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舉起手來相關電影觀後感
《舉起手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郭大叔趕著裝國寶金菩薩的驢車,在運回村的途中陰差陽錯的救了女大學生,卻因此未能趕在鬼子之前藏好國寶,當鬼子們苦苦尋找寶物時,村民們和八路軍聯合。同鬼子們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取得了最終得勝利。那麼你知道《舉起手來》的觀後感怎麼寫嗎?你是否在找正准備撰寫「關於舉起手來相關電影觀後感」,下面我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327392 關於舉起手來相關電影觀後感1
今日,我和爺爺去電影院里看舉起手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抗日戰爭的事情,裡面殘暴的日本人瘋狂地到老百姓家裡搶他們的糧食,牲畜等,讓老百姓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在一個個老百姓的臉上,我看到他們是這樣的無助,痛明慎苦。
正當我也為中國同包嘆息時,中國人民勇敢地站了起來,聰明地與日本人周旋,搞得日本人分不清東西南北,瞧!那些八路軍雖然穿地樸素,卻有愛國,自我犧牲的精神,死也要和日本人拼到底,而日本軍人呢,一個個雖然殘暴,卻貪生怕死,到頭來還是被中國人打得落花流水,無處可逃,看著日本人舉起自我的雙手向八路軍投降時全激陸敬場暴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然而,中華民族勝利了,許多為了國家而拋頭盧,撒熱血的烈士們卻無聲無息地告別了這個世界,他們看到中華民族勝利了,也就滿足了。
如果沒有這一個個勇敢的勇士們,我們的完美生活哪裡來?僅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了。我更明白自我以後該怎樣做。
#327393 關於舉起手來相關電影觀後感2
今日我看了一場關於抗日戰爭時代的喜劇電影,名叫《舉起手來》。影片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護從日軍手裡奪回來的國寶,村民們和八路軍聯合同鬼子們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與日本鬼子鬥智斗勇,最終安全地將國寶運送出日本鬼子侵佔的石橋村。
其中有一段令人捧腹大笑:由於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出村的唯一一座石橋炸毀,然後再在村裡慢慢搜查。當日本兵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慢悠悠地走上石橋,一泡尿澆滅了導火線,並誇張的咧著大嘴狂笑,令日本鬼子再也笑不出來了。
在片尾,一位倖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從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這一幕不正證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人民舉手投降了嗎?影片看完了,可是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一方面我祈禱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明白僅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受人欺負。我們此刻完美生活,是許多英雄用自我的生命換回來的,我們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當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努力的學習,強身健體,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讓我們國家變得越來越富強。
#327388 關於舉起手來相關電影觀後感3
今天,我們懷者愉快的心情來到塘橋影劇院看電影。看到的電影是《舉起手來》,這是一部有關抗日戰爭方面的喜劇片。
這部電影講的是發生在大約1937年的事。在那血雨腥風的日子裡,日本鬼子在中國大地上橫行霸道,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一對在校讀書的戀人,是革命者,他們冒者生命危險保護地下黨的秘密,男青年光榮地犧牲了,女青年千方百計逃脫了鬼子的追捕,戲劇性地逃到了鄉下,和農民大叔、孩子、大娘、八路軍戰士,還有農民家裡養的畜生等,一起演出了一幕懲治壞蛋的事件。電影重點寫了一群日本鬼子被中國人民整得丑態百出的滑稽事情。電影院里時時爆發出陣陣笑聲,有的同學甚至笑得捧著肚子。
看完電影,在笑過以後,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觸動:弱國被人欺呀!日本強盜就是看到我們中國貧窮落後才來侵略我們,他們妄想掠奪我們中國的豐富的資源,妄想把我們中國納入他們的「大東亞共榮悉輪圈」,他們不放過中國的每一樣東西,甚至連小雞也要搶。但中國人民不是好欺負的,最後他們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我想,我們作為祖國的新一代,要好好學習,要堅持不懈地努力,要勇往直前,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將來才能使我們中國強大起來,不受別人的欺負,使我們的祖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327389 關於舉起手來相關電影觀後感4
前天上午,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叫《舉起手來》。這是一部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電影。它具有濃厚的喜劇色彩,反映了抗日戰士和普通老百姓靠著勇敢和智慧,團結一心抗擊日本鬼子的故事。
影片情節扣人心弦,結局振奮人心。其中有兩個故事情節我最喜歡,給我印象異常深刻。
第一個情節:女大學生誤將豬食當做飯盛給鬼子吃,而兩個機智的小男孩把尿和癩蛤蟆裝進了鬼子的水壺里。當鬼子津津有味地吃著老百姓「精心」為他們准備的食物時,全場同學都大笑起來,笑得那麼痛快,那麼過癮。讓日本鬼子也好好嘗嘗被欺負、凌辱的感覺吧!
