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國電影《隨風而逝》結尾怎麼理解
《隨風而逝》電影名字出自於一首詩歌,「早晚有一天,風兒將把我們帶走,就像一片枯葉……」,象徵著生命的流逝,死亡的必然。
影片講述了一個很簡單故事,幾個工程師來到了一個小山村,計劃記錄一個老人的死亡時刻,但是他們到了之後老人卻遲遲沒有去世,在等待的過程中,引發了一系列對於生命的思考...
計劃記錄死亡——等待死亡過程——死亡發生,這樣的故事結構保持了阿巴斯一貫的敘事風格,清晰簡單,整個電影圍繞一個明確的point展開,總——分——總的環形敘事,這也是我覺得很優美的形式,圓形在幾何上是優美的結構,敘事上也是如此。
這種環形的結構和主題「生命-死亡」也是呼應的,生命同樣是一種輪回。
關於生死的討論除了敘事這一條明線,還有兩條暗線穿插,一條是自然的隱喻,一條是詩歌的象徵。
自然的隱喻線是鏡頭對自然的凝視,非常容易發現,分別是果實的滾落、烏龜的爬行、屎殼郎滾糞球、骨頭在水上漂流,這些follow鏡頭讓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果實的滾動象徵著生命的開始、希望,第二次烏龜爬行象徵著成長,第三次屎殼郎滾糞球象徵著人成熟之後日復一日的狀態,這里應該借用了加繆的西西弗斯神話,第四次骨頭在水上漂流象徵著死亡,即生命隨風而逝。
詩歌的象徵主要通過對話表達,
第一次是主人公和小男孩的對話:
「當你命中註定是黑色的時候
即使是聖水也不能把你變白」
第二次是主人公和少女的對話
「我的夜晚 這么短暫 唉
風要和樹葉見面了
我的夜晚這么短暫
充滿了痛苦
聽,你聽到影子的私語嗎?
這種快樂對我來說如此陌生
我習慣了失望
聽,你聽到影子的私語嗎?
在那裡
在夜裡
有些事正在發生
月亮紅紅的
那麼緊張
還有,依靠著隨時會倒下的屋頂
這些雲
好像是一群服喪的女人
等著雨的降臨
等一會
然後什麼都沒了
在窗戶後面
夜晚在顫抖
而地球停止了轉動
在窗戶後面
有個陌生人正擔心著你和我
你 在你的溫室里
伸開你的手
這些火熱的記憶啊
在我可愛的手裡
還有你的嘴唇
充滿著生活的熱情
為了讓你吻我可愛的唇
隨風而逝」
第三次是主人公和老人的對話
「他們告訴我她和天堂的美女一樣美
而我說
葡萄汁更美味
我寧願要現在
不要承諾
即使鼓聲聽起來很優美
我還是要現在」
這條線索也是描述了生命從始至終的過程,詩歌的內容並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從對話者的身份孩子——少女——老人也大概是這個意思了
整個電影無論是敘事還是視覺,都像詩一樣,沒有人能夠像阿巴斯這樣平靜的凝視著生命了,他的鏡頭對生命是敬畏的。
死亡是必然,但並不可怕,人活著要享受當下,死應該像詩一樣隨風而逝。
B. 如何評價電影《隨風而逝》中演員的表現
阿巴斯的大部分蔽灶作品就是創作於這樣一個後革命時期的。經典的有他的「鄉村三部曲」--《何處是我朋友的家》(1987)、《生生長流》(1992)、《橄欖樹下的情人》(1994)。還有阿巴斯本人最喜歡的作品《特寫》(1990),獲1997年戛納金棕櫚的《櫻桃的滋味》和這次想講的《隨風而逝》。
在《正搜隨風而逝》中,一位來自德黑蘭的工程師帶著他的團隊來到伊朗偏僻村莊西亞赫·達萊赫村。影片講的是在村中,工程師和向導小男孩還有當地人溝通、交往的故事。
影片始終沒有明確交代他們一行人來這里的目的,合理的猜測是:他們要記錄當地送殯習俗,所以在村中等待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婦人去世。老婦人遲遲沒有去世讓在村中整日無所事事的他們急躁消極。最後一日老婦人去世了,可工程師只照了照送殯的人群就驅車而去了。
