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一部德軍入侵波蘭的電影

一部德軍入侵波蘭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7-17 16:53:25

㈠ 哪部電影里納粹德軍闖入波蘭女修道院槍殺修女

《卡薩諾瓦》是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邁克爾·克里斯托弗、傑弗里·哈徹編劇,希斯·萊傑、西耶娜·米勒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

劇情介紹

賈柯莫·卡薩諾瓦是威尼斯著名的浪盪子,從伯爵夫人到禁慾修女,似乎每個女人都抵抗不了他的睿智和風流。終於,他的放盪行為觸怒了宗教局,被捕之後險些處以絞刑,幸好朋友及時出現力挽了狂瀾。

朋友警告卡薩諾瓦,如果不能找到一個正派女子結婚 ,他將被逐出威尼斯。卡薩諾瓦幼年時母親離他而去,並且許下承諾將來會來威尼斯與他重聚,卡薩諾瓦一直相信著這個諾言。為了等待母親,即使帶上了婚姻的枷鎖,他也要留在威尼斯。

在機緣巧合之下,卡薩諾瓦認識了弗朗西斯卡。弗朗斯西卡思想前衛,飽讀詩書又主張男女平等,這一切對於見慣了膚淺女人的卡薩諾瓦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但是一方面,他們兩人都有著未履行的婚約。另一方面,聰慧的弗朗西斯卡就像一頭彪悍的小馬那樣難以馴服,卡薩諾瓦必須做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捕獲他的芳心。而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卡薩諾瓦漸漸的領悟了愛情與慾望的區別。

(1)一部德軍入侵波蘭的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賈柯莫·卡薩諾瓦

歐洲著名的風流才子,為人風趣又博學多聞 ,是當時最風流倜儻的萬人迷。女人只要見到他,總是會被他吸引,因此他也從來不把女人放在心上。與美麗的弗朗西絲卡相識後,他漸漸改變了對女人的看法,並墮入了情網。

2、弗朗西斯卡

飽讀詩書,像男人一樣有自己的抱負,一直為維護女人應有的權利而努力,對於見慣了膚淺女人的卡薩諾瓦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而聰慧的弗朗西斯卡就像一頭彪悍的小馬那樣難以馴服。

3、總督

威尼斯總督,前來搭救因觸怒執法者而將被送上絞架的好友卡薩諾瓦,向卡薩諾瓦發出善意的忠告,並提議讓卡薩諾瓦娶一位恪守貞潔的女子,以挽回其日漸狼藉的名聲。

4、維多利亞

威尼斯富翁的千金,她是一個宛若天使的清純女孩,對英俊瀟灑的卡薩諾瓦一見傾心,並極力央求父親成全兩人的愛情,與此同時,對她心儀已久的暗戀者喬萬尼·布魯尼也向她表達了自己的愛意。

㈡ 求一部黑白喜劇電影,講波蘭被德國法西斯入侵,一家劇團的故事。

1942年的美國電影《你逃我也逃》

講述二次世界大戰波蘭淪陷期間,一群舞台演員和納粹鬥智斗勇,防止一個間諜把有關波蘭的重要情報送到德國,保護了華沙地下抵抗組織,並且從納粹眼皮底下成功地逃脫。劇中情節緊湊,笑料恆聲,雖然年代已久,但看起來依然樂趣十足,宛如一出《虎口脫險》。

㈢ 求一電影名字。是德軍入侵波蘭的電影.

可能是《鋼琴師》,開頭是男主演在電台彈鋼琴,然後有個人慌慌張張地走了,中間一個德國軍官保護了他,電影最後他遇到了蘇軍獲救。
很老的電影了,可以追溯到零幾年了。我記得好像是當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
不是《卡廷慘案》,《鋼琴師》和《卡廷慘案》我都看過,《卡廷》中確實是有對一個獲救的人的描述,但他並非因為躲避而生還,而是因為蘇聯並未全部槍決他們,留了一部分後來在蘇德戰爭中倖存了下來。而且這個人最後還因為承受不了內心的自我譴責而自殺了。

㈣ 反映二戰時間德國屠殺波蘭老百姓的真實而殘酷的電影是什麼

這個問題內容描述錯了,
2007年波蘭電影《卡廷慘案》
至於為什麼我說你內容錯了,因為二戰後這次慘案德國和蘇聯均相互指責對方實施的,但是後來蘇聯解體前解密了相關文件,是斯大林批准實施的,旨在完全摧毀波蘭社會中間層精英的方案。
電影根據這段史實進行創作的。

㈤ 求德軍閃電戰進攻波蘭方面的電影...

