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音樂的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❷ 跪求1942電影音樂賞析
《鋼琴師》電影音樂欣賞
《鋼琴師》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納粹黨對猶太人進行虐待和屠殺的影片。該影片和其他許多關於二戰的影片最大區別在於,他強調的是藝術的重要性,其主人公瓦列是一位音樂家,一位擁有音樂天賦的鋼琴師,所以這部影片當中不乏段段扣人心弦的鋼琴演奏,可以說是該影片的背景音樂,其演奏的音樂表現出一種無奈、絕望卻又樂觀、充滿求生希望的感情。
在酒吧演奏鋼琴的瓦列是納粹人來之前維持生計的一份工作,雖然不是很寬裕,但他卻喜歡,因為鋼琴是他的最愛。1942年德國人進入波蘭之後,立即對猶太人進行滅絕人性的屠殺,瓦列依然在酒吧演奏肖邦的鋼琴樂曲,這也是影片中出現的第一段鋼琴曲,從主人公的表情中,從樂曲的節奏中,可以體會到一種悲傷地情調,表現了主人公對戰爭的無奈和感慨。這段音樂被兩個為自私的驗證金幣而中斷,其後又繼續,形成了窮人與富人的鮮明對比。
影片的第二段鋼琴演奏,來的急促和短暫,那時德國人對猶太人的屠殺已經是變本加厲,德國士兵在街頭到處射殺、抓人,極為殘忍,而主人公目睹了這一切,此時的他不知是慶幸自己逃過一劫,還是在恐慌中擔心下一個受害者會不會是自己。這段演奏聲流露出主人公的一種慶幸心裡,同時也體現了他的內心的恐懼感。當他的姐姐來酒吧找他,告訴他亨瑞被德國人抓去時,他馬上中斷演奏想辦法去解決此事而表現出來的急躁,也正體現了他的恐懼感,以及對親人的不離不棄之情。
瓦列在為逃離德國人的魔爪求生而幾經轉移最,終來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時,或許是導演特意的安排,在被轉移的房子里拜訪了一台鋼琴,當其發現鋼琴時,滿身疲憊的他瞬間忘記一切倦意和恐懼,打開琴蓋,彈奏他喜歡的樂曲,
陶醉在其中,生死已經置之度外,這段曲調盡管很短,但其中洋溢著一種樂觀的氣調。
然而在一個戰亂的時代,沒有哪個地方是絕對安全的,在一個與外界「隔離」環境下,飢餓是致命的,而他最終的安身之所,最終也遭到了德國坦克的轟炸。瓦列再一次逃脫了死亡之手。在飢餓和恐懼的雙重壓迫下,瓦列的音樂熱情並沒有因此而喪失,在一件幾乎成為廢墟的房子里,在沒有鋼琴的情況下,靠著自己的想像,彈奏能讓自己安心的曲子,體現出蕭條的景象和納粹的殘忍,能夠讓他暫時的舒心。
在納粹的全面掃盪,主人公又開始了逃離,找到了安身之處後,遇到了德國人的納粹軍官,主人公已經悲歡離合,當看見德國軍官的時候,他的眼神已經很絕望了但是也有一種知道總有那麼一天的心情,他其實等待的是命運的安排。可是那個德國納粹卻動了憐憫之心,他叫主人公彈奏了一首肖邦的第一敘事曲。
肖邦的第一敘事曲把主人公和德國軍官帶回到和平的年代,其實哪個人沒有家庭和親人,也許那個德國軍官以前也做過許多滅絕人性的事,但是他在聽主人公彈奏的時候,好像心靈得到了凈化,他就恢復了人性,放過了主人公。而後,當德國戰敗時,德國軍官在戰俘營看見了一個和主人公一樣的藝術家,他哀求的求著那人,講出他曾救過主人公一命,他是多麼渴望活下來。當主人公得知哪個德國軍官在哪裡時,他就立即趕去,可是為時已晚,戰俘已經轉移了。其實他這樣的行動也表示了猶太民族的看寬容和知恩圖報。
最後,在《降A大調波蘭舞曲》中結束了這部電影,在最後的一段文字中,有太多值得反思的,有太多悲哀的,但沒有仇恨和報復;有太多哀傷,有太多期望,卻依舊是謳歌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電影音樂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的情景,恰當的表達出主人公的心情,愉快、悲哀、暫時的安心····音樂表達了主人公的心情,也讓我們產生了共鳴!