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電影主流發展軌跡相似,阿巴斯和大部分伊朗導演的作品都偏向現實主義的寫實風格。在《隨風而逝》裡面,能看到很多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技術和那時思潮的影響。
實操上,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開先河之作《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45)一樣,阿巴斯拍《隨風而逝》也沒用劇本。
他帶著兩頁的大綱來到西亞赫·達萊赫村就准備開拍了。這種無劇本的做法很考驗舉並歷劇組所有人的配合,但是在作品上可以最小化人為預設的影響,讓故事更貼近當地真實生活。
除了無劇本和實地拍攝,阿巴斯還運用了很多長鏡頭和固定鏡頭,讓人物在相框中自由穿梭。這種做法很好地保存了時間和空間的完整性,因而也更貼近現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男孩為工程師指明老婦人住所的那段:在攝相機跟拍的一分鍾長鏡頭里,我們看著主人公們穿梭在村莊中,走下樓梯,被屋頂遮住,又走出來,被牆遮擋住,再上樓梯一下子,這個村莊的建築空間特點就被捕捉到了擁擠、高低錯落、有如迷宮。
C. 電影《隨風而逝》有哪些有趣的細節
在《隨風而逝》的故事非常簡單,一群工程人員來到伊朗庫爾德斯坦省的一個古老村落,在等待一位百歲老婦人的死亡。然後其中一位工程師在不斷等待的過程中,嘗試去「探索」這座小村莊。阿巴斯幾乎省略了工程師來到村莊的目的,而只是以其中一位工程師的第一視角來展現他們等待老人去世的過程。我們很難知道工程師為何要每天通過一扇窗戶來觀察彌留的老人,可以說他在等著拍攝這樣一位老人的葬禮,也可以說他們接到了一個命令,這點難以猜測。而這個等待的過程也沒有發生任何具有戲劇性的事情。工程師每天漫步在這座古老的村莊中,由一段段並不完整的生活片段來組成這部影片。比如工程師來到村中的咖啡館,看著攤主夫婦因為一點瑣碎吵架。而因為信號原因,他每天開車到山上的墓地,給一個陌生女人匯報老人的情況。還有他和引路小男孩的友誼。這些片段雖然生活氣息濃重,平凡,彷彿未經雕琢。但阿巴斯卻給這些斷裂卻平常的畫面注入強烈的詩意元素。比如工程師到一位村民家取凳棗牛奶,他隨一名年輕的婦女下到黑暗的地窖擠奶。這名婦女像電影中許多人物一樣,我們完全無法看到她的長相,只能看到其聲音與黑暗中隱約的輪廓。於是角色就有了豐富的多義性。而在擠奶的過程中,工程師開始給女人背一位女詩人的愛情詩:黑暗的洞穴彷彿原始慾望和生命的溫床。美麗的女子,哺育生命的牛奶,一位在「等待」死亡的工程師在贊美愛情。如此簡單的一個場景,卻有著如此立體與復雜的解擾游讀空間。阿巴斯在最生活化的場景中注入了詩意,並讓片段與故事整體很好地融合。《隨風而逝》主要講述的就是工程師等待的過程,那他們為何等待,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工程師初到村莊時,他們欺棗李拆騙領路的小男孩,說他們來是「尋寶」的。我們通過工程師的對話知道這是開玩笑,但或許,工程師等待的過程,也是一個「尋寶」的過程。這座古老的村莊就像是一個自然的「寶藏」。裡面有著突然卻又平常的生老病死,有古老的房屋與世代耕耘的土地,還有數不盡的生活瑣碎。或許在阿巴斯看來,這些最平常卻又被我們忽視的東西就是蘊含人生哲理的寶藏。它們在這個與世隔絕的村落被明顯放大,而被現代社會浸染的工程師也在等待中逐漸感悟與發現這些生活的無常與偶然。
D. 如何評價電影《隨風而逝》
看電影的過程成為突破日常生活的束縛、反系統規訓的否定力量?
