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單位同事熱情的授之以魚,讓我很快的如願以償,看到了兒子極力推薦的義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歸之於大海。嚴格講是屬於那艘能承載兩千人的維多利亞號巨輪。是浩瀚的大海給了他靈感,讓他無師自通地成為出色的鋼琴師,88個琴鍵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來挑戰的爵士樂鼻祖謝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會他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為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著左右手笑話的人是不會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意義,大海、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可以用88個鍵彈奏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這里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了船上那樣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講,1900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
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他的朋友小號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險,這也是我看了片子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從非藝術的角度講,1900人生的價值不應這樣地消盡,他應該出現在另一條船上,或是沖破心中的樊籬,到岸上給更多的人帶去美的享受,這樣人生也許會更加光鮮奪目!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地方應該是它的配樂。劇情與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空闊的舞廳里鋼琴隨著海浪飄動,琴技比試時的激烈彈奏,愛情到來時的迷惑,不需要多餘的對白,音樂足以完美演繹出其中的精髓。無論是激情四溢的,還是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著我……在餐廳的那一場隨著海浪拍動而進行的華爾茲鋼琴舞,讓人大開眼界;與爵士樂大師謝利的琴鍵上的較量將整個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侖美奐!驚嘆不已!
很難想像人的一生只在船中度過的樣子。所以就有了一個人在海上的傳奇。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而命運卻選擇了1900在波動的大海和旋律中度過他執著卻又短暫的一生。
《海上鋼琴師》,一部義大利充滿藝術和美學的音樂電影作品。整個影片看下來 ,都會被悲傷所環繞。海上鋼琴師的每一首曲子都是用心演繹,好象在訴說著他那內心空無卻又無奈的絲絲憂傷。
一個被拋棄的孩子,被好心的黑人燒煤工丹尼所收養,1900就是他的名字,只因為他是在1900年所生。一場意外老丹尼被飛來的鐵塊砸死了,從此1900又成了沒人要的孩子了,他從未下過那隻船,他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他雖然8歲了但從官方的角度來看,他好象沒有出生一樣,這是一個怎樣的`孤獨!而上帝又是公平的,1900的鋼琴天賦,使他成為「弗吉尼亞號」的海上鋼琴師。
的確,他一生從未下過船。即使是愛情的出現與友情的勸說都從未動搖過他。玄梯成了他與外界的一面「牆」。有人曾告訴他:「世界就在外面,它只隔著一個跳板,只有一小步,就是海上午那一面。」也許,1900並不在乎海的那一面的名利與幸福;也許,他在乎的是那種感受—對船上一切的眷戀還有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也許,是他對音樂的熱愛;也許,因為大海所給予他太多的感情,他美妙的靈感就是源於對大海的深情。這正像1900所說的:「我永遠也看不到盡頭;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什麼都不錯,就是看不到盡頭,也只有在海上,我才能感受的到……1900曾把城市比做鋼琴的鍵盤,城市的鍵盤太大,他無法去演奏。這就是1900能夠放棄愛情,友情的原因。他希望的是一個簡單而又熟悉的生活,在那裡只有 波動的旋律和起伏的海水。
一聲爆炸聲,結束了尼「弗吉尼亞號」的旅行,同時也給載著一段傳奇一生的「孤獨」鋼琴師劃上了一個休止符。
有人說,別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別人的影子。仔細想想,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讀懂了很多故事,也錯過了很多故事,也無緣很多故事。拋開這生活不說,至少在股市發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實而幸福著的。而那些過往,或許是我們見過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記憶。
也許在故事中,他們在旅行,他們在工作,他們在聚會,他們在前進他們在駐足,而現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類,仔細發現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隨風遠去,不再重來,即使它正在向我駛來,而我卻沉默不語,毫無行動。
在看完之後,所以的這些感悟,都蜂擁而至,或許許多人更側重與1900對於鋼琴的執著與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卻是拿短暫而不連續卻又令人至今難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始終讓我難以忘懷,在1900下定決心終於開始追逐新生活,決定下船時,1900這樣問康傑,你會來看我嗎。當然,你會把我介紹給孩子的母親,還邀請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帶著甜品,一瓶酒,你會說我太客氣了,然後你領著我參觀你的家,外形像條船,等你妻子燒好了烤雞,我們圍著桌子坐下,我會稱贊她的廚藝驚人,她會告訴我你平時總是嘮叨我。
或許他們相遇的時間的時間並不長,但彼此的感情卻足夠堅固,也足夠深。人總說知音難遇,或許那個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盡頭,或許就在咫尺,只是等著我們去發掘,去體會。
在影片的尾端,康傑坐在快要報廢的船艙里,將摯友的琴聲用流聲機放遍整個角落,懷念所有從前的相見,回憶著從前的林林種種,也包括對他的思念。
最終一句,這些年你是怎麼過的。打破了報廢舊船艙里的寧靜,也觸動我的心。
有時我們也會因為周遭環境的變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對事物有了重新的定義和認識。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認為珍貴的東西希望千萬不要放棄,類似於友情,也許我們早已長大,真正懂我們的同齡人又有幾個,不必在乎那麼多,好好把握現在,可以去尋覓,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繼續向前,始終如一,從中體會那最初的美好。
其實,在一個月前我就已經把電影下載到電腦里了,一直是沒機會看,所謂沒機會不是沒時間,因為看這種電影,必須一氣呵成地看完,還得心無雜念,心無旁騖。這邊廂滿腦子都是明天該買那隻股票抄底,那邊廂還要跟著偉大的鋼琴師在海上顛沛流離,如此的私心雜念絕對是對一部好電影的大不敬。所以等來等去,我決定今晚觀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藝電影的片長都不短,幾乎都在兩個小時以上,這讓我很是受用,誰叫我是文藝片的粉絲呢。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的是一位叫1900的鋼琴師在海上生海上長,最後死在海上的故事,當然這位鋼琴師不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類似於泰坦尼克號的大船上。他彈鋼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鋼琴師甚至是偉大鋼琴家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彈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熱鬧的都為之折服。然而,鋼琴師1900對大海的熱愛,准確地說是對他一生也沒有離開過的那艘船的痴迷,遠遠勝過其他的一切,當然也包括鋼琴。電影的最後演的是,在那一艘即將被銷毀的大船上,海上鋼琴師1900萬般投入地,非常的忘我地,上下搖動手指對著空氣彈琴,看到這里我唏噓不已。
這真的是一部文藝的不能再文藝的電影了。
電影講的就是一個人的宿命,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當一個人的生命被一樣事物決定了的時候,這個人也許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愛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來決定,也許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滿這樣的荒唐。
生命被決定,在這部電影看來是美麗的。
也許,我是無法評判劇中人的幸或不幸。不過,我倒寧願看到電影這樣的結尾:海上鋼琴師1900跟隨著他的鋼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於最後的生與死,不在我關心的范疇之內。
