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中華屈辱的歷史中華兒女奮力抗爭愛國愛民的故事
一、屈辱條約
1、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清廷原稱「萬年和約」 ,後世又稱「江寧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割讓香港島;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天津條約
清咸豐八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特權而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爆發於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結束。
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
3、北京條約
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是1860年清朝政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北京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委任欽差大臣奕䜣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
三個條約約文現存於台灣地區,典藏於台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該條約的簽訂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4、璦琿條約
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當時清政府拒絕批准該條約。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清政府始予認可。
5、《馬關條約》
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二、中華兒女奮力抗爭
1、劉胡蘭
1946年秋, 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2、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3、張自忠
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旋即被日軍殺害,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後,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
4、狼牙山五壯士
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5、趙登禹
為了有效消滅進攻陣地的敵軍,趙登禹要求部隊待敵進至百米之內,再突然出擊,以手榴彈炸,用大刀砍。由於兩軍混雜,使敵飛機、大炮、坦克無法發揮作用。入夜,趙登禹又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從兩翼迂迴敵人側後,進行包抄襲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甚眾。
戰斗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擊傷,但仍裹傷出擊率部眾與敵肉搏相拼。激戰數日,敵人多次攻擊不果,銳氣盡挫,中國軍隊取得喜峰口戰役勝利。喜峰口戰役,共殲滅日軍五六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
2. 阿布賚的生平
12歲時,其父親被准噶爾人殺害,因此隨母親流浪至河中地區,他在16歲回到草原,為大玉茲的最高統治者,當時統治塔什乾的托列畢放牧。
1730年代初,他在中玉茲成為蘇丹,當時中玉茲正與准噶爾人作戰,阿布勒班必特汗組織哈薩克人對抗。有一位蒙古巴圖魯(Template:Lang-zh tk;英語:batyr)夏爾希(有人說他是噶爾丹策零的兒子)殺死了很多哈薩克巴圖魯,形勢危險之下,阿不力曼蘇爾高喊阿卜賴口號振奮了士氣,殺了夏爾希,使得准噶爾人潰不成軍,從此一戰成名。
1735年他已成為中玉茲的汗,與阿布勒班必特共同管事。
1741年噶爾丹策零發兵哈薩克汗國,一路攻中玉茲,另一路攻小玉茲,阿布勒班必特因力量懸殊而撤退,由阿布力曼蘇爾應付。阿布賚殺死了噶爾丹策零的兒子獲小勝,但力竭被俘後被囚禁兩年,直到1743年9月5日才獲釋。阿布勒班必特為要贖回他,派遣大玉茲的托列畢率領90人到准噶爾汗國談判,並最終贖回。
