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電影壓歲錢音樂分析

電影壓歲錢音樂分析

發布時間:2022-12-27 08:46:37

A. 賀綠汀的作品

賀綠汀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在近80年的音樂生涯中,他把自己的音樂活動與人民的革命斗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作了很多不朽的音樂作品,在我國產生重大影響。他共創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 200多首歌曲,6首鋼琴曲,7首管弦樂曲,25部電影音樂及140餘篇論文、譯作等,還出版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等 。他的歌曲《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戰爭期間流傳至海內外,至今仍是音樂會和歌詠活動中的傳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樂作品以鋼琴獨奏《牧童短笛》、《搖籃曲》,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晚會》最為著名。他的創作,構思嚴謹周密,結構完整緊湊,手法簡潔洗練,感情真摯自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是歌曲創作,其親切上口的旋律與鮮明的時代感使他成為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位優秀的人民音樂家。

B. 老上海的歌星

周璇
(1920.8.1—1957.9.22)女演員、歌唱家。原名蘇璞。江蘇常州人。童年被賣為周家養女。1931年參加上海明月歌舞團,因主演歌舞《特別快車》而嶄露頭角。後入新華歌舞社。1934年在上海各電台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前茅,成為十大歌星之一,被譽為「金嗓子」。1935年從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1936年入藝華影業公司,主演《喜臨門》、《滿園春色》等影片,並在新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狂歡之夜》中扮演角色。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紅,成功地塑造了在舊社會受盡侮辱和損害,但對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為其表演藝術的代表作。八一三事變後參加大型話劇《保衛蘆溝橋》的演出。後隨上海劇藝社赴罪律賓宣傳抗日救亡。1938年任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演員,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廂記》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漁家女)、《紅樓夢》等影片。抗戰勝利後赴香港,相繼主演《長相思》、《各有千秋》、《憶江南》、《清宮秘史》等影片,並在文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1950年回上海,參加影片《和平鴿》的拍攝,因患病而未竟。
龔秋霞
(1918.12.4-)原名龔莎莎、龔秋香。江蘇崇明(今屬上海市)人,是國語流行曲最前輩的歌手之一。她在上海長大,出道比周璇和白虹還要早一些,但跟周璇和白虹遺言,年紀很小便參加了歌舞團,也透過了歌舞團的關系,晉身歌唱界及電影界,在這兩方面有所成就。
龔秋霞幼年時即對歌舞有著濃厚興趣,在舅舅的鼓勵和支持下,參加了歌舞學校的訓練,十四歲那年正式加入了「梅花歌舞團」,並於三十年代初期開始參與電影工作。在文化影片公司攝制的《父母子女》中扮演角色。1937年起任明星影片公司演員。因在影片《壓歲錢》中的表演而知名。後主演影片《古塔奇案》,在其中主唱的插曲《秋水伊人》,曾流行一時。因其能歌善舞,後成為影歌雙棲演員。抗日戰爭期間在上海民光、新華、國華等影片公司主演《歌兒救母記》、《歌聲淚痕》等影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拍攝影片。1946年赴香港,加入大中華影片公司。1949年後在長城、鳳凰等影片公司拍攝近六十部影片,多扮演賢妻良母類型的角色,主要有《花街》、《兒女經》、《寸草心》、《中秋月》、《豆蔻年華》、《雷雨》、《三笑》等。
