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覺得劉德華的電影《失孤》好看嗎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失孤》可是說是劉德華演藝生涯的一次突破,我們都知道,劉德華在熒幕前的形象一直都是特別帥氣迷人的,但是,在《失孤》裡面,劉德華顛覆了以往的形象,變成了一個農村裡的農民伯伯,完全的一個路人形象,在拍戲的時候。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走在路人中間,竟然每一個人認出來他,網友大呼,這可是劉德華啊,劉德華在邊上都不認識嗎,其實也怪不了路人,真的是劉德華把自己弄得太像個農民了,不得不說,劉德華把這個學校塑造的特別成功。只是首部以」打拐「為題材的電影,而且是改變自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父親16年的尋兒子的旅途,這位父親冷靜而又痛苦,執著而又堅強,眼神里都是剛強堅毅,想握嘩一下,自己的兒子小時候被拐了,自己找了十六年,但是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即使是他覺得沒有希望了,但是,他仍然在堅持著,看完這部電影的最大感受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在被這種偉大的父愛感動的同時,人販子的這種行為也是令人發指的,看完後的觀眾就會覺得,人販子就應該都抓起來槍斃,是啊,為什麼現在 社會 上還有人販子這類人的存在,這種人在摧毀著多少的家庭,傷害了多少的孩子,就像電影中的台詞一樣,離散,是一個家庭的痛苦,孩子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多少非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力,生生的拆散了無數個幸福的家庭,孩子何其無辜,父母何其可憐。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一個 社會 的悲劇,道德的悲劇。
《失孤》是2015年的一部電影,講述了雷澤寬15年如一日的尋找自己的孩子故事!
這部電影非常的好看,原因有幾點!
一、劉德華是 娛樂 圈的頂級天王,出道幾十年的成績有目共睹,而且非常的敬業,是圈中的「勞模」,凡事親力親為,看看劇中的裝扮,一路上的辛苦,都是親自上陣,不像現在的小鮮肉有困難就找「替身」,文替,武替,非常矯情!但是作為天王級別的劉德華,精湛的譽纖演技,敬業的精神,尤其裡面被扇耳光的情節,多麼的真實,看哭了多少人……
二、故事的處理,沒有像其他電影非要以圓滿的結局收場,而且通過佛學去解釋得與失,也用來開解現實中找孩子的家長,就像結尾處,執著尋子15年的雷澤寬問道:「大師,為什麼會是我?為什麼是我丟了孩子?」大師回答:「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
三、創作團隊的工作態度!很多製作團隊都是以圈錢為目的,不是真正為了藝術,所以導致現在的爛片橫飛,層出不窮!但是《失孤》能有這么好的口碑,是因為價值觀端正,態度明確!
因此,我認為以後像這樣的好電影還會有滴!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大家!
失孤 獲得了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可以說是劉德華撐起了整部電影!沒有劉德華換一個男演員根本拍不出這樣的效果!劉德華用這部電影來呼籲全 社會 關注被拐兒童!教育意義和法制宣傳是他結拍這部劇的初衷!同時劉德華的巔峰演技讓人忘段虛行記了曾為視為一輩子的偶像標簽,在路上實拍旁人都壓根沒認出這是劉德華!這也是劉德華最在意的地方:他只是演雷澤寬,一定不能讓人認出這是劉德華!成功的是劉德華做到了!自己設計的形體語言:帶有尋兒啟事的背包一定要背在大衣裡面,最土的球鞋一定要穿著回香港也穿著!一個真正的演員才能做到這一些!導演喊ka之後他不會立即回車上休息而是坐下來和導演一起回看討論細節!劉德華就這是這樣一個品質和人格魅力無限的演員!該片的成功也理所應該!獲得華表最優秀男演員獎更是實至名歸!!!
