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龍演過什麼電影
1、1978年以電影《蛇形刁手》、《醉拳》確立功夫喜劇的表演風格。
2、1980年自導自演的動作片《師弟出馬》打破香港地區票房紀錄。
3、1986年自導自演動作片《警察故事》,該片獲得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
4、1992年憑借警匪片《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獲得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5、1993年憑借警匪片《重案組》蟬聯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6、1995年憑借動作片《紅番區》打入好萊塢,該片打破北美外語片票房紀錄。
8、1998年主演的動作片《尖峰時刻》奠定其在好萊塢的地位。
7、2001年主演的動作片《尖峰時刻2》創下華人演員主演好萊塢電影的票房紀錄。
8、2005年憑借警匪片《新警察故事》獲得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 。
『貳』 石天演過什麼電影
石天中國香港影視演員。導演、製片人。1950年生於北京。1968年畢業於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演員培訓所。專修電影技術與演技。畢業後1973年主演了《桃李春風》、《北地胭脂》、《憤怒青年》等影片。1973年後相繼在嘉禾、許氏以及台灣長弓等影片公司任演員。1978年參加拍攝《蛇形刁手》、《醉拳》等功夫片。1980年與麥嘉、黃炳耀合組奮斗影片公司,後擴展為新藝城影業公司。任演員、製片、導演。曾任香港影壇重要喜劇功夫片《最佳拍檔》系列電影的製片人。1983年始任導演。
參與影片:
財叔之橫掃千軍THERAID(1991)
紅場飛龍TheDragonfromRussia(1990)
八寶奇兵TheyCametoRobHongKong(1989)
英雄本色·Ⅱ(1987)
難兄難弟(1982)
追女仔(1981)
最佳拍檔(1981)
老虎田雞(1978)
三進山城(1965)
香港老牌演員石天,現在還有一個身份是東海集團股東,
石天:野心化動力
〔事業———電影〕
野心·奮斗·誠實
猛一提「野心」二字,似乎總會讓人想到野心家之類的陰險角色,其實,野心也是一種動力。
石天就是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當年還是一個小孩的石天就特別喜歡看名人的自傳,看他們的失敗與成功,看他們的人生經歷,慢慢的,他確立起一個目標,一定要在社會上功成名就。小小年紀的石天,做夢都夢到自己發達。那時,年紀輕的人要獲得成功,通過娛樂圈是一條捷徑,而石天在學校本身就是一個活躍分子。1969年,他加入了邵氏影城,當時邵氏是香港最有規模的影城,他選擇讓自己在一個好的搖籃裡面成長。
石天說,「那時我很年輕,二十歲左右,沒有太多角色,當時男角講究成熟倜儻、英俊瀟灑,俺老人家沒有到那個分量,演不了,只好學習一些幕後的東西。由於嚮往成名成家,所以也比別人努力」。
「邵氏影城是當時惟一有訓練班的組織,從外形、潛質、語言、化妝、動作等各方面進行培訓挖掘,大概學了一兩年。當時因為沒有現場收音,需要幕後配音。一出戲三四百元,9個小時錄一天,三天就錄完了,一天配兩組,又好玩又賺錢,也不用怎麼花錢,所以存了不少錢。那時候也學到了許多的東西,為後來奠定了基礎。天天看別人表演,也看會了課堂外的東西,別人的長短我都學到了,燈光、攝影、構圖、布景、服裝什麼的,非常全面。」
在邵氏影城呆了七年後,石天就到外面以自由演員的身份發展,成龍當時已經很紅,一些喜劇動作片,如《蛇形刁手》、《醉拳》,非常好,當配角的石天等當然也就紅起來了。
「我也被定型為喜劇動作演員,在電影界也算是功成名就了,野心也更大了。」
由於怕一個人辛苦,石天和幾個好朋友———光頭佬麥佳、編劇黃百鳴等於1979年開始了新藝城電影公司,開始拍創業,吳宇森《滑稽時代》就是他模仿卓別林的一部戲,還有《歡樂神仙窩》,走的是喜劇家庭路線。
