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殺人游戲的電影。大概劇情是,最後有兩個人,一個人在車上打游戲,一個人現實去通關。
是 《生存游戲》么
簡介:本片講述一群年輕人陷入恐怖網路游戲之中。當他們玩的角色死了時,現實中的玩家竟也難逃一死。 一個資深游戲測試玩家偶然得到一套地下發行的神秘電腦游戲。不久,他被發現莫名慘死在緊鎖的房中。一群好友前來參加葬禮,無意找到這套以15世紀歐洲一位臭名昭著的貴族殺人狂:「血腥貴婦」為題材的死亡生存游戲。這群超級游戲迷自然迫不及待地展開游戲。 游戲一開始,便回溯「血腥貴婦」殘殺成百名少女並用她們的血沐浴以求青春常駐的邪惡典故。興奮於以假亂真的游戲環境中的夜貓子們沒想到,他們每一步操作都在把生命引導至不歸路,更沒想到噩夢從他們按下START鍵的一擊,將湮沒生存的光。 隨著游戲無法中止地進行,所操縱角色在游戲中死去的玩家一個接一個在現實中以對應的方式被殺,傳說中的「血腥貴婦」似乎跨過了虛擬與現實的界限大開殺戒。剩下的玩家只有盡快得到攻略,對抗恐怖的「血腥貴婦」,在這場布滿血與詛咒的游戲里勝出,得以生存。
如果不是的也推薦看看 挺不錯的
㈡ 電影《殺人游戲》里最後到底誰是兇手
影片中沒有真正的兇手
而此案件在現實也因為過了公訴期而成了廢案。
所以在這個世界除了兇手本人之外 恐怕是沒人知道兇手到底是誰了
㈢ 殺人游戲電影
死囚大逃殺 The Condemned
編劇: Scott Wiper / Rob Hedden
導演: Scott Wiper
主演: Vinnie Jones / Robert Mammone / Tory Mussett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官方網站: http://www.watchthemdielive.com/
上映日期: 2007-04-27 >更多
語言: 英語
又名: 罪人求生 / 死刑犯
傑克•康拉德(Stone Cold Steve Austin 「響尾蛇」史蒂夫•奧斯汀 飾)原本是美國中部一座監獄里的死刑犯,在即將走上電椅的那一刻,他卻被腐敗的監獄長賣給一家電視台。該電視台製片人策劃了一個新節目,他從世界各地遴選10位肌肉發達、動作敏捷且暴虐十足的死囚犯,將他們置身於海上孤島中相互殘殺,只有幹掉其他對手堅持30個小時的人才有一線生機。整個搏鬥過程通過攝像機全方位多角度傳送到世界各地,嗜血如命的觀眾紛紛購買這個瘋狂的真人秀。
死囚中藏龍卧虎,傑克若想活命只有奮力搏殺……
[背景] *光頭佬男主角是WWE著名摔角手Stone Cold Steve Austin,他的地位成就與更早前從影的The Rock不相上下。如果從WWE專門為之定做重量級冠軍腰帶這件事來看,SCSA的成就實際要高於後者的。
*WWE自成立電影部門以來,先後重點推出
㈣ 求一部殺人游戲的電影。大概劇情是,你在游戲里怎麼死的。現實就會很快以同樣的方式死掉。
應該是《幽靈戰隊》
幾個人,帶著頭盔,進入虛擬世界裡,是個老式的監獄,身上的衣服程序設定就能變成軍裝,然後武器隨便選。正常是不會死人的,但是程序裡面進入了一個鬼魂(死在這個監獄的鬼,要報復),把所有進入游戲的人都殺死了,現實中他們的身體也會出現各種傷痕,最後死去。
㈤ 打聽一部,外國片 影片內容說的是一群人在倉庫玩殺人游戲的電影~~
殺人游戲 The Murder Game (2006)
一群喜歡冒險的少年發明了一種游戲:選定其中的一位擔當「殺手」,其他人則扮演無辜的「受害者」。「殺手」藉助道具槍,必須在身份暴露前,殺死其他人。為了玩的更刺激點,大家選擇了一個大倉庫,在很晚的時候來玩這個游戲。然而不幸的是,原本一個好玩的殺人游戲,變成了真正的大屠殺……
是不是這部?
