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用音樂教育的電影

用音樂教育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12 22:09:13

① 求適合小學音樂課看的電影

1、《歌舞青春》是由肯尼·奧特加執導,扎克·埃夫隆、凡妮莎·哈金斯等人主演的一部愛情片。於2006年1月20日上映。

本片講述了英俊帥氣的校籃球隊隊長特洛伊與容貌甜美的優等轉學生加布里埃爾共同成就歌唱夢想的故事。



《歌舞青春》影視評價

男女主角清新脫俗的形象,動感精彩的歌舞表演,加上琅琅上口的青春流行搖滾樂,讓該片回味無窮,一舉成名。

盡管沒有華麗的特效,但追尋夢想與自我實現的主題始終貫穿於全片動人的歌曲、精湛的舞蹈之中,為該片增色不少。該片以歌舞這個世界性的語言,鼓勵青少年相信自己、表達自己、不斷地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② 它由法國紀錄片大師製作,給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帶來了啟示,是哪部電影

它由法國紀錄片大師製作,給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帶來了啟示,電影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其實是雅克•貝漢的作品。對,就是那個拍《微觀世界》,《鳥的遷徙》 和《海洋》的法國紀錄片大師。

③ 一部關於音樂老師的電影

《生命因你而動聽》,非常感人的影片

1995年1月1日上映
製作公司是Interscope Communications
發行公司是哥倫比亞三星影業(Columbia TriStar Film)

影片《生命因你而動聽》英文原名為Mr. Holland』s Opus,這是我見過最貼切而典雅的譯名之一。

在所有的學科中,有一樣東西最沒有實用價值,也最難教,這就是美。因為美不能被寫在教案上,擁有它與否不能改變麵包數量的多寡。而且,一個人進了美的殿堂後,往往變得拙嘴笨舌,或者自私無比,他很難退出來拉著你的手,帶你進去一起參觀,告訴你如何去欣賞。

幸運的是,我們有《生命因你而動聽》里的霍蘭德先生。聽古典音樂打瞌睡?那麼他會在鍵盤上敲擊出爵士樂來刺激你萎靡的精神,然後一點點告訴你,這曲子和巴赫的名曲之間的關系。告訴你,你喜歡的流行音樂和那些你所畏懼的嚴肅音樂之間的傳承關系。

喜歡演奏卻沒有天分?吹單簧管就像個肺癆患者一樣四下走風變音?來,看看霍蘭德先生是怎麼教他的女學生的:他搶走了樂譜,告訴女孩說曲子都在心裡,不需要再看了。當女學生依然毫無進展時,他問女孩子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你最喜歡自己臉上的哪一部分?」女學生回答是頭發,因為她父親說她的頭發像是日落黃昏。於是,霍蘭德先生在女學生耳邊低語:「那麼,吹奏日落吧!」這一次,女學生真的做到了。

而在一開始,霍蘭德先生只想著盡快結束他的教學生涯,以完成他的作曲,成為一名偉大的作曲家。但是他最終沒有那麼做,卻成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一生如此。他用音樂改變了無數學生的命運。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他們什麼是音樂之美,使生命不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循環,而是閃爍著音樂的點點燭光。

生命如歌,如果說美也可以被教授和傳承,霍蘭德先生告訴了我們其中的一個原因:憑著愛。

片之中的何蘭先生好像放棄了自己曾經的理想,但是卻找到了生命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業!幾個片斷給我很深的印象:

1、就是校長問何蘭先生說周二要開會,他說有事情不能參加,校長的一番話「在放學鍾響後,從沒任何師生比你更熱衷和快捷到停車場的」……「作為教師有兩個任務,一是給青少年傳授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方向!」這就是我看到中國教育中最欠缺的方面!

2、當他的自己的孩子有聽覺障礙的時候,給學生講貝多芬的時候,那種激動莫名的感受,最大的矛盾由此開始了,你試想自己處於相同情景,怎能不痛心,怎能不感動!