故事從1900開始。從1900這個數字開始?不,不是。它不是個數字,而是一個人名,一位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再准確點,是一位從沒有下過船的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長,永遠一身西裝革履,對鋼琴和音樂有著超於常人的天賦和熱情。他熱愛大海,熱愛得甚至從未下過船。
或許他對陸地並非懼怕,並非恐懼,有的只是無所適從和一臉的茫然。他的人生過於悲壯,以至於和那艘從未下過的船同歸於盡。朋友的勸說沒有起絲毫的作用。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裡 ? 我能看到嗎 ? 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辟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 ? 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Nineteen Hundred
使這部電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優美而華麗的音樂,雖然它至始至終吸引著我。真正使我著迷的是他悲厭的人生觀和陸地至始至終奇怪的理解。真是這些,使我夜闌時難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帶幽默的話語,卻是我心中最難過的記憶。
故事中他唯一愛著的女孩無疑是幸福的,雖然她可能永遠不知道他愛她,更不知道那個冒險半夜闖進寢室去吻她的人是他,這些美麗的剪影讓人落淚。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這里,請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那份美麗的悲哀和永世的溫存,值得珍藏一生。
有人說,這是一個杯具。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臟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郁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艷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於那裡。不屬於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裡,這才是個杯具。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能夠說水裡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於水,人屬於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說:「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終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裡太純凈。他說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明白路該往哪裡走。
看到那裡,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著,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干凈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著純凈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說:「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期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於人間,即使在那裡,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如果能夠的話,他寧願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向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齊炸毀,如此,海上會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以往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第三次重溫了《海上鋼琴師》。不論第幾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讀到過看到過的故事裡面,許久沒有一個人如1900般讓我充滿了迫切的沖動,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劃過鍵盤流淌出來的音樂,深情,動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達。他慵懶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純凈的天使面龐,清澈純凈的藍眼睛······當這樣的聲音鑽進耳朵,這樣的畫面印入眼簾,總是禁
不住心裡的激盪,大雨滂沱。不是難過,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種幸好遇見的慶幸與榮幸。
1900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游輪的頭等艙里,一個黑人煤礦工在一架鋼琴上發現了他。
因為是新世紀的第一天,養父丹尼給他起名叫1900。由於沒有相關的出生證明,丹尼擔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從來沒有離開過船艙。他就在這船一樣大的搖籃里長大,他不知道海的盡頭還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單純地以為「媽媽」是一匹馬,一匹跑得很快的馬,一匹好馬。盡管如此,有養父丹尼的疼愛與照顧,1900的世界是溫情的。
可就在1900八歲的時候,唯一能夠給他庇佑的養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經歷了生離死別。
丹尼的葬禮上,迷茫無措的1900聽見遠處隱約傳來一陣動人心魄的聲音。身邊的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就此註定,他此生將與音樂結下深深的不解之緣。
其實,一個月前我已經把電影下載到電腦里了,一直沒機會看,所謂沒機會不是沒時間,因為看這種電影,必須一氣呵成地看完,還得心無雜念,心無旁騖。這邊廂滿腦子都是明天該買那隻股票抄底,那邊廂還要跟著偉大的鋼琴師在海上顛沛流離,如此的私心雜念絕對是對一部好電影的大不敬。所以等來等去,我決定今晚觀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藝電影的片長都不短,幾乎都在兩個小時以上,這讓我很受用,誰叫我是文藝片的粉絲呢。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的是一位叫1900的鋼琴師在海上生海上長,最後死在海上的故事,當然這位鋼琴師不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類似於泰坦尼克號的大船上。他彈鋼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鋼琴師甚至是偉大鋼琴家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彈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熱鬧的都為之折服。然而,鋼琴師1900對大海的熱愛,准確地說是對他一生也沒有離開過的那艘船的痴迷,遠遠勝過其他的一切,當然也包括鋼琴。電影最後演的是,在那艘即將被銷毀的大船上,海上鋼琴師1900萬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搖動手指對著空氣彈琴,看到這里我唏噓不已。
這真的是一部文藝的不能再文藝的電影了。
電影講的是一個人的宿命,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當一個人的生命被一樣事物決定了的時候,這個人也許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愛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來決定,也許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滿這樣的荒唐。
生命被決定,在這部電影看來是美麗的。
也許,我無法評判劇中人的幸或不幸。不過,我倒寧願看到電影這樣的結尾:海上鋼琴師1900跟隨著他的鋼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於最後的生與死,不在我關心的范疇之內。
② 電影《再次出發》:用音樂寫給城市的情書
文過境蝴蝶
這是一部好聽的電影。很文藝,但不矯情。
紐約,這個地球上最具魔性的城市,每一天,都吸引著世界上無數的人來到這里追逐夢想。每一天,都有人在這里成了人生贏家,每一天,都有人在這里失去一起 。
入夜以後的紐約,在燈火通明的街道邊隱匿的酒吧里,始終人滿為患。這里聚集了那些得意的、失意的人群,有的和朋友舉杯慶祝,有的在角落裡獨自啜飲。
而無論得意還是失意,此時,音樂和朋友是最佳的伴侶,如果沒有朋友,只有音樂也是完美的。
一首清新的曲子,一個純色的女聲,在燈光昏暗的台上,輕撫吉他低聲吟唱的Gretta,唱出了這個城市裡卑微而倔強的音符。
Gretta—音樂是用聽的,不是看的
台上Gretta的吟唱,吧台上沮喪的Dan,兩個失去愛人、失去勇氣、落入低谷的人,在這首歌里相遇。
Dan看到Gretta在台上的獨自演出,眼裡露出了許久未有的光芒。他腦子里瞬間在調動台上所有的器材,為Gretta進行編曲、合奏,瞬間,單一的歌聲在豐富的配樂下靈動起來。
Gretta為了相守五年的男友Dave放棄一切,陪同他一起從英國來紐約發展新的事業。在Dave成為巨星之後,Gretta在他的新歌里洞察了他的移情別戀。深愛的人劈腿,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打倒一個單純的姑娘呢?
