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一下,一個歐美電影,關於街舞的,劇中的主人公是個叫瑪利亞的女孩,這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舞出我人生2.女主角的名字音譯可能不同.不過按你所說劇情來說.確實是這部電影
㈡ 《音樂之聲》瑪麗亞人物詳細賞析 300.400字
1. 有趣的故事,悅耳的歌曲、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是《音樂之聲》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長青的家庭電影,也是電影史上傳頌最廣的一部活潑、溫馨的音樂電影 。相信看過它的人一定不會輕易的忘掉,我想自己已經被這部電影感動了。它的音樂,它的主題,它經過精雕細琢的台詞,充滿藝術的美感,音樂的內涵,更重要的是愛的主題,真正打動每個人內心的純真的愛。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
女主角瑪莉婭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願;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樂之鄉薩爾茨堡(莫扎特的故鄉)的藝術氛圍,尤其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樂大師理查德·羅傑斯之手),經過近半個世紀,仍傳唱不衰,讓人充分體驗到藝術和自然之美。
在影片的開始,天真爛漫的瑪莉婭老是不遵守院里的作息,偷偷跑到山頭外嬉戲、歌唱,我們很輕易的感覺到「美」,有自然之美,有歌聲之美,還有瑪莉婭那種積極向上的美,而不是感到不安或尷尬。每個人都有自己快樂的位子,只有能夠讓自己內心自由的釋放才是真的快樂,在這影片開始,已經埋下向觀眾表達知真的伏筆。
瑪莉婭也會在迷茫時問自己"我的未來將會怎樣?",更會唱著好聽的歌告訴自己"我會讓別人看之儼然,觸之溫暖,我會讓別人改變對我的看法,我對自己有信心.";她用快樂的善良的心感染別人,改變別人,甚至七個個性怪異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和他們那個嚴肅的上校爸爸...這樣的人你會不喜歡?這樣的人你會不為之感動?以簡單的心態,積極向上的面對生活又何嘗不是藝術!
上校的性格,表現的很自然。作為一個監長國恨當然不能忘,獨自帶著七個孩子,以他的身份,對孩子的愛表達的不細膩也很正常。最後是音樂讓他變成一個慈祥的父親。看來音樂的力量是巨大的,這也符合了音樂之聲的主題。當然也向觀眾暗示正確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種藝術。
在舞會中兩人的感情得到了升華,在最後的音樂會中歌聲使上校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在那飽含真情的歌聲里,瑪利亞發現了一個男人豐富、博大、敏銳的內心世界。這種內在的美通過歌聲表達了出來。還有孩子的歌聲,藍藍的天空,嫩嫩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你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美,這就是成功影片的根據!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託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優美的音樂可以說是音樂劇的靈魂,在音樂劇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有: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2. 感動心靈的是最美的
平素就非常喜歡看歐美影片,倒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為這些影片大多情節生動曲折,故事性強,更重要的是人物對話有時極其坦率直白,有時卻委婉含蓄,但都異常風趣而充滿智慧,值得回味。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首先打動我的是它的名字。我想導演之所以用《音樂之聲》來命名,肯定是因為故事發生在音樂之都維也納吧。影片中或高昂、或低沉的節奏,或吟詠、或敘述的歌聲,還有那幽默風趣的表演,無不令我迷戀、神往。即使是戰爭年代,奧地利人依然是那麼樂觀、堅強,戰爭的間隙還忘不了舞會、音樂會,因為音樂是他們的生命,是他們戰勝敵人、戰勝困難力量的源泉。他們用音樂向人們傳遞著這樣幾種信息:人類永遠需要善良、愛心、智慧、熱情、尊嚴、尊重、愛國和坦誠相見等等,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
影片最打動我、最讓我不能忘懷的還是女主人公瑪利亞。我不知道導演為什麼給女主人公取名叫瑪利亞,但我知道,在西方有個叫瑪利亞的聖母,她是耶穌的生母,人們一直把瑪利亞視為善良、正義、仁慈、愛心等美好品質的化身。另外,影片中瑪利亞身份很特別,她作為一個見習修女來到上校家,修女是愛的使者。導演之所以如此安排,一定是在告訴我們:對於上校和他的孩子們來說,瑪利亞就是他們的聖母,瑪利亞到他家是來拯救他們的。
事實的確如此,瑪利亞充滿愛心、快樂、活潑,勇於接受挑戰,同時聰明、大度,富有智慧、多才多藝。她讓一個本來了無生機的家庭逐漸散發出生氣和活力,她讓孩子們打開心扉回歸天性,逐漸喜歡她、依賴她、不能離開她;她還將一個冷酷的男人的激情也重新點燃,最終放棄富有的男爵遺孀而選擇她作為孩子們的母親。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瑪利亞憑借她對孩子們的愛,對孩子們的理解,贏得了孩子們和上校的心。有人說一個好女人是一粒火種,是一本好書,是一首溫馨的音樂,是耐人尋味、引人追隨的一股力量。而瑪利亞正是這樣的一個女人,讓我敬佩、欣賞!
