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聲音設計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性是什麼
不論是在電影電視劇里,還是在生活里都聲音都能夠帶動人的情緒,聲音設計在電影出現前就已經存在,只不過那時還叫音樂。如今電影的聲音設計師個個身懷絕技,但入門手藝基本功,還是音樂。
我先來介紹幾部我認為音樂製作的非常出色的電影。
宮崎駿和久石讓一起合作的電影中的音樂都是很棒的藝術作品。一個是「動畫巨匠」一個是「音樂大師」,你懂我要表達的世界,我明白你用音樂傳遞的思想。
『貳』 從畫面和聲音入手,分析影視作品
熱愛電影的人們曾經說會說去掉聲音的電影是無聲電影是一種藝術,但今天的我們要說沒有畫面的電影也同樣是藝術的,那是來自聲音的藝術!電影藝術語言的發展,隨著電影技術與藝術手段、方式以及電影傳播手段、方式的不斷豐富而豐富。在卓別林的時代里電影是無聲的,穿插在幕間的字幕是那時唯一的語言;錄音技術的發明,導致了有聲電影的出現。有聲電影的成功,讓無聲片時代的字幕被演員的對話或獨白代替;讓樂隊現場伴奏(伴唱)被精心製作的音樂代替;甚至出現了人的腳步、呻吟,動物的叫聲,以及風聲、水聲、雷聲等音響效果。 如今電影中的聲音在影視藝術作品中已經有著和畫面同等重要的地位了,有時甚至還會超過畫面的重要性成為影視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電影聲、畫之關系,越來越出現變化無窮的境界,新的聲畫語言組合方式也因而不斷被電影藝術家們推出。影視藝術作品中聲音和畫面的關系主要有三種。影視藝術作品製作時賦予畫面與聲音的關系大致也分三種:1聲畫同步。2聲畫對位。3聲畫分立。 曾經在一段很長的時間里,畫面與聲音基本處於同步狀態,畫面要表達的主題、基調正是聲音表達的主題、基調;聲音所展現的情緒、情調也與畫面要展示的情緒、情調如出一轍。聲畫同步的處理手段是影視藝術作品中最常用的處理手段之一。聲音在其中產生的效果多半是一種烘托的效果。在故事性較強的影視藝術作品中它可以強化藝術效果,幫助畫面來共同烘托、渲染主題。如陳凱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王志文飾演的老師給小春上最後一刻的片斷和影片最後的車站相遇片斷。其中在最後一課片斷中,衣著整潔的老師坐在琴旁為小春伴奏,兩個人沉浸在樂曲中。配合著音樂,觀眾看到了兩人即將分離的不舍、老師對小春的愛和小春在音樂道路上的潛力和希望。在影片最後車站相遇的片斷中,小春因為領悟到父愛的珍貴在火車站大廳里激動的拉響了小提琴。帶有感恩色彩的琴聲配合小春帶著淚水的臉以及中人激動的表情共同把影片推向高潮。在紀錄片中,聲畫同步可以體現真實感。這樣的例子很多,如《神奇的地球》中播出過的《最後的蒸汽機火車》。本片講述的是當地最後一列蒸汽機火車即將退役時最後一天的紀錄。用膠片拍出的畫面帶著與眾不同的溫暖的褐色調子,頗具老照片的情調。進站時火車周圍包裹的濃濃的白色水蒸氣和蒸汽機火車特有的轟鳴聲讓觀眾被感真實。 電影聲畫藝術語言中,同樣也出現了聲畫不同步的方式,這種不同步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聲畫分立;二是聲畫對位。聲畫分立,就是影片的聲音與畫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邏輯展開,聲音與畫面的關系是各自獨立、互相補充,若即若離。在聲畫分立之時,聲音一般不會來自畫面之中,而以畫外形式出現,但在總體情感、情緒上,又有一種相互映照的關系。而聲畫對位,意味著聲音與畫面在情感、內涵、情緒、情調、氛圍、節奏恰好是錯位、對立的,形成很大反差的。正是由於聲音與畫面的差異、對立、錯位、相反,才更有力地形成一種對比和對照,從而用一種反差的方式更強有力地表達出正面的意義、價值。 聲畫分立的例子有:陳凱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擦拭樂譜片斷。擦拭樂譜片斷中的畫面是小春一邊擦樂譜一邊在心中想著譜子上的音樂。