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戰爭游戲》在哪裡有下
中文名稱:戰爭游戲
英文名稱:WarGames
別名:真假戰爭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2CD AC3
發行時間:1983年
電影導演:約翰·班德漢姆 John Badham
電影演員:馬修·布魯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
邁克爾·麥德遜 Michael Madsen
Ally Sheedy
達布尼·科爾曼 Dabney Coleman
毛里·切金 Maury Chaykin
James Ackerman
Michael Adams
Charles Akins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導 演: 約翰·班德漢姆 John Badham
主 演: 馬修·布魯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 邁克爾·麥德遜 Michael Madsen Ally Sheedy 達布尼·科爾曼 Dabney Coleman 毛里·切金 Maury Chaykin James Ackerman Michael Adams Charles Akins
上 映: 1983年06月03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6.9/10( 12281票 )
顏 色: 彩色
時 長: 114 分鍾
類 型: 劇情 科幻 驚秫
分 級: 澳大利亞:PG 英國:PG 美國:PG 法國:U 瑞典:11 芬蘭:K-12 西德:12 挪威:12
劇情簡介:
開黑客影片先河,必看的經典
獲得奧斯卡獎最佳攝影、錄音、編劇三項提名
1983年,電影《戰爭游戲》開黑客影片先河。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里根總統任期,當時正值冷戰高峰。蘋果Mac機尚未誕生,電腦還只是科學怪才專屬玩具,影片用大眾對核戰爭和未知新科技的恐懼好好地把觀眾嚇了一把。影片主角是名叫大衛·萊特曼的電腦天才,可自由進入學校電腦系統改動考試分數,因此全無學業之憂,整日將時間耗在電子游戲上。一日誤撞上了「北美空防系統」(NORAD)的一台超級電腦,大衛用它玩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模擬游戲,他不知道的是,這個游戲比他想像的要來得真實:當大衛退出,游戲並沒有結束,NORAD的電腦仍然認為蘇聯人發動了核戰爭,對兩個超級大國的電腦而言,戰爭游戲並沒有結束…… 這部電影的原意是暴露年輕人地下活動的潛在危害,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講這部電影激發了他們對地下技術的好奇和向望。
http://61.129.76.84/dload1.html?cid=
迅雷的,不過貌似沒源
2007-04-15 12:40:35 開始連接......
2007-04-15 12:40:35 開始搜索候選資源......
2007-04-15 12:40:39 沒搜索到候選資源,稍後重試搜索
2007-04-15 12:40:41 沒搜索到候選資源,稍後重試搜索
2007-04-15 12:40:41 沒搜索到候選資源,稍後重試搜索
電驢下載地址:
http://lib.verycd.com/2005/10/11/0000069148.html
BT的,很多哦:
http://search3.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D5%BD%D5%F9%D3%CE%CF%B7&type=0
三種下載方式都全了, 請樓主一定要採納!
㈡ 求部搞笑的僵屍片 (有描述)
新僵屍先生 (1992)
導 演:劉觀偉
編 劇:盧永強
監 制:葉容祖
主 演:林正英 吳君如 許冠英 錢小豪 樓南光 關秀媚 徐漫華 譚凱欣
上 映:1992年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國語/粵語
顏 色:彩色
類 型:喜劇恐怖片(林正英僵屍片系列)
