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雲邊有個小賣部》:所有的生命都是有光的
這幾天看了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作者用溫柔,細膩的文字描述了主人公劉十三童年到成年的成長軌跡。
劉十三的家鄉是在一個叫雲邊鎮的地方,外婆在70平米的院子里開了個小賣部,推開窗戶,彷彿手就能碰到天邊的雲,所以這個小鎮就叫雲邊鎮。
作者把雲邊鎮刻畫的像是陶淵明描述的世外桃源,並不像枯燥落後的小鎮那樣,讓我們不會有乏味的感覺。
01
劉十三的人生經歷格外的朴實平凡,還有一點心酸。
牡丹讓劉十三的心靈遭受了一次重創,讓他近幾年一直活在痛苦中。
而程霜就像是治癒 他創傷 的良葯,總是在劉十三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他身邊,安慰他,陪伴他 ,一起 度過最難熬的時間。
劉十三是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從小跟外婆王鶯鶯一起生活,沒有見過母親的劉十三總是問外婆媽媽長什麼樣子,他只能在自己心裡想像媽媽的樣子。
母親給劉十三的信中寫到: 「別貪玩,努力學習。長大了考清華北大,去大城市工作,找一個愛你的女孩子結婚,幸福生活。」
因為母親的話,劉十三格外的刻苦,在高中三年活成了拚命三郎,但還是沒有考上清華北大。
那時的劉十三終於明白: 原來 這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靠努力換來的。
而這時候的劉十三也長大了,明白了世間許多人的無可奈何,這是多麼痛的覺悟。
02
劉十三在大學時認識了自己的女朋友牡丹,從最初踏入大學的懵懂到畢業前的成熟,牡丹始終陪伴著劉十三。
在這世間,最大的痛莫過於你把她看作是自己的全部,她卻把你當成是大學生涯排解孤寂的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劉十三和牡丹戀愛的幾年間,從沒有聽到過她發出那好聽的撒嬌聲。
他的印象中,牡丹總是不苟言笑,言簡意賅,他認為這是牡丹的性格,最後才發現牡丹只是不想在他面前表現出最真實的一面。
劉十三送牡丹去南京,在火車站前,牡丹對他說不必尋她,她也不會重新回到這個城市。
第一次經歷失戀的劉十三本以為二人緣分已盡,但他被程霜和智哥帶到了南京。
看到牡丹依偎在那個平頭男人的身上後才發現,她從來沒有愛過自己。
從大一開始談起的戀愛像是一個笑話,幾年的感情在一瞬間煙消雲散。
事實告訴劉十三,牡丹和那個男人在大一時,就已同居在一起。
劉十三在學校時每天早上在學校門口等牡丹,總是不問她晚上在哪裡過夜,跟誰在一起,安不安全。
當得知真相時,劉十三的心碎了,而與牡丹同居的那個平頭男人,在得知此事後是否又會像以往那樣愛著牡丹,又成為未知之數。
在劉十三失戀,傷痛,最難受的時候都是程霜陪伴在他身邊,不離不棄。
03
程霜在書中只出現了三次,但是三次都是陪在劉十三身邊,程霜的一生很短暫,在她的一生中一直愛著一個人,只是到死沒有說出「我愛你」三個字。
她對劉十三的感情從小時候的好感到長大後的愛,一直沒有變過,變的只有讓這份愛越來越深沉。
四年級的那個夏天,程霜把臉貼在他背上:「不過你再喜歡也沒有用的,因為我要死了。」
程霜接著說:「我生了很重的病,會死的那種。」
程霜還說:「我可能明天就死了。」
而程霜卻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還能持續多久,也許只有一天、一年、十年。
在離開時說:「我開學了。要是我能活下去,就做你女朋友,夠義氣吧?」
少女如銀鈴般的笑聲回盪在山間,帶來清涼沁入每個人心房。
在二十歲那年也說:「喂!這次不算。要是我還能活著,活到再見面,上次說的才算。」
然而在最後一次見面的時候,她說:
「第一句,別來找我,如果我活著,肯定會來找你,不管你在哪裡,我都會找到你。因為你呀,是我生命中那麼亮那麼亮的一縷光。」
女孩對劉十三露出明媚的笑容,笑容耀眼:「第二句,如果下次再相見,我們就結婚吧。約好了?」
可是這次程霜離開之後,他們再也沒有見面了。
程霜還是沒能抵抗病魔,她是從十歲以後就向死而生了,在生前成為了某個人生命里的光也遇到了她生命里的光,這樣的結局對她來說可能也沒有什麼遺憾。
Ⅱ 雲邊小賣部是虛構還是真實的
是作者虛構的,不過是根據張嘉佳幼年真實事件改編的。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2018年7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嘉佳。 2020年5月,國家電影局立項公示顯示,電影《雲邊有個小賣部》正式立項,張嘉佳出任該片的編劇。
小說講述的是雲邊鎮少年劉十三的成長故事:
少年劉十三自幼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相依為命,努力讀書為了離開小鎮,追尋遠方與夢想。在城市裡四處碰壁受挫的劉十三回到了小鎮,與少時玩伴程霜重逢。