很早之前就看過劉德華演的這部《失孤》,印象很深刻,記得好像是兩歲的兒子丟了吧,然後開始了十幾年的尋找。過程中碰到很多人,很多事,還有個年輕的小夥子和他一起踏上尋親之路。雖然到最後也沒找到自己的兒子,但是和他一起尋親的小伙,卻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雖然帶著傷感,總歸也是個小圓滿的結局。
個人感覺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因為它講述了一個真實存在的 社會 犯罪,之前感覺這種事好像離我們很遠,之後發現其實這種犯罪就在我們身邊。很接地氣很貼近生活,劉德華演的是個小人物,在長達十幾年的尋子過程中,碰到過很多危險,很多未知,真真切切的反映出兒童走失,拐賣兒童的事件。通過藝術處理,呈現於電影之上,希望通過藝術的力量,喚起那些犯罪人員的良知,底層的渺小現實的黑暗。
這是一個真實事件,劉德華曾經說過,自己演的原形,只能演出一半的悲苦。其實原形比劉德華演的慘的多,遭遇過車禍,被別人打,跟別人打。雖然後來又有了兩個孩子,但是仍然在尋找的路上。
這部電影,不管從演技上,或者是從影片意義上,都不失為一部好電影。雖然後面還有幾部尋子電影,比如《親愛的》,《找到你》,都比較不錯,但是《失孤》是比較早的一部,所以印象最深刻,後面同類型的電影,都會和他作比較。
希望這部電影《失孤》能真正的起到它的作用,那些可恨的人販子哪怕稍微有一點點良心,都不會這么做。丟失一個孩子,可能受傷的就是三個家庭。希望電影里的人物事件,都不要再出現。希望喚醒 社會 良知,哪怕只有一點點。
失孤,被動的丟失了父母從而成為「孤兒」,在全世界有多少家庭因為丟失孩子而致使家庭破碎,甚至父母因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的。人販子,多麼令人咬牙切齒、錐心刺骨的字眼!為了利益可以拋棄最最最基本的人倫道德,常說有利益就有市場,但我想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這種破壞幾家人幸福甚至生命的方式去謀取利益,為什麼還沒有相對嚴厲甚至近似殘酷的法律來制裁這些人。每每看到這類電影或者新聞,我內心裡是充滿怒火和不甘的,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那些個人販子有一天也終會成為人父人母,難道他們就不害怕被拐走的是自己的孩子嗎?難道他們就真的不怕遭到報應嗎?看到一篇新聞說一對父母在追回被拐走的小孩時,失手將人販子打死,該如何處置。我不知道那對父母經歷了什麼,也不知道他們會受到怎樣的處置,但我覺得這就是那些人販子的報應,實屬活該!電影的內容反映的就是這類事故家庭所經歷的所有困難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真心希望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了,真心希望每個家庭都能聽到孩子的笑聲。
好看?賊難看!簡直難看到了極致!但是也是必須看的電影!
一部徹底反映人販子罪行累累的電影,怎麼能好看!劇中劉德華扮演的是以為丟失孩子的父親!影片從一開始就講述的是一位父親為了尋找自己孩子過程的各種心酸!
拿著地圖,全國多少城市,多少鄉鎮,一個一個的跑!
每次走過一個地方,都會用筆在這個地方畫上一個記號!
每一個記號都是一次失落,每一次失落都是一次心如刀割的感覺!
每一次出發都希望這是最後一站,可偏偏每一次出發的結局帶來的都是失望!
這部電影中,劉德華,四大天王,顏值那麼高的華仔,在這部劇種可以說是完全的將滄桑兒子演繹到了極致!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我都看的內心很壓抑!心疼每一位和家人走散的小孩!
更痛恨那些挨千刀的人販子!你們為了一時的金錢,怎麼就能幹出這種天理不容的事情!你們花著一個家庭心血的結晶,花的安心嗎?
如果不是因為現在人販子那麼猖狂,如果不是因為中國每年有那麼多的家庭以為這些可惡的人販子而導致的家庭破碎!我相信這部電影絕對不會上映!
從沒有哪一步電影看完之後讓人如此痛心!失孤絕對算是讓我印象很深的一部!
如果說這部電影能夠喚醒那些人販子的那麼一絲絲的同情人,那麼這部電影也絕對是成功的!
同時我又是多麼希望,這部失孤中的故事,在以後,永遠不要發生,這部電影從此能真的失去他的意義,從而真的讓每一個家庭都圓滿,讓每一個孩子都能 健康 的長大!
總結,電影很爛,但凡和人販子扯上關系的,都很爛,爛到讓人恨不得將其凌遲!