1985年,導演劉觀偉和林正英合作的《僵屍先生》大受歡迎,牽起了僵屍片的熱潮。其後陸陸續續有不少同類電影出現,包括《僵屍家族》、《僵屍叔叔》、《靈幻先生》、《一眉道人》等,部分表明是《僵屍先生》的續集,但是無論卡士和人物關系,看來卻和第一集毫無關系,導演人選也經常變動。今次這部《新僵屍先生》,由第一集的原班人馬拍攝,包括導演劉觀偉和幕前的林正英、錢小豪和許冠英三師徒,再配上詼諧幽默的吳君如和樓南光,整個卡士給與觀眾不少信心。
電影雖名為《新僵屍先生》,而事實上僵屍亦在戲中多番出現,但此片主體卻是魔胎。故事大綱大概講述道士林正英的舊情人關秀媚身懷魔胎,林和兩個徒弟加上師妹吳君如誓要阻止魔胎出世。其間穿插不少搞笑枝節,包括吳君如色誘林正英、錢許大鬧僵屍鎮、三師徒幫樓南光解毒等,都拍得熱熱鬧鬧。不過整部電影的格局仍然維持當年港產電影的一貫粗糙感覺,無論場景布置和場面調度等,一切都因陋就簡,並沒有什麼精緻的大場面。劇情的安排亦嫌堆砌,例如吳君如和譚凱欣在樹林撞鬼一場便無頭無尾,難明和主線劇情有什麼關系。不過這場戲的氣氛掌握不俗,拍出詭異奇特的效果,是片中少數的神來之筆。
和原版《僵屍先生》有一點分別的是,這部續集惹笑場面甚多。嚴格劃分的話,搞笑的時間可能比捉鬼戲更長。吳君如和樓南光的加入,大大減低電影的陰沉感覺。連帶關系下,連嚴肅的林正英亦變得十分詼諧。這對於一心看天師捉妖的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失望。但論到娛樂性的話,此片的節奏明快,內容豐富,絕對是合格有餘。
林正英是此片的男主角,戲份非常吃重,由動作到愛情,劇情總是圍繞他來發展。相對來說,少壯派的錢小豪發揮反而不多。他在片中的作用,頂多不過充當一個打手的角色,一味和僵屍肉搏。許冠英、吳君如和樓南光等則分擔了丑角的責任,負責炮製搞笑場面。新人譚凱欣戲份不少,但一味行行企企,是典型的花瓶角色,他和錢小豪或許冠英也沒有擦出愛火花。
僵屍系列拍得最出色的,始終是第一集《僵屍先生》。其後的多部續集,帶給觀眾的驚喜都不算太多,包括這部《新僵屍先生》。
㈢ 曾經有一部電影是用紀錄片的形式假想二戰時德國遭到核襲擊的情形,因其過於真實而被禁播。有人知道名字嗎
一顆核彈 • 半桶戒指
——科幻紀錄片《戰爭游戲》
原片名:The War Games
中文片名:戰爭游戲
編劇/導演/製片:彼得·沃金斯(Peter Watkins)
出品:英國1965
[內容梗概] 1964年,在中蘇援助下的北越軍隊大舉攻入南越,蘇軍跨過柏林牆佔領西柏林,東西方兩大陣營頓時劍拔弩張,核戰一觸即發。英國政府一邊積極備戰,一邊教導人們怎樣應付核打擊,無奈普通人既無恰當科學防範知識,對他們而言最簡陋的防核設施也似乎太貴。然後核戰就爆發了:一顆戰術熱核彈降落倫敦附近的肯特郡,百萬人立即幸福地化為灰燼,活著的人們開始了漫長的人間煉獄。
以上當然是六零年代人們對於世界的想像。
二戰後,英國政府有過三次公然干預BBC(英國廣播公司)節目的事件,一次是1954/55年關於氫彈的報道,一次是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還有一次,就是1965年關於彼得·沃金斯的這部電影《戰爭游戲》。該片本受BBC電視台委託而作,原是為紀念廣島長崎原子彈悲劇二十周年,攝制完成後,卻因為其過於真實強大的沖擊力、感染力和對英國完全無用的核政策的全面否定,而被政府視為核裁軍運動的宣傳品,從而干預BBC,先是要求大規模刪減,最後乾脆下了軟禁令,導致該片被一向以開明公正而聞名的BBC禁播達二十年之久。1985本片終於露面BBC,人們在它殘酷顯示的人性泯滅面前依然驚得無以復加。四十年後該片DVD問世,雖然滄海桑田的變遷,柏林牆已不復存在,核大戰也已被新的「反恐戰爭」代替,然而觀眾依然能在強烈的震撼中感受著導演彼得·沃金斯傳達的人道訊息。沃金斯當年輾轉把該片發行到劇場,竟獲得1967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殊榮,可以想像當年那些反戰人士們免費從大銀幕上看到《戰爭游戲》的時候是何等驚懼悲愴(而幸福)。今天,這部獨一無二的電影仍然到處受到極高的推崇,看過它的人依然說它「非常令人不安」。
編劇-導演-製片人彼得·沃金斯出道即受法國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並深深著迷於紀錄片形式。1960年代輕便型攝影機問世,導致很多國家同時興起紀實電影運動,沃金斯這時已開始把紀錄電影的種種手法運用到虛構片的拍攝中,曾製作了反映英國1746年戰爭的《Culloden》,該片不但以戰爭發生地點的普通人出演當年戰爭中交戰雙方普通的士兵,更出現攝影師去到1746年的戰場對參戰士兵作現場采訪的場面,並處處有意讓人聯想起美軍在越南的情景。到《戰爭游戲》,沃金斯的虛構紀錄片技巧已至爐火純青:爆炸中手持機拍攝的劇烈晃動、現場粗糲的錄音效果、來不及聚焦的急速推拉鏡頭、軍警不讓拍攝時鏡頭的偷偷摸摸、甚至剪接時故意作出膠片不足拍攝突然中斷的樣子等,加上深入倫敦東區平民階層的真實采訪,和對大量二戰史料的深入研究,使得《戰爭游戲》具有無可置疑的真實感與權威性。難怪英國政府嚇得了得,擔心出現廣播劇《世界大戰》引起的那種恐慌騷亂倒是其次,害怕大規模的反戰示威動搖政府恐怕才是導致本片被禁的真正原因。