小鎮生活平靜卻暗潮洶涌,一個孤兒,一場婚禮,一場意外,幾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為了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劉十三拼盡全力,卻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離自己而去。
(2)童年小賣部的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張嘉佳多年的閱讀經歷滋養了他的文藝才情。1999年,還是大學生的張嘉佳就已是南京大學的風雲人物,他的小說、劇本和他主演的話劇帶給浦口校區濃厚的文學氣息,也使張嘉佳獲得了「南大第一才子」的稱號。
以細膩情感文字見長的張嘉佳,對於人生和愛情的態度,有很多成熟獨到的見解 。他早期的文字會有一種文藝青年的明媚感,有時會讓人覺得其中有一種絕望的情緒;但是他後來的文字慢慢由華麗變得朴實,變成了治癒系,充滿溫暖 。
Ⅲ 《雲邊有個小賣部》影視化啟動,並發布概念海報,哪些情節你最期待
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上,“影視化”漸漸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那什麼是影視化呢?簡單來說就是把小說,漫畫等一次元二次元的語言通過畫面,聲音故事情節的用新的形式來傳達與表現出來。其中包括了影視導演、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公共事業管理、播音主持、影視表演、攝影,攝像等多種專業。讓大眾人更為直觀的了解更多的文學作品,
在這本小說里有句話非常的喜歡。——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著歲月和信仰,背後是三老人靠著躺椅假裝睡去,小孩偷走一塊糖,淚水幾點鍾落地,飛鳥要去何方,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往,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願意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紙張。
在成長的道路上,人們會經歷很多的悲歡離合,會遇到許多匆匆忙忙的過客。一起期待著《雲邊有個小賣部》給我們講講故事吧
Ⅳ 《雲邊有個小賣部》,平凡也有故事
近日,趁著閑暇,品味了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第一次認識張嘉佳是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先是書籍,後是電影。很喜歡他述說的故事,生活中無數個普通大眾的故事,他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也更貼近生活。看他的書,你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張嘉佳曾說:
「 很多傷心的故事講到最後,只有兩句話,你不會去了,他不會來了,他是走掉的,你是走丟的,有些感情,莫名其妙地開始,又毫無徵兆地結束,一切被提前安排,所有的故事有始有終,最後都得要整理好心情,好聚好散 。」
《雲邊有個小賣部》講了一個普通人劉十三的成長故事,有情親、有愛情、有友情。劉十三,生活中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正如生活中的我們,很平凡。
劉十三的童年是在雲邊鎮渡過的,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 「考上清華北大,遠離王鴛鴦,去大城市生活」,並把夢想記錄在他的日記本上,日記本記錄的全是他必須完成的事。雖然劉十三一直想遠離王鴛鴦,可一直一步也離不開王鴛鴦,正如書里寫的:
「劉十三每一步的成長都離不開外婆王鶯鶯的陪伴,他的外婆是一個愛抽煙、打麻將、會開拖拉機、做一手好菜、並開著一個小賣部的彪悍老太太。」
王鶯鶯是劉十三的外婆,王鶯鶯70歲還開著拖拉機把劉十三綁回了雲邊鎮。他兩的親情,看的讓人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親情是最讓人難舍也不懂得去珍惜的感情,他很疼愛劉十三,可就是嘴上不說,一直掛在心上。有些感情就是這樣,對一個人好,又不想讓他知道。
劉十三在童年遇到一個姑娘——程霜,就是這個姑娘,她的悲傷,使劉十三的的後背燙出一個洞,一直貫穿到心臟。
程霜小時候就有病,她熬了20年,每次住院,她都是悄悄溜出來的,她離家出走了3次。2017年3月底,她和劉十三約定「你不要去找我,如果下一次我們能再見面,我們就結婚好不好」 ,劉十三點了點頭。4月份回去做手術再也沒能醒來...後來他還是去找了她...