石天說:「《追女仔》是我老人家第一部變成時裝人,非常現代化的一部戲,一個大改造。當時第一場招待記者試演的時候反應不大,所以非常緊張,能否賣座就看午夜場,這是一個指標,觀眾的反應都很直接的,但是在午夜場的時候卻爆棚了。」影片收得了上千萬的票房,打破了當時的記錄,後來,《最佳拍檔》、《搭錯車》、《倩女幽魂》、《開心鬼》、《英雄本色》等著名的影片都先後出爐。
在石天他們的苦心經營下,有中國人的地方無不知道「新藝城」。
〔經商———房地產〕
賺錢·買房·投資
拍電影後期的石天已經兼做房地產了,那時石天對房地產行業不太懂,只是做些房子、鋪位的買賣,賺個差價。
縱橫商海的石天如今說,其實投資房地產跟電影一樣,本身就是期貨。
拍《英雄本色·第二部》的時候石天在美國紐約買了很多關於房地產和金融方面的書,全部都死K了一遍,他以前是絕對不會看的。從那時開始,他潛心研究經濟,開始慢慢明白政治與經濟的關系了。「學電影時給我打好一個非常強的預估市場的能力,當研究了金融、房地產業後,懂得了如何把這種感覺融入到其中。美國的期貨、指數,香港的股票我都參與。1993、1994年在泰國投資度假休閑中心,過程比較久,不幸碰上了亞洲金融風暴,差點被打垮了。」
經歷了許多事情,石天說,現在對人生看得很淡了,跟年輕時不太一樣。
〔生活———三愛好〕
高爾夫·雪茄·咖啡
生活中的石天有許多愛好,不過高爾夫、雪茄、咖啡是他的最愛。
打高爾夫,石天通常在沙河、深高這兩個場,比較方便,球場挺好的。
石天說,香港那邊沒有球童,以前只是打打球、吃吃飯就走了,現在愛流連了,打打球,交交朋友。
打球跟人生一模一樣,很累,每次打不可能都落在同一個地方,不要去跟別人比,「為什麼同一個村子裡來的,為什麼他就比我好呢?」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使自己和別人發展不一樣。
2轉帖石天:野心化動力
除了打打高爾夫,石天的另一愛好就是喜歡抽雪茄,雪茄是丟不下的。抽了20年的雪茄,石天總是不時用火機,一不吸就很容易滅了。
石天的衣袋裡常常裝著兩種雪茄,裡面都是最好的古巴雪茄,石天最喜歡的是高希霸,味道特別醇,香味很特別。很多人說抽雪茄是身份,是品味,其實未必,「我只是享受這種感覺。畢竟兩三百元一根,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但是它給了我一種享受,不同味道,不同品質的效果,這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品味。
「我抽雪茄不往裡吸,只是聞聞那個味而已,享受那種感覺,濃濃的煙草味道,的的確確的煙草味道,雪茄文化說來話長,每根雪茄都有它美麗的傳說,最簡單容易記住的就是,每根雪茄在它的原產地都是通過那些美麗的女士在大腿上把它搓成的。」
當然,石天也愛喝咖啡,愛喝不加糖、不加奶的EXPRESSO,味道比較濃。
〔個人簡介〕
石天,祖籍天津,57歲。3歲開始到香港生活,從小受港式教育。1969年加入電影這一行,繼而開始他成為中國電影界名導演、名製片人、名演員的成功之路,曾與黃百鳴、麥嘉組成名震亞洲的新藝城電影公司,拍出多部享譽中外,影響至今的優秀影片,如《滑稽時代》、《歡樂神仙窩》、《追女仔》、《最佳拍檔》、《搭錯車》、《倩女幽魂》、《開心鬼》、《英雄本色》等著名的影片都是出自新藝城之手,身為老闆之一的石天參與了其中幕前、幕後的工作。後來,他又涉足了房地產、金融投資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石天物語〕
誠心待人。不要跟人耍花招,弄虛作假;
在一個社會里,出外靠朋友。困難的時候,你要真誠地去告訴別人,他會誠心地去幫你;
人一定要往前看,不能往後看。忘記別人欠你多少錢,他有,他會還你,沒有,你催也沒有用,下次碰到了他不好意思還會請你喝杯咖啡;
人不要怕老,對待年輕的把他們當弟妹子女看,只要我懂,我一定會告訴你;
吃虧就是佔便宜,你從他身上學了一招,你已經學到東西了。不要怕吃苦,比別人多做一點事會怎麼樣呢?他為什麼不做,我怎麼又要做呢?上級第一天看不到,第二天看不到,但是總有一天會看到。下回你就有機會升遷。本版圖片均由石天提供
57歲,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意味著退休,意味著含飴弄孫,但石天是個例外。一直以來他始終堅持一個信條:奮斗!
