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戰馬圖片電影

戰馬圖片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31 02:46:20

⑴ 與馬有關的電影(七部與戰馬有關的戰爭電影

馬作為人類最早的動物夥伴之一,在有文字記載之前就開始參與到人類的戰爭活動之中,在上世紀上半葉的兩次戰爭浩劫中,雖然機槍和裝甲車輛的出現使得騎兵的作用有所減小,但它依然是人類重要的戰爭工具。這回筆者就來介紹七部和馬(或者騾)有關的影片。

洛托納(Lotna ,1959,波蘭)

本片是波蘭第一導演安傑伊 瓦依達自二戰三部曲後的又一名作,該片根據Wojciech Zukrowski寫於1945年的同名小說改編,以一匹波蘭戰馬為主角,講述它在二戰初期所經歷的戰爭和四名不同主人的故事,通過圖像、顏色與符號混合的方式,表現並反思了戰爭、犧牲與英雄主義。影片中還出現了著名的波蘭騎兵砍德國坦克的場景,雖然這只是個被誤傳的謠言,卻被導演信以為真。

白馬的奇跡 (Miracle of the White Stallions,1963,美國)

本片是迪士尼拍攝的真人冒險電影,根據Alois Podhajsky上校的親身經歷改編,講述二戰結束後,奧地利軍官Alois Podhajsky必須為他心愛的利比薩納種馬找到可靠的主人,愛好馬匹的美國將軍巴頓答應可以拯救它們,但是他首先要求看它們的表演。如同同時期的迪士尼真人歌舞片一樣,影片結尾上演了由Alois Podhajsky親自編排的盛大馬術表演。

白龍馬 (1981,中國)

影片講述中國十年內戰期間,一對兒童團姐弟掩護和照顧受傷的紅軍指揮員的坐騎,最後成功將它護送回紅軍隊伍。由於影片拍攝於80年代初期,因此意識形態色彩還相對較濃,戲劇沖突總是集中在敵我矛盾上,不過影片鏡頭所呈現的山水田園風光倒是別有一番韻味。

女繼承人尼基(Naslednitsa Niki,1989,蘇聯)

影片講述二戰德軍入侵蘇聯後,曾多次在國際馬術比賽獲得冠軍的母馬Zorka被掠奪回德國,由於新主人沒能馴服它,德國人被迫從集中營中放出蘇聯著名騎手,盡管如此,orka還是拒絕在賽馬比賽上為德國人表演。戰爭結束後,它居然自己從德國跑回蘇聯。本片的主演羅斯托茨基和利科蒂斯曾多次出演馬匹主題的影片,因此片中主演與馬匹的配合默契度非常高,堪稱真正的關於馬的電影。

白馬飛飛(1996,中國)

本片根據王星泉小說《白馬》改編,也算是90年代比較經典的抗戰電影。影片講述抗戰時期八路軍某連長馴服了一匹名為飛飛的烈馬,並騎著它和日軍騎兵交戰。在一次戰斗中,飛飛為了保護主人不幸被日軍軍官俘虜,盡管日軍用盡辦法,飛飛也不願屈服,最後絕食而亡。與歐美同類型影片不同的是,本片更強調馬匹與初代主人之間主僕一般的忠誠和情誼,這主要還是和抗戰的反侵略戰爭性質有關。

戰馬(War Horse,2011,美國)

軍馬類電影知名度最高的恐怕就是永遠的神斯皮爾伯格的這部作品,影片劇情設置類似於《洛托納》,講述一戰爆發後,一匹英國農村馬應征入伍。輾轉英軍、平民和德軍之間,最後奇跡般得與已經失明的小主人相遇。影片既突出了戰爭的殘酷性和流離性,又保留了戰馬對原主人的那一份忠誠和情感,可以說是在《洛托納》的基礎上又融合了《白馬飛飛》的情感元素,不愧為名導名作。

騾子( La mula ,2013,西班牙)

影片根據Juan Eslava Galan的小說改編,講述西班牙內戰期間,一名西班牙共和軍的士兵在外撿了一頭白色騾子,並和它產生了很深的羈絆,隨著戰爭的逐漸惡化,他為了保住這頭騾子的性命,不惜撒謊甚至盜竊,最後居然莫名其妙成了敵人的戰斗英雄。本片中的騾子只是配角,影片主題顯然是戰爭中的小人物在歷史夾縫中艱難求生的經歷(作為馬之子,本片算送的)

