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放映只是用一卷膠片,那聲音什麼怎麼來的
聲音也在電影膠片上,電影膠片,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
最早的有聲電影只有1條光學聲軌,立體聲誕生後聲軌變成2條。90年代隨著數字音響的出現,膠片上的空餘位置被好萊塢幾個科技大佬依次霸佔。索尼和杜比最先出手。
索尼佔領了膠片兩邊(淡藍色區域),放進了SDDS(索尼動感數字音響),一種索尼自家開發的7.1聲道影院音響系統。杜比佔領了一邊齒孔間的方形區域,放進了像二維碼一樣的5.1聲道的杜比數字音響系統。
(1)一部電影用一卷膠片嗎擴展閱讀:
當代電影的錄音方式包括同期錄音和後期錄音兩種方式。兩種錄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現在很多電影正是這么處理的。
隨著錄音技術的進步和數字音樂的興起,音效師不但能夠讓觀眾傾聽日常生活里不可能親耳聽到的音響,甚至可以為影片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別是在科幻片、災難片等電影中,數字技術不僅僅用在畫面上,也用在了聲音上。
『貳』 一部電影膠卷多少錢
按照粗淺點的來算,135,一卷36張,按24幀來算,一卷1.5秒
當然電影用的膠卷 不會在淘寶買,他們要用 應該也是用碟片,一大卷,那按分裝來算,現在的膠卷價錢,我覺得要個七八塊總要的吧,方便算點,少算點,7.5,那一秒就是5塊錢,然後 這里不包括膠卷的沖洗,以及需要做成正片的費用。
一部電影 按1個半小時來說,那就是90分鍾,5400秒,然後 廢片率什麼的
我是按便宜的來算,貴的 好的 我就不知道了,至少 正兒八經的話,一個鏡頭就是幾十萬。
你可以看下陳奕迅的《積木》的MV,那個是用lomokino拍的,只能算玩具,那個我算一下,普通玩玩,一秒鍾兩三塊錢吧,幀速兩三幀每秒
『叄』 拍電影的時候 一本需要多少膠片呢 膠片是一卷一卷的嗎
拍電影的時候,攜帶型攝影機比如哪讓德國的阿萊,最多可以裝60米膠片(彩底),可連續拍攝兩分鍾,大型座機可以裝300米,可以連續姿桐拍攝10分鍾。電影院放映的35mm考李冊局貝,每盤300米,可以連續放映10分鍾。因此需要兩台放映機輪流放映。一部電影大概有10---12本。
『肆』 我想問,電影和電視劇都是用膠卷么 又或者專業的解釋下什麽拍攝手法成本最高,效果最好。
現在除了個別導演的愛好,已經很少人用膠卷拍電影了。很久很久以前,電影和電視拍攝都是用膠卷的,因為成本問題,後來電視拍攝逐漸採用了高分辨錄像帶拍攝,而電影仍舊採用膠卷,因為在當時的技術環境下,膠卷是最好而且解析度是最高但價格最貴,只有電影工業可以承受,電視劇承受不起。再後來,就都換數碼拍攝了,因為數碼方便,還省了膠卷轉化數字信號的問題,方便後期製作。
如果說單純的拍攝成本高,肯定是膠片拍攝,早上、上午、中午、午後、下午、黃昏、晚上、屋裡、水下......不同的場景需要用不同的膠片才有好效果,這裡面都是錢,你也永遠無法估計演員會NG多少次,每NG一個鏡頭損失的就是一段段廢膠片。而一部90分鍾的電影,每秒24幀膠卷畫面,需要126900幀,一盤電影膠卷大約500幀,需要260盤膠卷,總長度大約3~4公里,按富士VIVID ISO250膠卷市場價大約1000人民幣一盤,總開支大約26萬。這個是估算的價格,不同環境需要用不同ISO的膠卷,不同ISO的膠卷費用不同,所以價格應該超過30萬,而且是不計算損耗的價格,理想的損耗通常是片長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計算了最低損耗的話膠卷開支接近90萬。再就是膠片要轉化為數字信號進入後期,要保證最好的質量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有可能逐幀逐幀的高解析度掃描,例如電分掃描,一幀畫面電分為4K解析度大約200~400M左右,每M大約5毛成本,126900幀全部電分數字化得多錢?最少1200萬!
『伍』 以前拍一部電影總共要用多少卷膠卷,為什麼官方說《鬼子來了》用了48萬卷,太誇張了
一卷是多少張我大者枝不知道。但是一秒是24張或25張。計算一下時間就知道多少了
原嫌亮來照滾敏相機一卷膠卷是36張
當然要加上被剪掉的
『陸』 電影拍攝的過程中,是不是需要大量的膠片一場戲,如果拍多條不過的話,就會浪費很多膠片是吧
電影一直都是用膠片拍的,拍電影的機子叫攝影機,一般ARRL(阿萊)用的多,膠片大多是滲梁桐柯達的膠片。膠片很貴,膠片拍好還要洗印渣行,發行還要拷貝,總之過程很繁瑣。膠片的通透感好啊,寬容度也很好,高光部分的表現也很到位,一幫的攝像機很難達到,及時是全畫幅的攝像機(上百萬)也很難達到膠片拍的感覺,雖然有景深變化,擋在高光,寬容度都比不上膠片。攝影機一般的上百萬,有的則山千萬。巨貴。膠片好像一盤是1600尺,叢坦只能拍個2分鍾吧,要1500多,還有洗印費。膠片不是一般人玩的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