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七十七天》中可以看到五座高山,包括珠穆娜瑪的那條路,那個地方在哪想去
那個地方叫做加錯拉山口,在往珠峰的路上,到了加錯拉埡口最高的地方不沿著道路走,直接左轉再往山上開,可以開到山頂,山頂基本上是個比較平的觀景台。還有塊景點說明的,附圖是我當時經過拍下的觀景說明。這里看到的珠峰沒有電影中那麼大,畢竟還是有些距離的,電影中拍的我是覺得應該是到珠峰大本營或者更往裡面走點了。
2. 電影《七十七天》是在西藏哪些旅遊景點取的景的
民歌
八宿縣流傳至今的藏族民歌有情歌、頌歌、勞動歌、酒歌等。
情歌
多以贊美、追求、懷念作題材,歌頌永恆的愛,鞭撻朝三暮四的丑惡靈魂等。節奏較自由,連音、裝飾音、依音多,尾音長,或高昂激越,或憂傷委婉。
頌歌
頌歌的形式多樣,有贊美大自然美好風光的,有頌揚家鄉大好河山的,有歌唱祖國和人民生活的,也有贊頌活佛及名門的。另外,修建房屋、婚娶、集會或節日等,都有頌歌為之助興。頌歌體裁有敘事歌、抒情歌等,取材廣泛,曲調短小;歌詞講求工整對仗,以懷念憶舊為最多。如《歌唱黨的富民政策》歌詞:「黨的富民政策好,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黨的富民政策好,人民脫貧奔向小康」。
勞動歌
直接反映人們生產勞動中的精神面貌,曲調與唱詞單純而原始,大多表現勞動節奏,協調合作,鼓舞情緒,聽來常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昂之情。有《打牆歌》、《打麥歌》、《耕地歌》等。
酒歌
流行於八宿各地。曲調短小,簡單易唱,過去用於宴請豪門權貴;民主改革以後,多用於婚娶、喜慶、節日、聯歡、請客迎賓等。主要有齊唱、對唱、獨唱等形式。
八宿縣舞蹈
八宿縣流行的藏族民間舞蹈,主要有鍋庄和熱巴舞,還有弦子、卓等民間舞蹈。
鍋庄
「卓舞」又稱「鍋庄」,鍋庄是卓舞的俗稱,鍋庄譯成藏文叫「嘻」,「卓」是藏語的譯音,它是指藏族遠古產生的流傳在昌都一帶的以腳步動作為主的民間舞蹈形式。卓舞作為一種具有群眾基礎性的集體民間舞蹈,一般不受時間、地點、人數的限制,喜慶節日、平時均可跳,農牧區、城鎮、宅內和宅外都可跳。男女老幼皆可隨意加入或退出跳舞,是人們慶祝豐收等喜慶活動時的篝火圓圈舞。鍋庄分為大鍋庄和小鍋庄。
熱巴舞
「熱巴」,本意為粘著的長發辮子,後引申為瓔珞狀的網穗服飾,再後引申為表演「熱巴」的人或「熱巴」藝術本身。「熱巴」藝人自認是聖者米拉日巴的信徒,所以他們自稱為「熱巴」。現流傳的「熱巴」舞是指用鼓和鈴伴奏,融民族說、唱、舞和雜技、氣功為一體的綜合性舞蹈藝術。它包括舞蹈、朗誦、戲劇、雜技、武術,全套表演需5個小時左右。
古慶(跳神舞)
古慶是寺廟在每年藏歷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進行的一種祭祀舞蹈,通俗的說法叫「跳神舞」,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民安居,無病無災。
八宿縣樂器
又名八宿寺。由宗喀巴弟子格巴·堅贊生格創建於藏歷水蛇年(147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寺內保存有達薩活佛的袈裟3件,乾隆皇帝賜給達薩·呼圖克圖活佛的瓷瓶5個,還有1748年第七世達薩活佛阿旺洛松·巴登江村在北京雍和宮作為堪布傳授格魯派教義時,乾隆皇帝賜給的剌綉彩色百龍圖、海獅圖各1幅,均寬2米,長7米,為青絲剌綉而成,屬罕見珍品。寺內還保存著七世、十一世達薩活佛和內蒙格西的靈塔3座,塔內高2米,銀制鎏金。