劇情和意義,好到不能在好!劉德華在其中演繹的更是真實!劇中只看到一個家庭,其實在國內,這么沒日沒夜尋找的父母,多到數不過來!
希望以後這樣的電影沒有在上映的必要,這樣一部就夠了!
牽扯到人販子,言語有些過激!見諒!
個人觀點,經供參考。
不好看,全片都在為煽情而煽情,沒有講好一個故事。同樣的題材,《親愛的》講的算是個完整故事,每個情節和 情感 推動都很扎實可靠,也有效,人物與背景與契合度很高,但《失孤》只有設定,沒有故事。
通過本片能看出導演的野心。她很想表達一個起承轉合的故事,所以多處使用了很重的暗示或者直接就明示,怕觀眾看不懂她想表達的東西。但當前後暗示呼應的那一瞬間,你卻並不能感受到靈魂上的共鳴,該直撞心靈的時候膚淺單薄,毫無高潮點的時候卻又開始大篇幅煽情。
劉德華真的是很努力了,而且越來越努力,根本看不到他放鬆自己的痕跡。在化妝上把自己努力變成一個農民,也拚命成為一個農民,穿著一件襯衣,裡面還套著一件秋衣,這真是很精準地描摹。劇本是硬傷,可惜了劉德華的努力和演技。
我是光影,喜歡我的觀點請關注一下
看了《失孤》,沒有很多驚喜,甚至有點無聊,不過場面很溫和,沒有撕心裂肺的內流滿面。
劉德華真的是演技派的偶像派,一開始沒有很多的言語,卻能戳中心靈的軟肋,讓人感到這位農民父親為尋找自己兒子所走過的滄海桑田白衣蒼狗,暗暗地為他加油,希望他能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流露出一個父親找孩子的堅持不懈和滿懷期待。十五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能讓一個孩子的童年成為模糊的記憶,讓一個初為人父的父親塵滿面鬢如霜。雷澤寬就這樣一直地尋找生死兩茫茫的兒子,走遍全國各地大江南北,從不氣餒。有時候,我也在想,是什麼支撐著他尋找十五年,即使找到了兒子,縱使相逢應不識,是否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生活,孩子能否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和諧共處.......或許,這些都不是我應該想的。
尋子的父親遇到被拐賣的曾帥(井柏然飾),兩人似曾相識,成為淪落人,一起踏上尋親的道路。從祖國的東海岸線的泉州橫跨到川蜀之地,一路上的溫情。真希望此時此刻,他們就是失散多年的父子,從此不再各地尋找。雷澤寬以父親般的慈愛關照著曾帥,包容、開導,直到曾帥找到自己的父母。曾帥與家人的團聚是整部電影最戳淚點的地方。或許,曾帥與家人的團聚會讓雷澤寬感到迷茫,所以他向大師求解。師父如是回答「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從此,雷澤寬開著插著尋子廣告的摩托車的車輪繼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滾滾向前........
拐賣兒童,依然是 社會 不得不關注的問題。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一個孩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很重要的,失去了孩子的家庭就像失去重心一樣不平衡。人販子真的是可惡可恨可氣可鄙可辱可殺!!!中國趕緊修改對人販子懲罰的法律,提高販賣人口的成本,要讓人販子付出沉重慘重的代價。還有, 科技 為什麼就不能更好的造福人類呢。不是有DNA鑒定和指紋識別嗎?為什麼就不能給每個孩子建立一個資料庫,不是說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時代,雲數據嗎?不能真正幫助到有需要的人的 科技 純屬瞎扯。電影中的曾帥,因為是被拐賣的,不能上大學不能辦身份證不能辦銀行卡不能坐火車不能.......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一個黑戶,既來之則安之。即使沒有血緣關系,怎麼就不能辦身份證了。如果有關部門說怕有人辦多重身份證,那隻能說你們無能了,不要因為管不好而剝奪一個公民應享有的權利。
影片名「失孤」,寫得很具特色,有枯筆,有留白。兩個很容易寫連筆的字,竟然是一筆一劃,然而沒有一筆一劃的書寫力度,扭捏的筆畫更烘托出失孤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不完整,支離破碎。
《失孤》是彭三源的處女作品,所以影片多多少少有不足之處。影片中的風景很不錯,索橋、流水、人家、小道和綠意盎然的草木,顯得有點文藝、祥和。相比於《親愛的》,《失孤》好像少了點什麼,但又說不出來。
願天下沒有拐賣兒童的事情發生!希望每個家庭都能生活幸福美滿!
