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看完《懸崖之上》,我才發現《風聲》是一部很優秀的諜戰電影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懸崖之上》必定會被觀眾拿來與2009年上映的電影《風聲》作比較,而一個豆瓣7.6,一個豆瓣8.3,觀眾更喜歡哪一部電影也就一目瞭然了。
那麼,《懸崖之上》比《風聲》差在哪呢?
不少人看完《懸崖之上》都反應一個問題,日本人為什麼消失了?
哈爾濱明明是被日本佔領的城市,為什麼日本的元素卻那麼稀少甚至沒有呢?
與《懸崖之上》不同,在電影《風聲》里,隨處可見日本人自己日本元素。
就比如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禮炮炸開,鏡頭自上而下移動,觀眾看到:印著日語的橫幅,牆上插著日本國旗,人們揮舞著汪偽政府的旗幟,慶典遊行隊伍里有一排身著日本傳統服飾的人……
這些鏡頭,無一不揭露了汪偽政府與日本人媾和,狼狽為奸!
最主要的是,黃曉明飾演的日本軍官武田主導審訊,這就非常直白地告訴觀眾:日本侵略者是我們的敵人。
而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在偽滿洲國統治下的哈爾濱,觀眾卻看不到日本元素,甚至看不到日本憲兵。
這是非常奇葩的事情!
要知道,不管是偽滿洲政府,還是汪偽政府,這兩個偽政府本質上都是日本人在華扶持代理人,它們代表的是日本人的利益。
那麼,偽滿洲政府統治下的東北是什麼樣子的呢?
從1931年至1945年,日本通過扶持偽滿洲政權佔領了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全部,以及內蒙古東部和河北北部。
在這個期間,日本在東北實行奴化教育,偽滿洲政權管轄下的中小學生大多以日語為主進行教學,官方文書採用日語和蒙語,日語使用面越來越廣,地位也越來越高。
日本的目的是:欲滅一國,先滅其文化!
所以,《懸崖之上》里的哈爾濱,這座漂亮的大都市,那麼多櫥窗,居然沒有擺放一些顯眼的日本貨。
也沒有安排一些穿著和服的日本人招搖過市,或者安排日本藝妓表演,又或者讓咖啡館放一些日語歌曲……
這導致很多觀眾的直觀感受是:這座被日本侵略者佔領的城市,還挺和平與繁華的。
和平與繁華的從來都是假象!
日本侵佔的東北地區是抗日斗爭最嚴峻的地區,日本侵略者為了鎮壓反抗者,製造了眾多"萬骨坑"和"無人區",還有731部隊進行慘絕人寰的人體實驗。
很可惜,日本人在東北犯下的這些的罪惡,都沒有出現在《懸崖之上》的影像中。
而且,日本侵略者也彷彿消失了一般。
電影作品中的個人風格和腔調展示了導演的個性,也讓觀眾看到了導演的標記。
比如,提起周星馳的電影我們馬上想到了無厘頭,而張藝謀導演的作品,無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他對影片畫面之美的把控是非常卓越的,尤其是對色彩的迷戀,張藝謀可謂非常執著。
張藝謀在電影《滿城盡在黃金甲》里大量地使用金黃色,代表了帝皇的尊貴與霸氣;在《影》這部電影中,運用的黑白灰三色,讓整部電影彷彿浸潤在水墨畫之中,典雅而又濃重。
而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張藝謀大量地使用了雪的白,觀眾可以直觀地看到:林海雪原之美、大雪覆蓋下的哈爾濱美得像展示在櫥窗里一樣……
毫無疑問,張藝謀的電影畫面做得真是卓絕,忽略掉故事的話,張藝謀的電影就沒有一部不好看的。
(如果考慮到畫面的美感,讓日本侵略者有多遠滾多遠,這似乎也能說得通。)
《風聲》就很實在,這部電影並沒有過多地去描繪城市之美,並且兩次移動鏡頭俯瞰或平視,展示了裘庄的全景,觀眾看到的是: 建立在懸崖邊上的裘庄,在夜幕的籠罩下,更顯陰森可怖。
形式之美只能是錦上添花,電影最重要的還是故事本身,而諜戰片的重點是:懸疑。
《懸崖之上》的主線是:4名地下黨為了保護一名知情者離開偽滿洲國,他們空降到距離哈爾濱幾百公里的密林,為了避免同時被抓導致任務失敗,4人分成兩兩一組分開行動。
支線是:由於叛徒泄密,偽滿洲警察明面上是在搜捕4名地下黨的同時,暗地裡卻要查內鬼。
首先,電影交代了4位地下黨為了這次任務在蘇聯接受了七個月的訓練。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經過了七個月的特工訓練,在火車上,楚良(朱亞文)居然還頻頻看向小蘭(劉浩存),都選擇分開行動,他不知道這樣做會把對方暴露?