第二個情節最大快人心了!當那顆藏在西瓜中的炸彈把鬼子隊長炸得粉身碎骨時,當這支鬼子隊伍被打得狼狽不堪、七零八落時,我由衷地笑了。中國人不會被威脅,我們的信念就是讓鬼子舉手投降,灰溜溜地滾出中國。
影片還有很多精彩的情節,而電影反映的也只是眾多抗戰事跡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當美麗的晚霞映滿了天空,太陽漸漸西落在山的的頂端,隨著「舉起手來」幾聲怒喝,鬼子舉手投降了。影片也結束了,但我的心境卻久久不能平靜。
我想:誰若再膽敢侵犯中國的神聖領土,我們就必須讓他們舉起手來!
#327390 關於舉起手來相關電影觀後感5
我是一個書迷,也是一個影迷,你要問我最喜歡哪個電影,告訴你吧,我最喜歡《舉起手來》。這個電影又搞笑又有教育意義。
一開始,日本兵搶走了我國的國寶——金佛,於是圍繞金佛,游擊隊、兒童團跟日本兵展開了一場爭奪戰。最終勇敢機智的游擊隊員把金佛奪回來。
裡面有兩個情節我至今難忘:一個老奶奶看到日本兵來了,拿起篩子在路上灑下了許多黃豆,敵人來了,一個個踩在豆子上,有的摔個嘴啃泥,有的撞到電線桿上。看著他們呲牙裂嘴的的樣貌,我笑得肚子都疼了。最終,一個日本兵蹣跚地來到了懸崖邊,望著落日發呆。這時遠處傳來鏗鏘有力的聲音:「舉起手來!」那個日本兵緩緩舉起手來。
這個電影讓我在笑聲中看到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看到了只要我們中國人團結一致,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我更加熱愛自我的祖國。
『貳』 抗美援朝時,美國「黑人連」主動向志願軍投降,到底怎麼回事
抗美援朝時,38軍得了「萬歲軍」的稱號,但38軍在第一次戰役時,軍長梁興初還被彭德懷罵過。而罵的緣由就是弄錯了消息。據說38軍得到美國黑人部隊在熙川消息,而且傳言黑人能打仗。但在第二天打下熙川時,根本沒有什麼黑人部隊。原來是北朝部隊人員傳錯了信息了。其實在抗美援朝時,真有黑人部隊,而且還發生黑人部隊主動投降的事。
1952年11月,志願軍組織第二次戰役。11月26日,39軍116師347團在上級部署下,該團2營進入九龍江北岸,准備消滅這一地區敵軍,佔領世瞎如九龍江西隅洞到公路東側的丘陵地區,以此掩護主力部隊順利過江。
11月27日凌晨,2營4連作為前衛部隊,到達大菜洞西南公路,突然與敵軍的警戒分隊相遇。4連迅速搶佔有利地形,包圍了敵警戒分隊。但不久,敵人一個加強連強渡九龍江前來支援,但當接近4連陣地時,4連3班的班長作為前沿哨所,最先向美軍開火,6個美軍士兵被打死,其他美軍嚇得跑到山上。
此時該團1營封鎖住敵人退路,2營在營長李玉恆的帶領下,對美軍進行猛烈打擊,同時還派出分隊迂迴對敵進行包圍。在戰斗中,志願軍發現對面的美軍是青一色的黑搜啟人,而且被圍困後已經亂成一團。
「 黑人兄弟!繳槍不殺,我們會優待你們,不要神胡再為你們資本老闆賣命了,快點投降! 」志願軍看到敵人情況,對敵進行喊話,以此瓦解敵人的心理。這都是志願軍戰前經常演練的話,不過都是英語。當然喊話不忘那一句「確保生命安全」,這一點很重要,我們都知道美國人怕死,黑人也怕死。當他們聽到這句話後,戰斗意志就會瓦解。
在我軍不斷喊話後,被圍的敵軍分隊停止反抗,不一會兒,一個美軍舉著一張白紙,上面畫著美軍舉手投降的樣子,還寫著投降的人數。這個人就是美軍指揮官斯坦萊。
至此我軍沒費多少力,就取得了勝利。當然美軍主動投降,也使這場戰斗很快結束。投降的美軍中,共有115人,而且絕大部分是黑人。 據說這支黑人連人編制是148人,只是在戰斗中死了33人。
那麼這支不戰而降的美軍黑人部隊有何來頭?投降的是這支黑人連隊,隸屬於美軍25步兵師24 團C連,也就相當於3連。這個連隊並不是「黑人連」,只是連隊有90%以上的是黑人,因此被誤認為是黑人連。
據說美軍這個24團還有個外號叫「金龍團」, 歷史 很久遠,在美國南北戰爭時就有這個團了。19世紀時美國和印第安人打仗時,據說美軍24團打仗就很猛。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據說美軍這個團還首先攻入北京。美軍想不到50年後,在朝鮮與中國軍隊再次相遇。更讓美軍沒想到的是,此時中國軍隊已經不是50年前的清軍了,戰鬥力簡直讓美軍不可思議,除了不怕死,而且戰場穿插速度太快,幾場戰斗下來,就把美軍打懵了。
24團在朝鮮戰場上並沒有什麼建樹,還得了一個外號叫「 逃跑團」 ,該團主力早就跑了,把很多裝備丟在陣地上。而C連作為該團一個黑人連隊卻沒跑掉。
美軍「黑人連」投降後,我軍對其進行優待,有傷的治療,而且還有好的伙食保障,這些美軍高興壞了。
據資料顯示,有個黑人對志願軍說出心裡話,認為志願軍對俘虜太好了,他們沒想到,並表示對志願軍衷心感謝。志願軍也沒見過這么多黑人,很多戰士對黑人很好奇,問他們為什麼當兵,為什麼到朝鮮戰場,等等。正是通過問話,我們才知道很多黑人當兵是為了養家,誰都知道美軍待遇全球第一。