⑵ 在電影《戰馬》中,戰馬-喬恩是一匹什麼品種的馬

純血馬。

《戰馬》中的主角喬伊其實是由14匹不同的馬扮演,其中包括8匹成年馬和6匹幼年馬。

這些馬中有一匹是拉夫格倫自己的馬,名叫「芬德(Finder)」,今年13歲,是喬伊的主要扮演者,它也是這些馬中唯一具有表演經驗的,曾經參與過《奔騰年代》的拍攝。

芬德是一匹純血馬,而其他的149匹,包括13匹「喬伊」的扮演者,分別來自英國、西班牙等地,大多數是由安達盧西亞馬扮演,而溫血馬只佔其中的少數。

(2)戰馬圖片電影擴展閱讀:

影片《戰馬》改編自英國桂冠作家麥克·莫波格的同名小說,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傑瑞米·艾文、彼得·穆蘭、艾米麗·沃森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11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以一匹名叫喬伊的農場馬的視角展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個英國農場少年艾伯特的父親為了維持農場,無奈之下將喬伊賣給軍隊,為前線運送軍火物資。艾伯特和他心愛的馬不得不分離,但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又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的故事

⑶ 電影戰馬裡面的馬是什麼品種四隻白色襪子的

影片中的戰馬喬伊和它的夥伴們看起來極通人性,並且表現出了豐富的情感。喬伊真的有那麼神奇嗎?今晨,《法制晚報》記者采訪了在《戰馬》中擔任首席馴馬師的鮑比·拉夫格倫,他向記者揭秘了「戰馬」背後的故事。

揭秘一·馬

150匹「戰馬」演戲

喬伊是「14合1」

看過《戰馬》一片的觀眾,都對影片中的馬匹留下了深刻印象。該片首席馴馬師鮑比·拉夫格倫透露,《戰馬》中使用了150匹馬。

曾經在《奔騰年代》、《牛仔與外星人》以及《佐羅傳奇》等多部影片中擔任馴馬師的拉夫格倫也對這一數字表示驚訝。他坦言,《戰馬》是他所拍攝的影片中使用馬最多的。

而據拉夫格倫介紹,《戰馬》中的主角喬伊其實是由14匹不同的馬扮演,其中包括8匹成年馬和6匹幼年馬。

這些馬中有一匹是拉夫格倫自己的馬,名叫「芬德(Finder)」,今年13歲,是喬伊的主要扮演者,它也是這些馬中唯一具有表演經驗的,曾經參與過《奔騰年代》的拍攝。

芬德是一匹純血馬,而其他的149匹,包括13匹「喬伊」的扮演者,分別來自英國、西班牙等地,大多數是由安達盧西亞馬扮演,而溫血馬只佔其中的少數。

馬種簡介

純血馬:原產於英國,被公認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種,也是最名貴的馬種,用於賽馬或障礙賽馬,價格在人民幣10萬至100萬元之間,常勝的馬價值可過千萬。

溫血馬:原產於荷蘭,被培育從事最高級的馬場馬術與障礙超越,是最流行的人工改良馬。

安達盧西亞馬:原產於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用於騎乘,是在各種表演與遊行場合中最常用的馬,一度被稱為「舞馬」。

配備專屬化妝間 允許「耍大牌」

14匹「喬伊」,它們原本長得就一樣嗎?顯然不是。據拉夫格倫透露,這都是化妝師的功勞,「製片方為這些馬准備了一個專屬的化妝間,一些女孩兒為它們化妝。」

為馬化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不同的馬必須有不同的花紋標志,比如喬伊頭上的白斑。

「這些化妝師必須讓扮演同一匹馬的馬匹有看起來一樣的腿和一樣的臉。這項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在一些戰爭場景,我們的馬要看起來很臟。」

拉夫格倫的團隊製作的時間表都要完全配合馬的時間,而拉夫格倫認為這種「耍大牌」的行為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馬沒有準備好,拍攝就不能進行。馬的狀態有好有壞,它們會疲勞,而一旦疲勞,任何一個小差錯都有可能造成人受傷,或者是馬自己受傷。」他說,「所以我們通常會准備『替補』,需要一匹馬時會給兩匹馬化妝。」