好像沒有這方面的,之看過這兩部!

電影《說謊者雅各布》,是德國尤雷克.貝克爾的原著改編的。講的是關於一台收音機、一群波蘭人和一個謊言的感人故事
《鋼琴家》
電影講述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日彼曼在德國屠殺猶太人期間逃過一劫,在廢棄的居民區里躲了起來

㈥ 如何評價電影《鋼琴家》

這部電影最可貴的是他的真實和其中反應的在迫害猶太人浪潮中的人性。

電影是由鋼琴家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斯普爾曼作為猶太人,雖然是一名如此有名氣的鋼琴家,在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浪潮中也不能倖免。他為了生活賣掉了鋼琴,為了生存東躲西藏。在華沙被佔領的前夕還在電台錄制鋼琴曲,波蘭猶太民族不斷受到各種沒有尊嚴、沒有生活權利的要求,不能走人行道,搬到猶太特區,趕到集中營,攜帶現金有限制,生活物資沒有任何保障,路上隨時可見餓死的人。還沒有搬到猶太特區前,他不能帶多蘿塔去咖啡店,不能在公園散步,不能坐公共長椅,只能在街上站著聊天。電影中被打死的穿越牆下下水道的孩子,發瘋的找丈夫的女人,一排趴在地上等待腦袋被打個洞的猶太人。納粹在街上任意戲耍猶太人,沒有理由的槍斃任何人,把輪椅上的老人推出窗外摔死。猶太人充當猶太警察迫害猶太人,高價賣給猶太同胞生活用品。

電影中也有暖意。幫助他出逃的猶太人,在登上集中營的火車上最後一刻救他的人,全家分享的那一塊糖,波蘭人給他的安全的生活地點,還有最後一幕里救他並給他食物的德國軍官。猶太人和波蘭人也開始反抗。。。

看完整部電影之後內心很震撼,我相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在中國人民的苦難和故事一定不比電影中少,期待中國能出現這樣一部影片。

這部電影的確令人感動。

所有製作精良的 歷史 題材戰爭片都對衣著和武器相當考究,《鋼琴家》也不例外。因為你可以看到在華沙大街上踢正步行軍的德國軍隊,有鐵絲網內各式各樣被俘的德國軍人,還有最後解放華沙的蘇聯軍隊。

本片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有關反戰和人性的一些東西外,我第一次開始關注美國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但是從後來的觀察中並未發現他有多麼大的突破。

除了上邊的東西外,最重要的就是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德國軍官專業戶托馬斯·克萊舒曼。他在後來的《刺殺希特勒》,《帝國的陷落》,兩版《斯大林格勒》都有參演,都是德國軍官。鏡頭時間並不多的T.K.最終博得了很多中國觀眾的青睞,他也漸漸成為了我們對德國軍官的一個典型形象。

《鋼琴師》——戰爭中人性的光輝與陰暗
《鋼琴師》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真實自傳改編(有興趣的可以看小說原著),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影片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如螻蟻般艱難生存的故事,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次,每次看完,內心依然震撼,整部電影沒有過於讓人不適的血腥鏡頭,但是卻真實的還原二戰期間波蘭猶太人的悲痛遭遇。導演羅曼·波蘭斯憑藉此片拿下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羅曼·波蘭斯本是一位法籍猶太人,但是這部影片導演在隱忍自己的感受,是以一個中立的態度來揭露那段 歷史 。