智哥,劉十三的大學室友兼死黨,兩人一起落魄,一起努力。再後來,智哥去追逐夢想,當了一名歌手,最後他寫了一首歌,歌名叫做《劉十三》,歌詞是這樣的:
我有個朋友叫劉十三,他日子很平淡。
成績不好,愛情被埋葬。
劉十三拚命工作,吃嘛嘛不香。
賣賣保險寫寫書,未來那麼長。
蝴蝶死在路上,雲邊藏著念想。
有些人刻骨銘心,沒幾年會遺忘。
有些人不論生死,都陪在身旁。
相愛一起打算,重逢不必計算。
那麼多年都算了,人算不如天算。
喝一杯酒,我們兩兩相忘。
寫一封信,我們地老天荒。
朋友你別怕,腳步別停啊,
生活未完待續,一定跟得上。
哎呀呀,我的朋友劉十三。劉十三,劉十三,
活著就不能算失敗。
劉十三,劉十三,你不會就這么完蛋。
這首歌寫盡了劉十三的一生,愛情的失意,事業的失敗,但活著不就有希望,後來在外婆、程霜的幫助下,在雲邊鎮完成了「一千零一份」的賭約,然後辭職。
《雲邊有個小賣部》後部分,太過虐心,外婆在臨近除夕離開了劉十三,程霜到新加坡做手術,也離開了劉十三。
「程霜不成雙,十三不失散。」
十三(失散),程霜(成雙),兩個人終歸失散。我們都是劉十三,慌慌張張又忙忙碌碌,平庸又平凡,失敗又失落,期望又失望,這樣的人生是不是要完蛋?然而無論走多遠走多久,故鄉的雲(外婆)一直都在,作我們停靠遮風避雨的港灣,有著視你為一縷光的堅強女孩程霜,足矣。最後的最後她們都離開了,後來的後來她們又都一直在。智哥說得對,活著就不能算失敗。那些溫馨那些告別那些感動最後都化作了兩行清淚。
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滅以前,能夠照亮你一點,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我愛你,你要記得我。無論是王鴛鴦,還是程霜,都是這樣的,我相信在生活中這樣的人也不少,平凡的生活可以過得不平凡。
我們都很平凡,但平凡的你我,身邊也會有這樣一個人,她也平凡,但她猶如明亮的光,溫暖著我們孤獨的心,也照亮著我們的人生。平凡如你我,也會不經意間成為一束光,溫暖著別人,照亮著別人。
猶如劉十三的外婆王鶯鶯,猶如劉十三,也猶如程霜。
《雲邊有個小賣部》 給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帶去了一縷陽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存在並不是毫無意義的,誰都會有被愛的時候,就看我們怎樣去對待它,別辜負了別人的一片好心,自己也要努力去愛別人。
Ⅳ 《雲邊有個小賣部》—年少時觸手可及的溫暖是長大後再也回不去的遺憾
十三,失散。
程霜,成雙。
兩代人終歸失散,一個人心念成雙。
張嘉佳說,因為是寫平凡的人,所以用平凡的筆觸,放棄了華詞金句,到了最後幾章,基本只用白描,除了那一個個慢鏡頭,風吹過植物和山巒,月光照亮小鎮和夜空,其它都用最簡潔的敘述,不想干擾到你的閱讀。
就像夏夜的晚上,仰望著滿天的星空,身旁的人輕搖著蒲扇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你聽著聽著,就會淚流滿面而不自知。
因為,劉十三像極了每一個青春年少的我們,對當下擁有的幸福毫不在意,等到失去後才追悔莫及。
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著歲月和夕陽,背後就是山,老人靠著躺椅假裝睡著,小孩子偷走了一塊糖,淚水幾點鍾落地,飛鳥要去向何方,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往,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願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紙張。
01【想快點長大,這樣才能去想要的遠方】
老太太抽著卷煙,看淡青色的天光逐漸明亮,發了很久的呆,擦擦眼淚,開始做一個人的午飯。 ——張嘉佳
