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般頒獎儀式的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啊
頒獎音樂有:《萬寶路進行曲》、《STARWARS》、《奧林匹克進行曲》、《MySoul》、《DanceToTheDeath》
1、《萬寶路進行曲》
「壯麗的七個」(萬寶路三月)是TELARC在1986年製作的CD「Round-UP」。它最初是電影「七個英雄」的主題曲,並且每個人都很熟悉。廣告的主題曲,熱情無比。
它的演奏充分結合了古典,爵士和現代音樂形式,並結合了出色的錄音,充分展示了美國音樂的特徵,使聽眾可以充分欣賞管弦樂的各種聲音表現。
通常在主要頒獎現場,從歡快的介紹開始,上下調,節奏幾乎是一樣的,音調變化,變化和轉移。
② 頒獎音樂有哪些
頒獎音樂有:《萬寶路進行曲》、《STAR WARS》、《奧林匹克進行曲》、《My Soul》、《Dance To The Death》
1、《萬寶路進行曲》
《THE Magnificent Seven》(萬寶路進行曲)出自美國德拉(TELARC)公司1986年出品的一張CD《Round-UP》,原是電影《七俠盪寇志》的主題曲,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萬寶路廣告主題曲,激情澎湃、無比豪邁。
其曲目充分表現出美國音樂的特點,融合了古典、爵士樂與現代等形式多樣的音樂風格,配合優秀的錄音,讓聽眾充分領略管弦樂多元化的音色表現。
經常運用在各大頒獎現場,從一個歡快的引子進入,曲調上下起伏,節奏幾乎相同,其中有變調,變拍和變速。
③ 表彰先進時頒獎用的背景音樂
歡迎進行曲和歡送進行曲。
《歡迎進行曲》是一首熱烈而莊重的迎賓禮儀樂曲,中國人民解放軍歡迎外賓及舉辦重大慶祝活動時經常演奏的樂曲。曲子歡快愉悅,充分表達了廣大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新中國的期盼。
《歡送進行曲》樂曲主部長音與切分音的結合,情緒熱烈而歡快,表現了人們歡送世界各國貴賓時的愉悅之情。副部的樂句富於對比,猶如人們告別時相互語重心長地話別。
以上兩首曲子在任何一個音樂APP上或者網站上都可以下載,也可以直接在網路搜索歌曲名稱進行下載。
(3)電影頒獎音樂擴展閱讀:
表彰大會常用曲目:
The Magnificent Seven(豪勇七蛟龍)
Star Wars (Main Theme)
Nicholas Dodd - End Titles
Bruce Broughton - Themes From Silverado
Klaus Badelt - He's A Pirate
火之戰車(常用在開頭)
Hans Zimmer - Rock House Jail
yanni - santorini (live at the acropolis)
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儀式音樂
奧林匹克進行曲
20世紀福克斯公司電影片頭曲
萬寶路進行曲
④ 獲得歷屆奧斯卡音樂獎的歌曲都是什麼
2017年是第89屆奧斯卡,每年2-3月進行頒獎,經10年來獲得奧斯卡最佳配音音樂獎的分別是:
第89屆(2017年)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愛樂之城》賈斯汀·赫維茨、塞繆爾·傑克遜,同時最佳原創歌曲也是《愛樂之城》中的歌曲「City Of Stars」。
⑤ 頒獎音樂有哪些
急湊的鼓點可以用《20世紀福克斯公司電影片頭曲》頒獎用的音樂可以用《萬寶路「華表獎」頒獎晚會的主題曲,雅尼創作。 不知道夠不夠了。還有些更老的
⑥ 頒獎背景音樂
1、《雨的印記》
《雨的印記》出自韓國最擅長描繪愛情的音樂家李閏珉之手,這首曲子跳躍的優美,適合背誦時聽,適合失戀時聽,適合作為朗誦的背景音樂。它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美麗,感受到人生的真諦。不同的人都會從這首曲子里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2、《神秘花園》
《神秘花園》是由理查德演奏的一首經典鋼琴曲,《神秘園之歌》則是由新世界音樂樂團神秘園演奏的同名曲目。該首歌樂曲舒緩柔美充滿了思憶與郁憂,不經意之間流露出些許的憂愁,令人不得不沉醉於其中。
3、《十年》
《十年》是由林夕作詞,陳小霞作曲,陳輝陽編曲,由陳小霞首唱,後由陳奕迅翻唱的歌曲,收錄於陳奕迅2003年4月1日發行的專輯《黑白灰》中。
該歌曲是2005年的電視劇《女才男貌》的片尾曲,也是電影《擺渡人》的電影插曲。該曲的粵語版本為《明年今日》。2004年4月28日,該歌曲獲得第四屆百事音樂風雲榜十大金曲。2011年1月17日,獲得LOVE RADIO 103.7FM主辦的「新世紀十年十大華語情歌」冠軍。
4、《雨中漫步》