同時一段激動人心的小提琴曲響起,這音樂像是從小春的心裡和粘滿灰塵的譜子里流淌出來的。這段畫面和配合它的音樂告訴觀眾小春領悟了老師這種教學方法的用意,並且在音樂方面得到了提高;又如我國影片《人到中年》里,女主人公陸文婷在昏迷中,似乎感覺自己正在一個無限的荒漠上艱難攀行,畫面上陸文婷在荒漠上攀行,這時作曲家從畫外插入了一段"無字歌",這段音樂情感哀怨、憂傷,同時又有掙扎奮斗的情緒在其中。聲畫對位的例子有:如某影片中背景是十分優美的音樂畫面卻是法西斯在殘暴的殺人。還有影片《老井》中,那個女瞎子凄凄慘慘的演唱與周圍圍觀人們的鬨笑形成巨大反差,為影片增色不少。 在製作影視藝術作品是會用到很多不同的剪接手法,它們是在影視藝術作品中建立畫面與聲音關系的途徑。其中畫面的剪接可以通過聲音的過渡輔助完成,聲音和畫面剪接的相互呼應、相互協調可以推動故事的發展,提升作品的藝術性。如《勇敢的心》中主人公得知自己的妻子被貴族害死回去報仇。他殺死第一個士兵時影片用了一連串的風格化蒙太奇,把一些微小的細節聲音放大來表現主人公的仇恨、動作的干凈利索。在影片的尾聲主人公被處死時他大喊"freedom"。他的喊聲也進行了風格化處理,是整個場景更具震撼力。還是這部影片主人公被處死的場景,圍觀行刑的人們因為目睹殘忍場面而發出的聲音幫助用錯覺蒙太奇處理過的畫面產生更逼真的效果。總之,聲音表現力的運用給電影蒙太奇展開了廣闊的天地。在聲音與畫面、聲音與聲音的組合上,有著豐富的待發掘的藝術表現潛力。電影有了聲音,電影語言就從單純的視覺語言發展為遠為豐富的視聽語言。 補充: 聲音的運用豐富並擴大了電影的時空。就視覺而言,觀眾只能看到銀幕上出現的空間,而就聽覺來說,觀眾完全可以聽到不出現聲源的聲音。這樣,就使得電影藝術作品中的場景、氣氛得到無盡延伸。我認為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揭示主題思想、奠定影片風格、創造意境。屬於電影聲音范疇中的電影音樂所具有的揭示影片主題思想、奠定影片風格、創造意境的功能。歡樂、喜悅的畫面,便伴以歡樂、喜悅的旋律;悲傷、憂郁的畫面,便伴以悲傷、憂郁的樂曲。影片《辛得勒的名單》反復出現的憂傷的曲調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恐怖氣氛,以及主人公竭盡自己所能去救助猶太人但卻阻止不了每天都有猶太人被殘忍的殺害的事實。影片《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中從頭到尾都有一個優美平靜的曲子作為鋪墊。通過這種音樂我們能感受到影片中兩位聾啞主人公無聲的、浪漫的愛情,對沖浪運動充滿韌性的執著追求;同樣我們也能感受到從音樂中吹來的席席海風,以及海水咸鹹的味道。黃貽鈞為影片《小城之春》所寫的音樂,風格和語言與影片結合得很貼切,還運用畫內音樂的辦法,演唱了民歌。有一種純正的中國風格。 2.抒情功能、推動劇情發展。音樂的抒情是音樂最具感染力的功能。在影視中的音樂更充分的展現了這一功能,並且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我們經常能看到影視作品中的親人、戀人、朋友久別重逢時響起的一段段煽情音樂。這時的音樂不但展現了抒情功能還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 3.塑造人物形象。影視藝術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過演員的外形、形體語言、台詞等來塑造,在人物聲音方麵塑造形象也時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中國的武俠、神話作品中,聲音是非常重要的塑造人物的手段。豬八戒的聲音象是從鼻子里哼出來的;悟空說話快;醜陋的妖魔鬼怪說話的聲音十分刺耳;佛祖的聲音永遠是洪亮的,武俠片中鶴發童顏的大俠多半也是這樣的。 4.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懸疑片中經常用恐怖的音效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想像。 總之,影視藝術作品中的聲音已經不僅僅是代替字幕、代替現場樂隊的作用,聲音幾經成為影視藝術語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視作品中的聲音同樣帶給我們藝術的享受。
