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看過的電影里的經典送別鏡頭都是什麼樣子
在我看過的電影中有三部送別的場景比較的難忘
第一部是《忠犬八公的故事》,兄弟之間的感情,戀人之間的感情都很動人,同樣寵物與主人之間的感情也很動人。教授離世,八公每天都到車站去接他下班,這種離別無聲無息,卻又非常深刻,就像我們不能相信親人突然的離世一樣,小八也固執的不相信主人的離開,最終等到了生命的結束,這種沒有告別的離開,是最感動,最催淚的。有多少人看完忠犬八公哭的稀里嘩啦,不能自已的?
❷ 周潤發吳倩蓮火車站送別是什麼電影
周潤發吳倩蓮火車站送別叫《花旗少林》。
《花旗少林》是由劉鎮偉執導,劉鎮偉和谷德昭編劇,周潤發、吳倩蓮、秦漢等領銜主演的帶奇幻色彩的動作愛情片。影片講述了當代高手阿正和有特異功能的女孩小菁之間的愛情故事。影片於1994年1月29日年在中國香港上映。
花旗少林劇情簡介:
本片是帶有浪漫氣息的驚險奇情動作片,構思頗有新意,部分場面亦發揮出想像力,但整體上的執行仍不脫避重就輕之弊。男女主角周潤發與吳倩蓮在片中產生了相當好的化學作用,秦漢首度嘗試反派角色也表現不俗。
影片描述美籍華人張正奉中央情報局之命,前往中國大陸協助護送一件國寶赴美。他在武林聖地少林寺等候消息期間,跟少林寺方丈空智大師和七歲小和尚清淳產生了友誼,但也有文化差距與生活習慣的沖突。
更令張正感到意外的,原來所謂的寶物是身懷特異功能的少女小菁,兩人在揭破驚天陰謀的過程中產生了一段浪漫情緣。編導劉鎮偉以比較清新的手法來處理此片,在愛情與動作之間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其中尤以周背著吳走過紛飛白雪的一幕最有味道。
這是一部帶有浪漫氣息的驚險奇情動作片。本片中,導演劉鎮偉「笑中帶淚」的風格趨於成熟,一個當代高手和一個有特異功能的女孩之間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武學肅穆之地少林,時正是北國的冬天。
電影穿插了不少典型的劉鎮偉式笑話,在寒氣襲人的季節里,讓人溫暖。難忘的兩個場景:女孩使出特異功能,帶著心上人在雪中的樹林御風飛行,手碰落了松樹上的一片積雪,宛如一個童年的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花旗少林
❸ 電影中有哪些經典的離別、分手時的畫面
《天堂電影院》薩瓦多離開西西里的時候,艾菲多,薩瓦多的媽媽和妹妹,還有神父送別。當時艾菲多站在那裡低著頭,那段很感人。
❹ 電影中有哪些經典的離別,分手時的畫面
《第六感生死緣》中布拉德皮特和弗蘭妮在咖啡館的一步一回頭式告別(溫情)
《失戀33天》畫面有點多...
《速度與激情7》保羅沃克(兄弟情)
《海上鋼琴師》1900和女孩在碼頭的分別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紫霞仙子死去
《加勒比海盜3》結尾威爾和伊麗莎白的告別
《斷背山》中傑克開車遠去在後視鏡中看恩尼斯的畫面
《偷心》裘德洛和波特曼在家裡的分手片段
《愛樂之城》最後幾分鍾的後悔想像畫面和離別時的微笑
《一天》中那句「I love you,so much. But I don't like you anymore」
《倩女幽魂》中小倩回到瓷壇中的片段
《一代宗師》宮二和葉問在酒樓中最後的談話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雷納多幫瑪琳娜撿完橘子後的畫面
《泰坦尼克號》傑克和露絲在冰水中的對話
《被偷走的那五年》病房裡拔掉氧氣管的畫面
《我腦中的橡皮擦》秀真留下一封信離開哲洙的片段
《這個殺手不太冷》波特曼被丟進排氣管道到萊昂犧牲片段
《終結者2》施瓦辛格慢慢沉入煉鋼水中的畫面
《黑客帝國3》尼奧離開崔妮蒂隻身前往機器世界的畫面
《美國隊長》美隊駕駛九頭蛇戰機墜入冰海前和佩姬卡特的約定
《大魚海棠》湫捨去自己天神的生命去挽救椿的愛情片段
《釜山行》孔侑變成僵屍後微笑著跳下火車的畫面
《中南海保鏢》中「你對香港還有什麼留戀的嗎」「我想沒有了」
《獨自等待》陳文買了禮物送給劉榮後委屈轉身離去的畫面
《頭文字D》藤原拓海看到夏樹和她情人後轉身離去的《一路向北》
《旺角卡門》張曼玉送華仔上巴士的畫面
《贖罪》中布萊尼奧想像中特納和西西莉亞的分別畫面
《海邊的曼徹斯特》李和前妻偶遇的對話
《如果·愛》中金城武和周迅兩度互相傷害離別的畫面
《卧虎藏龍》李慕白死在俞秀蓮懷中的畫面
《少年派》中老虎離開派的畫面
《前度》好多畫面...
