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小鍋蓋當官在哪裡取的景
電影《小鍋蓋當官》是在石板岩鎮草廟村取的景而拍攝的。
《小鍋蓋當官》是講述小鍋蓋發家致富之後,娶了大學生媳婦二雲,在城裡買了房,本已計劃在城市裡定居,但是回村幫助老村主任競選,卻意外的被選為村主任之後帶領村民致富,給村裡做奉獻的先進事跡。
角色介紹
1、小鍋蓋;小鍋蓋何許人也?個頭不高,胖乎乎的臉蛋,透著憨厚,樂於助人,卻又屢遭人誤解,這就是小鍋蓋留給人們的印象。人們都叫他「小鍋蓋」。
2、老羅頭;雷恪生被尊稱為「雷爺」,是話劇界響當當的老戲骨。此次加盟影片《小鍋蓋當官》,飾演小鍋蓋的岳父老羅頭。
3、二雲;李若斯曾經在《火線追凶》中飾演於勝男的李若斯,此次在本劇總飾演小鍋蓋的媳婦二雲。
⑵ 農村過去的娛樂方式有哪些
1、扭秧歌
曾經農村沒人會跳廣場舞,卻在街道上能看到扭秧歌。尤其是冬天晚上天黑的早,拉上一個電燈就在大街上扭秧歌,旁邊還有敲鑼打鼓。吃完飯沒事的人都會去參加,秧歌的隊伍也越來越大。
⑶ 曾經的「金飯碗」職業,電影放映員,現在演變成什麼了
"金飯碗"是很多老一輩人都夢寐以求的工作,因為它象徵著穩定,並且它還有一個接地氣的名字,就是鐵飯碗。
市場經濟放開以後,隨著各類智能化產品的普及,網路科技的發展,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坐在家裡看到好的電視連續劇和電影,想看什麼有什麼,想什麼時間看都有節目。
這些當時被稱之為鐵飯碗的行業,開始走下坡路。很多人員全部下崗,另謀職業。電影放映員也被解散了,曾經被稱之為鐵飯碗的行業結束了屬於它的輝煌時期。
鐵飯碗之所以被歷史淘汰,是因為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多元化。我們可以選擇的行業越來越多。但是這是每個時代的選擇,我們都沒有權利去批判誰對誰錯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當下,帶著職業危機感,多多去接觸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才可以讓我們能時刻不被時代所淘汰掉,每個時代的機遇都是不一樣的,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努力的生活下去就可以了。
⑷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里有哪些彩蛋
我覺得第一個故事《北京好人》和第二個《天上掉下個UFO》是彩蛋最密集的兩個故事了。《北京好人》裡面,和葛優搭戲的那個老頭是《平原上的夏洛克》的主演,他其實不是專業演員,只是個農民,最後兩人在電動車上那個鏡頭也是致敬了《平原上的夏洛克》(這兩個是我同學和我說的,《平原上的夏洛克》我還沒看),兩人看病的醫院,我沒記錯的話叫「攜和醫院」,對應的應該是現實中的協和醫院。《天上掉下個UFO》裡面,王寶強和劉昊然兩人的組合顯然是致敬《唐人街探案》,「再進科學」對應的應該是現實中的「走近科學」,很遺憾,「走近科學」這個節目去年停播了。黃渤演的那個發明家,原型很明顯是手工耿,而且他的很多發明,都是真實存在的,我甚至懷疑就是從原發明人那裡借來的,「破釜沉舟跑步機」就不用說了,有個鏡頭一閃而過的一個機器人,我很多年前在《我愛發明》裡面見到過,是一個農民發明家吳玉祿發明的「拉車機器人」,而且吳玉祿還不止一次上過節目,可能算是當年的手工耿吧,可惜沒趕上好時代,沒有像手工耿那麼有名。小肥羊跑步機就是從手工耿哪裡借的,B站有電影拍攝幕後紀實,黃渤後來還去手工耿家裡做客,體驗了他的很多發明Psycho《神筆馬亮》裡面沈騰的家鄉是西虹市致敬了西虹市首富,村長叫魏大翔,致敬了西虹市的大翔隊,小賣部叫夏竹副食店,致敬了西虹市女主。
⑸ 鄭瑞文45年來為村民放映電影僅萬場,你覺得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小時候在村裡,我們總能在一些空地上遇到有人免費放電影,在這個時候很多村民都會駐足觀看,但是長大以後,這些義務的電影放映員越來越少看見了。不過在福建,卻有一位名叫鄭瑞文的電影放映員將免費放電影這件事堅持了45年。經過統計,他為村民放映的電影已經超過一萬部。這樣一種堅持到底的精神,實在是令人感動。那麼,是什麼讓鄭瑞文堅持這么久呢?