有些黑人說,是被美軍騙來服役。我們都知道美國種族歧視嚴重,黑人地位很低。但在朝鮮戰爭時,美軍招兵廣告卻說美軍中沒有種族歧視,這一點對一些黑人很有吸引力,很多黑人報名參加美軍。但黑人到軍營後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美軍也有種族歧視。而且美軍中黑人還要干又苦又累的活,戰場上也會最先派到前線。
有部電影叫《紅色尾翼》,展示了美軍中白人士兵與黑人士兵的區別。其實現實中更嚴重,一些很危險的作戰任務,黑人先上去。對於軍隊中種族歧視,美軍高層採取無視態度。
黑人身體機能很好,在運動比賽中我們經常看到黑人身影,長短跑冠軍也基本被黑人壟斷,美國NBA球賽中也有大量黑人籃球運動員,這說明黑人有很高的運動天賦。但軍隊與 體育 沒有必然聯系,在朝鮮戰爭中,黑人的戰鬥力並非傳言那樣厲害,只是被人誤傳而已。而這支黑人連隊之所以投降,主要還是因為他們聽說我軍對待俘虜很好。因為在第一次戰斗中,我軍把不可一世的美軍騎兵第一師打敗,美軍當俘虜後,我軍對其進行優待,後來俘虜放回,他們把志願軍優待俘虜的事告訴了其他美軍。
李奇微在他的回憶錄《朝鮮戰爭中》曾寫到,「 志願軍放回了雲山戰役中的被俘的美軍,有的志願軍還把受傷的美軍抬到公路上。 」
這支黑人連隊投降,並不是美軍第一次成建制投降,此事據說驚動了美軍高層。25師師長基恩向美國防部建議,調整黑人在編制中的比例。此後美軍把黑人與白人混編,不再出現單純的黑人部隊了。
『叄』 求女特務舉手投降圖片
http://image..com/ir?t=1&u=http://postimg1.mop.com/200704/03/37/1551137/200704030750342826.jpg&f=http://tt.mop.com/ttalbum/201827509_1551137_6.shtml&jn=878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5%AE%CC%D8%CE%F1&in=3345&cl=2&cm=1&sc=0&lm=-1&pn=19&rn=1&di=2109991640&ln=866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5%AE%CC%D8%CE%F1&in=3345&cl=2&cm=1&sc=0&lm=-1&pn=54&rn=1&di=2192199160&ln=866
只找到這三張日本女特務投降的照片
『肆』 有一個電影是關於"最後一顆子彈"這個主題,誰知道這個電影的名字
片 名: The Last Bullet
中文名: 烈血盯拍拿軍魂/最後一顆賀圓子彈/凱搭最後的子彈
『伍』 有一部電影,開頭是一群匪人開槍把警察嚇壞,舉手抱頭投降,這是什麼電影求片名
電影《大事件》
是由導演杜琪峰執導,任賢齊、陳慧琳、張家輝聯合主演的警匪片。本片於2004年6月上映。影片講述了香港警察在一次失敗的任務後如何同悍匪對峙,挽回公眾信心和重新樹立形象的故事。
『陸』 有一個抗日電影,講一堆日本鬼子要侵略一個小村莊,後村民將日本鬼子趕跑的事。名字與舉手和投降有關。
舉起手來,很搞笑的那部,潘長江主演的
『柒』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你看到的細節
拯救大兵瑞恩經典之處,在於他有很多不起眼的細節,非常了不起。故事主要講述了諾曼底戰役時期,美國大兵瑞恩一家兄弟四人參軍,可是瑞恩的三個哥哥先後戰死沙場,瑞恩家只剩下了瑞恩一人。為了安撫瑞恩的母親,同時也為了保留瑞恩家最後一個兒子,美軍參謀部決定派出一支小分隊尋找瑞恩並把他帶回後方,而尋找瑞恩的任務就落到了米勒上尉的身上。
第一,漏水的水壺
這是被雙方的炮彈和炸彈炸死的魚,被沖上了灘頭,散落在各個角落。
由此可見,雙方的炮火是很猛烈的。這么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鏡頭,就說明了戰爭的慘烈。
這部電影之所以如此受觀眾喜愛,因為不管是看幾遍都不覺得厭倦。而且正好相反,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思考,這部電影所設置的細節非常值得回味,以及留給觀眾的思考的東西太多了。
『捌』 王嘉爾遇粉不知所措表演「舉手投降」,他對待粉絲的態度是怎樣的
王嘉爾對待粉絲的態度很友好,對於粉隱鉛絲們提出的要求他都盡量滿足,畢竟粉絲也算是他們的金主爸爸,站在粉絲中間王嘉爾頗有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與在舞台上魔力四射的王嘉爾完全不同,拿到王嘉爾舉手投降灶滾好的姿勢,很多人都表示非常搞笑,明星雖然離不開粉絲們的支持,但是大部分的明星遇到這些瘋狂粉絲的時候都會顯得很無語,他們還是更願意與粉絲們保持一定的距離,王嘉爾的素養還不錯,對於自家的粉絲自然也很寵愛。