一、電影契合了 社會 的熱點,喚起人們對「打拐」問題的關注,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二、電影的風格,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運用的紀實手法,挺對我的胃口,大部分鏡頭都是華仔騎著插著旗子的摩托車奔跑在尋子的路上,平實又溫情,沒有太多的戲劇沖突,沒有太多的高潮,但真實可感。
三、華仔對角色的理解與突破,可以算是一個驚喜吧,在記憶里華仔好像第一次出演農民的形象,華仔表演可圈可點,但仍脫離不了那一點洋味兒,個人理解。
總體,這部電影還是中規中矩的。
Ⅱ 一個電影給我的啟示作文
曾經,我看了一部叫《盲山》的電影,真的很感人,就是講的一個大學生被拐賣到山村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位女大學生,大學剛剛畢業,正為找工作的事煩惱的時候,一人販子出場了,他以推薦好工作為由將她弄暈,以七千多塊錢賣給了山上一個四,五十多歲的老頭。一個姑娘,就要在這座窮山上葬送了自己最好的時光,看到這里,我真想罵那些人販子不是人,為了錢,真的什麼都做的出來。後來,那個女孩幾次試圖逃跑,最後都因各種原因沒有成功。其實主要就是交通不太方便,再加上女孩身上又沒有錢,這出行就更加的困難了。女孩曾經試圖讓郵遞員給送信,不料那個郵遞員將信送還給了她現在的丈夫,那個男的雖然不識字,但是可以將它毀了。真是可惡的緊了,也因為那個女孩主要留下來是給他們家傳終接代的,還花了七千多。這換成誰都不會願意讓她走了。郵遞員沒有把信寄出去,這是一個小孩告訴她的,那個小孩因為家裡沒有錢,不能去學校讀書,被她看到了,她見這孩子可憐,又是那麼的想上學,於是主動的邀請他在自己家那裡,由她為他補習,小孩很是感激,當然,也就是這個小孩幫她把信送出去的。最後,警察來了,卻是帶不走那個女孩,因為這個村裡的婦女大多是拐賣來的,村民們當然不想讓自己的村子臭名遠揚。於是合起來,堅決不讓警察帶她走。村子裡的人都是沒有文化的,不知道這樣是違法的,只知道她是買來的,買的當然就是自己的了。非要女孩的父親賠償損失。
因為時間問題,事情怎麼結尾的我就沒看了,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觸很深,這可是非常真實的事情,我為這里的村民們感到悲哀,他們沒有文化,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
Ⅲ 親愛的,我帶你回家——評陳可辛《親愛的》
尋子之路漫長,等待和希望在被磨滅與再次燃起的時候,那一條「回家」的路該怎麼走下去。——題記
1.
電影《親愛的》是一部關注打拐兒童的影片,以寫實的場景與人物內心的糾結和掙扎來展示社會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事情,凸顯整個社會真實的群像。它所蘊含的意義與折射的意味其實有很多。我從電影院出來的那一瞬間,腦海里一直都在回放著,故事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從這樣的一件真實事件延伸到電影,讓觀眾們去反思人性的弊端與弱點,去引起各方對於打拐兒童的關注。
很感謝陳可辛導演願意拍如此題材的電影,電影本身並不煽情,之所以戴上「煽情」的帽子,是因為真實,主演黃渤說:「這部電影像是有一隻手,你無法阻止它伸進胸膛,觸碰你的心靈。」
2.