人性的光輝在戰爭中不分國籍,不分種族地閃耀著,可人性的自私與醜陋也是深不見底的枯井。

男主斯皮爾曼是由美國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飾演,因為他特有的外形,高挺的鼻子,深陷的眼窩,特別符合猶太人的特點再加上本就扎實的演技,與這個角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成就了奧斯卡 歷史 上最年輕的影帝。

斯皮爾曼,波蘭籍猶太人,在當地電視台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也是家喻戶曉的鋼琴家。在戰爭來臨之前,一家人幸福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可是炮火毀滅了這一切,毀滅了男主的家庭,愛情,包括他的尊嚴。影片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德軍要入侵波蘭的時候,男主一家准備逃亡,但是在廣播中聽到英美有計劃對德宣戰,而放棄了逃亡的計劃。當晚母親還准備了豐富的晚餐來慶祝,卻不知道這個不切實際的希望給他們帶來了支離破碎的家庭。德軍入侵波蘭後,要求所有猶太人必須貼上標志性袖章,妹妹一開始拒絕,可最後也被迫屈服,這似乎象徵了當時大部分的猶太人,認為退後一步,會換來海闊天空,卻不知道每一步妥協的背後,是離深淵越來越近。

戶口登記到袖章到隔離區再到集中營,大批大批的猶太人就像慢慢被圈養的牲畜,越來越無處可逃。影片中可以看到猶太人當街無辜被戲虐,被槍殺,甚至於晚上安靜地在自家吃飯,都有可能隨機被德軍挑中扔下高樓活活摔死,這樣的納粹德軍固然可恨,但是在隔離區內大批猶太人卻沒有任何反抗意識,甚至還聽著音樂,數著手中金幣,片中在大批送往集中營的等候廣場上,一個猶太老人表示這是去往死亡的路,我們應該抵抗,反擊,我們人數不少,我們會有贏的機會,但是卻有人反對,德國人需要勞動力,他們不會白白浪費這樣的人力,只要我們好好工作,會活著的。誰對誰錯?導演把問題留給了我們的觀眾。

影片中最具矛盾的角色應該是男主斯皮爾曼的朋友伊扎克,家裡是做鑽石生意的,為了生存成為了一名為德軍服務而殘害同胞的猶太警察,知道男主在隔離區溫飽困難,還特意送去了食物,希望男主斯皮爾曼為了家人的生存和他一同加入,但是被男主的弟弟羞辱一番後憤然離去,即使這樣伊扎克還是冒險救過一次斯皮爾曼的弟弟,甚至在猶太人被大批送上死亡火車的時候在德軍眼皮下將斯皮爾曼拽下,給了他再次活命的可能。人性的光輝在他身上閃耀過,但是當他拿起棒棍傷害自己同胞的時候,他的人性是自私的嗎?導演同樣把這個問題留給了我們。

男主斯皮爾曼本是生活一帆風順,受人尊敬,自信,幽默有魅力。正常發展下去可能還會有一段唯美的愛情,但是老天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讓這一切遙不可及,男主為了活下去,在集中營被鞭打的時候抱住德軍的褲腿求饒,只為活命。最後在猶太朋友協助下逃出來,也只能藉助波蘭朋友,到處東躲西藏,如螻蟻一般。可生命畢竟是頑強的,求生的慾望一次次刺激著男主,也一次次幫助他逃離死亡。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深邃的眼神完美的演繹了這位鋼琴家跌宕的人生,劇情我不過多的透露,有興趣的可以欣賞影片。

一首肖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成了拯救男主生命的高歌,斯皮爾曼像過街的老鼠一樣東躲西藏尋找食物的時候,正好碰上了德國高級軍官,影片中透過的一絲光明就像人性的光輝,照亮了,打動了軍官的心,將影片的劇情帶向了高潮。最後在德國軍官的幫助下,斯皮爾曼順利地等到了德國戰敗,波蘭被蘇聯解放了,可是這位德國軍官卻以納粹戰俘的身份死在了蘇聯勞動營里。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我想這個也是導演留給我們自己思考的,沒有唯一的答案,也沒有正確的答案。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9.2,網上各種劇情分析的都有,有人控訴納粹,有人批評猶太人,有人批評那個時代,但是我覺得這些應該都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思,因為太表面,太簡單,也太膚淺。就像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

