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粱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胡尊也有參與演出的,片名是什麼。
原名 : 武俠梁祝
又名 : 劍•蝶
導演 : 馬楚成 .
編劇 : 馬楚成
主要演員 : 吳尊、蔡卓妍、胡歌、庾澄慶、狄龍、冼色麗、譚俊彥、邵兵等
影片監制 : 禤嘉珍
動作指導 : 程小東
拍攝地點 : 上海松江-浙江-無錫
影片類型 : 愛情 / 古裝
開拍日期 : 2008年4月18日
製作公司 : 天下媒體集團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 美亞娛樂資訊集團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 : 預計國慶前後在內地上映
角色分析 《武俠梁祝》角色演員對照表
演 員 : 吳 尊 角 色 : 梁 仲 山
演 員 : 蔡 卓 妍 角 色 : 祝 言 之
演 員 : 胡 歌 角 色 : 馬 承 恩
演 員 : 庾 澄 慶 角 色 : 逍 遙 派 師 叔
演 員 : 狄 龍 角 色 : 祝 言 之 之 父
演 員 : 譚 俊 彥 角 色 : 江 湖 大 盜
演 員 : 邵 兵 角 色 : 大 將 軍
演 員 : 冼 色 麗 角 色 : 銀 心
《武俠梁祝》和經典愛情故事《梁祝》沒有太大關系,說的是梁山伯、祝英台和馬文才輪回到了下一世後,吳尊飾演的梁山伯和阿Sa飾演的祝英台變成了逍遙派的人物「梁仲山」和「祝言之」,善於使劍,而由胡歌飾演的「馬承恩」也成了被祝英台辜負了的痴情漢。
阿SA向記者介紹,影片《武俠梁祝》其實講述的是傳統「梁祝」化蝶故事中的幾個主角,在來世再度相遇,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導演馬楚成介紹說,片中梁山伯、祝英台和馬文才都是武林高手,並各屬門派,其中馬文才和梁山伯的功夫都非常高,而且梁祝擅長用劍,在片中有一段二人舞劍的精彩段落,馬文才擅長用刀,他曾經以一己之力救了祝家全家。吳尊告訴記者,這部電影是一部悲喜劇,既有搞笑段落,也有讓人落淚的凄美愛情。
劇情簡介 十世相愛十世分--傳說天上有一對金童玉女,因犯下彌天大罪,被判下凡間:十世人生中都要這一對金童玉女相愛,但結局卻要生離死別…… 這對金童玉女就是相愛不能結合,殉愛化蝶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不過,傳說沒有因此而終結,在東晉一個武俠世界中亦發生了一段同樣哀怨、同樣令人心傷的故事……而故事主角梁仲山與祝言之,正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轉世……
電影介紹
「主人公其實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轉世,新版中,祝英台女扮男裝讀書的情節和兩人最終化蝶的結局都將保留,但中間過程將完全改變」。這次,馬楚成把梁祝後傳故事搬到了南北朝,「那個時期的服飾和建築都非常漂亮,影片的外景地會選在梁祝的故鄉浙江」。
導演馬楚成要將這部梁祝後傳融進現代人的愛情觀點。「為什麼愛一個人只能和她死同穴,卻不敢勇敢去拼爭一下呢?」導演馬楚成說,「男人的愛應該積極一些、勇敢一些,死時再化蝶還不如生的時候努力到最後一刻。」
2. 林黛玉和賈寶玉是出現在哪部電影上的求電影名字。
