乎產生了自卑感。為了成為父親那樣的鋼琴家,修平甚至放棄了游戲時間,放棄了一切屬於鋼琴之外的業余時間,然而他卻還不如一個從未接觸過鋼琴的海。
鋼琴讓兩個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很默契,修平讓海對鋼琴產生了興趣,也開始彈起了鋼琴。既是好朋友,又是競爭對手的兩個人,為大家奉獻了一台圍繞鋼琴展開的動人心弦的友情故事……
5.《想飛的鋼琴少年》

導演:佛瑞迪·穆勒 Fredi M. Murer
製片:克里斯汀·戴文 Christian Davi
編劇:彼德·路西 Peter Luisi
佛瑞迪·穆勒 Fredi M. Murer
盧卡斯·蘇特 Lukas B. Suter
演員:布魯諾·甘茲 Bruno Ganz
法布里奇歐·柏桑尼 Fabrizio Borsani
泰歐·蓋爾基 Teo Gheorghiu
分級:PG 類型:劇情
國家:瑞士 片長:120分鍾

上映日期:2007年6月29日(美國)

維特自出生那天起彷佛就來自外星小王子有蝙蝠般靈敏聽力、媲美音樂神童莫札特鋼琴才華、精通股市操盤數學頭腦最喜歡看讀物就網路全書雖然父母希望維特未來成為偉大鋼琴家但卻和所有小男孩一樣只想天空飛翔為了逃離父母加諸身上沉重壓力維特總愛跟古靈精怪爺爺身邊一同探險人生一個下大雨夜晚維特決定不再為人而活戴上爺爺和親手打造翅膀縱身一躍、飛上天際… 他媽媽發現時他已不省人事了。結果,一切無礙,只是他鋼琴彈得不再好,書讀得不再快。她媽媽撕聲裂耳地哭,這時,醫生的一句話,道出全劇的主旨。「我不明白你有什麼難過,你孩子從那麼高的地方墮下,安然無恙,還是身體健康的,你有什麼好難過!」
以詩意輕盈角度巧妙將成.人與小孩世界顛倒翻轉本片優美琴聲中描繪一個天才神童渴望平凡人生感人故事扮演12歲維特小演員泰歐蓋爾基本身就才華洋溢鋼琴少年全片配樂皆親自上陣演出;曾與荷索、文溫德斯、安哲羅普斯等名導合作歐洲影帝布魯諾甘茲則飾演維特爺爺瘋癲自個性總能隨口說出人生哲理小維特心中播下夢想種子
6.《鋼琴課》
《鋼琴課》一部影片誕生了三個女神——艾達、霍莉·亨特、簡·坎皮恩。

維多利亞時.代的大海,維多利亞時.代的琴聲,激盪著融貫今古的不滅情懷……

簡·坎皮恩在本片表現出的主要風格元素:

1.善於用極經典的影像表現時.代氛圍。

2.有效控製表演元素。

3.女性化的訴說。

作品分析 :

《鋼琴課》表現沉默,卻以非凡的視覺和情感的想像力創造了最優美的訴說。

《鋼琴課》以一位女性電影家的視點表現人類訴說的渴求。啞女艾達的鋼琴是一種象徵物,一頭連著訴說的艱難,一頭連著訴說的本能。

《鋼琴課》通過啞女艾達對愛情和訴說的勇敢追求,以一台鋼琴為媒介,以一個極其<!-- 正文頁畫中畫 begin -->獨特的視點表現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女性對等級森嚴、思想封閉社會的反叛,表現了人類對自由、摯愛的本能追求。

本片以「女性覺醒」為出發點,是一部很難用言語形容的美妙詩篇。在這部影片里,簡·坎皮恩運用沉默和音符,雕琢了古典時.代那種含蓄而奔放、浪漫而殘酷的人生氣質和不滅情懷。那是一個用船把鋼琴這種人類最優美的訴說方式帶到大洋彼岸的時.代。英國人,當然也包括蘇格蘭人走到哪裡就把鋼琴帶到哪裡,哪裡有了鋼琴哪裡就有了最美妙的傾訴。那是一個浪漫的時.代,那是一個訴說的時.代,那是一個動人心魄的時.代。

《鋼琴課》透過啞女艾達的鋼琴之戀表現了人們對一個動人心魄的時.代的緬懷,表現了電影家對現代人所遺忘的那種執著情懷的詩意呼喚。

簡介劇情:

女主人公艾達自6歲起就沒有說過話,卻彈得一手好琴。鋼琴是她與外界惟一也是最美的交流方式,是她生命的全部。她聽從父親的安排,與大洋彼岸的斯圖爾特再結姻緣,斯圖爾特卻把她的鋼琴丟棄在波濤洶涌的海邊,他迎娶了艾達,卻丟棄了她的話語,丟棄了她的心靈。艾達沉默了,那是心靈的沉默,那是真正的沉默。就在沉默快要使她窒息時,一個頗有些粗俗的房地產管理人貝恩斯出現了,他用土地換取鋼琴,開始傾聽艾達的傾訴,那是一種獨特的鋼琴課,他們用琴聲,用心靈,也用肉體傾訴。而當貝恩斯被艾達的頑強個性所震懾,被艾達心靈的傾訴所吸引時,感官的索取開始上升為心靈的交融和生命的悸動,於是,愛情就在兩人還沒意識到的情況下產生了。貝恩斯願意拋棄一切只為得到艾達。從欲到愛,從感官的需求到靈魂的共鳴,他們共同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情愛之路。這真是一種奇妙的對話,一種奇妙的傾訴。

簡·坎皮恩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揭示人們內心對愛情的渴望。艾達不能講話,但這並不意味著她的心底沒有愛的波瀾,沒有傾訴的波瀾!斯圖爾特拒絕鋼琴就拒絕了話語,拒絕了傾訴,拒絕了摯愛,他剝奪艾達傾訴的權利同時也剝奪了自己傾訴的權利,於是他永遠失去艾達了。在現代電影中幾乎一切的三角戀其實都不僅僅是三角情慾,說到底那是一種三角的對話,在這種對話中誰觸摸到了心靈,誰就會獲得心靈的交融。貝恩斯在粗暴踐踏艾達傾訴的話語時逐漸理解了她的傾訴,於是他最終贏得了真正的愛情。