英文名:《Stepping On The Rainy Street》;是韓國鋼琴家「 The Daydream 」(白日夢)的曲子。《雨中漫步》出自雅尼純正的新世紀音樂《如果我能告訴你》。
5、《和蘭花在一起》
《和蘭花在一起》是一首雅尼的經典作品之一的純音樂曲子。英文為With An Orchid.由美籍希臘裔演奏家、作曲家Yanni創作,收錄於其專輯《If I Could Tell You》。曲名里沒有世俗里包藏的小家碧玉情懷,也沒有小情小調的憂傷與做作。只有一股子清新撲面而來。
⑦ 歷屆奧斯卡電影最佳配樂名單
作曲者古斯塔沃則憑借《斷背山》喜獲第78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由黑人喜劇明星克里斯·洛克主持,各大獎項已悉數揭曉,詹恩·凱茲梅利克憑借《尋找夢幻島》獲得最佳電影配樂獎。
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柯達劇院舉行,哈福特-休爾霍華德-肖(Howard Shore)憑借《指環王3》獲得了最佳配樂獎。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好萊塢的柯達劇院隆重揭幕。《指環王:護戒使者》的作曲Howard Shore獲得了最佳原創配樂獎。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由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影片《卧虎藏龍》獲得了四項大獎。華人音樂人譚盾也憑《卧虎藏龍》喜獲最佳配樂獎。
1999年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約翰·考利戈瑞亞諾憑借《紅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獲得最佳配樂獎。在這部音樂為主題的電影中,時而細膩時而激昂的旋律圍繞著故事在不同時空展開,為情節的推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演奏讓人神魂顛倒。
19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漢斯·基默憑借《獅子王》(The Lion King)獲得最佳配樂獎。《獅子王》在動畫片配樂中顯得尤其大氣,收放自如。艾頓·約翰作曲並演唱的《你今夜能感到愛嗎?》同獲當年最佳電影歌曲獎,成為音樂獎項方面的大贏家。
歷屆奧斯卡最佳配樂
第7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角鬥士》
第7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
第6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勇敢的心》
第6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阿甘正傳》
第6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名單》
第65屆奧斯卡最佳歌曲《Aladdin》
第6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沉默的羔羊》
第6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狼共舞》
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 《美女與野獸》獲最佳電影配樂獎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 《獅子王》獲得最佳電影配樂獎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 《紅色小提琴》獲得最佳配樂獎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 譚盾憑《卧虎藏龍》獲最佳配樂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 《指環王2:護戒使者》獲最佳配樂
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 《指環王3:王者回歸》獲最佳配樂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 《尋找夢幻島》獲最佳電影配樂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 古斯塔沃憑《斷背山》獲最佳配樂
⑧ 第70屆戛納電影節頒獎典禮的第一首歌叫什麼
第70屆戛納電影節頒獎典禮的第一首歌是《volver》,由來自法國的班雅明·畢歐雷(Benjiamin)演唱。
歌曲名:Volver