林黛玉,賈寶玉出自我們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茱麗葉與羅密歐出自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祝英台和梁山伯出自《梁祝》
3. 梁山伯與祝英台電影在哪下載啊
想不到這種年頭還有人為了電影下載而發問,那額說說吧
用軟體下,比如emulu vagaa bt等等不一而足
用vagaa舉例說明:
步驟:
1、網路上輸:"vagaa",下載一個VAGAA安裝包
2、下載之後將vagaa 安裝在電腦里
3、運行vagaa,輸入電影名字,上面一長串,要哪個有哪個
備註:如果樓主不知道應該如何下載、安裝VAGAA,OK,當我沒說
4. 求一筆電影 鬼片 其中有個角色 老頭在那裡叫潘博(伯)具體記不清了
靈氣逼人
留學加拿大的Angie(葉倩文飾)回港旅遊,並為其畢業論文「中國迷信」搜集資料。途中巧遇Hanson(黃百鳴飾)介紹入住一間神秘大宅。Angie 為了趕走Hansom而扮鬼嚇Hansom,怎料假鬼引來真鬼,Hansom竟被一神秘艷鬼擲出窗外,探員發仔(周潤發飾)上門調查,並揭發了當年歌星羅麗莎槍殺其情夫後自殺之真相。
5. 梁山伯究竟是哪裡人
梁山伯在歷史上有很多說法。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愛情絕唱。如果有人問你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哪裡人,你會覺得這人有問題,梁山伯祝英台當然是南方人唄。近年來,古代名人之爭日趨激烈,個中原由當然是以經濟利益所驅動,梁山伯與祝英台也沒倖免,梁祝究竟是哪裡人,爭議也越來越激烈。爭奪梁祝祖籍的有: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濟寧。山東濟寧是最後殺入爭奪的,但由於去年10月27日梁祝墓碑的出土,使濟寧成為這場爭奪的嬌嬌者。記者4月1日電話采訪了濟寧市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濟寧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樊存常。
濟寧是梁祝傳說之源
樊存常先生談了四條證據:
第一,在濟寧發現了年代最早、內容最豐富翔實的梁祝墓碑。歷史上,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此碑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據調查,目前全國已經發現的梁祝墓共有9處,而以微山縣馬坡鄉梁祝墓、碑建立時間最早、文字記載梁祝故事最為翔實。碑文詳細交代了梁祝故事的來源、時代背景和詳細過程。祝員外「見世之有子讀書者,往往至貴」,而自己因為沒有兒子,所以「咨嘆不已」。英台為解父憂,「冒為子弟「竟讀書可振門風以謝親憂。」梁祝同詣嶧山先生授業,同窗三年衣不解。山伯「疾終於家,祝英台悲傷而死。」二人合葬的原因是「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以遂平生之願,天理人情之正也。」整個故事沒有神話色彩和藝術加工,就是民間發生的真實故事。
濟寧微山樑祝碑的發現使國內其他地方的梁祝碑相形見絀。我們把微山縣馬坡鄉梁祝碑與年代也較早的寧波鄞縣的梁祝碑作一個比較。寧波鄞縣梁祝碑立於明嘉靖丁未臘月(1547年)比濟寧微山墓碑晚30餘年;寧波鄞縣梁祝碑只有「晉奉義婦冢」短短5個字,而濟寧微山樑祝碑共836個字;寧波鄞縣梁祝碑是鄞縣知縣徐立所立,而濟寧微山樑祝碑是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為欽差大臣,二品官,官位顯然更高。