揭秘二·馴馬師

7人團隊合作 馬匹有專屬美容師

150匹馬並不是由拉夫格倫一人「掌控」,他率領了一個從澳大利亞、西班牙以及美國等地請來的7人團隊,而這7人也是各司其職,有美容師、訓練員、運輸員,甚至還有造型師,相當專業。

拉夫格倫認為,在影片的拍攝中,他們需要和製片團隊形成一種默契。「這非常重要,尤其是與導演助理的溝通,導演並不會直接和我們溝通。我們只能通過他知道導演到底想要什麼,從他那兒我們能知道我們的馬需要表現什麼。」

他舉了一個例子:「導演想要拍攝一匹馬,他可能告訴我們這只是一些取景鏡頭,馬只需要跑很短的一段距離。但是他也會告訴我們,馬需要跑很長的一段距離,他們會做多角度的拍攝,那我們可能需要准備很多匹馬用於拍攝。」

揭秘三·演戲

馬匹很安全 受傷場景靠拍攝技巧

在電影中,有很多馬匹受傷的場景,觀影時你是不是也曾擔心過馬兒們的安全呢?

據介紹,這些都是通過燈光角度、攝影機位置以及後期剪輯結合而形成的效果。事實上,馬演員們從未受過絲毫傷害。

美國人道主義協會派專人到現場保證拍攝團隊不會對馬匹做出任何不人道的行為。雖然馴馬師團隊配備了一名獸醫,但是壓根沒有派上大用場,因為沒有一匹馬生病。

影片中,最令人驚心的莫過於喬伊被困在鐵絲網中的場景,為了保證馬演員的安全,這段影片是導演藉助電腦動畫手段完成的。

芬德假扮「馬媽媽」 帶小馬駒入戲

拉夫格倫坦言,拍攝《戰馬》與其他影片完全不同,每一天都是一種挑戰,而最痛苦的就是與小馬駒一起工作,「就像和小孩子一起工作」。

小馬駒的耐力不如成年馬,它們很容易就感到疲勞。幸運的是,《戰馬》中並沒有很多小馬駒的鏡頭。

拉夫格倫說:「它們太年幼了,以至於你不能花太多時間訓練它們,然後像成年馬一樣備用。它們的心理非常脆弱,如果你想通過訓練它們變得堅強,等到那時,它們也已經不是小馬駒了。」

不過,好在扮演「喬伊」的芬德一專多能,幫了拉夫格倫他們很多。每當導演說要拍攝小馬駒的鏡頭時,芬德就會扮演「馬媽媽」。

拉夫格倫解釋道,因為小馬駒真正的媽媽都沒有接受過訓練,所以不能和小馬駒一起拍攝。

芬德

(又名芬德斯·金)

性別:公(已被閹)