在歌舞團表演的同時,她通過當時通行的歌舞團承包唱片錄音,灌錄歌舞團表演的歌曲節目的制度,初次灌錄唱片,其中一部分由當時百代公司的副牌「麗歌」發行。進入電影圈以後,她正式與百代簽約,灌錄了不少她主演的電影的插曲。其中如《古塔奇案》的插曲「秋水伊人」、《薔薇處處開》的電影主題曲及《浮雲掩月》的插曲「莫忘今宵」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曲。四十年代後期她到香港後,為大長城唱片公司灌錄了她參加演出的《血染海棠紅》的插曲「祝福」,也成為了她的代表名曲之一。
在銀幕上,龔秋霞以扮演溫柔善良的女性和慈祥的母親見稱。在歌唱方面,她那溫婉純朴的歌聲吸引了不少當時的名家為她作曲,其中不乏正統學院出身的音樂人才,如陳歌辛及賀綠汀,因此龔秋霞的歌曲不少都帶有濃厚的藝術歌曲風味,如「船歌」、「女神」、「春風野草」、「搖媽媽」、「秋水伊人」和「夢中人」。但純粹的流行歌曲,她亦能處理得恰到好處,為歌迷所欣賞。
龔秋霞從事唱片錄音以來,大部分歌曲都由百代公司錄音出版。南下到香港後,仍跟百代保持密切關系,且與也是電影演員和歌手的陳娟娟成為搭擋,灌錄了多首二部合唱歌曲。1953年以後,因為專著於電影演出,逐漸減少了歌唱和灌片,終於在1956年完全停止了灌片活動。龔秋霞現居香港,安享晚年。
白虹
原名白麗珠,北平人。她十三歲那年考取了明月歌舞團,當時和她在「明月」共同習藝的有王人美、黎莉莉、徐來、周璇、英茵等人,她們後來都步入影壇,成為光芒四射的明星。
1934年,上海《大晚報》發起「評選三大歌星」活動,白虹和「金嗓子」周玻璇過激烈的角逐,終於奪得了冠軍(周璇名列第二)。
白虹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人間仙子》,她在片中扮演了一名歌舞女郎,能歌善舞,演得非常好。抗戰爆發後,白虹留在上海演出了很多話劇,並拍攝了三十多部影片。解放後,白虹回到故鄉北京,參加鐵道部文工團,重新登上了話劇舞台。白虹的戲路廣,她曾在電影《日出》中扮演顧八奶奶,在《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中反串賈蓉,在《無花果》中扮演一個弱女子,在《紅樓夢》中扮演王熙鳳……她曾經演唱過數以百計的流行歌曲。其中《郎是春日風》。《重逢》等歌至今還受到海外歌迷的喜愛。
吳鶯音
原名吳劍秋,投身歌壇後,由於原名太肅殺故被慫恿改名。人們覺得她歌聲悅耳美妙如黃鶯出谷故用「鶯音」為名,由於她堅持用回自己「吳」姓,因此沿用「吳鶯音」為藝名。
一九四八年開始灌錄第一張個人唱片:〈我想忘了你〉,其灌錄情意纏綿深情濃郁的〈斷腸紅〉、〈我有一段情〉、〈聽我細訴〉、〈恨不鍾情在當年〉、〈送郎〉、〈依本痴情〉、〈莽莽神州〉……教老歌迷「痴戀」不已。另灌過有關「月」的歌曲如〈紅燈綠酒夜〉、〈江南之夜〉、〈岷江夜曲〉、〈夜鶯曲〉等支支動聽曲曲悅耳全是她的經典名曲。
電影歌唱片全盛時期吳鶯音唱紅了代小夜貓鍾情幕後代唱電影主題曲〈郎是春日風〉,與白虹早期灌唱同曲調的〈郎是春日風〉分庭杭禮不相上下,她在代丁皓主演的電影〈野姑娘〉幕後代唱〈爸爸要我早出嫁〉〈等情人〉,鍾情的〈入室佳人〉幕後代唱的〈小貓咪〉風行一時,一九八一年上海出品影片〈七月流火〉吳鶯音受邀灌錄唱插曲。
多才多藝的吳鶯音在上海時期曾演過越劇,更將演唱〈樓台會〉越劇選段錄成唱片,一九八二年已是祖母級的她到廣州灌唱香港預先灌錄配好音樂的全新歌輯,她在歌聲仍是那麼動聽,令人嘆賞。
姚莉
原籍上海,是演唱國語流行曲資格最老的其中一位歌手,她在三十年代出道,直到六十年代退出歌壇,直到六十年代退出歌壇,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歌唱生涯,灌錄了數百張唱片。
姚莉出道時只有十三歲,起初只是因為興趣偶爾隨舅舅到電台播音表演,豈料一鳴驚人,歌唱才能被周璇和嚴華賞識,介紹加入百代唱片公司。她灌錄的第一張唱片是「賣相思」,與同一唱片中的另一首歌曲「清流映明月」風靡一時,頓時成為紅歌星。
姚莉灌錄的名曲甚多。早年在上海灌錄的《玫瑰玫瑰我愛你》、》風雨交響曲》、《秋的懷念》和《哪個不多情》等曲,至今仍受歌迷歡迎。《玫瑰玫瑰我愛你》一曲更靡聲國際,被改成英文歌曲,由美國男歌手FrankieLaine灌成唱片。五十年代在香港灌錄的唱片中,《春風吻上我的臉》、《雪人不見了》、《月下對口》及中詞西曲《大江東去》等,當年是電台經常被觀眾點唱的歌曲。
除演唱外,姚莉亦曾嘗試作曲。本輯第二片內《你給我迴音》一曲,即為姚莉自譜自唱的作品。