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人見識並不豐富,大城市裡面的人會因此覺得農村人“見識短淺”,實際上,他們沒有城市那麼豐富的文化資源,因此普及文化對於很多地方的村民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
⑹ 七八十年代晚上農村放電影,為什麼必須留下一個人看家呢
記得小時候農村那時村裡沒有電,到了晚上小孩子也沒什麼娛樂活動,大多吃完飯到村裡空曠的地方跳馬、捉迷藏,不到大人喊著回家是不會走的,要數最熱鬧的就是晚上放電影,一個發電機、一個大布幕、兩個帶窟窿眼的圓盤膠帶、一個白熾燈泡,村裡人只要有一人知道哪裡放映電影,整個村子的人都會知道,晚上比白天趕集還熱鬧,誰都不想呆在家裡,但是那個年代小偷也多,家裡必須留人,我家一般都是我母親。
綜上,七八十年代農村放映電影,基本都是全家出動,我家基本都是母親看家,露天電影是我難忘的回憶。
⑺ 中國農民電影節的相關介紹
2011年7月16日晚,寧波大劇院內紅歌嘹亮,現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閉幕式暨「電影金曲獻給黨」文藝晚會在此隆重舉行。 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紅歌及電影金曲讓觀眾們重溫了記憶。
晚會上,本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農民最喜歡的影片」和「農民最喜歡的男演員」、「農民最喜歡的女演員」評選結果揭曉。「農民最喜歡的影片」為影片《讓子彈飛》,唐國強獲「農民最喜歡的男演員」、趙薇獲「農民最喜歡的女演員」殊榮。
閉幕式晚會由上影演員劇團團長崔傑主持,秦怡、仲星火等100多位著名表演藝術家組成的紅歌演藝團體,在晚會上演唱了30餘首優美動聽的經典歌曲,從不同角度唱響時代主旋律,歌頌黨、歌頌祖國。
《唱支山歌給黨聽》、《旗幟頌》、《開路先鋒》、《天涯歌女》、《漁光曲》……
寧波大劇院歌聲回盪,一首首經典紅色電影歌曲彷彿把現場的農民觀眾帶回了一段又一段的電影時光。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閉幕式暨「電影金曲獻給黨」文藝晚會在此舉行。 閉幕式上,八一電影製片廠建黨90周年的優秀獻禮影片《飛天》劇組亮相現場與農民觀眾進行了互動。當年在《閃閃的紅星》中扮演「潘冬子」的演員祝新運作為劇組一員,剛一露面,台下不少農民觀眾就認出了他。祝新運也熱情地向台下的農民朋友問好,並祝願農民電影節越辦越好。
由全國農民兄弟姐妹共同評選出的「農民最喜歡的影片」、「農民最喜歡的男、女演員」也在昨晚的閉幕式上揭曉。主辦方一改以往評選由大腕明星擔綱頒獎嘉賓的慣例,鄞州區石碶街道放映員俞浩輝宣布了評選結果。經過近半個月的網路投票,《讓子彈飛》成為農民兄弟姐妹最喜歡的電影,農民最喜歡的男女演員則被《建國大業》的主演唐國強,以及《錦衣衛》中的主演趙薇獲得。
此外,為了表彰奮斗在農村電影放映第一線的優秀放映員,閉幕式上,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仲星火、電影《咱們的牛百歲》主演梁慶剛,以及電影《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還一起為堅持農村電影放映17年的寧波鄞州農村電影放映員傅劍光頒發「農民兄弟的放映員」獎杯。 紅毯熱鬧非凡,劉燁、秦嵐攜手公益
2011年7月15日晚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開幕式暨《建黨偉業》全國農村首映禮在寧波象山縣舉行。之所以選擇象山縣,是因為《建黨偉業》有一部分的拍攝工作是在象山影視城完成的。從寧波開始,這部影片將正式進入全國農村院線開始放映。開幕式現場很多當地的百姓都簇擁在廣場上,一部分人載歌載舞,舞龍敲鼓,熱鬧非凡。廣場上鋪設了紅毯,紅毯兩邊擠滿了前來觀影的村民。很多媒體朋友都表示:「以前都是自己拍明星走紅毯,現在自己成了被拍者,感覺很不一樣。」
在開幕式上很多寧波當地的企業為革命老區以及西部地區困難民眾贈送了上千場甚至上萬場的電影。同時象山縣政府也為外來務工人員捐贈了一千張象山影視城門票。
船鼓漁燈,長龍起舞。昨晚,在寧波象山丹城文化廣場,一場富有農村農民特色的文藝表演拉開了中國(寧波)第四屆農民電影節的帷幕。開幕式現場,《建黨偉業》全國農村首映式也同步舉行。
昨天的開幕式上,當《建黨偉業》中「青年毛澤東」的扮演者劉燁、出演「愛國女學生」的影星秦嵐,以及著名青年導演陸川三位明星一上台,立刻引起了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大家紛紛舉起手中的相機拍照,並與明星進行了互動。 「突出公益性」是本屆農民電影節的又一大亮點。組委會與中國電影集團農村發行放映公司共同發起了向革命老區和西部地區捐贈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場次的公益活動,讓農民看到免費電影。開幕式上,部分企業代表將在現場向西部貧困地區贈送《建黨偉業》等影片的放映場次。