簡·坎皮恩迷戀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迷戀那個夢幻時.代的風采,她的作品幾乎都有著《呼嘯山莊》、《簡·愛》時.代的經典浪漫。她在影片中以一種唯美的手法,展現了性與愛的結合,展現了人們面對愛時的義無反顧,展示了人們在失去自己的最愛時的不可理喻,深刻地挖掘了人們內心真實的渴望。影片的影像臻於美的極致,從來沒有看過這么美的大海,簡·坎皮恩把人物和海天都簡化為黑白兩色,只留下洶涌澎湃的浪濤,留下無助的母女和一台無聲的鋼琴——那是電影家和大海的深情對話,那是人和自然的美的對話,這樣傑出的影調追求是電影家綜合素質的完美呈現。
7.《鋼琴戀曲》
女主角:野村美雨---文靜靦腆的中學2年級生,花季的她很仰慕高橋一也,愛好是彈鋼琴,而且從小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
野村暁子---美雨的姐姐,在海外做音樂指揮,活躍開朗的性格與美雨形成鮮明的對比。
野村誠司---美雨和藹可親的父親,工作很忙。由於特別寵美雨,也深得美雨的依賴。
野村瞳---美雨的母親,天真爛漫的家庭主婦,對子女就相對嚴厲,希望美雨成為鋼琴家。特別的是對誠司的稱呼是「先生」。
白川先生---美雨的音樂教師,才能雖高但卻有藝術家脾氣。由於彼此相處了很長時間,對美雨比較了解。
松原優希---美雨的好友,田徑部成員,夢想是參加奧林匹克。很注意美雨。
高橋一也---美雨暗戀的對象,田徑部的3年級的學長,在優希的眼中他英俊成熟。
CAST:
野村美雨---川澄綾子
放學後的雨天,優希在音樂室找到了心情不好的美雨。由於忘記帶樂譜,美雨不敢去上白川老師的課。為了讓美雨拋開煩惱,優希建議他們一起逃課但美雨卻很猶豫
陪優希來到了CD店的美雨,仍然是悶悶不樂,店裡響起的音樂,使得美雨萌生出放棄的念頭。最後還是被優希察覺到,在鼓勵下,美雨踏上了習慣的路 來到音樂學校里,美雨因為遲到和沒有樂譜而一直想放棄。雖然已經很晚了,但白川卻仍然肯為她上課,也並沒有因為遲到和缺少樂譜而責備她······然而這使得美雨更不自然。
在氣氛沉寂的教室里,響起了美雨的鋼琴聲但白川看出美雨很內疚,於是就讓她自由發揮,而且是在雨聲中。
盡管在雨聲中,美雨的琴聲仍然掩飾著絲絲的煩惱,很清晰地傳達了給白川然而白川卻顯異常的凝重
在回家的路上,美雨發現雨傘遺失了,而且禍不單行在電話卡和零錢都不夠的情況下,幸好被此時下班的父親發現了
終於雨過天晴,使得美雨苦惱的樂譜被發現原來還一直在書包里 普通平淡的生活作品,沒什麼突出的地方,也沒什麼大缺點。雖說是大師之作,但其實也不是很吸引。可能現在的作品都有點偏激,用這部動畫調和一下心情是挺好的。
8.閃亮的風采(shine)
Scott Hicks
主演: 馬克·沃倫 諾亞·泰勒 Nicholas Bel Chris Haywoo 傑弗里·拉什 Lynn Redgrav Armin Muelle ...
片長: 產地: 澳大利亞
類型: 愛情 劇情 音樂 傳記 顏色: 彩色
分級: Australia:PG Singapore:PG Portugal:M/1 Finland:K-8 ... 對白: 英語
上映日期: 1996年1月21日 (Sundance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 http://www.dvd.com.cn
劇情簡介: 50年代時,少年戴維就已顯露鋼琴家的才華,他的父親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時時督促他勤學苦練。戴維的琴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之後,接到赴美學習的邀請,但彼得不放他走。後來,戴維又得到赴英深造的獎學金,帶著父 ... 詳細簡介
50年代時,少年戴維就已顯露鋼琴家的才華,他的父親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時時督促他勤學苦練。戴維的琴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之後,接到赴美學習的邀請,但彼得不放他走。後來,戴維又得到赴英深造的獎學金,帶著父親「永遠不許回家"的禁令離開澳大利亞。在皇家音樂學院,他師從塞西爾教授,並繼續與作家普里查德太太通信,同時廢寢忘食地准備在音樂會上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由於精神負擔太重,他在演出結束時暈倒,被送進醫院。後來,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勵下,他終於成功地舉辦了音樂會。
20世紀50年代時,主人翁大衛·赫夫考生長在一個家教極嚴的猶太家庭,並但他患有輕微的神經緊張症。少年時代他就已顯露鋼琴家的才華,他的父親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時時督促他勤學苦練。
大衛的琴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之後,接到赴美學習的邀請,但彼得不放他走。因為他那冷酷的父親不肯放棄自己對兒子控制,大衛的音樂生命幾乎因此而斷送。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大衛毅然獨自離家,帶著父親「永遠不許回家」的禁令離開澳大利亞遠赴到倫敦音樂學院求學,實現了自己進修音樂的願望。
在皇家音樂學院,他師從塞西爾教授,廢寢忘食地准備在音樂會上演奏難度極高的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由於大衛的精神負擔太重,他在演出結束時暈倒,被送進醫院。後來,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勵下,他終於走出病魔陰影再次成功地舉辦了音樂會……
本片講的是一個真實故事:澳大利亞鋼琴家大衛·海爾夫高特是一名鋼琴神童,他從小受到嚴父的管教。大衛如期成材,但在一次演奏拉赫馬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的音樂會上,他精神崩潰。中年的大衛成了一個神智恍惚、口齒不清的流浪漢。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跟流落街頭的乞丐沒什麼兩樣,闖進一家餐館,直到他坐到鋼琴邊開始彈奏。琴聲比語言更清晰地表達出他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9. 《鋼琴別戀》 又名《鋼琴課》和《鋼琴師的情人》
劇情梗概:
1986年,在釜山碼頭有一群不顧國家時世大局的暴力組織。劇中的父親-億冠是這個組織的第3大頭目。父親能有這樣的地位也全因其與老闆有特別的關系。檢察機關的大掃盪讓老大和第2大頭目逃串在外,於是父親迎來了三流人生的春天。但第2大頭目的出現卻使他的春天草草結束。他因?億冠和老闆的特殊關系而忍耐至今,可此卻沒有輕饒父親,以至讓億冠遭到在所有兄弟面前下跪的侮辱。億冠的倒霉日子從此開始。可是有一天,他總算接到了一個『喜訊』。以前認識的阿姨樣的女人叫他到漢城來,對釜山沒有一點留戀之情的億冠興高采烈地動身來到了漢城。可是那個阿姨樣的女人一看見他就狠狠地打了他一個耳光。」禽獸不如的傢伙!把你的孩子帶走!〃
在他19歲時,與他同居的女朋友懷孕了,他只說了一句『把孩子拿掉』後就揚長而去。但當時這個女朋友已經不能作流?了,這個不受歡迎的孩子便來到了這個世界。她作?日本人的本地妾,待日本人的妻子死後,就狠心得撇下視?累贅的兒子在休去了日本。孩子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慢慢長大,可是他的眼睛裡依然閃爍著純凈、稚嫩的光彩。
億冠雖然想盡辦法要摔掉在休,可是命運終究還是將兩人安排在一條船上。無奈億冠只得帶著自己的兒子回到了釜山,在船上他們遇到了同樣?歸鄉的另一個家庭。一對兒女以痛苦、疲倦的眼睛無神地望著窗外,而他們的母親惠琳卻只顧低著頭。可億冠的眼睛卻不時地偷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母親,而命運的火車就這樣奔向了釜山……惠琳到釜山開始新的生活,並且重新開始自己的鋼琴培訓班,來到陌生地方的敬浩常常跟周圍的小孩打架,也因此與在休結下仇恨…
被組織趕出來的億冠一度過著最底層生活,把自己以前積攢下出速來的錢拿出來,付掉拖欠的房租,並照顧起這個破舊的家庭,過著不倫不類的生活的億冠偶然的機會見到了一個村裡的經營鋼琴培訓班的惠琳。學校要去春遊,億冠難得為兒子精心准備中午飯,連在休的中午飯也帶來的秀璦遞給在休自己帶來的中午飯,但在休決意要吃父親准備的飯,傷到自尊心的秀璦執意把飯盒留下,在休慢慢喜歡上了這樣的秀璦…
千辛萬苦可以結婚的億冠和惠琳過著幸福的生活,億冠也決心重新做人,拿著簡歷到處去找工作,因學歷和背景關系,到處碰壁感到失望的億冠遇見了以前的老大,以監獄里出來後重新做人,開了餅干屋的學柱,並在他的店鋪上班,而且在結婚紀念日那天,先在高級餐館吃飯,然後坐在租借來小船渡過兩人世界,但小船頂不住旁邊經過的遊艇的餘波翻底了,惠琳因此失去了意識…惠琳的死,導致了這個本來就不平靜的家庭的矛盾:以為母親的死是億冠所為而恨他的秀璦、敬浩和億冠的矛盾;因父母的結婚,不能在一起的秀璦和在休的矛盾;一見面開始對立的在休和敬浩的矛盾…,這些都是做父親的億冠的責任,他必須面對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和矛盾,他可以嗎?
10.《春光奏鳴曲》
導演: James Lapine
主演: 艾瑪·湯普森 Ralph Brown Sylvie Herbe Anna Massey 曼迪·帕廷金 朱利安·山德 休·格蘭特 ...
片長: 產地: 法國 英國
類型: 愛情 喜劇 音樂 顏色: 彩色
分級: 對白: 英語
上映日期: 1991年4月12日 (Los Angeles, California)
官方網站: http://www.dvd.com.cn
劇情簡介
一八三六年春天,喬治桑是當時最有名且最多產的女作家,並以爭取女權的辯才無礙著稱。她剛與杜迪凡男爵離婚,獨自扶養二個小孩。飄忽的行蹤來往於巴黎市內的文學沙龍,鄉間諾罕的別墅以及眾多的情人之間。還有人謠傳她與家庭老師梅里菲及詩人墨賽過從甚密。某日,喬治桑前往拜訪音樂家李斯特及其情婦瑪莉,巧遇蕭邦,遂為其翩翩風度及曼妙的音樂所傾倒。本片以詼諧趣味的筆觸來描述十九世記著名的文學家喬治和音樂家蕭邦最膾炙人口的浪漫情史···
11.《交響情人夢》