年少的時候,我們總嚮往外面的世界,因為被安排的生活讓我們感到窒息,試圖逃離父母的掌控,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以為只要長大,我們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過上想要的生活,但是長大後的生活,不僅有我們想像的自由,也有我們無法體會的心酸。
劉十三和外婆王鶯鶯生活在雲邊鎮,但他始終認為山的另一邊才是他想要的世界,他不甘一輩子守著外婆和小賣部過著平凡的生活,於是他把媽媽留給他的話作為動力,「好好學習,長大了考清華、北大,去大城市工作,找個自己喜歡的女孩。」這句話,他寫在自己願望清單的首頁,第二頁則是他自己的計劃,他給自己定了背所有課文,背不下來拚命背,提前預習初中課本等等。
外婆小氣,外婆摳門,外婆還霸道,不希望劉十三離開雲邊鎮,因為山那邊是海,已經帶走了她的女兒,她不希望自己的孫兒也迷失在燈紅酒綠之中。
但他不聽,執拗的追尋他嚮往的世界,
不斷努力,不斷去嘗試過上自己以為的幸福生活,終於,他離開了他以為的囚籠,但是並沒有他想像的美好,長大後的世界是有心無力的悲哀,愛而不得的無奈,一事無成的心酸,而這些只有自己懂,沒辦法和別人分享。
小時候,我總以為長大就是有想吃零食的自由,有擁有電視遙控器的權利,有想買就買的任性,可以不用在放假的時候瘋狂做作業,沒有做不完的習題和試卷,那時候,我是真的盼望長大,因為長大之後我能像個大人。
然後等到考大學,我在填志願的時候無比想要填一個離自己家裡很遠很遠的地方,能夠讓我不再面對父母的嘮叨,不在他們可以掌控的范圍內有限的活動,因為我想要自由,想要出去見識美麗世界,到現在我還依然遺憾我沒有在能夠不懂事的年紀出去外面世界闖盪,始終停留在這片熟悉的地方。
但是隨著經歷的豐富和思想成熟,我開始明白小時候的天真是多麼奢侈的寶貝,不要去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就安心當個小孩就好,考卷上的習題就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因為再難的題目也在答案解析里有正確答案,但人生的題目,永遠沒有錯,有的只是你要為你的選擇負責,因為你是成年人。
長大可以向前推移,但是童年卻無法後退,時間就像一趟永不回頭的時光列車,它始終繼續往前並不斷發生新的故事。
02【身邊那麼多的愛,但我們從沒發現】
人總是在追求那些得不到或者還沒得到的,但不知道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我們對我們擁有的視而不見,甚至當做理所當然。
外婆在劉十三在外出求學的時候往行李箱夾層里偷偷塞了五百塊,在知道自己患癌之後開著自己的拖拉機一天一夜把劉十三接回了自己的家,在生命垂危的時候幫劉十三說服村民買保險,做了他最愛的菜,陪他度過最難熬的日子,劉十三不知道,他覺得王鶯鶯矯情,是想把他留在雲邊小鎮的苦肉計。
程霜一輩子只出過醫院三次,每一次都是為了見他,陪他去找喜歡的人,陪他去說服別人買保險,陪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以愛之名與死神對抗,因為他一直都是她心裡的那束光,但是劉十三不知道,他還是心心念念想著牡丹,想著怎麼才能讓牡丹回心轉意。
毛志傑也不懂毛婷婷的愛,秦小貞也不懂牛大田的愛。
我們都感受不到身邊的愛,因為它太平常太普通,就像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當你屏住呼吸的時候才會覺得快窒息。
朋友之前和我講過一個故事,關於她和他的前男友,是他追的她,而她並沒有那麼喜歡他,只是因為他對她好,所以選擇在一起。在交往期間男生對女生很好,百依百順,不管她有多麼任性多麼無理取鬧,他都能原諒她,因為習慣了在感情里的這種角色分配,所以朋友一直仗著男生喜歡她所以肆無忌憚,直到有一天男生對他說了分手,他說他累了,即使傾盡全力,都沒能換回她的情有獨鍾,所以他選擇離開。直到那個時候她才知道自己有多難過,難過的不是他說了分手,難過的是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對她那麼好的他。
