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原期中作業,寫一篇人物傳記讀後感,但是要結合馬原哲學原理,這該
一、寫讀後感的要訣
1、重視「讀」
「感」是從讀中產生的,讀是感的基礎.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拿過書來,走馬觀花地翻上一遍,僅僅憑著一個初步的印象,就迫不及待地動手寫感想,這個「感想」往往寫不好.
舉例來說.有這么一個故事,說的是古代魯國的國王得到一隻海鳥.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鳥,就把它當做是神鳥了.為了表示自己對「神鳥」 的愛護和尊重,他吩咐把鳥供養在殿堂里,把宮廷里最美妙的音樂奏給它聽,用最豐盛的筵席款待它吃.可是鳥呢,卻被嚇得神魂顛倒,舉止失常,連一片肉也不敢嘗,一滴水也不敢沾,這樣,只三天功夫,這只鳥就活活地餓死了.
看了這個故事,怎樣寫一篇心得筆記呢?你如果在魯王不懂得養鳥的技術,鳥應該如何養的問題上大發議論,即使寫得再詳盡也不行.為什麼呢? 因為你從根本上把這個故事理解錯了.這個故事其實是說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否則,盡管主觀願望是好的,也難免要失敗.只有抓住了這一點,去聯想、去議論,才能把感想寫得深刻、動人.
怎麼讀呢?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我們首先必須熟悉下列情況:(1)寫作時間.(2)寫的什麼,即作品的內容.要把作品中的時、地、人、事、物這幾方面弄清楚,不能囫圇吞棗.寫故事梗概,列提綱,這些都是熟悉作品內容的輔助手段.(3)為什麼而寫,即作者的寫作目的.其次,要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哪些地方使你激動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萬千都不要放過去.要反復讀,邊讀邊體會文章的中心,聯系自己生活的體驗,加以對照、比較.為「感」做好准備.
2、「感」要專一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就拿《小馬過河》這篇我們都知道的故事來說.它雖然短小,但仔細體會,就會使人產生幾方面的感想:①遇事要多動腦筋、認真分析,不能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②實踐出真知,水是深是淺,要親自去試一試,「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親口嘗一嘗.」③老馬教子有方,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溺愛,不嬌慣;當孩子沒有完成任務時,不諷刺,不責怪,而是循循善誘,耐心指導.
僅就對這三方面的感想來說.一篇心得筆記最好只選擇其中的一兩個方面寫透徹,寫深刻.
3、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
「讀後感」當然是先「讀」而後有「感」.你讀的是哪本書?你是對這本書中的哪個問題發表感想,這些都需要交代一下.如果對原文一字不提,上去就寫感想,就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你的感想是怎麼來的.另一方面,有的同學在寫讀後感時,用大量的篇幅去復述原作的內容或事例,只在結尾發表幾句感想.這樣寫就會變成向別人介紹某一本書.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但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
二、讀後感的寫作
1、寫作方法:
寫體會式的讀後感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分幾點具體地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另一種是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內容或情節,再抓住主要內容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寫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2、寫作順序:
在結構上,常見的有這兩種寫作順序:
概括式提示「讀」→抒寫感受→回扣到「讀」
或者簡單介紹文章之後,把主要內容分散寫,夾敘夾議.用一處原文來談一點感想,這種方法必須注意前後銜接.
3、寫作技巧:
(1)讀後感的題目.
最簡單的題目是「讀《××××》有感」.你想醒目一點,可以抓體會中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如《見義勇為是一種美德》就是如此.
(2)「感」的內容.
首先提醒大家,感受一定要和文章的主要內容相符,否則就會鬧笑話,文章的主要內容假如是講的認真學習,可你談的體會卻是熱愛勞動,文不對題,完全不符要求,這一點也是寫讀後感難把握的一點.另外在聯系實際談感受時,可以打開你想像的閘門,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中國到外國,從自己到別人,看到的、聽到的、正面的、反面的,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系,能夠幫你說明問題的都可以寫.
讓我們舉例來說:
例1、《凡卡》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凡卡》這篇課文,我感受很深.
《凡卡》一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在一八八六年寫的,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九歲的凡卡·茹科夫,三個月前被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送到鞋匠阿里亞希涅那裡做學徒,他在這三個月里受盡了折磨,睡在過道里,老闆和老闆娘為一點小事就要毒打他,伙計們也捉弄他,每天只能吃一點麵包渣,他沒有衣服和鞋穿,沒有親人,沒有快樂.他給爺爺寫信,請求爺爺把他接回去,但這只是夢想.凡卡的生活多麼悲慘呀!
讀完這篇課文我很受教育.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簡評】
看了這篇讀後感同學們會有一個共同的反應,這文章寫得太空洞了.讀後感,重在寫讀後的感受,而不是對原文的介紹,而本文的小作者所描述的大部分是課文中的內容,至於看到這些現象聯系實際,與自己進行對照比較則一點沒談.盡管開頭結尾都分別高呼讀了這篇課文很受教育,感受很深,但卻見不到下文,給人以風大雨點小的感覺.
例2、《凡卡》讀後感
我一口氣讀完了《凡卡》這篇課文,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為九歲的凡卡過著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彷彿看到了凡卡又在挨打挨罵.
凡卡太可憐了,他才九歲,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兒童,卻受著這么多的折磨,老闆、老闆娘動不動就打他,伙計們想方設法捉弄他.誰都知道,孩子只有不斷地增加營養身體才會長得結實,才會健康.可凡卡呢,早晨吃一點兒麵包渣,中午喝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麵包渣,至於菜啊、茶啊,根本沒有.到了晚上睡覺時,他沒有床,而是睡在過道里.這還不算,每當老闆的小崽子一哭,凡卡就得去搖那個搖籃,如果睡著了,還會挨老闆的打.凡卡總是回想在鄉下的那一段日子,雖然清苦,但身邊有爺爺、有小夥伴,而現在誰都欺辱他,他真受不了了,他請求爺爺接他回去.
讀到這兒,我腦海里浮現出凡卡遙望故鄉向蒼天哭泣的情景,我的心裡真不是滋味.
如今,我們也是十來歲的少年兒童,可和凡卡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們生活在蜜罐里.每天我們都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老師像辛勤的園丁,精心教育我們.學校為了讓我們全面提高素質還給我們建立了計算機房、閱覽室、語音教室、自然實驗室等,每天我們都能學到許多新知識、新技能.父母為了讓我們身體長得結實,天天為我們准備營養豐富的食品,我們多幸福呀!
讀過《凡卡》之後,我又陷入了沉思,為什麼我和凡卡同是少年兒童卻過著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們不是生長在同一社會中,凡卡生活在沙俄黑暗統治之下,那裡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富人終日花天酒地而窮人卻度日如年窮困潦倒.我們呢?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我們兒童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國家還為我們少年兒童立了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起到了保證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作用.人們常說,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小凡卡,再看看自己,我們太幸福了.我要加倍努力學習,長大更好地建設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讓更多的兒童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評析】
同前一篇讀後感相比,此文內容顯然是豐富多了.首先小作者注重在讀文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小作者以自己現實生活狀況與凡卡一一進行對照,感受到自己生活環境的優越,深知自己猶如生活在蜜罐中.另外,這篇讀書筆記反映出小作者認識問題的深度,他不是就事論事,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了社會制度的不同,進而激發了努力學習長大建設好祖國的願望,他的感受顯得更加充實、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