1743年阿布賚成為統一全哈薩克汗國三個玉茲的大汗,在1744年在突厥斯坦城正式即位。1747年反擊准噶爾人,收回哈薩克人的牧地。後准噶爾汗國內亂,一部分人利用哈薩克的力量自重。
1755年清朝平定準噶爾後,1757年阿布賚率先上表內附。1771年乾隆正式敕封為汗。不過更早前他在1739年在奧倫堡向俄羅斯帝國宣誓效忠並且獲得證書,他在雙重臣服身份中得到更大器重。
有一段時間,俄羅斯人很不滿他親中態度,想引誘他去奧倫堡再趁機綁走他,但他把國家的政治中心轉移到塔什干附近,避開俄羅斯人。
當然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中國與俄羅斯之間成功斡旋,通過外交途徑成功保障了哈薩克汗國的獨立,並重新統一了分裂很長時間的哈薩克汗國
其最後的重要戰爭毫無疑問是與准噶爾汗國的戰爭。1855年與吉爾吉斯瑪納普(大封建主)作戰,因為他們強行搶奪哈薩克人的牧地與塔什干,率哈薩克汗國軍隊奪回哈薩克牧地,打敗吉爾吉斯巴圖魯艾迪克依。確定了今天哈薩克與吉爾吉斯斯坦之間的國界。
1781年阿布賚在南征浩罕國的途中,在路經現在哈薩克南哈州阿勒斯河時病重去世,死後被葬在突厥斯坦城的霍加·艾哈邁德·亞賽維陵寢之內。被譽為哈薩克汗國最偉大的外交家,哈薩克阿拉木圖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外交學院——阿布萊汗國際關系學院。
2005年哈薩克拍了一套電影(游牧戰神)講述他成名的經歷。
3. 歌曲《鴻雁》是哪部電視劇的片尾曲
是《東歸英雄傳》片尾曲。
《東歸英雄傳》是由塞夫及麥麗絲共同執導的民族歷史劇,馬景濤、寧靜、斯琴高娃等參加演出。該劇講述的是在伏爾加河下游生活了近200年的蒙古土爾扈特部族由於不堪忍受俄羅斯帝國的種族滅絕政策,在其首領渥巴錫汗的率領下,歷經數年准備,舉部東歸故土的傳奇故事。
(3)哈薩克汗國電影背景音樂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渥巴錫
土爾扈特汗國國王,為了躲避准噶爾部的威脅,渥巴錫帶領部族人民強渡烏拉爾河,穿越哈薩克草原和奧琴峽谷,在土爾階河擊退了攔截部隊後終於踏上了祖國的領土。
2、央金
渥巴錫青梅竹馬的愛人、妻子,身體虛弱,在女皇的要挾下將剛出生的兒子留在俄羅斯。自知不能隨丈夫一同返回太陽升起的地方,在東歸之前,主動投入伏爾加河。
3、娜塔麗婭
俄羅斯公主,與渥巴錫處於不同陣營,各自立場的不同充滿了難以言說的尷尬,怦然心動而又欲言又止的遺憾令人悵惘,但她最終為沃巴錫身上敢於執著理想、承擔責任的氣質所打動,最終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幫助沃巴錫的陣營中並且犧牲了自己。
4、賈恩夫人
曾經的汗王遺孀,她是個俄羅斯風尚的追慕者,也是個有野心的蒙古女人。為了贏得女皇的歡心,她從信伊斯蘭教轉投東正教,又因為覬覦汗位,改信了喇嘛教,可惜她有個不爭氣的兒子,最後只能落得個可笑而又可悲的下場。
4. 中世紀戰爭電影
天國王朝 —講述的是十字軍東征戰和薩拉丁聖戰.絕對史詩.
游牧戰神 —哈薩克史詩古裝戰爭電影,講述的是中世紀哈薩克衛拉特戰爭,有攻城戰,主人公是哈薩克汗國的汗阿布萊, 這部電影為中亞去掉了《電影沙漠》的稱號.超級推測.
特洛伊 —又稱《木馬賭城》講述的是古希臘特洛伊城十年才被木馬計拿下的故事,很感人,經典.
男人的心 —講述的是蘇格蘭英雄為自由而戰的故事。
阿提拉 —這是匈奴帝王阿提拉的傳奇.
斯巴達三百勇士—這個有點假。不過演員不錯.
5. 哈薩克最新電影
哈薩克最新電影有光影守護者,蕎麥瘋長,小山河,鑽石寶劍,哈薩克之子,具體如下:
(1)光影守護者
二戰結束後,蘇聯士兵來到德國的一個小鎮上。鎮上多數建築都被破壞了,這里仍舊炮聲隆隆,子彈嗖嗖。年輕的哈薩克士兵救下一位德國老人,還幫他藏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這位老人給了哈薩克士兵一個袋子,袋子裡面有一台攜帶型放映機和一些電影膠片。對這位老人來說,這些是他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
(2)蕎麥瘋長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入社會的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追求新生活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不可思議的命運考驗。他們在蓬勃發展的90年代,與夢想一同升騰幻滅,又絕處逢生。
6. 有什麼關於哈薩克族歷史的影視作品,比如《游牧戰神》
歷史劇《哈薩克汗國》電影版《哈薩克汗國--不敗之劍》
《游牧戰神》電影講述的是哈薩克可汗阿不賚成長的歷程。影片採用旁述的形式,以恢宏的戰爭場面對我們娓娓道來:在無邊無際的遼闊之地,從阿爾泰山到裏海,遠古就住著游牧的哈薩克民族,在這片土地上,一波又一波敵人倒下,在他們的身後留下灰燼和骨頭,對他們來說最大的災難。影片在努力定義哈薩克的民族意識形態,聚焦於如何讓18世紀的哈薩克各部落團結起來一致對抗外來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