王嘉爾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這方面的素顏還是值得認可的,粉絲們喜歡他是因為他的實力和個人魅力,我們也希望王嘉爾不要辜負粉絲們的期望,努力做好本分的事情,不要存在任何僥幸心理,更不能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玖』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細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拯救大兵瑞恩經典之處,在於他有很多不起眼的細節,非常了不起。
第一,漏水的水壺。
諾曼底登陸時,有個很小的細節。
一個醫療兵在搶救傷員時,突然當的一聲響,他的水壺不斷的向外漏水。
當然薩沙認為,這傢伙運氣不錯,可能只是水壺被子彈打壞了,人沒事。
但幾秒以後就知道不對,因為水變成了血色。
這說明,鋁制水壺並沒有擋住子彈,這個醫療兵受傷了,而且傷的還不清楚。
只是當時非常緊張,又是剛剛中彈,他一時沒有感覺到。
第二,舉手投降被槍殺的是捷克人。
在諾曼底灘頭,有2個德國兵舉手投降,不但說著什麼,但還是被麥克中士開槍打死。
很多人認為,德軍殺了這么多美國兵,麥克中士才裝作聽不懂德軍投降,將他們殺死。
其實,這兩個小子根本不是德國人,他們說的是捷克語,是捷克人:「請不要殺我,我不是德國人,我是捷克人,我沒殺過任何人,我是捷克人!」
倒霉的軸心國炮灰而已。
這個細節也很有意思,說明了當時德軍駐守諾曼底部隊並不是什麼精銳,還有其他國家的士兵湊數。
第三,德國戰俘並不是毫無人性。
大家注意,最後還開槍打死了米勒上尉,是被米勒上尉釋放的那個德國戰俘。
這個德國戰俘所在的機槍組,曾經用機槍打死了軍醫韋德,要被美國大兵們就地槍決。
他恐懼之下卑微的乞求饒命,甚至說出「去他媽的希特勒」。
而米勒上尉在厄本的懇求下,將他釋放。
而這個戰俘最後還開槍打死了米勒上尉,似乎他是個毫不講情義的冷血惡魔。
他並不是什麼惡魔,但這種近距離作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德軍不惜代價要爭奪這座橋梁,而米勒上尉走出來試圖炸橋,這個前德國戰俘才毫不猶豫對他開槍。
德國人很重視集體榮譽,不能因為米勒上尉救了他,就不開槍,讓他去炸斷橋梁。
那麼,為了爭奪橋梁死掉的數十名德軍士兵,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意義。
況且在這種敵我激烈交火的戰場,你不殺人,人就要殺你,沒什麼憐憫可言。
第四,用麵包刀刺死猶太美國兵的德國人,並不是惡魔。
這個黨衛軍士兵在近距離肉搏中,用麵包刀刺死了猶太美國兵。
隨後,他下樓的時候,看到跪在傍邊哭泣的厄本,卻並沒有殺他。在環顧四周,沒有發現其他德國兵看到時,黨衛軍士兵就從厄本身邊走過。
這說明,他並不是惡魔,但這種近距離作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如果他不用麵包刀刺死猶太美國兵,被刺死的就是他自己。
而且,在他和猶太兵搏鬥之前,猶太兵曾經對准牆壁開槍,連續打死了2個德國兵。
要知道,遠距離開槍打死一個人,同親手用小刀刺死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
此時黨衛軍士兵應該還是出於親手殺人後的震撼中,不願意再殺死一個已經投降的美國人。
這說明,他也不是惡魔,但陷入戰爭只能如此。
第五,諾曼底灘頭都是魚。
這是被雙方的炮彈和炸彈炸死的魚,被沖上了灘頭。
由此可見,雙方的炮火是很猛烈的。
這么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鏡頭,就說明了戰爭的慘烈。
我記得有以下幾點小細節:
1.剛開始搶灘登陸時,加蘭德步槍八發子彈打完時會將漏夾彈出,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
2.士兵換彈夾時,會先在頭盔上磕磕彈夾。這樣做是因為雙排供彈,需要磕著對齊了,以免供彈不暢。
3.最後的城鎮攻防戰中,虎式坦克的從動輪是單排的,和正宗虎式雙排交錯從動輪布置不一樣,表明了電影中虎式的身份:是蘇式坦克改裝的。
4.狙擊手在鍾樓上一口氣打了8發,而那桿槍只能裝5發子彈,也算是全劇中不可多得的一個BUG。
5.最後的城鎮攻防戰中,美軍使用「粘彈」,也就是把炸葯放在襪子里,外面塗上機油,然後點燃。點導火索時,注意使用的是黑色的Zippo!這個細節很獨特,也很真實:二戰時銅作為製作子彈必備的戰略物資被徵用了,Zippo公司沒辦法,生產的打火機不再用銅,使用的是塗黑漆的鋼制外殼察梁大。敗豎