3、當他為了自己的兒子舉辦了音樂會,唱出了自己對於孩子的真摯的愛,全片很多次用他和孩子之間的沖突以及真情流露去打動觀眾。

4、最後的「退休」專場音樂會,曾經的學生也是現在的州長說的一番話:「荷蘭老師對我的一生有深遠影響,對我們許多人的一生亦然。據說他經常在寫交響樂,那可令他名成立就的交響樂,但他沒有發達,也沒成名,除了本區,所以他或會以為自己很失敗,但他錯了,因為我認為……他的成功比名成立就更甚。環顧你四周的人吧,這沒一人不曾受你影響,全因你,我們都成了更好的人。我們是你的交響隊,我們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我們是你生命的樂章!」最精彩的片斷,我感動了,不是那種流淚的,而是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感受,激動不已,興奮莫名!

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是地位,是財產,是名譽,還是家庭,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你可以給自己一點點時間,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簡單嗎?不一定,因為你不知道你以後是什麼樣子的,可能你會很富有但卻很孤單,你可能很快樂但是很簡單,你可能很無憂但是很平淡……當你想出來以後,你可能又會後悔,因為我們不是容易滿足的。當你有了DVD去代替VCD和錄像帶的時候,你滿足了嗎?你不滿足,因為你想可能還會有更好的媒介來取代DVD;當你買第一張DVD的時候,你曾經很興奮,大約10元錢就可以享受到了夢幻一般的視聽感受,可是你在想,能不能花更少的錢來買更的盤,所以開始了四處買碟的生涯,就是為了一元錢或者是服務上的滿足;當你營造出了5.1的效果時,你驚奇了,原來還可以這樣看電影,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很美妙,但是你卻在想,我能不能有更好的效果,更好的音箱、更大的屏幕、更舒服的環境……我們真的那麼難以滿足嗎?也許有太多的未知等我們去發掘和期待~~~

你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你能改變他的寬度。

④ 關於音樂的電影(只要美國的)

《波西米亞狂想曲》、《激樂人心》、《無人引航》、《超乎想像》、《澤西男孩》等。

1、《波西米亞狂想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布萊恩·辛格執導的音樂傳記片,由拉米·馬雷克主演,於2018年11月2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皇後樂隊從偶然成軍到確立風格,再到大放異彩的經歷,以及皇後樂隊靈魂人物——主唱佛萊迪·摩克瑞迭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2、《激樂人心》

《激樂人心》是由塔特·泰勒執導,查德維克·博斯曼、內爾山·艾利斯、維奧拉·戴維斯、奧克塔維亞·斯賓瑟領銜主演的一部音樂劇情傳記。故事講述作為靈魂樂的教父級人物詹姆斯·布朗的一生,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尤其是在風雲多變的上個世紀,歷經30年代的出生與成長,其慈母用心的培養和引導。盡管詹姆斯·布朗經歷了大多數黑人所遭遇的不幸,影片與2014年8月美國上映。

3、《無人引航》

《無人引航》是由威廉姆·H·梅西執導,比利·克魯德普、安東·尤金、賽琳娜·戈麥斯、傑米·鍾等人主演的劇情音樂片。該片於2014年1月24日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山姆在意外去世的兒子喬西譜寫的歌曲中獲得安慰,並與年輕人昆汀兩人組成了一支樂隊,表演喬西的遺作,卻意外走紅的故事。

4、《超乎想像》

《超乎想像》是一部由安德魯·埃爾文、The Erwin Brothers執導的音樂劇情片,J·邁克爾·芬利、布洛迪·羅斯、丹尼斯·奎德、瑪德琳·卡羅爾、塔根·伯恩斯等參加演出。

該片根據基督教樂隊MercyMe主唱Bart Millard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在父親的高壓教育下成長,讓Bart與父親內之間有著很大的隔閡,但父親因癌症去世卻激發他創作出經典歌曲《超乎想像》(I Can Only Imagine)的故事

