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中國電影音樂學會

中國電影音樂學會

發布時間:2023-02-14 09:33:53

『壹』 牧羊曲的詞曲作者

王立平,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國家一級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電影樂團藝術指導,愛好音樂、文學、攝影;
1954年11月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主修鋼琴,1965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68年下放天津葛沽八一農場勞動四年半;1973年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開始從事專業作曲;1979年調入北京電影樂團(現今的中國電影樂團)從事電影電視音樂作曲,後擔任中國電影樂團團長;1985年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領導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擔任主席;後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88年任第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92年當選為中國電影音樂學會會長;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3年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主席;1993 年改任中國電影樂團藝術指導;1994年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1995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並當選為中央常委;1997年年當選為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1998年任第九屆中國人民 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為常務委員會委員。
王立平是中國文聯委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中國版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權益保障委員會主任,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電影樂團終身藝術指導,國家一級作曲。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進中央原專職副主席,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多年來,他創作了大量影視音樂作品,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個性,且詞曲兼長。所創作的許多歌曲優美動聽、情深意切,富於哲理和文化品味,雅俗共賞,廣為流傳,經久不衰。
主要作品:《潛海姑娘》、《鴿子》、《海港之歌》、《哈爾濱的夏天》、《太陽島上》、《駝鈴》、《少林寺》、《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枉凝眉》、《紅豆曲》、《葬花吟》、《說聊齋》等。
《牧羊曲》屬於民族音樂。
搜索

『貳』 關於趙季平

趙季平
趙季平,中國電影作曲家。1945年生於甘肅平涼。1970年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1980年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作曲、副院長,中國音協陝西分會副主席。現任陝西省歌舞劇院院長,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副會長等職。自1984年為電影《黃土地》作曲以來,先後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為《大閱兵》、《紅高粱》、《菊豆》、《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大紅燈籠高高掛》、《烈火金鋼(上下)》、《心香》、《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活著》、《炮打雙燈》、《步入輝煌》、《黃沙·青草·紅太陽》、《變臉》、《風月》、《日光峽谷》、《秦頌》、《孔繁森》等影片所作音樂多次在國內和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可以說,他的名字與中國新時期電影最輝煌的成就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趙季平從小就酷愛音樂,在音樂學院時,他苦苦鑽研,加上他頗具靈氣,已小有名氣。此後,他幾乎涉及了音樂創作的各個領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樂、交響音樂、歌劇、舞劇、戲曲音樂等等,顯示出他多方面的創作才華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他成為電影作曲家後,在創作風格上歷經了三個階段:一是在《黃土地》中,音樂與影片風格一致;二是《紅高粱》時,音樂已完全融入電影,加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三是到《大紅燈籠高高掛》時,音樂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超出了影片,達到一種新的境界。趙季平認為電影音樂應該賦予電影以靈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電影不僅是視覺藝術同時也是聽覺藝術,電影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時空范圍內,根據影片情節、畫面、氛圍進行創作,這就有其特殊性,而趙季平在音樂與畫面結合方面有其獨特悟性,能很快根據導演意圖創作出具有靈性的音樂,他創作的電影音樂不再只具有協調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畫面所未能表達的深層感情,使音樂和畫面的結合渾然一體。他對各種類型的電影,悲劇性的、色彩性的、史詩性的、城市風情的或民俗的,都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從整體設計到細微末節的音樂布局,使每部音樂既與影片融為一體,又體現出他獨具匠心的音樂設計和鮮明的個性。他為人謙和,許多名導演都願意與他合作,而他通過敏銳的藝術感覺捕捉到那些合作者對電影音樂的理解,使得配合更加默契。由於他在中國電影音樂創作上的突出成就,1996年初,應邀參加在瑞士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電影音樂節,在電影節上他與外國同行進行了藝術交流。

與張藝謀合作影片:

