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藻海無邊電影在哪裡可以觀看

藻海無邊電影在哪裡可以觀看

發布時間:2023-01-17 13:36:06

❶ 活下去的理由-馬特·海格-趙燕飛

1 墜落

最終,活著比自殺需要更大的勇氣。——阿爾貝·加繆《快樂之死》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瘋癲與文明》Folie et Déraison

《壞科學》(Bad Science),本·戈德契(Ben Goldcre)指出:「你是一個安慰劑反應者。你的身體哄騙你的大腦,你是不可信的。」

葯物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概念,對於抑鬱症患者、制葯公司甚至全社會都是如此。它強調了一種「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消費來解決」的理念(被無數電視廣告強行灌輸給我們);它鼓勵了一種「別廢話,喝葯就好」的態度;它製造了一種「自我」和「他者」之間的鴻溝,在那裡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表現非理性。用米歇爾·福柯的話說,這個社會正在閹割我們,要求我們正常,即使它是令我們變瘋的原因。

《深淵》(The Depth )一書的作者,進化心理學家喬納森·羅滕伯格(Jonathan Rottenberg)教授在 2014 年寫的一段話,出乎意料地令人安慰: 怎樣更好地應對抑鬱症?沒有神奇葯丸。治療慢性痛症讓我們明白,其實我們很難推翻那些身體和頭腦的固有反應,相反,我們必須跟隨情緒的線索,關注低落情緒產生的根源——過度工作、過少睡眠的生活習慣。我們需要更豐富的描述情緒的語匯,並有意識地尋找中斷低落情緒的工具,制止它轉變為更長期、更嚴重的情緒低落狀態。這些工具包括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改變我們的周遭事件、情感關系、身體狀況(通過鍛煉、冥想或飲食)。

然而抑鬱症是思想與情感的量子物理學版本。它揭示出正常情況下被隱藏的現實。它瓦解了你,瓦解了你所熟知的一切。原來我們不僅僅源自宇宙,或卡爾·薩根⑦所說的「星塵」,我們本身就像宇宙一般浩瀚、復雜。進化心理學家們或許是對的,人類進化得太超前了,作為第一個能夠全然覺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種,人類也有了能夠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與痛苦的能力,或許這就是人類智慧的代價。

① 牛心上尉(Captain Beef heart),美國著名搖滾音樂人。

② Studio 54,是 20 世紀 70 年代在美國紐約的傳奇俱樂部,也是美國俱樂部文化、夜生活文化等的經典代表。 

③ 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20 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小說家之一。《時代周刊》評論他是美國底層社會的桂冠詩人。 

④ 約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1955~ ),美國知名暢銷小說作家,他的一系列富含法庭、法律內容的暢銷犯罪小說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和財富。 

⑤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 ),加拿大著名小說家、詩人、文學評論家。2000 年以小說《盲刺客》獲得布克獎。 

⑥ 指愛達模式,西方推銷學中一個重要的公式,原文為 AIDA,此處作者將其誤解成了同名歌劇 aida。

⑦ 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 ~1996),美國著名天文學家,他有句名言:「我們都是由星塵組成的。」 

⑧ The Cure,英國搖滾樂隊。 

⑨ 《少年時代》(Boyhood),理查德·林克萊特編劇並執導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歷時 12 年拍攝,講述一個男孩從 6 歲到 18 歲的成長歷程。 

⑩ 《白嗓音》(White Noise),美國當代作家唐·德里羅小說,美國後現代文學代表作。

2 著陸

「……暴風雨結束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就不再是原來那個人。這就是關於暴風雨的一切。」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大衛·亞當博士(Dr.David Adam)在他關於強迫症的精彩著作《停不下來的人》(The Man Who Couldn』t Stop)中寫道:「只有傻瓜和騙子會告訴你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初期的精神失常主要與化學物質有關,」庫爾特·馮內古特①在《冠軍早餐》(Breakfast of Champions)里寫道,「德威恩·胡佛的身體在生產某些特定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使他的頭腦失衡。」

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羅伯特·馬蘭卡認為,研究應著眼於其他方面,比如大腦中心的「伏隔核」,它很小,掌管快感和成癮。我們有理由猜測,如果它運行不正常,將導致快感缺失。快感缺失就是完全沒有能力感覺到快感,這是抑鬱症的主要症狀。 這也意味著,試圖把手伸進腦殼取出致病零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必須穿過整個額皮質才能取到那個很小的伏隔核。

我討厭離家,這是我的另一個大焦慮。我想回家,躺在自己的床上,欣賞法國女演員碧翠斯·黛爾(Béatrice Dalle)的海報,或者讀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克里斯汀》(Christine)。

但無論如何,下面是一些最常見的抑鬱信號: 疲憊——如果某人總是無故感到很累。 低自尊——這一點別人很難發現,如果發生在那些不善於表達情感的人身上就更難被發現,而且低自尊也會讓人更不愛表達自己。 「精神運動性阻滯」——在某些抑鬱症案例中,會出現動作遲緩和說話緩慢現象。 食慾下降(不過食慾大增有時也會出現)。 煩躁易怒(不過公平地說,這可以是任何事情的跡象)。 頻繁哭泣。快感缺乏症——它是伍迪·艾倫導演的《安妮·霍爾》最初的片名。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術語。意思是無法體驗任何類型的快感,甚至美好的事物,比如日落、美食、看八十年代切維·切斯④的無厘頭喜劇,諸如此類的東西。 突然內向——如果某人似乎比平時更安靜、更內向,有可能他患抑鬱症了。(我記得有幾次我說不出話來。感覺好像動不了舌頭,說話顯得完全沒有意義。似乎別人談論的事情對我來說就像屬於另一個宇宙。)