從電影到地產,從賺錢到生活,從香港到深圳,他完成了人生旅途的一個又一個跨越———
『叄』 成龍電影都有哪些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年
《秦香蓮》1964年
《和我痛飲》1966年
《領悟禪宗》1968年
《精武門》1970年
《廣東小老虎》1971年
《巾幗英雄》1971年
《女警察》1972年
《合氣道》1972年
《金瓶雙艷》1972年
《頂天立地》1973年
《小偷斗大賊》1973年
《龍爭虎鬥》1973年
《碼頭龍虎鬥》1973年
《香港過客》1974年
《花飛滿城春》1974年
《喜瑪拉雅》1975年
《同是一家人》1975年
《降龍大師》1975年
《少林門》1975年
《新精武門》1976年
《少林木人巷》1976年
《風雨雙流星》1976年
《死亡舞蹈》1976年
《劍花·煙雨·江南》1977年
《鐵拳僧》1977年
《天殺星》1977年
《飛渡雲山》1977年
《點只功夫▲簡單》1977年
《蛇鶴八步》1978年
《一招半式闖江湖》1978年
《神拳》1978年
《拳精》1978年
《龍拳》1978年
《龍騰虎躍》1978年
《蛇形刁手》1978年
《醉拳》1978年
《笑拳怪招》1979年
《36隻瘋拳》1979年
《奇異雙人組》1979年
《笑拳怪招2》1980年
《師弟出馬》1980年
《殺手壕》1980年
《炮彈飛車》1981年
《龍少爺》1982年
《迷你特攻隊》1982年
《忍者戰爭》1982年
《A計劃》1983年
《炮彈飛車續集》1983年
《奇謀妙計五福星》1983年
《快餐車》1984年
《黑帶雙雄》1984年
《福星高照》1985年
《夏日福星》1985年
《砰、砰作響》1985年
《威龍猛探》1985年
《龍的心》1985年
《警察故事》1985年
《龍兄虎弟》1986年
《壞小子》1986年
《A計劃續集》1987年
《對不起》1987年
《飛龍猛將》1987年
《警察故事續集》1988年
《胭脂扣》1988年
《霸王花》1988年
《霸王花2》1989年
《通緝犯》1989年
《奇跡》1989年
《群龍譜》1989年
《藝人的反抗》1990年
《龍兄虎弟續集》(又名《飛鷹計劃》)1990年
《雙龍會》1991年
《火燒島》1991年
《西藏小子》1991年
《滅火群英》1992年
《超級警察》1992年
《西域雄獅》1992年
《阮玲玉》1993年
《城市獵人》1993年
《S計劃》1993年
《重案組》1994年
《大醉拳》1994年
《紅番區》1994年
《霹靂火》1995年
《警察故事四之簡單任務》(又名《白金龍》)1996年
《一個好人》1997年
《好萊塢烈焰》1997年
《我是誰》1998年
《玻璃樽》1999年
《尖峰時刻》1999年
《贖金之王》2000年
《特務迷城》2001年
《尖峰時刻2》2001年
《神奇燕尾服》2002年
《贖金之王2》2002年
《環游地球八十天》2003年
《飛龍再生》2003年
《新警察故事》2004年
《時空破壞者》2004
《神話》(2005)
《尖峰時刻3》(2007)
《功夫之王》(2008)
《新宿事件》(2009
《尋找成龍》(2009
《功夫夢》2010
《鄰家特工》(2010)
《大兵小將》(2010)
《新少林寺》(2010)
『肆』 金瓶雙艷的劇情簡介
西門慶(楊群飾)是個性虐待狂,雖已有一妻三妾,仍到處獵艷。看上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胡錦飾)後,西門慶在貪財的王婆的說明下設計令潘金蓮上鉤,後三人又合議出毒計殺死了武大郎。被西門慶納為妾後,為保地位,潘金蓮開始不斷配合西門慶嘗試種種變態性行為。遇上友人花子虛(田青飾)之妻李瓶兒(恬妮飾)後,西門慶色心再起,終用卑劣手段將李瓶兒和花子虛的錢財一石二鳥弄到了手。多出強勁敵手李瓶兒後,不甘就此失勢的潘金蓮為奪西門慶更多歡心與她展開明爭暗鬥。
『伍』 邵氏風月電影(邵氏風月片里的東方風情)
1982年,根據同名連載專欄改編的《三十年細說從頭》上映,導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膽戲說自己從影30載的秘聞趣事。
李翰祥說:「人生如戲,誰的戲都有掌聲起落的時候,誰的戲都有落幕的時候。」
作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電影重現了邵氏的黃金時代——雖然獵奇感遠甚歷史感。
80年代,伴隨著李翰祥的辭別,邵氏時代也在走向謝幕。作為香港電影行業的黃埔軍校,巔峰時期邵氏發掘的眾多導演演員,後來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銓出走台灣,鄒文懷何冠昌成立嘉禾電影,培養出風光一時的李小龍、成龍、張曼玉、洪金寶、陳可辛等頂級巨星和名導,邵氏的光輝日漸暗淡。
70年代邵氏「風月片」的興起,未嘗不是邵氏開始由巔峰走向落寞的轉折點。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時代的禁片能稱得上「艷情而不色情,風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風月」二字。
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確立。從那之後,才有了如今人們常識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內所謂「三級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為港產香艷三級片前身,邵氏風月片其實已經興盛了好十幾年。