『叄』 請從色彩、聲音、光影、構圖等審美表現形式的角度介紹一部電影作品中令你印象
從色彩,聲音,光影,構圖等審美表現形式的角度介紹一部電影,我覺得孝子賢孫伺候著這部電影就是非常不錯的,它能夠帶我們。歡樂的同時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
『肆』 從專業角度分析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聲音都包括哪些
電影中的聲音包括什麼
早期影視製作者對於聲音抱有忠厚老實的態度,電影中充斥著大量的對話,以至於一部電影看到最後讓耳朵疲憊不堪。後來人們發現另一種能夠使電影敘事更加靈活的手段——不可見的聲音。不可見的聲音突破了物理空間的局限,讓人們能夠展開豐富的聯想,同時也暗含了中國意境的做法,無聲勝有聲。電影中的聲音按照生源特點可以分為:人聲、自然音響和音樂;按照聲音的錄制方式分為同期聲、對白配音、解說和畫外音、音效、音樂。
對白
對白也就是畫面中人物開口說話的語言,一般來說對話意味著信息,在一個相對靜態的畫面里,只要其中人物開口說話,觀眾的注意力就會立即被對話吸引,就不回去注意畫面中其他元素。這個角度說,對話會妨礙其他視聽元素的表現,對話過多和過於冗長,信息量小、沖突不夠都會造成場面沉悶。
例如《御賜小仵作》中,在辦案場景中經常會出現人物的內心獨白,對案件的分析,這些獨白體現出人物觀察事物的能力。旁白是敘述人物跳出故事情景對故事的評價,以敘述情節和交代故事信息為主要功能。旁白分為兩種:角色旁白和非角色旁白。所謂角色旁白是故事中的人物對過往事件的回憶講述,例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旁白是劇中的瑞德,通過他富有情感的講話賦予整部影片濃厚的回憶色彩。非角色旁白是敘述人根本不在影片中只是向觀眾講述一段自己知道的故事,情感上更加超脫。例如電視劇《人世間》裡面的旁白,通過李道明深沉、磁性的嗓音給電視劇帶來獨有的年代感。解說詞多用在紀錄片和新聞中,目的在於解釋畫面中沒有的信息,或者是為畫面中的信息增色潤彩。例如《舌尖上的中國》中的解說詞以美食製作過程為主要功能,語言簡潔卻意蘊深長,具有古老的東方智慧。
『伍』 結合電影《無間道》談一談聲音在電影中起到的作用
終於買到了「無間道」三部曲的全部電影原聲音樂,以前在網上下載的都不全。電影「無間道」三部曲不用多講,已經是華語電影經典中的經典,曾憑借〈風雲〉的電影音樂而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音樂的作曲家陳光榮,這次一口氣為三部曲做音樂,讓他的才情有了更大的發揮餘地,他也不辱使命,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且充滿驚喜的優秀答卷,使「無間道」三部曲的音樂完全般配得上「無間道」電影在華語影史上的地位。整部電影配樂陽剛大氣,但音樂的調子卻非常沉鬱灰色,充分展現了正邪黑白之間的滲透與交鋒,無間地獄概莫如此。動作音樂應該是陳光榮的強項,整個配樂他對懸疑氣氛的掌握也是非常出色的,而且整個三部曲的音樂風格也是非常多元,各種音樂元素的搭配可謂紛呈復雜:NEW AGE、電子、拉丁、世界音樂,你甚至還能聽到好萊塢式的英雄主義樂章!旋律之間的轉換每每峰迴路轉,出人意表--也許陳光榮認為不這么做就體現不出「無間道」電影的復雜多變、不可捉摸的影象風格。不過這套電影的音樂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小品式的短章--簡單、動聽,也許在這部氣勢恢弘的史詩巨作中,只有這樣的音樂,才能使人暫時跳出無間地獄的樊籬,感受人間的真與善。 