人生是艱難的。它也許美麗,也許精彩,卻也艱難。大多數人的應對方式是不去考慮它,但有的人做不到。再說,思考是人的天性,「我思故我在」。我們知道我們會衰老、生病、死亡。每一個我們認識的人、愛的人都會衰老、生病、死亡。但我們必須記住,正因為此我們才有愛。人類或許是唯一一個會得抑鬱症的物種,但這是因為我們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物種,我們創造了不可思議的東西——文明、語言、故事、情歌。明暗對比是光與影的對照,文藝復興時期的耶穌畫像中,畫師用黑影來突出沐浴在聖光里的耶穌。死亡、腐爛等一切陰暗的事物會孕育美好,這或許有點難以接受,但我相信。正如永遠偉大的詩人、偶爾焦慮的曠野恐懼症患者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所說:「那永遠不會再來的事物,才使生活如此甜美。」

① 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美國作家,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人物之一。德威恩·胡佛是他的小說《冠軍早餐》中的主要人物,一個即將陷入精神錯亂的汽車代理商。 

② 《蠅王》(Lord of the Flies),英國現代作家威廉·戈爾丁的代表作,講述了一群 6~12 歲的兒童因飛機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島上發生的故事。 

③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由大衛·里恩執導的冒險電影,講述了英國陸軍情報官勞倫斯帶領阿拉伯游擊隊炸毀鐵路,對抗土耳其侵略的故事。 

④ 切維·切斯(Chevy Chase),美國演員、編劇、製片人,作品有《周六夜現場》《廢柴聯盟》等。 

⑤ 馬修·伯恩(Matthew Bourne,1960~ )英國編舞大師,上文作者提及的男版《天鵝湖》舞劇就是他的作品。

3 上升

諾伊·尼爾瑞:閉上眼,屏住呼吸,一切都會變得十分美好。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這就是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奇怪之處。它們極度害怕快樂,即使你本人很嚮往快樂。如果它們逮到你笑,甚至假裝笑,你就糟糕了。笑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它們會用 10 噸的抗衡力來抵消它。 怪誕。那種一個人在外面的感覺極不自然,就像沒有了牆的房頂一樣。我看見商店在前方。「蘭帝斯」的招牌看起來那麼小,那麼遠。巨大的悲傷和恐懼讓我難以邁步。

......8. 沒有什麼會一成不變。現在這種痛苦不會永遠持續。如果痛苦告訴你它會持續,是它在撒謊。其實痛苦是一筆債,可以用時間償清。 9. 頭腦會變。性格會變。我在《人類》(The Humans)中寫過:「你的頭腦是一個星系,黑暗比光明多,但光明是值得等待的,所以不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即使黑暗是全部。要知道生命不是靜止的,時間也是空間,你在時間的星系中移動,等待那恆星。」 10. 有一天,你會體驗到與這痛苦相等的喜悅。聽海灘男孩③的歌曲,你會流下歡欣的淚。你會俯身凝視懷里嬰兒酣睡的臉,你會結識很多好朋友,你會品嘗從沒吃過的美食,你會在高處俯覽美景,不去考慮從這里掉下去摔死的可能性。還有很多書你沒有讀過,它們會讓你更充實。你會吃著超大份爆米花看很多電影。你會跳舞、大笑、做愛、沿著河岸跑步、聊天到深夜、笑到肚子疼。生活在等待著你。雖然你現在被短暫地困在這里,但世界哪兒都不去。如果可以,堅持下去。活著總是值得的。

人們說,閱讀不是為了逃避,就是為了找到自我。我倒是覺得這兩者之間其實沒有區別,因為我們會在逃避的過程中找到自我。與我們身在何處相比,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去向何處。「難道沒有逃離頭腦的出路嗎?」這是西爾維婭·普拉斯⑥的名言。我十幾歲時在一本名人名言書里偶遇它,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它的含義,它可能的答案)。如果除了死亡之外,還有這樣一條逃離頭腦的出路,那就是文字。文字不是讓我們徹底逃出頭腦,而是幫助我們逃出某一個頭腦,然後給我們磚瓦去建造另一個頭腦,相似但更好,靠近舊的但基礎更堅固,景色更美好。 莎士比亞說:「藝術的目的是賦予生命形狀。」我的生命,我混亂的頭腦,需要一個形狀。我的人生已經「丟掉了情節」⑦,沒有了線性敘事,只剩下雜亂和混沌。所以我喜歡外部敘事帶給我的希望。電影,電視劇,尤其是書籍,它們本身就可以是我活下去的理由。每一本書都是人類頭腦在某一特定狀態下的產物。所有書籍擺在一起,就是人性的總和。每次閱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都感覺像在看一張藏寶圖,而那寶藏就是我自己。但每一張地圖都是不完整的,我只有讀完全部的書,才能找到寶藏,因而這個找到最好自我的過程是一場無盡的遠征。而書籍本身似乎也在隱隱印證著這個觀點,因為每一本書的情節都可以被歸結為「某個人對某樣東西的追尋」。 很多人老套地認為,書蟲是很孤獨的。但對我來說,書是掙脫孤獨的方式。如果你是那種容易想太多的人,就沒有什麼比置身於一群跟你頻道不同的人中更孤獨的了。

格雷厄姆·格林⑧的《權力與榮耀》(The Power and the Glory)。

《布賴頓棒糖》(Brighton Rock)

總之,我熱愛格雷厄姆·格林。他的作品充斥著一種不適感,讓我感同身受。這種不適感來自於罪惡、性、天主教、單戀、壓抑的慾望、熱帶酷暑、政治、戰爭。可以說除了文字本身,一切都是令人不適的。 我熱愛他寫作的方式。我熱愛他把一個具體的東西比作抽象的東西:「他吞下白蘭地,像遭了天譴。」如今,我越發熱愛他這種寫法。抑鬱症讓物質世界和非物質世界的界限模糊了,似乎連我自己的身體都變得不真實、抽象了,甚至有一部分變得虛構了。

《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最美的書。想像的城市,每一座都有點像威尼斯,卻又不是威尼斯。書頁上的夢。如此離奇,離奇程度勝過我頭腦中稀奇古怪的心像。 