「科幻」跟「紀錄片」,一個是「幻想」一個是「現實」,按常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然而在這部只有四十六分鍾的黑白電影中,兩者完美而悲劇性地結合在一起,構築出一幅幅完整的細節來展示一旦核戰爆發的種種直接後果,把尚未發生的事情預言般地照實紀錄了下來。從技術數據上說,《戰爭游戲》比你能想像的最硬的科幻還硬。
其實《戰爭游戲》不過呈現了普通人在一場戰爭中可能遭遇的種種情景,而核戰爭不過是將一切放大一萬倍而已:全國大疏散激化起的種族矛盾;食物配給券造成的混亂;買不起足夠沙袋的老婦人焦慮的目光;碳-14放射性宣傳手冊的徒勞。終於第一顆原子彈當空爆炸,一瞬間三十倍於太陽的強光,從四十英里外將世界映照得黑白底片般體無完膚,田野中不更事的兒童捂著突然不復存在的眼睛對天呼號。然後才是沖擊波,一對夫婦躲在牆角的桌子底下經受地動山搖。然後六十個英國城市中彈;還有偏離目標航線半路掉到別處的核彈頭。接下來才是兩平方公里的烈火,時速100英里的火焰風暴造成強烈低氣壓,救火的人們被卷進火焰,一個接一個被吸進去,葬身800度的烈火,那僥幸逃過來的,又在窒息中如疾風中的麥浪般一茬茬暈死下去,天地昏亂中鏡頭不停翻動,彷彿火焰的風暴隨時會捲走攝影機,彷彿攝影師被飛來的磚頭瓦礫擊中倒下。接著背後的汽車油箱炸開來,一整個家庭在裡面黑乎乎地燃燒。幾天後,由於傷病數量過大而醫葯嚴重不足,警察不得不一批批射殺那些蠕動著的傷員和病人、射殺所有身體燒灼超過三度的尚還活著的人們。一個警察欲開槍又遲疑,先偷眼看看地上人的表情彷彿求得寬恕、再用手扶正將死者的頭顱小心擺好一個恰當的射擊角度……那警察彎腰屈膝的謙卑、那遲疑中的一聲悶響,可是世上最為令人心碎的行刑?失魂落魄的牧師跪下為幾個行將被處決的哄搶食物者禱告,而他們又何曾不有無上的尊嚴,但願他們的死,真的能為活著的人們帶來永遠的和平安寧……一個驚魂未消的社區負責人瞪著無比大的眼睛對鏡頭說,德累斯頓轟炸之後,德國人靠戒指上的銘刻來辨識死者身份,我們這里也作了同樣的工作……他手指向下,鏡頭跟過去,是街邊上攢在一起的半桶戒指。那些化為烏有的人們,真的留下了什麼的愛的誓言,給那些同樣化為烏有的親人,等待有朝一日烏有的認領?
為了減弱電影的沖擊力、舒緩觀眾的緊張、讓他們不要誤以為真,沃金斯不得不在電影的畫外音解說中不斷穿插虛擬語氣的句子,把觀眾從恐怖中暫時解救出來:「如果真的核打擊來臨,這就是將會發生的情況」「這就是核戰爭的面貌」「這就是核戰爭」「很可能,就是這樣」。而更大的恐怖在於,那些駭人聽聞的慘烈,不是虛擬語氣中的即將和可能,而是一切已然發生,只是換了個時間,換了個地點,換了個理由。事實上很多場面的布景、畫面構圖、人物化妝造型等都直接來自德累斯頓、達姆斯達特、漢堡等大城市的二戰轟炸記錄和廣島長崎被炸之後的圖片。片末,當鏡頭游移在那些身體尚存而精神已完全被摧毀的孩子們的臉上,沃金斯一個字、一個字地宣讀:在這個星球每個男人、每個女人、每個孩子的頭上,都懸著二十噸的烈性炸葯,而這個數字還在穩步增長,我們就看到彼得·沃金斯向觀眾發射出致命的最後一槍,那決定性的子彈正中觀眾的眉心,伴隨字幕滾動的《平安夜》歌聲,竟突然有了撕心裂肺的含義:神在哪裡、愛在哪裡、和平在哪裡、希望在哪裡……如果你不信神,我們或者這么問吧:當一場核轟炸降臨之際,你打算花多少錢來購買防輻射的沙包、構築你家的地下掩體呢?
沃金斯在此片中,不單演示了戰爭的殘酷,更不斷插進有真實來源的政客、教主、科學家的種種言詞,並引述政府檔案文件的說法,使得核戰略威懾理論顯示出自我欺騙的幼稚與無力,更顯示出政府欺騙普通庶民百姓的可憎面目。那些完備的、厚厚的各種官樣文書、應對措施、反擊計劃、第二輪反擊……不過都是帝王將相和他們的官僚政客們在弄權間隙的悠閑中把玩的文字游戲,而電影卻將特寫鏡頭對准普通人,對准肯特郡和倫敦的平民,沒有什麼偉人牛人的雄韜偉略,沒有全景式的抒情議論,沒有什麼「國家」「民族」「正義」這些抽象的美麗,而是一個一個的具體生命,一個一個受難的肉體和靈魂。那些抽象的東西全部消失了,只剩下沒有蘑菇雲的核戰爭。我是說,<<沒有蘑菇雲可供欣賞。《戰爭游戲》是誰的游戲?