㈥ 一部美國的在游戲里殺人的電影的名字
六度戰栗/殺人方程式。
劇情簡介:
邁可透過一張光碟,參加了一場刺激的游戲,在月黑風高的晚上他發現自已稍稍走進一間屋子並從廚房拿刀子殺死一個沉睡著的男人當邁可醒來時他興奮極了,這一生他從沒有這么刺激和開心過,第二天當他看到新聞。
天啊!那件謀殺案真的發生了嗎?後來第二張CD又寄來了,他決定結束這場荒謬的游戲。
但主謀者從邁可的電腦中走出來,他竟是一具有形象的"人",並且一再要脅邁可再玩下去,也挑唆他面對恐懼和幻象,邁可就像受催眠一般他無處可逃,主謀者已經完全控制了他使他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六度戰栗》:
《六度戰栗》是由John Flynn執導的恐怖片,弗蘭克·蘭格拉,愛德華·福隆主演,於1994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邁可在游戲里殺了一個人,然後卻變成了現實的故事。
㈦ 求電影《殺人游戲》的影評
分析一下胖子的人格世界,大家可以探討一下。沒看過片子的人就不要看下面的內容了,不然劇透了。
***********************************************************防劇透分隔線*************************************************
列一下出場人物:過氣的女明星和她的司機,三口之家,旅店老闆,妓女,一對新婚夫妻,警察和他的犯人,共11人。
先分析被殺掉的6人,這些是胖子次要的分裂人格:
過氣女明星(10號)影射胖子印象中勢利自私的社會上層所謂精英人物,其沒落的形象反映出胖子成長過程中受到這類人的迫害,因此她雖然用錢買到了最好的8號套房,但卻莫名其妙的住進了9號房間,最終又拿到了10號的門牌而第一個死掉。這種死亡id逐步升級的方式說明了胖子對此類人的深惡痛絕,必欲先除之而後快,同時也說明了胖子對錢權萬能的這一現象的厭惡不屑。
新婚夫妻(9號5號)影射胖子心目中剛結婚時期的父母的影子,他們一個假冒懷孕騙婚一個到處鬼混,他們的爭吵反映出其結合原本就是一個錯誤。那個男的把6號門牌撞掉成了9號,因此他成了第二個替死鬼。
犯人(8號)影射社會上的不良犯罪分子,他們影響了胖子惡的人格的產生。
小孩的父親(7號)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狀態的父親的樣子,這個父親是個繼父,有責任心但又不夠強勢,這和胖子親生父親的個性完全相反,因為胖子小時候親生父親就拋棄他們母子離家出走了。
小孩的母親(6號)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狀態的母親的樣子,她對小男孩非常照顧,對應現實世界中虐待他的妓女母親。
接著是剩下的5人,這些人格對胖子的多重人格至關重要:
冒充旅館老闆的那個小混混(4號)是胖子真實父親的影射,他終日渾渾噩噩無力養家,又受辱於妻子的皮肉營生而最終拋妻棄子,因此才會憎恨妓女,不過最終他還是為了救妓女而被槍殺了。他很喜歡錢,接受了女明星的賄賂,並在女明星死後偷了她的錢,很可能說明在胖子小時候他父親真的和某些上層權貴發生過類似的錢權交易。這里沒說胖子的父親和某個有錢的女人私奔而拋棄了胖子母子,但情形應該很接近。女明星這一人格很有可能是胖子父親的情婦的一個影像代表。
司機(2號)和假警察(3號)反映胖子成年後人格分裂的兩個極端。假警察是惡的人格分支,現實世界中胖子殺人的行為其實就是出自這一人格,即胖子犯下6人連環殺人案的時候是由假警察人格掌控的(當然他那時還沒有殺真警察來扮作警察的身份),很多人誤以為胖子殺人時是由小男孩人格掌控的,其實只要分析一下案情的因果關系就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由於兇案的發生這時在現實世界中的警察逮捕了胖子,但人格世界中在醫生葯物的作用下惡人格在押解途中刺殺了真警察來把自己扮作警察的身份。司機是善的人格分支,他經常失憶和嗑葯其實指出他是從惡人格中分裂出來的,惡人格隨時在侵襲他。正因為惡人格殺了押送他的警察冒充警察,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警察已經是惡的象徵了,因此司機人格才有跳樓小女孩的故事來擺脫其警察的前任身份。一個是假司機真警察一個是假警察真犯人,可見現實世界中警察對胖子的影響之大成了壓在他心頭的一塊大石。