C. 壓歲錢的意義及用途

壓歲錢怎麼花
——————研究性學習報告

壓歲錢是中華民族重禮儀重情誼的典型載體。春節,在喜慶的氛圍里,小輩們給長輩們行磕頭禮,表示對長輩的敬重與祝福,長輩們則發給小輩們或多或少的壓歲錢,表示對小輩們的關心和愛護。我們通過整理資料,覺得今天的壓歲錢的確可以引發人們多種角度的分析。

(一)壓歲的由來

壓歲錢的風俗,伴隨春節的產生而產生,已經有二千多年歷史了。它最初是基於「壓祟除邪保平安」而出現的。傳說古時有名叫「祟」的小妖,年三十常常去摸小孩的腦門,致使小孩發熱生病。為保孩子平安,人們用彩繩穿錢幣置於床腳或放在枕下,以「壓祟除邪」。始初用的錢幣,是不能通用的錢幣,後來逐步改為能夠流通的錢幣,加以「祟」音近錢,就演化為壓歲錢。年三十給小孩一串壓歲錢,是在新年裡,長輩對小輩的的一種祝福和期許,而小輩由此獲得一次可以隨意處置的錢,更增添了過年的興奮和歡樂。魯迅有過這樣的兒時回憶:「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辭歲之後,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清人也有這樣的詩寫「壓歲錢」:「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竹,添得嬌兒一夜忙。」

壓歲錢由壓祟除邪的作用演變成對兒童的新年饋贈,由於只是幾枚銅錢,價值不大,仍屬於一種象徵性禮物,內中貫注的是我國「禮輕人意重」的傳統送禮觀。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壓歲錢由銅錢而紙幣,由小額紙幣而大額紙幣,「錢」的份量越來越重。近些年來,有的小孩子在一個春節可以拿到幾千元壓歲錢。這么多錢,魯迅當年所期盼的買「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是遠遠化不掉的。「商量爆竹談簫竹」,也用不了它的零頭的。壓歲錢在這里逐漸發生變異,金錢的含金量越來越超越情意的含金量,這是正常的發展呢,還是非正常的異化呢?值得民俗學家們去探討。

也有人改弦易轍,提出這樣新觀點:一方面,壓低給小輩的壓歲錢標准,還壓歲錢以象徵性禮物的屬性;另一方面,向現在少有收入的老輩送壓歲錢,讓本為愛幼的壓歲錢增添敬老的含義,使壓歲錢在體現「父慈」情意的同時,也流淌著「子孝」的脈脈深情。我以為,這有助於匡正「愛幼不尊老」的社會之弊,吻合現代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

壓歲錢與其它節日風俗一樣,是一條不停息的長河,伴著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推進,必然要在變化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不過,發展變化有變好的,也有變壞的。我們要對壞的變化叫停,要為好的變化鳴鑼開道。