年齡:13歲

品種:純血馬

毛色:棕色

簡介:芬德曾經是一匹賽馬,3歲起參加比賽,但戰績不佳。現活躍於好萊塢影視劇中。

2003年出道,飾演《奔騰年代》中的「海餅干」;2005年出演了《佐羅傳奇》;之後在斯皮爾伯格的《戰馬》中一舉成名,引得國際關注。

最近,芬德因演出知名美劇《CSI邁阿密》而被染成了黑色。在Facebook上,芬德有自己的主頁。

掌控馬的感情最困難

在《戰馬》的拍攝中,最讓拉夫格倫感到困難的是對馬情感的掌控。「要讓它們看起來高興、或是悲傷、或是恐懼,但是實際上它們又不能真的感到恐懼。」

拉夫格倫解釋說,在電影拍攝期間,如果馬匹感到恐懼,它們就會變得很危險。

他坦言道:「人們看起來很容易的鏡頭往往並不容易。」比如讓一匹馬單獨站在那裡就是很困難的,因為馬不願意一直站著。「讓馬跑遠比讓馬站著容易」。

同時,因為現場需要很多的特效,有煙霧、有噪音,甚至還有炮灰和空氣中的粉塵,所以馴馬師必須讓馬匹提前適應。而拍攝團隊也會遷就這些馬的情緒。

兩個半月訓練演員

《戰馬》中演員與馬之間的互動也非常多,為了保證演員可以安全上馬,並能在拍攝前與馬相處融洽,拉夫格倫的團隊花了兩個半月的時間來訓練這些演員。

拉夫格倫指出,相比起訓練演員騎馬,更重要的是這些演員需要像馴馬師一樣知道如何與馬一起工作,怎樣與馬溝通。

拉夫格倫透露,在做一些馬背上的危險動作時,曾使用了替身演員。不過,他可以保證,99%的動作都是由演員自己完成的。

⑷ 戰馬簡介及詳細資料

劇情簡介

1914年,在德文郡小鎮,男孩艾爾伯特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在集市上,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用30幾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爾伯特與喬伊盡情 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於是泰德賭上了全部家當。於是,艾爾伯特在逼迫之下,為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甚至還使用了皮鞭,卻不能讓它屈服就範。為了還債,泰德親自上陣犁地,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換來了收成,但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幾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也只能含淚送別喬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戰爭中,喬伊的主人不停在變,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然而它真正等待的是艾爾伯特,他們能夠重逢嗎……。

劇照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Albert Narracott 傑瑞米·艾文/Jeremy Irvine Ted Narracott 彼得·穆蘭/Peter Mullan Rose Narracott 艾米麗·沃森/Emily Watson Grandfather 尼爾斯·阿萊斯楚普/Niels Arestrup Lyons 大衛·休里斯/David Thewlis Captain Nicholls 湯姆·希德勒斯頓/Tom Hiddleston Maj. Jamie Stewart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 Emilie 席琳·邦金斯/Celine Buckens Geordie Soldier 托比·凱貝爾/Toby Kebbell Lt. Charlier Waverly 派屈克·甘乃迪/Patrick Kennedy Michael Leonhard Carow Gunther 大衛·克勞斯/David Kross Andrew Easton Matt Milne Michelle 布蘭琪·科爾

職員表

製作人 Revel Guest、凱薩琳·甘乃迪、弗蘭克·馬歇爾 導演 史蒂文·史匹柏 副導演(助理) Phil Booth、David Cain 編劇 李·霍爾、理察·柯蒂斯、邁克·莫波格 攝影 賈努茲·卡明斯基 配樂 約翰·威廉士 剪輯 麥可·卡恩 選角導演 吉娜·傑 藝術指導 瑞克·卡特 美術設計 Andrew Ackland-Snow、Alastair Bullock 服裝設計 喬安娜·約翰斯頓 視覺特效 Ben Morris 布景師 Lee Sandales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傑瑞米·艾文飾演阿爾伯特

國男孩艾伯特與一匹名叫喬伊的愛駒,共同講述了一段有關忠誠、拼搏與堅強的故事。

艾米麗·沃森飾演羅西

艾伯特的母親,一名勤懇堅韌的農婦。

湯姆·希德勒斯頓飾演尼克爾斯

一位忠誠的北薩默塞特義勇騎兵隊上尉。作為戰馬喬伊的第二任主人,他對喬伊的熱愛絲毫不遜於阿爾伯特。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司徒爾特少校

勇敢果斷、剛愎自用,率領騎兵進攻德軍不幸被俘。

音樂原聲

專輯名稱 藝人 唱片公司 專輯類別 發行時間 戰馬 John Williams Sony Classical 影視音樂 2011年11月21日

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英國作家邁克·莫波格創作於1982年的兒童小說《戰馬》是影片的改編來源,這本小說也曾經在2007年被尼克·斯塔福德(Nick Stafford)改編成戲劇劇本搬上過戲劇舞台。起初史匹柏了解《戰馬》源於其合作夥伴凱薩琳·甘乃迪等人的大力推薦,在讀過小說並專程前往倫敦觀看《戰馬》舞台劇之後,史匹柏認為其故事核心及其所傳達的信息具有跨越國界的感染力,決定拍攝製作成影片。

劇照

製作過程

最初史匹柏只是監制影片,但是在看過了理察·柯蒂斯的劇本後他決定執導這部電影。影片拍攝前僅給給劇組三個月的時間來馴練馬匹,其中在片 *** 有14匹不同的馬扮演了主角喬伊,8隻成年4隻幼年,而另有4匹馬扮演了Topthorn(片中另一匹戰馬的名字);其中在一場戲里最多出現了280匹馬,影片拍攝的同時由美國人權協會的代表芭芭拉·卡爾全程監督。而影片只用了64天拍攝完成,是史匹柏拍攝周期最短的影片之一,僅次於1982年的影片《外星人E.T.》。