歌手:Benjamin Biolay
專輯:Volver
歌詞:
Este amor apasionado,Anda todoalborotado, porvolver
Voy camino a la locura,Y aunque tado me tortura,sequerer
Nos dejamos hace tiempo,Pero me llegó elmomentode perder
Tu tenías mucha razón,Hago casoalcorazón,Y me mueroporvolver
Y volver, volver, volver,Atusbrazos otra vez,Llegaré hasta donde estés
Yo sé perder, yo sé perder,Quiero volver, volver, volver,Nos dejamos hace tiempo
Pero me llegó elmomentode perder,Tu tenías mucha razón,Hago caso al corazón
Y me mueroporvolver,Y volver, volver, volver,Atusbrazos otra vez
Llegaré hasta donde estés,Yo sé perder, yo sé perder,Quiero volver, volver, volver
Y volver, volver, volver,Atusbrazos otra vez,Llegaré hasta donde estés
Yo sé perder, yo sé perder,Quiero volver, volver, volver
(8)電影頒獎音樂擴展閱讀:
歌曲《volver》出自Benjamin Biolay的同名專輯《volver》,意為「回歸」,是一首法國香頌,詞曲比較老派,但是卻如一樽美酒,一杯咖啡,或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無可抗拒地帶出人們對浪漫情調的嚮往,和對流逝歲月的美好記憶,聽來令人回味無窮,歷久彌新。
所謂法國香頌,是指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之間,由敘事詩人與抒情詩人所寫的單旋律音樂。後來,19世紀末期的藝術歌曲也被歸入到世俗歌曲的范疇。至於法國的流行歌曲,由於受到傳統世俗歌曲的影響,因此,在歌詞意境的描寫上,也就跟著格外講究起來。它是法國世俗歌曲的泛稱,也是法國流行歌曲的代名詞。
⑨ 表彰大會頒獎的背景音樂
1、《Hummell Gets The Rockets》:音樂中將電子合成加管弦樂團的視覺音樂手法發揮到了極致,打擊樂的表現尤其突出,緊張激烈之餘不乏悲壯豪邁之情,鋼管與弦樂的配合渾然一體,氣勢磅礴,寬廣壯闊。
2、《The battle》:20世紀50-60年代的史詩巨片時代早已逝去,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故事也已被大多數觀眾淡忘。這段旋律在電影開頭軍團和亞美尼亞人戰斗的時候出現的,它的原聲來自hans zimmer,好萊塢非常有名的配樂家。
3、《He』s A Pirate》:很多地方都出現過,包括CCTV1、2、10, 還有百家講壇里易中天《品三國》也的插曲也出自《He』s A Pirate》。激昂、婉轉、狂野與喜悅,在整個樂曲中交替出現。
4、《Conquest Of Paradise》:這是一首世界名曲,本作品屬於《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專輯中的第二軌。他恢弘的音樂能激發出的內心的雄壯,讓人熱血沸騰,一往無前。
5、《Hero's Theme》:出自次世代新主機XBOX360上面的一款作品:Kameo,是由著名的英國RARE工作室開發的。其配樂是由捷克的一個很出名的樂團做的。曲風氣勢磅礴,多作為英雄人物出場背景音樂。
⑩ 頒獎儀式常用的音樂有哪些
簡單的禮物(Simple Gifts)、雪的夢幻(Snowdreams) 、英雄的黎明、愛的羅曼史(Romance De Amor);這些都很合適放在頒獎儀式上。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義大利文:musica)。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比較抽象的藝術,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
東方以中國漢族音樂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中國音樂
古樂
中國古代"詩歌"是不分的,即文學和音樂是緊密相聯系的。現存最早的漢語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篇當時都是配有曲調,為人民大眾口頭傳唱的。這個傳統一直延續下去,比如漢代的官方詩歌集成,就叫《漢樂府》,唐詩、宋詞當時也都能歌唱。甚至到了如今,也有流行音樂家為古詩譜曲演唱,如蘇軾描寫中秋佳節的《水調歌頭》還有李白的《靜夜思》。