(二)七十年代出生人的壓歲錢

70年夏天,我出生在沂蒙山區的一個小山村裡。重男輕女的爺爺非常不歡迎我的到來,常對我冷眼相看,相反的,姥娘姥爺從不嫌棄我,我就一直在他們家待了十二年。

第一次得到壓歲錢,是姥娘給的。8歲那年春節的早晨,她給了我伍角錢,說是壓歲錢,還說有錢壓腰,就會長得快、能上大學、發大財。姥爺也順手給了我五分錢:這是姥爺給的。他還給我算了一筆帳:「伍角伍分錢,這是大錢啊。一分錢買兩塊糖,55分能買110塊呢!」「哇啊!太大了!」對只有過年時才能穿新衣、吃糖的我來說,110塊糖,那得吃多長時間?!我興奮極了。「所以說,你千萬不要弄丟了,不要往這個口袋裡裝東西┅┅」我一個勁地應著, 然後就跟著大孩子們去拜年了。一路上我的手老是捂著口袋,生怕壓歲錢一不小心飛掉了。人家給我糖和花生,我就把它們放在別的小口袋裡,裝不下時,長輩們就讓我裝在大口袋裡,我邊緊緊地捂著口袋邊搖頭,實在推辭不過,就漲紅著臉說:「我這里有壓歲錢。」「哦!原來如此啊!」在取笑聲中,我還是什麼也沒讓裝。晚上,累了一天的我,終於回到家來,姥娘趕緊翻我的口袋,「錢呢?還在嗎?」「當然在了!」我這時才明白,原來這55分錢,還是要交回去的,姥娘說這些錢能買好多鹽呢!哎!那110塊糖終究還是飛了,早知道如此,還不如多裝兩塊糖呢!看到我失望的樣子,姥娘又把那5分錢給了我。

以後的壓歲錢每年都在變化著,兩元、伍元、二十元┅┅慢慢地,大人們也不再收回我的壓歲錢了。隨著生活越來越好,壓歲錢在不斷地增長,我的年齡也不斷地增加著,可我對壓歲錢的感覺卻越來越淡了,再也沒有第一次裝55分錢時的興奮和緊張了。

現在,我的兒子也得到長輩們的壓歲錢了,什麼都不缺的他,對壓歲錢感覺很淡,收到一百、二百的壓歲錢時,一點也沒有興奮的感覺,還常掙扎著不要,我總是勸兒子收下,因為這不僅僅是錢,重要的是代表著上一輩人的愛心和祝福。

我曾給兒子講述55分壓歲錢的故事,誰料想他吃驚地問我:「怎麼這么小氣?連一塊泡泡糖的錢也要回去?你們那時怎麼這么好啊?一分錢就能買兩塊糖!」看到他稚氣的臉龐,我只好放棄教育他的想法,也許他太小,也許那些年月太老。「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也只有劉希夷的這句詩,最能概括我此時的心情了。

(三)有關壓歲錢最有意義的消費

寒冬助學熱線開通以來,越來越多的特困孩子從寒冬助學熱線中感受到了愛心和溫暖。春節期間,愛心依舊,愛心熱線再次傳出感人故事。昨天中午,寒冬助學熱線接到了一位8歲小男孩的電話,他要把過年收到的壓歲錢全部捐獻給貧困失學兒童,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這個孩子名叫張哲宇,今年8歲,在揚子第三小學讀二年級。張哲宇在電話中用稚嫩的聲音告訴記者,他今年過年從長輩那裡收到了200元的壓歲錢,本以為要「上交」給爸爸媽媽的,沒想到父母允許他自由支配。第一次可以自由支配這么多錢讓張哲宇非常興奮,可是應該怎麼花,又成了他的難題。張哲宇想到以前在外婆家聽外婆給他說過本報報道過的一些貧困失學兒童的不幸遭遇,很多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因為家裡沒有錢上不起學。富有同情心的張哲宇便決定,要把200元的壓歲錢全拿出來捐獻給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
張哲宇把主意和爸爸媽媽一說,立刻得到了他們的鼓勵和支持,他們告訴張哲宇,可以通過本報寒冬助學熱線幫助他尋找合適的捐贈對象。張哲宇的媽媽王女士告訴記者,聽到孩子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們感到吃驚又高興,真沒有想到孩子可以想得這么遠,這讓他們做家長的也感到很驕傲。