第二,地方誌記載了梁祝家住濟寧的重要歷史史料。據樊存常先生考證,在《鄒縣舊志匯編》、清《嶧山志》、《嶧山新志》都記載了梁祝在嶧山讀書的事情和歷史遺址。如清康熙11年修《鄒縣志》記載:「梁山伯祝英台墓城西六十里吳橋地方,有碑。」嶧山上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
第三,梁祝的故事在濟寧民間廣泛流傳。宋元之際,梁祝故事就被編為戲文、元曲,明清時期又有多種版本的傳奇問世。在山東琴書,山頭花鼓等民間藝術中,都有梁祝的故事,至今還有很多人會唱。比如,《梁祝下山》是山東琴書的看家唱段,其中就有「梁山伯祝英台就在紅羅嶧山念文章」、「二人死後合葬在馬坡泗河沿上」的唱詞。
第四,梁祝故居村莊尚在,家族後裔至今在濟寧居住。據碑文記載,祝英台家居濟寧九曲村。經查訪得知,九曲村現位於泗河南岸,因泗河從兗州至此有九處彎曲而得名,今已演變成東九、西九兩個村莊。祝氏家族因避水災,後遷居濟寧市任城區岔河村,此村95%的人口姓「祝」,村中人尊祝英台為其先祖,諱與馬氏通婚,嚴禁村中演唱梁祝戲。梁氏族人原住在馬坡附近村莊,距離九曲村不遠。因此,當年梁祝二人赴嶧山求學途中相遇,二人柳蔭下駐足相會十分自然。
專家確認濟寧梁祝文化中心地位
2003年10月27日,濟寧梁祝墓碑出土。濟寧方面請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參加梁祝墓碑出土儀式。看看沉寂地下的梁祝墓記碑被緩緩抬出,專家們很激動,中國社會科學院梁祝文化研究知名專家賀學君女士激情萬分,她說:「千年等一回,我終於等到了,能夠參加今天的梁祝墓記碑出土儀式,我今生無怨無悔!」專家們一致認為,濟寧作為梁祝文化的中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濟寧梁祝墓記碑出土是對梁祝文化研究的一大貢獻。
人們儒家思想嚴重製約梁祝故事在北方傳播
人們接受梁祝是南方人的說法,是由於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廣泛傳播。據樊存常考證,「南方說」實質上經不起推敲。他根據多年的研究提出,梁祝故事「南方說」,最早是根據明人徐樹丕《識小錄》記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金樓子》是南朝的,但此書已經遺失,不知其具體內容,根本不能證明梁祝故事就發生在南方。唐代關於梁祝的記載很簡略,宋代出現了梁祝故事發源於江蘇宜興的觀點,這說明梁祝故事的發源地問題。在宋代就沒有定論。到了明代,梁祝故事又增添了新的內容,關於故事發源地的爭議更大,出現了梁祝籍貫在孔孟故里的濟寧說、浙江的寧波說、江蘇宜興說等不同的版本。明代作家馮夢龍在《情史》和《古今不止說》中,梁祝的籍貫都不一樣,前者說「梁家會稽,祝家上虞」。而後者則說梁祝為江蘇人,祝英台為江蘇宜興人,這說明馮本人對於梁祝故事源於何處也不確定。「北方說」之所以不廣為人知,按照樊存常先生的分析,主要還是因為梁祝故事在北方尤其是山東的傳播遭遇了很大的障礙。山東作為孔孟之鄉,儒家思想對人們的影響比較大,在封建社會,男女婚姻大事,要嚴格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梁祝私定終身大事的行為是違反禮教的,這種行為在孔孟故里更不便作宣傳,甚至不準宣傳。至今在祝英台的家鄉,還不準說唱梁祝戲、放梁祝電影,梁祝、祝氏與馬氏至今不通婚,就是這樣一個明證。
6. 2007年6月24號在上海影視城伯電影上女明星有誰
周迅,張曼玉,金素妍,徐若宣,陳好,涼洛施...