5、《澤西男孩》

《澤西男孩》是2014年在美國上映的歌舞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克里斯托弗·沃肯、約翰·勞埃德·揚、埃里奇·伯根等主演。該片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講述了以法蘭基維·瓦利為首的四個男孩改邪歸正,組建「四季合唱團」並大獲成功的故事、

⑤ 有什麼有教育意義的音樂電影

海上鋼琴師 《音樂之聲》講述了音樂的偉大魅力,以讓人學會欣賞音樂,從音樂中擷取快樂 是一部改編自瑪麗亞·馮·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的戲劇作品,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於百老匯上演,之後被改編成電影,其主題曲與電影同名。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廣東電台也均有一檔節目名為音樂之聲。

⑥ 中學音樂課上能給學生看的電影

1、《和你在一起》:

該片講述了一個拉琴少年的成長故事,是一部反映普通人微小情感的「小」題材電影,雖然沒有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氣質,但這部近距離的動心之作卻處理得非常動人,其開放式的結局更加引人遐思。

2、《瘋狂動物城》:

瘋狂動物城是一座獨一無二的現代動物都市,許多動物在這里和平共處。史上第一任兔子警官朱迪為了證明自己,決心偵破一樁神秘案件,追尋真相的過程中卻發現這樁案件背後隱藏著一個意欲顛覆動物城的巨大陰謀……

3、《魯冰花》:

從大城市調到水城鄉小學的美術老師郭雲天發現其它老師眼中的「壞學生」古阿明是個繪畫天才,加上得知阿明家境貧困,更是對他照顧有加,不顧學校反對幫助阿明實現繪畫夢想,但天才少年的故事結局令人悲憫。

4、《摔跤吧!爸爸》:

印度國家摔跤冠軍辛格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有兒子幫自己完成心願,卻無奈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關於摔跤的驚人天賦,於是她決定讓女兒們: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發……

5、《淺藍深藍》:

豆丁是一個很自信的孩子,他跟小夥伴們最愛輪滑,但有一天,他遇到了挑戰,大王騎著飛車佔領了這塊地盤,豆丁站出來跟大王叫板,但他輸了,以後不能在這里輪滑了,還失去了好朋友。豆丁嘗到了失敗和孤獨的滋味。

⑦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問題孩子掙脫枷鎖的勇氣之路,你值得關注

一個失意的音樂家,走進充滿暴力的學校,誰也不曾想到,他會組建合唱團,用音樂拯救孩子的心靈;

一個被母親放棄了的孩子,用天使面龐隱藏魔鬼心腸,誰也不曾想到,他在音樂中覺醒,成為著名指揮家;

一群行為極端的問題學生,以調皮搗蛋為樂,在體罰懲戒中成長,誰也不曾想到,他們竟然在音樂中找到了歸屬感。

《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3月上映,法國音樂電影,講述的是,1949年法國鄉村,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被指派到一個叫「塘底教養院」的教養中心,用音樂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命運的故事。

開始有多絕望,最後就有多驚喜。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告訴我們, 人是可以改變的,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是對愛匱乏的痛苦吶喊。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

有人說,這是一部能讓人因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流淌著洗滌靈魂的力量。

改變需要勇氣,自由需要勇氣。這些問題孩子如何掙脫枷鎖、如何擁有了勇氣?老師的潤物無聲如何展現?