6.虎式坦克的防磁圖層。德軍使用了磁性手雷,所以想當然的認為盟軍也會使用此種手雷,所以在自己的坦克上塗裝防磁圖層,這種圖層是混合著鋸末和粘結劑等物,在坦克外裝甲上做出搓板狀圖層,費時費力,結果是盟軍根本就渣稿沒有磁性手雷,白費功夫了。
歡迎大家拍磚及補充!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戰爭片,故事主要講述了諾曼底戰役時期,美國大兵瑞恩一家兄弟四人參軍,可是瑞恩的三個哥哥先後戰死沙場,瑞恩家只剩下了瑞恩一人。為了安撫瑞恩的母親,同時也為了保留瑞恩家最後一個兒子,美軍參謀部決定派出一支小分隊尋找瑞恩並把他帶回後方,而尋找瑞恩的任務就落到了米勒上尉的身上。
1、電影在剛開始的時候米勒帶領他的連隊參與搶灘登陸作戰,電影特地給了一個米勒手發抖的鏡頭,其實這並不是因為米勒發病,而是人在極度緊張狀態下手就會發抖,並且還會伴隨著眼神呆滯、嘔吐等症狀。
電影剛開始時手發抖、嘔吐等症狀其實是表現了士兵們恐慌的心情
2、米勒沖上灘頭後,拉著一個通信兵與指揮部聯系,這個通信兵一共只有三個鏡頭,第一個鏡頭,發電報,第二個鏡頭發電報,第三個鏡頭,死了。
3、狙擊手傑克森是一位虔誠的基督信徒,每次射擊前都會默默地念禱告詞,其實如果仔細觀察他是一個左撇子,用左手射擊、上子彈。
狙擊手傑克森
在拯救瑞恩的途中晚上休息哪怕外面炮火此起彼伏,但是傑克森都睡的很香,因為他問心無愧,在最後的戰斗中,傑克森在鍾樓被坦克瞄準,此時的他已來不及躲開,但是他卻大喊要戰友趕緊卧倒,他是一位無私的戰士。
4、美國大兵在沖上灘頭陣地後,因為之前傷亡太過於慘重,許多士兵忍不住滿腔的怒火,即便是投降的德軍也大開殺戒。
在他們攻上去了以後,有兩個身穿德軍軍服的人過來投降,美軍聽不懂他們說的話,把他們當做納粹槍殺了,其實這兩個人是捷克人,他們說的是捷克語,他們的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是捷克人,不是德國人,我沒殺過任何人。
兩個投降的捷克人
當時捷克人當中有不少被德國人拉去當了兵,他們很多都不想幫納粹殺人,這也是因為語言不通,如果美國大兵能聽懂的話說不準就饒了他們一命了。
5、劇中參謀讀的那封信是一個給5個兒子都犧牲的母親的信,美國巡洋艦「朱諾號」遭到了日軍潛艇的偷襲,艦上蘇利文五兄弟全部犧牲,為了避免一個家庭的孩子全部陣亡,美軍就頒布了蘇利文法案:同一個家族的同胞兄弟不得全部上戰場,這也就是為什麼要拯救瑞恩的原因。
6、拯救小隊中的卡帕佐好心想救小女孩卻不幸犧牲,臨死前留了封家書,但是信上卻沾滿了血。醫療兵韋德重新幫他抄寫了一份,後來韋德戰死的時候這封信就到了米勒手中,最後米勒犧牲後,萊賓拿走了那封信。
其實這封信的輾轉也是一條暗線,輔助著主線「拯救瑞恩」一起推動劇情的發展。
7、本片的導演斯皮爾伯格是位猶太人,在瑞恩前往美軍墓地的時候,在眾多的墓碑中有少部分的六角形形狀的墓碑,這其實是猶太人的墓碑。
瑞恩的小隊是8個人,瑞恩年老時帶著家人過來看望他們的時候也是8個人,這看起來是很巧合,有人也要問,8個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值不值?表面上看起來是拯救了一個人,其實正如《辛德勒名單所說》,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8、整部影片不能忽視的就是關於媽媽的主題,影片一開始就是瑞恩的母親在收到三個孩子戰死的消息時癱坐在了地上。影片的開頭,一位士兵的腸子被炸了出來,嘴裡不停地喊著媽媽。
包括醫務兵韋德在死的時候嘴裡也不停地喊著媽媽。
其實這也反應了本片的一個主題,每位士兵死去的背後,都會有一位傷心的母親,戰爭本身就是殘酷的,真正罪惡的人,是那些發動戰爭的人,那些把無數年輕人送上戰場的人,那些讓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的人。
無疑,《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是經典中的經典,不得不感嘆,好電影就是好電影,常看常新。 每一次重溫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注意的小細節。
一、故意槍殺投降的「德國士兵」米勒上尉率領的美軍部隊登陸打開D1缺口後,這兩名德軍走上前想向美軍投降。
然而這兩個美軍士兵卻 借口聽不懂他們的語言直接槍決了這兩個俘虜。 接著很快就上前想從他們的屍體上尋找戰利品。
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這兩個投降的德軍, 其實是捷克人, 他們當時說的話是捷克語:
二、米勒的位置米勒的軍銜是上尉,根據規定他應該站在 登陸艇右前方 (圖中手扶登陸艇的人)。
看過電影的都知道, 這個位置死的最快,
為了不讓電影開場10分鍾就結束, 導演將米勒放在了後面。 這是非常細節的地方,尊重事實,還原了戰爭的真實性。
三、當醫生犧牲那一刻喊的人心都碎了,他喊的是「媽媽」,前兩天的「黑人被殺事件」同樣是在絕望中呼喊「媽媽」人在極為痛苦絕望的時候都會叫自己媽媽,
當醫生犧牲那一刻喊的人心都碎了,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四、雷達站部分,細節打動人第一個細節,上尉決定進攻雷達站後,第一個取下自己身上的裝備,減輕負重准備沖鋒。
非常貼合實際, 因為沖鋒時速度十分的重要, 去掉進攻時不必要的裝備可以加快沖刺的速度。
第二個細節也很棒,就是他們分配誰負責左邊、右邊、中間的沖鋒位置,其實就是在分配佯攻和主攻。
在左側沖鋒的人比較危險 ,所以上尉不希望中士在左側受傷,一方面是希望他能幫自己帶隊伍,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士的戰斗素養很高。
解釋下為什麼左邊沖鋒的人危險。
敵人的mg42機槍是由機槍手抵肩射擊的,其他的步槍手也大概率 都會抵右肩射擊 ,如果他們不是左撇子的話。
所以,人呢,在發現敵情後,第一反應就是抵肩, 朝自己順手的地方射擊,當然就是右邊嘍。相對應的就是沖鋒一方的左邊。
我還記得在片頭搶灘的時候,為了避免正面的機槍火力,大兵都在登陸艇側面離艇。有個人不會水被米勒上尉拉出水面,那個人剛說了句thank you you還沒有說完, 一顆子彈就打進了他的心臟。
戰爭真的是太危險了,片頭那20多分鍾的場面是我見過最真實的對戰爭的描寫了!
1,子彈擊穿水壺射入人體,血是怎麼進到水壺里的?子彈射入身體彈孔不會馬上出血,但水壺已經從彈孔開始向身體方向出水,血是怎麼頂住水流進入到壺里的?
2,《拯救大兵瑞恩》電影拍的很精彩,我也看了很多遍,不過電影里刻意加入的細節是不可能發生的。比如美國 探索 發現頻道做過一個該電影里的測試,也是大家都熟悉的雨天美軍狙擊手射穿德軍狙擊手瞄準鏡爆頭的鏡頭。春田步槍在電影里的距離打出去的子彈一定是弧線,而拋物線末端瞄準鏡和狙擊手眼睛不會在一個拋物線上,節目里用相同的距離和目標高度用道具瞄準鏡和假人做了N遍實驗,證明不可能出現電影里的鏡頭。
所以電影雖然精彩,很多情節都是不可能發生的。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經典的電影,這部電影之所以如此受觀眾喜愛,因為不管是看幾遍都不覺得厭倦。而且正好相反,沒看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思考,這部電影所設置的細節非常值得回味,以及留給觀眾的思考的東西太多了。
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米勒上尉,有幾個手抖動的鏡頭。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設置這個細節,周圍有幾個朋友都說米勒估計是有帕金森病,這個解釋簡直讓人無法接受。其實整部電影米勒共有8次手顫抖的特寫鏡頭,斯皮爾伯格不愧為世界級的天才導演。
第1次是在電影剛剛開始搶灘登陸前,米勒用顫抖的手擰開水壺蓋子喝水;第2次是在搶灘登陸剛剛結束之後坐在戰場上,同樣是用顫抖的手擰開水壺蓋子喝水;第3次是在3個小時的休息中,米勒和中士談話開始的時候;第4次同樣是在3個小時的休息中,米勒和中士談話結束的時候;第5次是在米勒得知瑞恩在華美守一座橋的時候,手拿著指南針在顫抖;第6次是在軍醫死後,他躲在岩石後面手拿著地圖在顫抖、哭泣;第7次是在最後等待德軍的過程中,米勒和瑞恩開始交談之前,但是他對瑞恩說是在打拍子;第8次是當米勒死之前和瑞恩說話的時候。
電影中米勒的手顫抖其實具有很深的含義,當人達到極端恐懼的時候手會顫抖,是一種精神高度緊張的外在表現,而且是不受控制的,當米勒恐懼、痛苦、緊張的時候手都會顫抖。看起來米勒在這8個人當中是最淡定的,但其實他和其他的士兵一樣,一樣恐懼戰爭、恐懼死亡,只是他的職位要高於其他人,他要領導部署他們作戰,所以他必須要保持冷靜。
其實在任務開始的時候,米勒就已經說明了他為什麼不能在下屬前面發牢騷,不能表現出比士兵還恐懼的狀態。當軍醫死的時候,米勒一個人躲在石頭後面哭泣,在哭之前他還專門回頭看了一下,這就更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在電影的最後我們知道,米勒其實在當兵之前是一名教師,他是一個拿粉筆教書育人的老師,是戰爭改變了他、是戰爭讓他被迫拿起了槍。當米勒死後又給了他手一個特寫,這時他的手不在顫抖,只有死亡才能真正使他不再恐懼!