幸好,Gretta還有可以信賴的朋友和音樂,她可以在痛苦的時候繼續吟唱,唯有這個能讓她緩和傷痛。
Dan—或許,故事的下頁,截然不同
曾經,他是音樂界的老炮兒,可是過去七年,他沒有簽過任何一位歌手。就在剛剛他被多年的拍擋辭退。他的前妻把他掃地出門,他住在比狗窩還臟的狹小公寓里。他青春期的女兒穿的像個雛妓一樣,和前妻同樣認為他是個Loser。他把獲得的格萊美獎杯賣掉,每日在酒精里苟延殘喘,他甚至沒付酒錢就逃出酒吧,被酒堡暴打。
當他在地鐵站,醉醺醺的,很想一腳下去結束自己爛透了的一生。然而,他聽到了Gretta的歌聲,他的音樂製作人的細胞瞬間本能地迸發出配樂和旋律。他想他要為Gretta做一張專輯,而這一次,他不會搞砸。
好的音樂在街角巷尾,人人都可以享受。Dan腦洞大開,要讓整個紐約成錄音棚。
在懸有晾衣架的斑駁街道、回聲完美的大橋下,列車呼嘯的地鐵站、帝國大廈的露天觀光平台、中央公園湖上浪漫的小舟,在這樣一座充滿可能性的城市上空,飄盪著優美的旋律,充盈著美麗的夢想。
Dan迅速找來了有同樣夢想的樂隊成員。Gretta的忠實老友天才錄音師,學院派古典音樂優等生大提琴和小提琴手,在兒童舞蹈學校求生存的鍵盤手、黑人巨星友情僱傭的嘻哈風格貝斯手和鼓手。他們都是完美的樂手,也都是在紐約追求自由、追求夢想、分享快樂的人。
一首首歌曲,一點點融入的配樂,默契的配合,不屑的努力,一張專輯打造成功。在專輯打造的過程中,紐約這些平淡無奇的場景瞬間 承載了重生、希望的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Dan叛逆的女兒也被Gretta帶入團隊,在帝國大廈的露台,Dan和女兒用激情四溢的吉他交織出了父女和解的音符。
在這個過程中,Gretta的前男友Dave又出現在她面前祈求和解。聰明的Gretta知道,Dave愛上的是燈光閃耀的舞台,而她想要的是二人世界裡抱著吉他的淺唱低吟。曾經擁有的不可能再重現。
導演John Carney始終專注地運用他曾經音樂人的經驗、對音樂的審美與天賦,將音樂和畫面完美結合,創作出的音樂電影總能讓人為之感動。
這部片子看的時候會沉浸在輕松的音樂和清新的畫面里,會為Gretta的歌和她的故事,被畫面完美的剪輯而帶入其中。看完以後一定會去搜索原聲音樂,反復播放音樂列表。
當然,Gretta的扮演者,非專業歌手的Keira是首開金口,她的聲音在電影里有畫面的襯托會更加的舒服。而Dave的扮演者大唱將Adam Levine的歌聲絕對令人滿意。至於Dan的扮演者總讓我想起綠巨人。
影片前半部分別用三個視角在講Gretta和Dan的酒吧相遇。歌曲「lost stars」三次不同版本的演繹,構成了Gretta感情線的三種階段,最後達到影片的高潮和收尾,這兩個部分讓我印象深刻。
當人生落入谷底,此刻音樂會是最好的伴侶,它會讓人始終抱有希望,它會讓人忠於自己的內心,不會在追名逐利的路上丟失了自己。
當夢想被殘酷地撕碎,或許音樂可以讓人有勇氣,重新拼貼那些散落一地的碎片。
End
1、 電影《不可觸摸》:天太冷,趕緊喝下這碗熱乎乎的法式雞湯
2、 電影《刺蝟的優雅》:看完這部片子,我的心像蜷縮成一團的小貓咪
3、 電影《銹與骨》:生活逼我們面對現實,我們只能勇敢前行
4、 電影《舞動天地》:他們跳的不僅僅是舞步,他們跳的是嶄新的開始
女性成長影片系列影評
1、 電影《20 30 40》:我沒有時間感傷
2、 電影《茉莉花開》:章子怡一人分飾三角,這是一部她最耗費心力也最成功的作品
3、 《權利的游戲》:珊莎·史塔克從貴族瑪麗蘇到臨冬城新一代領主的荊棘之路
無戒365天日更營 第18天
③ 找一部韓國電影
片名:為了霍洛維茨
譯名:My Piano
導演:權亨進
編劇:金敏淑
主演:嚴正花
申義在
朴勇宇
崔善子
類型:劇情
級別:所有觀看者
片長:108分鍾
發行:SHOWBOX MEDIA PLEX
上映日期:2006年5月25日
觀眾評分:9.22/10 (1638 votes)
官方網站:www.mypiano2006.co.kr
劇情簡介
我的名字叫金智秀(嚴正花飾),我希望能成為像霍洛維茨一樣的鋼琴家。不過我現在還是普通鋼琴學院的老師,因為還沒有什麼好機會發展。偏偏這個時候還有個不知廉恥的傢伙來煩我,住在隔壁送比薩的大叔總是搗亂。雖然我的年齡過了三十,但他也太過分了。我要趕緊賺了錢離開這個破地方……
奇怪的孩子尹京民(申義在飾),這小孩感覺不一般。鋼琴學院附近有個小孩總是轉來轉去,穿的臟稀稀的樣子,一定是個無家可歸的孩子,他已經在學院附近轉了好多天,本來最近心情就不太好,看到這樣的小孩上課都覺得不順暢了。但是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那個奇怪的小孩竟然對音樂非常有天賦,簡直就是音樂天才。我豈不是就要成為音樂天才的老師?
現在我的夢想是成為世界級鋼琴家的老師了!只要京民能成功,我的人生也會輝煌了。我為京民報了一個鋼琴比賽,只要京民獲得冠軍,我就會被世人矚目,因為是我培養了這位天才少年。終於到了比賽那天,但是舞台上的京民不知怎麼搞的一動也不動。難道我的夢想就這么泡湯了嗎?