《局外人》(The Outsider),蘇珊·依·辛頓⑨——我 10 歲時的啟蒙書,我最愛的一本閑書。充滿美國風情和多愁善感的對話。比如,「留住金色,波尼博伊,」病榻上的強尼說,顯然是讀了羅伯特·弗羅斯特的《美景易逝》(Nothing Gold Can Stay)。

《局外人》(The Outsiders),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我對「局外人」和「存在主義的絕望」很感興趣。此書文字上的冷漠感給了我一種奇異的慰藉。 

《簡明柯林斯名言詞典》(The Concise Collins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名人名言很好讀。 

《濟慈書信集》(Letters of Keats)——大學期間我研究過濟慈。一位典型的年輕詩人,臉皮薄,註定不幸,情感激烈。我感同身受。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珍妮特·溫特森⑩——我熱愛珍妮特的寫作。每個文字都飽含力量、智慧。我隨意翻到哪一頁,都能發現與我產生共鳴的句子。「我似乎繞了一個大圈,又在起跑線遇見了自己。」

《聲音》(Vox),尼克爾森·貝克⑪——整本小說就是一次電話性愛,挑逗了 16 歲的我,令我如痴如醉。僅有對話,也是非常好讀。充斥著性或性慾,對一個年輕、焦慮的頭腦來說,性是一種積極的消遣。 

《金錢》(Money),馬丁·艾米斯⑫——我太了解這本書了。還寫過關於它的論文。文字膽大、狂妄、鋒利、幽默、男子氣(雖然有時充滿恨意)。它有著激烈的情感,喜劇中透出悲傷的美。(「每個小時你都在變得更弱。有時,當我獨自坐在倫敦公寓里,凝望窗外,我會想著,看著雨在下卻不知道它為什麼下,實在太凄涼、太沉重了。」)

《塞繆爾·佩皮斯⑬日記》(The Diary of Samuel Pepys)——我對其中記錄 17 世紀倫敦大火災和大瘟疫的章節印象十分深刻。佩皮斯對那個動盪時代相對輕松的記述方式,對我來說有一種療愈作用。 

《麥田裡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J·D·塞林格(J.D.Salinger)——因為霍爾頓是個老朋友。

《企鵝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詩歌》(The Penguin Book of First World War Poetry)——英國詩人艾弗·格尼(Ivor Gurney)的《奇怪的地獄》(Strange Hells)(「心靈會燒傷,但別去面對它是如何燒傷的」)和威爾弗里德·歐文(Wilfred Owen)的《精神病例》(Mental Cases,描寫了精神病院患炮彈休克症的病人),這兩首詩既吸引我又困擾我。我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我熟悉那種痛苦,面對每一天,如同「黎明撕裂,傷口再次流血」。抑鬱症和焦慮症竟與創傷後應激障礙如此相似。難道我們經歷過什麼不為人知的創傷?難道現代社會的噪音和快節奏傷害了我們洞穴人的頭腦?是我太多愁善感?還是生命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10½章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 1/2 Chapters),朱利安·巴恩斯⑭(Julian Barnes)——這本書我太熟悉了,我以前就讀過,非常喜歡,它很詼諧、很古怪。 

《荒野指南》(Wilderness Tips),瑪格麗特·阿特伍德⑮——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一座容易翻越的小山丘。其中有一篇《真正的垃圾》(True Trash)是我的最愛,寫的是十幾歲男孩偷窺女服務生的故事。 

《藻海無邊》(Wide Sargasso Sea),簡·里斯⑯(Jean Rhys)——《簡·愛》(Jane Eyre)的前傳。關於「閣樓上的瘋女人」和她如何變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加勒比海。雖身處天堂,卻仍有絕望和孤立之感,這是最能令我產生共鳴的一點。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卻有著糟糕透頂的體驗,多麼像我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個星期。

很多抑鬱症患者把旅行當作緩解症狀的良葯。美國大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畢生為抑鬱症所苦,這不奇怪,很多藝術家都患有抑鬱症。1933 年,46 歲的她住院治療,症狀是控制不住的哭泣,無法吃飯或睡覺等。 歐姬芙的傳記作家羅克薩娜·羅賓遜(Roxana Robinson)說,待在醫院對她毫無幫助,反而旅行對她幫助甚大。她去了百慕大、紐約的喬治湖、緬因州和夏威夷。「溫暖、慵懶、獨處正是喬治亞需要的。」羅賓遜寫道。

古斯塔夫·福樓拜說:「旅行使人變得謙虛。因為它使你領悟,人在世界上所佔的地位是多麼的渺小。」這種視角會帶給你自由感。如果疾病一方面讓你弱化自我價值,一方面卻又讓你過分在意那些本來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你就尤其需要用這種視角看問題。 我記得有一次抑鬱症發作時,我在看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導演的霍華德·休斯(Howard Hughes)傳記片《飛行家》(The Aviator)。其中一幕,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扮演的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轉身對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扮演的休斯說:「霍華德·休斯身上有太多霍華德·休斯。」影片中,正是這種高強度的自我意識,導致了他的強迫症,最終逼他把自己鎖在拉斯維加斯一個旅店房間里。

正如波斯詩人魯米(Rumi)在 12 世紀寫道:「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他還寫過:「忘掉安全,在你害怕的地方生活。」)

我每天要麼跑步,要麼做其他有氧運動。像村上春樹一樣(他寫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讀過,很精彩),我發現跑步可以驅散迷霧。村上春樹還說:「在自己的極限內拼盡全力,這就是跑步的本質。」我也信奉這一點,我想這也是跑步有益頭腦的原因之一。

作為一名作家,我不太樂意想到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用他的槍幹了什麼,西爾維婭·普拉斯烤箱中的腦袋,凡·高和他的耳朵。當我聽說我喜愛的當代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⑳於 2008 年 9 月 12 日上吊自殺,竟導致了我在病情好轉之後最嚴重的一次抑鬱症發作。不僅是作家。羅賓·威廉姆斯㉑的死訊讓包括我在內的上千萬人悲痛、害怕,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以相同的方式了結自己。

馬克·吐溫

❷ 請幫我找下關於越獄中住人公的一些資料!