陳光榮在「無間道」電影音樂中,人聲的運用非常突出,不過有所區別,除了用人聲合唱來營造氣勢外,第一部側重與用女聲吟唱: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黃秋生殉職時候的音樂〈再見…警察〉和梁朝偉犧牲時的音樂,傷感的女聲響起,如聖歌一般,表現了人無力改變命運的無奈--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不過相比較黃秋生的那段音樂氣勢要強些,而梁朝偉的那段音樂起伏要平一點,但情緒卻更濃烈了。第二部側重用男聲哼唱,往往都是表現的是黑幫殺戮的慘烈。 我覺得影片中最溫馨的樂章無疑是第一部的「我在夢中見過你」,相同的主題變奏在第三部中是「我想醫好你」,都是梁朝偉和陳慧琳在一起時的音樂,我們也許可以稱之為「LOVE THEME」。輕松詼諧的旋律在整部影片的音樂里絕屬異類,那種洋溢著的樂觀竟和貝尼尼的〈美麗人生〉的音樂品格是一脈相承的,兩個人苦中作樂的短暫時光,是影片中最美的一抹亮色,而這兩段音樂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沒。 每一個看過「無間道」電影的人都和電影里的梁朝偉劉德華一樣,都震懾於蔡琴最美的女聲,〈被遺忘的時光〉這首歌出現在電影中的版本,是選自蔡琴的經典專輯〈民歌蔡琴〉,這首歌出現在電影中我覺得實屬偶然,因為蔡琴這張專輯是發燒天碟,這首歌又是碟中的第一首,HI-FI音響測試人聲選她也順理成章了。可是沒想到,這首歌出現在影片中的效果如此之好,似乎冥明中她和每個人的命運都有了瓜葛,人性的善惡正邪也有了個詩意的詮釋。有了第一部的無心插柳,到了第二部和第三部這首歌就更成為貫穿整個故事情節的音樂主線,雖過於刻意,但也讓三部曲的結構更加工整完善。三部曲中的三首主題歌和〈被遺忘的時光〉比起來,實屬雞肋、味如嚼臘。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無間道3〉的原聲大碟中收錄的〈被遺忘的時光〉不是電影中出現的版本,而是另一個版本。我想看過電影的每個人,都想再次聆聽蔡琴醇厚嗓音天籟般地清唱:「是誰,在敲打我窗……」。 <無間道〉中出現的第二首既成音樂作品應該出現在第二部。三叔在倪永孝的安排下幹掉仇家後掏出了一把口琴,吹奏出的旋律竟然是〈一路平安〉,初感突兀,但那低回蒼涼的調子卻很襯景,不知這首曲子是送給亡靈還是祝福自己呢?不管怎樣,這首曲子的出現讓我想起了科波拉的「教父」三部曲,很多評論都把二者相互比較,也許〈無間道1〉的成功讓主創人員不自覺地有了創造類似「教父」般經典的想法。於是我們在〈無間道2〉中感受到了些許如「教父」電影般的優雅氣度,而〈一路平安〉就更讓我們感覺到了這部電影的史詩化企圖。
『陸』 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分類及作用
一、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分類
1、人聲
人聲的音色、音高、節奏、力度。都有助於塑造人物性格的聲音形象,然後才和視覺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在同一作品裡,不同音色、音高、節奏和力度的人物聲音形象所形成的總合效果,就彷彿是合唱一樣。
2、音樂
音樂是人類文明史上經過數千年的發展, 其藝術形式已趨完善, 主要是由一些音樂人憑借一些樂器創作而成。音樂對於影視藝術來說則是一門年輕的藝術。
在無聲電影時代,針對電影畫面的內容與情節的需要,音樂的「聲音」率先打破了無聲的局面:當跨入有聲電影時代後,影視音樂的創作更得以噴涌發展。
3、音響
音響是影視節目中除了人聲和音樂以外的所有聲音的統稱。對於影視作品而言,音響是極其重要的一種聲音元素。音響與人生、音樂在影視作品中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互相結合以及表真、表意、表情。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音響都起到補充、烘托、流暢影片的作用。
