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火槍與長矛對戰的一部電影

火槍與長矛對戰的一部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21 01:00:58

❶ 求一部清朝電影 ,有一個情節:用長矛作弓箭,一連射穿幾個洋人,先刺穿第一個,躲在後面的也被穿死!

我小時侯也看過這部電影,那時候是放映機,看的

❷ 一部舊古裝武打電影,女的好像穿紅色的衣服,用雙短刀打敗拿長矛的敵人

你說的應該是楊紫瓊甄子丹的《詠春》 但是最後楊紫瓊雙短刀打債主長矛時穿的不是紅衣 其餘的短刀女主沒什麼印象

❸ 推薦幾部 美國獨立,南北戰爭,拿破倫時代,也就是火槍時代的戰爭片

美國獨立戰爭——《愛國者》,這個貌似很少
美國內戰——《葛底士堡》《眾神與將軍》 《光榮戰役》《戰爭與和平》
拿破崙戰爭電影
《別了,波拿巴特》(1985,法國)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1960,法國)
(又名《決戰奧斯特里茨》、《拿破崙光榮史》,正如片名,反映奧斯特里茨戰役的片子,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氣壯山河》(1957,美國)
(故事背景發生在拿破崙進攻西班牙期間,主角不是拿破崙)
《戰爭與和平》(1968,蘇聯)
(反映拿破崙進攻俄國,但不是以拿破崙為主角。影片長度超過8個小時,動用了多名正規軍人參與拍攝,除了蘇聯版,《戰爭與和平》還有三個比較出名的版本,包括美國版、英國版、歐洲版,但最受好評的還是蘇聯版)
《滑鐵盧戰役》(1970,蘇聯)
(內容不用多說了,從惠靈頓和拿破崙兩個視角看待這場戰役,立場較為中立,突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概念)
《拿破崙先生》(2003,法國)
(反映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的最後時光)
《我與拿破崙》(2006,義大利)
(以喜劇的方式描寫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上的生活)
《拿破崙情史》(1954,美國)又名《拿破崙與黛麗絲》)
《拿破崙戰爭》(2002,德國)(又名《拿破崙回憶錄》,一些網上商店的光碟則名為《拿破崙》,克里斯蒂安·克拉維爾主演。影片很長,由《戰爭的號角》、《王者的榮耀》、《命運的轉折》、《滑鐵盧之戰》四個故事組成,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崙的主要事跡,但在細節上不像《決戰奧斯特里茨》、《滑鐵盧戰役》等專以某場戰役為主題的片子那般詳細)