㈢ 老電腦看電影卡CPU100%是怎麼回事

在不更換電腦的前提下,你最好把系統做成windows 98 或者更早的版本,98系統要比xp更節省系統資源。另外在看電影的同時不要再開其他的可能耗費系統的資源的軟體了,比如qq,msn或者是網頁什麼的。

至於你所問的電腦是不是比vcd還差,你可以這樣想:你家的vcd能運行windows xp系統嗎?按你的電腦配置運行起xp都不太容易了,更何況加一個vcd?此外,vcd是用硬體解碼的,而你的電腦是用軟體解碼的。這樣算起來又耗用了一大部分系統資源,所以cpu才100%。

在播放器方面,用影音風暴要比系統自帶的windows media player要更省一些系統資源,而且主要媒體格式全都支持。當然你要是有其他的選擇也可以。自己比較一下看看哪個播放起來更流暢。

祝你玩的開心。

㈣ GBA電影卡如何使用

GBA電影卡
GBA電影卡是專門為Game Boy Advance(GBA)設計開發的多媒體外設。通過GBA電影卡的擴展介面可以將普通的CompactFlash(CF)卡作為存儲介質,在GBA
上直接播放保存在CF卡中的專用格式的電影、音樂及瀏覽文本格式的電子書。GBA電影音樂製作軟體可以將各種格式的電影音樂轉換成專用格式的文件,在GBA上播放,使GBA從真正意義上成為隨身攜帶的MP3隨身聽和VCD、DVD播放機。

㈤ 播放電影和音樂幾乎3秒一卡

1.建議先殺毒,有可能是下的電影有毒,也有可能是系統中毒了;
2.用了一年,也許是你電腦垃圾文件太多,導致系統緩慢,播放電影時就比較卡,應該對電腦尤其是筆記本作定期清理,為求方便的話,可以下個優化大師。
3.再者可不可能是硬體方面出了問題,如顯卡,音效卡,具體我也不清楚了
實在沒辦法,就送往維修站。

㈥ oppo識別歌曲的功能在哪兒

Breeno 識屏的功能介紹

「Breeno 識屏」可以智能分析屏幕信息,想您所想,先您一步准備可能的服務,提供文字編輯、圖片識別、跳轉服務,您所需的一觸即達。
比如,在微信收到淘口令,無需復制鏈接到淘寶,Breeno 能智能識別,先一步為您打開淘寶應用。它根據識別內容取詞分析,能夠智能識別您的意圖,先一步提供可能的服務,應用跳轉操作更便捷。

開啟/關閉方法:
1、進入手機「設置 > 小布助手(Breeno) > 識屏(Breeno 識屏)」,開啟/關閉「識屏(Breeno 識屏)」。

2、ColorOS 11及以上系統版本:若第一次使用「識屏(Breeno 識屏)」也可通過智能側邊欄,點擊「識屏(Breeno 識屏)」同意開啟。

識屏方法
開啟「識屏(Breeno 識屏)」功能並選擇「使用識屏(Breeno 識屏)的應用」後,打開可使用「識屏(Breeno 識屏)」功能的應用界面,可通過以下兩種方法進行識屏操作:

1、「識屏(Breeno 識屏)」支持拇指按壓和雙指按壓等操作方式,選擇習慣的方式後,可進行按壓面積測試,找到合適的操作方法。

2、ColorOS 11及以上系統版本:通過智能側邊欄,點擊「識屏(Breeno 識屏)」進行識屏操作。

ColorOS 6系統版本:新增Breeno識屏,相比之前版本的智慧識屏,優化了以下功能:
1、豐富資源卡片:豐富資源卡片的下一步操作。
2、電影卡片的下一步操作:提供查看簡介、查看視頻的功能。
3、景點卡片的下一步操作:提供「購買門票」、「查看位置」、「景區內導航」的選項。
4、體育賽事:歐洲杯、美洲杯、西甲、德甲、NBA體育賽事的人物,賽事提醒。
5、新增中國明星、中國知名人物的通用人物卡片,點擊後在當前的web頁面打開。

ColorOS 7.2系統版本:Breeno識屏的操作方式新增單指長按。可以手動在設置里切換操作方式。

ColorOS 11系統版本:進一步優化Breeno 識屏,實現識屏2.0。
1、智能側邊欄增加Breeno識屏入口,提供針對當前頁面的功能卡片,具體如下:
(1)淘寶、京東、天貓的商品詳情頁:優惠券卡片+同款比價卡片+歷史價格卡片。
(2)聽歌識曲功能卡:抖音、快手、微視、快手極速版、抖音火山版、抖音極速版、爆贊小視頻-短視頻播放頁,點擊後開始識別當前視頻背景音樂。
(3)聽文章功能卡:微信公眾號、趣頭條、騰訊新聞資訊詳情頁,點擊後即開始朗讀當前文章內容,朗讀過程中卡片可收起為小浮窗。
2、識屏卡片載入過程中,震動效果展示的同時增加「叮」的音效,聽覺、觸覺結合提升您對產品的感知。

ColorOS 11.3系統版本: 新增「技巧直達」功能,在應用內觸發視屏,可快速查看該應用的使用技巧和常見問題。

ColorOS 12及以上系統版本:識屏設置路徑為「設置 > 小布助手 > 識屏」。

本回答適用於OPPO全系機型。

㈦ 影視劇音樂的歷史

1.最早在影片上發聲的電影音樂 早期的有聲電影是用放映機和留聲機同時工作來發聲的。放映電影時,工作人員必須手持唱機磁頭、眼望銀幕,在需要配樂時立即把唱機磁頭放在唱片上。中國最早的發聲電影,是1930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該片由邵醉翁導演,宜景琳主演。1933年,聯華影片公司攝制了《母性之光》,該片由田漢編劇,聶耳作曲。插曲《開礦歌》的曲調清新、剛健。同時二部合唱形式也第一次出現在電影音樂中。
2.世界上最早的電影音樂 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變過程。20世紀初,人們逐漸領悟到無聲電影需要用音樂來渲染劇情,也可以以此掩蓋放映機的噪音,於是就嘗試在電影中加入音樂。1900年9月13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政廳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配樂紀錄影片《基督教的士兵》。這部紀錄片長50分鍾,由救世軍巴依奧斯克普公司拍攝,為影片配樂作曲的是澳大利亞音樂家R·N·馬卡諾里。1908年11月17日,法國巴黎公開放映的《基斯大公的暗殺》,是世界上最早配樂的故事片。這部影片由卡米尤·桑薩恩斯作曲。
3.最早的立體聲電影音樂 1932年,巴的電影製片人阿貝爾·甘斯和安德雷·戴布利最早在電影中配上立體音響,從而獲得專利。這是根據甘斯的無聲電影巨作《拿破崙》改編的,該片於1935年在巴黎的帕拉馬溫特影劇院首次放映。
1941年,迪斯尼製片廠拍攝的動畫片《幻想曲》,首先使用了美國無線電公司和沃爾特·迪斯尼製片廠合作製成的立體聲音樂。影片的音樂由費城交響樂團演奏,雷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揮。
4..最早的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從1934年開始,奧斯卡最佳音樂獎設最佳作曲、最佳配樂和最佳歌曲三項獎。作曲獎授予為大型故事片創作一系列音樂的作曲家,配樂獎不是單純選配現成的樂曲,而是創造性地使用與主題有關的音樂素材;最佳歌曲獎授予為大型故事片創作主題歌的對象。在1942年第15屆奧斯卡頒獎儀式上,美國著名音樂家歐文·伯林擔任了最佳歌曲獎的授獎人。他打開密封名單後,驚愕了一下,隨即笑逐顏開地說:「我很高興能把這個獎頒給這個我久已熟識的傢伙。」原來獲獎的正是他為影片《假日旅店》所作的歌曲《白色的聖誕節》,歐文·伯林成了第一位給自已頒獎的人。
5.中國第一部配音電影 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該片由洪琛(化名庄正本)編輯,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胡蝶主演。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首次放映時,不僅轟動了全國各大城市,而且名揚東南亞各地,上海遠東公司的代表菲律賓影片商,花了18000元才買下了這部影片的上映權。
6.中國最早的電影主題歌 1929年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電影《野花閑草》中的《尋兄詞》。在電影里穿插歌曲,或者根據電影的主題思想寫成主題歌,對增加氣氛和闡發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尋兄詞》由《野花閑草》的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兩人主唱。盡管《尋兄詞》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微不足道,但由於它是中國第一首電影主題歌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㈧ 有什麼電影是講音樂家的