二、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1、還原逼真的作用
正是由於有了音響的加入。影視作品才更加接近完美。自從影視界有足夠的技術將音響加入到作品當中去。影視就變得愈加親切甚至更加真實。
2、深化人物形象的作用
音響在影視作品中具有積極的造型能力, 是塑造人物, 特別是刻畫人物心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影視作品中, 音響經常被用來強化或烘託人物的心理, 如用時鍾放大的聲音效果來表現人物的焦灼心理。用火車輪的轟鳴聲來表現人物內心的激烈沖突等等。
3、表情達意的作用
音響不僅是對生活聲音的還原。而且是對創作者思想情感的傳達:在影視作品中,音響的運用往往可以產生含蓄雋永、意味深長的藝術效果。
(6)從聲音角度介紹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組合:
1、聲音的並列
這種聲音組合即是幾種聲音同時出現,產生一種混合效果,用來表現某個場景。如表現大街繁華時的車聲以及人聲等等。但並列的聲音應該有主次之分的,要根據畫面適度調節,把最有表現力的作為主旋律。
2、聲音的並列
將含義不同的聲音按照需要同時安排出現,是它們在鮮明的對比中產生反襯效應。
3、聲音的遮罩
在同一場面中,並列出現多種同類的聲音,有一種聲音突出於其他聲音之上,引起人們對某種發生體的注意。
『柒』 電影中聲音的作用 4/29
首先,聲音在電影中的最大價值就是 模擬現實中的聽覺感受 , 讓觀眾身臨其境 、感同身受。比如,畫面是一片森林,聲音就是去塑造一個空間上的聽感。再比如《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很多人在看的時候會覺得「不舒服」,從聲音設計的角度來解釋就是,電影加入了很多特殊頻率的雜訊,從而讓觀眾感受到穿越黑洞時的無助。
其次, 聲音還可以為電影創造一些實際的功能 。比如,不想讓畫面看起來太血腥,可以通過聲音去調動觀眾的生理反應,同樣也能表現出暴力和殘酷;再比如,受到影片預算的限制,雇不了那麼多的群眾演員,或者沒有能力去很多地方實景拍攝,聲音就要承擔起營造影片地域感、社會感和時代感的功能。
此外,聲音還可以 脫離畫面,單獨敘事。同一個聲音會勾起觀眾的不同情感和回憶 ,比如,聽到《新聞聯播》的開場曲,就知道是傍晚的時間;聽到留聲機的歌聲,就會讓人有一種老上海的年代感。聲音的這種「符號化」可以運用到電影中,起到塑造人物造型和情境暗示的作用。比如,電影《風聲》里有一個司令的角色,經常拄拐杖。趙楠和團隊在做聲音的時候, 給拐杖加了一個聽起來很特別的金屬彈跳聲,它成了這個人的標志 ,只要聽到這個聲音,觀眾就能想到這個人物。
『捌』 電影聲音的聲音特性
有聲電影的空間是由光和聲音塑造的。攝影機的工作原理是藉助於光、透鏡及感光膠片,把現實中的三維信息以紀實的方式輸入到二維平面上,再投影在二維銀幕上,造成三維的視覺運動幻覺,錄音機則可忠實地紀錄和還放空間里的聲波(直達聲、反射波、衍射波等)。單聲道的錄音系統可以忠實地體現聲音的距離、縱深運動等空間特徵。立體聲系統還可以體現橫向運動。因此它大大增強了銀幕上二維影像的立體幻覺。例如,杯盤的碰撞聲不僅是簡單的音響效果,它還描繪了聲源所處的空間,並且傳達了使用者的情緒狀態。聲音的全方向性傳播的特點及人耳全方向性的接收形成一個無限連續的聲音空間,因此在事件或敘事空間以及超事件或超敘事空間中,聲音沒有畫內畫外空間之分,只是聲源有畫內畫外之分。
聲音體現的空間有:事件或敘事空間、超事件或超敘事空間、非事件或非敘事空間(如解說詞或評價性音樂)。在事件或敘事空間中,看不見的聲源的聲音可形成極其豐富多變的空間變化,並創造出各種情緒氣氛。 聲音的時間關系有 3種:放映或觀看時間、事件或敘事時間、觀眾欣賞的心理時間。放映時間與事件或敘事時間完全同步的時間叫做實時的時間,如多機位拍攝的一場實況演出。在故事片中很少有真正的「實時」影片。美國影片《正午》是罕見的一例。它的故事是假設發生在1小時45分鍾之內的,放映時間亦為1小時45分。放映時間與事件或敘事時間的不同步(如在90分鍾的放映時間內表現了20分鍾的事或2000年的事),構成觀眾的獨特的心理時間。由於電影作品的時間是以1/24秒為最少時間單位的連續流程,因此它的心理時間更像音樂作品的欣賞時間,而不像戲劇的欣賞心理時間,更不像小說的閱讀心理時間。