姓 名:文特沃斯·米勒
性 別:男
原 名:Wentworth Earl Miller III
英文名:Wentworth Miller
生 日:1972年6月2日
星 座:雙子座
國 籍:美國
身 高:185cm
2004年,當他走進《越獄》選角現場的時候,在場的30多位官員大多數都對他有印象,馬上他就被定為《越獄》的主角.在這部反映家庭、勇氣的劇集中,文特沃斯將個人魅力發揮到極致.機智、冷靜、重情重義的他在黑人與白人兩派之間遊走,有條不紊地實施著越獄計劃.
自從《越獄》在FOX播放以後,他的名字在著名搜索引擎Lycos上的排名上升了614%。美國各大媒體的封面出現他的照片,被《Primetime》雜志評為今年新劇中最性感的男明星,被《Insider》雜志命名為「銀屏上最熱的新面孔」,還成為FOX官方網站1998年建站以來觀眾評分最高的一個演員.文特沃斯演活了自己在《越獄》中的角色,《越獄》也讓文特沃斯一夜成名.
演員作品集:
電影類
《絕密飛行》Stealth(配音)
《黑夜傳說》Underworld
《人性污點》The Human Stain
《302房間》Room 302

電視類
《越獄》
《鬼語者》客串
《天國的女兒》客串
《恐龍帝國》
《急診室的春天》客串
《你的人生》客串
《陽光下的玫瑰》客串
《捉鬼者巴菲》客串

你必需知道的wentworth miller 52件事情!
1. Wentworth說:這是我演藝生涯里最重要的一年,能與這么棒的演員班底合作。Robert Knepper, Wade Williams, Peter Stormare……我算是沾他們的光。以前看Law & Order,崇拜Sam Waterston。我告訴經濟人說,相比演電影,我更珍視電視劇集帶給人的滿足感。能和尊敬的人共事,每周都跟他們學習和自我提升,簡直像中了彩票!

2. Wentworth承認,越獄里的角色需要我裝酷,其實生活中的我並非鐵漢。

3. 「最近一次談戀愛是一年前,雖只持續了短暫數月,卻來得洶涌澎湃。這樣愛最美。」

4. 「曾有一次乘車坐過站,這是我最大一次『違法』了。」

5. 「很久不健身了,幸虧遍體紋身給我增加了肌肉感。」

6. Wentworth的收養所延遲開張,因為他忘帶公寓鑰匙、警察不得不破門而入。他大笑自嘲說將來還需要警察給他開門。

7. Wentworth 開辦了一個流浪貓收養所。

8. Wentworth 參觀監獄找靈感。

9. Wentworth 將他在越獄里那身刺青當眾展示,大家並未因此對他敬畏仰視、多半倒覺得不可置信。

10. 自從越獄在FOX上演第一集,Wentworth在搜索引擎Lycos關鍵字排名上上升了614%。

11. Wentworth 讀書時參加的樂隊叫 Tigertones,出過兩張專輯。

12. 談到監獄他說:「我可在牢里呆不長,至多5分鍾就垮了。」

13. Wentworth 喜愛讀書,他說一本好書能帶我逃離世俗的一切紛擾。作家講故事時運用如花妙筆展開創作與想像,看好書比毒品更過癮。"

14. Wentworth 曾在反毒品廣告中出現。

15. Wentworth 被Insider雜志評為 "電視圈最熱門新面孔" (2005年10月24日-30日這1期)。

16. 談到越獄的拍攝,Wentworth 說,戲外比戲里的情感糾葛更復雜。

17. 談到越獄里Michael這個角色,Wentworth 說,"Michael在入獄前相當成功:事業有成、有朋友有女友,而他願意放棄一切進監牢救他哥哥,這可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

18. Wentworth 在《人性污點》中的搭檔Anna Devere Smith贊他是個「很特別且有趣的青年」。

19. Wentworth 欣賞Toni Morrison的小說《寵愛》(Beloved)中的一句話:"所謂詮釋,屬於下定義的人,而非被定義之人與事。"

20. Wentworth 觸電前曾在世界第二大連鎖書店Borders干過兩年。

21. Wentworth 童年時外號"Stinky."

22. Wentworth 擅長唱歌,曾是Princeton男生合唱團的歌手。

23. Wentworth 最鍾愛電視劇集是《法律與秩序》。

24. Wentworth 生於英國,但在紐約長大。

25. Wentworth 說,我越獄里的角色應該是挺性感的。

26. 「但我本人既不性感也不是明星。」

27. 「我這人其實挺悶的,不愛玩樂,酒吧這樣的地方讓我不舒服,我寧可在家玩拼字游戲,和好友聚餐,看電影,或者整個周末看《法律與秩序》或者《辛普森家族》。」

28. Wentworth 稱他目前獨身,「忙得沒工夫談戀愛。」

29. Wentworth 最愛的恐怖電影之一為《閃靈》(Kubrick,1980)

30. Wentworth 童年時曾愛看電影 《時光大盜》(1981)

31. Wentworth 說,我的畢業論文的主題是:《簡愛》與《藻海無邊》中的重復與身份再造。

32. 紋身是真的嗎?Wentworth說: "不是,不過半身刺青挺過癮的。當演員的妙處正是可以嘗試各種新鮮刺激、而這種嘗試僅限於戲內。"

33. 在電影《絕密飛行》里,Wentworth 為EDI (無人駕駛隱形戰斗機)配音。

34. Wentworth最喜歡的電影包括《危險的關系》(Dangerous Liaison)。

35. Wentworth最喜歡的恐怖電影包括《魔女嘉莉》(Carrie)。

36. Wentworth 的爸爸叫Wentworth Miller II,他全名叫Wentworth Miller III。

37. 談到從藝初衷,他說:"我一直熱衷表演,我從大學就有演出經驗。"