(四)家長的期望

春節過後,孩子們最高興了。他們的口袋又被壓歲錢給鼓了起來。隨著生活水平的越來越高,孩子們的壓歲錢越來越多。「壓歲錢」該如何「壓歲」正日益成為父母們關注的煩心話題。懂事的孩子會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書店去買書看,增聞廣識;而稍顯幼稚的孩子便會買成堆的玩具,浪費不說,有些還會帶來安全問題。

今年也出現了一些新花樣,不少家長和長輩改送孩子「壓歲書」,書中自有黃金屋,也體現了長輩對孩子們的一片期待。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父母們真正希望的是,孩子們能在春節的快樂中得到成長。

(五)壓歲錢壓彎了誰的腰?

春節隨著正月十五的來臨也即將告一段落了,而在這其中穿梭不停的走親串戶、「團圓飯」、「壓歲錢」也讓老百姓足足地體味了一把消費的「快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壓歲錢這「約定俗成」的慣例也「水漲船高」。給少了嫌小氣,給多了承擔不起,原本是表心意、圖吉利的事情,如今卻開始成為人們過年期間的一種心理負擔,而逐年遞增的壓歲錢數額,孩子們又如何面對呢———「起步價」逐年升級壓歲錢年年免不了,過年收壓歲錢是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但大人們對壓歲錢卻有點「審美疲勞」了。

十年前,10元、20元的壓歲錢就是大手筆了。三四年前,壓歲錢的「起步價」已經提到了50元,而今年的紅包中已經難見紅色之外的票子。

看著小孩子們手舉著厚厚的紅包,100元出手開始略顯寒酸。剛走出校門的小吳想給自己的外甥、侄女表一下心意,每人200元的紅包,沒想到剛出手,年終獎就所剩無幾。小吳慶幸家裡小孩不多,要不工資獎金會被全部掏空。

外企工作的劉女士說:「去年春節拿出100元的紅包時,發現周圍親戚朋友們出手的紅包都比自己的厚,老公還為此責怪我小氣丟人。今年只能隨行就市,咬牙提高到了200元,明年可能就300元了。這樣漲下去我遲早會『崩盤』的。」這個春節,她孝敬兩邊父母各1000元,給了幾家親戚小孩子的壓歲錢是200元~500元,春節人情消費就達4000多元。

王女士說自己每年都要送出一兩千元壓歲錢,「現在跟我們小時候不一樣了,以前壓歲錢5塊就算多的了,現在哪個紅包不是兩三百啊。我們家孩子不少,春節這筆錢是每年必花的。」

傳統也會變味兒過年了,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著,朋友同事正月串門拜年,也少不了給人家的孩子或多或少的壓歲錢。壓歲錢傳遞著親情和友情,牽系著一顆顆童心,折射了長輩的慈愛,培育著後輩的孝心,使這年味就更足了,也更有人情味了。在一家國企上班的王先生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幾百到上千,下崗職工工薪族真是有些吃不消不給還不行的難言之隱。金錢、物質的成份多了,感情的成份少了,壓歲錢里缺少了往昔濃濃的情意,壓歲錢也就有些變味兒了。

壓歲錢看似來得容易,可孩子的壓歲錢大都是父母的辛苦錢,做父母的往往還要還別人的人情債,給多少還多少這幾乎成了壓歲錢現象的交換規律。以前壓歲錢點到為止,大家都窮呀,只是圖個喜慶的氣氛,給的人和拿的人都高高興興。現在壓歲錢變了味兒,錢數逐年看漲,幾十塊錢根本拿不出手都得以百元作單位了。承受不起不說,有的人還以所給壓歲錢的多少來判斷親朋的親疏遠近,本來大過年和和氣氣的弄得個心情不快花錢找氣生的尷尬境地。有的借壓歲錢顯示財大氣粗,有的家長對孩子用壓歲錢不加引導,大人們的崇富心理使孩子借壓歲錢攀比,這使一些人把這種傳統習俗弄歪了,違背了這種風俗本來的內涵。

(六)壓歲錢乳酪誰來管?

誰有壓歲錢的支配權?