構成欣賞心理時間的可變因素是事件或敘事的時間。在這一時間范疇內,聲音可以表現為現在、過去、將來3個時態以及這3個時態的各種同時性結合,如在蘇聯影片《湖畔奏鳴曲》中,醫生在樹下休息時,過去(閃回)的聲音與現在時態的遠處的雷鳴聲同時出現。
聲帶上一段時間連貫的聲音(如對話)和時空不連貫的一系列畫面結合起來,可以造成時空不連貫的幻覺,也可以造成時空連貫的幻覺,這是好萊塢電影中對話場面的正拍/反拍模式的依據。
一個聲音可以通過重復來獲得戲劇性的效果。例如在美國影片《邦妮和克萊德》中,破產的農民用手槍打已經抵押出去的農舍的玻璃窗,這聲槍響出現在兩個連續的鏡頭中(射擊的鏡頭和玻璃窗的鏡頭)。
一個聲音可以把兩個不同的時空聯系起來。例如,在蘇聯影片《這里黎明靜悄悄……》中,戰爭時期的女戰士聽見的一聲布穀鳥叫與十幾年後和平時期另一個姑娘抬頭聽見這一聲布穀鳥叫的鏡頭接在了一起,從而把兩個時代緊密聯系起來做了鮮明的對比。 認識的發展 有聲電影出現之初,無論是創作實踐還是理論對聲音的認識是局限的,因此出現「視覺為主論」。這種觀點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歷史的,即認為有聲電影是無聲電影的繼續,視覺畫面加上了聲音,而電影應是視覺媒介。因此,德國電影理論家R.愛因漢姆提出了有聲電影的「存在本身是否合理這樣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對電影本身認識的角度問題。一般都認為攝影機高於錄音機。德國電影理論家S.克拉考爾是這一觀點的代表,他在《電影的本性》一書中提出:「視覺形象在其中(指電影)占首要地位時,它才是符合電影的精神的。這個要求是合乎情理的,因為電影的最獨特的貢獻事實上無可置疑地是來自攝影機,而不是錄音機。」
有聲電影經過60年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子-感光傳播媒介系統的形成與發展,使人們不再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繼承性來認識有聲電影,不再認為電影是視覺畫面加上聲音,而認為電影藝術的視覺與聽覺效果同時共存、相互作用、互為依存。本體論的觀點也改變了,認識到無聲電影的最獨特貢獻來自攝影機,無線電廣播(電聲學)的最獨特貢獻來自電聲收錄還放設備,而有聲電影使用的工具則是攝影機和錄音機。由此出現了視聽相對平衡的觀點並進一步產生了視聽結合(或稱聲畫結合)的觀點。由此許多以視覺為主的聲音術語也隨之起了變化。例如,過去把不出現在畫面上的聲源發出的聲音稱為「畫外音」。之後認為,一個空間的聲音是不受畫框限制的,聲音不能以人眼看見與否,而應以人耳聽見與否作為分類標准。一個人聽見一種音樂往往引起要看到聲源的願望,但是,一個人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卻看不見自己。 有聲電影是對外部世界的視聽感知。人的視覺感官和聽覺感官以不同的方式互相配合起來感知外界(當然還有嗅覺、觸覺和味覺等感官)。人眼的視網膜感受的是光波,它有一定的視野(角度),瞳孔可以調節光通量,兩眼的視差可以判斷物體的距離和大小,並可以辨別色彩。人耳不同於人眼的功能,人耳的耳鼓可以接受全方向性的聲波(聲音信息),沒有固定局限的角度。只是兩耳在接受聲波時有一相位差,所以人的聽覺世界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無限連續的聲音環境,而同時又可以辨別出聲源的方位、距離和運動方向,但不如視覺那樣精確。電影的攝影系統和錄音系統可以模仿人眼和人耳的功能及其相互的配合作用。這是聲畫同步概念產生的根據。