大家都看得出,上校的7個孩子調皮異常,短時間內就氣走了十幾位家庭教師,瑪利亞剛進門時,孩子們就製造青蛙、松球惡作劇,讓瑪利亞出醜,試圖把瑪利亞也趕走。凡此種種,讓上校更加嚴厲地對孩子進行操練,紀律和操練根本無濟於事。面對這種情況,瑪利亞沒有被嚇跑氣跑,也沒有追隨上校的紀律和操練,而是首先找到孩子們淘氣的症結。一次外出活動時瑪利亞問孩子們:「我真不明白,為什麼這么可愛的孩子這么愛捉弄人呢?」想不到上校的一個女兒說:「我們想引起爸爸的注意!」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我們眼裡的一些調皮鬼,他們與上校的孩子是何其相似!他們的內心一定是相近的!。可是面對那些小調皮,我們深思過他們調皮的原因嗎?即使找到原因我們又對孩子做了呢?且看瑪利亞,她不僅給與孩子熱情、愛心,讓孩子們接納她,更重要的是她勇敢地與上校抗爭,讓上校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其實,上校對孩子嚴格要求,也是對孩子的愛,但是上校忘記了很重要的一點:他們還是孩子,不是士兵!上校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他不懂如何愛孩子!所以當上校看到瑪利亞帶孩子們穿著窗簾布做成的運動衣四處瘋跑、爬樹時,就嚴厲指責瑪利亞,並趕她離開。瑪利亞此時不卑不亢地說:「上校,衣服是緊箍咒!你不理解孩子,你愛愛孩子!」這話讓上校生氣,讓他震驚,但也讓他覺醒,尤其是他看了孩子們給男爵夫人表演的合唱以後,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向瑪利亞道歉,至此上校也完全接納了瑪利亞。
瑪利亞對孩子們的愛、理解、寬容表現在很多細節當中,如她剛進上校家時,上校向孩子們引見她時點名那個情節。因為上校對孩子們實行軍事化管理,孩子被父親像機器一樣呼來喚去,更可悲的是孩子的名字也被刺耳的哨聲所替代。當瑪利亞問及孩子的名字時,上校竟然說不用叫名字,用代號就可以。直率的瑪利亞當即就反駁說:「孩子怎麼可以用代號?那些代號是用來喚狗喚貓的,對孩子我們得用感情呼喚名字!」影片很長,這個情節不足幾分鍾,但就是這個細節卻留給我很多思考,用感情呼喚名字!這是怎樣的情懷?這是對人最應有的尊重!雖然他們只是孩子!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我們每個老師深思,更值得我們每一位接受新班級、新挑戰的老師學習。瑪利亞剛到上校家的第一天,孩子們就在她的口袋裡塞青蛙,晚飯時在她的座椅上放鬆球。如果我們面對這7個小調皮,我們會怎麼做?如果我們面對這樣的學生,又該如何?瑪利亞怎樣藝術地處理這些惡作劇,不失尊嚴地繼續跟他們相處呢?瑪利亞的做法實在令我學習,她的睿智、寬容、大度實在令我欽佩!其實她的睿智、寬容皆源於她有一顆理解孩子的心,有關愛孩子的情。她把孩子當孩子看,不僅能容忍他們做的一切,而且能教育引導他們該怎麼做,這不是為人師這應具有的品質嗎?在這里我想把瑪利亞在餐桌前對孩子們說的那段話拿來與大家共享:「我想謝謝你們每一個人把那件禮物放到我的口袋裡。你們一定體諒到我來到一個家庭的不安,我多麼想不被當外人看待,你們體貼入微,使我一到就感覺到那麼溫暖、幸福和快樂。」聽了她的話,有幾個孩子竟然哭了,為什麼呢?大概是他們感到太慚愧了。因為他們做得很過分,而瑪利亞卻在上校面前替他們保密,說了那麼一段充滿希望的話,這怎能不令孩子們羞愧萬分呢?孩子們以後還會再有這種惡作劇嗎?不會的,因為人的內心都是向善的。
諸如此類的情節太多太多,但每一處都是瑪利亞美好品質的再現和升華。看這部片子的當天,恰好各大報紙都刊登了教育部一篇題為《班主任就該管學生》的文章,恰好我又看了鄭淵潔就此文標題發表的看法,並把標題改為《班主任就該愛學生》,另外他的博文中的幾句話也給我啟迪:看一個國家是不是有前途,就看這個國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歡上學。老師愛學生能把一個民族愛發達了。看來,愛的確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愛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就讓我們都像瑪利亞一樣理解我們的學生,愛我們的學生,把孩子當孩子看,做他們的聖母吧!
