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綠皮書中經典台詞有哪些
電影《綠皮書》經典台詞:
1、The world is full of lonely people waiting to make the first move.
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
6、whatever you do,do it a hundred percent.when you work,when you laugh,laugh,when you eat,eat like it's your last meal.
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
B. 新書|關於電影的這些新書,讓我們更有理由需要電影
因為新冠疫情的突襲而停擺的文娛產業最近終於有所恢復,部分地區的電影院復工後,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首個舉辦的重大影視類國際文化活動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官宣將於7月25日舉辦。產生了巨大裂隙的2020年,我們似乎從沒比現在更需要電影。最近,各個出版社也推出了許多電影新書。
《電影通史》
《電影通史》 以時代為序,以一部部電影為討論的主題,勾連出世界影壇的重要時期、主要流派和經典作品,書中從機位、布光、動畫、表演風格及 社會 文化影響的角度詳盡地分析了各個時期的代表作,揭示出明星的閃光點和影片成功的秘訣,以及最具潛力的劇本折戟票房戰場的原因。
回到電影最初的起點,電影拍攝技術出現在1895年,最初的作品長度只有幾秒鍾,內容則是日常生活或魔術戲法。20世紀,成熟的電影敘事技巧出現,走在時代前沿的電影人包括喬治·梅里愛、查爾斯·百代和費迪南·齊卡。費迪南·齊卡的一分鍾短片《征服天空》的主角坐著奇怪的飛行器飛躍巴黎美麗都上空。參加了盧米埃爾兄弟1895年的首次公映之後,劇院經理兼舞台魔術師喬治·梅里愛迅速地意識到了電影在製造幻覺和假象方面的潛力。對戲法的迷戀成了梅里愛的電影標簽,其中還融合了魔幻和死亡的元素。他在奇幻默片《橡皮頭》中飾演一個把腦袋割掉、用風箱吹氣的科學家,他命令助手不斷地鼓風,直到把腦袋吹爆。同樣,《月球旅行記》中火箭扎進月球人的眼睛裡的鏡頭是典型的梅里愛式詭異的切膚之痛。
《月球旅行記》
之後,專注 歷史 題材的法國藝術電影協會拍攝了《吉斯公爵被刺》;印度的電影先驅D.G.巴爾吉從一部關於耶穌的電影中學到了電影的基本技巧,拍攝了《哈里什昌德拉國王》,這部源於印度教神話的古裝電影標志著印度電影的起源;義大利的電影先行者熱衷於神話故事和壯觀的場面,拍攝了《但丁的地獄》;而在美國,埃德溫·S.鮑特的《火車大劫案》被認為是美國第一部故事片。鮑特革命性的運鏡和剪輯、實景拍攝和西部片風格令當時的觀眾大呼過癮。技術的進步讓拍攝更長的電影成為可能,於是文學作品進入了電影的視野。盡管拍攝技巧和敘事手段花樣翻新,但電影藝術的本質——對現實的重新創造和解讀——早在其誕生之初就已確定了。
《偉大的電影2》
《偉大的電影2》 是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偉大的電影」系列的第二部,是一部影評合集,書中收錄了關於經典電影的100篇影評,這100部電影被作者形容為「沒得看,就會死」的電影,其中不乏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導演如羅伯特·布列松、希區柯克、伍迪·艾倫、戈達爾、斯皮爾伯格;而另一些導演,人們通常不會將其與「偉大」聯系起來,甚至會排斥。
這些影評中包括了一些人們通常不稱其為「偉大」的電影——有一些之所以被排斥,僅僅因為它們太過流行(例如《大白鯊》、《奪寶奇兵》),有一些則因為它們標榜 娛樂 (例如《落難見真情》、《男人的爭斗》),有一些是因為過於晦澀難懂(例如《厄舍古廈的倒塌》、《史楚錫流浪記》)。羅傑·伊伯特認為,基於不同的理由去看不同的電影,而電影的偉大體現在各種不同的形式之中。
英國影評人德里克·馬爾科姆對一部偉大的電影的定義是:「一想到無法再看它一遍,就難以忍受的電影。」而對於羅傑·伊伯特而言,最愉悅的事情莫過於避開電影工業的流水線,深切並充滿愛意地觀看那些維護藝術之價值的電影。
「在我每年指導的大學,我每次都會對十六部電影進行逐鏡分析。科羅拉多的放映活動是世界事務大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坐在麥基禮堂里,為黑暗所籠罩。有時人數上千,我們在超過五天的時間里,花十到十二個小時,使用一個動作停頓分析儀來拉片。在這么多雙眼睛的注視之下,你可以看到非同尋常的東西。」因為熱愛,那些沉浸在黑暗中的拉片的時光也顯得充滿趣味。