3. 聽說國慶期間很多人去了德豐利達投資出品的電影《七十七天》拍攝地去玩了,好不好玩
我也聽說了,很後悔這個國慶長假沒能去西藏走走看看。據說德嘩慧豐利達打造的《七十七天》拍攝地高原湖泊水清澈湛藍,沒有波瀾。細看之下,它像是落在亂雹答荒原上的「調色盤」,不單調也不枯燥,讓人聯想到天空之鏡肆帶。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4. 聽我講《七十七天》
電影《七十七天》是以探險作家楊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跡為藍本的。藏語「羌塘」,藏北無人區, 意為「北方的空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酷寒的高原。我看這部電影的初衷是想欣賞影片中拍攝到的高原美景,雪山冰川、戈壁沙漠、河流鹽湖……地況錯雜,美得純粹,美到極致!我這輩子所不可及的地方如此雄奇瑰麗,著實令人震撼!我聽配樂賞景,想著心事。我不想去理解男主關於夢想和自由的想法,因為,我來看了,就是有把握自己能懂,在觀影中聆聽自己心裡的聲音就好。
男主進入沒有人煙、沒有後援的羌塘,心裡這樣想:「這是不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旅程?」他做出決定之前應該認識到這是一次艱苦卓絕的非同尋常的旅程。他不僅經受高寒缺氧,還要抵抗卜指得住惡劣的氣候變化,面臨野獸的突然襲擊。開始是一場沙塵暴鋪天蓋地而來,接著遇見了野氂牛、狼、熊,為了躲避野獸,他一路狂奔,很多次從沙丘上滑落下來,行囊四處散落,狼狽不堪。有一次,他躲在狹小的帳篷里緊握一把小鐵鍋和在帳篷外久久不肯離開的惡狼搏鬥,場面十分激烈,令人不寒而慄。最後是他吹響了哨子,狼才離開。還有一次,他離開帳篷找水,走不遠就遭二狼夾擊,它們虎視眈眈,步步逼近。情急之下,他把口袋裡的雞腿扔出去,引開了它們,拼盡全力跑回帳篷,才轉危為安。水是生命之源。一路上他喝過湖水、河水、雪水,但是有那麼幾天,他到處找不到淡水,只能喝自己的尿。他再也找不到水喝,渴得渾身乏力倒在帳篷里。夜裡,他從錢包里拿出一張百元大鈔,高高舉起。影院傳來幾聲唏噓:錢在此時此地只是廢紙,救不了命!第二天,他把昨天剩下的尿喝了又吐了,抬眼一看,地上全白了——啊,下雪了!他啥都不想,捧起地上的積雪放嘴裡嚼。他復活了,騎著自行車在雪地上歡呼、轉圈,似乎重獲新生!他還遇到洪流,剛剛還踩著沙地,洪流很快就包圍了他,他站立的地盤不斷縮小,最後就像一葉扁舟,上面站著他和不知哪裡來的一隻小狼。他把四五袋行囊都背在身上,河水及腰,艱難地趟到了高地上。天冷極了,當他哆哆嗦嗦把外套穿上時,望見了孤單無助的小狼正惶恐地站在「小舟」上,看樣子很快就要被淹沒了。他又把外套的拉鏈拉下局裂來……畫面就切換到他推著單車,小狼一路跟隨著他了。他本不樂意,可是就在他再回頭看的時候,一隻雄鷹俯沖而下,他不顧一切往小狼沖去,撿起石頭使勁扔老鷹,把它嚇飛了,小狼獲救了。從此,小狼就被他安放在背包里,露出個頭來,和他同行了。他們遇上了龍卷風,自行車、行囊都被捲走,當風過時,他身體的大部分被沙子覆蓋了。什麼都沒有了,沒有食物,沒有帳篷。飢餓侵襲了他的肉體,他一動不動地躺在璀璨的星空下,昏昏沉沉。夜幕降臨,狼群來襲!可是,即便他知道也沒有逃跑甚至抗擊的氣力。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小狼警覺地護住男主,朝著星空嚎叫,狼群散去。第七十七天,他帶著小狼放棄橫穿羌塘,決定去翻越昆侖山。沒有完成,但是77天的探險本身就需要足夠強烈的願望,足夠強大的心理,足夠堅強的意志,他給了生命一次最奔放的自由!