1.《在那遙遠的地方》: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北京,青年音樂家黃鍾與女友江雪真心相愛,江雪因病不能站立,父母要把人,二人巧施計策逃到西北。兩人在逃亡途中遇險,幸虧遇人解救,江雪經過一番驚嚇,雙腿```黃鍾懷抱著愛人的身體輕輕唱起了那首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2.《勝利之歌》:喬治·柯漢是本世紀前期著名的百老匯表演藝人,身兼演員、作家、作曲家與舞蹈家於一身,他的生平故事可以說反映了四十年代以前美國娛樂事業的生態····
3.《金屬精神》:在14歲的時候,兩個好朋友史蒂夫和羅伯就約定以後要永遠一起搞搖滾。他們的樂隊Anvil被尊崇為加拿大金屬搖滾的領袖,影響了諸如Metallica, Slayer and Anthrax等樂隊。這部紀錄片向我們介紹了Anvil這支樂隊的歷程
4.《塞爾日·甘斯布:英雄》:法國一代歌王塞吉·甘斯布的傳記片《歌王傳》於19日在巴黎開拍,影片導演是以奇思妙想著稱的漫畫家尤安·史法
5.《格拉斯十二樂章》:二十世紀最勇於突破,也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19歲考取茱莉亞音樂學院,隨後受教於法國音樂教母布隆格,因緣際會受到印度西塔琴名師拉維香卡的啟發,激起葛拉斯大膽突破古典音樂窠臼。往後十年,前衛樂風讓他飽受音樂界嘲諷與孤立,古典音樂殿堂拒他於門外···
6.《星際樂聲》:故事發生在六十年代的英國,米克憑借單曲《通訊衛星》獲得了成功。不過後來厄運一直圍繞著他,在沮喪和偏執症的折磨下,他最終被迫走向了罪惡的深淵。這部諷刺喜劇不僅僅是懷念米克的感傷電影,它還為我們展示了這位被看做流行音樂屆先鋒的人的其他面。
··················
我只能推薦到這里,要更多的資訊的話,你可以上視頻網查查看有沒有你關注的音樂家的影片,不過一般都是紀錄片,希望你找到心頭好嘍!

㈨ 音樂家的簡介

「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於維也納近郊一個小學教員家庭。他8歲開始學習音樂;16歲擔任助理教師,教授私人鋼琴,以此謀生。1813年,當他毅然離家去維也納作一個「自由藝術家」的時候,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但他所處的時代正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失敗,歐洲處於反動王朝復辟的時期。
他一生共寫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劇、9部交響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響曲《未完成》、鋼琴五重奏《鱒魚》、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等。
他創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稱,他的歌曲優美、質朴而深刻,充分體現了詩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個時代小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壓抑、歡樂與痛苦,成為浪漫主義藝術的典範。

欣賞:
1、小提琴獨奏曲《小夜曲》(2:46) 歌詞大意:①「我的歌聲穿過深夜,向你輕輕飛去,在這幽靜的小樹林里,愛人,我等待你!」
②「你可聽見夜鶯歌唱,她在向你懇求,它要用那甜蜜歌聲,訴說我的愛情。」
2、A大調鋼琴弦樂五重奏(鱒魚)第四樂章(7:35)創作背景: 1817年,舒伯特創作了著名的歌曲《鱒魚》,歌曲用二段體寫成。第一段描寫鱒魚在清澈的小河中歡暢地戲游,第二段描寫狡猾的漁夫把河水攪渾,得以渾水摸魚。後來,創作《A大調鋼琴弦樂五重奏》時,採用了這首歌曲的曲調,故又稱《鱒魚五重奏》。

「鋼琴詩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蘭鋼琴家、作曲家。生於華沙附近的一個教師家庭,父親是僑居波蘭的法國人,並是一位長笛演奏家,母親是波蘭貴族世家的女兒,鋼琴彈得很好。他從小喜歡音樂,6歲接受嚴格的鋼琴教育,9歲就在音樂會上公開演出。16歲時進入華沙音樂學院,跟隨院長艾爾斯納學習音樂理論。1830年,20歲的肖邦出國作旅行演出。他來到了巴黎,當時的巴黎是群星薈翠的藝術之都。他在這里以作曲家、鋼琴家的身份獲得了盛譽。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樂瀟灑、飄逸、含蓄、柔情,而這一切又都是在濃郁、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熱烈、深沉的富愛國熱情中表現出來的。,人們稱他為「鋼琴詩人」。他為後世留下了二百餘首鋼琴珍品,有以《c小調革命練習曲》為代表的27首練習曲,有富於民族風格的51首瑪祖卡舞曲,有著陽剛之美的《降A大調波蘭舞曲》(也叫波羅涅茲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鋼琴音樂中的精品,另外還創作了許多鋼琴奏鳴曲和協奏曲等。

欣賞:
1、《降D大調一分鍾圓舞曲》 (小狗)(1:51)
2、《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15:06)演奏:倫敦交響樂團、鋼琴:魯賓斯坦 、指揮:安德列-普列文

(注)安德列-普列文(1929--)出生在德國的柏林,猶太人。二戰期間隨家人到了美國,從1963年開始指揮生涯,先後擔任過美國聖路易斯交響樂團、休斯頓交響樂團、匹茲堡交響樂團和英國倫敦交響樂團的音樂指導和常任指揮。

1813年10月10日,威爾第出生在義大利北部一個小城鎮里,他的父親是農民,開了個小客棧。威爾第曾被米蘭音樂學院拒之門外,但他沒有灰心喪氣。他拜著名指揮家拉威尼阿為師,日以繼夜的努力學習,很快就綻放出天才的光芒。

威爾第所處的正是義大利最為動盪的時代。他的成名作《納布科》映射了奧地利對義大利的殘酷統治,因此受到了義大利人民的極度歡迎,取得了轟動性的成功。從《納布科》開始,威爾第踏上了輝煌的征程,他的歌曲插上了金色的翅膀,飛遍了義大利的山山水水。

從19世紀50年代,威爾第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他的三大名作《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相繼問世,他又陸續寫出一批很受歡迎的歌劇:《西西里晚禱》、《西蒙-波卡涅格爾》、《假面舞會》、《命運的力量》、《唐-卡洛斯》、《阿依達》。

《阿依達》使歌劇大師的聲望登上一生的頂峰。這部歌劇是應埃及總督之邀而寫,它描述了古埃及的一個著名歷史故事。1871年12月24日,開羅首演大獲成功。一個半月後,這部歌劇在米蘭斯卡拉劇院上演,威爾第親自指揮,義大利國王蒞臨觀看。劇場內外盛況空前。

在威爾第八十高齡時,他又寫出了最後一部歌劇《福爾斯塔夫》,如此長久的藝術生命不能不叫人驚嘆。

1901年1月27日,威爾第在米蘭逝世。在無邊的送葬隊伍中,自發的響起了動人心魄的歌聲:《納布科》中最著名的唱段《飛吧,思想,乘著那金色的翅膀!》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

作家生平作品:學院節慶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德意志安魂曲、第一交響曲、第四交響曲、匈牙利舞曲、搖藍曲。