1985年當《戰爭游戲》終於浮出水面,在BBC與之同映的,還有另外一部近兩小時的彩色虛構故事片《Threads》, 類似的大悲劇內容,更戲劇化的人物命運處理,更全面細致的災難描寫,在1985年同樣有震人心魄的效果,不過沖擊力已不如當年的《戰爭游戲》那強大的黑白視覺語言了。
核時代還沒有完全過去,它留給我們幾代人的創傷依然還在上演著人間悲劇。在中國,在你居住的城市,或許今天還能找到一兩個沒有變成地下商城的廢棄防空洞吧?還有那些建在山溝里的工廠和一代人的青春。在我們為超女流淚的間隙,在下一個什麼危機到來之前,就讓我們權且感謝父母或者祖父母那一輩的全世界的領袖精英們吧,至少沒有哪個愚蠢的傻帽首先摁下自己的核按鈕
㈣ 天地逃生下載,天地逃生迅雷下載,天地逃生電影下載,天地逃生下載地址
天地逃生下載: http://www.yingshidiguo.com/thread-1053-1-1.html 天地逃生迅雷下載: http://www.yingshidiguo.com/thread-1053-1-1.html 天地逃生電影下載: http://www.yingshidiguo.com/thread-1053-1-1.html 天地逃生下載地址: http://www.yingshidiguo.com/thread-1053-1-1.html 天地逃生劇情簡介卡貝爾(傑拉德·巴特勒飾)是命懸一線的死囚犯,又是一款極度血腥暴力的網路游戲的真人版主人翁,這樣奇怪的身份是不是令你倍感好奇,其實對於這所有種種,他也身不由己。這款名為《兇手》的多人在線網路游戲由年輕富有、熱衷網游的肯·卡斯特(邁克爾·C·豪爾飾)設計,他將與卡貝爾命運相同的數十個死囚犯設定成虛擬世界中的人物,各路玩家可以任意選擇「角色」,每周進行一次「大屠殺」,勝者繼續存活,負者便就此結束生命。如果獲勝30次,被選擇的「角色」、也就是被玩家操控的這名死囚犯便能走出陰暗的囚牢,重獲新生。 游戲里的常勝將軍卡貝爾一直由網游達人西蒙(羅根·勒曼飾)控制,雖然他們已經獲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但身陷囹圄的卡貝爾明白,規則是由肯·卡斯特製定的,走出牢房的機會其實微乎其微。然而即使是萬分之一的機會,為了早日見到家人,卡貝爾還是願意一次次與西蒙配合,背水一戰。這是一場異常殘忍的游戲,這是一場看不見盡頭的戰斗,這是一場拿性命作賭注的牌局!等待著卡貝爾的,到底是死亡還是自由…… 幕後故事: 此前本片被叫做《真人游戲》,大概是怕太不和諧所以改成了現在的《天地逃生》,但講得基本上就是另一個肌肉版《死亡飛車》那點事兒。《守法公民》中失敗的扮演了一次高智商罪犯的「猛男」傑拉德·巴特勒這次還是憋不住回歸了肌肉英雄老本行。 《天地逃生》由曾執導過《怒火攻心》的馬克·耐沃爾代和布萊恩·泰勒聯袂執導。影片講述了在未來世界中,一個名叫卡貝爾的死刑犯成了人人愛慕的「偶像」。因為在一款名為《兇手》的多人在線游戲中,他將和數百人進行廝殺。在血流成河的銀幕上,卡貝爾被視作了所謂的「英雄」。不過,卡貝爾很快與該游戲的設計者和操控者卡斯特發生了分歧,卡貝爾企圖破解游戲程序逃離這場血腥游戲,但卡斯特以及幕後的黑手卻不可能放過他。於是,一場「虛擬人物」與操作手之間的較量正式展開。馬克·耐沃爾代和布萊恩·泰勒,是一對典型的爆米花動作片高手,他們與賈森·斯坦森合作的兩部《怒火攻心》,都在口碑和票房上獲得了不俗的成績,對於風格類似的《天地逃生》,兩大導演自然駕輕就熟。傑拉德·巴特勒自從《三百斯巴達勇士》竄紅之後,主演了《附言:我愛你》、《尼姆島》、《危情24小時》、《搖滾幫》等片,雖然總體成績一般,但其通吃劇情片和動作片的可塑性,卻為他始終保持了極高人氣。 殘忍無極限的動作電影 2006年,一部《怒火攻心》曾經讓影迷咋舌於其場面的火暴和大膽程度,而那部電影的編導正是導演本片的馬克·耐沃爾代和布萊恩·泰勒。繼去年再接再厲《怒火攻心2:高壓電》之後,今年兩人又聯手為大家奉上了同樣血腥暴力的《天地逃生》。對於這部以網路游戲作為噱頭的電影,馬克·耐沃爾代說:「這是一部講述未來世界裡的網路游戲的電影,而裡面所提及到的網路游戲其實是一種我們這個年代無法做到的模擬游戲。它能夠將兩個人的思維互相接駁進入,然後在虛擬世界裡進行溝通。實際上我覺得這個點子非常的棒,這是一個有著許多玩家競技的戰場,在這個戰場里發生的一切事情,對於玩家來說是可以完全不負任何責任,但游戲里的角色卻都是真人,他們的命運完全捏在了那些在家裡玩游戲的玩家手裡。這種環境和對生命的態度形成的強烈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沖突所在。」 