故事發生在一條城中村裡,這是田文軍和田鵬共同生活的地方。田文軍和前妻魯曉娟育有一個兒子田鵬。離婚後,田鵬被判給了父親,他隨父親一起生活。父親經常和他說陝西話,雖然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倆存在著很多的分歧。但畢竟是離了婚,也就只好作罷。田文軍教給田鵬的一句方言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
直到有一天,有一群流氓來到網吧上網,因為沒帶身份證,中途雙方發生了肢體沖突。隔壁的小孩來找田鵬玩,他們一大群娃兒去到了附近的幼兒園的外面玩。此時的魯曉娟正驅車離開,田鵬看到了媽媽的車,便試圖追向前,她似乎也看見自己的兒子卻沒有搭理他。孩子不放棄,一直往前跑著,往前追著。田鵬四處張望,一輛私家車經過,魯曉娟的車就消失在視線中。終於他累倒了,便昏倒在地上。田文軍看了夜色已經深了,依然沒有看見孩子回來,走到隔壁去問小宇。哪知道小宇竟然跟他說,他不是回家了嗎?我以為田鵬回家了啊。
田文軍慌了,他以為是魯曉娟把孩子藏著了,去到她家,哪知道沒有。他只好去到派出所報警,警官說,不到二十四小時我們不立案。他穿街過巷,瘋狂地找孩子,可是都是失望而歸。過了二十四小時之後,警官在監控視頻里看到了一個陌生男人抱著孩子,出現的地點是在羅湖火車站,時間是七點三十七分。田文軍趕到的時候是七點四十分。
他們沒有任何的辦法。田文軍只好通過不同的渠道去發布尋找孩子的帖子以及消息。他在網吧的店鋪門前寫了個牌子:尋子,20萬元現金!!可是這個社會的騙子有很多,很多騙子看到20萬的報酬,自然會打他的主意。途中他經歷過騙子、房東逼他離開。各種不好的情況田文軍都遇到了,但他依然不放棄,他說:「總有一天,我會找到我兒子的。」隨後,他和魯曉娟加入到了一個尋子團里。在這個團里,都是丟失孩子的父母,他們為了給自己鼓勵,不斷地唱《隱形的翅膀》而且還會雙手打拍子地給自己鼓勵。
幾番波折,田文軍和魯曉娟接到了一個消息說田鵬在安徽。他們驅車趕到,終於在安徽的偏遠農村裡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斷地喊著養母為媽媽……途中發生了與農婦李紅琴的肢體沖突。他們一行人被送到了派出所。警官開始對李紅琴拷問,她用安徽蕪湖的方言躲在牆角里說了句:「因為自己沒有生育能力,生不出小傢伙。吉芳是我男人從工地上撿回來的。」但是她無法證明,那個口中的吉芳不是她過世的丈夫拐騙來的。警官只好以「妨礙公務」罪讓李紅琴坐了半年的牢。半年後,出獄了,因為找不到吉芳的親生父母,警察只好把她送到兒童福利院進行寄養。
李紅琴不死心,她再次來到深圳,遇到了一個失魂落魄的律師高夏。高夏因為冒充國家人員而被律師事務所炒魷魚了。李紅琴求高夏幫自己,他接了她的案子,把資料整理之後開始了「發誓要拿回孩子」的路。她求過很多次院長,院長都拒絕她。認為她不適合領養這個孩子,而且還是老問題,她無法證明吉芳不是自己丈夫拐帶回來的。為了求證,她去找到了唐青山,唐青山是過世男人的建築工友,他依然拒絕,面對最後的一絲絲希望,她選擇和他發生了關系。當她看見了尋子團在火車站門口的活動,她認出了田鵬,他喊她媽媽,但是尋子團的人們卻認出了她是人販子的老婆,所以不斷地暴打她,為了李紅琴,高夏全部替她擋了。他站在夜幕下的深圳對站在旁邊的李紅琴說:「你看,這個城市多有錢啊。」
雖然李紅琴沒有辦法要回吉芳,但電影的鏡頭最後給她開了個玩笑:她懷孕了。李紅琴在醫院的走廊里蹲下身來,拚命地哭。唐青山的出現,其實讓李紅琴的在人生交叉路口的選擇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側面去揭穿了丈夫的謊言——「不能生育」從某個層面上說,表現出了農村基層婦女被男權主義壓抑的生活,內心的苦痛無處可訴,也許,她們才是最需要受到社會關愛的一群人。吉芳和田鵬的出現讓李紅琴的人生看到了希望,即使吉芳最後沒能要回來,這樣的轉變,看出了人生的意念堅持的迷茫希望與徘徊在人生交叉路口裡如何把脆弱的希望再次演變成深深的絕望。
3.