㈢ 電影音樂之聲中瑪利亞和上校一起跳舞的那段曲是什麼名字
蘭德勒(Laendler)
奧地缺敬利上阿爾卑斯民間舞。由成對的舞伴沿一個圓圈旋轉舞蹈,殲孫通常為3/4拍子,有歌曲伴唱。19世紀初期,它的節奏變得緩慢起來氏扮鏈,成為比較莊重的4/4拍,據說3/4拍的後來發展成了華爾茲。跳連德勒時,男女舞伴相對而立,女子雙手搭在男子肩上,男子雙手扶著女子的腰或牽她的手,用各種方式帶動她旋轉。最後女子用一個較慢舞步轉身,恢復兩人相對而立。
可以在QQ音樂里找到
㈣ 關於一部舞蹈的外國電影,主角是瑪麗桑迪亞哥和喬伊帕克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2 Another Cinderella Story (2008)
導演: Damon Santostefano
主演: 賽琳娜·戈麥斯 安德魯·西雷 簡·林奇
類型: 愛情 / 喜劇 / 歌舞
上映日期: 2008年9月4日 美國
詳見 http://www.mtime.com/movie/88214/#menu
又叫 灰姑娘之舞動奇跡
外文名: Another Cinderella Story
其它譯名: 灰姑娘的歌舞情緣
出品時間: 2008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Damon Santostefano
主演: Selena Gomez,Andrew Seeley,Jane Lynch
類型: 喜劇,歌舞,愛情
片長: 92分鍾
語言: 英語
目錄[隱藏]
☆主 演
☆簡 介
≮灰姑娘之舞動奇跡原聲音樂≯
☆專輯介紹
☆演員簡介:基本信息
演藝事業
私人生活
☆主 演
☆簡 介
≮灰姑娘之舞動奇跡原聲音樂≯
☆專輯介紹
☆演員簡介: 基本信息
演藝事業
私人生活
[編輯本段]☆主 演
Selena Gomez 賽琳娜戈麥斯... Mary Drew Seeley ... Joey Parker Jane Lynch ... Dominique Blatt Jessica Parker Kennedy ... Tami Emily Perkins ... Britt Katharine Isabelle ... Bree Marcus T. Paulk ... Dustin
[編輯本段]☆簡 介
歡快浪漫的青春舞步,灰姑娘轎戚般的經歷.灰姑娘之舞動奇跡上演了一段童話中的故事.關於夢想,友情和愛情. 一次化妝舞會的邂逅,Mary成為了Joey的神秘女孩.Joey的出現影響著Mary的生活,女孩的堅強,善良,執著還有她用心跳閉段陵舞的樣子也無不吸引著J. 可早已成為明星的J還不知道M在11歲時就已仰慕著自己... J和M默契而近乎完美的舞姿成為燃搜本片亮點,靈動的舞步,張揚的音樂,無不沸騰著青春的熱血,散發著愛的芬芳. 大膽的舞動,大膽的追求,青春的舞台不僅屬於J和M. 每個孩子都有權力張揚著他們的個性,捕捉每一瞬美好,要知道你就是奇跡. 希望<<灰姑娘之舞動奇跡>>能給你的青春帶來更多的動力和希望,或者讓你能更加珍惜那本屬於你的青春紀念冊.