馬克·耐沃爾代和布萊恩·泰勒之前的作品都以血腥暴力作為賣點,這次的《天地逃生》同樣也不例外。在這部電影里,兩人依然繼續著R級電影的路線,布萊恩·泰勒詳細地敘述著他是如何的肆意揮灑著血漿:「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場,我們必須要把那種生存的殘酷展現給觀眾,因此本片里動作場面的設計完全是從一個要活命的人的角度來考慮,那樣的人會抓住身邊一切的機會而不放過,他們為了活下去,會做出很多平時大家根本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情出來。因此你們會見到電影里的傑拉德·巴特勒是如何的利用身邊的一切機會過關斬將,他會把對手的手弄斷,用手裡的槍打得對手渾身都是窟窿……在《天地逃生》里,觀眾能體會到生存是何等的殘酷。」 遊走與虛擬與現實之間的角色 在《天地逃生》里,羅根·勒曼扮演的是一位十分會玩游戲的年輕人,而他對這個角色也相當喜歡:「我本身就是一個很喜歡玩游戲的人,我家裡有各式各樣的游戲軟體,如果有空坐下來,我會連上網,和人對戰一把。在《天地逃生》里我所扮演的角色要比我痴迷得多,他是虛擬戰爭游戲里的英雄,在整個故事的發展中,他都可以在他那舒適的高科技游戲房裡玩著這款異常暴力的游戲。那種感覺就好像你的周圍全部都是用來操作的控制桿,只是這款真人游戲要更加復雜一些。相信沒有人能夠拒絕這樣的娛樂方式,很快就會像我的角色一樣,徹底地沉迷於其中。因為,你能夠主宰另外一個人的命運,這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是多麼了不起的事。」 經歷了《300勇士》的大熱之後,傑拉德·巴特勒重裝上陣,繼續著他的銀幕鐵漢形象。對於《天地逃生》,傑拉德·巴特勒說:「在這部電影里,我所扮演的是一位充滿了絕望的囚犯,他渴望活下去,渴望獲得自由,而他參加了能夠為他獲得自由的一場游戲,這是一場非常危險的游戲,稍有不慎他就會玩完。所以在整部電影里,我扮演的角色大部分時間都是皺著眉頭,精神高度緊張,因為他要面對隨時降臨的危險。影片里兩位導演為我設計了許多的動作場面,有一些的確很危險,例如有一幕我需要開著車將車外的敵人甩下車的戲,我必須真的開著車將他扔下車,這使我在拍攝的時候不得不加倍小心,既要注意車不能撞到前面的路障,又要提防甩的勢頭過猛,對車外的演員造成傷害。另外那些爆炸鏡頭可一個沒少了我的存在,有好幾次離我只有那麼十來米,看著面前爆炸的火花,我心裡真夠懸的。兩位導演為這部電影設計的動作場面讓我十分喜歡,這是我拍得十分過癮的一部電影。」 天地逃生 影片主演:傑拉德·巴特勒 邁克爾·C·豪爾 羅根·勒曼 艾麗森·洛曼 約翰·雷吉扎莫 米洛·文緹米利亞 影片導演:馬克·耐沃爾代 布萊恩·泰勒 影片類型:動作片 影片地區:歐美
㈤ 推薦幾個關於黑客的電影 要精彩的
《神秘大盜竟是十幾歲的孩子》
混跡於網路游戲世界的幾個十幾歲的孩子,利用黑客技術盜取玩家資料與密碼,合謀倒賣牟利達幾十萬元……......
戰爭游戲(真假戰爭)
開黑客影片先河,必看的經典獲得奧斯卡獎最佳攝影、錄音、編劇三項提名1983年,電影《戰爭游戲》開黑客影片先河。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里根總......
網路部隊
2005年,美國網路部隊指揮官史蒂文是刺身士。艾利克斯替其職並奉命調查此案,上任開始,互聯網基遭受攻擊,緊接著西奧維高度機密設備被人破解,......
㈥ 手機二戰大型戰爭游戲
二戰風雲,浴血長空,我的使命。
1、二戰風雲
二戰風雲安卓版是一款軍事題材的策略物兆行網游,游戲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真實還原了那個硝煙歲月中的英雄將領、武器裝備及著名戰役,讓你身臨其境,以自己的視角體驗史詩般的二戰生涯,在這里的世界中尋找激情與榮耀。
其講究指揮的藝術,戰斗需要現場指揮(交由系統自動操作也可,損失就難料了)有過「英雄無敵」以及其他單機游戲經驗的老鳥對此會頗有感觸。
2、浴血長空
浴血長空是一款3D飛行射擊格鬥類手機游戲。該作以二戰時期空戰的真實歷史作為游戲的題材背景,游戲擁有數十款二戰時期經典戰機模型,玩家通過扮演英國皇家空軍、中國空軍、美國飛虎隊、蘇聯空軍以及德國空軍,親自駕馭、改裝戰機參戰、切身體驗二戰飛行員的戰火人生。
浴血長空研發團隊由一群資深軍事游戲迷組成,團隊成員主要來自業內知名游戲企業,具有非常豐富的游戲開發經驗。
3、我的使命
游戲介紹:
《我的使命》聯動電影《緊急救援》推出海上救援大版本!