壓歲錢帶來的典型「後遺症」就是家長們的心理負擔:如果把壓歲錢交給孩子,家長擔心他們還沒有自控能力,會胡亂花掉,由家長保管又擔心孩子不樂意。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理財能力沒有任何信心。我國的理財教育在壓歲錢面前顯露了自身的尷尬。

目前,我國大部分孩子欠缺理財意識。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高二學生王壘過年收到了3000多元壓歲錢,沒幾天就在網吧「泡」光了。他如此快速花錢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這筆錢來得太容易了。」

孩子說:壓歲錢是爺爺奶奶叔叔姨姨給我的,爸爸媽媽沒有權利替我做主。

爸爸媽媽說:孩子你不懂我的心。把壓歲錢都給孩子圖個省心往往適得其反,因為孩子自主意識強可自我管理能力有限。讓壓歲錢在孩子手裡只過遍手,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父母將孩子的壓歲錢全部沒收,多少也有些殘忍。

有的家長提出,可由父母和孩子共管,除了讓他們保留適量壓歲錢由他們自己管理,其餘的則可以為他們建立一個賬戶。這樣既可以增進和孩子的感情,又能讓他們學會理財。跟孩子講清楚壓歲錢一部分是長輩給的是爺爺奶奶給的,另一部分是父母的親戚朋友給的,父母也還要通過相同的或不同的方式送給他們家的孩子的。懂了這個道理,如何使用處置壓歲錢就容易了。

「若孩子同意就可以一部分用於交學費、書本費以及各種雜費等,另一部分歸孩子所有,用壓歲錢買自己平時所喜歡的東西,比如衣服、裝飾品、音樂磁帶影碟及部分自己愛吃的零食,剩下的錢還可以和同學聚會。」有的家長說,當然如孩子們上了初中或高中,已經有了自主的能力,父母就不宜過多干預了,這樣既可避免小孩子將壓歲錢弄丟或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又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助學習。

但在孩子們的消費中也存在著值得讓家長們所關注的現象。如有的用壓歲錢給老師、班幹部送禮,或請同學到飯店大吃大喝,深圳有幾個七八歲孩子用壓歲錢請客,一桌飯花了2000多元,大一點的孩子還給女朋友買花送禮物。也有的泡歌廳舞廳,泡網吧通宵打游戲,買高檔的衣服進行攀比等現象。壓歲錢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效應,使我們不能不關注孩子們的世界。

(七)理財專家建議

家長應從培養孩子的理財興趣入手,通過讓他們「當家作主」打理壓歲錢,為其創造一個學習、實踐理財的機會和環境。

建立孩子自己的賬戶收到壓歲錢之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到銀行以孩子的名字開立一個活期結算賬戶。如果孩子經常存取款,還可以同時辦理一張與存摺配套使用的銀行卡。家長可以借機教孩子一些理財小常識。

幫助孩子選擇理財方式打理壓歲錢最適合的方式當屬教育儲蓄。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確定的存款總額,與銀行約定兩次或數次存足規定額度。另外,教育儲蓄與其他品種相比,還有一些優勢:一是利率優惠,二是免徵利息所得稅。

利用壓歲錢給孩子買份保險,從而為孩子的健康、升學、就業以及養老提供一定保障,也是明智之舉。春節前後是各家保險公司少兒險的銷售旺季,有些保險公司還會推出一些營銷優惠活動,可選擇的保險品種也相對豐富。

此外,也可用壓歲錢給孩子購買郵票、紀念幣、字畫等兼具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的物品。這不但能培養孩子對人文藝術的興趣,而且等孩子長大成人後,其變現的收益也會高於普通投資。

讓孩子學會科學消費如果孩子已經上學,你可以「放權」,將部分壓歲錢交給他自己打理,同時引導其制定簡單的開消計劃,建立消費小賬本,明白貨比三家等消費常識,鼓勵其根據自己的需求添置學慣用品、購買課外讀物,或者和孩子商量用壓歲錢交學費書費,讓他從「自食其力」中受到鼓舞。

另外,也可以教育孩子利用壓歲錢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購買節日禮物或生日禮物,花錢多少無所謂,關鍵是增加親情,培養孩子的孝心。

