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艾倫·克羅斯蘭導演的《爵士歌王》,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1)有聲電影音樂擴展閱讀
有聲電影的誕生:
1895年電影誕生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偉大的啞巴」。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了種種辦法讓它「說話」。剛開始 ,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後說話。這種方法採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
後來,有人又想出一個辦法:在電影放映現場進行音樂伴奏。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曾風行了將近三十年,直到有聲電影產 生才結束。
畢竟這些辦法只是彌補了觀眾的聽覺缺憾,從根本上不能解決觀眾對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問題。於是,有聲電影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應勢而生 了。
Ⅱ 第一部有據可考的有聲電影是什麼
是《爵士歌王》,是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艾爾·喬森、梅·麥卡沃伊等主演的愛情歌舞片,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
《爵士歌王》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1895年電影誕生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偉大的啞巴」。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了種種辦法讓它「說話」。剛開始 ,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後說話。這種方法採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
後來,有人又想出一個辦法:在電影放映現場進行音樂伴奏。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曾風行了將近三十年,直到有聲電影產 生才結束。畢竟這些辦法只是彌補了觀眾的聽覺缺憾,從根本上不能解決觀眾對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問題。於是,有聲電影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應時而生了。
Ⅲ 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叫《爵士歌王》。
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27年上映的《爵士歌王》。1927年10月6日,紐約的觀眾在觀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樂歌手》時,突然聽到主角開口說了話:「等一下,等一下,你們還什麼也沒聽到呢。」這一句話,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部影片使歌舞喜劇演員喬爾森大享盛名。
簡介:
有聲電影,指觀眾既能在銀幕上看到畫面,又能同時聽到劇中人的對白、旁白,以及解說、音樂的一種影片。其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以蠟盤(即唱片)發音,後改進為片上發音。這一放映模式的出現對電影進一步走進人們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極大的促進了電影產業的發展。
Ⅳ 音樂在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中有什麼作用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渲染氣氛,增加所要表達的情緒,如果所要表達的是開心的氣氛,可以放開心的音樂,但如果是悲憤的則可以放一些較激昂的!總之一部電影有了音樂,使它所要表達的情感跟強烈,也增加了它的魅力!
Ⅳ 什麼是有聲電影
觀眾在看到畫面形象的同時還能聽到劇中人的對話、旁白和音樂等音響的一種影片。區別於早期的「無聲電影」。
Ⅵ 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1927年上映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王》。
描述了一個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父母強烈反對的男主角。多年後,離開家鄉改名後,他終於走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總會酒吧,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名爵士歌手。
從無聲到有聲
在93年前的今天,1927年5月3日(農歷1927年4月3日),華納製片公司推出了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
1927年十月的某天,紐約市百老匯劇院正在放映《爵士歌王》,突然,銀幕上傳出艾爾·喬森的歌聲。
第一部有聲電影就是這么誕生的。說它是一部有聲電影,不只是因為配有音樂,而且劇中人還能說幾句話,是名符其實的「有聲」。作為電影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從此開啟了有聲電影的紀元。
Ⅶ 影視藝術音樂在形態上可以分為有聲源音樂和無聲源音樂嗎
是的,客觀音樂亦稱畫內音樂或有聲源音樂。指影片畫面的規定情境中應有的音樂。如人物在歌唱、演奏樂器、收音機的廣播等。這時,音樂的出現是不可少的(但亦可做特殊安排)。
主觀音樂亦稱畫外音樂或無聲源音樂。畫面並未提供出現音樂的根據,而是作曲家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發人物內心情感或渲染環境氣氛的需要而zhuan門創作的音樂。
對畫面的補充、解釋或評價,表現了作曲家對影片所展現的事件的主觀態度,可以深化畫面的內容,加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
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Ⅷ 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的區別是什麼
一、出現時間不同
1、無聲電影:出現於1860年左右,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
2、有聲電影: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
二、特點不同
1、無聲電影: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非常依賴大量的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好讓觀眾知道和了解角色的內心思想。
2、有聲電影:觀眾既能在銀幕上看到畫面,又能同時聽到劇中人的對白、旁白,以及解說、音樂。
三、製作方法不同
1、無聲電影:早期電影只有畫面,影片本身不發出聲音,劇中人物的說白通過動作、姿態以及插入字幕間接表達。拍攝和放映無聲影片的運轉速率為每秒16格畫幅。無聲電影時期,電影發展為純視覺藝術。
2、有聲電影:有些默片是演得頗為含蓄的,這取決於導演的取向和演員的演技。默片中的過態演出通常都是演員在舞台表演中培養出來的習慣,很多知道新媒體的取向的導演都不鼓勵這種演法。
Ⅸ 影視藝術音樂在形態上可以分為有聲源和什麼
無聲源音樂。
客觀音樂 亦稱畫內音樂或有聲源音樂。指影片畫面的規定情境中應有的音樂。如人物在歌唱、演奏樂器、收音機的廣播等。這時,音樂的出現是不可少的(但亦可做特殊安排)。
主觀音樂亦稱畫外音樂或無聲源音樂。畫面並未提供出現音樂的根據,而是作曲家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發人物內心情感或渲染環境氣氛的需要而zhuan門創作的音樂。
它是對畫面的補充、解釋或評價,表現了作曲家對影片所展現的事件的主觀態度,可以深化畫面的內容,加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9)有聲電影音樂擴展閱讀
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1、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
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2、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
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