㈤ 《音樂之聲》影片中女主角瑪麗亞扮演者的生平
名為朱莉安德魯斯。
㈥ 一部美國電影, 女主是跳舞的, 男主是調酒師,
妹力四射Coyote Ugly (2000)
導演: David McNally
編劇: Gina Wendkos
主演: 派珀·佩拉博 / 亞當·加西亞 / 瑪麗亞·貝羅 /約翰·古德曼 / 提拉·班克斯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 / 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0-07-31
片長: 100 分鍾 / 107 分鍾(director's cut)
又名: 妹力四射
維奧萊特(派珀·佩拉博 Piper Perabo 飾)是個小鎮姑娘,21歲時獨身一人來到紐約闖盪,試圖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但命運並沒有厚待她,住進狹窄小屋,經歷一次次碰壁後,維奧萊特幾近走投無路,偶然的機會,她來到一家名叫「女狼俱樂部」的酒吧,結識了潑辣自信的女老闆(瑪麗亞·貝羅 Maria Bello 飾),成為她們中間的一員。「女狼俱樂部」是由一群女孩子們做主導的特色酒吧,她們每個都性感美艷,夜裡用火辣舞蹈和精湛的調酒技術贏得客人歡心,維奧萊特獲得了登台演唱的機會,也結識了凱文(亞當·加西亞 Adam Garcia 飾)開始一段愛情。維奧萊特最終明白,追夢的路途,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還在於自己…
㈦ 《音樂之聲》里女主瑪麗亞作為修女,為什麼可以結婚
修女何為修女?那麼也就是天主教或者說東正教中出道修道的女子。對於這些正式的修女,她們是不能夠結婚的,那麼為何在《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當中的這個女主可以結婚呢?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作為一名導演,他也不會冒著得罪宗教人士來拍攝這么一部電影,畢竟會得不償失,接下來我們就看看為什麼她能夠結婚。
修女根據宗教的規定,它分為幾個階梯,而對於這位女主,她只是志願修女,連入門級都不到。修女有這么一個過程,見習候補人、見習修女、初級修女,以後才是正式修女,而見習修女和志願修女是可以結婚的,正式修女則不允許。
㈧ 求這部電影名字
《音樂之聲》--美國經典老電影22歲的瑪麗亞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里的志願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修女院里的女院長(Mother Abbess)覺得她這樣的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源余畢普上校家尋求家庭教師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瑪麗亞)、Maria(修女們))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很快,毀頌瑪麗亞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師離開的原因,原來是孩子們得不到父親的關愛,總是用捉弄教師來吸引父親的注意。 (本段插曲:I Have Confidence(瑪麗亞)) 上校要求瑪麗亞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瑪麗亞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簾給每個孩子縫制了游戲服裝,帶領他們到市場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禁和憂郁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了。 (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麗莎和羅夫)、My Favourite Things(瑪麗亞)、Do-Re-Mi(瑪麗亞和孩子們)) 不久上校回家了,還帶回了孩子們喜歡的麥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們不甚喜歡的,上校的女朋友,埃爾莎·施瑞德男爵夫人雹芹(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因為瑪麗亞把從他妻子去世之後家裡就不再有的音樂又帶了回來。瑪麗亞還和孩子們一起准備了一場木偶戲,上校為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了。(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 Reprise(孩子們、The Lonely Goatherd (瑪麗亞和孩子們)、Edelweiss(上校和麗莎))
㈨ 一部歐美電影,講一女的跳舞結尾是以瑪利亞凱利的I believe結束
◎中文 名 舞女哈妮/蜜糖第一名/甜心辣舞
◎片 名 Honey
◎年 代 2003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劇情/愛情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文
◎IMDB評分 4.2/10 (4,954 votes)
◎片 長 94 Min
◎導 演 比勒·沃道夫 Bille Woodruff
◎主 演 傑西卡·奧爾芭 Jessica Alba .... Honey Daniels
里爾·羅密歐 Lil' Romeo .... Benny
梅奇·費法 Mekhi Phifer .... Chaz
大衛·莫斯科 David Moscow .... Michael Ellis
Zachary Williams .... Raymond
喬伊·布賴恩特 Joy Bryant .... Gina
Missy 'Misdemeanor' Elliott .... Herself
Anthony Sherwood .... Mr. Daniels