演員陣容

影片《戰馬》的男主角由英國演員傑瑞米·艾文擔綱,這是艾文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而此前在《戰馬》的舞台劇版本中飾演艾伯特的羅伯特·埃姆斯則在電影中扮演大衛·萊昂斯一角。湯姆·希德勒斯頓在片中扮演戰馬喬伊初上戰場的第一任主人,「福爾摩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則飾演他的戰友。戰馬還分別經歷了法國和德國的兩位主人。他們分別由尼爾斯·阿萊斯楚普與大衛·克勞斯飾演。前者是法國國寶級演員;後者則是德國的年輕新星。演員表還包括英國老戲骨彼得·穆蘭與曾兩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艾米麗·沃森,及來自《哈利·波特》系列的「盧平教授」大衛·休里斯等。

幕後班底

導演史匹柏在《戰馬》中,採用了他的御用幕後搭檔。為《戰馬》創作配樂的則是約翰·威廉士,他創作了史匹柏執導的所有電影配樂,除影片《飛輪喋血》和《紫色》外。為影片攝影的是賈努茲·卡明斯基,他拍攝了自1993年《辛德勒的名單》起史匹柏的所有電影。影片的剪輯則是史匹柏的御用剪輯麥可·卡恩。​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人物/作品

備注 2012年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戰馬

提名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 賈努茲·卡明斯基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瑞克·卡特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 嘉里·瑞德斯托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 嘉里·瑞德斯托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 約翰·威廉士 美國金球獎最佳影片

戰馬

美國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 約翰·威廉士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攝影 賈努茲·卡明斯基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音響效果 嘉里·瑞德斯托姆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特殊視覺效果 Neil Corbould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佳原創音樂 約翰·威廉士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藝術指導 瑞克·卡特 土星獎佳原創音樂 約翰·威廉士 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電影 戰馬

發行信息

上映信息

上映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USA 2011年12月25日 中國香港 Hong Kong 2012年2月2日 德國 Germany 2012年2月16日 法國 France 2012年2月22日

影片評價

與史匹柏的作品如《慕尼黑慘案》、《奪寶奇兵4》相比,《戰馬》更像是聊發少年狂的返老還童之作,雖有戰爭背景,但不見《拯救大兵瑞恩》逼真無比的暴力血腥。喬伊在戰場上經歷的每一位主人都善良如天使,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它開辟通途,一路將它送回主人身旁,彷彿《E.T. 外星人》純真無暇的童話氛圍的再現,無法言語的動物和言語不通天外來客一樣,都會產生與人類共通的思鄉之情。經受過戰爭炮火的洗禮,也參與過未來世界的哲學思辨;無論是商業巨制還是文藝電影,史匹柏總是能有意無意、或顯或隱地揭示出涌動於觀眾心中的思鄉情結,在無數觀眾心的潸然淚下中,完成對「回家」母題的影像闡釋。(時光網評)

劇照

⑸ 電影戰馬講述的是哪個國家的戰爭

影片《戰馬》改編自英國桂冠作家麥克·莫波格的同名小說,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傑瑞米·艾文、彼得·穆蘭、艾米麗·沃森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11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以一匹名叫喬伊的農場馬的視角展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個英國農場少年艾伯特的父親為了維持農場,無奈之下將喬伊賣給軍隊,為前線運送軍火物資。艾伯特和他心愛的馬不得不分離,但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又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的故事[1]。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露出即將打響的苗頭的時候,作為一個英國的牧場家庭,盡管他們手頭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擁有它,可他們還是在一場拍賣會上買下了一匹脾氣相當狂躁的小馬駒,起名為「喬伊」,這匹馬看起來就好似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的選擇,泰德(彼得·穆蘭 飾)和羅茜·納拉科特(艾米麗·沃森 飾)夫婦對此都感到非常地失望,他們甚至預感到,挽救瀕臨倒閉的牧場的願望就要落空。