邵氏風月片潮流的起點,是1972年上映的風月喜劇《大軍閥》。這場合作起始於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兩方的經濟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灣成立國聯影業。正欲大展宏圖,卻遭遇金主爸爸陸運濤(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老闆)坐飛機在台中豐原神岡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後來在票房上接連失利。1971年,創業失敗的李翰祥再度返港,開始拍騙術題材小成本電影掙錢。
當時邵氏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吝嗇分成,鄒文懷何冠昌帶著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爐灶成立嘉禾。之後邵逸夫又走眼錯失李小龍。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龍功夫片的重創之下,邵氏開始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為拯救危機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動請回了曾經的搖錢樹,開創過一代黃梅調電影熱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試水的風月喜劇片《大軍閥》,就是回歸邵氏後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時期諸多逸聞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經典的軍閥大帥龐大虎形象,也捧紅了之後20年裡香港最重要的喜劇演員——許冠文。
作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一,《大軍閥》的成功,開啟了邵氏和香港電影的風月片浪潮,也讓邵氏堅定了風月片這條全新的生財之路。
跟執著於電影藝術水準的名導胡金銓相比,同為「文化型」導演出身的李翰祥,卻將文化內涵和市場需求的平衡點拿捏得恰到好處。
大約是經歷過了創業的失敗和市場的毒打,李翰祥後來對電影的商品性質毫不避諱:「電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畫,不是曲。畫和曲可以是非賣品,電影卻一定要有市場,要大家來看,要在商業中求藝術,藝術中講商業,最好雙叫——叫好叫座。」
《大軍閥》的成功,讓邵氏開始打定主意開拍更純粹的風月片撈錢。在藝術和市場,掙錢與成本之間,李翰祥和邵逸夫也達成了統一意見:「邵先生對我其實不錯,我拍了幾部風月片賺了錢,他就讓我拍大成本《傾國傾城》。」
當年邵氏風月題材多取材於民間曲藝、歷史宮廷、《金瓶梅》等傳統中國古典文學題材。基於老輩藝術家天生在國學上的存留的底蘊,他們的作品裡總會滿溢出濃厚的傳統風情。
在他的作品裡,不管是陽春白雪的歷史片如《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還是下里巴人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影壇》,甚至之後艷情吸睛的風月片《金瓶雙艷》、《風月奇譚》,都帶有濃郁的東方古典審美。
在邵氏的風月巔峰時代,為貼近東方古典風情的韻味,李翰祥將中國傳統民俗、舊時風物、市井風韻和背後的倫理精神都靈活融入了電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整個布景道具人物服飾,都與小說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驛的水車茅屋,《風流韻事》中雕欄畫棟的西門大宅,都洋溢著如同國畫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過對場景細節的追求,烘托氛圍塑造真實感,重現傳統故事裡的古典意境。又將故事中人物個性進行重塑,以更貼近七八十年代觀眾的倫理觀念。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李翰祥就著意淡化了女性的負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語言粗俗,強化了他們的悲劇命運和對愛情的追求,同時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訓誡意識。
邵氏風月片繁榮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識興起,香港電影開始從「注重社會教諭」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轉型階段。
在李小龍、洪金寶、成龍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風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當年風雨飄搖的邵氏電影。
李翰祥和邵氏這場合作延續12年,產出電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風月片,包括經典的《風月奇譚》、《北地胭脂》、《風流韻事》、《金瓶雙艷》等等。
除了李翰祥,當年楚原導演的《愛奴》、後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陳安琪的《花姐時代》,都是邵氏風月題材的優質作品。
但隨著邵逸夫開始退出電影管理,邵氏繼任者越發缺乏長遠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細說從頭》里拍的,同一個攝影棚同一條街,三部電影同時開拍互相撞車,一條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爛片?