7. 有個電影關於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猶太人的故事的叫什麼伯……德計劃的
伯納德計劃。Heil Hitler,伯納德太小人了。居然這種手段,應該把他全家關洗澡房用氧化氮沐浴。
8. 真正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地方,哪個時間
無史料明確記載地點和時間。
有關梁祝的古跡,現已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梁祝》傳說據考最早始於南北朝時期,完整故事形成於唐,由藝人傳唱或表演即在宋代了。
周恩來為外人介紹《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4年,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准備在見面會上放映我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
作為時任新聞聯絡官的熊向暉接到指示後,心裡暗暗打鼓:《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的越劇,老外們怎麼能看懂呢?熊向暉絞盡腦汁,連夜寫了一份長達15頁紙的影評,從背景、意義、演員陣容、對話台詞等方面都用英文做了詳細的說明,報給了周總理。
周總理看了一眼這厚厚的影評,皺了皺眉頭說:「向暉啊,我們這是給老外看,你這內容雖然很詳細,但他們不懂我們的文化,不一定看得懂啊。」無計可施的熊向暉搖了搖頭說:「總理,那您說該怎麼寫這份影評呢?畢竟文化差異太大了。」
周總理凝神沉思了一會說:「只要給這部電影取個恰如其分又特別有吸引力的名字就好了,你只需在請柬上寫『請欣賞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台》』就行了,其餘不必做過多解釋。」
最後,按照周總理的建議,電影如期放映,觀看電影的各國與會代表看得如痴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特別是著名幽默大師卓別林看後,竟被影片的精彩情節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電影能取得巨大成功,不得不歸功於周恩來的那句簡短評價。
面對巨大的文化差異,周恩來沒有進行冗長的描述,他只是找到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共同點進行了一個巧妙的結合,將《梁山伯與祝英台》清晰而完整地展現老外面前。其實,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話不在多,關鍵是找到共鳴。
可以在愛奇藝免費觀看。
從小被寄養在姨丈家裡的哈利波特,飽受姨丈一家人的歧視與欺侮,然而就在11歲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原本是巫師,並且被錄取為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中的一員。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車,哈利開始了他的魔幻旅程,一切都那麼新奇,在那裡,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羅恩和赫敏。許多魔法課程也正在等著他研習:有飛行課、黑魔法防禦術、魔葯學與變形魔法等等,當然還有讓所有魔法師瘋狂的魁地奇球賽。
(9)伯在哪裡電影擴展閱讀
哈利·波特有著黑發綠眼,就像他的父親一樣,黑色的頭發總是四處亂翹,有著波特家族的飛行天賦。寵物是霍格沃茨鑰匙管理員魯伯·海格在他十一歲生日時贈與的禮物——雪鴞海德薇。
尚在襁褓時被伏地魔企圖謀殺,由於母親犧牲自己施法保護使得伏地魔咒語反彈,他成為歷史上唯一在索命咒下生還的人,額頭上留有一道閃電形傷疤。在滿十七歲時,終於擺脫未成年魔法偵測咒。
他發現自己和伏地魔兩者無法並存於世之後,就跟從鄧布利多的指引,對抗伏地魔,但卻成了被伏地魔控制的魔法部通緝的頭號不受歡迎人物。後來在第七集最後大戰返回霍格沃茨,獲得多數教授、學生的支持,並打敗伏地魔。
10. 梁山伯與祝英台陶淵明住的那裡是在哪裡
梁祝故里
綜述
雖然「梁祝」傳說人們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兒,全國究竟有多少種「梁祝」版本。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封丘版本
青陵台在封丘縣東北25里之青堆。戰國時期,宋康王駕車出遊,見到一位採桑女天生麗質,欲納為妾,使人探知該女為門下舍人韓憑之妻息氏。為見息氏,宋康王令築青陵台以觀之,息氏恐,乃作歌以拒之,投台身亡,韓憑也自盡。宋康王把二人分葬,後兩墓各長出一棵梓樹(又名相思樹),根結於下,枝交於上,有鴛鴦雌雄各一隻恆棲樹上悲鳴,後化為蝴蝶飛去,據考梁祝化蝶的情節源於此。
汝南版本