中國古代對音樂家比較輕視,不像對待畫家,因為中國畫和書法聯系緊密,畫家屬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在宋朝時甚至可以"以畫考官"(其實也是因為宋徽宗個人對繪畫的極度愛好)。樂手地位較低,只是供貴族娛樂的"伶人"。唐朝時著名歌手李龜年也沒有什麼政治地位,人們知道他常出唐詩中,受人贊揚。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階層認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應該精通"琴棋書畫",所謂的"琴"就是流傳的古琴。不過古琴只限於士大夫獨自欣賞,不能對公眾演出。古琴音量較小,也是地位較高的樂器。
總結:中國古代的音樂理論發展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沒有能留下更多的書面資料。但音樂和文學一樣,是古代知識分子階層的必修課,在古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疑有著重要地位;民間則更是充滿了多彩的旋律。
夏、商時期
夏商兩代是奴隸制社會時期。從古典文獻記載來看,這時的樂舞已經漸漸脫離原始氏族樂舞為氏族共有的特點,它們更多地為奴隸主所佔有。從內容上看,它們漸漸離開了原始的圖騰崇拜,轉而為對征服自然的人的頌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於是便出現了歌頌夏禹的樂舞《大夏》。夏桀無道,商湯伐之,於是便有了歌頌商湯伐桀的樂舞《大蠖》。
商代巫風盛行,於是出現了專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覡(男巫)。他們為奴隸主所豢養,在行祭時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樂為職業的人。奴隸主以樂舞來祭祀天帝、祖先,同時又以樂舞來放縱自身的享受。他們死後還要以樂人殉葬,這種殘酷的殉殺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隸主的殘酷統治,而在客觀上也反映出生產力較原始時代的進步,從而使音樂文化具備了迅速發展的條件。
據史料記載 ,在夏代已經有用鱷魚皮蒙制的鼉鼓。商代已經發現有木腔蟒皮鼓和雙鳥饕餮紋銅鼓,以及製作精良的脫胎於石樺犁的石磐。青銅時代影響所及,商代還出現了編鍾、編鐃樂器,它們大多為三枚一組。
各類打擊樂器的出現體現了樂器史上擊樂器發展在前的特點。始於公元前五千餘年的體鳴樂器陶塤從當時的單音孔、二音孔發展到五音孔,它已可以發出十二個半音的音列。根據陶塤發音推斷,中國民族音樂思維的基礎五聲音階出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而七聲至少在商、殷時已經出現。
西周、東周時期
西周和東周是奴隸制社會由盛到衰,封建制社會因素日趨增長的歷史時期。西周時期宮廷首先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在宴享娛樂中不同地位的官員規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隊的編制。總結前歷代史詩性質的典章樂舞,可以看到所謂"六代樂舞",即黃帝時的《雲門》,堯時的《咸池》,舜時的《韶》,禹時的《大夏》,商時的《大蠖》,周時的《大武》。
周代還有采風制度,,收集民歌,以觀風俗、察民情。賴於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經春秋時孔子的刪定,形成了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入樂詩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詩經》中最優秀的部分是"風"。它們是流傳於以河南省為中心,包括附近數省的十五國民歌。
此外還有文人創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詩性的祭祀歌曲"頌"這幾種體裁。就其流傳下來的的文字分析,《詩經》中的歌曲以可概括為十種曲式結構。作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專門的名稱"亂"。在《詩經》成書前後,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根據楚地的祭祀歌曲編成《九歌》,具有濃重的楚文化特徵。至此,兩種不同不同音樂風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輝映成趣。