更 搞笑 的是,小蘭都暴露了,也沒有人鎖定小蘭,居然讓這個青銅耍到了最後。
還有一處,叛徒都跑到廁所改掉張憲臣(張譯)留下的暗號,居然也沒人鎖定張憲臣?
好吧,叛徒不知道誰做的記號,也可能偽滿警察想一網打盡,並藉此揪出內鬼吧。
再者,張憲臣在逃跑過程中發現疑是自己孩子的小乞丐,他便以身犯險下車詢問,難道他不知道,在不當的時機相認,是會將危險帶給他小孩的嗎?好吧, 情感 戰勝理智。
好著急,論特工的職業修養喲!
青銅小蘭,我敢說她絕對是拿到了王者劇本。
小姑娘在車站逃跑時都開槍打死了個落單的偽滿警察,那麼大的響聲也招不來一個抓她的人,我也是驚呆了。
小蘭的王者劇本當然遠遠不止這些,她成功到達了哈爾濱,成功與張憲臣會合,成功和周乙(於和偉)接頭,成功完成任務。
但是吧,除了和周乙接頭有相關解釋,其他的情況,小蘭是怎麼辦到的?
編劇和導演也不愛說,電影看完了,觀眾也不知道。
說好的諜戰片,我以為觀眾最關注"怎麼送出情報"的,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卻變得沒那麼重要。
再來看《風聲》,《風聲》的主線是:一次刺殺任務失敗後,一名地下黨被捕,在遭遇嚴刑逼供後,透露出司令部有地下黨潛伏,代號老鬼。
以武田(黃曉明)為首的特務為了揪出老鬼,找到老槍,摧毀中共地下組織,他故意設下陷阱,讓老鬼傳出錯誤的刺殺情報。
然後,武田把5個"嫌疑人"關在密閉的山莊,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系,而老鬼要做的是送出"撤退"的情報,保護組織不被團滅。
《風聲》設置懸疑的方式採用的是阿加莎的"暴風雪山莊"模式,相信喜歡看懸疑片的觀眾都不會陌生。
武田要從這五個人中找出誰是老鬼,經過三輪的試探,被老鬼用字跡誤導,把目標鎖定在張司令的侍衛官白小年(蘇有朋)身上,經過一番不可描述的用刑之後,白小年領盒飯。
此時,剩下四個人:李寧玉(李冰冰)、顧曉夢(周迅)、金生水(英達)、吳志國(張涵予)。
老鬼知道,可能沒有人能活著走出這個山莊,送情報得用非常手段。
故事節奏緊湊,觀眾被帶入緊張的氛圍中。
觀眾會跟著猜:究竟誰是老鬼?他要怎麼送情報?
武田一開始是懷疑李寧玉的,白小年死後,他立刻鎖定了李寧玉。
武田再一次使用不可描述的刑罰來摧毀李寧玉的意志,然後安排一場飯局,最終才把目標鎖定在顧曉夢和吳志國身上。
在這些反復試探的過程中,敵人聰明而又狠辣,但是,因為一開始就認定了五個人中只有代號為老鬼的一個地下黨,並沒有考慮到老鬼的上級領導老槍也在其中,這才讓地下黨們有可乘之機。
最後,編劇和導演也解釋了送情報的兩個途徑,一個是保住老槍(張涵予),讓老槍傳遞情報,另一個老鬼自我犧牲,用自己的屍體運送情報。
《風聲》在懸疑的設置上,做到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觀眾被劇情帶著走,跟隨著武田去揣測老鬼究竟是誰,參與感十足。
而《懸崖之上》的參與感就顯得比較弱了,尤其是當特務科科長高彬(倪大紅)在懷疑周乙是內鬼時,觀眾就已經知道周乙確實是地下黨了,這還怎麼玩?