《霸王別姬》程蝶衣在段小樓面前自刎
《十二夜》陳奕迅和張柏芝的爭執片段
《喜劇之王》「我養你啊」片段
..............
還有好多我暫時沒能全部想起來
..............(排名不分先後)
❺ 《送別》
在送別中學會珍惜。
學陶笛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送別》,如小米老師所說:「曲風悅耳動人,簡單易上手」,更主要的是,這首歌曲是我多年的摯愛,熟諳於心。
《送別》
譜曲:J·P·奧德韋 編詞: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送別》曲調取自J·P·奧德韋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敗轎慎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音樂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民國才子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所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李叔同的《送別》,是對摯友許幻園的離別之情。李叔同與許幻園在革命之後宣揚民權思想,一度成為社會改革潮中的先鋒人物。在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稱帝,社會急劇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家業盪然無存,許幻園欲赴京討回公道,離別時刻,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下此歌送別許幻園。
20世紀20年代~40年代,《送別》這首歌曲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1980年代,《送別》作為主題曲出現在林海音小說改編的電影《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最近,在某論壇上看到有人帆斗評論《送別》寫得十分平凡,只是一些意象的簡單堆砌。我深不以為然。
這首歌小時候聽來確實平常無奇。詞中的長亭、古道、芳草等等都是極其平實的物件,好比我們和人交往時「只道是尋常」,但一旦那人離去,那些平常的物件就都有了特別的意義。隨著年歲推移,總會在遇到別離的某個時刻,腦海浮現「長亭外,古道邊…天之涯,地之角」,從前無關緊要的某些東西,感覺被牽引過來,重新產生了關聯。
也許,可以認為,歌詞並非寫得有多精彩,而是歌詞營造的淡然深遠的意境,引起心中的共鳴,如蘭亭集序里「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這首歌延伸了眾多個體生命的時長,又被稱為民國群體的時代記憶。從個人與友人的離別逐漸放大到對世界之極的距離感、對即逝的事物的悲愴感。就如古詩中經典的借物喻情,歌曲以景象引發共情,繼而不斷巡迴傳唱,彷彿向世間述說著萬物都有離去的那一天。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里多次提到「送別」,年幼的英子,經歷了宋媽、爸爸、秀貞的生離死別。但同時,又得到了之前未曾有過的感悟。想想現實中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無論是短暫交集的陌生人、還是一起玩耍的夥伴,或是陪伴成長的長者、至親,我們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地送別,甚至是永別。交集的時間長短、送別的早晚有不同,但那一種苦楚和無常卻是同樣的刻骨銘心、久久難忘。
送別說不上是從年幼走向察敬成熟的必須代價,但卻算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送別後有感慨,還會有懷念,在遺憾中,我們懂得了更加珍惜和把握眼前、當下的美好。
❻ 求電影中難舍難分(告別離別)的電影片段!!!
《分手男女》 在重復了多次爭吵後,不搭調的情侶布魯克和蓋瑞終於決定分手。可心中憤憤不平的兩人都不願搬出曾經共有的公寓,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繼續住在同一屋檐下。完全看不順眼的兩人開始互不相讓、爭風吃醋、互相拆台、各出奇招,一場場鬧劇過後,他們才發現不能沒有對方…
❼ 《送別》的背景是什麼
1、《送別》的背景:
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彷彿也沒聽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返中帆??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
2、《送別》歌詞:
詞:李叔同曲:約翰·龐德·奧特威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培派。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7)送別電影圖片帶字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漏雹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1990年代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別》作為插曲。
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片頭使用歌曲《送別》,用以說明該電影所述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
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電影插曲為歌手朴樹翻唱的版本《送別》,朴樹的版本採用了完整版的歌詞。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這是因為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❽ 送別這首歌是什麼電影主題曲
《送別》是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主題曲
❾ 給我一個[送別]的簡介,要快哦~
送別 歌曲介紹 李叔同根據美國人J·P·奧特威所作旋律填詞的一首著名的學堂樂歌。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這些歌曾在全國范圍內廣為傳播。曲調帶著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著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啟蒙者的歷史任務。 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傑出的作者,而且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於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崑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辦我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同時發表了《我的鋒鏈首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餘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已成為了一個歷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徵。由他自己寫的詞譜曲的《春遊》,則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以下由Van添加> 一、豐子愷版 李喚鍵叔同《送別》手跡似未留存。