所謂英雄,不過是平凡的普通人,內心也藏著無法面對的恐懼。
基地警報響起,災難再次降臨。?座海上鑽井平台發?嚴重事故,隨時可猜喚能傾覆沉沒。
指揮官們,這次你將要作為特勤隊中的一員參與海上救援行動。
(6)非戰爭游戲電影下載擴展閱讀:
二戰: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罩嘩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㈦ 誰是最有名的電腦天才
個人經歷
在所有的黑客中,凱文·米特尼克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好萊塢甚至將他搬上了銀幕。
電腦天才
在他15歲的時候,僅憑一台電腦和一部數據機就闖入了北美空中防務指揮部的計算機系統主機。
美國聯邦調查局將他列為頭號通緝犯,並為他傷透了腦筋。可以說,米特尼克是真正的少年黑客第一戶。
凱文·米特尼克於1964年出生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米特尼克只有3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異了。
他跟著母親生活,很快就學培高會了自立,但父母的離異在米特尼克幼小的心靈深處造成了很大的創傷,使他性格內向、沉默寡言。
米特尼克的母親沒有多少文化,對兒童的教育缺乏經驗,但這絲毫沒有妨礙米特尼克超人智力的發育。事實上,在很小的時候,
米特尼克就顯示了他在日後成為美國頭號電腦殺手應具備的天才。
米特尼克小時候喜歡玩「滑鐵盧的拿破崙」游戲。
這是當時很流行的游戲,根據很多專家的嘗試帶中段,最快需要78步能使拿破崙殺出重圍到達目的地——巴黎。
令人吃驚的是,米特尼克很快便帶領拿破崙沖出了包圍圈。兩天以後,米特尼克只花83步就讓拿破崙逃過了滑鐵盧的滅頂之災。
而一周後,米特尼克就達到了與專家一致的水平——78步。
隨後,米特尼克便將拿破崙扔進了儲物箱里,並淡淡地對母親說:「已經不能再快了。」當時米特尼克年僅4歲。
20世紀70年代,13歲的米特尼克還在上小學時,就喜歡上了業余無線電活動,在與世界各地無線電愛好者聯絡的時候,
他第一次領略到了跨越空間的樂趣。當米特尼克剛剛接觸到電腦時,就已經明白他這一生將與電腦密不可分了。
電腦語言『0、1』所蘊涵的數理邏輯知識與他的思維方式天生合拍,他編寫的程序簡潔、實用,所表現的美感令電腦教員為之傾倒。
在電腦世界裡,網路空間最讓米特尼克著迷。在網路空間,米特尼克暫時擺脫了他所厭惡的現實生活,發泄著他對現實世界的不滿。
當時,美國已經開始建立一些社區電腦網路。米特尼克所在的社區網路中,家庭電腦不僅和企業、大學相通,而且和政府部門相連。
當然,這些「電腦領地」之門常常都有密碼封鎖。
這時,一個異乎尋常的大膽計劃在米特尼克頭腦中形成了。
他通過打工賺了一筆錢後,就買了一台性能不錯的電腦。
此後,他以遠遠超出其年齡的耐心和毅力,試圖破譯美國高級軍事密碼。
不久,年僅15歲的米特尼克闖入了「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的計算機主機內,
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國指向前蘇聯及其盟國的所有核彈頭的數據資料,然後又悄無聲息地溜了出來。
這確實是黑客歷史上一次經典之作。1983年好萊塢曾以此為藍本,拍攝了電影《戰爭游戲》,
演繹了一個同樣的故事(在電影中一個少年黑客幾乎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破解密碼的過程中,米特尼克一開始就碰到了極為棘手的問題,畢竟事關整個北美的戰略安全,這套系統的密碼設置非常復雜,
米特尼克最初設計的跟蹤解碼程序很快就敗下陣來。但是米特尼克喜歡挑戰,
他經過努力在兩個月時間升級他的跟蹤解碼程序後,終於找到了北美空中防務指揮部的「後門」。
這正是整套系統的薄弱環節,也是軟體的設計者留下來以方便自己進入系統的地方。
這樣,米特尼克就順順當當,「大搖大擺」地進入了這個系統。
他向朋友們吹噓:「我知道美國所有指向天空,指向俄國及其盟友的核導彈的名稱、數量和位置!」同伴們不相信,他就打開電腦,讓他們開開眼界。
小夥伴們終於相信米特尼克說的是真的,一個個都目瞪口呆,對他當然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對此,米特尼克心理上非常滿足。同伴們將他們的特大發現告訴大人,當時沒有人相信這些孩子說的是真話。
闖入軍方
這件事對美國軍方來說已成為一大丑聞,五角大樓對此一直保持沉默。事後,美國著名的軍事情報專家克賴頓曾說:「如果當時米特尼克將這些情報賣給克格勃,那麼他至少可以得蠢譽到50萬美元的酬金。而美國則需花費數十億美元來重新部署。」