將「風月」和吸睛噱頭當作票房春葯,遲早就會如縱欲過度的西門慶一般掏空根本。
此後,80年代港產三級片開始完全拋棄文化內涵,追求獵奇吸睛和情色噱頭。香艷三級片離「風月」二字越來越遠,越來越注重單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來越金玉其外。
以至於作為「風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來說:
「真正寫性要騷在骨子裡,大家脫光便不性感。性開放的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見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緊,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風月片首重含蓄。」
但「風月」題材畢竟在傳統倫理觀中難登大雅之堂,拿「風月片」談文化情感聽起來也有些違和。何況在那個商業社會下燈紅酒綠的香港,非要電影來肩負什麼文化使命也是為難。
有情有性,精緻唯美的邵氏風月片時代,畢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
『陸』 李翰祥風月電影(李翰祥風月片中的風月女郎)
1971年,李翰祥創辦的「國聯」宣告破產,負債累累的他重回香港,以圖東山再起。離港八年,香港影壇日新月異,早變成了武俠的天下,各個攝影棚里每天都是刀光劍影。
李翰祥最拿手的黃梅調那會兒已無人問津。被逼絕境的李大導演只得另闢蹊徑, 在傳統黃梅調的美學基礎上,將喜劇與情色兩種元素糅合進來, 以求吸引更多的觀眾。於是一股新的浪潮在香港影壇掀起,這便是李翰祥的「風月」電影。
李導演的風月片和後來以王晶為代表的三j片完全是兩回事。 風月片只重其意不重其形。李翰祥側重的是氣氛的營造,外加巧妙的場面調度使觀眾沉醉其中,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視覺沖擊。
因為這點,李翰祥對女一號的選擇顯得格外挑剔。 光有漂亮的臉蛋不行,還要講究腰身風度。 用李導演的話講: 舉手投足間要有型有款,既邊式又「帥」。
層層篩選下來,有資格成為李翰祥風月女郎的也不過寥寥幾人。 有人說李翰祥的風月女郎,都是依照他自己的老搭檔香港影壇已故的絕世美人林黛的影子挑選出來的。
這話不無道理。所以我們這里先從有 「林黛以後最大的發現」 之稱的風月女郎白小曼說起。
一、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白小曼
白小曼原名胡芮梅。 藝名由李翰祥所起,共十九 劃 ,有上上大吉之意。 「白」是李翰祥初次見白小曼時見她皮膚瑩白如雪所想到的。
而「小曼」則是由徐志摩的老婆陸小曼而來,陸小曼宅心仁厚,義氣熱情,這同樣也是導演對她的期許。
所有風月女郎中,白小曼跟李翰祥合作的次數並不多, 僅一部《聲色犬馬》。這也是她留給香港影壇的唯一一部作品, 電影公映之前,她便服毒自殺了,年僅19歲。
盡管如此,仍改變不了她風月女郎之首的地位。白小曼的美以及她演戲上的天賦都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當年《聲色犬馬》入圍金馬獎,白小曼作為新人盛裝出席,一時風頭無兩, 蓋過了當時所有的一線女星。
多年後,李翰祥在回憶錄中也花費了大量筆墨追憶自己這位乾女兒,稱她為「林黛以後最大的發現」。
不過相對於出身豪門貴族的林黛來說,白小曼的家庭環境要悲慘許多。
白小曼是李翰祥在半島酒店喝下午茶時碰到的。當時一同進來五個人,白小曼和另外一名形同姐妹的女子,以及三個中年男子(事後才知道另外一名女子是白小曼的母親,而那三名中年男子是嫖k)。