俄土戰爭電影:
《希普卡的英雄》,蘇聯1953年拍攝
《土耳其式開局》
《輕騎兵旅的沖鋒》
《第九連》

海戰的:怒海爭鋒

❹ 火槍時代的戰爭

早期的火器時代,步兵們是排成方陣冒著炮火前進到離敵人一百米遠左右的距離上,站直了身體面對面地與敵人方陣對射。基本戰術就是放一槍,然後掏出火葯來從槍口灌進去,用通條壓實了再把子彈放進去,再用通條壓實了,然後端起來朝敵人放第二槍。這是受早期的步槍前膛裝填這個條件限制而不得不這樣做。一個優秀士兵一分鍾放三槍就很了不起了。前幾天回看《光榮戰役》發現最遲到南北戰爭時期這種戰術依然是主流。不過我看著倒是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外國電影,名字忘了,只記得裡面的戰斗是街壘戰,人們在街上構築工事,前排是男人,後排是婦女兒童,敵人沖上來的時候男人就放槍,然後把打空了的槍扔到後面,從後面人手裡拿一支新槍再向敵人射擊,後面的婦女兒童就負責在男人放槍的時候給替換下來的空槍里上子彈,然後把上好子彈的槍遞上去。這樣的射擊效率我認為和所謂的三段擊有一拼。由此我想問:為什麼當時的各國軍隊在野戰中不採取這樣的戰術呢:方陣的第一排士兵負責放槍,放完槍後把空槍傳給第二排士兵,然後從第二排士兵手裡拿一支裝好的槍,而第二排士兵則把空槍傳給第三排士兵,再把第三排士兵手裡裝好的槍拿過來,然後第三排、第四排……如此循環往復,一直到第十排士兵(貌似當時的方陣一般就是十排),這樣第一排士兵就可以不停地射擊,一分鍾放個五六發應該沒問題。剛才說了一分鍾三發是優秀士兵的標准,普通士兵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一分鍾估計也就射出一發去,更不用說在慌亂中先填了子彈再填火葯導致武器不能發射的廢柴了。而用循環射擊的這個戰術,普通士兵一分鍾也能達到五六發的射速,短時間內就能給敵人造成重大傷亡,更不用說對敵人心理上的打擊了。雖然十槍打完後,第十排士兵需要手工裝填步槍往前送,可能射速會比頭十槍有所下降,但是由於第十排士兵在裝填時有前九排士兵的保護,裝填速度肯定會比讓第一排士兵自己冒著彈雨裝填要來得快些。
燧發槍的好處是操縱方便,加上刺刀的發明讓士兵不必經過多年訓練也不必分為火繩槍兵、長矛手、長戟手等劃分方便了基層指揮與訓練,因此大規模擴充軍隊成為可能。不過這時代的大多數士兵也很難發揮出長期從軍的老火繩槍兵復雜多變的射擊方式。採用復雜射擊輪次進行指揮絕大多數後果是自亂陣腳。

另外因為都是使用黑火葯射擊後煙霧彌漫,如果等煙霧消散視野恢復,輪射的速度優勢就難以發揮。快速輪射又會因為視線不良變成盲目射擊。加上在這一時期野戰火炮獲得了巨大發展,把士兵密集排列成深厚隊形就會被對手重炮串糖葫蘆。古典西班牙大方陣的沒落就是火炮與火槍發展的結果。

因此在火力發揚與降低傷亡雙重壓力下這時期的部隊大多布置成多重線性陣列,每線列2-3排,兩層線列部隊間隔20-40米,這樣後排部隊在全排部隊受損失或陷入肉搏時能夠迅速替換或支援他們,而對手的大炮又很難同時傷害到不同線列上士兵,即使准確命中對手線列,實心彈也只能同時殺傷3、5名士兵。

因為訓練、射程和射後煙霧問題導致不能實施大縱深多排面輪射如何能有效打擊敵人呢?那就是齊射。因為早期火槍命中率低射速慢射程近,最好方式就是在較近距離組織齊射這樣不會被煙霧干擾不會擔心射傷前排戰友。而且齊射有巨大的威懾力。

如果在戰線上對手凌亂的槍聲和每隔一段時間才會有幾個戰友倒下,大多數士兵都能夠保持鬥志。而在一輪三排士兵近距離齊射下周圍戰友瞬間倒下一大片,然後對手挺著刺刀踏著鼓點向你撲來,絕大多數人就會失去鬥志。因此一隻組織良好的部隊採取近距離齊射戰術僅使用第一線列打垮對手若干線列完勝並不是夢。

就效率來說輪射和齊射如果排數不超過5排,輪射就發揮不出射速優勢,而齊射不受煙霧干擾、訓練簡便、不容易自亂陣腳和瞬間高密度殺傷帶來的威懾力都是輪射所不具備的。而且齊射可以由指揮官最大限度地掌握時機,發揮最優化效能。
火槍時代的隊列戰術與其火槍的發展水平息息相關。。。我這里的所謂火槍主要是指整裝子彈還沒有出現的時代,所謂整裝子彈,就是底火融入子彈,依靠擊針擊發,是槍膛槍,就是從槍口裝填的火槍。。。前膛火槍按照年代一般分為火門槍、火繩槍、燧發槍以及線膛槍。。。

火門槍,就是只有一個火門,發射時裝填好發射葯與彈頭,在火門上堆上一小撮火葯作為引燃物,火門與發射葯相通,用燃香火繩等點燃引燃火葯,引燃火葯通過火門點燃發射葯,發射彈丸。。。甚至有不用引燃葯的,直接捅入火門的。。。所以,火門槍至少兩個人發射,一個人握槍瞄準,一個人去引燃火葯。。。