周代時期民間音樂生活涉及社會生活的十幾個側面,十分活躍。世傳伯牙彈琴,鍾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於此時。這反映出演奏技術、作曲技術以及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還總結出"得之於心,方能應之於器"的演奏心理感受。
著名的歌唱樂人秦青的歌唱據記載能夠"聲振林木,響遏飛雲"。更有民間歌女韓娥,歌"餘音饒梁,三日不絕"。這些都是聲樂技術上的高度成就。
周代音樂文化高度發達的成就還可以一九七八年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曾侯乙墓葬中的古樂器為重要標志。這座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媲美的地下音樂寶庫提供了當時宮廷禮樂制度的模式,這里出土的八種一百二十四件樂器,按照周代的"八音"樂器分類法(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幾乎各類樂器應有盡有。
其中最為重要的六十四件編鍾樂器,分上、中、下三層編列,總重量達五千餘公斤,總音域可達五個八度。由於這套編鍾具有商周編鍾一鍾發兩音的特性,其中部音區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從而證實了先秦文獻關於旋宮記載的可靠。曾侯乙墓鍾、磐樂器上還有銘文,內容為各諸侯國之間的樂律理論,反映著周代樂律學的高度成就。
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論已經確立。五聲階名(宮、商、角、徵[三聲]、羽)也已經確立。這時,人們已經知道五聲或七聲音階中以宮音為主,宮音位置改變就叫旋宮,這樣就可以達到轉調的效果。律學上突出的成就見於《管子-地員篇》所記載的"三分損益法"。
就是以宮音的弦長為基礎,增加三分之一(益一),得到宮音下方的純四度徵音;徵音的弦長減去三分之一(損一),得到徵音上方的純五度商音;以次繼續推算就得到五聲音階各音的弦長。
按照此法算全八度內十二個半音(十二律)的弦長,就構成了"三分損益律制"。這種律制由於是以自然的五度音程相生而成,每一次相生而成的音均較十二平均律的五度微高,這樣相生十二次得不到始發律的高八度音,造成所謂"黃鍾不能還原",給旋宮轉調造成不便。但這種充分體現單音音樂旋律美感的律制一直延續。
秦、漢時期
秦漢時開始出現"樂府"。它繼承了周代對采風制度,搜集、整理改變民間音樂,業績終了大量樂工在宴享、郊祀、朝賀等場合演奏。這些用作演唱的歌詞,被稱為樂府詩。樂府,後來又被引申為泛指各種入樂或不入樂的歌詞,甚至一些戲曲和氣越也都稱之為樂府。
漢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它從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漸次發展為有絲、竹樂器伴奏的"相和大麴",並且具"艷--趨--亂"的曲體結構,它對隋唐時的歌舞大麴由著重要影響。漢代在西北邊疆興起了鼓吹樂。
它以不同編制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構成多種鼓吹形式,如橫吹、騎吹、黃門鼓吹等等。它們或在馬上演奏,或在行進中演奏,用於軍樂禮儀、宮廷宴飲以及民間娛樂。
今日尚存的民間吹打樂,當有漢代鼓吹的遺緒。在漢代還"百戲"出現,它是將歌舞、雜技、角抵(相撲)合在一起表演的節目。漢代律學上的成就是京房以三分損益的方法將八度音程華劃為六十律。這種理論在音樂實踐上雖無意義,但體現了律學思維的精微性。從理論上達到了五十三平均律的效果。
三國、兩晉、南北朝
由相和歌發展起來的清商樂在北方得到曹魏政權的重視,設置清商署。兩晉之交的戰亂,使清商樂流入南方,與南方的吳歌、西曲融合。在北魏時,這種南北融合的清商樂又回到北方,從而成為流傳全國的重要樂種。
漢代以來,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西域諸國的歌曲以開始傳入內地。北涼時呂光將在隋唐燕樂中佔有重要位置的龜茲(今新疆庫車)樂帶到內地。由此可見當時各族人民在音樂上的交流已經十分普及了。
這時,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性樂器古琴趨於成熟,這主要表現為:在漢代已經出現了題解琴曲標題的古琴專著《琴操》。三國時著名的琴家嵇康在其所著《琴操》一書中有"徽以中山之玉"的記載。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知道古琴上徽位泛音的產生。
當時,出現了一大批文人琴家相繼出現,如嵇康、阮籍等,《廣陵散》(《聶政刺韓王》)、《猗蘭操》、《酒狂》等一批著名曲目問世。