李翰祥並沒有多想,一直在仔細打量從進門到坐下後的白小曼的一舉一動。因為自己籌備的電影《聲色犬馬》連景都搭上了,就差一個女一號,而公司又強烈希望用新人。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立刻派人過去詢問, 願不願意拍電影,不願意就算了,因為這事不能勉強 。沒想到白小曼很大方地跟導演點了點頭, 竟同意了。
當天下午便拉到了邵氏去試戲,驚艷全場。 演完後全體鼓掌,都為李翰祥感到慶幸。
只是正式開拍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 白小曼記不住台詞。
第一天記不住,李翰祥還會在一旁提醒,以為她緊張。後來把劇本事先給了她,發現仍背不過。
這次李翰祥不再提醒了,板著臉讓整個劇組停下來,一同等白小曼背詞。 短短幾句台詞,白小曼竟背了整整半天還沒背過,最後急哭了。 劇組人員過來對導演說,「她可能真的背不過,並不是偷懶沒有背,白小曼今天是第一個來劇組的,一直背到了現在。」
李翰祥倍感驚訝,竟有記憶力這么差的。 被逼無奈的白小曼只得跟導演坦白:自己有吃迷幻y的習慣。 長年下來,大腦的損傷很大,記憶力嚴重衰退。
於是整部戲只能由導演在一旁提詞, 白小曼復述之餘再把動作演好,如同唱雙簧一樣。
第二天看拷貝時,大家發現白小曼演的相當自然,絲毫沒有旁人提醒的樣子。而且鏡頭里的白小曼顯得更美艷。白小曼驚人的演戲天賦讓眾人佩服不已。事後李翰祥說
如果是京劇團演員,有一個很恰當的名詞,就是「祖師爺賞飯吃」。
拍《聲色犬馬》時, 在李翰祥的勸說下,白小曼戒掉了吃迷幻y的習慣,一切生活慢慢地進入正軌。
白小曼與邵氏簽約五年,是邵氏力捧的新星,前途無量。每個月都可從邵氏領取五千塊。這在當時是筆巨款,李翰祥這樣的一線大導,執導一部電影才掙幾萬塊。
然而風塵女子從良,豈是一件容易事。 白小曼始終跟之前的圈子脫離不了關系, 她之前的生活太亂了。成名以後更加凸顯出來,頻繁的威脅敲詐,使白小曼近乎崩潰。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服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曾在她的床頭發現了四張撲克牌,都是老K,其中一張被她撕得粉碎。所以有人都猜測,她是被黑社會的人物逼死的。
二、潘金蓮再世——胡錦
在眾多風月女郎中,胡錦是與李翰祥合作時間最長的一位。 李翰祥執導的每一部風月片,幾乎都有胡錦的身影,或主角或配角。可謂是 流水的風月女郎,鐵打的胡錦。
在所有風月女郎中胡錦並不是最漂亮的,卻是最妖艷的。 尤其左唇下的一顆美人痣,讓她看起來不僅風騷入骨更帶一絲淫邪。
胡錦出生於中國台灣, 是李翰祥赴台創辦「國聯」時簽下的藝人 ,她自小便跟隨母親學習京劇,在腰身風度這塊深受李翰祥的喜愛。只是「國聯」在後期陷入了債務危機,並沒有給她出演電影的機會。
1971年李翰祥返港時把胡錦也帶到了香港, 出演了李翰祥返港後的處女作《騙術奇譚》 ,此後胡錦正式進入香港影壇。
真正讓胡錦成名的是李翰祥簽約邵氏後執導的《大軍閥》。胡錦當時是女二號, 飾演偷情犯案的風騷寡嫂一角。 在跟許冠文的對戲中, 一顰一笑都透露著偷情女人的那股盪勁,把風騷寡嫂的媚態展現得淋漓盡致,頗受好評。
成名後,胡錦簽約了邵氏,主要戲約就是李翰祥的風月片。
胡錦也由配角榮升到主角,主演了李翰祥的《北地胭脂》《一樂也》《風流韻事》等一系列大作。
而讓胡錦成為邵氏當家艷星的作品是李翰祥根據名著《金瓶梅》改編而來的《金瓶雙艷》,胡錦飾演潘金蓮。
《金瓶雙艷》是李翰祥風月片的巔峰之作。 李大導演沒有像其他作品一樣故作文藝,將潘金蓮塑造成追求解放令人同情的悲慘女性形象。 而是將計就計,認准潘金蓮天生就是一個盪婦。
