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認為,一部電影是如何誕生的
1.確定劇本。
2.資金籌備。需要資金的多少與劇本的內容,拍攝的形式和方法(如是否需要特技航拍境外拍攝等)以及後期等有關,這個一般由製片人或製片公司完成。
3.搜集資料體驗生活。為了使劇情對白動作更真實。
4.選擇外景地。一般由導演攝影師美工師等攝制組人員先去實地考察,考察時可用導演取景器模擬攝影機的位置並做好記錄,當然如果人湊不好時間,也可先拿dv拍,拍好再拿回去大家討論。
5..制定拍攝計劃及預算。簡單說就是要計劃好先到哪裡拍攝,帶什麼設備,一個場景地要拍好哪幾幕戲,准備幾天拍好,請多少人幫忙,帶多少錢,吃住問題等等,計劃工作很重要,因為這決定了整個製片工作的費用時間。
6.選演員。演員的挑選大部分由副導演完成,但是主要演員基本上導演才有最後決定權,演員名氣大費用必然高但可提高片子知名度,不過新演員因為在形象是全新的,往往會提高角色的可信度。
7.組成攝制組。攝制組顧名思義就是拍攝過程的小組,由製片主任,製片人,導演,副導演,美工師,場記,總攝影師,攝影師,助理攝影師,混合錄音師,話筒員,助理錄音師,燈光管理人員,電工,制景人員,道具管理員,化妝師,服裝師等等組成。
8.實際拍攝。導演應該什麼都懂,統籌全局,盡最大可能調動和分配大家的任務,製片主要管人員,器材,道具,外聯等,是後勤保證,攝影師負責畫面的整體效果各種拍攝,當然拍攝前一定要選擇好要使用的全部器材,然後完成內外景鏡頭拍攝,特技鏡頭拍攝,字幕拍攝,同期錄音及音響搜集,音樂作曲等。
9.剪輯樣片。因為拍攝時不是按照劇本順序拍而是按場景拍的,所以要將樣片按照劇本要求剪開並排好序接起,導演可以重新編排鏡頭順序,長度,技巧等完成再創作的目的。
10.後期錄音製作。製作時,要將樣片放映出來,錄音師以畫面為基準,將各種聲音和效果錄制在磁片上,以保證聲畫同步。錄好的各種音效的若干條磁片再通過混合錄音工序混錄在一條磁片上,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一套與畫面完全同步的磁片和一套完整的故事樣片。
11.將樣片供任何需要審查的人員觀看,這就是所謂的雙片送審。如果沒通過,就要修改。
12.審查,如果通過,印製發行拷貝,發行。
⑵ 一部電影是怎樣誕生的
1.確定劇本。
2.資金籌備。
3.搜集資料體驗生活。
4.選擇外景地。
5.繪制布景圖及草圖。
6.制定拍攝計劃及預算。
7.選演員。
8.組成攝制組。
9.設備准備。
10.分鏡頭撰寫。
11.實際拍攝。
12.沖洗底片.
13.剪輯樣片。
14.後期錄音製作。
15.雙片送審。
16.印製拷貝。
17.審查.
18.院線發行,上映。
⑶ 電影的誕生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一部真正的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是在新澤西州愛迪生的實驗室里製作出來的。
人類的視覺具有暫留性。比如夜間揮動點著的煙頭,就會看到一個完整的圓圈。電影的原理也在這里。
19世紀30年代,在歐洲有一種娛樂游戲,經常放置在客廳里的一種裝置,叫做「魔盤」。轉動其中一個圓盤,透過另一個固定圓盤的縫隙往裡看,就會覺得排在活動圓盤邊緣上的小畫似乎活動起來。
經過改進,人們又利用反光鏡和「幻燈」——一種特製燈箱,把繪制的圖像投射到銀幕上。
最先把這種攝影新技術同轉動的魔盤聯系在一起的人是費城工程師科曼·賽勒斯。在1860年的時候,他曾經做過一個娛樂項目,即把六張照片貼在轉輪的輪葉上,這六張照片是一個動作的前後相連的分段。
賽勒斯把兩個兒子釘鐵釘時的活動連續拍了六張照片,貼在輪葉上後,開始旋轉輪子,結果人們看了,就跟看見一個連續釘鐵釘的動作一樣,活靈活現。
10年過去了,費城人亨利利用動作的分節靜態照片,把一對翩翩起舞的男女形象投射到銀幕上。在同一時期,埃維德·梅布里奇利用24架拉線快門照像機拍攝活動中的動物和人的靜態照片。
1882年,法國艾蒂安·馬雷用一枝帶有槍托、扳機和速射快門的單筒「攝影槍」在一卷轉動的像紙上拍下鳥兒飛翔的靜態照片。英國的威廉·弗里斯格林試驗了記錄動作的攝影機和銀幕上再現動作的放映機。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和留聲機。他想增加銷路,於是決定聯系起圖像與聲音,這樣肯定會使他研製的聲像設備銷路大增。
在影像與聲音的配合研究上,愛迪生投資了24000美元。1889年,他的助手威廉·肯尼迪·狄克遜終於設計成功一種鏈輪系統,可利用一條50英尺長、由伊斯曼發明的賽璐珞膠卷進行拍攝。
1891年,愛迪生申請了發明專利——窺扎式「動畫鏡」,這就是各種各樣攝影機的前身。這種動畫鏡的膠片寬度成為直到現在仍通行的國際標准寬度35毫米。可是聲音與圖像難以同步配合,因此愛迪生中斷了這項發明,並且也沒有申請國際專利。而申請國際專利只需150美元手續費。
正是這150美元的「手續費」,結果使愛迪生失去了數萬倍的巨額錢財。因為他斷言這項發明無用,放棄了申請專利,結果歐洲人免費競相模仿,開始發展並生產、製作。
動畫館就是這樣誕生的。過往行人只需花上幾個零錢,就可以透過一個小孔,觀看15秒鍾的生動動作節目。這樣的游戲傳到我國,人稱「西洋景」,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可在街頭見到。
人們特別對一個節目注意:愛迪生研究所的工人弗雷德·奧特張開大嘴打噴嚏。繼而,攝影師們創作各種節目,比如雜技過程等等,也吸引了很多觀眾。
⑷ 一部電影的誕生的介紹
