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邪不壓正》講了什麼
講述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北平城的「至暗時刻」,一個身負大恨、自美歸國的特工李天然,在國難之時滌盪重重陰謀上演的一出終極復仇記。
《邪不壓正》是由姜文編劇並執導,姜文、彭於晏、廖凡、周韻、許晴、澤田謙也、安地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
該片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隱》,該片於2018年7月13日在中國上映,10月8日,中國內地該片參與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
該片通過相對時間和空間的環境的虛構,塑造了一群屋頂上的中國人,體面的中國人,嚴格來說姜文想寫出一種體面感。
從來沒有一個導演能夠從這樣一個角度把北平的屋頂意像揭示得這么好,四合院的屋頂,在上面飛檐走壁,還要騎自行車,還要飛來飛去,這種充滿了北平的懷舊氣氛,特別好,令人震撼。尤其是體現了姜文導演想像力。
姜文導演鏡頭下的老北平令人著迷,電影中那個不堵車、下著大雪的北平真美。整出電影就是一首屋頂的詩,有勁,深情。
Ⅱ 充滿正氣的電影《邪不壓正》,有大男子主義,卻不是因為姜文嗎
不愧是大陸超有正氣的電影,上映2天,票房就已經超過2億了,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影片中有一個亮點角色就是姜文,因為角色塑造等問題,他和張藝謀從頭吵到尾,最後吵出了一個轟動世界的大作-《紅高粱》。才華橫溢的姜文,細節摳得扎實,整體上又肆意揮灑玩得很嗨,姜文強烈的個人風格,愛的很愛,不感冒的依舊不感冒。其實,《邪不壓正》的正氣以及大男子主義不是因為姜文……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6.姜文大概是目前國內最會玩黑色幽默的導演,荒誕悲情又浪漫。即便生逢亂世、身不由己,也要穿最好的大褂、喝最烈的酒、飛最高的屋頂、殺最恨的人。喜歡許晴飾演的唐鳳儀,美麗妖嬈,媚眼如絲,既有風情又有豪情,一位亂世佳人,終究是被時代辜負了。姜文一旦肯放慢腳步講故事,其作品的最後一點缺陷就圓滿了。影片故事爾虞我詐,精彩萬分,與之相得益彰的,是姜文獨家的暴力美學和黑色幽默,越來越得心應手,收放自如。彭於晏的帥、周韻的美,姜文的酷,廖凡的壞,許晴的騷,每一個演員都幹了自己的最擅長的事,最終成就了這一部很有正氣的大陸電影!
Ⅲ 如何評價彭於晏出演的《邪不壓正》
我覺得彭於晏在《邪不壓正》中可以稱得上是本色出演。演的非常棒,我認為這是彭於晏演的比較好的一部電影。把劇中主人公頑強不屈,那種正義的精神演的淋漓精緻。同時我感覺彭於晏在這部劇中的演技又上了一個台階。
Ⅳ 《邪不壓正》里除了彭於晏秀身材的看點外,有哪些值得玩味的細節
乍一看電影《邪不壓正》,還以為是《讓子彈飛》的續集,裡面的台詞、念白、節奏、抖包袱基本上和《讓子彈飛》感覺相似,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少了葛大爺不緊不慢的小幽默。
你比如說這段台詞。廖凡: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誰啊,老蔣?姜文:更靠不住。
廖凡:一個寫日記的人?姜文:正經人誰寫日記啊。廖凡:是啊姜文揮動手上的雪茄,繼續加快對話頻率:你寫日記嗎?廖凡:我不寫,你寫日記嗎?姜文一臉鄙夷:誰能把心裡話寫日記里頭啊。廖凡推波助瀾:寫出來的那叫心裡話?鏡頭瞬間轉換,雙方同時舉杯碰杯笑道:下賤!
Ⅳ 電影《邪不壓正》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邪不壓正》是姜文「民國三部曲」系列的終章,那麼電影《邪不壓正》講了什麼?這部電影選在7月13日上映是有寓意的,因為姜文為紀念抗日戰爭獻上賀禮,這部關於抗日的電影就是姜文為紀念歷史量身打造的,電影是電影的姜文風格,充斥著荷爾蒙、美人和陰謀,平平無奇的歷史故事被姜文改編成了撲朔迷離的諜戰片。
可神秘人藍青峰阻止了李天然,李天然分辨不出藍青峰是敵是友,又因身邊充滿流言蜚語和陷阱,李天然差點失去良機,最後在戀人關巧紅和藍青峰的幫助下,解開陰謀,完成復仇。
從預告片來看,電影主演有姜文、彭於晏、許晴、廖凡和周韻等人,英雄、美人和陰謀充斥整部電影,讓人熱血沸騰的同時,也在紀念抗日戰爭來之不易的勝利,為此姜文特地把電影上映日期訂在7月13日,因為那天是中日雙方第一次爆發大規模沖突的日子。
Ⅵ 《邪不壓正》是姜文的浪漫之作,為什麼說彭於晏足以令觀眾大飽眼福
看完後,一種直觀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浪漫的電影,一部快樂的電影,但不知怎的,我在最後感到難過。另一種浪漫是在電影本身。當然,姜文仍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這一次,惡重於善,他仍然很開心,很享受。但在這光影的流動中,在人物的蛻變中,卻有著一段愉快的浪漫。小編覺得彭於晏足以令觀眾大飽眼福的原因如下:
3、姜文是自己演的。作為時局的搗亂者,他除了周韻之外沒有對手。他與所有人對抗,成為所有線索的連接點。他是這種情況的始作俑者。他救了彭於晏,准備把他當棄子對待,於是給了他一個假養父。但是,經過幾次見面,感情已經培養,不能忍受與他們分開。為了抗日的大局,他與各方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有善有惡,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影子。很難用簡單的標准來衡量他是好是壞。這種復雜性賦予人物以強烈的張力和塑造空間。如果姜文願意,把彭於晏的故事嫁接到自己身上也是可行的,沒有彭於晏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