汝南流傳的梁祝故事有頭有尾,相當完整,情節和全國流傳的普遍說法大致相仿,但是梁祝傳說年代最早的版本,是西晉時期的。這里的傳說不同於普遍說法的地方,即汝南版本中最為獨特、最值得深究的部分。梁祝故事的主要情節在汝南都有相應的發生地,如梁山伯、祝英台的出生地,曹橋結拜的曹橋,梁祝同窗讀書的紅羅書院,祝英台被逼嫁的馬庄,梁山伯、祝英台的墳墓。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現汝南有梁祝讀書的「檯子寺」,也叫「紅羅山」,傳說這里曾有「紅羅書院」。紅羅山上傳說中梁祝擔水的井還在,井旁還有一塊碑,上寫「梁祝井」。
汝南版本講的是西晉時期,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兒身。梁山伯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經過梁山伯墳時,提出下轎拜祭,趁人不備撞死在柳樹前。
中原文化積淀深厚,民間文藝豐富活躍,中原腹地的汝南,自然更得文化風氣之先。僅就汝南縣馬鄉鎮來說,豫劇、曲劇、越調、民歌等都在這里流傳。這些地方藝術自然少不了演唱梁祝故事,如豫劇《梁山伯下山》、《梁山伯與祝英台》,曲劇《梁山伯攻書》、《梁山伯送友》,二夾弦《梁祝》、《紅羅山》,越調《梁山伯送友》、《馬文才迎親》以及曲藝方面的河南墜子《英台下山》、《梁山伯與祝英台》,三弦書《英台擔水》、《英台撲墓》等。
2005年12月,河南省汝南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梁祝之鄉」。2006年6月,「梁祝傳說」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虞版本
晉室南遷,士人平民紛紛相隨,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漢族南遷和多民族融合,影響漢晉政治格局,占據經濟文化舞台的士族,僑姓有王、謝、司馬、殷、何、庾、桓、郗、許、曹、 江以及阮藉的後裔,江南士族有周、賀、顧、紀、孔、戴、袁、虞、干、葛等,其中多數游止或世居會稽(紹興),史稱「今之會稽,昔之關中」的第一大都市。會稽城「多諸豪右、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晉代會稽郡上虞縣祝家有一女名叫祝英台,女扮男裝到會稽城(紹興)游學,途中遇到一同前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兒身,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郁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離開了塵世。
祝家村是祝英台故鄉傳說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唱詞就寫上了「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據載,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宅面積約有500平方米,還有花園遺址。村邊有一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雲柏、石榴等古樹。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歷史。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紹興城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去會稽求學。途中,邂逅了會稽郡城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會稽郡城的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貿阝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又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奉化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貿阝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杭州版本
梁祝在萬松書院同窗共讀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
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在錢塘縣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松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辟為敷文書院。
宜興版本
宜興的版本是南朝齊時期,化蝶傳說根深蒂固,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南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台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游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梁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遺址。宜興俗定農歷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台」為蝴蝶命名。