關於影片
2006年將感動你我的情感電影
最近幾年裡韓國影壇出現了幾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如2004年的《家族》、2005年的《馬拉松》、《歡迎來到東莫村》等。這些電影分別講述了爸爸與女兒和好、自閉兒和媽媽擺脫社會一切偏見、國軍美軍人民軍站在同一戰線的故事。電影中溫馨和解的場面感動了很多觀眾。
電影《為了霍洛維茨》也是從小小的關系開始的電影。我們小的時候很多人去過的鋼琴學院。那裡也許有我們模糊記憶中的鋼琴老師,也許會有偶然擦肩而過的同學,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關系,電影中將帶給大家的是平凡中的真實感動。
像薩列里一樣的老師,遇上了像莫扎特一樣的弟子
這里有個很普通的鋼琴老師。還沒有學習怎麼寫字就開始了學習彈鋼琴,但是一直夢想成為鋼琴家的這位老師卻只能在一家普通的鋼琴學院做老師。突然有一天,她的眼前出現了一位7歲少年,還是村子裡的問題孩兒。老師發現少年對音樂很有天賦,是個名副其實的音樂神童。老師覺得她的人生將再次充滿希望,她想通過音樂神童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電影《為了霍洛維茨》中的人物角色讓我們很自然的聯想到薩列里和莫扎特一樣特殊的角色。為了自己金智秀老師要利用那個音樂神童,她想成為著名的鋼琴老師。但天才也需要呵護,為此,金智秀老師不得不要犧牲自己。該電影講述的是從自己的慾望開始到最後實現真情的關於金智秀老師的故事。
精彩看點
因為鋼琴而產生自卑感的女子,滿腦都是鋼琴世界的小孩,他們之間有著特別的交流
電影《為了霍洛維茨》是以傷痛開始的故事。因為鋼琴而產生自卑感的老師智秀,失敗的傷痛下剩下的只有自尊。偶然的一天,她遇到了奇怪的天才少年。滿腦都是鋼琴世界的少年,原來也有著別人不知道的傷痛。剛開始,老師智秀只是想利用天才少年來成就自己,但是時間久了,對少年的傷痛也有所了解,漸漸地開始愛護著他。於是他們倆的相遇使各自都有了美麗的變化。電影《為了霍洛維茨》講述的就是兩個內心受傷的人相遇後互相理解,撫平傷痛的情感故事。
請矚目嚴正花,這是她帶給大家的第一部情感電影!
2005年一年,通過電影《我人生中最美麗的一周》和《歐若拉公主》展現個性演技的嚴正花,2006年,仍然是最值得關注的女演員之一。對演戲情有獨中的嚴正花這次選擇的作品是情感電影《為了霍洛維茨》。她在裡面扮演的角色是整天要看家長臉色要教孩子鋼琴的老處女。影片選女主人公是有很多人都覺得嚴正花很適合這個角色。為了完美演繹影片中鋼琴教師的形象,嚴正花苦練了舒曼的《Traumerei》、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第一章等。嚴正花演奏的這些曲子雖然遠不及世界級鋼琴大師的水平,但是她用心准備的樣子一定會讓觀眾眼前一亮。
經過一年時間在全國尋找到的真正鋼琴神童申義在
演嚴正花對手戲的鋼琴神童,現實生活中他就是一個鋼琴神通。劇組往來於全國各地的鋼琴學院,終於找到了只有7歲的鋼琴神童申義在。學鋼琴只有9個月就在鋼琴大賽中獲得冠軍。現在他正與頂級指揮家一起准備協演。導演第一次看申義在的時候就覺得他與眾不同,雖然他第一次演戲,但是那個認真的樣子一點也不比經驗老道的專業演員遜色。申義在的真實演技和鋼琴演奏將帶給電影更多的看點。
用華麗名曲裝飾的電影《為了霍洛維茨》
電影《為了霍洛維茨》中鋼琴和音樂是連接人物感情的重要因素。因此,著名作曲家的古典音樂在電影中是必不可少的。老師智秀將為帶有內心傷痕的京民演奏一曲舒曼的《Traumerei》,優美的旋律彷彿在告訴京民智秀老師在關心著他。
電影的高潮出現在了最後一個場面,人物的感情達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這部分演奏的曲子是引用了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古典音樂與電影的碰撞將帶給大家無限的感動。該電影還收錄了像肖邦的《小狗華爾茲》、德彪希的《arabesque》、巴赫的《Invention》等著名曲目。除了優美的古典音樂點綴電影外還有一些曲子不得不提到,那就是音樂導演李炳佑選擇的曲子。為了體現天才少年的特點,李炳佑親自為少年製作了曲子《叢林里的故事》。另外,電影中出現的關鍵場面也都有音樂導演李炳佑選的經典曲子。這也給電影增添了不少生氣。
SIDUS FNH製作的,使全家庭都溫暖的情感電影
電影《殺人的回憶》、《犯罪的再構成》、《老師金奉斗》、《我腦海中的橡皮擦》、《戀愛的目的》、《血之淚》等,SIDUS FNH公司至今為止製作了很多經典電影,是在韓國國內頂級的電影公司。其中,SIDUS FNH公司也製作了不少經典情感類電影《老師金奉斗》、《家族》、《馬拉松》等。而這一次要感動全家庭的電影《為了霍洛維茨》要徹底的感動所有觀看該電影的觀眾。
④ 電影《和你在一起》觀後感800至700字
《和你在一起》觀後感
一部電影有音樂或舞蹈元素,總會讓觀者感覺得到輕松和浪漫,我想導演陳凱歌在看完《和你在一起》的前期劇本後,就十分清楚了音樂在整個影片中的重要性。
縱觀《和你在一起》全片,音樂元素的作用確實無處不在,從影視畫面剪輯的節奏、劇中人物性格及命運的刻化、鏡頭運動的依據、兩段式蒙太奇平行交叉剪輯的銜接視聽元素等等,都能讓我們感覺的到。
但技巧上的運用未必能達到藝術上的收獲,當初次觀看這部影片的新鮮感退卻之後,我們再次理性的看待這部作品時,卻感覺到整部影片中,音樂只是被當作一種表現元素使用,其音樂的使用過於目的化和表象化。也就是說,音樂在全篇中被當成一種簡單的「工具」使用,而音樂自身的魅力,以及其豐富的對內在精神和藝術意蘊的表達能力被大大削弱。
《和》劇中,陳凱歌自己出演的余教授經常愛說的那句話,大體雲雲曰:「音樂是用心與情感來演奏的,它是與心靈相關的東西」。但《和》劇中的音樂卻與這句「教條」恰恰相反。