學院節慶序曲作於1880年。1879年3月,布雷斯勞大學授予勃拉姆斯哲學博士的學位,他為此寫了這首曲子加以感謝,但作品直到1880年8月才完成。1881年1月由作曲家親自指揮首演於布雷斯勞大學。作者曾說這是「宴席上歡樂的學生歌曲的集錦」。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真不愧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不論技巧曲風都足堪與貝多芬等齊名。 有人說如果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是男性, 孟德爾頌的是女性。 那勃拉姆斯的就是男性中的男性。 樂評家說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 表面平靜骨子裡卻充滿風暴。 那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呢? 相信大家都聽得出來, 第一三樂章雄勁粗獷熱情豪放, 巨人登場架式英雄縱橫性格, 有別於貝多芬的內斂。 這也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特別雄偉壯麗的原因之一。 可與其第一號交響曲互相媲美彼此呼應。 不過問題好像也是出在這里? 好幾位歐美日本樂評家認為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成熟度構思深奧曲趣深邃, 幾乎是完美珍品, 為他曲所不易見, 但唯一的瑕疵也正由於它交響曲個性。 難道這是樂團結構使然或是小提琴本身特性使然?小提琴協奏曲就不能色彩富麗爆勁磅礴嗎? 勃拉姆斯第1 號鋼琴協奏曲也有交響性格, 樂團咄咄逼人, 但爭議好像少點。或許是鋼琴的音量大餘韻深遠, 置身在管弦樂團風雨交織的波浪中, 仍能突顯出它身為彈弦(擊弦)樂器相異音色的特性, 別有一番美感。 而小提琴協奏曲中協奏夥伴正是弦樂器與管樂器, 小提琴又佔有相當重要的比例, 獨奏小提琴音量有限, 音高音程與協奏小提琴部分重疊, 一旦面臨總奏,Solo好像快被淹沒吞噬了?? 以上這樣解釋不曉得是不是太過浮面? 廿世紀也有一首協奏粗曠大膽鮮麗的哈察都量小提琴協奏曲,但卻未聞因曲風雄偉而淹蓋Solo的情形? 或是因為協奏曲基本上就不同於交響曲, 不適於"交響化"。 或是因為協奏曲的表達內容更著重於表現獨奏樂器的運動性吧。

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在安魂曲音樂中的特殊的地位,在於它不但是以德語演唱的("德意志"在此有"德語的"及"德國的"雙重意義)、唱詞擺脫了傳統的拉丁語經文的規范,而且精神上更富於人性,從天主教的神性轉向自馬丁。路德以來在德國興起的新教的精神(在這個意義上是"德國的")。勃拉姆斯是從1857年開始創作《德意志安魂曲》的、那年他才24歲。到1861年,安魂曲已經寫了四個樂章。1865至1866年間,為紀念母親的去世,勃拉姆斯增加了兩個樂章。到1868年寫出最後的一段音樂(有女高音獨唱的第五樂章)後,此曲才告完成,創作前後歷時11年。最終版本的《德意志安魂曲》共有七個樂章。勃拉姆斯是個虔誠的新教徒,《德意志安魂曲》的唱詞是他自己從路德翻譯的舊約和新約聖經中關於死亡、信仰和永生的段落中精心挑選編綴而成的。由於勃拉姆斯極其熟悉《聖經》,唱詞編來渾然一氣,不落痕跡,只就文字來論,已是大手筆。他寫的音樂和他挑選的唱詞配合得天衣無縫,在這里雖然也有哀悼,也有悲傷,但是沒有傳統的關於末日審判的恐怖,沒有奉獻、贖罪、超拔的內容,而是代以一種不同的關於生與死的信念: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如花,草必凋殘,花必謝落;但是有信仰的,死亡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他們會從上帝那裡得到安慰。如果把這里的"上帝"換成"信仰"二字,就有著更廣泛的涵義。

勃拉姆斯雖然只寫了四首交響曲,但仍被稱為是貝多芬以後最偉大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一號交響曲》被世人稱為《第十號交響曲》。所謂「第十號」乃是指本曲續接於貝多芬「不朽的九大交響曲」之後,成為第十首著名交響曲之意。樂曲中充滿斗爭、煩惱、苦悶、失意、喜悅等人間七情六慾的交織,是遍歷人世滄桑者最偉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給世人的精神至寶。 有趣的是,勃拉姆斯故意在本交響曲的最後一個樂章中引用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歡樂頌」的曲調,不負其《第十號交響曲》之美名。本曲的作曲一共花了二十一年的時間(1855-1876),完成時,勃拉姆斯已經四十三歲。本交響曲的寫作之所以耗時長久,並不是因為作曲者忙於其他作曲工作,而是他態度十分慎重。勃拉姆斯本來就很嚴謹,在交響曲創作方面更是如此。他立志:要寫便寫出能和「不朽的九大交響曲」並駕齊驅的作品,以不辱前人風范。所以他不惜半生的推敲、琢磨,才寫出了這首能和貝多芬交響曲相提並論的,登峰造極、光芒萬丈的巨作。

本曲完成於1885年,同年十月由勃拉姆斯親自指揮首演。作者從1884年夏就已開始創作本交響曲,歷經一年才告完成,由此可見勃拉姆斯那一絲不苟的創作態度。本交響曲和作者其他三部交響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響曲中所沒有的憂愁色彩,即後人所說的「古典悲劇性」。其實在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發憂愁的情思,但像本曲這樣,以憂愁作為樂曲的基調,卻屬首次。它的第二個特徵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寫成。當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顯示的重要特徵之一。由於本交響曲具有這些特徵,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本曲的深刻雋永,終於逐漸被聽眾所接受。本曲在勃拉姆斯生前,就已經常被演奏,而且經常博得滿堂喝采。

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廣為世人所知的樂曲,不但到處被演奏,而且被改編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器樂曲。勃拉姆斯自1852年開始創作這一系列樂曲,當時他在維也納對該地的吉普賽音樂頗感興趣,於是記下了許多吉普賽音樂的旋律。1869年他開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實際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賽音樂的旋律,加以編輯和整理而成。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由21首「四手聯彈」鋼琴小曲所組成的曲集,雖然每一首樂曲的旋律和風格不盡相同,卻都混合著匈牙利民族音樂和吉普賽民族音樂的特色:節奏自由,旋律有各種各樣的裝飾,速度變化激烈,帶有一定的即興性;形式雖然沒有統一的規定,但以三段體為最多。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歸為世界名曲,尤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睞。

這首常用於小提琴獨奏的《搖籃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於1868年。相傳作者為祝賀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這首平易可親、感情真摯的搖籃曲送給她。法柏夫人是維也納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漢堡時,曾聽過她演唱的一首鮑曼的圓舞曲,當時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優美的歌聲所感動,後來就利用那首圓舞曲的曲調,加以切分音的變化,作為這首《搖籃曲》的伴奏,彷彿是母親在輕拍著寶寶入睡。原曲的歌詞為「安睡安睡,乖乖在這里睡,小床滿插玫瑰,香風吹入夢里,蚊蠅寂無聲,寶寶睡得甜蜜,願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陽升起。」那恬靜、優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詩。 後人曾將這首歌曲改編為輕音樂,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就像一首民謠那樣深入人心。