《送別》最初發表版本見於裘夢痕、豐子愷合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書收入李叔同作詞作曲或者填詞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開明書店出版。有人說此書在1921年出版,是錯誤的。此書的歌詞字體不是標准印刷體,而是手寫體。書寫之人可能是編者。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豐子愷(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與李叔同關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後,二人來往也十分密切。根據豐子愷年譜,1927年秋李叔同還曾在豐子愷家中小住。豐子愷曾向人推薦,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讀者可在開明書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窺見」。因此,這個版本的可靠性無可懷疑,應視為正宗原版。 豐子愷版在傳播過程中,曾發生個別錯訛。「一觚濁酒」之「觚」,有「瓢」、「壺」、「杯」、「樽」等幾種誤植。「觚」與「瓢」字形相近,可能在傳抄過程中被錯認。但「觚」為古人盛酒的器具,「瓢」為農人從水缸舀水或者從麵缸取面的器具,豈能混淆和替代。「壺」與「觚」(音孤)音接近,「觚」變為「壺」,當是傳唱過程中聽差所致。而「杯」、「樽」之訛傳,傳唱者記憶錯誤的可能性比較大。 二、林海音版 台灣女作家在其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兩次提到《送別》這首歌。她記錄的《送別》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林海音版和豐子銀數愷版差別較大。有人認為這是林海音記憶錯誤或者對原詞記憶不全,以杜撰填充。對此說法我不以為然。以林海音對童年往事的記憶能力,她斷不會忘記她一生都非常喜愛的《送別》這首歌的歌詞。我以為,林海音版的《送別》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它曾經作為林海音在北京讀書的那所小學在畢業典禮唱的儀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舊事》中把它稱為「歡送畢業同學離別歌」。我想是這樣的,那所小學採用《送別》作為「歡送畢業同學離別歌」,但鑒於李叔同原詞中「一觚濁酒盡余歡」等句不適合兒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只對「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中的「來」字有所懷疑,從意思上說此處用「還」似更為貼切,也避免和後面的「來」重復。而網上傳抄本,也確有將「問君此去幾時來」寫為「問君此去幾時還」的。 三、電影《城南舊事》版 電影《城南舊事》對《送別》的使用,並沒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實際是把豐子愷版和林海音版合二為一,但又有個別差異。影片在出現《送別》一歌時,沒有字幕,我記錄的兩段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這個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點是把豐子愷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變為「海之角」,不知是否有所依據。另外,「盡余歡」一句,我反復聽,確定唱的是「瓢」。由於電影具有特別的傳播力,特別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這個版本的《送別》傳播最廣。但不能不說,這個版本並不好。 三、陳哲甫增續版 可能是因為《送別》比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後有人續填歌詞。而有的續詞隨原詞一起傳播,時間一長,被人誤當作李叔同《送別》的第二段。最著名者當屬陳哲甫續詞。 陳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學日本。回國後歷任北京高等師范(北師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學國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貧兒院院長等職。1928年後居天津。陳哲甫與李叔同相識,並可能和李叔同有親戚關系。他寫的《送別》續詞收入杜庭修所編《仁聲歌集》中。該歌集1932年12月由仁聲印書局出版。《仁聲歌集》將陳哲甫的續詞和李叔同的原詞同刊在《送別》歌中,形成《送別》的演繹版。全詞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孤雲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 伯勞東,飛燕西,與君長別離。 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續詞中「此情誰與語」,也有寫為「此情與誰語」的。兩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見過《仁聲歌集》原書者指正。還有人誤以為是「此情誰與予」。另外,有些文章將「把袂牽衣」寫為「把褲牽衣」、「把袖牽衣」,顯然不對。 陳哲甫的續詞也不壞,但似乎寫的是男女分別、兒女情腸,不如李叔同原詞意義寬廣。 四、佚名續增版 《送別》還有這樣一個版本: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離悲,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去去莫遲疑。 有不少人說第二段也是李叔同所作,但沒有人提供原始證據。我分析,這也是一個續作。這段詞突改第一段詞意象聯想、情景結合的風格,對光陰易逝、悲歡離合發表議論,味同嚼蠟,所作議論實際上是對第一段意思的重復,沒有新意。作為歌詞,它也不上口,幾乎無法歌唱。因而我判斷它不是李叔同手筆。從根本上說,《送別》原詞內容完整,有始有終,根本就不需要第二段歌詞。即使李叔同真的寫了第二段歌詞,那也是續貂之為。 這個版本的《送別》似乎是從港台傳來。我在網上看到的一份「台中市立國中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成績考查一年級國文科」試卷,將它作為閱讀測驗題。香港也有文章認為它是李叔同《送別》全詞。 五、豐子愷家庭版 有人回憶,豐子愷晚年見後輩學唱《送別》,覺得新時代的兒童應當唱朝氣蓬勃的歌曲,於是重填了《送別》歌詞,並改題為《游春》: 星期天,天氣晴,大家去游春。 過了一村又一村,到處好風景。 桃花紅,楊柳青,菜花似黃金。 唱歌聲里拍手聲,一陣又一陣。 這個歌詞只是在形式上與《送別》相仿,構不成《送別》的演繹版本。這里僅僅將其作為《送別》傳播史上的一個花絮加以介紹。 <以上由Van添加> 李叔同 的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❿ 《送別》這首歌最早出現在哪一部電影
《送別》最早是1983年的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
《城南舊事》講述了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英子與「瘋」女人秀貞成為朋友。
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
英子一家搬家到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花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10)送別電影圖片帶字擴展閱讀
《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閩、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於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