開幕式上,寧波14家單位還向革命老區、西部農村地區捐贈了3萬多場電影,讓全國更多的農村群眾免費看電影。電影節期間還將舉辦農村電影發展戰略高峰論壇、評選農民「最喜歡的影片和男、女演員」、建黨90周年新片展映、紅歌演唱會等系列活動。
開幕式上《建黨偉業》五四運動部分的執行導演陸川,攜主演劉燁、秦嵐低調亮相。最近的三個月陸川、劉曄、秦嵐一直都在象山拍攝《王的盛宴》。當晚劉燁戴著帽子及黑超墨鏡,秦嵐則以一襲白裙清新出場。觀眾紛紛要求要看看劉燁的廬山真面目。劉燁馬上解釋稱因拍攝《王的盛宴》這部古裝片需要戴發套,所以頭發剪得特別短,才會戴上帽子。接著劉燁摘掉帽子墨鏡,以全新寸頭發型向象山的觀眾打招呼。頭發再短也難掩劉燁的人氣,現場觀眾不時發出尖叫聲。劉燁、秦嵐都表示參加這樣的一個開幕式特別的有意義。 秦怡、仲星火等觀影
第四屆中國農民電影節活動之一的電影金曲獻給黨晚會由演員崔傑主持,晚會上上影演員劇團,影人合唱團給觀眾帶來了一首首精彩的電影金曲。《漁光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啊,朋友再見》等經典的革命老歌在寧波劇院響起。現場的觀眾大部分都是當地的農民,這些金曲的重演讓觀眾們的記憶重回那個時代,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很多觀眾都聚精會神的望著演員認真聆聽,每一首歌曲結束之後總能響起十分熱烈的掌聲。
作為獻禮片《飛天》主創劉之冰、徐箭等以一身庄嚴的軍裝在晚會上亮相。除此之外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著名導演兼演員,《閃閃紅星》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運也來到了紅歌會,祝新運的出場掀起了一陣小高潮,很多觀眾都因為能夠再見到「潘冬子」十分興奮。秦怡、仲星火、吳貽弓、梁慶剛也上台為農民電影節助陣。秦怡老藝術家現年九十歲,來到寧波之後就腹瀉不止,但依然站在台上為公益事業鼓勁,精神令人感動。 中國寧波網7月16日訊 作為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重要活動之一,全國農村電影成就展今天上午在寧波博物館開幕。
「展覽蠻好,尤其是展覽中的老電影海報讓我印象很深!」今天一大早,家住寧波鄞州的張阿姨便和老伴來到寧波博物館參觀展覽。她告訴記者,此次展覽內容很豐富,尤其是展示的老電影海報彷彿把帶她回到過去的青春歲月。
據介紹,此次全國農村電影成就展有三部分內容:一是「農村電影放映工程」10年成果展,通過圖片、文字等翔實的資料,充分展示全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其中還包括寧波農村電影發展情況以及前幾屆農民電影節回顧;二是農村數字電影節目交易會,期間,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農村分會的58家理事單位將現場完成近10萬場農村放映場次的訂購、傳輸和授權,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等也攜10餘部新片在交易會現場推介、展示;三是數字電影放映設備展覽,來自全國各地的17家電影放映設備生產廠商,在現場展示自己的1.3k數字機、2k數字機等設備。 農村放啥電影要讓農民說了算
高峰論壇為農村電影發展獻計獻策
中國寧波網訊 昨天下午,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重點活動之一,「新起點·新態勢·新發展——全國農村電影發展戰略高峰論壇」在南苑環球酒店舉行。
論壇上,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毛羽、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耿西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鄒大鳴等陸續上台作了主題演講。農民要看什麼電影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問題。
農民電影,農民來選
「說實話,現在我們農民觀眾看電影是被動的,他們看到的電影是農村數字院線為農民挑選的,但農民朋友們真的愛看這些電影嗎?這恐怕是我們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耿西林告訴記者,「城市裡,觀眾不喜歡看的電影可以不買票,農民卻不行。」在她看來,新形勢下,要讓農民觀眾滿意,就必須強調農民參與選片的重要性。另外,耿西林還建議,要讓農民朋友喜歡看電影,還得用多種方式加強映前宣傳。「現在許多商業大片上映前都要做宣傳,農村放映的電影片方不妨在上映前給農村數字院線一些宣傳場次,請農民代表來看,問問他們到底喜不喜歡,提些寶貴意見。」