那個一心想著洗手不幹去種橘樹的妓女(1號)是胖子真實母親的影射,很多人認為她是胖子人格中善的分支,其實大家都被妓女作為本片女主角必是正面形象的表象欺騙了,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妓女人格作為虐待他的母親形象的表徵其實是代表了邪惡的,妓女人格也是惡的人格的一種。真正的代表善的是司機人格,他已經和代表惡的假警察人格同歸於盡了。這里在順帶提一下嫖客這個人物,影片中妓女偷了他的打火機,估計是胖子小時候看見母親接客的一個場景,這對他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觸動,誘發了他人格的突變。
最後就是那個小男孩了(兇手或0號),他是胖子產生人格分裂的童年的影射,所謂萬惡開始的原罪的本我,所有其他10個分裂的人格都是由這個人格在童年受父母不良行為影響慢慢分裂產生出來的。因此在最後受母親虐待產生的小男孩人格殺了代表他母親人格的妓女,代表惡的假警察人格殺了代表他父親人格的假老闆,這說明在胖子的內心一直都沒原諒他的父母。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雖然表面上有醫生的葯物干預,但實際上11個人齊聚旅店是由於小男孩吸引母親注意來看他而被車撞傷所致(當然也有妓女掉鞋的情節為鋪墊,不過那是無意識行為,而小男孩的行為是有意的)。這場旅店連環謀殺案一開始就被小男孩預謀好了:殺死女明星和新婚丈夫嫁禍犯人,殺死犯人和繼父嫁禍旅店老闆,殺死新婚妻子使自己假死置身事外來避開醫生指引司機進行的最終大審判。可以預見這個弄死了所有分裂人格的原罪人格,在殺掉真實世界中治療他的醫生後,那些死掉的人格又會一一復生,一切又回到了開始……不得不佩服導演在細節處理上的能力,你不覺得那個小男孩和胖子長得真的很像嗎?
細節方面:
小男孩和胖子長得很像……因為兩人是同一人的不同年齡段。
開片一分鍾內幾個重要推理節點的釋出:包括主題詩、10重人格分裂(這里醫生漏了一個)、妓女母親、5月10日生日……至於是不是都抓住了就看各位推理迷們的功力了。
片頭故意把現實世界押送胖子去法庭和人格世界假警察押送犯人都弄成雷雨天……混淆觀眾對內外兩個世界的區分。
真實世界中胖子一天連殺6個住戶,人格世界中小男孩一天連殺6個房客……內外呼應。
片頭出現過遇害6人的照片……和旅館里任何一個人都不像。
司機車上的心理學巨著《存在與虛無》……暗示影片主題。
司機經常失憶和嗑葯,以及一個專門的取槍鏡頭……表層是誤導觀眾以為男主角是兇手,內涵是指出司機是人格之一。
假旅館老闆恨妓女,且兩人住在同一郡……暗示兩人的關系。
新婚男撞掉6號門牌……暗示他會倒數第9死亡。
假警察身後的血跡和他殺死的警察的中刀位置是同一個部位,so……假警察換了真警察的衣服(片中有鏡頭回閃)。
犯人鬼打牆……全片首次對非現實世界的強力提示,不過很多人推理時都會忽略它。
旅館場景不同於法庭場景,旅館里鏡頭比例有拉伸和變形、說話人格和其他人格的聚焦虛實不同……暗示胖子主控人格的切換。
片中有一段11人格疑點的連拍,設置在兇案爆發前,配合著背景音樂中烘托氣氛的鼓點聲,估計很合推理迷們的口味:
熟睡的小孩,繼父神經質的喃喃自語,母親昏迷不醒,司機嗑葯,旅店老闆藏起照片,妓女有大量來歷不明的錢,新婚夫妻同床異夢,犯人偷拆手銬准備逃走,警察衣服背後的血跡……然後緊接著女明星就被殺了。
噱頭:
當看到那個犯人逃進很遠的一間小屋但從窗口看出去發現自己又回到了旅店裡的「鬼打牆」,加上後來幾具屍體的離奇消失和新婚妻子口中亂墳崗的怨靈,一度曾以為這會一部靈異片,但沒想到人格世界中的無所不能,編導還是把觀眾拉回了現實 。很想知道網上那些大量的認為小孩沒力氣移動屍體的把本片當成推理片來分析的觀眾是如何推理分析出這個地方合理的解釋的:犯人是路痴?導演一下子NC了?還是推理的時候根本就忽略了這處不合理的地方?