《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是 美國影評人、印第安納大學教授詹姆斯·納雷摩爾解讀黑色電影的作品。考察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黑色電影,解讀了數十部經典影片——《雙重賠償》《馬爾他之鷹》《第三個人》《來自過去》《唐人街》《低俗小說》《藍衣魔鬼》《穆赫蘭道》《罪惡之城》《殺戮賭場》……從概念衍變、時代背景、審查規范、商業機制、美學風格、理論分析、演繹流變等七個方面進行解讀。
黑色電影無疑是電影中最無定形的門類之一。提起「黑色電影」,最容易想到的是那些風格化、憤世主義的20世紀四五十年代好萊塢黑白電影——關於私家偵探、蛇蠍美女、犯案黑幫、亡命鴛鴦的情節劇。《黑色電影》一書沒有迴避這些影片,但詹姆斯·納雷摩爾也指出:「黑色電影」這個術語遠比我們所認識的復雜和矛盾,它是一份重要的電影遺產,也是我們投射到過去的一種觀念。
多數人來說,「黑色電影」(film noir)這個術語意味著 20 世紀四五十年代某些好萊塢電影類型、風格或流行的特徵。例如,黑色電影的人物和故事(漂泊男子受到漂亮女人的吸引,私家偵探受雇於蛇蠍美女、犯罪團伙企圖實施打劫);黑色電影的情節結構(閃回、主觀敘述);黑色電影的場景(城市小餐館、破敗的辦公室、浮華的夜總會);黑色電影的美術設計(威尼斯式百葉窗、霓虹燈、現代藝術);黑色電影的裝束(檐帽、風衣、墊肩);黑色電影的配件(香煙、雞尾酒、短管轉輪槍);黑色電影風格的表演,通常與那些擁有「電台聲音」的演員,例如艾倫·拉德(Alan Ladd)和迪克·鮑威爾(Dick Powell)聯系在一起 ……
《公民凱恩》中的玫瑰花蕾
《秋日傳奇》
《秋日傳奇》 是硬漢派作家吉姆·哈里森的傳世之作,是奧斯卡獲獎電影《燃情歲月》的原著小說。吉姆·哈里森的中篇小說多以三部曲形式結集出版,《秋日傳奇》中就包括了《復仇》、《獨舞男亨》和《秋日傳奇》三個中篇故事。
《秋日傳奇》是哈里森根據其妻子的祖爺爺遺留下的日記經過藝術加工而創作的一部「 歷史 傳奇」:遼闊的蒙大拿州,拉德洛上校家的三個兒子為了世間正義毅然決心參加「一戰」。小弟塞繆爾不幸犧牲,二哥特里斯坦悲痛欲絕,幾欲發狂。戰後,特里斯坦迎娶了蘇珊娜,可婚後幾個月便離家闖盪。痛苦不堪的蘇珊娜最終嫁給了大哥艾爾弗雷德。幾年後,特里斯坦終於回到了蒙大拿,父子三人的愛恨糾葛仍然在繼續,一切都帶著悲劇的宿命感。
吉姆·哈里森主要作品都以他熟悉的北部半島、蒙大拿州或亞利桑那州的鄉村為背景,與福克納有許多相似之處。哈里森酷愛垂釣、打獵等戶外活動,喜愛飲酒和 美食 ,作品中又常現「硬漢」形象,因此被譽為「當代海明威」。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二十多種語言,深受讀者喜愛,尤其是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讀者更是對他的作品情有獨鍾,認為它們更真實地反映了美國 社會 生活和文明沖突。
《香水》
十八世紀的巴黎,格雷諾耶降生在城市最骯臟、氣味最濃烈的魚攤上。他天生沒有體味,卻是一個驚人的嗅覺天才,能夠分辨並記住世界上所有的氣味。為了追尋最完美的香味,並將之保存下來,少年格雷諾耶受盡磨礪,一步步從香水鋪學徒成長為制香大師。在經歷了無數次嘗試和失望後,他終於發現,唯有某些紅發少女身上才散發著他追尋的完美香氣。為此,他不惜屢屢犯下罪行,萃取她們的體香製成一種神秘的「香水」,將世人玩弄於股掌之中。然而,眾人無盡的追捧和痴迷並不能給他帶來滿足,最終,他選擇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消失在了氣味的短暫的王國……
《香水》 改編自同名小說,書中以天馬行空的想像,離奇魔幻的情節,以及對於氣味出神入化的捕捉與描摹,都被反復稱道和引用。作者借主人公格雷諾耶這個嗅覺天才的悲劇人生,反思了個體在理性驅動的現代 社會 中陷入虛無與異化的生存困境。
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是德國當代知名作家。他的處女作《低音提琴》於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至今仍常演不衰。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香水》,出版後轟動了德語文壇,後被譯成多種語言。他還著有中篇小說《鴿子》、《夏先生的故事》及其他一些非虛構作品,在當代德語文學界具有顯著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