火繩槍,就是有一個擊發裝置,射擊時把引燃的火繩夾在激發裝置的勾型物上,在火葯池中填上火葯,火葯池通過一個火門與槍膛內發射葯相通,這樣,就可以一個人做到瞬時擊發了。。。

而燧發槍則是,依靠擊錘擊打火葯池,從而生成火星落入火葯池,點燃火葯,與火繩槍相比,節省了繁瑣的火繩。。。

而線膛槍則是槍管內有膛線,一開始的線膛槍是直線,比如滑鐵盧戰役中,英軍有幾個裝備線膛槍的連,這種槍膛線就是呈六邊形的直線的。。。

除了搶的技術在前進,子彈與裝填技術也在不斷前進,這里值得一提的火葯定量分裝,在隨時可能送命的戰場上,再使用量具量取火葯顯然即繁瑣麻煩,有可能出事故,所以,就有了火葯定量分裝,在平時,西方習慣於火葯裝在一個個小鐵筒里,一個小鐵筒是火槍一次發射需要的發射葯,這樣可以加快裝填速度。。。而火繩槍傳到日本後,日本出現了所謂的吊瓶,就是指這種火葯定量分裝,不過用的是竹筒。。。而歐洲後來又出現了紙殼子彈,這種子彈就是一個筒狀紙筒,最底下是球形彈丸,裡面是一次發射需要的葯量。。。發射時,用嘴咬破紙筒,先倒入火葯把火葯池裝滿,然後把剩餘葯量全部倒入槍膛,用通條壓實,然後把紙連著彈丸一同裝進槍膛,用通條送入到位,這時候紙是夾在火葯與球形彈丸之間的,能夠起到一定閉氣作用。。。這時候,要求紙筒的紙能夠盡可能的燃燒殆盡,所以經過特殊處理,比如說,塗上動物油脂,總所周知的,印度大起義導火索,就是英國軍官強迫信仰YSL教的士兵用嘴去撕咬塗了豬油的紙筒。。。不過,用嘴去撕咬紙筒應該是經久考研的戰術動作。。。不過,塗了豬油,讓信仰YSL教的士兵去咬,顯然也不尊重當地的宗教習慣,不過,也許是軍官對這個事情重視不夠吧。。。

如果是燧發槍配上,紙筒子彈,可達到一分鍾3發,某些精銳的軍團甚至可達到一分鍾5發的速度。。。而火繩槍的發射速度要更低,一分鍾在1-2發之間。。。而線膛槍與以前的滑膛槍相比,命中率是大為提高的,但是線膛裝填非常費力,一分鍾發射一發就不錯了。。。而且前膛槍時代,卧倒與跪姿裝彈是困難的。。。前膛槍一般是立姿裝彈,即使是三排齊射(卧倒、跪姿、立姿),也是立姿裝彈後,聽到口令,進行齊射的。。。

不過,總而言之,隨著技術的進步,發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的。。。所以隊列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一開始由於槍械發射速度慢,為了保證不間斷的發射,所以陣列縱深很厚,有的要達到8-10列,在作戰時,方陣向前移動,第一排發射之後,站立不動,停下來裝彈,後面的戰友,會從間隙前進,走到第一排的前面發射,以此反復,等到後面9個依次到你前面發射之後,這個時間段里,你也裝填完畢,你再從隊列間隙中走到前方瞄準射擊。。。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裝彈越來越快,所以,需要不多的隊列也可保證不間斷的射擊,這就可以使隊列變薄,可以編組更多的部隊用於拓展你整個陣列的寬度,如果你的陣列寬度足夠大的話,你就可以形成包圍。。。如此隨著技術的進步,陣型列數不斷減少,使用紙筒子彈的燧發槍時代,比如說拿破崙時代三列就固定下來,而我們所熟知的所謂「三三制」就是起源於此。。。至於三段輪射,也就是所謂日本人的三段擊,就是這種戰成三排輪流瞄準射擊的模式。。。不過就日本當時火繩槍技術水平來看,這種射擊模式不足以達到可以遏制沖鋒的頻率,所以在日版戰國時期即使是三段擊,也是需要依靠一些障礙物對敵進行攔阻的,比如說柵欄。。。