我們的看法:

1、壓歲錢不能一時沖動,全部迅速花掉。

2、如果面額不大,家長應該給我們使用權。

3、拿到壓歲錢時可以抽出一部分給疼愛自己的老人,給老人壓歲。

4、為自己買幾本好書,家長可以建議但不能幹涉我們的選擇,因為我們的喜好標准不太相同。

5、存起來一部分,為自己提供想像消費的空間。

6、用這一筆錢至少做一件善事。

和好朋友相互監督,不用錢做不該做的事情

D. 微電影與小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一、微電影適合引入小學教育教學中

小學生在感知、思維、性格等方面有一些不同於中學生和成年人的特點,因此,小學生的教材、教學方法等也有其特色。微電影的「微」特徵和互動特性使其更適合引入小學教育教學中。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微電影直觀的影視鏡頭、視聽綜合更符合小學生的感性認知,更能夠讓小學生產生興趣。小學生的注意力通常不穩定、不持久,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明顯,因此,微電影短小精簡讓學生更樂於接受,能夠在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段內就完成視頻的整體「閱讀」,從而得到初步的理解。現代社會信息量較大,信息幾乎囊括了人類社會各種各樣的信息種類,而且有效信息的佔比很小,影視信息同樣如此。微電影在有限的篇幅中選取有效內容,才能讓小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接受到更多的知識。

二、微電影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微電影除了觀看欣賞,還可以恰當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組織學生創作自己的微電影作品,微電影在小學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的形成,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但是利用微電影資源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由於微電影能利用視、聽綜合形象將學生引入具體寫作意境之中,可以為作文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廣泛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法可寫,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培養寫作能力。首先,觀看微電影作品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學生觀看的過程就是觀察的過程。學生觀察人物的外貌、動作、表情等,觀察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學會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重點,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不斷提高觀察質量。

2.發揮校園微電影德育功能

校園微電影是「學生化」的影視,內容思想接近學生口味,容易引起學生思想共鳴,積極發動學生參與到校園微電影節目中,可以實現自我教育。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幫助學生主動關心身邊同學以及學校一個階段熱點問題,適時開辦專題節目,訪談節目,讓學生藉助微電影平台,開展討論、辯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如,針對就餐浪費的現象,製作「食堂里的浪費」,節目播出後,學生容易被觸目驚心的浪費畫面所震動,為自己習以為常的浪費感到羞愧,又如,針對春節以後,部分學生收到的「壓歲錢」比較多,個別學生大手大腳亂花「壓歲錢」現象,製作「壓歲錢大家談」,通過家長、老師、同學的訪談了解對壓歲錢的正確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用學生的眼睛發現身邊的問題,借校園微電影平台給學生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實現自我教育。

3.優化學科教學

影視中的一個鏡頭、一件道具、一句台詞、一段音樂,有時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語文教學中藉助微電影,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本創作背景;在品德課上,蘊含著正確淺近哲理的微電影故事,常常能成為小學生行為規范的指南;在數學課中,直觀、形象的微電影素材則能較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在音樂課中,微電影則可活化音樂作品的內涵,幫助學生把握音樂情感主線,使微電影成為輔助課堂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微電影與各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4.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策劃、製作一部完整的微電影作品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部成功的'微電影也需要經過許多工序,經由許多人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初級階段,通常需要集體討論的形式來確定製作節目的主題,在討論中,參與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觀點、看法、特長、愛好等提出不同的見解,如,有的學生想拍課本劇,有的想拍英語短劇,有的想拍MTV,還有的想拍一部講述小學生自己故事的紀錄片等等。當要做的節目主題已經確定下來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進行自由選擇,建立各製作小組,根據不同的製作內容會有導演、製片、編劇、劇務、策劃、記者、主持人、播音員、配樂等不同的分工。