接下來,我們就以幾部類似題材的影片作一下類比。講述少年音樂鋼琴天才成長傳奇經歷故事的《閃亮的風采》,在平淡中講述一個貌似痴迷,有幾分懦弱的鋼琴家。在該片中,他是一個超級不起眼的人,甚至被人藐視與凌辱,當他與音樂「合唱」時,你卻能時時刻刻感覺到驚喜,感覺到這個「懦弱者」在音樂面前精神世界的激盪。在此片中,音樂不是簡簡單單的完美演繹,更重要的是主人公發自內心的自我解讀。在這里,音樂是一種媒介,它負載著傳遞主人公內心世界的任務,通過音樂你可以看到一個為音樂「癲狂」者的豐富的內心世界。
另一部電影《鋼琴課》,片中一個啞女、一台鋼琴、一個熱情如火的愛著她的印地安男人。影片前段,丈夫死去的啞女用音樂傾訴內心的思念、痛苦和喜悅,這是她對過去愛情的祭奠,也是她自我救贖的方式;影片後半,愛著啞女的印地安男人是點燃她內心激情的導火索,而啞女的小女兒則是見證者;最終,救贖完成,鋼琴沉入海底,一種感情的寄託物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段真愛,是內心世界激情的再次復活。音樂再次回盪,紀念著啞女在海中的「洗禮」,她再次復活了,而音樂是啞女愛的序曲。
在一系列的感情發展與見證中,音樂是潛在情感發展的表現因素,如果在這里缺少了這個元素,情感幾乎無法表達的如此准確,因為缺少音樂,片子會失去一種用言語無法表達的意蘊。
相比以上兩部影片而言,《和》片中的音樂變的蒼白無力,最重要的影片因素「音樂」也成為機械的剪輯與抒情工具,而帶來更多的是音樂與畫面流暢剪輯後的視覺快感。之後,我們再次回味,好象沒有哪個段落能夠讓我們留戀,而音樂所能帶來的多層次的「表現」與「傾訴」沒有在我們的期待中出現,我為它的流失感到遺憾。
從另一個角度解讀,我們不難發現,陳凱歌作為一個中國電影精英在這部影片中的「精英思想」的表達。《黃土地》如果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依戀,那麼《霸王別姬》我們就已經感覺到了陳凱歌對精英人士的關注,而到了《和你在一起》他的精英意識就已經表露無遺,
以《和》劇中角色分析,劉小春學琴的過程經歷了三個帶有「父親」身份的人物。其一,是小春的鄉下的養夫劉成;其二,是事業與愛情都不得志、終日鬱郁寡歡的音樂教師——江老師;其三,是功成名就的精英人物——余教授。
劇中傳達的信息十分明了,劉成被視為社會低層的人物,是一個鄉下人,作為養大劉小春的父親,劉成只能給劉小春平凡人的力量,如果單憑這位農民父親的力量,劉小春最終走向成功、步入精英階層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江老師是一位普通知識分子,是個心比天高、孤芳自賞的憂傷者,是個普通教師,他只能讓劉小春技藝 更加嫻熟,而讓其成功的成為精英也是力不從心的。劉成為劉小春的再拜高師,以及江老師的最終放棄學生——劉小春,都傳遞出他們對精英群體的屈服和認可。
於是,第三個「父親」以救贖者的身份登場。這名精英的代表人物江教授是陳凱歌親自主演的,他也將這名「拯救者」刻化的入木三分。從這一系列電影表達中可以看出,劉小春想成功,只有精英人士可以做到。還好,《和》片的結尾並沒有過分迷戀「精英精神」到底,最終還是讓劉小春回到了劉成的身邊,可其中讓我們感覺到的卻是劉小春與成功的擦肩而過,與精英群體的擦肩而過,這些都讓遺憾大於快樂。另外,陳凱歌扮演的江教授身處精英群體表現出來的「高處不勝寒」還是「採菊東籬下」為好的心態,也在片尾表露出來。
在《和》片中,劉小春與漂亮女人莉莉間的不可言喻的情感,讓人聯想到影片《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中男孩愛慕美麗女人時的細膩表達,《教師別戀》中師生狂戀如火的內心點點剝露。相比之下,《西》和《教》片中的情感處理,讓人看了嘖嘖稱贊;而《和》片中這段關系的用筆蒼白,讓人嘆息。
另外,劉小春與江老師,以及其與劉成的生活,都被戲劇化的處理和浪漫化的描寫淡化,而追逐「精英」式的成功成為主題,生活的質感被大大削落,使全篇華而不實。
⑤ 一個有關阿根廷探戈的電影
獨領風潮
其它譯名: 舞·出色(港譯)
與舞同行
類 型: 音樂 / 劇情
導 演: Liz Friedlander
編 劇: Dianne Houston
主要演員: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
羅伯·布朗 Rob Brown
阿爾法·沃德 Alfre Woodard
Dante Basco
Laura Benanti
Lauren Collins
Yaya DaCosta
珍娜·迪溫 Jenna Dewan
Elijah Kelley
Jonathan Malen
上映日期: 2006-3-17
國家地區: 美國
「皮埃爾·杜蘭尼舞蹈俱樂部作為社會上知名的舞蹈學校,並不僅僅教授舞蹈,而且幫助,每一位學員挖掘舞蹈更深層次的精髓:興奮、樂趣、浪漫、優美以及自信。」皮埃爾·杜蘭尼舞蹈俱樂部主頁上的宣傳語深刻體現出舞蹈作為人生活中應起到的不可或缺的調劑之用。
經過多年的磨礪,皮埃爾·杜蘭尼(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已經成為紐約城內小有名氣的舞蹈家。然而,對舞蹈以及對生活都無比熱愛的皮埃爾卻有著更大的理想--成立一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蹈俱樂部,教授更多的年輕人,當然也包括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學習舞蹈,在輕松優美的舞步中體會生活、體味人生。同時,通過這個舞蹈俱樂部還可以結交更多喜愛舞蹈的人士,以將自己深愛的這項事業發揚光大。