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對一個人好,如果有,一定是因為愛,但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是理所當然,並對別人的愛視而不見。
03【我把我找回了,但你們都不見了】
再習慣等待,等不來依舊難過。那種難過,書上說叫作失望。直到長大後,他才明白,還有更大的難過,叫作絕望。——張嘉佳
失去和珍惜好像總是相並出現,總是要等到意識到重要之後,才會試圖挽回,但很多時候,失去就是失去了,再也回不來了。
命運沒有給劉十三父母的愛,遇到愛的要死要活的人也沒能留下來,最後外婆和程霜都不見了。
外婆沒能等到劉十三成家立業,他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飯,聽不到外婆的嘮叨,也不會再有人拿著竹條在背後追著他滿院子跑。程霜最終也沒能和劉十三結婚,不會再有人能夠在劉十三和別人打架的時候幫他撐傘在他旁邊為他鼓勁加油,也不會再有人始終站在他一邊甘願與全世界為敵,再也不會有下一張紙條上寫「等我們下一次再見面,我們就結婚」。
年少的時候我們總是以為時間大把,可以肆無忌憚的揮霍時間,因為那些人永遠都不會老,永遠都會在,但是當我們回過頭來才發現,記憶中的人慢慢的都在消失,滿當當的心裡會不斷空缺一塊又一塊。
人總是在追求做自己,在不斷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但是越往前走越會發現,原本的自己早就不知道去了哪裡,就在不斷丟失中繼續前進。
劉十三其實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愛我們的人,會在我們竭力尋找自己的時候給予我們幫助和鼓勵,讓我們依賴著愛而生存,就像小時候有父母,親人,玩伴,長大後有朋友,同事,戀人,年老時有老伴,子女,知己。
每個階段都會有人陪我們一程,但每個當下我們都會錯過,因為不斷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所以會忽視掉沿途的風景和人。
然後等到垂暮之年,才驚覺滿是遺憾和悔意。
所以在每一個奮力向前的日子裡,我們都要停下腳步留出一點時間回饋愛,才能不辜負這滿是暖意的人間。
Ⅵ 雲邊有個小賣部精彩片段
1、童年就像童話,這是他們在童話里第一次相遇。那麼熱的夏天,少年的後背被女孩的悲傷燙出了一個洞,一直貫穿到心臟。
2、山這邊是劉十三的童年,山那邊是外婆的海。
3、這是最動人的夏夜,誰也不想說話。
4、劉十三雙手托著羊腿,像拎著一把青龍偃月刀,走進一間裝修過很多次的屋子,迎面一個吧台,羅老師這在吧台稀里呼嚕吃泡麵,CD連著電腦音箱,放著凄涼的歌曲。張柏芝悲泣著唱:心痛的無法呼吸,找不到你留下的痕跡,眼睜睜的看著你,卻無能為力,任你消失在世界的盡頭。
(6)童年小賣部的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雲邊鎮少年劉十三的成長故事。
少年劉十三自幼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相依為命,努力讀書為了離開小鎮,追尋遠方與夢想。在城市裡四處碰壁受挫的劉十三回到了小鎮,與少時玩伴程霜重逢。小鎮生活平靜卻暗潮洶涌,一個孤兒,一場婚禮,一場意外,幾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
為了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劉十三拼盡全力,卻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離自己而去。