影片都在講述西門慶與金、瓶二人的荒淫生活, 更是將原著中的經典橋段「潘金蓮倒掛葡萄架」的場景還原出來,利用巧妙的電影手法,讓觀眾沉醉其中。 把還是學生的文雋看得鼻血大噴,差點昏了過去。
胡錦也由潘金蓮一角轟動了整個影壇。 身為導演的李翰祥對胡錦的演技也表示了肯定,稱
她的演出夠放,也夠盪,那股眼含秋水,騷在骨子裡的樣兒,的確是潘金蓮再世。
不過這些都是胡錦高超演技後的結果, 私底下的胡錦其實是一位大方爽朗,真誠可親的好女人,沒有一絲妖媚之感。
蔡瀾在《紅顏知己》一書中也曾說過
「她在電影中的性感也是造作出來的,本人非常端莊,私生活亦不放盪。」
胡錦拍電影一直堅持自己的底線, 從來不會真脫,暴露的鏡頭都是替身在演,自己只負責作表情。 所以即使在事業巔峰期, 胡錦的緋聞也明顯少於其他的艷星。
她一生只有過兩段婚姻,第二段婚姻一直持續到了今天。九十年代初胡錦從台前轉向了幕後,擔任起電視製作人,後來與丈夫移居美國舊金山,安度晚年。 胡錦算是善始善終的一位艷星。
三、不可復制的傳奇——狄娜
狄娜並不是李翰祥挖掘捧紅的,與李翰祥也僅作過一部作品《大軍閥》。 但她在風月女郎中的地位仍是無人替代,因為她是唯一一位在電影中全l的女星。
狄娜的美艷,追求者數量之多,熒幕前的大膽敬業,退出影壇後轉型的成功, 都是娛樂圈不可復制的一個傳奇。
《大軍閥》是李翰祥簽約邵氏後的第一部風月電影。 狄娜當時也在邵氏,是邵氏首屈一指的當紅艷星,追求者之多空前絕後,據稱可達千人。
上至當時泰國總理的弟弟,gucci的家族後人,義大利船業大亨,下至娛樂圈的廣大同仁, 都是拜倒在狄娜的裙下之臣 。後來號稱香江名嘴的黃沾,當時在狄娜面前也開始變得語無倫次,一個勁地說「對不起」。
李翰祥自然想到了讓狄娜來飾演女一號,憑借往日的情義,狄娜一口答應下來。但拍攝過程中卻出了問題。
原因是 李翰祥由西洋采臣名畫的香艷片段突發靈感 ,想讓狄娜把臀部及一下露出來,側卧在床,並回眸一笑。狄娜不肯,跑去化妝室不出來了。李翰祥也很生氣 「人家幾百年前的東西,現在都什麼年代了」。
後來由時任製片經理的蔡瀾去說和,蔡瀾當年僅二十多歲,無論江湖地位還是在公司的聲望都跟狄娜沒法比。只得去賣弄單純和委屈, 最後狄娜終於出來,完成了西洋名畫里的鏡頭。
《大軍閥》的成功將狄娜的美艷推向了巔峰,不過沒過多久她便選擇息影,退出了影壇。據說和李翰祥的關系也逐漸疏遠了。
狄娜退出影壇後,她精彩的人生彷彿才剛剛開始。
她率先回到大陸,轉攻大陸的航天事業,為內地機場建立起了導航系統。
七十年代後期,她還在美國為中美建交,促進雙方文化交流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九十年代以後開始參與人造衛星的業務。
如此大的劇情反轉,令人有些始料不及。不得不承認狄娜真是風月女郎中的一個傳奇
『柒』 求 《一代美人楊貴妃》電影版
推測你可能看到的是在1973年由香港電影大師李翰祥拍攝的作品《風流韻事》或《金瓶雙艷》。嗯,這兩部是系列,尤其以第二部最為出名。
至於片名,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是禁止引進港台劇的,而後像這些片名明顯有問題的影片,紛紛該名,並於九十年代熱銷於大陸。
猜測,【一代美人】大概出自劉曉慶主演的《一代妖後》,而【楊貴妃】則見於1992年的同名電影……
【海報】
網路風流韻事http://ke..com/view/151311.htm
網路金瓶雙艷http://ke..com/view/850812.htm
==============================================
關於下載問題……
你可以嘗試用網路搜索我說的電影片名,但請別抱有太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