羅內蒂·麥基 Lonette McKee .... Mrs. Daniels
◎簡 介
漂亮的哈妮從小就非常喜歡跳舞,現在她長成一個性感的大姑娘了,她夢想著向更多的人展示她的舞蹈。許多年來,哈妮對舞蹈的熱情和執著,吸引了許多追隨者,她一直夢想著成為一名職業舞蹈演員和舞蹈指導老師。
在哈妮生活的郊區,跳舞顯然沒有出路,她的父母希望哈妮能夠有份比較保險的工作。但哈妮為了自己的理想,依然離開家來到了市區,那裡的街道上從滿了音樂和勇氣,許許多多的年青人走上街頭大膽的唱歌跳舞,哈妮立刻被這種充滿激情的環境吸引了,更渴望帶領這些年青人跳出更棒的舞蹈……
㈩ 音樂之聲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音樂之聲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不久前,我又重看了一遍《音樂之聲》。雖然這是部老片子,但是每次看還是會有新的感覺。
故事發生在維也納。善良活潑的修女瑪利亞被修道院派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給他的七個孩子當家庭教師。瑪利亞剛來時,孩子們並不歡迎她,因為他們覺得:誰都沒法跟自己的媽媽相比。瑪利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最終她不但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也贏得了特拉普上校的心,他們成為了一家人。他們與納粹軍官鬥智斗勇,在修道院修女們的幫助下逃出國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這部影片不僅畫面美,最打動人的地方是它的音樂。孩子們為歡迎男爵夫人的到來,唱起了瑪利亞教給他們的歌《音樂之聲》。上校無法相信這歌聲會是孩子們唱的,自從他們的媽媽去世後,家裡的氣氛全變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歡笑,整天死氣沉沉,就像一座軍營。是瑪利亞改變了一切,家裡那久違的歌聲和溫馨又回來了。一曲歌罷,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個場景,誰不為之感動?
瑪利亞初次離開修道院時,對未來很迷茫,她給自己打氣:「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他又會在別處開一扇窗。」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們在困難面前,不要膽怯,不要輕言放棄。瑪利亞面對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長嬤嬤鼓勵她,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條溪,追尋心中的彩虹!」瑪利亞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披著潔白的婚紗,隨著音樂的腳步,瑪利亞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昨天,在上英語課時,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部電影,名叫《音樂之聲》,相信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剛聽見這個名字時,我以為是部大型音樂節目,沒想到與我想的有出入。
電影中,有一位名叫瑪利亞的修女,因為貪玩,被院長支配去做了家教老師,她所帶的家庭是一位艦長的家庭,家中有七個孩子,他們的媽媽已經去世了,他們的爸爸就像管理軍艦似的,把家庭管理的毫無生機,給人一種壓抑感。自從瑪利亞來到這個家庭以後,她使孩子們變得愛笑了,家裡面變得歡聲笑語,他們一起唱歌,一起玩耍,做各種有趣的游戲,隔著屏幕,我都有點羨慕他們,自由自在,歡樂奔放!可是,當他們的爸爸回來看見他們時,爸爸變得非常憤怒,想換一個家教。艦長去到客廳時,聽到了悠揚的歌聲,那是孩子們用歌聲歡迎男爵夫人,艦長被打動了,自己也不禁跟唱起來。那一刻我才知道,他們一家唱歌是多麼好聽,是多麼幸福啊!在歌聲中,艦長釋懷演唱,並留住了瑪利亞。在一次舞會上,瑪利亞和艦長一起跳舞,男爵對瑪利亞說,艦長可能愛上了她,瑪利亞一時無法接受,於是瑪利亞又回到了教堂里。教堂院長對她說,要勇敢面對,不要想著逃避,教堂不是讓你逃避問題的地方。幾番勸告之後,瑪利亞又回到了艦長家裡,不久便和艦長結了婚。
我認為,生活想要快樂很簡單,只要唱幾首歌,做幾個游戲,一起出去玩耍,那麼,幸福生活就會隨之而來。家長呢,也要改變一下,不要把家裡管的太嚴,要讓家裡充滿歡樂,讓孩子們收獲幸福。所以,我也要對我的父母講這個道理,讓他們明白,也讓我們家更幸福!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我認為。
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於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
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後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
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轍。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音樂是打開人心靈最好的工具,它可以使一個人改變,是一個環境改變。可能有人不相信,但是在《音樂之聲》中瑪利亞就做到了。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瑪利亞剛來的上校家的時候,家中沒有一點生機。所有一切都是很順序的,沒有歡笑,沒有音樂,讓人感覺像一個冰窖一樣。可是美麗的瑪利亞用歌聲打開了孩子們的心,讓他們可以像平常孩子一樣快樂的玩。他們與瑪利亞相處的十分融洽,瑪利亞經常叫他們唱歌跳舞。這是上校回來了,因為他失去了他的夫人,所以把自己也隱藏了起來,也不與孩子們交流,所以看到孩子們唱歌時十分生氣。但是聽到孩子們專門為歡迎男爵夫人而唱的歌,他的心一下打開了,上校發現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也是自己把這個家搞得一點生氣都沒有。所以上校請瑪利亞留下來,就這樣每天家裡都充滿了歡笑。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瑪利亞和上校結婚了。