只是希望世界和平,沒有戰爭,因為戰爭太醜陋,人性也經不起戰爭的摧殘。

電影的劇情我並沒有透露太多,希望留給大家空間,自己去評。

這部電影的細節非常多。其原因是這部電影改編於一部真實的紀實作品。你如果有心地關注一下人物的對話,就會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對二戰時期歐洲人民的眾生相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這部電影非常實在。說他實在,是說給那些認為這部電影過於ridiculous、平淡和踐踏人的尊嚴的人聽的。這類人之所以會對這部電影產生這樣的看法,我私心地以為是沒有認清世界和人性的本質。

生活本身就具有ridiculous的一面。人性本身就具有自私的一面。當一個人為了生存而奔波的時候,他是可以不顧尊嚴的。

當納粹輕描淡寫地叩響扳機把猶太人的腦漿、額頭上打出窟窿的時候。當小孩子被打斷脊椎骨死掉的時候。當母親把自己的孩子捂死而精神失常的時候。當輪椅上的老頭被活活丟下陽台摔死的時候。

當猶太人反抗德國人,德國人屠殺猶太人,猶太人迫害猶太人,猶太人拯救猶太人,波蘭人迫害猶太人,波蘭人反抗德國人,蘇聯人迫害德國人的時候。

當主角從一個光鮮的鋼琴家,最後成為了一名只為生存而有些麻木的亡命者的時候。

你會驚奇地發現,很多時候,現實是復雜的,戰爭是復雜的,人性也是復雜的。納粹也會有尊敬藝術幫助猶太的軍官,為納粹賣命的猶太人在迫害自己同胞的時候也會救下主角,同是被德國人奴役的波蘭人卻大聲叫嚷著要抓住猶太同胞,在德國人窮途末路之際隱忍膽小的波蘭人也開始反抗起來,上層階級的猶太人整天去酒館閑聊不顧外面同胞死活。

你必須得承認,你所見的,都是事實。沒有額外的東西來渲染,亦或是添加些別的作料來讓你繼續認為——啊,納粹就是殘忍的,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希望永遠大於失望!

很可惜,現實並不是這樣。影片結尾沒有什麼很大的希望,主角的家人或許已經慘遭不幸,那位恩人德國軍官也死在了蘇聯人的手裡。這個時候,主角重新成為了光鮮亮麗的鋼琴家,在輝煌的音樂廳里奏起了肖邦的波蘭舞曲。

很多時候,一部電影不需要主題,尤其是在涉及到 社會 文化民族狀態下的題材,由於為現實過於復雜,那些火急火燎想要宣示主題的電影往往會給人「假」的感覺。

整篇看下來,主角是軟弱的,是被某些具有崇高信仰的階級所鄙視的「沒有骨氣的藝術家」。而我很欣賞主角,因為他具有絕佳的運氣和頑強的生存渴望,最後重新坐在了輝煌的音樂廳內,演奏起波蘭民族的肖邦舞曲。在他背後,是死去的親人,遠去的情人和失蹤的恩人,以及無數二戰時期死於非命的猶太人。

無需帶有意識形態的階級批判,無需故作高深和矯揉造作的煽情,光就這一點,很多電影無法望其項背。在華沙深夜的廢墟里,一個衣著襤褸的亡命之徒,在德國納粹的陪伴下彈奏肖邦的敘事曲。

謝謝您的邀請。這部電影改編一部真實的紀實作品,反映了當時 社會 。猶太人反抗德國人,德國人屠殺猶太人,猶太人迫害猶太人,波蘭人迫害猶太人。蘇聯人迫害德國人的時候,主角從一個光鮮的鋼琴家,成為一名只為生存而有些麻木的亡命者的時候。納粹也會有尊重藝術家的軍官,他在納粹賣命的猶太人在迫害自己同胞的時候救下主角。影片的結局沒有很大的希望。主角的家人或許已經慘遭不幸,那個恩人德國軍官也死在蘇聯人的手裡,這時候主角重新走上輝煌的音樂舞台,奏起肖邦的那首舞曲,成為光艷亮麗的鋼琴家。這部電影中,主角是個沒有骨氣,軟弱的藝術家,它有著頑強的生命渴望。重新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在他的背後是死去的親人,遠去的情人和失蹤的恩人,以及無數的死於非命的猶太人,戰爭是復雜的,人性也是復雜的。