然而,要辦一所舞蹈俱樂部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除了擁有足夠的資金之外,還要很多社會上的難關需要一一去攻克。於是,皮埃爾以時刻准備著的心情首先來到了一所紐約的公共學校,以實現自己對舞蹈的諾言。同時,還可以在如今已遭受眾多現代「污穢」污染的年輕人當中傳播一下清新的舞蹈之風。但是,皮埃爾美好的初衷卻遭到了現實無情的踐踏。因為,在紐約上公共學校的學生大多出身卑微,家庭及社會地位低下。尤其是其間眾多的黑人學生所佔據的大比例,使得公共學校中黑人文化濃重,更加通俗、大眾的說唱、饒舌、街舞以及籃球等比比皆是。狂放不羈的學生們對皮埃爾教授他們的舞蹈毫不理會,甚至是辱罵抵觸。另外,他們眼中的這位皮埃爾舞蹈老師的背景也著實令這些黑人學生有著或多或少的厭惡感覺。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以及幾次師生間的「感情交流」,使得這些調皮的學生漸漸地理解了這位舞蹈老師的苦心。同時,學生們不羈的性格也在這位善解人意的老師那裡找到了發泄之地。因此,皮埃爾·杜蘭尼老師的舞蹈課自然成了校園里學生們最喜愛的課程。舞蹈,也成了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相反地,學生們可謂激情四溢的舞蹈天分也給了皮埃爾莫大的創作動力。在與學生們相處的舞蹈日子裡,漸漸地,師生間共同開創出了一種全新的舞蹈形式……
主演陣容:
雖然,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去年與老搭檔凱瑟琳·澤塔-瓊斯合作的影片《佐羅傳奇》並未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理想的成績,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這位拉丁情人的大銀幕形象。事實上,這位西班牙演員是好萊塢少數既能演動作戲,又能演感情戲,並具有歌舞俱佳的獨特優勢。在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他與卡洛斯·桑塔納合唱的一曲「Al Otro Lado Del Rio」獲得了最佳歌曲金像獎。其深厚的歌舞才能可見一斑。此次出演由真實事跡改編的《情舞師生》,且扮演片中的著名舞蹈家皮埃爾·杜蘭尼,又給了他一次展示絕倫舞姿的機會。在影片中,身材依舊堪稱完美,舞步依舊優雅的班德拉斯絲毫沒有讓人們看到這位已是不惑之年的男人的笨拙。完美演繹了拉丁舞與現代音樂的奔放與優雅,成為影片的最大亮點。至於舞蹈設計和畫面捕捉以及剪輯等則完全要歸功於導演利茲·弗里德蘭德。作為好萊塢著名的MV導演,利茲·弗里德蘭德曾為「U2、182、簡單計劃、艾薇兒」等著名樂隊和歌手打造過MV作品……
影片簡評:
有著多年百老匯及好萊塢征戰經驗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扮演這樣的角色再適合不過。何況,班德拉斯的拉丁舞姿不知引來多少女粉絲的尖叫聲。
另外,由於故事的真實性也使得影片異常的平易近人,如同發生在觀者身邊一般。尤其是貫穿始終的教師感化學生到師生情同一心的過程和結局更是能溫暖無數人的心。而且,在好萊塢有著無數這樣類似情動師生的勵志影片,而且幾乎是部部精彩。羅賓·威廉斯在《死亡詩社》中塑造的那位顛覆傳統教學的理念真正用人文情懷來引導感化學生的「老船長」歷歷在目。還有同樣以情動人的《弦動我心》和《放牛班的春天》,輕松活波的《搖滾校園》和《修女也瘋狂》等等,都能給人以永久的回憶。同時,影片通過「舞蹈」這項既高雅又通俗的運動折射出人們生活中的問題種種。最終表達了「舞蹈類於人生,人生需要舞蹈。」的道理。耐人尋味……
⑥ 青春是賣點,音樂是感動,《初戀這首情歌》將這兩者完美演繹!
……
一切比現實還要真實/我想我又回到了夢中/……/這感覺妙不可言/ going up
她點亮了我/她擊碎了我/她帶我高飛/……
以吉它為伴奏的,曲風輕快,歌聲婉轉不乏悠揚,不錯,這首《up》正是出自於《唱街》又名《初戀這首情歌》的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不得不說起導演約翰·卡尼這位大叔,大叔本身就是一個貝斯手,當他發現自己將音樂和影像更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時,便離開了樂隊,轉而投身到電影當中。《once曾經》、《begin again歌曲改變人生》以及《singstreet唱街》這三部是一系列完美的音樂電影。
《初戀這首情歌》故事情節很簡單,最大的賣點就是青春,青春是有無限可能,充滿了愛情與夢想,在這部電影中,歌唱音樂貫穿整個故事情節的始末,非常細膩的將人物的心理, 情感 逐一通過歌唱音樂向觀影者娓娓道來,是一部讓人能夠感同身受、身臨其境的好電影。在2016年的聖丹斯電影節,這部影片得到了一致的好評,在中國豆瓣網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電影的一開始,一個帶著帽子的男孩康納正坐在床上邊彈邊唱彷彿在逃避著什麼,雖然掃眉耷眼的樣子,但依然難以遮掩小哥的那帥氣的臉龐。為何小哥看起來如此之喪,因為他正經歷著家庭破產,父母不和,面臨轉學的種種危機……
父母終於把康納給轉學了,是一所教會學校,類似於公立學校。看著這場面,學生們穿著隨意,沒有應有的學生紀律,他們三五成群,聊天,罵街,抽煙,打架,幾乎個個都是刺兒頭。此時配上有著金屬般的背景歌曲(歌名《保持干凈》,摩托頭樂隊演唱:我知道,我以前見過/我知道路該怎麼走/我懂得規則/不相信,不能服從……),展示出這所學校的整體極差的校風。
學校的校長,穿著一身黑色的教會服裝,顯得陳腐又刻板,由於小哥康納穿了一雙棕色的皮鞋而不是黑色被古板嚴厲的校長逼迫脫掉。
康納小哥穿著一雙白色的襪子走出了校長辦公室,踏著背景歌曲(《反抗規則》——沖撞樂隊),臉上混合著復雜的神情,很好的表達出小哥此時不羈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康納小哥遭遇的種種不順,讓他度日如年,生活中唯一的一點樂趣就是哥哥布蘭登拉著他每晚7點准時坐在電視機前看杜蘭樂隊表演的音樂錄影帶,在八十年代的愛爾蘭,這正是最流行表達歌唱的方式。正是哥哥小小的無意舉動,音樂演唱之夢悄然的在小哥康納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