就這樣瑪利亞用自己的歌聲組建了一個快樂的家庭,成為了一個了解孩子的媽媽。
這讓我明白音樂是一種十分可愛的東西。它不分年代,不分國際,無時無刻都可以鑽進人的心中,使人得到感動。所以我們的生命中不可以缺少音樂,不可以失去音樂,因為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為生命增添色彩的部分,讓我記住音樂,學會感受音樂。
上一星期,語文老師讓我們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修女瑪麗亞的故事,瑪麗亞因喜愛大自然,喜愛唱歌,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被派去一位海軍上校的家中當保姆和家教,照顧七個孩子。上校對她十分嚴厲,非常冷漠。但還是被瑪麗亞的善良所感動,經歷過一番風雨後,兩個人終於結婚,過上了幸福生活。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很多,比如說應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還記得那個場景:聽著從瑪麗亞嘴裡汩汩流動的歌詞,看著她大闊步往前走的姿態,不免欣慰,心裡也不免闊朗起來,坐在屏幕前微笑著似乎也看到許許多多困難被折服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是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挫折便後退,不敢面對它們,更沒有膽量去克服它們。但看完電影,聽著瑪麗亞那首輕快、高昂的歌曲,我把心中的焦慮、不安一掃而光,而是自信地去面對困難。
給我的第二個感受是:音樂是心靈的語言。整部電影突出了音樂這一主題,出現了許多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雪絨花》、《哆唻咪》、《孤獨的牧羊人》。也正是通過音樂,男主人公特拉普被感動了,真是應了馬丁·路德的那句話:「不為音樂所動的人,我必定把他比作木石。」
從此,我更加喜歡音樂了,更加喜歡唱歌了,因為音樂可以使人愉快,成為一個像瑪麗亞一樣的快樂的人。
《音樂之聲》說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女主角瑪利亞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精神,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願。
我對這部影片的美有幾個享受的地方:
首先,當然是它裡面的天簌之聲。這是一部音樂劇,所以影片的開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題曲「音樂之聲」,它充分地表達了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影片中,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哆來咪」無疑是一堂灰諧生動的音樂課,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愛上了音樂和瑪利亞,他們一起唱出了怡人的歌。接著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水……這一切無不給我最美好的視覺享受。
最後就從影片的所表達的深刻上說說吧。我是被裡面所表現出來的愛所感動著,瑪利亞對大自然的愛,瑪利亞對孩子們的愛,孩子們對上校和瑪利亞的愛,瑪利亞和上校的愛,他們一家對祖國的愛……世界是不能缺少愛的,如果從我們自身來說,我們的一切言行舉止更不能沒有愛。從影片中我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你必須先學會去愛你身邊的一切,然後你的熱情才能感染到別人,而別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你,愛就是這樣傳承了下來。
一部電影竟然能讓你聽到,看到和想到美,那我們還能說它不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嗎?看完影片後的人幾乎都是笑眯眯地,更有人會輕輕地哼起裡面的悅耳的歌曲。
今天是特別的一天,因為,爸爸媽媽帶我去西安音樂廳觀賞了音樂歌舞劇《音樂之聲》。來到音樂廳時,我高興極了,興奮不已的坐在座位上,等著開演。終於,帷幕升了上去,音樂響起來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連身體都僵住了,演員們的演出太精彩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奧地利的薩爾斯堡,在一座修道院里,有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名叫瑪利亞。因為她從小在阿爾卑斯山長大,所以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還特別愛唱歌,經常在修道院里大聲唱歌。院長覺得她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派她去海軍上校家裡給他的孩子們當家庭教師。
瑪利亞來到了上校家裡,發現他的七個孩子缺少陪伴和關愛,因為上校的妻子去世了,而上校用非常嚴格的方式教育孩子們,家裡缺少歡聲笑語。瑪利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用她的愛溫暖了孩子們和上校的心。