紅高粱 (1987) —— 原創音樂

菊豆 (1992) —— 作曲

秋菊打官司 (1993) ——.作曲

大紅燈籠高高掛 (1992) —— 作曲

趙季平
男,漢族,1945年8月出生,河北束鹿人。1970年6月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國家一級作曲。
1970年7月參加工作,長期從事音樂創作。1985年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1991年至今任陝西省歌舞劇院院長,並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陝西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電影音樂學會會長和陝西省八屆人大代表、黨的十五大代表、陝西省第十屆政協委員等職務。是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他贏得了電影音樂界的高度評價和贊譽,成為我國目前電影音樂界獲獎最多、獎次最高的音樂家。電影《紅高粱》獲第八屆「金雞」獎最佳作曲獎、《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獲法國「南特」國際電影節最佳音樂獎、《孔繁森》獲第十六屆「金雞」獎最佳作曲獎;電視劇《水滸傳》獲第十六屆「飛天」獎最佳音樂獎,其中「好漢歌」獲最佳歌曲獎、《嫂娘》獲第十八屆「金鷹」獎最佳音樂獎;歌曲《黃河鼓震》、《西部揚帆》獲「五個一工程入選」獎、歌曲《祖國強大、國旗增色》獲建國五十周年歌曲徵集一等獎、《第一交響樂》獲首屆「金鍾」獎優秀作品銅獎。
他的作品:琵琶協奏曲《祝福》和管子與樂隊《絲綢之路幻想曲》已錄制唱盤,發行世界。在日本東京、京都相繼舉行個人音樂會。他與日本JVC唱片公司合作推出激光唱片《黃河遙遙》及系列電影激光唱片,為中國電影音樂走向世界開了先河。2000年上半年他為台灣舞劇《大漠孤煙直》創作了音樂,使舞劇在台北首演成功。95年作為亞洲唯一代表參加了在瑞士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電影音樂節,並拍攝專題記錄片《音樂家——趙季平》在世界各地播放,1998年作為大陸唯一一位音樂家,他的作品被美國華納·特得克古典唱片公司簽約錄制。2000年6月他創作的交響音畫《太陽鳥》、交響敘事詩《霸王別姬》由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在一年一度的「森林音樂會」上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同年7月他的室內樂作品《關山月——絲綢之路印象》被大提琴家馬友友選中,並在美國成功首演。2001年他作曲的舞劇《情天·恨海圓明園》已經在北京首演。2003年3月他應邀在香港成功地舉辦了《樂壇神筆——趙季平專場音樂會》

1 趙季平部分作品

1.管子協奏曲《絲綢之路幻想組曲》(1983)

作曲家看著父親從絲綢古道寫生回來創作的一幅幅國畫山水,畫面中的構圖和筆墨的千變萬化,總讓作曲家覺得這圖畫中充滿了音樂的空間。經過時間的孕育,他用音樂解構

了古絲綢之路上的音樂之旅:《霸柳曲》、《古道吟》、《涼州樂》、《樓蘭夢》、《龜茲舞》。

2.民族管弦樂《黃土地組曲》(1993)

原是為1984年陳凱歌電影《黃土地》而作配樂。陳凱歌是在聽了《絲綢之路幻想組曲》後才接受他的攝像師張藝謀的建議,選用了趙季平。其後,作曲家對原電影音樂和插曲進行濃縮提煉重新編配,形成了一部有鮮明特色的陝北風情音樂畫卷。

3.交響組曲《大紅燈籠高高掛》(1994)

此作原為1991年張藝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配樂。作曲家三年後將它改編成交響組曲,2002年進行了第二次修訂。音樂的基本素材取自京劇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循環圈」,以五個樂章的女聲合唱的無詞歌、樂隊、京劇打擊樂的另類非常規組合。

4.電影配樂《大話西遊》(1995)

原為1995年香港導演劉鎮偉電影《大話西遊》而作。趙季平在1994年初看到這個原叫《大話東游》的本子後,覺得它簡直在瞎胡鬧。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很輕松的狀態下完成了《大話東游》的全部配樂,樂曲總長度有一個多小時。結果電影出來之後,並沒有完全按他的創作,但趙季平覺得使用得很巧妙。

5.室內樂《關山月——絲綢之路寫意》(2000)

此曲作於2000年,是趙季平專為馬友友的「絲路計劃」創作的。同年7月,馬友友在美國成功首演,由此還吸引了約翰·威廉姆斯特地前來捧場。此曲收錄於馬友友2001年8月錄制完成的《絲路:當陌生人相遇》專輯中。

6.民族管弦樂《蘆溝曉月——大宅門寫意》

作於2002年,原是為風靡世界各地華人的電視劇《大宅門》所作配樂。後作曲家將電視劇中的音樂主題改寫成這部樂隊作品,又加了一個副題「蘆溝曉月」,以突顯京城的風格和韻律。

『叄』 慶功天仙原唱是誰

慶功天仙曲是純音樂
原唱者:許鏡清
《敢問路在何方》和《西遊記》的其他音樂是許鏡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
許鏡清,1942年出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國家一級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
他是位高產作曲家,迄今已為100多部電視劇創作了主題曲及音樂。他的影視歌曲最大特點是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融合。《敢問路在何方》和《西遊記》的其他音樂是許鏡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

『肆』 《戴手銬的旅客》歌詞

《戴手銬的旅客》歌詞

《戴手銬的旅客》是一首好聽的軍旅歌曲。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首歌曲,希望大家喜歡!