闖入「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之後,米特尼克信心大增。不久,他又破譯了美國著名的「太平洋電話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亞州通訊網路的「改戶密碼」。他開始隨意更改這家公司的電腦用戶,特別是知名人士的電話號碼和通訊地址。一時間,這些用戶被折騰得哭笑不得,太平洋公司也不得不連連道歉。公司一開始以為是電腦出了故障,經反復檢測,發現電腦軟硬體均完好無損,才意識到是有人破譯了密碼,故意搗亂。當時他們唯一的措施是修改密碼,可這在米特尼克面前實在是雕蟲小技。
幸好,這時的米特尼克已經對太平洋公司沒有什麼興趣了。他對聯邦調查局的電腦網路產生了濃厚興趣。一天,米特尼克發現特工們正在調查一名「電腦黑客」,便饒有興趣地偷閱起調查資料來。看著看著,他大吃一驚:被調查者竟然是他自己!米特尼克立即施展渾身解數,破譯了聯邦調查局的「中央電腦系統」的密碼,開始每天認認真真地查閱「案情進展情況的報告」。不久,米特尼克就對他們不屑一顧起來,他嘲笑這些特工人員漫無邊際的搜索,並惡作劇式地將幾個負責調查的特工的檔案調出,將他們全都塗改成了十足的罪犯。
憑借最新式的「電腦網路信息跟蹤機」,特工人員還是將米特尼克捕獲了。當人們得知這名弄得聯邦特工狼狽不堪的黑客竟是一名不滿16歲的孩子時,無不驚愕萬分。驚嘆於米特尼克不尋常的天才,許多善良的、並不了解真相的人們紛紛要求法院對他從輕發落。也許是由於網路犯罪還很新鮮,法律上鮮有先例,法院順從了「民意」,僅僅將米特尼克關進了「少年犯管教所」。於是米特尼克成了世界上第一名「電腦網路少年犯」
很快,米特尼克就被假釋了。不過,他並未改邪歸正。「重新做人」。電腦網路對他的誘惑太大了。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些信譽不錯的大公司。在很短的時間里,他連續進入了美國5家大公司的網路,不斷發出讓人憤怒的錯誤賬單,把一些重要合同塗改得面目全非。他甚至決定向全美工業機密電腦中樞——全美數據裝配系統發動進攻。
再次被捕
1988年他再次被執法當局逮捕,這次的原因是,DEC指控他從公司網路上竊取了價值100萬美元的軟體並造成了400萬美元損失。這次,他甚至未被允許保釋。心有餘悸的警察當局認為,他只要擁有鍵盤就會對社區構成威脅。米特尼克被判處一年徒刑。出獄後,他試圖找一份安定的工作。然而,聯邦政府認為他是對社會的一個威脅,像被證明的強奸犯一樣,他受到嚴密監視。每一個對他的電腦技藝感興趣的僱主,最後都因他的監護官的警告而拒絕了他的申請。這也許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它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剝奪了米特尼克棄惡從善的可能。
1993年,心裡極不踏實的聯邦調查局甚至收買了一個黑客同夥,誘使米特尼克重操故技,以便再次把他抓進監獄。而在這方面,米特尼克從來就不需要太多誘惑,他輕易就上鉤,非法侵入了一家電話網。但頭號黑客畢竟不凡,他打入了聯邦調查局的內部網,發現了他們設下的圈套,然後在逮捕令發出之前就跑了。聯邦調查局立即在全國范圍對米特尼克進行通緝。其後兩年中,聯邦調查局不僅未能發現米特尼克的蹤影,而且,有關的報道更使這一案件具有了偵探小說的意味:米特尼克在逃跑過程中,設法控制了加州的一個電話系統,這樣他就可以竊聽追蹤他的警探的行蹤。
1994年聖誕節,米特尼克向聖迭戈超級計算機中心發動了一次攻擊,《紐約時報》稱這一行動「將整個互聯網置於一種危險的境地」。這一攻擊的對象中還包括一個因為米特尼克而成名的人物,即後來人稱「美國最出色的電腦安全專家之一」,在該中心工作的日籍計算機專家下村勉。米特尼克從自己手中盜取數據和文件令下村勉極為震怒,他下決心幫助聯邦調查局把米特尼克緝拿歸案。
聖誕節後,他費盡周折,馬不停蹄,終於在1995年情人節之際發現了米特尼克的行蹤,並通知聯邦調查局將其逮捕。我們可以稍微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景,米特尼克成功地入侵了美國摩托羅拉、美國的NOVELL、芬蘭的諾基亞、美國的SUNMICROSYSTEMS等高科技公司的計算機,盜走了各式程序和數據。
根據這些公司的報案資料,FBI推算的實際損害總額達至4億美元。宣稱「不是為了金錢」的米特尼克在成功入侵上述公司的資料庫之後,又向當時被稱之為計算機開拓者、全美電腦第一專家下村勉挑戰以一試高低。他在向下村發出事前警告之後,
被訴