《鋼琴家》講述了二戰時期,華沙被入侵後,電台著名的猶太人鋼琴家在各界人士甚至德國中校的幫助下生存到戰爭結束。

真人真事的加持讓這部反戰影片無需什麼劇作技巧來幫助講故事。只遵循時間線,圍繞主人公的事件,輻射出各種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就足夠給人諸多思考。所以電影的呈現上,在其他電影中所忌諱的沒有鋪墊的轉折,主人公缺乏的主動性推動力在這部電影都反而不是問題。

這是一部偉大的二戰反思電影。

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導演沒有將主角塑造成一個偉大的反抗戰士,而是用一個極其普通的猶太人視角,平靜客觀地講述了他逃生的故事。往往正是冷淡的殘酷才最沖擊人心,帶給人深深的震撼。在電影中看主角的逃生歷程,彷彿置身於彼時,親身體會到納粹的殘暴,用獨特的視角去冷靜地觀察這場人類浩劫,去細細體會絕境下的生存之艱。

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很快首都華沙淪陷。

主角猶太裔波蘭籍鋼琴家,席皮爾曼便是在華沙電台工作。納粹德軍的血統政策在此時還未完全暴露,他們強制要求所有猶太人在右臂佩戴醒目的猶太臂章,以便隔離。

席皮爾曼一家也跟著命令,住進了臨時劃定的隔離區。在這里,生存是一件奢侈的東西,因為他們的性命在納粹眼中毫無價值,可以以任何借口隨時隨地被剝奪。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極其普通的晚餐中,納粹突然在席皮爾曼對面樓進行檢查,通過窗口看到對面有一家人也正在吃晚飯,納粹讓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站起來,老人掙扎無果後竟被直接扔出了窗外。

沒有多餘的鏡頭和音樂,就是平淡的像普通錄像一樣,一條生命結束了。

後來德軍政策開始野蠻化,所有佔領區的猶太人被有秩序的送進集中營進行大規模屠殺。席皮爾曼一家也跟著隔離區的所有人准備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

他們不知道即將面對什麼,心中充滿著希望與絕望,都期待著下一個地方比這里好,能夠生存下去。

在即將登上火車的時候,一個猶太警察救下了席皮爾曼,他躲過了一劫。

但他漫長的如乞丐螻蟻般逃亡由這一刻正式開始了…

呵呵,沒看過!

從小到大,我看過許多的 歷史 戰爭片,可是沒有哪一次像這次的 歷史 戰爭片給我這么大的震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曾經年少,所以不能感知影片中戰爭的殘酷,還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和編劇太能抓住我的心。《鋼琴師》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影片的開頭是復古的黑白影像,音響中漸漸傳來悠揚的鋼琴曲。影片是戰爭類型,優雅的鋼琴聲被炮聲掩蓋,彈著鋼琴的優雅男主角不得不逃離逐漸坍塌的廣播室。此後,影片便開始了戰爭帶來的無盡的壓抑。才能將看電影的我們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這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天才猶太人鋼琴家瓦列迪克•席皮爾曼在二戰期間,為躲避德國納粹的追殺在朋友的幫助下而四處躲避、逃跑的經歷。他面臨著一次次的納粹分子的獵殺,總能幸運的逃脫,最終從戰爭中存活下來。