他們的故事和蛻變,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種啟發。

這所被稱為「塘底教養院」的學校,其實也是一所充滿暴力的監牢。

在這里,校長是牢頭,所有學生都是囚犯。這里大部分學生都是叛逆的孩子,他們想出一切能夠想出的辦法,對抗教師,對抗學校,對抗教育,他們不樂意學習。

一犯規,就體罰,是這里的常態。

問題1:校長與學生關系中的「權利斗爭」與復仇陷阱

這些學生的成長環境其實很糟糕,有的父母離異,有的父母雙亡,成長的道路上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導致他們的性格怪異,行為極端,因此調皮搗蛋成為家常便飯。他們是一群被家長和老師放棄了孩子。

更糟糕的是,學校處理犯錯學生的唯一手段就是暴力。在這里,如果有孩子觸犯了紀律,全校師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將受到嚴厲懲罰。如果三秒內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關六小時的禁閉,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發為止。

在這個過程,校長專制獨行,眼中只看到邪惡;學生叛逆,甚至謊話連篇,他們想出一切能夠想出的辦法,對抗教師,對抗學校,對抗教育。雙方很容易產生激烈的情緒,而且會用激動的情緒來壓制對方,特別是校長,通過濃烈的情緒+懲罰的手段來表達憤怒,你們不認可我是非常錯誤的事情;學生用沉默+謊話,表達復仇。

在阿德勒看來,不管是表達憤怒還是表達復仇,究其根源都是斗爭,「權力之爭」。而斗爭的根源都是想要獲勝,並通過獲勝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校長獲勝了嗎?他只是短暫的壓制住了學生,那是一種建立在虛無上的勝利,一吹即破。

人際關系中的「權利斗爭」與復仇的陷阱,讓人際關系成為困擾自己的煩惱。校長、學生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問題2:即使糟糕透頂,校長也願意保持現狀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三個孩子撬開櫃子,從馬修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他珍藏的樂譜,躲在廁所里翻看。學監聞訊趕來,馬修再一次聲明:「沒什麼」,但是卻被學監認為在亂搞。

馬修很憤慨地問了一句:凡事您只看到邪惡的一面?

學監的回答斬釘截鐵:在這里?沒錯!

明知現狀糟糕透頂,為什麼校長、老師都不嘗試去做改變?用阿德勒心理學去解釋,那是 因為「保持現狀更輕松」,不改變的話,不需要去冒險,可以持續待在舒適區,這里的一切熟知,在掌控中。糟糕,但是熟悉,並且習慣。

正如阿德勒所言,「 我們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選擇 」,池塘之底學校中,校長每天憤怒傷身、與學生關系的劍拔弩張,看似很「不幸」,但這都是他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這種選擇「不幸」的時候,但是你要清楚的是:你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里選擇了「不幸」,這既不是因為你生在了不幸的環境中,也不是因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為你認為「不幸」對你自身而言是一種「善」。

校長藉助這種不幸,為自己的粗暴管理找到借口,在他看來,犯錯等於處罰,處罰的手段包括關禁閉、做義工、不準探視以及體罰責罵等等;老師們藉助這種不幸,為自己的不作為和離去找到理想借口。

學校、學生的改變,源於馬修老師的到來,他改變了這里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們找到了共同體感覺。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且看他的 改變三步曲:自我接納→全然信賴他人→為夥伴作出貢獻。

Step1:自我接納,接納現實的窘境

入職「塘底教養院」時,正值馬修老師的人生低谷,他剛一進入學校的大門,彷彿就如同進入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上任第一天,就遇到校工被砸傷眼睛,上課被戲弄,學會在黑板上嘲諷他的外貌,給他起「禿子」的外號,趁他不注意偷他抽屜里的曲譜等惡作劇。

面對學生的捉弄,馬修心中做到的第一件事是: 課題分離,分清「能夠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 學生們的惡作劇是學生的課題,而如何面對是他的課題。他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暴力鎮壓,反而一門心思為學生遮醜掩蓋,使得他們免於校長的懲罰。

所謂自我接納,就是,我們無法改變「被給予了什麼」,但是,關於「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我們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

學校惡劣的環境,是「被給予的」,馬修老師無力改變,但如何在這個環境中,去改變學生的成長軌跡,馬修老師找到了懷柔政策+音樂合唱的方法。

①第一堂課,學生搶了他的包用來嬉戲,吵鬧聲招來了校長。馬修不僅沒有向校長告狀,反而維護了他們。

②在課堂上,馬修找出了那位弄傷校工的學生勒蓋來克,但並沒有交給校長,也沒有用殘酷的方式懲罰,而是用另一種更加人性化的方法,讓他去彌補自己的過錯:讓勒蓋來克每天下課後去醫務室照顧被他弄傷的馬克森斯,直到痊癒為止。