❸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主要有:浪漫主義、戰史紀實、人性反思、人道主義、英雄主義等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二戰電影主要以愛情片的形式出現,愛情與戰爭,是好萊塢電影所鍾愛的主題,戰爭中的愛情承受著比日常狀態更多的磨礪和摧殘,在血與火、生與死的洗禮之中,戰爭中的愛情往往以一種悲劇式的偉大姿態出現,它更容易擊中人類內心柔軟的部位,而從美國二戰中的愛情電影,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電影價值的變遷。
1、《卡薩布蘭卡》,以愛國主義精神與反法西斯為主基調,講述戰爭背景下一段感人至深的三角戀情。
2、《珍珠港》,在這部以偷襲珍珠港為背景的愛情電影中,電影技術發展所創造的戰爭視覺奇觀已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而戰爭中的愛情也呈現出更加羅曼蒂克的商業姿態。
3、《英國病人》,片中男主角在一段婚外戀情中,為了拯救自己的情人,做出了向敵軍輸送重要戰爭資料的叛國行為。
二、英雄主義
到了90年代以後,寫實性戰爭片在朝更細微的方向發展,寫實的表現手段也大有不同,如近20年中拍攝出來的《拯救大兵瑞恩》、《狂怒》等經典二戰電影,均是以小規模的班級或者連隊為基礎單位來描述戰爭,寫實性的戰爭具體到了普通的作戰個體,而戰爭寫實的方式在手持攝影、CG技術等的發展下,也往更加逼真的方面發展,戰爭視覺奇觀已經成為好萊塢戰爭片的商業賣點。
三、人道主義
這個時期的二戰電影中,對戰敗方德國的描寫趨於客觀,相對於早期二戰電影對德軍的醜化,隨著戰爭電影對個體的回歸,新世紀以來對德軍的描寫則不再強調對德軍個體的醜化,而趨於用模糊的普通個體背影來表現,這種人性思考也表現在對日作戰的電影《硫磺島家書》中。
隨著對戰爭反思的深入,美國二戰題材電影均傾向於從人性層面來思考戰爭,一方面表現了人性的復雜,另一方面也歌頌了人性的崇高,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尊重,正是長期以來美國電影所體現的美國價值。
四、總結
美國二戰電影帶著鮮明的商業色彩,在以商業價值為基礎價值導向的模式中,美國電影人不斷挖掘新的表達方式,在商業與藝術統一的基礎上不斷嘗試以更具表現力的方式來讓觀眾認識、紀念與反思戰爭。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之下,美國的二戰電影的表現側重點也在轉換,伴隨著美國電影創作集體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的深化,美國二戰電影也逐漸從宏觀大歷史回到微觀的個體,從宣傳記錄導向回到反思導向,半個多世紀以來唯一不變的主流只有對英雄主義的推崇,以及對自身拯救者形象的反復歌頌。
❹ 中西方電影音樂的特點和作用
電影音樂首先是一種音樂。它不同於其他音樂是因為它是要
體現影片的藝術構思和創作,它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
有機組成部分。 電影音樂由於溶入了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
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
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
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
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用「樂音」構成的傳
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
的結構。(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通過錄
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
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
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
電影音樂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能通過電影音樂突出影片的主題,達到歌頌主題思
想,幫助觀眾明確電影的思想意義。
(2)用音樂來加強劇中人物的動作、思想和心理活動
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體化,更加鮮明動人。