但是米特尼克堅持否認FBI提出的4億美元的損害上訴,認為絕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損失。1995年2月,米特尼克終於被送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帶著手銬的米特尼克向第一次見面並出庭作證的下村勉,由衷地說:「你好啊下村,我欽佩你的技術。」
這位著名的網路黑客終於被判刑,他將在鐵窗中度過相當的一段時間。
令人玩味的是,心有餘悸的三位美國聯邦法官一致否決了米特尼克的假釋要求,按法官的話說:「如果讓米特尼克假釋出獄,無異於放虎歸山,整個美國,甚至整個世界都要亂了。」
1997年12月8日,被囚禁的米特尼克的網上支持者,要求美國政府釋放米特尼克。否則,他們將啟動已經通過網路植入環球許多電腦中的病毒。網際網路因米特尼克重又陷入新的恐慌之中。
在目前全球最著名的網際瀏覽器YAHOO!網頁上,這批自稱PANTS、HAGIS的身份不明的網路黑客留下了一則勒索便條。這張便條聲稱,他們在網際瀏覽器YAHOO!上放置了邏輯炸彈,過去一個月里凡是瀏覽過YAHOO或使用過YAHOO的電腦均被置入了病毒。這種病毒的邏輯炸彈將於1998年聖誕節啟動,在全球電腦網路中四處肆虐。他們宣稱,一旦米特尼克獲釋,他們將提供病毒的破解法。
這件事足以證明米特尼克在黑客中的地位。
在獄中,米特尼克自己改造了一台不知從哪兒弄到手的AFFM收音機,並試著聯網。為此,米特尼克被從普通牢房轉到了另一棟隔離牢房,實行24小時關押。
2000年1月21日凱文·米特尼克獲釋,他的出獄又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米特尼克被捕時身體較胖,但從出獄時的電視報導來看,由於長期的獄中生活讓他身體比以前略瘦,但顯得更加精神。
出獄之後
一走出監獄大門,米特尼克就立即召開了記者招待會,極力譴責了在1995年全面報導該事件的《紐約時報》的約翰·馬克夫記者。他非常不滿地說:「《紐約時報》的報道片面地誇大了他的犯罪事實。自己沒有損害公司的意思,也沒有給公司帶來實際損失,自己的所作所為僅僅是進入了公司的資料庫。」
關於這一點,米特尼克的確情有可原。因為公司一般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都會極端誇大金額損失。
例如,米特尼克所盜竊的源程序(SOURCECODE)當時美國SUN公司申報的價格為8000萬美元。
可是最近發現SUN在事後,以100萬美元的價格將源程序出售給軟體開發商。
另外,雖然和本案沒有直接的關系,美國電話公司BELDeOUTH也在1990年,以報警程序被「黑客」盜竊為由,申報了5萬7000美元的損失。可是,相同的程序竟以13美元的價格被公開銷售。
這些事情曝光後,米特尼克的刑期被減免了一些,出獄的日期也比預期的要早。雖然FBI 還沒有修改損害的金額,但對米特尼克的罰金大為減少。當初司法局要求處罰150萬美元,而聯邦地方法院只判決米特尼克交付4100美元。這個罰款,即使不能夠使用計算機工作也能夠還得起。
米特尼克出獄後表示自己准備先上大學重新學習計算機。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來,米特尼克的這一願望還遠遠無法實現。」因為在今後的3年的監外觀察期間,
他將被禁止使用計算機,甚至包括手機和數據機,當然更禁止使用互聯網。
如果要和友人敘舊或是與其他黑客進行技術交流,只能依賴以往的書信方式來交流。這對於米特尼克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痛苦。從高中時代開始,米特尼克就沉醉於「黑客」行為而不能自拔,過著被追捕和逃亡的地下生活,
除了計算機外其他事情幾乎一無所知。而在現代社會中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
理所當然的是要大量地使用計算機的。不允許使用計算機,
就如同縛住了米特尼克的手和腳,米特尼克註定會在精神痛苦中煎熬。
黑客行為就像吸毒一樣,一旦染上就難以戒除。
對於像米特尼克這樣一個在網際網路上來去自由的黑客高手來說更是如此。
米特尼克的律師曾在法庭上為他的當事人申訴道:「他的行為就像是毒品中毒。靠當事人的理解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正因如此,人們對出獄後的米特尼克將何去何從備加關注。
米特尼克還依然年輕,米特尼克的故事還遠遠沒有完。
一本關於凱文·米特尼克的書(可以說成傳奇)《地獄黑客》也叫《禁區之門》,我想也可以叫《凱文·米特尼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