Ⅶ 雲邊有個小賣部電影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由張嘉佳編劇的電影。該片根據張嘉佳同名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改編。該片講述了一心嚮往城市的劉十三畢業後接連遭受愛情、事業打擊。一場酒醉醒來,他發現自己被外婆帶回了故鄉。為了回城逐夢,劉十三決心改造外婆的小飯店證明自己。爾後困難重重,而他也隨之轉變,漸漸明白了什麼才是重要的東西。
一心嚮往城市的劉十三畢業後接連遭受愛情、事業打擊。一場酒醉醒來,他發現自己被外婆帶回了故鄉。為了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劉十三拼盡全力,卻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離自己而去。2020年11月3日,據國家電影局2020年5月立項公示顯示,根據張嘉佳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雲邊有個小賣部》正式立項
Ⅷ 小女孩被騙進小賣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罪途》。《罪途》是由馬小剛執導,韓朴俊、朱顏曼滋、李心敏、何索、韓秋池、紅花、尹航等主演的系列懸疑片,小女孩被騙進小賣部就是出自這部電影。該系列片於2018年5月11日起在騰訊視頻獨家播出。
Ⅸ 雲邊有個小賣部: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
正如書名一樣,整部作品充滿了文藝氣息,張嘉佳老師的文筆細膩、生動、優美,合上書的那一刻彷彿像聽了一首民謠,旋律依然縈繞在耳畔;像看了一部鄉村氣息濃厚的文藝電影,那畫面在腦海中久久不能抹去;它描繪的是一個安靜、婉約的雲邊鎮,但結局就像所有文藝電影一樣,讓人遺憾和惋惜。
《雲邊有個小賣部》講述的是雲邊鎮少年劉十三的成長故事,少年劉十三自幼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努力讀書為了離開小鎮,追尋遠方與夢想;在城市裡四處碰壁受挫的劉十三回到了小鎮,與少時玩伴程霜重逢;小鎮生活平靜卻暗潮洶涌,一個孤兒,一場婚禮,一場意外,徹底打破了他的天平,愛的人一個接一個走了,留下他孤獨一人。但他相信,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他們會再相遇。
故鄉——永遠的港灣
外面的世界,有我們未曾見過的山和海,吸引著我們不顧一切奔向它,即使最後滿是傷痕。而什麼叫故鄉?劉十三的故鄉雲邊鎮「滿鎮開著桔梗,蒲公英飛得比石榴樹還高,一直飄進山腳的稻海。在大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後來會成為一點,如同亘古不變的孤島」。王鶯鶯說:「祖祖輩輩葬在這里,才叫故鄉」;而對於劉十三來說,故鄉就是努力考大學,離開這里去看外面的世界,等到有一天在外面混不下去的時候,故鄉是他最後的退路。
雲邊鎮是一個淳樸的山間小鎮,水車石橋、香樟夾裹的小道、一望無際的稻田、夜晚家家戶戶點亮黃黃的低瓦數燈泡,窗戶透出微弱的黃光,早上攤販們早早擺攤,等著早起上學路過的孩子覓食,傍晚小鎮居民抱著水盆排著隊去澡堂洗澡,咯咯笑......。劉十三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汽笛喧囂,只有騎著自行車在鄉間小路與小夥伴追逐的歡樂,夏夜的蛙鳴蟬叫,還有王鶯鶯的小賣部。