忍受著影片帶來的無奈 壓抑 和憂傷將它看完。

影片中的蕭邦的樂曲在腦中回盪。

永遠不能忘記影片開頭拉提琴的女孩深情的望著史標曼。他說「請叫我史標曼」

還有在集中營史標曼和家人一起將糖果分為了六塊。那糖果我覺得含在嘴中並非是甜而是苦澀。

它在無奈下用手指彈奏無聲的鋼琴,那曲在回盪······

最傷心時是看他用似骷髏般的手彈奏著樂曲。

和旁邊靜靜聆聽德國軍官。

音樂的震撼讓人不再畏懼同樣也不再殘忍。

影片結束後發現下雨了。

想起曾在下雨時用鋼琴彈奏的憂傷曲目。苦澀是讓藝術升華的最佳途徑。因為只有抽經斷骨的經歷才能彈奏出讓人心中為之震撼的樂曲。影片最後是史標曼的原聲錄音

㈦ 求部電影名字。

電影的名字叫:《卡廷慘案》

◎簡 介
卡廷慘案描述的是一代人的悲劇。電影講述的是四個波蘭家庭所遭遇的悲歡離合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時,一大批波蘭的戰士,他們也是身為他人的父親、丈夫和兄弟,他們落入了蘇聯軍隊的掌控,最後被殘忍地殺害了,成為了「斯大林主義」的犧牲品。電影也展現了二戰前後的波蘭所處的國內外復雜情況。
◎年 代 2007
◎國 家 波蘭

相關資料: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波蘭政府流亡,蘇聯趁機佔領波蘭部分領土,並俘虜了大批波蘭軍隊。此後,波蘭流亡政府希望蘇聯能交出戰俘,以使組建抗擊德軍的軍隊。蘇聯稱大部分戰俘已逃走,只交出448名軍官。1943年,德國宣稱在蘇聯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森林發現了大量被害波蘭軍官遺骸。而蘇聯對此矢口否認,辯解稱這些戰俘死於德軍之手,並與波蘭政府斷絕外交關系。西方有人推測,這批戰俘是蘇聯應德國要求殺害的。直至1990年,蘇聯才正式承認內務人民委員部是槍殺二戰期間一批波蘭軍官的主謀。

俄羅斯《獨立報》2005年4月11日文章題:卡廷森林事件65周年祭(作者雅科夫•埃廷格爾)2005年4月20日《參考消息》

誰是兇手
1940年4月,斯大林統治時代最血腥的一幕在卡廷森林上演,2.5萬波蘭人被槍殺,血流成河。他們主要是1939年被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抓獲的戰俘。當時,隨著波蘭的解體,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並入了蘇聯。卡廷森林事件已經過去65個春秋。對於這段歷史引起的恩怨糾葛,莫斯科與華沙至今難以釋懷。

1939年,蘇軍共抓獲波蘭官兵近30萬人,既有普通士兵,也有二戰爆發後應召入伍抵抗法西斯的各階層人士,其中不少是知識分子。1939年底,蘇聯成立了戰俘及拘禁者管理局,彼得•索普魯年科任局長,俄羅斯中部集中營、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的監獄都在他的管轄之內。

1940年3月5日,貝利亞交給斯大林一份報告,建議「特別審理」集中營的1.47萬名波蘭戰俘,以及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被俘的1.1萬人,對他們施以最高刑罰——槍殺。審理時不必傳訊被告,亦不必出示罪證。當時,包括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揚、加里寧、卡岡諾維奇等在內的政治局常委都在貝利亞的報告上簽了名。這究竟是貝利亞本人的想法,還是他按斯大林的授意寫的報告,至今仍是個謎。

波蘭俘虜被關押在3個集中營里: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哈里科夫州的舊別利斯克和特維爾州的奧斯塔什科夫。被俘者集中了波蘭軍隊幾乎所有的精英,包括295名將軍、上校和中校。與他們一道淪為囚徒的還有波蘭知識界的翹楚。一些著名人士也被關人集中營,但倖免於難,其中包括後來的波蘭總統沃伊切赫•雅魯澤爾斯基、在蘇聯組建波蘭集團軍的安德斯將軍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等。波蘭著名導演維德的父親也死於卡廷森林的槍殺,維德打算將這段歷史搬上屏幕。