而這里要提一些比較特殊的火槍戰術,比如說樓主所講的這種戰術,一個人在前面射擊,後面的人裝填子彈,前面的人,人不變不斷換槍。。。這種戰術在野戰是不太好用的,但是如果藉助諸如堡壘、壁壘、房屋這樣的掩體工事,卻可以發揮最大的戰鬥力,在堡壘這樣的環境里,不必懼怕敵人的沖擊,而設計窗口是有限的,而一個人射擊,再射擊間隙中,可以觀察到敵人的動向,而如果換人射擊的話,每個人射擊前,總要尋找一下目標,這就耽誤時間了,而這種戰術,可以做到發揮諸如老人婦女孩子的戰鬥力,因為即使他們打不準,也可以裝填彈葯吧。。。我們看美國西部牛仔片的時候,美國西部移民遭受印第安人的進攻的時候,往往就是男人射擊,老婆孩子給裝子彈,不過前提是得好幾只槍。。。日本在戰國時代也發展了類似戰術,四個人分前後左右站好,前面一人射擊後,把槍抽出,後面一人專管調整火繩,左右其中一個人專管通火門與往火葯池填火葯,另一人與前面的則從槍口裝火葯和彈丸,這樣四個人一起協作,大大增加了裝填速度,也可兩支槍輪換,前面一個人專管瞄準射擊,後面三個專管給另一槍裝彈,兩槍輪換射擊。。。不過這個方式也更適合於藉助堡壘射擊,不適合野戰。。。不過這個戰術的問題是,火繩槍很容易發熱,打了五六發七八發就會發熱,需要降溫。。。而這種戰術,使得正面發射槍支密度過低,但是依據堡壘射擊就沒這個問題了,還可以節省槍支。。。

再就是當時一般的實戰射程與刺刀問題。。。滑膛槍的威力很大,一旦打中軀幹部位,就會使人馬上失去戰鬥力,哪怕是穿著胸甲的騎兵,即使不能殺死他,先是被鉛彈重擊,然後從高速賓士的馬上掉下來,就足夠使其暈厥了,還不要提可能會被後面的騎兵踩死。。。不過滑膛槍的問題在於打不準。。。在18世紀的時候,西歐滑膛槍在50米外是沒譜的,有效射程在30米左右,最佳的開火距離在20米。。。而當時的一般較小口徑的野戰炮最佳開火距離也就是100米以內。。。所以,在當時看軍隊的是否有戰鬥力,就是看能不能撐到近距離開槍。。。而雙方都持滑膛槍相對前進,誰要能撐到最後才開始齊射,會一般就能夠取得勝利。。。曾經有一次,戰爭的的雙方,雙方軍官都是貴族,一邊說,請你先開槍吧,另一邊則是彬彬有禮的回應到,還是請你先開槍吧。。。這看起來很搞笑,覺得這些貴族真是迂腐。。。但實際上卻是,誰要在更近的距離內發出一次齊射,基本上就可以決定戰局了。。。這樣,我們也可理解為什麼蘇沃洛夫說,刺刀是好漢的說法。。。

刺刀這個簡單的東西不是前人沒有想到,也不是某人靈機一動就可以完全摒除長毛了。。。而是在火門槍,滑膛槍時代,槍械過於笨重,即使裝上了刺刀也很難用,當時傳到我國明朝的土耳其銃,是沒有刺刀的,不過卻可以在槍柄處加一個刀刃,就變成了一把巨斧。。。而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槍管即使很薄也很堅固,整槍變輕,這樣裝上了刺刀,才有了意義。。。不過,當時的段性戰術,還是射擊為主要突擊方式,可以打亂敵人的陣型,使敵人崩潰,當然發起刺刀沖鋒也可使敵人崩潰,不過刺刀戰的本身則是為了殺傷。。。