最 搞笑 的是,結局時,高彬屬下問他還查不查內鬼,他說:"到時候讓他自己跳出來",一個特務頭子竟然那麼善良,要找足證據才抓捕內鬼?
好吧,反正我看周乙拿了小蘭的毒葯,可能編劇和導演要安排周乙再玩一票大的,最後才讓他服毒自盡吧。
懸疑片要蒙的就是觀眾,如何讓觀眾參與到解疑的痛並快樂中,這是懸疑片首要考慮的。
假如大多數觀眾過早猜對答案,這部懸疑片基本就失去了魅力。
《懸崖之上》還能拿到7.6的豆瓣分數,這實屬佔了畫面精良的便宜,當然了,畫面美也是一個不能否定掉的優點。
關於諜戰片,除了講清楚怎麼完成任務之外,有兩個問題也必須講透徹:
1.我們在和誰斗爭?
2.我們為什麼斗爭?
《風聲》在這兩問題上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第一個問題很清晰明了,關於第二個問題,就藏在顧曉夢(老鬼)的遺言里。
當李寧玉看到秀在衣服上的摩爾斯碼遺言,當周迅用她輕柔的聲音說出這段台詞時,我相信打動了觀眾。
《風聲》里的敵人強大而又狡詐,殘忍又無情。
要打敗這樣可怖的敵人,需要鋼鐵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而《風聲》用顧曉夢的遺言來完成這個主題的升華。
老鬼、老槍,他們不是某一個人,他們是一種精神!
反觀《懸崖之上》,結局處,拿著王者劇本的小蘭傷感地說:"……我還沒和他(楚良)好好道告別,沒想到火車上遠遠看一眼,就是最後一面了。"
這段台詞把觀眾帶進了個人的小情小愛中,以至於不少觀眾看這一幕的感受是:確實有無限感慨,眼睛也有濕潤,但是,眼淚愣是沒能滾成珠子掉下來。
不過,老謀子把浩存妹妹拍得真美呀!我見猶憐,楚楚動人!
總之,如何不刻意煽情又能表達崇高,這也是《懸崖之上》要向《風聲》取經的地方。
不管怎樣,期待下一部諜戰片的懸疑與形式齊美。
⑵ 電影《智取威虎山》是根據什麼創作的
電影《智取威虎山》根據真實事件著作的《林海雪原》拍攝而成。
解放前偵察英雄楊子榮在黑龍江省海林縣梨樹溝追殲頑匪丁煥章、鄭三炮的戰斗時,不幸中彈犧牲。
而這部小說則是曲波根據自己當年剿匪的經歷創作的,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紅色經典。
小說塑造了少劍波、楊子榮、孫達得、座山雕、小爐匠和欒副官等眾多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
1960年,解放軍八一電影制廠將小說中『智取威虎山』一節改編成電影《林海雪原》,引起了轟動;
2014年徐克又將這一情節改編成電影《智取威虎山》,在聖誕節公映後,引起巨大的反響。讓我們再次走進茫茫林海雪原,去重溫那些熟悉的人物和一段傳奇的故事。
⑶ 《智取威虎山》的翻拍,如何評價電影《林海雪原》
電影《林海雪原》是一部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剿滅東北地區土匪武裝的故事,值得大家看。故事通過推進土地改革政策為前提背景,圍繞楊子榮卧底威虎山展開故事情節,利用座山雕六十大壽的除夕夜百雞宴,里應外合一舉殲滅匪首,清除了土改的敵對障礙,為八路軍解放東北做出了階段性貢獻。
如果以現在的視角來看,電影《林海雪原》的藝術性還不夠成熟,程式化故事結構,臉譜化的人物形象都難以從現代電影的藝術角度去評判,樣板戲和舞台劇的痕跡也極大影響了電影的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