(3)推動和幫助劇情的進展、延伸情緒等並起到連貫作
用和加強蒙太奇的組接作用。能用音樂和歌曲把一些原來分散
的鏡頭組合成完整的有關聯的藝術整體。
(4)描繪自然生活,描繪時代空間,描繪民間民俗,描
繪地方風貌,能引起觀眾對時間、空間和環境的聯想。
(5)擅長用節奏和速度的變化來處理和改變影片的節奏
和人物的動作、心理活動,對刻劃人物性格起很大作用。
(6)通過聽覺感受使觀眾的心理感覺上形成視覺形象、
聽覺形象的立體感,因而使銀幕形象更豐富、生動、真實,大
大加強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❺ 請問二戰時期有沒有著名的古典音樂或輕音樂傳世蘇聯音樂主要受到哪種音樂流派的影響
二戰期間,最重要的音樂家應當是前蘇聯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他的第5、第首旦9、第穗手11交響曲很經典的,創作思想大都和二戰有關聯,被柏林愛樂和卡拉揚等著名指揮家和樂團多次演繹。
蘇聯(包括俄國)音樂獨樹一派,盛產作曲家、音樂家,創作思想和歐洲的德奧派等有較大差距,比較激情有個性略顯粗獷,不如德奧派細膩溫馨,但也都者族擾是廣為流傳的經典曲目。
❻ 多維發展時期好萊塢電影音樂的特點
超級英雄電影中配器是非常多樣化的。電影音樂作為一種錄制音樂,為音樂上的多樣化提供了很多可能,作曲家可以在工作站中任意搭配樂器組合,而好萊塢充足的資金與技術支持也使得作曲家敢於充分的發揮想像力,嘗試各種配器的可能性。在《美國隊長》中,幾乎全部的無源音樂都是由管弦樂隊演奏的(除了少部分使用歌曲的段落),選擇只使用管弦樂隊可能與作曲家的喜好和創作條件有一定的關系,同時選擇用管弦樂隊也有著影片故事背景方面的考慮,這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故事,顯然導演無論是在畫面還是音樂方面都想要保持那種傳統戰爭片的風格,因而全片都沒有使用太多唯扒現代的音色。而在《鋼鐵俠》中,作曲家拉民•賈瓦迪(RaminDjawadi)使用了非常多搖滾樂的元素。一方面,這部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1世紀,需要一些符合時代特徵的音樂,另一方面,這部影片的主角施塔克(Stark)在片中也很喜歡搖滾樂,片中出現了很多有源的搖滾樂片段,這就使得無源的配樂中出現的搖滾樂元素與整部影余鄭片非常的和諧統一。拉民•賈瓦迪在之後2013年的影片《環太平洋》中也使用了這種搖滾樂和管弦樂隊相結合的方式並大獲成功,這種風格也成為了他獨特的標簽。而在由漢斯•季默和詹姆斯•紐頓•霍華德合作的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中,音樂則由管弦樂隊和大量的合成音色交織而成,這非常符合影片黑暗嚴肅的氛圍,同時,這是一部建立在虛構的城市「哥譚市」的故事,這種非聲學樂器的使用也使得影片與觀眾所處的現實世界有了一定的「距離感」。值得一提的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人聲呼號被當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動機也即「貝恩」主題,漢斯季默在創作配樂期間還在網上發起全球影迷來為這部影片錄制呼喊聲,這也在當時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超級英雄電影的作曲和導演們非常擅於為自己的影片從樂器的選擇方面在配樂上為電影營造出一種合理可信又具有特色的氛圍,作曲家也不吝於在樂器的選擇方面大費周章,為影片選擇出獨特的樂器組合來進行創作指毀昌。在配器選擇上的多樣性是超級英雄電影音樂的一大特點。
❼ 二戰後,西方現代音樂發展的表現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現代音樂有了更大的發展,在語言的革命和技法的革新上又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主要表現為:十二音體系的更多運用;採用十二音體系的技術,組織節奏、力度、音色等,構成序列主義;電聲音樂的發展;對噪褲圓音的發掘,對音響的解放;混合媒體的運用;偶然音樂的產生,作曲家用隨意的方式選取音樂材胡鋒塌料創作和演奏;簡約音樂的產生,以固定的、不斷重復的旋律音型和清楚的調性 為特徵;引用前人的音樂片斷或回歸基叢到調性的創作,等等。
威伯恩
❽ 電影悲慘世界的音樂主旋律特點
電影悲慘世界的音樂主旋律特點:
1、歌曲旋律的結構特點。音樂劇《悲慘世界》旋律的結構特點是通過動機反應主體的不斷重復表現。該劇通過音樂主題的交叉演繹表現出主人公內心動機的矛盾沖突,獨唱與合唱等多種唱法的交替渲染了戲劇沖突氛圍,突出了苦難性的歌劇主題。
2、歌曲旋律的創作特點。音樂劇《悲慘世界》在創作上面並沒有加入過多的節奏變化和音域拓展,節奏質朴流暢,真摯感人。