微山版本
士大夫們為梁祝修合葬墓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碑文記載祝英台家居濟寧九曲村,其父祝員外因沒有兒子,十分苦惱。祝英台是為解父憂才女扮男裝求學。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傷而死。士大夫們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對梁氏矢一而終感動,為二人修合葬墓。現曲阜孔廟還保有「梁祝讀書處」,在嶧山上還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遺址。
自古至今,關於梁祝的傳說,可謂流傳廣而久遠,遍及國內外眾多地區,其內容也大致相同。而諸城的梁祝傳說卻別有一番情味,以其真實、美麗、親近、悲壯而獨具特色。傳說內容大致分為三部分:
其一,在位於諸城市北部的相州鎮梁山屯村,村民聲稱,梁山伯就是梁山屯人。傳說梁家生活早年富裕,山伯的父親也曾辦過塾堂,不幸積勞成疾,三十幾歲便撒手西去,撇下了山伯母子相依為命,日子逐漸敗落下來。梁山伯的乳名叫伯孩兒,自幼體弱多病,家中生活僅靠母親雇短工經營幾畝薄地為生。待山伯長到十六歲時,母親怕誤了孩子的前程,便省吃儉用,攢些積蓄,把梁山伯送到了村西北三里遠的小梁山的塾堂里讀書,因塾師曾是梁山伯父親的好友,故而山伯在塾堂處處受到師父的關照,學績甚好。
小梁山上的塾堂遺跡至今尚存,大門石墩及書房寢室清晰可辨。也就是在這里,梁山伯結識了女扮男裝前來讀書的祝英台,兩人同室居住,兄弟相稱,感情篤深。一晃三年過去,直至學業完成下山之時,山伯也未察覺出英台的真實身份,並執意要送一送祝賢弟。兩人邊走邊聊,暢敘友情,一路西行,一直送到如今諸城市石橋子鎮北的小石橋上,才被英台勸住,這就是有名的十八里相送。
石橋子鎮北的小石橋至今猶在,是一座不大的懸砌拱橋,石橋面上磨蹭光滑,仍相當結實,這里距小梁山恰恰十八里整。就在這小石橋上,英檯面對相處三年的梁兄,愛戀之情再難自製,於是提出為自家的小九妹作媒許配山伯,並叮囑山伯定要早日到祝家提親。見山伯應允後,兩人才依依惜別。
當山伯再回山拜別師父時,才從師母那裡得知英台即是小九妹,趕忙前往祝家提親。誰料,祝員外已將英台許配給了馬文才。當梁山伯知道祝員外已將英台強行許配馬文才後,連英台也不曾見一面即被逐出門外,回家後悔恨交加,相思成疾,終日咳嗽,湯水不進,一病不起,其症就是今天的肺結核。在山伯病入膏肓之時,囑咐母親說:「我死後不要到別處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岸。」因他知道,馬文才家就在當今安丘市官莊鎮的馬家莊子村,英台出嫁必經此地,死後也想再見英台一面。說完後山伯一命歸天,年僅十九歲。梁母果然依照兒子的囑咐,將山伯遠葬到現今石橋子鎮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上。
其二,在諸城市石橋子鎮西的祝家樓村,村人亦稱,祝英台就是該村祝員外之女,祝家共四支,居住在祝家樓村的四角上,四樓對應,祝員外即家居東北樓。當時祝家子嗣大排行,英台在女中行九,小名叫九紅兒,只因祝員外膝下無子,又禁不住英台苦苦請求,於是就同意了英台女扮男裝去小梁山求學。
英台上山以後,一直隱瞞真實身份,兩年過去竟無人察覺,直到第三年臨近學業將止,才被師父窺出些端倪,他見英台方便時與其他人不同,即使小解也要蹲下,便告知妻子,師母便暗中留意,果然發現了英台的女兒身。師父思忖良久後說:「反正也快終業了,還是不張揚為好,傳出去會壞了人家的名聲。」於是英台才得以平安下山。
祝英台回家以後,方知父親已為自己許下婚事,又得知山伯曾來提親被父親拒絕,便終日以淚洗面,再聞山伯已殉情而死,葬於里丈河北岸,即三日不食,並在嫁妝一事上百般糾纏,以拖延婚期,直至出嫁上轎時又提出必須在里丈河北岸落轎一次,以祭拜梁兄亡靈,否則絕不上轎,這才上演出裂冢化蝶那一場戲來。
但令人不解的是,在今天的祝家樓村,祝姓村人都矢口否認有英台其人,更不是祝家樓人。多少年來,凡是表現《梁祝》內容的戲劇、電影、鼓詞等,一概不準進村演出,也不許祝姓村人到外村聽看,並延續著一個梁祝不通婚的風俗。據另姓村人介紹,祝家認為,本族出了祝英台這樣一位女子,沒有家教,有辱門風,故不得宣揚。這樣的否定和做法恰恰證實了祝英台確是祝家樓人。
其三,在諸城市北石橋子鎮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一條通往安丘市官莊鎮馬家莊子村的舊道旁,有一座大墓高高立於土丘之上,封土之上雙頂並立,墓周雜草叢生,墓體青草覆蓋,立於墓上,南望渠河,北覽安丘,東西兩道行人,盡收眼底,這就是梁祝冢。據里丈村人講,這里就是梁祝化蝶的地方。傳說有兩種,一說是祝英台出嫁那天,風和日麗,花轎剛到冢西的古道上,突然狂風四起,英台即要求落轎,前去祭拜梁兄亡靈,到得墓前,英台眼望梁兄石碑,悲痛欲絕,聲淚俱下,歷數梁兄情意後,撞碑而死,家人遂將英台合葬於此。一說是當時確有墳墓裂開之事,英台鑽入,遂翩翩飛出兩只蝴蝶,把個馬文才急得繞墓追逐,拉了墓地一大圈兒蒺藜。細觀墓周,確有層層蒺藜草纏繞。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