歌曲簡介:

該歌曲兼有離愁別恨式的悲傷感(默默無語兩眼淚)和鼓勵情,要求有一定的低沉腔調而不是一味地唱高音,音調和表情才能唱的'到位,因此唱好這首歌其實有相當的難度,一般要求男中音和女中音、女低音。其中優秀男中音者朱之文滄桑時期唱的版本贏得聽眾滿堂喝彩,降央卓瑪唱的低沉醇美。

另外,於文華朱之文探索版,即著名歌唱家於文華、著名音樂製作人孟文豪與2011年歌壇第一紅人朱之文商量這首歌怎麼才能唱的更好的討論視頻,很有專業水平,資料很難得,值得了解。

歌詞:

送戰友,踏征程。

默默無語兩眼淚,

耳邊響起駝鈴聲。

路漫漫,霧茫茫。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樣分別兩樣情。

戰友啊戰友,

親愛的弟兄,

當心夜半北風寒,

一路多保重。

送戰友,踏征程。

任重道遠多艱辛,

灑下一路駝鈴聲。

山疊嶂,水縱橫。

頂風逆水雄心在,

不負人民養育情。

戰友啊戰友,

親愛的弟兄,

待到春風傳佳訊,

我們再相逢。

詞、曲作者-王立平: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 )男,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知識產權工作16年。國家一級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電影樂團藝術指導,愛好音樂、文學、攝影;

1954年11月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主修鋼琴,1965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68年下放天津葛沽八一農場勞動四年半;1973年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開始從事專業作曲;1979年調入北京電影樂團(現今的中國電影樂團)從事電影電視音樂作曲,後擔任中國電影樂團團長;1985年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並開始從事音樂著作權保護,多年來為推動著作權法的制定、實施和完善,作了大量工作。領導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擔任主席;後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88年任第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92年當選為中國電影音樂學會會長;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3年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主席;1993 年改任中國電影樂團藝術指導;1994年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1995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並當選為中央常委;1997年年當選為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1998年任第九屆中國人民 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為常務委員會委員。

演唱者:

吳增華(原唱)

蔣大為、關貴敏、李雙江、廖昌永、韓磊、於文華、黑鴨子、刀郎、龔玥、童麗、朱之文、降央卓瑪、皓天、哈斯托婭、林志良、關牧村、高爭等。

;