光波(即電磁波的可見光譜)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里,聲波的速度為每秒 340米,人的視覺神經的傳遞速度為每秒1200~1400米,人的聽覺神經的傳遞速度為每秒 800~1200米。光波與聲波之間的速度有差別,視聽神經之間也有一差別,這構成極其復雜而豐富的視聽關系。
例如,電影作曲家們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他們脫離了畫面,按要求譜寫一段15秒長的音樂,但是在混錄時,對著銀幕上的動作演奏時卻感到音樂的節奏快了。反之,一段動作性極強的段落取消了同步的聲音就顯得慢了。這種對所有的觀眾都產生同樣的效果的現象稱做視聽生理-心理效應。視聽效應是視聽結合的最低層次。美國導演A.希區柯克的影片所依靠的主要是視聽效應。
人憑生活經驗的積累獲得一種肌肉運動的記憶,搖鏡頭、仰俯拍都能引起一定的似動感,這和空間感、方位感、運動感結合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銀幕上處於陰影里的一張臉突然大喊一聲時,觀眾會感到那張臉亮了一些。這是因為聲音引起觀眾把視點聚焦在陰影下的那張臉上,瞳孔重新做了調整。
又如,銀幕上傳來看不見聲源的聲音,引起銀幕上的人把頭轉向左方,於是觀眾就產生那聲音確實來自左畫外的幻覺。如果那個人物進一步把頭移向畫框左側,畫框右側是空的,這時觀眾就會把視線中心移到畫框左側的那張臉上,結果形成觀眾視野右半區落在銀幕的左半區,而視野的左半區卻落在左畫框外,於是形成強烈的畫外空間感。。這不僅涉及觀賞者的文化水平,而且還涉及觀賞者或創作者的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徵。
光影、色彩的飽和度和聲音、尤其是音樂性的聲音有著微妙的心理關系,因此在電影中所考慮的是視聽結合的飽和度。例如感情強烈的音樂可以使一片白雪茫茫的畫面達到飽和,而色彩達到飽和的影像可以不需要音樂的加強。又如,笛子的高音區的音色可以給視覺畫面鋪設一層凄涼的色彩。色彩同樣亦可改變音樂的情調。
聲畫結合亦可借用多聲部變調音樂的對位。例如,美國影片《勝利者》在聖誕節槍斃逃兵的段落,使用了聖誕節的抒情節日歌曲與視覺上跳躍的槍斃逃兵的場景對位的手法,不僅造成了反戰思想強烈沖擊的效果,而且給那悠揚的音樂蒙上了一層悲慘的色彩。
另一種對位的方法是造成視聽反常的現象,以引起觀眾的思考。例如,聲帶上傳來原子彈爆炸及沖擊波的聲音,但是銀幕上卻是一片寧靜的景象,從而使觀眾產生疑問:是否爆發了一場原子戰爭?
『玖』 有誰給我推薦幾部聲音效果做得好的電影。
我把最近這幾年獲得奧斯卡音箱提名和音效剪輯提名的影片給你列下吧,以及一些頂級的發燒片 。
變形金剛(不用多說了吧)
U571(不知道你看過沒,這個電影的聲音效果是示範級的)
拯救大兵瑞恩(開頭的戰爭場面)
諜影重重3(奧斯卡獲獎)
怒海爭鋒(當年奧斯卡獲獎,海戰的典範)
角鬥士(不用多說)
黑影墜落(奧斯卡被提名)
指環王系列(該系列的戰爭場面你都可以去看看)
黑客帝國1(大廳槍戰那斷,絕對可以詩出你音箱的好壞)
星球大戰前傳(該系列也被提名,質量也不錯哦)
完美風暴(這個電影的效果不用多說吧)
珍珠港(你應該知道測試哪斷哦)
先給您 介紹這么多吧,夠您欣賞一段了,而且這些也足夠測試你音箱的效果了
『拾』 聲音設計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性是什麼
好電影不一定有好音樂,但是有好音樂的一定是好聲音。但是從理論層面上來說,聲音的出現直接導致了好萊塢式的戲劇化電影觀念。,也就是說,電影得以更為逼真地復現現實。,我們可以更加流暢地講故事了。這個二維平面上的動態圖像更加像我們的生活了。,而作為一種藝術種類,電影當然也不甘於僅僅成為一種復現現實的媒介。於是在藝術電影(其實我很討厭這種二元對立的分法)的領域,聲音又成為了空間造型的另一重維度。聲音加強了電影的表現可能。,例如,語言表達思想、音樂傳達情感。,對畫面造型的加強、對比、或者沖突。,等等。,就好比很多人覺得《幸德勒的名單》裡面,色彩的運用被視為是一種傳遞導演想法的方式一樣,聲音也有同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