劉十三的人生路徑是大多數隔絕在城市之外的鄉下少年的縮影,夢想著通過高考走出大山,畢業後在大城市找一份工作,買房子,結婚生子,從此改變自己和下一代的命運。但是現實遠比理想殘酷的多,未來等待你的不是這座城市的溫暖擁抱,可能是像劉十三一樣拼盡全力只為熬過試用期,獲得一次轉正的機會,每天奔走於大街小巷,撥打無數個電話,厚著臉皮向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推銷保險,晚上下班回家開門就已用盡了全身的體力,因為業績不佳,還要每天為房租水電發愁,到最後,有人像智哥一樣奔向了更大的城市,而有人也像劉十三一樣在失業和失戀的雙重打擊下被迫灰頭土臉的回到了家鄉。
對於大多數走出去的人來說,家鄉就像你的父親母親,永遠張開懷抱等著你隨時歸來,笑臉盈盈,滿是期待。因為有家鄉在為你托底,所以你可以在大城市裡盡情追逐你的夢想,你也有任性的資本,可以不低頭、不妥協,活出自己的色彩。寫到這,突然想起還在滬漂追逐公益夢的同學、朋友,懷揣著對夢想的激情,頂住來自生活、家人的壓力,堅守在公益圈,偶爾聊天,問起他們:「你有想過回來嗎?還是一直留在那裡?」他們的回答總是那麼一致:「再堅持看看,大不了最後再回來,咱們這學歷和經驗回來還是能找份養活自己的工作的」,簡單的一句話把所有的壓力都輕描淡寫帶過。
小時候,你拚命逃離的地方;長大後,你發現那裡是你永遠的港灣。
刻骨銘心的不過是流星,陪在身邊的才是恆星
劉十三和程霜相識於童年的夏天,少年的後背被女孩的悲傷燙出一個洞,一直貫穿到心臟。等到他們再次相遇已是成年,而此時,劉十三身邊已有了讓他刻骨銘心的牡丹,牡丹雖美,但是太過美麗的東西殺傷力太強,被分手的劉十三好幾年都活在失戀的陰影里,牡丹成為了他心裡無法癒合的傷口,以至於讓他一直忽略陪在他身邊的程霜。程霜在他失戀時,安慰他;事業低谷時,鼓勵他;親人離去時,守著他,這么好的女孩打著燈籠去哪裡找呢?但是劉十三這個大傻子就是沒注意到,等有一天回過頭想牽起這個女孩的手時,已是天涯永隔。
人生很可笑的是,你以為刻骨銘心永世不忘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歷練,已經不再記起,當有一天你再聽到這個人的名字時,它不過就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連她的模樣都已在腦海中模糊;而那個你滿不在乎,每天在你眼前晃盪的人,有一天突然跟你說她要走了,不要來找她,你才發現她已走入你的心,成為你無法割捨的一部分。越是不讓你找,你越是要漂洋過海、不遠萬里前來尋找,哪怕最後見到的只是她留給你的遺作——一幅叫作《一縷光》的水粉畫,畫的下面寫了幾行字
「生命是有光的
在我熄滅以前,能夠照亮你一點,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
我愛你,你要記得我。」
劉十三最終還是錯過了他生命中的那顆恆星
告別,總是突如其來
生離死別,乃是生命逃不開的定律,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會經歷越來越多這種離別,面對愛人、親人、摯友的離開,那種面對生命離去時的無力感越發強烈,我們想用盡全力去挽留這些垂危的生命,但發現終天命不可違。我們害怕這種別離,每經歷一次身體都被掏空一次,需要很長的時間恢復過來。面對離別我們需要時間提前做好心理准備,讓自己去接納最糟糕的結局,但很多時候,告別,總是突如其來,沒有一點防備。球球得知精神病父親被警察擊斃時,她在參加毛婷婷的婚禮,拿了父親最愛吃的雞蛋糕塞滿了整個書包,好讓他開開心心吃個夠;劉十三在迎來事業高潮時,得知最親的外婆王鶯鶯癌症晚期,沒過多久便走了;在第三次與程霜告別後,劉十三再也沒見過這個樂觀開朗的女孩,他們也沒能實現那個「如果下次再見,我們就結婚」的美好約定。人生有些遺憾可以彌補,但有些遺憾隨著生命的結束也一同埋葬在墳墓里,劉十三和程霜的愛情便是如此。
所以有人說,每一次告別都要當成最後一次,用力擁抱對方,生命無常,我們無法預知生命的終點,但我們可以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雲邊有個小賣部》開頭有點甜,中間有些歡樂,但結局有些憂傷。但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