醫生治療方案的致命漏洞:
醫生對胖子人格分裂的治療方案是讓人格互相殘殺,最後產生一個倖存者。胖子分裂的人格中有好的有壞的,但問題是在互相殘殺這種手段中,最後倖存的絕對不可能是好的人格,如果他在殘殺中倖存了他必定就是壞的人格了,這是一個悖論,被最壞的那個人格利用了,他假裝善良一一除去了所有對手。醫生這個致命漏洞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
id的疑問:
1.門房號碼牌是從10號開始的,而住進旅店的人有11個,暗示了其中必有一個是兇手。
2.劇情發展到中間,人格世界的揭示是一個幌子,它讓人誤以為幾個人的死亡和消失只是醫生的葯物所致,而忽略了兇手的存在。
3.劇中有一句台詞是這樣說的:「9個人格是好的,只有一個是壞的。」明明有11個人格,醫生卻只總結出了10個,究竟是哪個人格讓劇中的醫生乃至劇外的觀眾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小男孩?旅店老闆?……你來說說你忽略了誰?
小孩詐死的作用:
1使劇中的醫生和劇外的觀眾都不再致力於探討小孩是否有兇手的嫌疑。
2使小孩是沒有屍體和身份號碼牌這一事實掩蓋於其後的所有屍體的消失。
3避開醫生指引司機進行的清除指令,使胖子逃脫法律的制裁,為影片最後的大逆轉做出場鋪墊。
兩個世界中的兇手:
假警察人格(可能有囚犯人格的參與)殺了真實世界的6個房客,小男孩人格殺了人格世界的6種人格。至於為什麼都是6個?因為假警察人格是小男孩人格分裂衍生出來的,他繼承了小男孩人格中惡的一面。
關於小男孩人格是現實世界6人連環兇殺案兇手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很多人都認為小男孩人格是現實世界6人連環兇殺案的兇手,證據就是影片結尾處小男孩同時殺掉了現實世界和人格世界的人,那麼對應的,他在人格世界中殺死了6個人格也要在現實世界中殺死6個人來補償。這里且不說小男孩在人格世界殺死了1個妓女人格,而在現實世界殺死了醫生和開車警察2個人,這種在人數上的不對應,光談一下小男孩人格殺死現實世界6個房客的可行性:根據劇情6個房客的連環兇殺案發生於雨夜庭審的四年多前,現在假設是小男孩人格殺死了現實世界6個房客,對應的他要在人格世界殺死6個人格,也就是說人格世界6人格死亡時間發生於四年前,然後醫生的葯物治療介入,致使死亡的人格屍體消失,接著司機人格在詩的指引下介入四年後的現實世界接受醫生的清除惡人格指令,一切貌似都很完美……但是等等,既然四年前人格世界的6人兇殺案已經發生了,人格世界應該就只剩下5個人格了,但醫生為什麼還會列出10個人格呢?還會說出「9人好1人壞」醫療分析呢?
關於真警察和真旅店老闆的問題:
有人提到了這兩個人物的疑問,他們都在11人格齊聚旅店前就死了,因此不能算是胖子體內激活狀態的人格存在。
胖子是討厭警察的,這點幾乎是可以肯定的,這不管是從善人格要擺脫警察身份去做一個司機,還是惡人格殺了真警察去假冒其身份都能體現出來,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表面看上去有3個警察(被殺的真警察、冒充的假警察、離職的前警察),其實1個真正的警察都沒有,警察人格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是被屏蔽的。
關於真旅店老闆其實就是胖子在現實世界中的「自我」,但這個自我在他的人格世界中卻是在冰櫃里的一具屍體,說明胖子的本體作為一種人格已經死了。人格世界中的那家旅店其實就是胖子的主場,但它的主人已死,而成了11種分裂人格最終生死搏殺的場所,就像11個人在一具空的軀殼里搏殺……講著講著怎麼覺得大家像是在分析一件真實的案情呢?作為一部電影要分析其在心理醫學上的合理性,大家不會覺得這部片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吧。
4次的劇情反轉: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本片是少數的能欺騙觀眾達4次的片子,第一次是犯人嫌疑,第二次是老闆嫌疑,第三次是人格揭示,第四次是小孩殺手。更妙的是它的第三次反轉其實是個幌子,目的是為第四次反轉做鋪墊和放煙霧,這從很多有推理經驗的觀眾一開始猜小孩是兇手,但是當劇情發展到小孩詐死、10重人格揭示(劇中非11重揭示)和男女主角的煽情訣別時,大都排除了小孩的嫌疑中可以看出。即便如大名鼎鼎的第六感、電鋸驚魂、萬能鑰匙、搏擊俱樂部也都只是在全片結尾處的一次反轉而已。大家還能列舉出那些有多次反轉的片子?不限數目,只要能反轉一次以上的就行。