38. Wentworth評論與他在《人性的污點》里合作的名演員 Anthony Hopkins說: 他是個傳奇人物,我一直追看他的電影。

39. Wentworth 自言是個超級電視迷。

40. Wentworth 說,「我的簡歷上寫有12次的演出經驗,實際上我參加過450多個試鏡,你可以想見我遭到過多少回拒絕。」

41. Wentworth 說,"我上大學時,表演似乎是冒險的行當,我的朋友們都去讀法學院、醫學院或去華爾街了。"

42. 越獄中的紋身,由30張貼紙造就。

43. Wentworth 畢業於名校Princeton, 擁有文學學位。

44. Wentworth 這樣評價他的紋身:「我好像穿著捕蠅紙,天熱的時候它們就像保鮮膜粘著我。」

45. 2003年《娛樂周刊》的it名單(當年最紅明星大盤點)是Wentworth 所做。

46. Wentworth在戲中的紋身,兩個化妝師耗時4小時才給他包裝完畢,貼一次保持兩周。清除這些「紋身」也要花費2小時!

47. Wentworth 於1990年畢業於賓州Quaker Valley 高中。

48. Wentworth 曾為Mariah Carey 的兩支video出演男一號"We Belong Together" and "It's Like That"。

49. 在當演員前,Wentworth 曾為多部影視劇擔任製作助理。

50. Wentworth 有6.1英尺(約合186cm)

51. 越獄的發型師採用剃須刀Oster Turbo 111 Clippers (價值$179.99)為Wentworth 和其他演員理發。

52.應該加上一條,went有著兩顆不同顏色的眼珠。

❸ Wentworth Miller

1. Wentworth說:這是我演藝生涯里最重要的一年,能與這么棒的演員班底合作。Robert Knepper, Wade Williams, Peter Stormare……我算是沾他們的光。以前看Law & Order,崇拜Sam Waterston。我告訴經濟人說,相比演電影,我更珍視電視劇集帶給人的滿足感。能和尊敬的人共事,每周都跟他們學習和自我提升,簡直像中了彩票! 2. Wentworth承認,越獄里的角色需要我裝酷,其實生活中的我並非鐵漢。 3. 「最近一次談戀愛是一年前,雖只持續了短暫數月,卻來得洶涌澎湃。這樣愛最美。」 4. 「曾有一次乘車坐過站,這是我最大一次『違法』了。」 5. 「很久不健身了,幸虧遍體紋身給我增加了肌肉感。」 6. Wentworth的收養所延遲開張,因為他忘帶公寓鑰匙、警察不得不破門而入。他大笑自嘲說將來還需要警察給他開門。 7. Wentworth 開辦了一個流浪貓收養所。 8. Wentworth 參觀監獄找靈感。 9. Wentworth 將他在越獄里那身刺青當眾展示,大家並未因此對他敬畏仰視、多半倒覺得不可置信。 10. 自從越獄在FOX上演第一集,Wentworth在搜索引擎Lycos關鍵字排名上上升了614%。11. Wentworth 讀書時參加的樂隊叫 Tigertones,出過兩張專輯。 12. 談到監獄他說:「我可在牢里呆不長,至多5分鍾就垮了。」 13. Wentworth 喜愛讀書,他說一本好書能帶我逃離世俗的一切紛擾。作家講故事時運用如花妙筆展開創作與想像,看好書比毒品更過癮。" 14. Wentworth 曾在反毒品廣告中出現。 15. Wentworth 被Insider雜志評為 "電視圈最熱門新面孔" (2005年10月24日-30日這1期)。 16. 談到越獄的拍攝,Wentworth 說,戲外比戲里的情感糾葛更復雜。 17. 談到越獄里Michael這個角色,Wentworth 說,"Michael在入獄前相當成功:事業有成、有朋友有女友,而他願意放棄一切進監牢救他哥哥,這可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 18. Wentworth 在《人性污點》中的搭檔Anna Devere Smith贊他是個「很特別且有趣的青年」。 19. Wentworth 欣賞Toni Morrison的小說《寵愛》(Beloved)中的一句話:"所謂詮釋,屬於下定義的人,而非被定義之人與事。" 20. Wentworth 觸電前曾在世界第二大連鎖書店Borders干過兩年。 21. Wentworth 童年時外號"Stinky." 22. Wentworth 擅長唱歌,曾是Princeton男生合唱團的歌手。 23. Wentworth 最鍾愛電視劇集是《法律與秩序》。 24. Wentworth 生於英國,但在紐約長大。 25. Wentworth 說,我越獄里的角色應該是挺性感的。 26. 「但我本人既不性感也不是明星。」 27. 「我這人其實挺悶的,不愛玩樂,酒吧這樣的地方讓我不舒服,我寧可在家玩拼字游戲,和好友聚餐,看電影,或者整個周末看《法律與秩序》或者《辛普森家族》。」 28. Wentworth 稱他目前獨身,「忙得沒工夫談戀愛。」 29. Wentworth 最愛的恐怖電影之一為《閃靈》(Kubrick,1980) 30. Wentworth 童年時曾愛看電影 《時光大盜》(1981) 31. Wentworth 說,我的畢業論文的主題是:《簡愛》與《藻海無邊》中的重復與身份再造。 32. 紋身是真的嗎?Wentworth說: "不是,不過半身刺青挺過癮的。當演員的妙處正是可以嘗試各種新鮮刺激、而這種嘗試僅限於戲內。" 33. 在電影《絕密飛行》里,Wentworth 為EDI (無人駕駛隱形戰斗機)配音。 34. Wentworth最喜歡的電影包括《危險的關系》(Dangerous Liaison)。 35. Wentworth最喜歡的恐怖電影包括《魔女嘉莉》(Carrie)。 36. Wentworth 的爸爸叫Wentworth Miller II,他全名叫Wentworth Miller III。 37. 談到從藝初衷,他說:"我一直熱衷表演,我從大學就有演出經驗。" 38. Wentworth評論與他在《人性的污點》里合作的名演員 Anthony Hopkins說: 他是個傳奇人物,我一直追看他的電影。39. Wentworth 自言是個超級電視迷。 40. Wentworth 說,「我的簡歷上寫有12次的演出經驗,實際上我參加過450多個試鏡,你可以想見我遭到過多少回拒絕。」 41. Wentworth 說,"我上大學時,表演似乎是冒險的行當,我的朋友們都去讀法學院、醫學院或去華爾街了。" 42. 越獄中的紋身,由30張貼紙造就。 43. Wentworth 畢業於名校Princeton, 擁有文學學位。 44. Wentworth 這樣評價他的紋身:「我好像穿著捕蠅紙,天熱的時候它們就像保鮮膜粘著我。」 45. 2003年《娛樂周刊》的it名單(當年最紅明星大盤點)是Wentworth 所做。46. Wentworth在戲中的紋身,兩個化妝師耗時4小時才給他包裝完畢,貼一次保持兩周。清除這些「紋身」也要花費2小時! 47. Wentworth 於1990年畢業於賓州Quaker Valley 高中。 48. Wentworth 曾為Mariah Carey 的兩支video出演男一號"We Belong Together" and "It's Like That"。 49. 在當演員前,Wentworth 曾為多部影視劇擔任製作助理。 50. Wentworth 有6.1英尺(約合186cm) 51. 越獄的發型師採用剃須刀Oster Turbo 111 Clippers (價值$179.99)為Wentworth 和其他演員理發。 52.應該加上一條,went有著兩顆不同顏色的眼珠。