❺ 找一部電影,講的是線列火槍兵時代戰爭,俄國和西歐風格對打,就是抖音前段時間挺火的那個短視頻

《君主的僕人》

Oleg Ryaskov導演的一部戰爭片,Dmitry Miller、亞歷山大·布哈羅夫等主演。

❻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電影,講的是現代人與古代人的戰爭,現代人都用飛機坦克,古代人就用大刀長矛,打的挺精

《戰國自衛隊》
是一部科幻動作片,由東寶發行,福井晴敏、半村良編劇,手冢昌明導演。江口洋介、鈴木京香、綾瀨遙、伊武雅刀等主演。於2005年6月11日日本上映。
劇情講述陸上自衛隊在進行人工磁場發生器的實驗時發生了大規模的失控事故,由的場上校率領的精銳部隊回到了460年前的戰國時代 。

❼ 想問一下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裡面都是扛著火槍,一排排對射的。

最後一個莫希幹人

http://ke..com/link?url=u0WaEMhZzEUbfFCBhDKfne2l_-uXn0mAQDgcOaWoBq5XUGlLaHN_vFCddXcWj4wO

❽ 鐵血戰士1到3進集的劇情是什麼

鐵血戰士電影有三部,你看過的是第一部。說的是特種小隊在叢林里與鐵血戰士戰斗的。第二部是97年在洛杉機城區里一個黑人警察與鐵血戰士搏鬥的。第三部為衛星發現南極有異常,分析為金字塔,許多人去考察,無意間感染異形,倖存者與鐵血戰士共同對付異形的故事(也叫「鐵血大戰異形」)。

《鐵丨血戰士:獵物》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bRHJCG9sIkq9tRZQGpkVxA?pwd=w21i

提取碼:w21i

特種部隊少校達奇奉命與他的老搭檔去營救一名遇難的直升飛機成員。達奇和營救小組的全體成員深知這次任務的艱巨性和危險性,很可能是有去無回。但是為了營救自己的同伴,他們踏上了艱辛的征程。

❾ 想找一些歐美的火槍的戰爭電影。想那種站成一排,然後一起開槍。

前蘇聯的《戰爭與和平》時尚耗資最大的史詩級別電影,戰爭場面第二和第三部多,《光榮戰役》美國獨立戰爭大片,《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滑鐵盧戰役、悲慘世界、土耳其式開局

❿ 找一部以前 火槍戰爭 好像是英國 就是一排一排 開槍 前面死了 後面一排上打心裡戰爭的電影

《愛國者》

電影劇情

在他們成為士兵前,他們是都是家庭中的一員;在他們成為傳說之前,他們都是英雄;在一個國家誕生之前,必須有一場為自由而打的戰爭……。

故事發生在18世紀70年代的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當1763年漫長的英國


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曾經是戰斗中的英雄本傑明·馬丁(梅爾·吉布森飾)也回到了他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戰爭的殘暴使他厭惡,他希望從此和妻子孩子過上平靜安靜的生活。然而,在戰爭之後,英國統治者並沒有報答曾經為他們而戰的殖民地的僑民們,相反為了進一步鞏固對殖民地的絕對統治,開始採用高壓手段剝奪當地人民的自由權力,徵收眾多不合理的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了反抗。

本傑明並不想參加他們的斗爭,直到他的妻子死去留給他7個孩子,眼前的現實和悲劇使本傑明開始轉變,心靈遭受著沖擊,但是過去戰爭中的殘暴場面依然不斷地困擾著他。

這時,他的兒子傑布列卻沒有絲毫猶豫地開始投入到了爭取自由和獨立的斗爭中,但當英軍大舉入侵而威脅到他的家園還殺死了他的二兒子時,他發現唯一能保護家園和家人的方式,就是全力捍衛年輕人民的自由。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一個新的獨立的國家正要誕生,本傑明決定跟隨兒子而去……

閱讀全文

與火槍與長矛對戰的一部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秘世界歷險記大電影1 瀏覽:676
4k資源電影 瀏覽:132
二戰電影戰爭與回想 瀏覽:388
電影五鼠鬧東京在哪裡拍攝 瀏覽:964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