農民電影,貼近農民
河南省周口市農村電影院線代表巴莉芬在演講中表示,當地群眾經常反映「想看農村的事」和「沒有戲不好看」。
「如何拍攝農民真正愛看的電影」也是與會嘉賓關注的重點。
據巴莉芬介紹,2010年初,周口市農村電影院線自拍自製了農村題材、地方戲形式的《農家媳婦》和《農家嫂子》,受到當地農民的喜愛。其中《農家媳婦》已於4月15日公開發行,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放映了5萬多場,在節目中心的商業交易平台上,持續排名第一,按照每場10元測算,出品方票房收入有50餘萬元。
秦怡仲星火吳貽弓等支招農民電影
中國寧波網訊 昨天,受第四屆農民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著名電影藝術家秦怡、吳貽弓、仲星火、梁慶剛來甬參加電影節閉幕式。這4位電影名家曾為觀眾奉獻了一部部優秀的電影作品,他們塑造的經典角色更是令一代人難以忘懷。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他們下榻的賓館進行采訪。
秦怡:曾為體驗生活,走四里地挑水
說起農民電影,秦怡一下就想起了當年農村放電影的「盛況」:「以前,農村裡一放電影,老百姓就呼啦啦搬著椅子來看。那時候,我在農村體驗生活,也擠在農民當中一起看。」
解放後,秦怡就拍了《二家春》、《農家樂》等多部農村電影,所以這次來參加農民電影節倍感親切。在秦怡看來,要拍出受歡迎的農民電影,必須要深入體驗農村生活,否則無法真實地將農民生活反映在電影上。想當年,秦怡為拍《北國江南》,提前半年到農村體驗生活,吃住在農家。「每天早上四點,天還未亮,我就跟著老鄉走四里地去挑水,來回好幾趟才能把水缸都倒滿。有了這樣的生活,表演起來才會真實。」
仲星火:了解農民才能拍好農民電影
說起老藝術家仲星火,也許觀眾還反應不過來,但一說電影《今天我休息》里的「民警馬天民」、電影《李雙雙》里的「農民孫喜旺」,相信很多人會恍然大悟。
如今87歲高齡的仲老已是一頭銀發,但他那不變的笑容還是讓記者一下就回想起了仲老電影中的模樣。「農村電影我很早就演過啊,《李雙雙》不就是嗎。我很熟悉農村生活,平常也接觸了不少農民朋友。我覺得,寧波舉辦農民電影節非常好,很有意義。」仲星火告訴記者。
說起農民電影,仲老也為電影人支招:「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拍出農民喜歡的電影,電影人必須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希望文藝界多為農民做些貢獻。」
吳貽弓:新農民電影需要新時期素材
「現在的農民如何發家致富、新農村建設等素材都可以為電影人所用。」曾執導《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等影片的著名導演吳貽弓認為進入新時期的農民電影應該緊扣時代脈搏。
吳導表示,電影要吸引農民觀眾,就必須深入農村。「回想1962年拍攝《李雙雙》時,導演和我就在河南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研究劇本整整一年。兩位主演也提早到農村深入生活,這樣的電影拍出來才經得起時間推敲。」
⑻ 回想起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是什麼感覺印象最深的是哪部
「看電影了,看電影了」童年的回憶,歷歷在目。顧不上吃飯,拿好板凳,佔好地方等著放映,天漸漸黑了下來,大人孩子們逐漸在增多,周圍的小夥伴們在跑著跳著,大人們在談論著家長里短。
⑼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什麼場面
企盼等待,驚喜歡樂。那時的電影就是農村最受歡迎的文化食糧,不用說在本村放就是在周圍十里八里的村裡放電影都會成群結隊去觀看,為了看電影跑路不嫌累風雨不怕阻,只要能看到什麼罪都能受,不用說孩子喜歡就是年長婦嬬都會變得輕快起來。第二天就有了談論爭辯的話題,雙方會為一個故事情節爭的面紅耳赤互不相讓,最後只有在村裡的年長者文化人才能定論,記得村裡人爭論電影情節時都會讓我父親最後公斷,因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有戰爭經歷說話有權威。回想農村露天電影有許多樂事,它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同時也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現在已成了永久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