但是他們的兒子阿爾伯特(傑瑞米·艾文飾)卻決定馴服「喬伊」,因為他已經被這匹馬奔跑的速度、張揚的個性和迷人的靈魂給徹底地征服了——很快,一人一馬就變得形影不離起來,然而隨著戰爭的爆發,他們卻被迫分開了,「喬伊」就在阿爾伯特的眼皮底下被賣掉了,成為了一位英勇的英國騎兵軍官的坐騎,就此走上前線。

可是,離開了阿爾伯特之後,屬於「喬伊」的有如迷宮一樣的旅程也隨之展開,而它在這個過程中經歷的分別是快樂、悲傷、艱難與奇跡,並且伴隨著這些征程迅速地成長起來,從一隻單純的坐騎,變成了一位非凡的英雄,用它純真無害的天性、不帶任何

戰馬劇照1(19張)

雜質的動機以及對自己的人類朋友無條件的奉獻,感動了來自於這場戰爭的所有對立面的生命——它不僅拉得動戰場上的戰地流動醫院、還知道靈巧地躲避德國士兵的追趕、同時還在這個過程中點亮了一位法國女孩的想像力、甚至拉著巨大且沉重的大炮爬上了山頂,在阿爾伯特一路不斷地靠近屬於他自己的危險任務的時候,「喬伊」發現自己在英軍和德軍之間的「無人地帶」遭到了誘捕,即使這一次看起來沒有任何逃脫的可能性了,可是它還是抓住了和平時期轉瞬即逝的機會,飛奔進回歸和重逢的夢想當中

⑹ 電影《戰馬》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我覺得是一部關於馬和人之間和諧相處感人至深的故事,農場主在家境窮困的窘況下,賭氣在馬匹競拍會上以很高的價格競拍成交,其兒子對馬伊克關愛有加訓練它做各種技能。戰爭爆發馬兒伊克被徵用幾經艱險有倖存活,兩軍交戰隔著數百米的戰壕竟自發舉白旗去解救戰場中央被鐵絲纏繞的馬兒。繼而找到自己的最初的主人。戰爭結束農場主兒子騎著戰馬回了家。

大抵《戰馬》就是在幾幅PPT中來表達主題,分割出來也不是未可。德文郡男孩、英國騎兵、小姑娘、德國兩兄弟、給德國佬拉大炮幾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都與戰爭緊密相連,要麼表現戰爭嗜血的一面,要麼表現戰爭泯滅人性的一面,不一而足,其實任何選取其中一個側面來深入刻畫,也不失一個好本子。

⑺ 電影《戰馬》主要說了什麼

影片以一匹前額有著白色十字花紋名叫喬伊的農場馬的視角展開,1914年,在德文郡小鎮,男孩艾爾伯特(傑瑞米·艾文 Jeremy Irvine 飾)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在集市上,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彼得·穆蘭 Peter Mullan 飾)用30基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爾伯特與喬伊盡情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泰德只好賭上了全部家當。於是,艾爾伯特在逼迫之下,為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甚至還使用了皮鞭,最終靈性的喬伊真的領會了艾爾伯特的苦衷並將一片遍地石塊的荒地翻耕了出來,第一次表現出其出人意料的潛力。 為了還債,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換來了收成,但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基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也只能含淚送別喬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 參軍了的喬伊因為體格強健,溫順聽話,很快就成為了上尉的座騎。然而戰爭慘烈,喬伊開始不由自主的更換主人。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了他們的人生起伏,悲歡離合,更看盡了人間冷暖與戰爭帶來的苦痛創傷。而對喬伊難以忘懷的艾伯特,也參軍來尋找它。盡管身處在這凄涼的戰壕,喬伊的勇氣感動了它身邊的士兵和人們,它能夠尋找到溫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內心卻惦記著它的小主人阿爾伯特,最終他們再次相逢了。

⑻ 電影《戰馬》:風中盪,舊陽光,一匹馬,數傳奇

畫面唯美壯觀,把人和動物的感情刻畫得真摯感人的電影,不得不提起這樣一部電影,就是執導過《辛德勒的名單》和《大兵瑞恩》的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戰馬》,該影片獲得了第八十四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豆瓣評分8.1.