家庭的種種危機,學校的壓抑環境,讓康納小哥時時處在崩潰的邊緣,生活一片黑暗,拉菲娜的出現彷彿是一道光,照進了康納小哥的生活,彷彿女神一般,緊緊的吸引著康納小哥,康納小哥不由自主的向拉菲娜搭訕,並」謊稱」自己有一支樂隊,並邀請女神為他們拍錄像帶。拉菲娜聽聞後似乎也對小哥康納有了些興趣,介紹起自己是一名模特,有一天要去倫敦實現自己的模特之夢。
為了追求女神,只會彈奏吉經的康納居然和小夥伴達倫四處遊走籌建起了一支樂隊,矮小的達倫成為了樂隊經紀人,精通十八般樂器的埃蒙為樂隊提貢了不少樂器,黑人小伙尼吉成為鍵盤手,通過招聘又獲得了鼓手和貝斯手。一支初具規模的新星樂隊誕生了,似乎也為這所陳規陋習的學校增添了一絲活力。
康納迫不及待的和樂隊翻唱了一支樂曲,並將錄好的盒帶拿給哥哥布蘭登聽,哥哥不但沒有贊揚反而大大斥責了他,並且看穿了康納組織這支樂隊的初衷就是為了追妹子。布蘭登告訴康納不能用別人的音樂去追女孩,每個地方都有翻唱的樂隊,簡直就是爛大街的行為!一支好的樂隊不是翻唱什麼甜心寶貝這種低俗的歌曲,而是要寫出自己的歌。不難看出哥哥布蘭登是個非常有內涵的人,兩人經過一番詳談,康納小哥和他的小夥伴們創編了自樂隊成立後的第一首歌《the riddle of model》(謎一樣的模特)。
她是角落裡/喬裝打扮的天使/當我近看時/她有一雙危險的眼睛/她告訴我她是一個模特-我是個模特/世界超模/她令人難以接近卻又難以抗拒/但卻有著契約……作為康納小哥的內心世界,這段歌詞寫得非常道位,盡管第一次錄制音樂影像有些許的尷尬和頻頻出的一些小狀況,但在他們努力的配合下依然有條不紊的進行了下去。
錄影後的當天晚上,康納小哥送妹子回家時,遇到了妹子的男友——一個開 汽車 的成熟男人。看上去妹子和這個成熟男人的關系不錯,此時康納小哥內心有些低落。當成熟男人開車帶著妹子絕塵而去時,只留下康納小哥孤單的身影。康納小哥拿著剛剛錄好的影帶給哥哥看,哥哥大大贊揚了小哥康納。
小哥康納雖被哥哥贊揚,可仍然不開心,郁悶的他在深液敲開了埃蒙家的門,原來是找埃蒙寫曲子以撫慰自己的心靈創傷。《up》由此誕生。整個曲風激昂向上,輕快有序,編詞都是小哥康納的所思所感,雖然也有困惑,但終究是讓人奮發向上。
小哥把《up》的盒帶給了拉菲娜,卸妝後的拉菲娜,更加清純可人,拉菲娜認真地聽起了這道向上的音樂,被感動的流下了淚水。《the riddle of model》和《up》都有她的影子,拉菲娜感受到康納對她單純的愛意和不舍,即便有暫時的失落,但依然無法阻擋聖母大道,喬治大道,都在千里之下的雄心壯志!
小哥康納的在校風格這回變得與眾不同了,他開始化了彩妝,並創作了一副樂隊海報,就連一旁的女老師都流露出羨慕的眼神。
盡管他的個人風格再一次遭到校長粗暴墅蠻的對待,但當放學時看到校門口來找他的拉菲娜時又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音樂就像紐帶將兩人的關系拉進了一步,拉菲娜告訴康納小哥自己的成長經歷:父親去世了很久,而母親也是抑鬱症患者。悲慘的家庭經歷在拉菲娜的臉上看不出一點痕跡,反而總是保持著微笑。拉菲娜的夢想就是離開這里,去倫敦發展模特之夢。
這是拉菲娜臨走之前,康納寫下得《a beautiful sea》,歌曲的內容一直圍繞著女主拉菲娜所寫,在碼頭旁,海水浪起浪伏,隨著快節奏的音樂,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有放飛自我的沖動。拉菲娜在拍攝錄影帶時,為了形象真實,毫不猶豫地跳入了大海中,當康納將她救起,並問為何要這樣做時,拉菲那的回答直擊康納此時的心意,讓康納再也忍不住地吻上了拉菲娜。
康納本以為拉菲娜和男友去倫敦,誰知在某一天的女子公寓門口發現了拉菲娜,原來拉菲娜的倫敦之夢破滅了,受此打擊的拉菲娜不僅意志消沉,而且還將康納說成了無所事事沒有大志的人。康納失望的轉身離開。
因康納的母親出軌,於是父母正式的合法分居了,因為在愛爾蘭是不能離婚的,他們現有的大房子正在出售,哥哥,姐姐和康納只能擠在父親租住的小公寓里,一夜之間,康納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他無法逃避,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康納在本上寫下了《To Find You》。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當將這些人聯系在一起時,彼此總要隱忍,犧牲。但失去的往往成為最後矛盾爆發點。就像康納的母親一直隱忍著不幸的婚姻,但終歸要去尋找自己的幸福。
為了寫好《To Find You》,康納找到了埃蒙,康納總是放心不下拉菲娜,埃蒙提出了為何不帶著拉菲娜去倫敦去尋找更大的舞台。一語點醒夢中人,康納在心中重新然起了希望,寫歌的時候也變得更有靈感了。
在學校期末晚會上,康納與他的樂隊大放華彩,歌曲一首連著一首,台下的少男少女們被音樂所點燃,盡情地搖擺身姿。拉菲娜終於來了,她被舞台上的康納深深的吸引,這個男孩看上去有那麼一點不簡單。
音樂結束後,康納和拉菲娜在哥哥的幫助下,駕著祖父的小艇,乘風破浪地遠行到大洋彼岸,《go now》響起,是的,就要現在出發,擺脫困境的方法只有去勇敢地去做,無論前方有什麼未知的艱難……同時哥哥布蘭登也在他身後為他高興,因為康納寄託了他未實現的夢想……
影片速個時長104分鍾,整個故事情節都在快節奏的音樂當中進行,體現了青春少男少女對於夢想的渴望,向上,鼓舞和執著。只是臨近在片末的時候,用了慢歌《To Find you》彷彿在緬懷即將失去的戀情和想要找到心愛之人的迫切心情。
我們知道好的音樂能帶動起情緒,約翰大叔正是用音樂帶我們走進了這部影片,讓我們在樂曲聲中懂得影片當中主人公所處在每個環境的心緒,以及主人公的成長經歷以及性格上的變化。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喜愛音樂的朋友或感性的朋友不防可以觀看此片,《初戀這首情歌》不會讓你失望,它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流連忘返的!