源於電影是一個由真實故事改編的,所以電影里很多場景和對白乃至人物的內心都顯得特別真實。而且這種真實在表面上是能夠賺取觀眾的眼淚的。若只是說眼淚的話,似乎有些說不過去。我們必須回到電影本身來探討這部電影,就得必須先撇開真實故事的影子。
這部電影顯然不是為了譴責人販子的過錯而拍攝的,畢竟,人販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它是為了探討社會上問題,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實從中折射的人性等較為深刻的問題它顯然比現實溫和很多。現實與電影不一樣,它的殘酷與殘忍是電影不能夠比擬的。
看罷電影,讓我們慶幸的是,田文軍和魯曉娟也許是幸福的,畢竟整個尋子團就只有他們找到了孩子。但當初發生拐賣事件的時候,是魯曉娟在倒後鏡看見自己的孩子卻狠心地沒有搭理他。田文軍他有著強大的信念,無論是他擺地攤還是守著網吧,抑或是跟著尋子團去找孩子,他都有一個強大的信念是「我會找回我的兒子的。」三年來,跑遍大半個中國,最終還是找到了孩子。只是昔日熟悉的孩子,嘴裡叨念的媽媽卻是自己的養母,他感覺自己是二次人販子。
每一個家庭的團聚,都意味著另一個家庭的分離。李紅琴,這個養育了田鵬那麼多年的養母,她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她與田文軍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她相信自己男人所說的一切事情。當她拿著檢驗報告,護士告訴她懷孕了,她說:「我不能生育。」護士只是說,結果沒有錯。這顯然是對於人性無知與愚昧的巨大諷刺。她雖然很可恨,但是也很可憐。為了取回小孩吉芳,東奔西走,她所付出的,其實不比田文軍他們少。只是在法律層面上說,你沒有任何的證據就不能夠證明孩子不是被拐帶的。法理難斷人情。
從小,我們都會被教育為學做好人,不要做壞人。只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說,好人與壞人,是否理應有個緩沖或者所謂的灰色地帶。但從這部電影里,我們看到的,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好人與壞人,其實它的界限是相對模糊的,就是拿著放大鏡去看,它也未必能夠看出細微的紋理出來。
尋子團其中一員韓志忠六年來不放棄找孩子,六年後直到妻子懷孕,去辦理准生證的時候,對方要求其出示死亡證明。韓志忠拍著桌子罵著,我的孩子失蹤了六年,我們找了六年。你怎麼知道我的孩子死了呢?影片里安插了很多這種社會真實的情況與影像,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我們總是說,規矩是人定,但種種不公平的對待,現實種種的真實情況,正正凸顯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難道就不能就個別情況而論嗎?拐賣兒童屢禁不絕,它所反映的,不僅是社會問題,更多的是折射人性與喚醒親情的作用。為何要等到丟失了才覺得重要了呢?
這部電影的主調相當悲傷,當然我從電影院走出來的時候,不覺得它催淚,但是它的真實的確打動了我。像是悄無聲息地去控訴社會上種種的不公平,從側面去譴責人販子無情的拐賣,當親情遇到了與社會法制與倫理之間,該如何割捨的問題,甚至還衍生出道德線上的各種現實。看似波瀾不驚的情節,其實它蘊含了很多主旨。例如佟大為在為趙薇擋打架的那個鏡頭上,他說:「他們怎麼就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想呢。」這個時候,他發現自己和李紅琴其實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佟大為的角色起到了和眾多主演緩沖的作用,他有點像上部電影《中國合夥人》王陽的角色一樣,比較溫暖,如果整部電影是冷色調的話,那他的存在,就是較為溫和的暖色調。他的個性是善良的,高夏這個角色其實應該定位為「城市異鄉人與邊緣人」他們擠公交車,吃泡麵,這些種種,難道不是當下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碌的一大群人的形象么?這個角色的存在我覺得有種見縫插針的味道,他既能夠緩沖冷色調,又能夠代表著,角色已經濃縮成為了在城市生活拼搏而奮斗那一群人,有積極向上的味道在裡面。