❹ 求:名著簡愛簡的人格魅力跟人物特性

《簡·愛》主要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女性。

命運把簡·愛拋擲到了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生存環境。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兄的辱罵與毒打,以及勢利的傭人們的為虎作倀,並沒有使她屈服。相反,她以弱小的身軀,作了令對手們膽戰心驚的抗爭,直至被逐出無她容身之地的蓋茨赫德。

她隨後在羅沃德寄宿學校的生活,是以肉體上的受罰和心靈上的被摧殘開始的。學校的施主布羅克赫斯特不但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詆毀她,而且把她置於恥辱台上示眾。但她從同樣受辱的海倫那裡獲得了一種內在力量,變得格外剛強。她沒有在屈辱中沉淪,而是不斷奮發進取,結果不但學習上飛速進步,而且也取得了師生們的理解。她像一棵頂風冒雪的小樹,不屈不撓地成長起來。

她一踏進桑菲爾德便卷進了愛情的漩渦。在愛情問題上她同樣不亢不卑,始終保持著個人的尊嚴。盡管英格拉姆小姐是大家閨秀,態度又很傲慢,說話咄咄逼人,但簡·愛總是從容面對,不失尊嚴。她同羅切斯特的地位更為懸殊,一個是有錢的僱主和老爺,一個是並不比僕人好多少的家庭教師,但她從來認為他們是平等的,所以敢於對著羅切斯特說:「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充實!……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說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當羅切斯特問她還需要什麼時,她立刻回答說「你的尊重。而我也報之以我的尊重,這樣這筆債就兩清了。」的確,簡·愛身上有一種不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她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在羅切斯特面前,她顯得分外高大,以至於在精神上兩者的位置正好顛倒了過來,也使羅切斯特感到自慚形穢,同時對她肅然起敬,並深深地愛上了她。正因為羅切斯特無視世俗的藩籬,超過階級的鴻溝,真心地愛著她,她才接受了他的愛,並同意與他結婚。但一旦發現羅切斯特已婚,而且家有結發妻子,她出於自尊自重,不顧羅切斯特再三挽留和懇求,毫不猶豫地離她心上人而去。她的愛情觀不攙和雜念,她不做金錢的奴隸,不做他人的附庸,她永遠是獨立的。在她看來,羈絆是愛情的墳墓。

正因為她始終渴望自由,所以盡管聖·約翰是她離開桑菲爾德後危難中的救命恩人,品行端正,很有抱負,又拚命追求她,但由於「僅以這樣的身份依附他,我常常會感到痛苦,我的肉體將會置於緊緊的枷鎖之中……」「……做他的妻子……永遠受到束縛……這簡直難以忍受」,她終於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聖·約翰的求婚,她覺得自由高於一切。

最後,當她得知羅切斯特在大火中為拯救發瘋的妻子而不幸雙目失明,軀體嚴重致殘,喪失獨立生活能力,而同時又妻亡財毀時,她以全身心的愛投入了曾被她斷然拒絕的羅切斯特的懷抱。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只想著付出,不要求回報。

簡·愛身上所表現出的追求自由、平等和維護人的尊嚴的信念和舉動,其實反映了工業革命後新興的資產階級的要求。貴族階級憑借出身和世襲的財產而居於社會階梯的頂端。雖然,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整個英國正由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貴族階級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但貴族們仍借用等級觀念的法寶來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經濟上日漸強大的資產階級,要確立其相應的政治地位,就必須沖破舊有的等級觀念,證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將自由、平等視若生命的簡·愛,完全不同於柔順、端莊、賢惠和多半依附於男性的傳統女性形象,她最鮮明的個性是反叛,她的抗爭和叛逆,是對傳統觀念所發起的挑戰。作者的思想傾向也非常明確,對舊價值觀念的攻擊十分犀利。她通過揭示羅沃德慈善學校的種種不慈善行為,以及聲稱把自己無私奉獻給上帝的聖·約翰內心深處所隱藏著的極端自私,撕碎了宗教和教會的假面具。此外,還以刻意安排的桑菲爾德的一次貴族聚會,集中暴露了貴族們狹隘、淺薄、無知、裝腔作勢、自以為是的通病,將其與平民出身的簡·愛的大方、寬容、聰穎、謙遜、好學構成了鮮明的對比。甚至對誕生於貴族世家的男主人公,作者也沒有吝嗇手中的鞭子,羅切斯特道德上和精神上的沉淪和腐朽,通過一次次的自責和懺悔,受到了沉重的鞭笞,最後,他只有從於簡·愛的交往中才獲得了新生。可以這樣說,《簡·愛》以一個曲折的愛情故事為載體,塑造了一個體現新興階級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折射出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