南北朝末年還盛行一種有故事情節,有角色和化妝表演,載歌載舞,同時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歌舞戲。這已經是一種小型的雛形戲曲。
這一時期律學上的重要成就,包括晉代荀瑁找到管樂器的"管口校正數"。南朝宋何承天在三分損益法上,以等差迭加的辦法,創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他的努力初步解決了三分損益律黃鍾不能還原的難題。
隋唐時期
隋唐兩代,政權統一,特別是唐代,政治穩定,經濟興旺,統治者奉行開放政策,勇於吸收外城文化,加上魏晉以來已經孕育著的各族音樂文化融合打基礎,終於萌發了以歌舞音樂為主要標志的音樂藝術的全面發展的高峰。
唐代宮廷宴享的音樂,稱作"燕樂"。隋、唐時期的七步樂、九部樂就屬於燕樂。它們分別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國的民間音樂,主要有清商樂(漢族)、西涼(今甘肅)樂、高昌(今吐魯番)樂、龜茲(今庫車)樂、康國(今俄國薩馬爾漢)樂、安國(今俄國布哈拉)樂、天竺(今印度)樂、高麗(今朝鮮)樂等
。其中龜茲樂、西涼樂更為重要。燕樂還分為坐部伎和立部伎演奏,根據白居易的《立部伎》詩,坐部伎的演奏員水平高於立部伎。
風靡一時的唐代歌舞大麴是燕樂中獨樹一幟的奇葩。它繼承了相和大麴的傳統,融會了九部樂中各族音樂的精華,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結構形式
。見於《教坊錄》著錄的唐大麴曲名共有46個,其中《霓裳羽衣舞》以其為著名的皇帝音樂家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風格,為世所稱道。著名詩人白居易寫有描繪該大麴演出過程的生動詩篇《霓裳羽衣舞歌》。
唐代趙耶利、董庭蘭等著名琴師和雷氏世家等斫琴師讓古琴藝術發展得更為完善。出現了新的古琴記譜方式--減字譜,逐漸取代原來的文字譜,記譜更為方便快捷,促進了琴曲的普及。
唐代音樂文化的繁榮還表現為有一系列音樂教育的機構,如教坊、梨園、大樂署、鼓吹署以及專門教習幼童的梨園別教園。這些機構以嚴密的考績,造就著一批批才華出眾的音樂家。文學史上堪稱一絕的唐詩在當時是可以入樂歌唱的。
當時歌伎曾以能歌名家詩為快;詩人也以自己的詩作入樂後流傳之廣來衡量自己的寫作水平。在唐代的樂隊中,琵琶是主要樂器之一。它已經與今日的琵琶形制相差無幾。福建南曲和日本的琵琶,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還保留著唐琵琶的某些特點。
受到龜茲音樂理論的影響,唐代出現了八十四調,燕樂二十八調的樂學理論。唐代曹柔還創立了減字譜的古琴記譜法,一直沿用至近代。
宋金元時期
宋、金、元時期音樂文化的發展以市民音樂的勃興為重要標志,較隋唐音樂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隨著都市商品經濟的繁榮,適應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游藝場"瓦舍"、"勾欄"應運而生。在"瓦舍"、"勾欄"中人們可以聽到叫聲、嘌唱、小唱、唱賺等藝術歌曲的演唱;也可以看到說唱類音樂種類崖詞、陶真、鼓子詞、諸宮調,以及雜劇、院本的表演;可謂爭奇斗艷、百花齊放。
這當中唱賺中的纏令、纏達兩種曲式結構對後世戲曲以及器樂的曲式結構有著一定的影響。而鼓子詞則影響到後世的說唱音樂鼓詞。諸宮調是這一時期成熟起來的大型說唱曲種。其中歌唱佔了較重的分量。
承隋唐曲子詞發展的遺緒,宋代詞調音樂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這種長短句的歌唱文學體裁可以分為引、慢、近、拍、令等等詞牌形式。在填詞的手法上已經有了"攤破""減字""偷聲"等。南宋姜夔是既會作詞,有能依詞度曲的著名詞家、音樂家。
他有十七首自度曲和一首減字譜的琴歌《古怨》傳世。這些作品多表達了作者關懷祖國人民的心情,描繪出清幽悲涼的意境,如《揚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等等。宋代的古琴音樂以郭楚望的代表作《瀟湘水雲》開古琴流派之先河。作品表現了作者愛戀祖國山河的盎然意趣。在弓弦樂器的發展長河中,宋代出現了"馬尾胡琴"的記載。
到了元代,民族樂器三弦的出現值得注意。在樂學理論上宋代出現了燕樂音階的記載。同時,早期的工尺譜譜式也在張炎《詞源》和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出現。近代通行的一種工尺譜直接導源於此時。宋代還是中國戲曲趨於成熟的時代。它的標志是南宋時南戲的出現。南戲又稱溫州雜劇、永嘉雜劇,其音樂豐富而自然。
最初時一些民間小調,演唱時可以不受宮調的限制。後來發展為曲牌體戲曲音樂時,還出現了組織不同曲牌的若干樂句構成一種新曲牌的"集曲"形式。南戲在演唱形式上已有獨唱、對唱、合唱等多種。傳世的三種南戲劇本《張協狀元》等見於《永樂大麴》。戲曲藝術在元代出現了以元雜劇為代表的高峰。