⑦ 10大必看音樂劇電影
10大必看音樂劇是悲慘世界、歌劇魅影、搖擺狂潮、音樂之聲、窈窕淑女、雨中曲、紅磨坊、芝加哥、綠野仙蹤、追夢女郎。
一、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2012)
比爾·康頓在百老匯舞台劇《追夢女郎》首映時就被深深打動,決定要將舞台劇搬上大銀幕。電影版《追夢女郎》通過三個黑人女孩的完美演繹詮釋了夢想的偉大力量。《追夢女郎》曾獲第79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音響效果兩項大獎及最佳男配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創歌曲四項提名。
⑧ 音樂在電影中的應用(結合例子)
我不太清楚你說的是那一段,不過給你一個交響樂版的。
很不錯哦!
http://www.6621.cn/yy/6571.htm
大碟介紹:作為宮崎俊"御用"音樂製作,久石讓在宮崎俊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用畫龍點睛來形容.這張幽靈公主電影原聲的交響樂組曲,充分體現了久石讓一貫的作曲風格,整體表現氣勢恢弘,細節細致入微.這張CD和原聲大碟不同之處,在於是捷克愛樂樂團(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作為伴奏。 該樂團成立於1896年,是捷克代表性樂團,特別是弦樂部分早享佳譽,合奏力高強,具有古雅的情調。下面會對每個曲子做一一介紹. 第一章 アシタカせっき此曲為《幽靈公主》開篇序曲,在日語配音中,這段沒有人物對白,但在英語配音中,加入了對白,或許讓美國人看這么深奧的電影,一時半會無法理解裡面出現的一些名詞的含義,所以加了段注釋意義的對白,好把思維有點愚笨的美國人帶入劇情。不過個人覺得,加了對白,就破壞了此曲的完整性。此曲對整個影片來說,起著引子的作用,在片頭雲霧縹緲的群山中,鏡頭慢慢推移,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森林出現在觀眾眼前。開始時大提琴的低音和畫面融合,如同置身於群山之中,隨著畫面的移動,高音部分漸起,隨後進入故事情節。 第二章 TA·TA·RI·GAMI 此曲運用在影片的第一個高潮部分,就是開始時豬神由於被惡魔附體,威脅到村莊的安全,主人公騎著長角鹿成功用弓箭阻止了其前進,但也身受重傷。這個戰斗過程動作流暢,音樂配合到位緊湊。 第三章 旅立ち~西へ~這是本張CD中,筆者最喜歡的一曲,主人公由於受到惡魔的侵入,為了不連累族人,被迫離開村莊,去尋找解救方法。旅途中,在此曲的伴奏下,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主人公和長角鹿慢慢的行進,風吹過,掀起一波波的草浪,美麗異常。此曲被港產電視劇多次使用,過去不知道是那裡出處,還以為港人的作曲水平奇高! 第四章 もののけ姫這是主人公和幽靈公主初次相遇時候的配樂,在這張CD中,久石讓重新編曲,加入了鋼琴的獨奏部分,在曲子後半部分,運用捷克愛樂樂團的拿手好戲----弦樂合奏把這個高潮部分演繹的完美無缺~! 第五章 シシ神の森這個部分是主人公進入了神秘森林時的配樂,這個部分主要使用管樂,用簧管營造出詭異的氣氛,合奏渲染背景,使聽眾感覺置身與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森林。 第六章 レクイエム~呪われた力~這曲起伏很大,時而管樂獨奏,時而弦樂合奏,極力表現戰斗時的緊張氣氛。此曲結合影片,感覺會好些。 第七章 黃泉の世界~生と死のアダージョ~最後的決戰部分的配樂,巨大的森林之神出現,整個戰斗出現了逆轉,但當森林之神的頭被和尚砍下後,發生了變化,森林之神變成了惡魔的化身,群山開始變成了死丘,森林被侵蝕,災難發生了。這曲中鼓點使用頻繁,烘托戰斗的緊張氣氛。 第八章 アシタカとサン結尾部分,一切恢復了平靜,樹木開始發芽,死丘開始變綠,主人公和公主分手的時候也來到了,鋼琴伴奏成為主旋律,蔚藍的天空下是青山綠水,平直的交響樂合奏加上鋼琴伴奏,把一個美麗的世界呈獻在你我眼前。 整張CD聽下來,人心神舒暢。說不出的舒服感覺。這個組樂是重新錄制的,並不是單純的節選原聲大碟中的部分曲樂,由捷克愛樂樂團重新演繹,而原聲大碟中的伴奏是東京交響樂團,知名度沒有捷克愛樂樂團高。論收藏價值,組樂比原聲來的珍貴。
參考資料:6621首頁 → 音樂欣賞 → 久石讓 → 幽靈公主- 交響樂版本歌曲列表
⑨ 《閃光的樂隊》漠河舞廳是哪一期
第二期,《閃光的樂隊》第二期王靖雯實力演繹《漠河舞廳》。
第二期由唐漢霄、馬伯騫、王靖雯組成的「爆SUAI」樂隊改編《漠河舞廳》迎戰由張震岳、周潔瓊組成的「ZZ TOP ONE」樂隊。唐漢霄的優雅琴聲、馬伯騫的深情念白、王靖雯的實力演唱,完美演繹《漠河舞廳》,將凄美的愛情故事如電影般呈現。
《閃光的樂隊》爆suai樂隊演唱《漠河舞廳》:
爆suai樂隊唐漢霄、王靖雯、馬伯騫三人選中的曲目是電影《平原上的煙火》推廣曲《漠河舞廳》,三位各有特色的歌手出人意料地將《漠河舞廳》完美改編。《漠河舞廳》本就是一首故事感十足的歌曲,歌曲剛進前奏,馬伯騫的念白搭配飄雪的舞台置景和唐漢霄的鋼琴演奏,一秒帶大家穿越回歌里的故事瞬間。
而王靖雯一開嗓,她極具個人特色的嗓音更是賦予了整首歌質感,三人的和聲又出乎意料的和諧,讓現場觀眾直呼「簡直是看了一場音樂劇」。整個舞台充滿電影感,簡直是對這首歌的完美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