《親愛的》就像是一部流於黑暗的河流,它五味陳雜,但會找到歸屬,只是時間頗顯漫長與掙扎。任何繁榮的上層或許都隱藏著所有涌動不安而暗藏黑暗的河流,而《親愛的》正是抓住這點,它把這些現實的現象放大,折射出不一樣的內涵與人性。
我今天在微博上寫著:「也許希望就在路的前方。不放棄不拋棄。但願我們找到的不僅僅是回家的路,而是一種心靈上燃燒的希望,一種可以引導自己前行的精神力量。」我們在電影里看到了所謂的悲劇,但是依然感受到中國父母普天下的那一種共性——對孩子的愛。田文軍在拍攝尋子視頻的時候,說:「如果哪位買了我的孩子或者拐帶了我的孩子,請不要給他吃桃子,他會過敏。」李紅琴在深圳許多天,她就是為了能夠看看田鵬,雖然好幾次都被田文軍轟走,她說:「不要給他吃桃子,他會過敏。」田文軍此時,眼眶泛紅。
我今天想到了黃碧雲筆下的烈佬,結局那句:「如果他找到我,人生後來的道路,會怎樣?」同樣是探討社會底層的人們,也許,每一個人走過的路都不一樣,但我依舊相信,有些事情的發生即使不能預料,也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
記得當時工作的時候,中午時分,同事們已經下班,隔壁同事的妻子正在家裡切著菜,女兒站在椅子上伏在走廊的陽台上玩著。約摸十多分之後,孩子不見了。等到同事回來,問她孩子呢。孩子呢?孩子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了。父母的臉色頓時青了,為此男人罵了女人好幾聲。慶幸的是,那個女娃娃在街上看到了另外一個同事的妻子,喊了聲阿姨。於是便把她帶回家。每一次想到此事,我都覺得心寒,這完全的可以避免的,不是嗎?難道在自己眼皮底下不能把她看好嗎?我常常在想,如果當初沒有找回來怎麼辦?
家長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長不大,便會有忽略看護的情況發生。任何安全和保護都是相對的,危險亦是,但作為大人們,應該要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例如必須牢牢記得父母的電話以及家庭住址這些基本的東西。
4.
趙薇和黃渤作為電影的主角,我料想,通過這樣的電影,我們都該了解以及同情那些丟失小孩的父母以及買父母的內心掙扎與糾結。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愛,一家團聚一家分離,這似乎是註定的結局,當然導演的意思並非停留是在這個層面上,接受采訪的時候,陳可辛就表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有理說不清的事情在發生。」當人性與社會制度或是規矩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是該同情人性呢,還是應該理解「按規矩辦事」這句話呢。張譯飾演的韓志忠躲在牆角一個人哭泣的時候,其實蠻打動我的。這么多年來所有的希望,絕望似乎都在此刻爆發。尋找孩子,尤其是大海撈針的時候,其實需要一個信念,同時也需要強大的內心與希望。現實中,韓志忠的原型還是沒有找到孩子,他沒有彭高峰那麼幸運,導演特別貼心地在電影末尾的時候,播出了孫海洋的尋子信息,屏幕上的電話便是他真實的電話。也許,我們能夠做的,是喚醒社會的意識,去引起社會大眾去關注這個現實里頭所發生的種種事情。我們曾經擁有過愛,而這些無論是被拐的孩子抑或是賣/買孩子的人們,其實都需要關愛,而不是一直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看他們所犯下的錯誤。好人也有可能做壞事,我們不能把好人做了一件壞事所以就忽略他曾經干過的好事。這個社會的對立與偏倚,大多數的時候,都具有緩沖的功能,而不是一直保持在原地不動。既然舵手都能見風使舵出航,為何我們不能去理解他們所經歷過的痛苦與內心的糾結和掙扎呢。
人世間的殘酷遠遠不止與此,它只是一角冰山,凸顯的社會性問題眾多,為了身邊的孩子,我們能夠做的,依然是少之又少,打拐道路,路漫漫,何時是個頭,依舊不清楚。但我們仍然要給予他們強大的希望,盡管有可能會絕望,但相反,只有強大的希望才能夠支撐他們走下去,直到找到孩子的那一天。
預告片有句台詞是:離家的路有很多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親愛的,我們回家。