上校準備給孩子們找一個新媽媽,可是在他們准備結婚前,納粹德國吞並了奧地利。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候,上校發現自己和未婚妻的觀點非常不一致,所以他們分手了。
最後上校愛上了善良活潑的瑪利亞,他們結婚了。為了躲避納粹,他們在音樂節上用合唱作掩護,在修女們的幫助下,想方設法翻越了阿爾卑斯山,逃到了瑞士,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個故事非常精彩,而且裡面有很多首動聽的歌曲,讓我記憶深刻。直到現在,主題曲還在我的腦海里回盪……
在今天的社團課上,我們觀看了一部幽默的電影《音樂之聲》,它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從修女到家庭教師的故事,當她還是修女的時候,她非常調皮,大家都不喜歡她。但是,她非常熱愛唱歌。修道院有一個規定,修女不可以隨便唱歌。於是,院長就把她趕出來了修道院。之後,她被一位艦長選中去做家庭教師,結果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她唱歌,他們的合唱團很有趣。她做得非常成功,這個故事被改編為電影,很受人們歡迎。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是對快樂與幸福的一種追求。她起初認為只有進了修道院,才能修身養性,才是真正熱愛主的表現,所以,她熱衷於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長卻不這么認為,感覺她並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家的家庭教師。在這里,她有七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要教,他們調皮、開朗而又喜歡惡作劇,瑪麗雅卻以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他們,也感動了他們的父親----,最終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雖然遇到戰爭,卻能感受到他們一家幸福的生活與甜蜜。
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能真正用心去愛,去了解我們的孩子,我想我們的孩子也會更加喜歡我們、接受我們,從而像愛媽媽一樣地愛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優秀教師的標准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體現,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
從物學的角度來說,冷,是因為缺少了熱,黑暗是因為缺少了光。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說世間的丑惡都是因為缺少了愛的存在……
作為一部音樂劇,它的中間當然是蘊含了許多音樂元素,但真正打動觀眾的,卻是其中濃濃的愛……
當一個教堂的修女去做家庭教師時,與她的僱主一位艦長卻發生了爭執。在僱主的眼中,他把孩子們當成士兵一樣對待。在外人眼中看來可笑的事情,一件件的發生在他的身上。孩子們得不到一點愛,為了讓父親更多的關注他們,而去捉弄一任任的家庭教師,而熱情活潑的修女瑪利亞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趁艦長外出時,私自用窗簾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孩子們四處玩耍,教孩子們唱歌。瑪利亞用心中的愛感染了他們,擊碎了他們的孤獨與怯懦。當艦長回來,他聽到了只有他妻子在世時才有的滿屋歌聲。他的嚴肅,冷硬包裹的孤獨,無助,對生活的恐懼被擠掉了,然後唱出了整部電影的高潮——《雪絨花》
作為一名父親,艦長當的確實不好,可是,作為一個原本在美滿家庭中生活後又失去妻子的他來說,在高冷的背後是對生活殘酷的恐懼,他的恐懼令孩子們不知所措,他管理孩子如同管理士兵,甚至可笑到他雖然知道卻從不叫孩子們的名字,而是用吹口哨的音調來作為他們的名字。而瑪利亞的出現,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愛,之後點燃了艦長的愛,這也就是最好的結局。
所以,給別人一個愛的源頭,用心中的愛去點燃他們心中的愛,讓愛充滿世界,令丑惡無所遁形吧!
文章摘要:四紛飛,五六瓣撒;但不同的是,她每次與山的眼神碰撞的時候,總是馬上轉移視線,或者是低頭。榜樣。女兒因難產也走了,本就半熟的妻子終於在接踵而至的打擊下完全的熟透了;是溫馨的寄贈。、第一句。我只是用英文說了一句謝謝;安妮是一個女孩。
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瑪利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下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里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院長與眾人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瑪利亞果然也遭到了惡作劇,可是這位善良的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之間發生了感情,他們完婚後回到了已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並不想為納粹辦事,於是他帶著家人逃出了奧地利。
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嚮往。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譯名叫《真善美》,音樂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詞,我們一定要多看這種電影,將真善美播灑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