對網上談論最多的幾個所謂漏洞的解釋:
1小孩沒法殺死大人——小孩是胖子的主人格(這點應該都沒什麼異議了),因此最強大的人格抹去弱小的人格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2小孩沒法移動屍體——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屍體消失相當於副本刷新,玩過網游的人應該很容易理解。
3既然犯人和假警察是一夥的,為什麼還要逃跑——設想一下如果犯人說出「他不是警察」結果是什麼?肯定沒人相信吧,鬧不好還會被滅口,他已經被假警察虐待了,逃是唯一的選擇。
4導演編不下去了,拿出一個人格分裂的幌子來忽悠人——開片就多次提示了本片的精分主題,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的話,犯人鬼打牆應該怎麼解釋?這其實是導演一個很明顯的提示了。
5有一個警察押送2個犯人的事嗎?太扯了吧——這是胖子人格世界的臆想,老實說就是一個警察押運十個犯人你都沒轍。
6故弄玄虛,上當受騙,無聊,爛片……——這個應該和個人欣賞口味有關了,有些人有控制欲,就是不喜歡被騙的感覺,即便是看電影也不例外,這些人應該去看記錄片、科教片、歷史片,不過要提醒一下的是,記錄片有提煉和忽略的手法,科教片會被新興科技給推翻,歷史片如三國演義、清宮戲之類其實是和史實不符的,只是它們在全片結束都不會告訴你這是忽悠人的。
7我被劇透了……不好看——這個……應該去怪劇透的人吧:)
8精分題材都被用爛了,還拍?有沒有新意啊——本片拍攝的年代,精分還是一個少人涉及的新型題材。況且所謂拍爛了的的精分片大都有抄襲本片的嫌疑。就好像英雄本色一出,大量跟風的作品把這一題材拍爛了一樣。
9最不可能的就是最可能的,早就猜到小孩是兇手了——本片的重點不是憑經驗來猜誰是兇手,而是當看到小孩被炸死後你是否還能堅信這一觀點,當醫生拿出鏡子揭示人格世界時你是否還認為小孩是兇手?當妓女在陽光明媚的柑橘園中辛勤勞作刨地的時候你是否還認為小孩是兇手?支撐這一信念的支點是什麼?你是否注意到了一個細節:所有屍體和號碼牌的消失為什麼恰恰是從小孩死的時候才開始的?猜到小孩是兇手了,那麼小孩的作案動機是什麼?你是否還記得影片開頭,胖子是小時候被妓女母親虐待才產生人格分裂的。
關於影片結尾處3個人物的命運:
由於影片結尾處的開放式處理,現在有很多觀眾猜測裡面3個人物的命運,且各說各的理。這里我僅就劇情顯示做一下分析:首先,醫生被鐐銬勒脖肯定是翹了,有分歧的是剩下的兩個人。劇情顯示囚車搖搖晃晃地停下,並沒有槍聲響起,說明開車的押運警察也掛了,至於胖子是如何在鐐銬加身的情況下一挑二成功的不是這里要談的主題,不要忘了胖子有過曾經一挑六成功的先例。最後胖子的小男孩人格開始吟詩,說明他會開始繼續人格分裂,估計第一個分裂出來的會是假警察之類的人格便於偽裝逃跑吧……
關於那首揭示主題的詩:
When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當我上樓時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碰見一個原本不在那裡的人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今天他又不在那裡了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經離開了 ......
這首詩一共出現了3次:
1影片開頭,醫生聽取胖子的口供時,出自胖子本人之口
2影片中間,旅館場景切入人格世界時,出自司機人格之口
3影片結束,小男孩人格掌控胖子時,出自小男孩人格之口
很多人都說結尾突兀或牽強,其實編導在全片的開頭第一句台詞就提示了結尾,真正的首尾呼應,只不過那時大部分觀眾或在和人聊天或忙著找薯片瓜子之類而忽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