美國音樂經過長期發展,到20世紀初才具備獨特的美國風格,並取得了與西方各國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美國境內存在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個民族或種族的音樂,也存在著歐洲音樂家從歐洲各國帶來的專業音樂。它們之間經過長時期的相互影響、融合,促進了美國音樂的形成和發展。

16-18世紀 印第安人的歌唱主要用於勞動、婚喪、准備作戰等場合,以鼓等打擊樂器伴奏,音調簡單,獨具一格。16世紀後,隨著各國移民的到達,也帶來了他們本國的音樂文化。經過激烈的爭奪,英國人終於取得了在北美大陸的優勢。因此,英國音樂對美國音樂的影響最大,它為美國音樂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石。1619年,第1批非洲黑人奴隸被販運到北美。非洲黑人酷愛音樂,慣於一邊勞動一邊唱歌。黑人音樂的動人曲調和獨特的切分節奏,對美國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1640年,馬薩諸塞出版了《海灣詩篇歌集》,是北美刊印的第1本書。18世紀初,為提高歌唱水平,許多牧師著書指導唱歌。同時,隨著移民的增加和一些大城市的逐漸繁榮,世俗音樂也變得活躍起來。歐洲樂器如小提琴、吉他、哈普西科德等開始流行,出現了專業音樂家。1731年在波士頓舉行了第1場音樂會。通常的音樂會節目包括愛國歌曲、歌劇詠嘆調、傳統民歌等,有時也有一些標題的或無標題的器樂作品。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美國本地出生的第!批作曲家。同歐洲音樂相比,當時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被認為不夠成熟。

19-20世紀 19世紀初,許多歐洲音樂家來到美國,他們帶來了遠比美國先進的音樂水平和技巧。1848年歐洲革命後,又有大批德國音樂家移居美國。他們使原先習慣於贊美歌的美國人的音樂趣味發生明顯變化,也給美國年輕一代作曲家的創作帶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音樂教育獲得迅速發展。

南北戰爭後,美國音樂生活更趨活躍,又有一些重要的音樂團體相繼建立,如大都會歌劇院(1881)、波士頓交響樂團(1881)等。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一批具有相當專業技巧的作曲家。他們把美國音樂提高到了歐洲的水平,但作品缺乏獨創性,帶有明顯的模仿傾向。其中成就最高的是E.麥克道爾,他被認為是美國第1個取得國際聲望的作曲家。

當美國作曲家幾乎都在追隨歐洲風格時,歌曲作家S.C.福斯特卻採用美國黑人音樂的曲調進行創作。他的很多歌曲是為當時盛行的「黑人劇團」(由白人化裝扮演黑人,其成員稱為游吟藝人)寫作的;而真正的美國黑人音樂卻末受到重視,它們只在黑人中流傳發展。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主要類型有靈歌、布魯斯、勞動歌曲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擺脫德國音樂控制的新潮流。捷克作曲家A.德沃扎克對此起了很大作用。他於1892-1895年間應邀就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他建議美國作曲家把美國印第安人和黑人音樂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也有的作曲家轉向法國音樂,他們的創作與印象派有著密切聯系。另有一位作曲家C.E.艾夫斯在獨自探索美國化的音樂語言。他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才被認為是美國老一輩最著名的作曲家。

20年代,社會輿論鼓勵美國作曲家創作具有美國風格和特點的作品。一批作曲家在各方面支持下,為美國民族主義音樂的確立作出了貢獻。特別在交響樂領域,他們為美國音樂贏得了與歐洲各國音樂並駕齊驅的地位。曾在巴黎從法國作曲家N.布朗熱學習的A.科普蘭、R.哈里斯、W.辟斯頓、V.湯姆森以及R.塞欣斯(1896-)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把美國的音樂語言與西方第一流的作曲技巧結合起來。他們的學生和追隨者如W.舒曼、S.巴伯、L.伯思斯坦等繼承了他們的道路。這些青年作曲家大都是國內培養起來的。

20-30年代的美國音樂並不只是朝著一個方向發展。西方音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歷了空前的劇烈變化,出現了新的現代音樂流派;即便是上述作曲家,在他們的某些作品中,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實驗的性質。最重要的實驗主義者是1915年定居美國的法國作曲家E.瓦雷茲。同時期,美國的流行音樂空前發展。特別是從黑人音樂布魯斯、拉格泰姆等演變而來的爵士音樂風行全國。具有獨立的美國風格的音樂劇(亦稱百老匯歌舞劇)是在歐洲的輕歌劇和喜歌劇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在流行音樂中佔有特殊地位。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有R.羅傑斯(1902-1979)、G.格什溫、伯思斯坦等。

納粹政權的出現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許多著名的歐洲作曲家來到美國,如P.欣德米特、B.巴托克、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D.米約等。他們給美國音樂生活帶來了新的巨大影響。美國成為西方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中心。美國音樂創作的民族性不再受到重視,許多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與歐洲音樂在風格上的差別幾近消失。

50年代以後,美國音樂更趨多樣化。盡管有的作曲家基本上按照傳統的音樂語言進行創作,但是吸引著新一代作曲家的是層出不窮的各種新音樂流派,代表人物是J.凱奇。在流行音樂領域內,也出現了新的品種。從布魯斯等音樂發展而來的搖滾樂風靡全國,爵士音樂退居次要地位。搖滾樂的代表人物有E.普雷斯利(1935—1977)等,民歌的著名歌手有B.迪倫(1941- )等。70年代以後,搖滾樂的熱潮逐漸衰退,各種流行音樂互相影響,在風格上趨向綜合。最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是M.傑克遜(1958—)。

在音樂表演方面,美國往往由於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指揮、獨奏家和歌劇演員而達到很高水平。美國的交響樂團佔全世界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波土頓、芝加哥、克利夫蘭、紐約和費城等交響樂團均享有國際聲譽。

克勞德·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又譯克勞狄·德布西)
法國作曲家。生於商人家庭。十一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1884年以大合唱《浪子》獲「羅馬大獎」,後赴義大利學習兩年。藝術上反對舊傳統,並受東方音樂及唯美主義思潮的影響,逐漸形成對現代歐美音樂具有深遠影響的印象樂派。而其實質更接近於象徵派。德彪西私生活上也相當反傳統,甚至為圈內朋友所看不慣。