元雜劇的興盛最初在北方,漸次向南方發展,與南方戲曲發生交融。代表性的元雜劇作家有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另外還有王實甫、喬吉甫,世稱六大家。典型作品如關漢卿的《竇娥冤》,《單刀會》,王實甫的《西廂記》。
元雜劇有嚴格的結構,即每部作品由四折(幕)一楔子(序幕或者過場)構成。一折內限用同一宮調,一韻到底,常由一個角色(末或旦)主唱,這些規則,有時也有突破,如王實甫的《西廂記》達五本二十折。
元雜劇對南方戲曲的影響,造成南戲(元明之際叫做傳奇)的進一步成熟。出現了一系列典型劇作,如《拜月庭》、《琵琶記》等等。這些劇本經歷代流傳,仍在上演。當時南北曲的風格已經初步確立,以七聲音階為主的北曲沉雄;以五聲音階為主的南曲柔婉。
隨著元代戲曲藝術的發展,出現了最早的總結戲曲演唱理論的專著,即燕南之庵的《唱論》,而周德清的《中原音韻》則是北曲最早的韻書,他把北方語言分為十九個韻部,並且把字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種。這對後世音韻學的研究以及戲曲說唱音樂的發展均有很大的影響。
明清時期
由於明清社會已經具有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萌芽,市民階層日益壯大,音樂文化的發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點明代的民間小曲內容豐富,雖然良莠不齊,但其影響之廣,已經達到"不論男女","人人習之"的程度。
由此,私人收集編輯,刊刻小曲成風,而且從民歌小曲到唱本,戲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問世。如馮夢龍編輯的《山歌》,朱權編輯的現存最早的古琴譜集《神奇秘譜》等。
明清時期說唱音樂異彩紛呈。其中南方的彈詞,北方的鼓詞,以及牌子曲,琴書,道情類的說唱曲種更為重要。南方秀麗的彈詞以蘇州彈詞影響最大。
在清代,蘇州出現了以陳遇干為代表的蒼涼雄勁的陳調;以馬如飛為代表的爽直酣暢的馬調;以俞秀山為代表的秀麗柔婉的俞調這三個重要流派。以後又繁衍出許多新的流派。
北方的鼓詞以山東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韻大鼓較為重要。而牌子曲類的說唱有單弦,河南大調曲子等;琴書類說唱有山東琴書,四川揚琴等;道情類說唱有浙江道情,陝西道情,湖北漁鼓等,少數民族也出現了一些說唱曲如蒙古說書、白族的大本曲。
明清時期歌舞音樂在各族人民中有較大的發展,如漢族的各種秧歌,維吾爾族燈木卡姆,藏族的囊瑪,壯族的銅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跳月,苗族的蘆笙舞等等。以聲腔的流布為特點,明清戲曲音樂出現了新的發展高峰。
明初四大聲腔有海鹽、餘姚、弋陽、崑山諸腔,其中的崑山腔經由江蘇太倉魏良甫等人的改革,以曲調細膩流暢,發音講究字頭、字腹、字尾而贏得人們的喜愛。崑山腔又經過南北曲的匯流,形成了一時為戲曲之冠的昆劇。
最早的昆劇劇目是明梁辰魚的《浣紗記》,其餘重要的劇目如明湯顯祖的《牡丹亭》、清洪升的《長生殿》等。弋陽腔以其靈活多變的特點對各地的方言小戲發生重要影響,使得各地小戲日益增多,如各種高腔戲。
明末清初,北方以陝西西秦腔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發展,它影響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陝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這種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經久不衰。晚清,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曲調構成的皮黃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產生了影響遍及全國的京劇。
明清時期,器樂的發展表現為民間出現了多種器樂合奏的形式。如北京的智化寺管樂,河北吹歌,江南絲竹,十番鑼鼓等等。明代的《平沙落雁》、清代的《流水》等琴曲以及一批豐富的琴歌《陽關三疊》、《胡茄十八拍》等廣為流傳
。琵琶樂曲自元末明初有《海青拿天鵝》以及《十面埋伏》等名曲問世,至清代還出現了華秋萍編輯的最早的《琵琶譜》。明代末葉,著名的樂律學家朱載育計算出十二平均律的相鄰兩個律(半音)間的長度比值,精確到二十五位數字。
近代
19世紀末,中國被迫開放南方沿海,開始接觸西方音樂和樂器,廣東音樂首先吸收西方和聲方法,創造了新樂器揚琴和木琴,發展了樂隊合奏的音樂,廣東音樂仍然有其獨特的魅力,是中西結合比較成功的典範。