《簡·愛》的結構是一種《神曲》式的藝術構架。簡·愛經歷了地獄(蓋茨赫德和羅沃德)的烤炙,煉獄(桑菲爾德和沼澤地)的凈化,最後到達了大徹大悟的天國這一理想境界(與羅切斯特結合並誕生了象徵新生的下一代)。在《神曲》中,但丁有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引領著游歷地獄和煉獄,而簡·愛則是受命運的驅遣,被動地走完了這艱難的歷程。

作者運用渲染氣氛、噩夢、幻覺、預感來營造地獄的氛圍,構建寓言式的環境。在蓋茨赫德,簡·愛從書中讀到了「死白色的地獄」、「孤寂的墓地」、「鬼怪」、「魔鬼」、「頭上長角的黑色怪物」、從生活中感受到了「陰森森的奠基氣氛」,看到了時隱時現的「幽靈」,而壓抑可怖、令人毛骨悚然的「紅房子」則幾乎成了地獄的化身。在羅沃德,「死亡成了這里的常客」,「圍牆之內籠罩著陰郁和恐怖」,散發著「死亡的惡臭」,對簡·愛來說,無疑是剛跳出火坑,又被投進了一個更為可怕的地獄。在桑菲爾德,瘋女人像鬼魂一樣頻頻出現,狂風驟雨不斷襲擊桑宅,不可思議的事一樁接一樁發生。簡·愛一會兒聽到鬼哭狼嚎般的吼叫;一會兒看到莫名其妙地燃起了熊熊大火;一會兒做著與親人生離死別的噩夢;一會兒產生了可怖的幻覺和種種不祥的預感,地獄般的神秘陰森的氣氛始終籠罩著桑菲爾德。

在作者所營造的「地獄」里,主人公簡·愛受到了獄火的煎熬。在蓋茨赫德府,她遭到表兄里德的毒打和周圍人的白眼,被幽禁在紅房子里心靈受到極大的折磨;在疫病蔓延的羅沃德,她受凍挨餓時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又被當眾斥為邪惡的化身,肉體和心靈同時受到磨練。經歷了這番人生的考驗後,簡·愛漸漸地走向成熟,性格變得更為堅強,這就為她在桑菲爾德經受獄火的考驗作好了准備,使她在英格拉姆小姐的挑戰、羅切斯特的拷問、瘋女人的威脅面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這樣,主人公簡·愛便走完了人生的地獄和煉獄的歷程。

小說的最後部分,簡·愛像莎士比亞悲劇中的李爾王一樣,經受了暴風雨的洗禮,而羅切斯特則在一場象徵著脫胎換骨、盡除舊惡的大火中獲得了新生,兩人同在上帝的召喚之下,走到了一起,進入了真理和至善的境界,也就是理想中的天國。

為了賦予一部普通的愛情題材小說以經典意義和神話的內涵,作者反復引用聖經、神話、史詩、古典名著、歷史典故和莎士比亞等典籍。其中聖經典故多達四十多處,遍布全書各個部分;援引莎士比亞戲劇有十多處,涉及《哈姆萊特》、《仲夏夜之夢》、《無事生非》、《暴風雨》、《李爾王》、《麥克白》、《奧賽羅》、《亨利四世》等八個劇本。此外還援引了彌爾頓、司各特、蒲柏、托馬斯·穆爾的詩歌、鮑芒特和弗萊徹合著的劇本《傲慢的貴婦人》、哥爾斯密的《世界史》、神話傳奇故事《一千零一個故事》等。這些典籍的引用,一方面有助於塑造人物形象,如讀者可以從羅切斯特對莎士比亞的反復引述中,看出這個人物並不像小說問世時某些評論家所指責的那樣是個粗鄙的「惡棍」,而是一個誤入歧途卻富有教養和情操的貴族(不然他最後的改邪歸正也就顯得勉強了);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小說的文化厚度,豐富了它內在的意蘊,使其更具經典的價值。

這部小說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富有激情和詩意。撰寫《夏洛蒂·勃朗特傳》的蓋斯凱爾夫人曾不無感慨地贊嘆作者「有著什麼樣的熱情,什麼樣的烈火啊!」小說的男主人公羅切斯特是個熱情奔放、敢做敢為、敢愛敢恨的人,不顧一切地追求著簡·愛。而女主人公簡·愛雖然柔弱矮小,卻性格獨立,自有主見,對誰都敢於說不。於是兩人不免發生思想和情感地沖撞,從而迸發出強烈的激情,這種激情反過來又使愛情的火焰燃燒得更旺。男女雙方都用詩的話語來表達各自的激情,他們抒發心跡的對話其實就是詩,顯得那麼熱烈、那麼浪漫、那麼打動人心,那麼富有魅力,這也許就是152年來《簡·愛》始終吸引著千千萬萬的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令他們為主人公的厄運唏噓,也為她的幸福暢笑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簡·愛》也有不足之處。書中過多的巧合不但有媚俗之嫌,而且也易導致小說失真。男女主人公之間情感的表達過於誇張,不免顯得有些矯情。但《簡·愛》畢竟還是讀者所喜歡的《簡·愛》。

作者簡介:夏洛蒂·勃朗特出身於1816年英國約克郡索恩托鎮的牧師家庭,排行第三,前面有兩個姐姐,後面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姐弟妹一共六個。四歲時舉家遷移到一個名叫哈渥斯的小鎮,四周是起伏的丘陵、陰濕的沼澤和雜草叢生的荒地。在這個被工業革命所遺忘的角落,人們過著朝不慮夕的生活。夏洛蒂·勃朗特也在這里度過了她短暫的一生中漫長的三十五個年頭。