3、歌曲旋律的風格特點。音樂劇《悲慘世界》的風格特點十分鮮明,在整部歌劇的演繹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旋律的轉折性很強,具有豐富多彩的特徵。
在悲情時的蒼涼凄美,在豪邁時的激盪明快,在溫馨時的婉約和美,在誇張時的詼諧諷刺,這些旋律風格上的轉折自然流暢,極大豐富了歌劇的感受性和情感調動作用。
唱詞特點
1、歌曲唱詞的通俗性與簡潔性特點。音樂劇《悲慘世界》以它宏大激盪的風格和感人至深的情節吸引了不同時代的無數觀眾,人們通常因其恢弘的結構框架稱之為史詩般的歌劇,其實這個概括雖然准確描繪了該劇的主題風格,卻沒有突出該劇十分簡潔精煉准確生動的歌詞以及改革的通俗化形式。
音樂劇《悲慘世界》正是以它的通俗性贏得了廣泛的觀眾基礎,因其簡潔性使該劇的豐富內涵得到更大程度的表現。
2、歌曲唱詞的詩性和音樂性特點。音樂劇《悲慘世界》的歌詞表現出了詩歌的韻律美和音樂的節奏感。可以說該劇的創作就是在完成一部韻律優美的詩歌藝術,將詩歌創作手法的精髓完美保留至歌劇之中。
❾ 電影音樂的三個最主要特徵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❿ 影視音樂發展歷史
影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程
1
、
默片(無聲)時期
第一位在電影中使用音樂的人是盧米埃兄弟。
1895
年
12
月
28
日在
巴黎的卡普辛大道餐廳,盧米埃兄弟放映了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商業片,
當時盧米埃兄弟在放映的同時還邀請了鋼琴家做現場的伴奏,所演奏曲
目均是通俗的小品音樂,因此這代表了電影與音樂第一次的交會。
(觀看電影《雨中曲》中當時觀眾欣賞無聲電影時的場景,因為沒
有人物對白,劇情完全靠字幕的形式傳達給觀眾。)
喜劇大師卓別林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電影明星。
2
、
起飛時期
對於電影史來說,
1927
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影像與聲音結合
的技術終於成熟,使得有聲電影正式崛起,觀眾終於能在看電影時聽到
演員們的聲音了。由於故事情節已經能由說話聲與對白交代清楚,從今
而後它就是情緒系統的重要領導者。從有聲電影問世到上世紀三十年代
中期,基本上電影音樂家的作曲方式是以純音樂的形態來構思,因此,
電影音樂脫離不了古典音樂的氣息。
3
、
專業化時期
上世紀三十年代之後,隨著電影的發展以及一些音樂家對電影音樂
發生興趣之後,開始為電影寫作專門的樂曲,電影音樂才有了明顯的特
性與進步。這個時期的電影音樂家以史坦納為代表,史坦納可以說是電
影音樂家的鼻祖。史坦納首創米老鼠式的編曲方式,為早期的電影譜下
不少成功的作品,如《亂世佳人》、《北非諜影》等;此外,恐怖大師
希區柯克與柏納赫曼的《驚魂記》(
1960
年),全片以小提琴的弦樂音
響製造出凄栗驚駭的場面,也成為電影音樂的典範。
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
1
、
視聽統一的綜合性
——
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
但聽覺要素
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
2
、
片斷與整體的矛盾統一性
——
電影音樂在影片中是分段陳述、
間
斷出現的(早期的電影音樂例外)。
3
、
音樂長度的制約性
——
電影音樂受電影蒙太奇的限制,
隨劇情發
展而變化,因而每個音樂片斷的時間長度,均受到嚴格限制(誤差通常
不能超過半秒鍾)。
4
、
音樂與科學技術的不可分離性
——
電影音樂要通過錄音
(包括混
合錄音、光學錄音)、洗印、放映等技術處理,因而深受科學技術的制
約。
電影音樂的主要功能
1
、
描繪作用
——
這是較為客觀性的處理,
主要用音樂來渲染烘托畫
面的情緒及氣氛。
2
、抒情作用
——
主要用於塑造人物性格,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心理
變化,體現內心潛台詞等。
3
、
劇作作用
——
音樂參與影片的情節發展,
成為影片結構不可缺少
的組成部分,
包括刻劃人物的復雜內心矛盾,
表現人物之間的外部沖突。
4
、背景氣氛作用
——
音樂以特定音調、樂器音色、風格在影片的局
部或整體中,作為表現時代特徵、民族特點、地方色彩或強化特定的影
片基調與氣氛的手段。
5
、結構貫串作用
——
同樣的音樂在影片中多次反復(或變化反復)
出現,在情節發展過程中起著紐帶作用,既能使整部電影完整、統一,
又能使觀眾在心理上獲得前後貫串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