一部電影,記錄了一群演技派明星的誕生;一本書,記錄了一個電影的誕生。本書記錄了1993年姜文制導的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整個攝制組對影片籌拍和拍攝經過的回憶,有完整的與電影有關的圖文資料以及每位影片參與者的所感所想。甚至導演手跡,分鏡頭腳本都清晰可見。青春、激情、淚水、夢想……這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得以艱難地誕生並與世界最終相遇的全部理由和奧秘!
⑸ 電影的起源時期是什麼時候 電影是怎麼誕生的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放映了的影片《火車進站》,標志著電影的誕生。盧米埃爾兄弟因此被稱作「電影之父」;《火車進站》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部電影。
⑹ 《一部電影的誕生》什麼時候上映
一、如果是加拿大和英國電影,已經與2010年上映了。
Mary McGuckian導演,Mary McGuckian編劇,本片的背景是戛納電影節期間,講述拍攝電影的文化。
二、如果是秦霄賢、引證、鄧家佳合拍的電影《一部電影的誕生》,截止到2020年12月,官方還沒有發布上映的日期,但是這部電影在2020年的11月份已經殺青了,剩下的就是後期製作。
創作背景:
秦霄賢拍攝的電影名為《一部電影的誕生》,而根據這位工作人員的消息我們得知,秦霄賢參演的這部電影即將殺青。
秦霄賢通過個人微博與演員尹正互動,他曬出了自己擁抱尹正人形立牌的照片,並說:現在我抱抱你,一會你抱抱我。
當時,許多人都在猜測秦霄賢和尹正將合體參加綜藝節目。其實不然,秦霄賢之所以和尹正互動,是因為尹正也是電影《一部電影的誕生》主演之一。
《一部電影的誕生》這部電影,目前還沒有太多的相關消息,想來是出於保密等原因。現在我們知道的是,除了秦霄賢和尹正,該部電影的主演還有女演員鄧家佳。
鄧家佳和尹正都是如今演藝圈的中堅力量,秦霄賢的第一部電影就和尹正、鄧家佳合作,起點真是不低。
⑺ 《誕生一部電影的誕生》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誕生》(姜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q1ef-xvPW-XwjgZwkXMgw
書名:誕生
作者:姜文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華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0-1
頁數:532
內容簡介:
誕生,ISBN:9787800398155,作者:姜文
⑻ 電影是如何誕生的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如何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七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它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至香港人心態的轉變而受到種種沖擊。
此時,李小龍配合著鄒文懷的「嘉禾電影公司」的崛起叱吒一時。從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後兩年間拍攝的《精武門》及《猛龍過江》令李小龍進運國際影壇,創造出香港電影事業的神話。1973年李小龍驟然暴瘁,功夫片熱潮未能延續。但隨著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觀眾對遠離現實的功夫片漸漸失去興趣,反而對反映當時社會狀況,諷刺現實的電影加以青睞,
由於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大家的主導閱讀方式是電視模式,很多電影題材或靈感都是來自電視內容,如《阿福正傳》(1974)、《大鄉里》(1974)、《新啼笑姻緣》(1975)、《鬼馬雙星》(1974)、《半斤八兩》(1976)、《賣身契》(1978)等等。
1978年袁和平執導《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劇的地位,使其成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類型。
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始。大批電視幕後工作者轉投電影圈,他們包括徐克、許鞍華、章國明、譚家明、嚴浩、余允抗等等,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青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嶄新的一頁。
⑼ 電影是幾幾年誕生的,由誰發明的
第一部電影誕生在1895年12月28日。 路易盧米埃爾(1864-1948),原是法國里昂製造照相器材的工廠主。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傳入法國後,他愛上了電影機的研究和製造事業。1895年3月,他終於發明了超越一切競爭這的「活動電影機」。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路易盧米埃爾的父親安東尼盧米埃爾帶著兒子的這些影片來到巴黎卡普辛路號十四號「大咖啡館」的底下室,組織了世界上的第一次電影公映。所以這一天被定為電影的誕生日,盧米埃爾本人也被公認為世界的「電影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