大家都是一樣的,沒有人不恐懼戰爭,即便是偽裝的再好也有破綻的地方,這個細節為這部電影增加了不少色彩。
大兵瑞恩,二戰中美國人犧牲了那麼多,換來了戰後持久的國際秩序統領地位,非常值!如果說細節,還是行軍尋找瑞恩的路上漸下漸大的雨,先是一滴一滴,逐漸的雨點密集打著綠葉,給人感覺非常深刻。斯皮爾伯格對於觀眾的鏡頭帶入感做的非常仔細,這種拍攝手法在他其他作品裡時有呈現,讓人非常回味。另外,片尾的坦克戰前夕,官兵就沉醉於Edith Piaf的歌聲中,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 這首歌創作於1942年,在《愛的故事》、「Tu Es Partout」《到處都是你》的歌聲之中,官兵們各享心事的畫面也經久人心,襯托出血戰將至的復雜凝重氣氛。從瑞恩拒絕撤離到抱膝絕望的哭喊,這些細節的刻畫無一不加重了情節的真實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成長為合格戰士的真實過程。當然,最不能忽視的細節還在於導演對於場景搭建的精緻,彷彿讓人置身其中感受戰爭的殘酷。當然,也不是沒有疏漏之處,例如盟軍士兵圍獵德軍坦克時被後方平射的四管防空炮打的血肉橫飛那個鏡頭,一個美軍士兵被打掉腦袋的那個畫面就有明顯的瑕疵,但這並不能阻止這部片成為傳世經典。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戰爭的殘酷,在這部電影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細節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那麼,這部電影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細節呢?
第一,兩名捷克人投降。
米勒上尉率領的美軍打開D1缺口後,有兩名德國士兵上前向美軍投降。不過,兩名美國士兵卻借口聽不懂他們的語言,直接槍決了這兩名德國士兵,接著很快就上前想從他們的屍體上尋找戰利品。在戰場上,士兵投降和殘殺俘虜,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不過這裡面有一個細節相當不錯,這兩名投降的德國士兵,說的是其實捷克語:
「請不要殺我,我不是德國人!我是捷克人,我沒有殺過任何人,我是捷克人!」
在二戰初期,德國佔領了大量東歐國家的領土,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內等許多東歐國家的戰俘都被迫加入到德軍服役,成為納粹德國在戰場上的炮灰。他們中的不少人都不願意幫納粹殺人,但最終也沒得到解救。
而《拯救大兵瑞恩》的這個細節,不僅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還從側面反映出,德國當時駐守洛曼底的軍隊並不全是精銳,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士兵湊數。
第二,在電影里,還有一個鏡頭:一個士兵中槍了,子彈打在了軍用水壺上,水壺里一開始流出的是透明的水,然後慢慢變成了血紅色。這個細節也非常好,它不僅說明了鋁制的軍用水壺不能擋子彈,而且還表明了人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對疼痛的感覺會有所遲鈍,所以士兵一時之間也沒察覺到。
第三,厄本。
在守橋巷戰的時候,猶太人梅里和一個德國士兵肉搏,打不過,那個德國士兵還說,放鬆、放鬆,然後慢慢將刺刀刺進去,底下的梅里似乎已經接受了自己的命運,最後被刺刀慢慢插入心臟而死。之後,這個德國士兵下樓,直接無視了那個手持一串機槍子彈的士兵厄本,並從他身邊走過。
如果說之前厄本因為槍炮殺戮而不敢給前線的戰友送子彈是懦弱的體現,那麼,現在他的猶太戰友正和敵人殊死搏鬥,而他正好在門外,但他卻選擇了無視,這就是自私和卑劣了。許多人都不喜歡厄本這號人,覺得他自私、無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戰爭年代,這樣自私的人並不少見。
可以說,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厄本確實是一個反面人物,但他卻讓戰爭變得更加立體化,畢竟,在戰爭中,並不是人人都是英雄,英雄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而厄本的存在,也讓人真正意識到戰爭的殘酷性。
第四,狙擊手傑克森不斷親吻十字架。
第五,掉落在海灘上的槍被德軍掃射得跳起來,可以讓人切實感受到炮火的激烈。