他於1873年入巴黎音樂學院,在十餘年的學習中一直是才華出眾的學生,並以大合唱《浪子》獲羅馬獎。後與以馬拉美為首的詩人與畫家的小團體很接近,以他們的詩歌為歌詞寫作了不少聲樂曲。並根據馬拉美的同名詩歌創作了管弦樂序曲《牧神午後》,還根據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戲劇創作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他擺脫瓦格納歌劇的影響,創造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表現手法。鋼琴創作貫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貝加摩組曲》接近浪漫主義風格;《版面》、《歡樂島》、兩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則為印象主義的精品。管弦樂曲《夜曲》、《大海》、《伊貝利亞》中都有不少生動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寫過一些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創作風格也有所改變。此時他已患癌症,於1918年德國進攻巴黎時去世。
在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里,他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一、德彪西的「夢幻世界」德彪西這位現代音樂的創始者,開發了任何音樂家都沒有發現過的、奇怪的音的世界。他生於1862年。他的前輩中並沒有音樂家,他的父親是一個店主,窮得不能給他的兒子任何種類的教育,因此他計劃使他的孩子成為一個水手。但是一位曾經做過肖邦學生的好心腸的夫人,對這個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很感興趣,於是免費給他上課。德彪西十分珍惜這個機會,他努力學習,十一歲的時候,德彪西就考上了巴黎音樂學院。德彪西在音樂學院期間,成為某位有錢的俄國貴夫人的一個三重奏中的鋼琴家,並且有機會到歐洲各地旅行——佛羅倫薩、維也納、威尼斯,而且最後在那個貴夫人的俄羅斯庄園里住了一段時間。在那裡,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從民間音樂中為他們的祖國創造一種民族音樂的俄國作曲家。德彪西對這些俄國音樂家所使用的,與別國作曲家們所用的大調、小調音階大相徑庭的奇怪音階非常感興趣,這些音階是建立在狂熱的東方民族的民間音樂基礎之上的。一年以後,德彪西回到巴黎音樂學院,並像許多別的法國音樂家們一樣,贏得了羅馬獎而完成了他的音樂學院課程。但是他寫的音樂與別的音樂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那些傳統古典音樂中所用的大調和小調音階。有時,他會回到早期教堂音樂的那些有點古怪的古老調式上去,他還經常使用一種全音音階。我們的大調和小調音階是由七個音組成的,五個全音和兩個半音,而大調與小調音階之間的區別在於那些半音放在哪裡。在大調音階里,半音總是處於第三音和第四音,和第七音和第八音(3-4;7-1)之間。在小調音階里,其中的一個半音總是在第二音和第三音之間,但是也有幾種不同的小調間音階,在那裡,第二個半音處在不同的地方。德彪西最喜歡的音階有六個全音而完全沒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所以他的旋律聽起來同任何過去的音樂都不一樣,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德彪西正是運用了他所偏愛的全音音階,構築起他與眾不同的「夢幻世界」。
二、泛音德彪西對傳統音樂作了許多大膽革新。之所以只有他敢這樣做,也許是因為任何一個音樂家都不曾有過他這樣的一雙敏銳的耳朵:德彪西實際上比一般人聽得見更多的泛音。正像一種顏色往往是由一些別的顏色組成的那樣(紫=藍+紅,橙=紅+黃,等等),一個音往往也是由許多音組合而成的。各種音是由空氣中的各種振動引起的,而正如我們從希臘的單弦琴上看到的那樣,一個音是高還是低,要看振動有多快。但是,一個音除了第一個或主要的振動之外,還有一些次要的、共鳴式的振動,正象一塊扔到水裡的石頭引起的不是一個波,而是一圈圈不斷擴展開的波紋。泛音中的第一個和最強的是基音上面的第五個音,這是德彪西不用助聽器也能聽得見的音。假如我們有一架調音調得很準的鋼琴,不出聲地按下一個琴鍵,然後很響地敲擊它上面或下面的第五個音,我們就往往能聽見它作為另一個音的泛音,發出德彪西曾經用耳朵聽得見的效果。第二個泛音是原來的音(基音)上面的第十個音,第三個泛音還要高,但已十分微弱。下面的泛音依此類推。造成不同樂器音色差別的主要原因,就是泛音的不同。一把像小提琴那樣的樂器,其中的較低的泛音較強,就有一種平滑而圓潤的音質;而一把象小號那樣的樂器,其中較高的泛音較強,就有一種較為洪亮的音質。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塵世的音樂,用的就是這些在空氣中聽不見其振動的音。他為了讓所有的人們都聽見,大膽地敲響了那些人們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聽見了的聲音。由於德彪西敏感的耳朵,他還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出柔和的、閃爍著的音響效果。起初人們還被他的音樂所困惑,並且不知道怎樣理解它,但是一旦聽慣了,就會非常喜歡它。德彪西所創立的這種音樂,就是被後人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

■主要作品

按體裁時間分列:

管弦樂曲:《春》(1886);《牧神午後前奏曲》(1894);《夜曲》(1899);《大海》(1905);《聖塞巴斯蒂安之殉難》(1911);《意象》(1912)
室內樂:《弦樂四重奏》(1893);《大提琴奏鳴曲》(1915);《長笛、中提琴和豎琴奏鳴曲》(1915);《小提琴奏曲》(1916-1917).
鋼琴曲:《貝加莫組曲》(1905);《鋼琴曲》(1901);《版畫》(1903);《意象》(1905和1907);《兒童園地》(1908);《前奏曲》(卷I:1910,卷ii:1913);《練習曲》(1915);《白與黑》,為雙鋼琴而作的(1915).
合唱作品:《浪子》(1884);《中選的小姐》(1888);
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1902).
歌曲:五十餘首

閱讀全文

與音樂家電影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人間中毒在線視頻 瀏覽:772
電影拳皇上影時間 瀏覽:942
客人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13
電影新世界裡的手機 瀏覽:968
微電影拍攝要點 瀏覽:962
城南舊事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瀏覽:647
變態老闆美劇電影有哪些 瀏覽:978
孩子電影票房排行榜 瀏覽:845
索尼Fs100攝像機拍微電影 瀏覽:831
鐵甲戰車完整版電影 瀏覽:991
最危險的游戲在線電影觀看 瀏覽:265
微電影強奸片段 瀏覽:895
電影天堂賺錢 瀏覽:190
男朋友看小電影想到了我 瀏覽:997
武漢哪個音像店買3d電影 瀏覽:479
飄零電影院2020最新觀看 瀏覽:957
毫無微電影 瀏覽:801
青幕微電影 瀏覽:398
這個電影的名字叫做天堂的張望 瀏覽:836
朋友的微電影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