男主這樣執著地做這件事,是為了什麼?我想,這部電影安排個女主,就是來和男主對話的吧。女主在海拔6638米的岡仁波齊拍星空,摔到胸椎,高位截癱。後來哪裡也去不了,就留在拉薩開了個旅館。與男主偶遇,特地開車送了他一程。路上,男主帶她再次去看了岡仁波齊,珠穆朗瑪峰也翹首在望。他們在那寶藍色的湖邊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交流。男主說,有的人活到30歲,80歲才埋,他就是要鼓起勇氣做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自己。女主送禮他一件信物,是個曾給她帶來幸運的哨子,然後坐車里和即將踏入羌塘的男主揮揮手,說:「我等你活著回來。」
我眼裡的《七十七天》就是這樣了,情節並不復雜,拍成紀錄片也是可以的。總有一些人堅守自己的理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上周四看一檔電視節目,沈陽72歲的谷向東和高志俠這一對夫妻18年來開著自己改造的房車走遍祖國各地。采訪時,老人家說,做什麼都不算遲。有一次,他們還開車去海拔四千多米的藏區,半路翻了車,修了三個月又繼續他們的旅程了。這種走出去的勇氣,這種追求夢想的激情,令人羨慕和欽佩!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沒有辦法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型臘配,來一次拋開一切,實現個人夢想的灑脫。責任、擔當、牽掛,讓人總是把詩和遠方交給了未來的未來。不過,我想啊,去不了大西藏,也可以到鄉間小道上去散散步,也會是小小的滿足。就如我想看一場唯美的電影,就立刻行動了。這總能做到,且也滿心愉悅。
5. 電影《七十七天》生命的華麗
電影《七十七天》講述了男主人公歷經七十七天獨自橫穿西藏北方無人區——大羌塘的故事。電影里沒有超酷的動作場面,沒有柔情的愛戀場面,沒有詭異的情節場面,更沒有殘忍的博斗場面,更多的只是一個男人推著一輛自行車跋涉的場面。
單調嗎?不,相反,它既真實又華麗,既英雄又神聖。電影的每一個畫面另我們難忘,大羌塘的神奇與瑰麗之美時時沖擊著我們的眼睛,滌盪著我們的心靈。純凈、聖潔並不能完全表達出我觀看你時的感受。
電影除了真實的畫面美外,音樂的美也是非常振撼。男主人公從第一天進入羌塘無人區到最後走出困境,中間的每一處音樂都讓我們沉醉。音樂的美伴著畫面的美和男主人公的內心一起跋涉在荒原中,或歡樂,或高亢,或悲傷,或低沉……。
電影在表現人與獸的關系時,不管是男主人公開始遇到的狼和藏棕熊,還是中間遇到的落單的野氂牛,還是最後被他救起的小狼崽,都表觀的很人性化。在男主人公的眼中,動物和人一樣是有感情的,你對它沒有敵意,它也不會那麼兇狠。如果你救了它,它還會知道回報。
電影《七十七天》是根據作家、旅行家楊柳松創作的游記《北方的空地》改編而成,導演為趙漢唐,主演為趙漢唐、江一燕。在電影中,江一燕扮演的女主人公——藍天,在男主人公七十七天橫穿羌塘的旅行中以回憶的方式穿插出現。回憶講述了他們倆相識、相知的美好過程。
如果說男主人公獨闖大羌塘是英雄,是實現自我的挑戰。女主人公藍天則是傳奇,她原本也是一個酷愛戶外挑戰的女漢子,一次為了拍攝高原星空不慎摔傷而癱瘓,之後她並沒有萎靡不振,放棄生活。而是坐在輪椅上重新學習一切生活技巧,並在拉薩開了一家旅館,為熱愛戶外探險的人服務。開車、演講、旅行……,生活在她面前死而復生。她讓男主人公欽佩,另我們贊嘆。