在這里,無論參與的學生擅長什麼,或是對什麼感興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大家合作收集素材,一起對資料進行推敲,確定節目形式與風格,在拍攝現場,邊拍攝邊溝通,在後期,一起探討片頭、特技、配音、字幕等內容,協同工作。因此,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對於完成一部微電影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這就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與別人達成一致,學會分享共同成果。小記者的采訪活動,節目的製作、各項欄目的開播,使學生主動交往意識、交往能力、表演能力不斷增強,口頭表達能力不斷提高,隨機應變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寫作能力不斷發展。而更多的是使學生在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創新等方面促進了發展,既磨煉了學生意志,又增長了學生才幹。

5.創辦微電影主題活動,使校園學習生活充滿生機活力

由學校每年定期開展校園影視活動節,並發動學生、老師、家長參與校園微電影、微視頻創作。校園影視活動節活動可以設計如下內容:

(1)開展微電影知識宣傳、微電影知識講座。

(2)每人觀看一部優秀微電影,學生可以自己觀看,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觀看。

(3)徵集微電影小故事、小劇本,鼓勵學生個人完成創作,也允許學生和家人一起創作一個有趣的體現正能量影響力的小故事或小劇本。

(4)開展優秀微視頻展播,將優秀作品按主題統一編輯,加上片頭、字幕後在校園展播。

(5)從收集的小故事和小劇本中選擇合適內容進加工改編,由學生、家長、老師出演籌劃拍攝校園微電影。

6.開辦校園微電影沙龍,做正能量的向導

由於知識積累和鑒賞能力的局限,學校適當開展沙龍交流活動,教師要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引導,糾正一些不當的方法和觀點。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微電影知識,交流自己體驗微電影魅力的心得,交流運用微電影手法創造文明美好童年生活的經驗,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正能量。

三、結語

當我們把微電影融入學校教育教學中去時,校園里將呈現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課間你會看到一個個小學生手拿相機、手機、DV在校園里尋找著拍攝的目標;三五成群的學生聚在一起談論著某部校園微電影的某一場景;作文課上教師定格在某一視頻畫面上讓學生發揮想像並用自己的語言延伸著銀幕上的電影故事;電影社團隊員們正在討論籌拍一部新的校園微電影;班會課上學生對著銀幕上出現的生活中不良現象的畫面進行激烈的討論;英語課上,學生正為一部模擬的英語短劇劇情進行英語配音。

E. 壓歲錢的傳說

關於壓歲錢的傳說有兩個。

傳說一:
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傳說二:
這個傳說源於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背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小孩的是「壓祟錢」,老人的才是「壓歲錢」。老人的「壓歲錢」是指為了他們不再增長歲數,可以多活幾年。

F. 歌詞里有壓歲錢啊許多多買個電影票看的樂呵呵是什麼歌

歌曲《壓歲錢》有兩個版本,見下:
版本一:
歌名:壓歲錢
歌手:簡上仁
作詞:簡上仁
作曲:簡上仁
時長:2分39秒
歌詞:
等歸年啊等歸年
一年一拜過年暝
過年暝啊圍爐暝
家家戶戶來團圓
來團圓啊真歡喜
爸爸分阮壓歲錢
壓歲錢 壓歲錢
好買糖仔咿都吃甜甜
等歸年啊等歸年
一年一拜過年暝
過年暝啊圍爐暝
家家戶戶來團圓
來團圓啊真歡喜
爸爸分阮壓歲錢
壓歲錢 壓歲錢
好買糖仔咿都吃甜甜
來團圓啊真歡喜
爸爸分阮壓歲錢
壓歲錢 壓歲錢
好買糖仔咿都吃甜甜

版本二:
歌名:壓歲錢
作詞:李學亮
作曲:徐富田
類別:兒歌
語言:中文
歌詞:
盼到新年這一天
就能收到壓歲錢
它是爸爸送的祝福
它是媽媽給的心願
用它買書買包文具
學習起來才香甜

每到新年這一天
就能收到壓歲錢
它是爺爺送的叮囑
它是奶奶給的期盼
把它捐給災區小夥伴
建設美麗新家園

閱讀全文

與電影壓歲錢音樂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秘世界歷險記大電影1 瀏覽:676
4k資源電影 瀏覽:132
二戰電影戰爭與回想 瀏覽:388
電影五鼠鬧東京在哪裡拍攝 瀏覽:964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