1821年夏洛蒂五歲時母親去世,留下一大群幼小的孩子。父親因為經濟與精力兩俱不足,便不得不在1924年把夏洛蒂和她的兩個姐姐及弟弟送進由慈善機構創辦的寄宿學校。那裡的環境和生活條件很差,加之創辦人深信童心向惡,需要苛刻的管束和嚴厲的懲罰來調教,於是人為的凍餓和體罰便成了孩子們慣常的生活。不久,肺病不可遏制地流行起來,奪去了夏洛蒂兩個姐姐的生命,父親趕緊讓夏洛蒂和弟弟逃離死亡的魔窟,返回家中。

1931年夏洛蒂進了離家不遠的羅赫德寄宿學校。這里的情況截然不同,教師都非常和氣,又懂得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夏洛蒂不但學業上很有長進,而且日子也過得十分愉快。雖然她只呆了一年零四個月,但這兒溫馨的生活給她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1935年夏洛蒂返回羅赫德任教,兩個妹妹艾米莉和安妮跟隨讀書,抵去部分酬金,三年後離去。1838至1842年,夏洛蒂與妹妹們輾轉各地,以當家庭教師為生。但因為這一職業地位地下,薪金微薄,又使姐妹們天各一方,難以相聚,她們便毅然放棄,決心自己創辦學校。

1842年夏洛蒂為了獲得辦學資格,在向來與她們共同生活的姨媽的資助下,赴布魯塞爾一所學校短期進修德語和法語,同時執教英語,並住進了教師埃熱夫婦的家裡。埃熱的教學才能和正直的為人吸引著她,使她對這位長自己七歲的男子產生了熱烈的感情,後為埃熱夫人所察覺。夏洛蒂於是終止學業,返回故鄉。此後,她還給埃熱寫過不少表露心跡的信。

夏洛蒂姐妹們雖然熱衷於辦學,並作了種種准備,但最後依然沒有成功。與此同時,父親的健康江河日下,頗有才氣卻缺乏自律的弟弟染上了酗酒和吸毒的惡習,淪為廢人,而家庭經濟的重壓又絲毫沒有減輕。就在這種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夏洛蒂和妹妹們開始了寫作。

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及安妮的創作才能,雖然同她們各自的天分不無關系,但主要卻應歸功於在父親指導下的自學。她們的父親帕特里克·勃朗特原本是個農民,靠了刻苦的自學踏進了劍橋大學的殿堂,並成為那裡的優等生,畢業後任過教師和牧師。他知識淵博,好讀書,喜寫作,出過一部詩集。在他的鼓勵和督促下,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常常聚在一起,如飢似渴地讀書、繪畫和寫作。書本開啟了她們的心扉,提高了她們的學養;多難的生活使她們早熟,善於洞察世情;獨特的閱歷為創作提供了充足的源泉;鍥而不舍的文學操練又使寫作技藝日趨精湛。於是當她們的創作熱情噴薄而出的時候,世界文學史上便奇跡似的在同一年、同一個家庭中誕生了三部傳世之作:夏洛蒂的《簡·愛》(1847)、艾米莉的《呼嘯山莊》(1847)和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1847)。

除《簡·愛》外,夏洛蒂還創作了《雪莉》(1849),其中寫到一無所有、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十九世紀工人,把自己的怨恨轉向機器,展開了破壞運動;《維萊特》(1853),一部被某些評論家認為更為成熟的作品,取材於作者在布魯塞爾的經歷,刻畫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教師》(1857),描寫一個以教書為業的少女,經歷種種挫折,倍嘗生活的苦難。

上帝似乎毫不吝嗇地塑造了這個天才之家,又似乎急不可耐地向他們伸出了毀滅之手。他們的才情剛為世人所認識,便一個個流星似的消失了。先是1848年9月多才多藝的弟弟夭折。隨之,撰寫不朽之作《呼嘯山莊》的艾米莉於同年12月亡故。接著,次年5月另一個妹妹安妮離世。五年後的1854年,夏洛蒂與時任副牧師的尼古拉斯成婚,卻在幾個月後散步時遇雨得病,於1855年3月31日故去,年僅39歲。這些才華橫溢的兒女們,都無一例外地先於父親在人生的黃金時代離開了世間。惜乎,勃朗特姐妹!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成長在一個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塵囂的窮鄉僻壤;生活在英國工業革命的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給她的小說創作打上了可見的烙印。 Charlotte Brontë characterized the eponymous heroine of her 1847 novel as being "as poor and plain as myself." Presenting a heroine with neither great beauty nor entrancing charm was an unprecendented maneuver, but Brontë's instincts proved correct, for readers of her era and ever after have taken Jane Eyre into their hearts. The author drew upon her own experience to depict Jane's struggles at Lowood, an oppressive boarding school, and her troubled career as a governess. Unlike Jane, Brontë had the advantage of a warm family circle that shared and encouraged her literary pursuits. She found immediate success with this saga of an orphan girl forced to make her way alone in the world, from Lowood School to Thornfield, the estate of the majestically moody Mr. Rochester, and beyond. Unabridged republication of a standard edition.

閱讀全文

與藻海無邊電影在哪裡可以觀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順父母的微電影 瀏覽:810
年電影年輕的母親迅雷下載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225
愛人電影完整版豆瓣分析 瀏覽:122
愛奇藝有哪些污微電影 瀏覽:425
春節檔電影總票房超90億 瀏覽:354
2021哪裡可以看小電影 瀏覽:347
虎兄虎弟電影天堂 瀏覽:225
拍微電影廣告公司可以嗎 瀏覽:298
有隻猴子那個叫什麼電影了 瀏覽:680
倆個手機怎麼一起看電影 瀏覽:969
唐人街探案3電影怎麼用手機看 瀏覽:601
廈門金雞電影節哪裡看直播 瀏覽:263
韓國電影美人手機觀看 瀏覽:579
上九天攬月是哪個電影 瀏覽:600
特級無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163
母親的職業電影怎麼看 瀏覽:334
電影天堂倫理片若恕 瀏覽:923
侯孝賢電影全集 瀏覽:349
用手機剪輯電影素材教程 瀏覽:920
藍鳥咖啡館電影資源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