『伍』 西遊記主題曲是什麼

《敢問路在何方》是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的主題歌。音樂昂揚向上,主要表現了唐僧師徒四人赴西天取經,不畏艱險,踏平坎坷,戰勝妖魔,最終修成正果。
作詞:閻肅 作曲:許鏡清 演唱:蔣大為 出處:央視1988年版《西遊記》片尾曲 創作年月:1984年1月
歌詞全文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迎來日出,送走晚 唐僧(央視版《西遊記》劇照)
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 啦啦…… ……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翻山涉水 兩肩霜花 風雲雷電 任叱吒 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 啦啦…… ……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詞曲作者
許鏡清,出生於山東龍口。國家一級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許鏡清從小就喜歡音樂,他常常站在電線桿下聽農村廣播喇叭里放出的幽默潑辣的二人轉。中學時代,他在音樂作曲方面就已鋒芒畢露,不但學精了拉二胡,而且學會了吹笛子、彈鋼琴等。他是學校文工團樂隊隊長,他根據同學們修吉興河水庫挑土、打夯的勞動場面,創作譜曲了《吉興河水庫》大聯唱。聽著同學們哼唱自己創作的樂曲,他第一次真實地體驗到了音樂作為精神食糧帶給他的快樂享受。1965年,他從哈爾濱藝術學院作曲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農業電影製片廠(現為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任作曲,為之創作了大量農業科教記錄電影音樂。他的音樂作品幾乎涉及了音樂創作的各個領域:民族管弦樂、交響樂、電聲音樂、戲曲音樂等,顯示出他多方面的音樂創作才華及深厚的藝術功底。1972年到1980年之間,他先後創作了板胡獨奏曲《喜開豐收鐮》、大型民樂合奏《烏蘇里啊我的故鄉》、揚琴協奏曲《井岡山》等,以及當時國內家喻戶曉的民樂合奏《大寨紅花遍地開》。1980年以後,他介入電影音樂創作,曾為故事片《丹心譜》、《紅象》、《九月》、《良宵血案》、《OK大肚羅漢》、《就要嫁給你》等八部電影作曲,博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贊譽。 閻肅,劇作家。原名閻志揚。河北保定人。重慶大學肄業。1930年生,1950年後任西南青年文工團演員1分隊長。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西南軍區文工團分隊長,空軍歌劇團編導組組長,空軍歌舞劇團創作員,中國劇協第三、四屆理事。創作的歌詞《我愛祖國的藍天》、《下四川》1964年獲第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創作優秀獎。歌劇《江姐》1977年獲第四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創作獎。與人合作的歌劇《憶娘》、京劇《紅燈照》197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名劇作家、詞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音協委員。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電視劇《西遊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了。這首歌自問世以來多次在國內獲獎,1998年還獲得法國「首屆華人影視歌曲」雄獅獎。筆者一直想知道這首歌的創作情況。終於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里,我同這首歌的曲作者許鏡清聊了起來。 「1983年我作為第十位候選者開始進入《西遊記》的音樂創作。當時這首歌准備用做插曲,這是一首充滿男人氣質的歌曲。但在錄音時,另一位作曲家的一首主題歌已選用了男聲,我只好改用了張暴默,作為首唱,張暴默的演唱很有特色,她的聲音柔中帶剛,柔中有美,非常內在。 「錄完音之後,樂隊和我以及演唱者,就像完成了一件極尋常又普通的任務那樣平靜。沒人稱贊,沒人叫好。倒是有人表示不喜歡,認為《西遊記》主要是表現孫悟空,應該幽默、活潑。也有人認為太流行味了,某報的一篇批評文章指出那個『啦啦啦……』不對頭。歌曲寄給某刊物又給退了回來,說是有精神污染的嫌疑『不宜刊登』等等。不久,一位資深的領導在一次會上點名批評讓劇組把作曲換下來,說我的歌和音樂不適合《西遊記》這部古典名著。我的情緒很低落,我想完了,這輩子只能給本單位寫點科教音樂了。後來楊潔導演力排眾議肯定了我。 「其實寫這首歌並沒有什麼幾天不睡覺,浮想聯翩的冥思苦索。我這個人在創作時如果沒情緒乾脆就不寫。一首好歌並非是下功夫越大就越好聽,有時會適得其反。而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靈感一閃、火花一現,這時就應該牢牢抓住不放,順著這種沖擊內心的感覺去思索去創作。當然這種情況下得到的也不完全是鑽石,有時也會抓到石頭、稻草一類的……記得那一天,大約在冬季,坐在公共汽車上看到車窗外紛紛揚揚的雪花和匆匆趕路的行人,腦子里突然冒出了『一番番春秋冬夏……』這句旋律,心裡激動得不得了,趕緊下車,從一個過路小朋友書包里借了支鉛筆,倚在一根電線桿上把這句動人的句子記在煙卷盒上。回來之後伏在辦公桌從第一句『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寫起,全過程大約兩個小時,在興奮狀態下已難感覺好不好,於是放在桌子上,完全不想地空置兩天後,又改了兩個音符,這首歌就算完成了。 「寫歌不一定從第一句寫起,就像導演拍電影不一定從劇本第一個鏡頭開拍。抓住最容易讓你激動的地方開始寫,也許會有精彩的佳句。『一番番春秋冬夏……』這一句旋律就是這首歌的高潮和最動人的地方。 「這首歌,人們逐漸接受並喜歡它了。這可能是25集電視劇經常播出的原因,試想一首歌曲聽幾個25遍也應該差不多會了。 「寫歌主要是把一種內心感受通過歌詞化成音符,它不是文字也不是圖像,更不是語言能說得清楚的。所以不同的作曲家會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寫歌時首先考慮的是形式如何完美,作曲技巧和方法如何高超,那麼寫出來的只是一堆規律的音符,絕不會是一首感人的好歌。」 《西遊記》的這首主題歌應該說是既大氣又有民族韻味,詞曲結合相得益彰,盡管已是十六年前的作品,今天聽起來依然感人依然很有生氣,尤其是蔣大為的演唱,把這首歌發揮得淋漓盡致,稱得上是最佳演唱版本了。 《敢問路在何方》和《西遊記》的音樂是許鏡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二十年來他創作了近百部影視音樂,他的影視歌曲最大特點就是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融合。無論在《女人不是月亮》、《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還是《半邊樓》以及他近年創作的《弘一大師》、《情債》、《周璇》等電視劇的主題歌都體現了這一點。他對筆者說:「對音樂民族風格的理解,除特殊情況下不能照搬照抄,搬和抄那是藝人的作法,只會使你的音樂創作之路越走越窄。應該把民族、民間的東西嚼碎了,吃透了,化成自己的細胞,這樣再寫出來的作品才有自己的特點。
編輯本段歌詞欣賞:
歌曲的上下兩闕歌詞均由「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引出,此句一出,我們彷彿就看見了莽莽塵沙,遙遙天涯中,豬八戒牽著白馬,沙僧挑著擔子,師徒四人在茫茫西天取經的路上行走的情景。 上闕的「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與下闋的「翻山涉水兩肩霜花,風雲雷電任叱吒」則寫出了西行的路上雖遙遠凶險,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踏平坎坷,翻山越嶺,日出夜落,任你飛花落雪,任你雷電叱吒,我自巋然不動。我們始終不曾更改心中的意願,朝著那西天聖地奔涉。 「斗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與「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則讓人想到了孫悟空一路上斬妖除魔的情景。作為西遊團隊中最為重要的中堅力量,他勇敢好鬥,活潑樂觀,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為師傅唐僧除去了不少的障礙,歷經八十一難,終於大功告成。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這一句旋律是整首歌的高潮和最動人的地方。小時候看小說,一直都弄不明白,按照《西遊記》的描寫,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說聲去,就縱筋斗雲,早至靈山」,不但如此,天蓬元帥豬八戒和卷簾大將沙和尚都會「縮地法」,只要略施神通,轉眼即可到達目的地。如果讓他們去取經,可以說易如反掌。但唐僧是肉眼凡胎,自己無法飛行,又註定要經歷種種磨難,才能取回真經。所以,「敢問路在何方」這一句,實在是問得很好,「路在腳下」——世上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最遠的路途就在腳下,一段偉大的旅程從此開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一番風雨,怎麼見彩虹——這也是《西遊記》給予我們最感人的地方。