在蘇聯屠殺波蘭軍官的同時,希特勒也在德國展開了逮捕波蘭知識分子的行動。時任被占區行政長官的漢斯•弗蘭克承認:「我很清楚地意識到,數萬波蘭人將在這次行動中喪生,尤其是波蘭知識分子的精英階層。」而希特勒更是直言不諱:「現在的波蘭統治階層應當全部被絞殺。」法西斯分子和斯大林在鏟除波蘭精英階層的問題上,可謂不謀而合。

槍殺計劃
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加里寧州負責入托卡列夫詳細描述了槍殺時的場景。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警備司令布洛欣親自從莫斯科趕來,與加里寧州警備司令魯巴諾夫制定了詳細的槍殺計劃。囚室被用厚厚的氈布包裹起來,外邊聽不見槍聲。監獄的其它犯人被臨時轉移。波蘭囚犯被一個個領進來,核對姓名、出生年月,隨即被戴上手拷,帶到布置好的囚室,子彈從其後腦勺射入,囚犯當場斃命。當時,加里寧有30人參加行刑,其它3個集中營也有53人在執行上級的命令。行刑工具是德國的瓦爾德式手槍。每天夜裡被槍殺的人數約在200一350之間。事實
上,槍殺波蘭軍官的地點除了囚室,還有密林深處。正因如此,人們在卡廷森林附近發現了眾多波蘭俘虜的遺骸。

哈里科夫的屠殺也在進行中。據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哈里科夫分局的警衛頭目瑟羅米亞特尼科夫透露,槍殺是在該分局位於捷爾任斯基大街的監獄中進行的。俘虜被從火車站押到此處,然後,屍體被卡車拉到距皮亞季哈特基村1.5公里處的森林公園第6區,掩埋在內務分局的別墅附近。指揮槍殺的同樣是來自莫斯科的警備人員,並得到了當地內務分局以及監獄管理人員的協助。

科澤利斯克監獄的波蘭軍官遭遇了與斯摩棱斯克監獄同夥同樣的噩運,也被直接押注卡廷森林附近槍決。在那裡,人們共發現8處墳墓、4200具屍體。3個集中營的2.2萬名囚犯突然人間蒸發,這引起了其親友的擔憂與恐慌。根據蘇共政治局和人民委員會的決定,囚犯家屬們被流放到荒涼的哈薩克,居住條件極其惡劣,缺衣少食。他們生命中的唯一寄託便是四處寫信,詢問自己在獄中的兄弟姐妹、父母妻兒的下落。

戈爾巴喬夫執政前,蘇聯政府一直否認卡廷事件是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所為。在解放卡廷及其附近村落後,蘇聯更是發表聲明,將責任嫁禍到法西斯頭上。但波蘭流亡政府與盟國政府都很清楚,誰是真凶。

1990年4月13日,蘇聯政府在解密檔案的基礎上,公開承認以貝利亞及其副手梅爾庫洛夫為首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對槍殺波蘭戰俘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認為這是「斯大林時代最嚴重的罪行之一」。1999年,亞歷山大•雅科夫列夫領導的國際民主基金會公布了卡廷事件的有關文件。

閱讀全文

與一部德軍入侵波蘭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肉香在線觀看38 瀏覽:107
東陵大盜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08
弟子規微電影全集第一集 瀏覽:547
北京電影節紅毯 瀏覽:183
電影院怎麼做賬 瀏覽:53
電影你好李煥英時間是多少分鍾 瀏覽:835
創可貼電影百度資源 瀏覽:975
微電影愛在石鄉 瀏覽:997
日韓電影先鋒資源 瀏覽:413
少年偵探電影音樂 瀏覽:533
烏雞哥出自哪個電影 瀏覽:266
愛上你相親節目出現在哪個電影里 瀏覽:995
韓國電影免費三 瀏覽:512
無人區電影免費看免費版西瓜 瀏覽:532
國內高分電影推薦最新 瀏覽:857
中國電影放外國音樂 瀏覽:734
電影人間中毒在線視頻 瀏覽:772
電影拳皇上影時間 瀏覽:942
客人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13
電影新世界裡的手機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