1838到1903年(即狹義的"學堂樂歌"運動興起前的六十多年)教會音樂也對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鴉片戰爭後,傳教士赴華數量增加,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時,往往用唱聖詩來做為輔助方法,因此半音等概念都得到了傳播。
民間音樂家為中國樂器的演奏發展創造了新的階段,二胡作曲家劉天華創作了大量的二胡獨奏曲,如《良宵》、《光明行》、《江河水》等,演奏家華彥鈞(瞎子阿炳)創作了《二泉映月》等二胡和琵琶曲。盡管當時時世動亂,但中國民族音樂不論在獨奏和樂隊合奏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
1910年代到1920年代的新文化運動期間,很多到海外留學的中國音樂家回國之後,開始演奏歐洲古典音樂,也開始用五線譜紀錄新作品。大城市裡組成了新興交響樂團,混合歐洲古典音樂和爵士樂,在音樂廳和收音機里非常流行。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達到其鼎盛時期。
雖然使用西方的樂器和音樂手段,但通俗音樂仍然是以中國的方式,即旋律為主,五聲音階為主,才能受到最多人的喜愛。周璇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表演家之一,是當時通俗音樂的代表,其為電影《馬路天使》演唱的主題歌《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一時極為流行,符合當時的民眾的抗日情緒,被稱為"金嗓子"。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除革命歌曲之後,又加入翻譯成中文的蘇聯歌曲。各地開始建立交響曲團,演奏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作曲家的新作。
東歐的樂團曾多次到中國表演,中國樂團也參加了許多國際表演會。中國音樂家也嘗試用西方的樂器方法寫作具有中國風味的音樂,比較成功的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採納了越劇的部分旋律。
和第三世界的國家交往也不斷增加,為此成立了東方歌舞團,專門學習、演唱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各民族的民歌樂曲,在中國廣受歡迎,從此發展中國家的音樂開始對中國音樂產生影響。中國民族樂隊的配器、合奏方式也基本定型,產生了不少成功的民族器樂交響曲。
20世紀,中國的民族音樂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每年春節,都會被邀請到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中國新年音樂會,並座無虛席。
當代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流行音樂首先從我國的香港及台灣地區進入內地,尤其是台灣的校園歌曲和鄧麗君演唱的歌曲,在內地大受歡迎。
曾在中國中央電視台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演出的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在內地一炮走紅,這也是中國內地第一次公開的港台歌曲演出。此後,中國內地的流行歌曲與其他地區的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的音樂結合,產生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
中國的流行音樂發展迅速,成為世界流行音樂中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軍。我國香港和台灣的流行音樂發展非常迅速,基本和國際流行趨勢同步,尤其是香港,因為當局不幹擾音樂的創作,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歌手和歌曲,不僅風靡內地,而且受到日本、韓國等地歌迷的崇拜。
1984年以來,中國的內地、台灣、香港地區以及全球其它地區的華人流行音樂不斷交流,開始出現互相融合、匯聚的趨勢。因此,開始出現"全球華語流行音樂"的總體稱謂。一個突出的表現: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港台、海外各大流行音樂榜單的發布和編制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大陸市場。
特點:娛樂性,一般不具備很深音樂理論和技巧修養甚至根本沒什麼音樂知識的聽眾都能接受;生活性,它直接宣洩人的情緒和感情;通俗性,歌詞大多近似白話,而且表達的內容很貼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