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生命的華麗在影片中以平淡的旅行鏡頭娓娓道來,這也許就是電影要傳達的最本質的東西。生命本就是一場旅行,旅行會讓我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義。
影片中,男主人公一個人,一輛自行車,六個戶外背包,開始了孤獨地旅行。目的地,竟然是中國最大的荒原無人區——大羌塘。大羌塘包含藏北無人區、可可西里無人區、阿爾金無人區、昆侖山無人區,這四個無人區連片在一起,構成了世界上獨有的荒原。
大羌塘,人類生命的禁區。那裡氣候惡劣,常年高寒、缺氧,並有狼、野氂牛、藏棕熊等猛獸出沒,地質災害嚴重。有人曾經獨闖過,選擇縱穿,因為距離短,路線相對比較成熟,容易得到救援。而電影的男主人公卻要選擇橫穿大羌塘,不僅距離長,危機四伏,而且很難得到救援。之前無人敢嘗試,他卻要獨自前往。
是失戀了,想不開?想以這種方式結束生命?還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這些都不是。他要橫穿羌塘,沒有理由,只是嚮往那片聖地,想去,就行動了。
去,有可能成功,他將成為歷史上單人以自力方式橫穿羌塘的第一人,也有可能失敗,命喪荒原。這些他都考慮過,因為痴迷,因為夢想,因為自由,他毅然朝著心中的那片聖地出發了。
影片開始鏡頭,青藏高原西端至高點——界山達阪,海拔5248米。遠處,海藍的天空上飄著大片的白雲,天空下閃耀著巍峨的雪山。近處,廣袤的平原上,一輛綁著背包的自行車倒在地上,旁邊是一頂支起來的單人帳逢。我們的男主人公躺在帳逢里不住地咳嗽,旁邊燒著開水。一個藏族巡防官兵走過來,詢問他是干什麼的?從哪裡來?看到他不住地咳嗽,趕緊讓另一名官兵從遠處的卡車上給他拿了2盒感冒葯。
男主人公看著卡車逐漸遠去後,他趕緊收起帳蓬,推著自行車朝著無人區深處走去。第一天,他沉浸在探險的歡樂中,眼前的每一處風景都讓他歡喜,太美了!他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帶給他的振撼。
橫穿羌塘的第一天,夜晚他宿營在江邊,在帳蓬里用筆記本記錄下了他的所見、所思、所想。
影片最後,第69天,海拔5248米,男主人公在沙漠遭遇巨大龍卷風。帳蓬、自行車和人一起被卷在半空中摔下來,他傷了一條腿。他已徹底斷糧了,夜晚點起篝火,看著火光前的小狼崽,他有了瘋狂的念頭。最終,他打消了那個念頭,他不忍心殺掉半路一直陪伴它的小狼崽。
第75天,海拔5598米,他餓得幾度眩暈,拄著拐在沙漠上艱難地行走,他想趕走小狼崽,但它就是不願離去。
第76天,海拔4550米,他已沒有氣力行走了。夜晚昏倒在星空下,他似乎看到了微笑的藍天,聽見她講述自己摔傷時的感受。一道閃電過後,一群狼突然出現在他的不遠處,小狼崽一聲接一聲地哀鳴,似乎告訴狼群,是眼前的這個人救了它,狼群離開了。
最後一天,屏幕右上角沒有出現第77天和海拔多少的字幕,只是藍天在拉薩的客棧里從輪椅上站起來,伸出手像要迎接他。至此,電影結束,給人以暇想。游記《北方的上空》男主人公在最後一天得救。
影片的中間,男主人公遭遇缺水喝尿、前後狼夾擊,偶遇藏棕熊、落單的野耗牛襲擊、洪水泛濫等情節,每一處都是那麼真實,另人沉思。
生命的華麗,並不是享受榮華富貴,享受鮮花與掌聲的包圍。而是在人生的漫長旅行中,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戰,自我超越。
6. 電影《七十七天》里的鹽湖究竟是哪裡
扎布耶,西藏唯一的紅色湖泊,一般自駕游遊客會很難找到這里的,知道的人也不多,並表示許多在西藏做導游的外地司機也不知道這個湖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