我想,每一個丟孩子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找回來,帶回家,但我想說,愛,一直都在,它會帶你們回家。只是要付諸漫長的等待路途,也許某一天,清晨醒過來,孩子就睡在自己的身邊,溫暖再次湧上心頭。所有沉澱下來的情感與糾結甚至是掙扎都會爆發出來。
但願我們能夠找到的,不僅僅是回家的路,而是心靈路途上的最溫暖的歸屬。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社會的希望,但願這個社會的買賣能夠少些,畢竟親人分離是最痛苦的事情,更何況是小孩子呢。
但願溫暖依然能夠透過陽光的裂縫折射到每一個人的心中,一直到永遠……
Ⅳ 如何評價李楊導演的電影《盲山》
這部電影太現實,以至於看得挺難過,是一部好電影。我也出生在山裡,這樣買媳婦的情況雖然在我們村莊沒有出現過,但是我們村子裡面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不在少數,隔壁家的女人15歲被拐賣,現在已有10多年音訊全無。這部劇正好讓我想起她的父親,女兒被拐賣後的無助與痛苦,人販子給這個家庭帶來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希望天下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早日與家人團聚。
Ⅳ 昨天看了黃勃演的電影 親愛的 看完後好恨那些拐賣兒童的人販子
作為一部以失蹤兒童為題的電影,《親愛的》最終的落足並非在拐賣上,而是在孩子解救後,血緣的摯親與為母之愛,這兩個本密不可分的整體卻因誘拐成為了對立的情感沖擊,法律或能以最直接了當的方式給予公正的宣判,但這背後親與愛的糾葛卻是難斷的,人最為難舍的便是彼此的羈絆。
《親愛的》用過半的時間傾述了一個丟孩子,找孩子,找到孩子田文軍(黃渤 飾)和魯曉娟(郝蕾 飾)為人父母的尋子故事,如若該片在此戛然而止,那麼這或將僅是一部較為不錯的作品,電影深度得見更在於找到孩子後的種種,孩子哭打著親身父母喊著要媽媽,村婦李紅琴(趙薇 飾)對被拐來和撿來的孩子視若已出執著的愛,貪財不講法律底線的律師高夏(佟大為 飾)為李紅琴的無償辯護,誓言不再生孩子尋子聯盟帶頭人韓德忠(張澤 飾)苦尋多年未果煎熬中無奈的棄言,電影後半段這個找到孩子後的故事,予人了更強的感情渲染,劇情的張力得以全面展開,在這看似難斷的親與愛中閃爍的是人性的光芒。
這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親情與愛情戲劇性的對立,營造了電影最為引人深思的張力所在,人販固然是十惡不赦的,但對於電影中的李紅琴她不明孩子是被丈夫拐來,丈夫過世面對生活的艱辛更沒有將孩子賣掉,其電影中鍥而不舍對親情的執著是如此的動人心弦,你無法苛責一位善良村婦的母愛,也難訴警察,法官,福利院長堅守法律的不近人情,更不能否定苦尋孩子父母的摯親之情,電影最後的結局是開放性的,李紅琴又多了新的羈絆,只能說作為導演的陳可辛在電影中希望的是大家能感受到電影親情的珍貴,而並非要給觀眾一個答案,故將結局留給了觀眾。
電影中每個人都是影帝影後,因為面對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藍本,幾進所有人都會為之動容,更何況一群中國影界的翹楚,黃渤依舊演著一個稍帶痞氣的小販父親,搭戲帶著高冷氣息的郝蕾,兩人的不合適是從角色的骨子裡顯露而出,他們作為一對離異夫妻人物塑造上可謂入目三分,趙薇飾演的李紅琴這個人物撐起了整個電影後半段,無助卻帶著執著的母親形象被演繹的淋漓盡致,還有佟大為、張譯、張雨綺等等,電影中的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屬於自已的故事,每個人在演出時都有種把控主場的主角感,陳可辛對於演員的選角和人物把控從未如此恰到好處的暗合電影本身,毫不誇張的說這亦是陳可辛至今最為出色的作品。
電影沒有斑斕的基色,卻帶來了最誠摯的鏡頭質感,電影沒有絢麗的濃妝,卻帶來了最美麗的質樸素顏,電影更沒有矯情的作態,卻給人了以最直擊心靈的感動,親情與愛情在電影中或為人難斷,但電影的溫度卻暖人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