『陸』 有一句桃李芳菲梨花笑是那一首歌詞

出自《何必西天萬里遙》。

《何必西天萬里遙》是1982年於央視台播出的電視劇《西遊記》第19集《誤入小雷音》中的一首插曲。

歌詞

桃李芳菲,梨花笑。

怎比我枝頭春意鬧。

芍葯艷娜,李花俏。

怎比我雨潤紅姿嬌。

雨潤紅姿嬌。

香茶一盞,迎君到。

星兒搖搖,雲兒飄飄,

何必西天萬里遙,

何必西天萬里遙。

歡樂就在今朝,

歡樂就在今宵,

歡樂就在今朝,

歡樂就在今宵。

詞曲作者

許鏡清,出生於山東龍口。國家一級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許鏡清從小就喜歡音樂,他常常站在電線桿下聽農村廣播喇叭里放出的幽默潑辣的二人轉。

閻肅,劇作家。原名閻志揚。河北保定人。重慶大學肄業。著名劇作家、詞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音協委員。

歌手簡介

吳靜,優秀青年歌唱演員。

一九八五年加盟東方歌舞團。一九八六年作為中國現代青年歌手出訪日本,獲得極大成功。她的演唱風格多樣、音色甜美圓潤、柔和動聽。

她以一首電影《青春祭》中的主題曲:《青青的野葡萄》而初露頭角,又為電視劇《西遊記》配唱《何必西天萬里遙》、《女兒情》等插曲,深為廣大觀眾所喜愛。她演唱的日本演歌《浪花節的人生》深得專家同行們的肯定與中外觀眾的稱贊。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上映怎麼翻譯 瀏覽:838
下載電影電視劇軟體 瀏覽:959
北京電影學院廈門培訓 瀏覽:707
優酷怎麼查詢UP主上傳的電影 瀏覽:146
閨蜜陷害微電影 瀏覽:861
fringe第一季電影天堂 瀏覽:270
關於警察的電視劇與電影有哪些 瀏覽:478
我的世界大電影破碎最新版 瀏覽:837
棕樹擺動電影完整版 瀏覽:31
換親完整版電影 瀏覽:635
哪個網站可以查到剛上映的電影 瀏覽:89
電影上海灘全集完整版 瀏覽:266
電影異形系列聯系 瀏覽:433
電影下載慢怎麼辦 瀏覽:325
到車微電影 瀏覽:228
印度1960年的高分電影有哪些 瀏覽:276
美女胸大的倫理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54
韓劇3d電影天堂 瀏覽:779
我的世界電影游戲下載 瀏覽:96
鄉里彩虹電影全集高清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