或許,觀看阿巴斯的電影《隨風而逝》就是這樣一部過程。影片的情節很簡單:一個工程師來到伊朗的一個村莊,在與村莊中的人物不斷交談的過程中逐漸參悟有關生死命題的人生哲思。影片中,阿巴斯不斷地用具體的畫面和攝影機迥異的視角提醒觀眾這是一個帶有起承轉合和明確情節的故事;同時,他又時常停住攝影機拍攝的步伐,用恰似日常生活線性循環的敘事體系進行實驗性的重復和無意義消解,藉此稽考出抽象的、象徵性的生命態度,激發觀眾的無限遐思。但是,從全片看來,第二種視角無疑是更具探究意義的。
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在於其無處不可采擷的美學,通常以自然界的物質性為基礎。影片中出現了大量的景緻描寫和生活細節的刻畫,這直接使得影片每一幀的畫面都蒙上了一層輕快明亮的面紗,給觀眾以溫煦和稱心之感。片中大量的景緻描繪著力於從遠景出發打造一幅印象主義派畫作,並使得景框內的每一個細節都對其觀眾而言清晰可見。例如:金黃的麥田、泛白的坡路,飛馳的摩托。此外,諸如人聲畫外音,自然界的風聲、碾壓路面的吱呀聲等細節的聲音觀念也至關重要。它與景緻似乎渾然天成,成為與畫面投射到銀幕上的立方體的一部分。雖然對觀眾而言,影片中大多數場景的展現並無法推測到說話人的具體長相,但是說話人的情愫、以及他們的生命態度在不經意推出的鏡頭之間應運而生。日常生活中最珍貴的地方,無非關於生活在煙火中的人們。關於他們和自然的關系,關於他們流轉不居的豁達,關於他們和現代性相沖突的焦慮。
阿巴斯的影像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重復。對於人而言,重復一件事情意味著習慣,意味著自我生活的管控和束縛。而這個重復也和個人經驗與體系統制的對抗廳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例如,觀眾可以看到主角(工程師)三番五次地跑到山上的墓地里去接聽電話,但是,無盡的重復中,身在其中的他卻很難察覺到身邊微小且獨特的變化。我們只知道,代表現代社會秩序和象徵地位的工程師在這個村莊已然成為獨立和排斥規訓的一類,雖然對周邊的事物感到好奇和強烈的探索欲,但他始終懷揣著自身的「驚奇」感而無法手差融入這個相對意義上的充滿靈韻的經驗空間。這個經驗空間充斥著平淡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本身製造了一種無法被改變的奇觀——製造混亂,然後排斥異化。而打破這個奇觀的途徑,阿巴斯在這里給了一種解釋:關於參悟生與死的哲思。
工程師的轉變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其注視對象和注視方式的改變——「一種升高而不是對抗的注視」。在這里,日常生活的瑣碎和異化特性被攝影機所捕捉,成為了一種張力之源。這里的攝影機擁有者一種特殊的視域,一方面是影片的上帝視角,另一方面是工程師自己用相機捕捉的視角,但不論是哪種視角,似乎都具有著揭示私人生活神秘空間的功效。被允許的注目是建立在參悟生與死的流動之上的。當生與死的交替無常被視作這個村莊的習慣性重復後,侵入的以偷窺和揭秘為特質的攝影機式觀看無疑是干擾習慣和打破現存空間道德秩序的禁忌行為。因此,才會有影片一開始咖啡館沏茶女老闆對拍攝的極力阻止。但是,隨著工程師對村莊生活的進一步探尋和研究後,結尾處工程師邊拍攝群像邊告別的行為似乎抹掉了道德邊界和社會禁忌。這種偷拍的距離感顯然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消解,或者說得到了被拍攝者「朋友」關系的承認——「在於你不只是介入她們,而是在訪問她們」。
阿巴斯在接受《電影旬報》訪談的時候也談到,自己在拍攝《隨風而逝》的時候其實看過的電影僅有50部,所以他製作電影的目的以及希望這部電影被製作和理解的方式並沒有那麼復雜,相反,他希望每一個觀眾都能從中領悟到自己希望領悟到的哲思。觀眾可以選擇就烏龜、屎殼郎以及骨頭等意象進行選擇性的分析,也可以就影片中人物口中所談到的生與死的人生哲思思考影片中所表達出的意識形態(如女性主義、種族主義、後殖民主義),而這一切都是每個觀眾在觀看這些由形象序列組成的運動連續體中發掘自身主體性的一個過程——借從自己的熟悉的日常生活發掘超越平常的內涵。
隨風飄逝的是時間,也是命運。或許,當每位觀眾開始接觸阿巴斯的影片畢伏皮的時候都會感到諸如日常生活式的平常和重復的無聊。但是,人生其實也是這樣,重復、循環,然後在每一處舊土之中發掘新的生存意義,再接著飛到下一個著陸點。
E. 《隨風而逝 (1999)》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隨風而逝 (1999)》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iOEBTlB0DMbDEEI38k9uQ
F. 《隨風而逝》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隨風而逝》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lbJ6ws0J4BqsHDwU81arA
G. 求 隨風而逝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鏈接:https://pan..com/s/1W3J9nY4v1GZXM5dKCwdJLg
該影數液片講述了一群工程人員來到伊朗薯激物庫爾德斯坦省的一個小村落,透過窗子看見房間里有一個老婦正在彌留之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