第六,美軍狙擊手在塔上,被敵軍坦克炮擊落之前,最後一句話是讓戰友趴下。
第七,開始搶灘登陸的時候,一個醫療兵拖著一個傷員,拖著拖著就只剩半截了。
第八,米勒上尉在海灘被炮彈擊中時,旁邊也有一艘登陸艦艇被火焰射手打中了,艦艇上的人都帶著火往外跑,有的直接朝海岸沖上去,清醒的就掉頭跑到海里。
有一個原本蹲在海灘上射擊的士兵,看到一個著火的戰友正往岸上跑,直接就上去踹了兩腳,把他的戰友踹到海里去……
第九,海灘上有許多被炮彈炸死的魚。
總之,《拯救大兵瑞恩》確實有許多不錯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是這部電影成為經典的重要原因,也是戰爭殘酷性的體現。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一直都是我的最愛。電影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小細節。
下面,我就列舉幾點,不知道能否喚起大家的回憶:
首先,這部電影還原了諾曼底登陸的很多 歷史 鏡頭。
是的,凡是熟悉《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的朋友,應該都曉得電影所重現的就是6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底登陸的恢宏場景。
斯皮爾伯格在拍攝時,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如果無法還原,那麼電影也就失去了味道。因此,我想請大家注意 歷史 照片、電影鏡頭的細節對比——
照片中的盟軍士兵:
電影中的盟軍士兵:
照片中的桑樹港:
電影中的場景:
看看照片和電影的對比,你會發現電影是非常用心地在還原 歷史 場景,直接就把人們帶回到1944年的諾曼底。
除此以外,雖然是一部反應客觀 歷史 題材的大電影,但電影本身拍的非常細膩,特別是士兵的心態,把握地非常精準。
就這么兩個鏡頭吧——
希特勒的士兵,前一秒被俘虜後滿口求饒,甚至唾罵希特勒。
被釋放後,拿起武器就對著盟軍開火。
這意味著,在戰場上不要對敵人有任何的憐憫——憐憫是在勝利後對平民的事情。否則的話,對方會找到反撲的機會。
目睹了這一切的士兵,終於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戰士,收起了那些不必要的同情,只有勝利才能結束一切。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是一個傑作,能夠在影史留名。
無論是影迷或者軍迷,看過這部電影的應該很多吧,有的人可能看過不止一遍。現在我們不妨以一個猶太人的視角再看一下電影中的細節。
一.小人物非但不小,還很關鍵。救援小隊中的法語翻譯—厄本,在斯皮爾伯格眼裡,他其實代表的就是二戰中的法國。從被選中那一刻起,懦弱的厄本就不停解釋自己是個文職,只會打字不會打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勇敢的上尉卻一直隱瞞自己曾經是個教師。
二.因果關系很明確,厄本的膽小怕死、臨陣退縮、助紂為虐分別害死了軍醫、猶太兵和上尉。1.上尉把狙擊槍給厄本,讓他在後方掩護小隊攻擊重機槍陣地,厄本卻卸下瞄準鏡看熱鬧,導致軍醫在雙方互相扔手榴彈過程中被炸死。2.猶太兵和德國大塊頭打鬥的時候(電影的巔峰時刻),毫無疑問的厄本只要走進那個房間,德國大塊頭就會投降。3.在重機槍陣地,上尉要放走德國戰俘的時候,只有厄本附和了上尉的想法,作為翻譯幫助上尉發走了德國戰俘,而這個戰俘最後殺了上尉。嗯嗯,妥妥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三.猶太人眼中的法國—厄本。1.戰爭開始之初,法國縱容德國屠殺猶太人(厄本拿著瞄準鏡看熱鬧);2.戰爭開始之後,法國人見死不救(厄本癱坐在樓梯);3.德國大塊頭走下樓梯,面對被嚇的屁滾尿流、下意識舉起手來的厄本卻並沒有殺他,可見二戰中德國人對法國人是多麼的寬容。3.戰爭結束了,「勇猛」的法國人站出來偷取了勝利的果實,並且正義凜然和大快人心的槍斃了德國戰俘。個人覺得脫光漢奸女人的衣服、剃掉她們的頭發、把她們遊街示眾更能顯示法國人的「勇猛」。
如果我是猶太人,正好又是導演,我也要這樣拍這部電影。時間到了,該上市場買菜去了。
『拾』 有一部韓國電影是男主和女主在畢業的時候遇到戰場,他們投降的時候舉手,但這個動作變成,《韓國萬歲》的
《Dancing Queen》
不是戰場,而是示威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