還有我們的卷福和抖森傾情出演哦

影片於2012年在中國上映,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與馬交織的故事在一戰的背景下,譜寫了一首史詩般的歌曲。不管是在戰爭中的人性還是救贖,在這部電影里都淋漓盡致展現了其獨特的味道。

影片是根據英國作家麥克 莫波格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以一戰為背景,以                                                                                                                                  一匹馬為貫穿始終的主角,這匹馬叫喬伊,是男主人公的父親從集市上和別人賭氣買來的,花了全部家當,男主人公阿爾伯特就這樣成為了喬伊的第一任主人,並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阿爾伯特把喬伊當成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清澈的雙眸透出的堅毅,這個少年和這匹馬是如此的相像啊!可是好景不長,一場大魚讓農場的菜遭了殃,家裡沒辦法交上租金,無奈之下,父親只好將喬伊拿去軍隊賣錢,正值一戰爆發,軍隊正在招兵買馬。電影的節奏開始變快,戰爭像是催化劑,喬伊和阿爾伯特只能分開了。之後,為了找回自己的馬,阿爾伯特也上了戰場。

這部電影以馬為主角,表現的都是戰爭中每一個人的私慾,也極力贊揚了真善美。   

喬伊的主人從英國到德國,每一任主人身上都有渴望和平,心懷善良的一面。戰場上屍橫遍野,戰馬零零星星站在主人身邊,斯皮爾伯格用一種大氣又磅礴的視角,配上慢慢悠揚的音樂,使戰爭中本應該彌漫的血腥味被我們心中的震撼所澆滅。

  愛護弟弟的德國小將,為了不讓年幼的弟弟上戰場,寧願拖著弟弟當逃兵,冒著被槍決的風險,哥哥也要保護好弟弟,他知道,如果弟弟上了戰場,九死一生。結果哥哥和弟弟還是被槍決了。

  喬伊輾轉來到了老農主家可愛的小孫女和爺爺家裡,爺孫相依為命,遇到喬伊後,還沒安心幾天,就又被軍隊搶走了馬,眼睜睜看著軍隊把農庄搶得一塌糊塗,傲慢的軍官,野蠻的士兵,爺孫二人的厭惡可想而知,但是為了生存,什麼也幹不了。

  後來喬伊變成了拉彈葯大炮的馬匹,冷冰冰的軍用器械,喬伊為了同行好友另一匹戰馬免受苦難,義無反顧沖到了前面。戰爭爆發,坦克沖到眼前,喬伊被逼得一跨而過,和影片開頭它跨不了欄形成了對比。

  為了受傷的馬兒,敵對的雙方一起救助了纏滿鐵絲的喬伊,此時,好像沒有戰爭,大家只是過路的友人,沒有失去朋友,沒有傷痛。影片到這里,一直給我們傳遞的就是愛和和平的主題。那一段飛躍戰場的嘶鳴,叫人動容。

  另一頭,阿爾伯特上了戰場,昔日的針鋒相對變成了患難之交。毒氣使阿爾伯特的眼睛暫時失明了,喬伊這時也被帶回了軍隊,可是它因為戰爭變得傷痕累累,甚至得了破傷風。正當軍官要槍斃了它的時候,一聲聲熟悉的口哨響起,那是喬伊從來也沒有忘記的聲音。他們終於重逢了。

  故事最終以主人公伴著晚霞,騎著戰馬和父母團聚結尾,我們得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影片的整體基調都是溫馨伴著殘酷,人們得以淡淡的反思和綿長的回憶。從一開始母親給阿爾伯特那條紅色的布條,一直綁在喬伊的身上,這也預示了它將是一匹真真正正的戰馬,拿塊紅布承載著兩個戰友的故事,也是父親歷經過戰爭的記號。可怕的戰爭過去了,留給人們心中的傷痛卻不會過去,不管是德國小將的哥哥和弟弟,還是可愛的小孫女的父母。在戰爭中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這部影片述說了許多的情,父子情,兄弟情,戰友情,最重要的還有愛馬的感情,每一次戰馬遇到的主人,無一不是愛馬之人。斯皮爾伯格把人和馬的感情拍得充滿了人情味,紛爭過後,因為這匹馬,一切歸於平靜。

閱讀全文

與戰馬圖片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秘世界歷險記大電影1 瀏覽:676
4k資源電影 瀏覽:132
二戰電影戰爭與回想 瀏覽:388
電影五鼠鬧東京在哪裡拍攝 瀏覽:964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