③學生皮埃爾在黑板上畫了他禿頭的畫像,他看到後不僅沒發怒,反而一本正經地修改,幽默滑稽的情景,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從中,我們看出馬修非常懂得教育的藝術: 對於犯錯的學生,教會他勇於承擔責任和彌補自己的過失,比毫無理由的嚴苛懲罰更加重要。

馬修接納了自己的工作現狀,並不斷用智慧去改變現狀,這是他的自我接納。

這種方式潤物無聲,學生們也被他的教育方式影響,內心閃現越來越多的柔和。

Step2:全然信賴他人,相信每一個孩子性本善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信賴,是無條件的相信別人。

馬修老師跟其他老師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信賴學生,相信 「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老師和家長對這群孩子都不抱希望,校長甚至說:永遠不要指望他們變好。馬修老師卻反駁: 永遠別說永遠,希望就在前方。

別人看到了孩子的頑劣、不可救葯,而馬修卻看到了他們的閃光點。

馬修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年齡,以及長大後想從事的職業。意外的是,每個人都寫下了夢想,他們有的想當消防員,有的想當拿破崙,有的想成為一個熱氣球駕駛員。

每個孩子的夢想,都是那麼美好。

有一天,孩子們唱歌罵馬修是禿頂,馬修不僅沒生氣,還很興奮地意識到:他們雖然唱的不怎麼樣,可是他們愛唱。

於是,他成立合唱團,並針對每個孩子的音色分出高中低音,讓他們每一個人都發揮出自己的價值。

信賴他人是我們的課題,而他人是否值得被信賴是他人的課題。 馬修老師信賴學生,而學生也漸漸交付自己的信賴。師生之間,拿出了通過「他者信賴」進一步加深關系的勇氣,增加了人際關系的喜悅。

這群不被期待的孩子,在馬修老師那裡,被寄予厚望,這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找到了久違的自信和信賴他人。

Step3:為夥伴作出貢獻,讓每一個學生融入合唱團共同體

合唱團是一個集體,馬修組建合唱團時,針對每個孩子的音色分出高中低音,讓他們每一個人都發揮出自己的價值。

從來沒有唱過歌的小派皮諾,馬修承諾教他唱歌,任命他為「合唱團指揮助理」;

五音不全的郭邦,因為個子較高,馬修讓他做了合唱團「活的樂譜架」;

習慣用冷漠武裝自己的皮埃爾,對音樂卻有著天生的靈性,馬修千方百計讓他加入到合唱團,這也成為他人生的重大轉機。

皮格馬利翁效應說: 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每一個學生都在合唱團這個共同體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即使後來被校長取消合唱團,學生們也和老師堅定地轉入地下,秘密進行著合唱練習。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 人際關系始於「課題分離」,終於「共同體感覺」,也就是將他人看作夥伴,並能夠從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一種狀態。

當我們擁有共同體的時候,才會擁有歸屬感。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才能付出更多創造價值的努力。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過: 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發展。 塘底教養院的學生之前正是由於缺乏愛的關懷,才造成了他們調皮搗亂的叛逆心理,而馬修的到來,則填補了這一空缺,同時還通過音樂讓他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喚醒了他們真善美的一面。

所以在馬修被迫離開學校時,他們一邊高唱馬修教給他們的歌,一邊將紙飛機撒得滿天都是。"那漫天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對您最誠摯的敬意。"

最好的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馬修老師用改變三步曲,改變著自己,也深刻影響了學生。

每個孩子都應該被愛,而知道自己值得被愛,正是救贖的開始。

這就是電影要告訴我們的: 池塘之底,亦可育出天籟之音。

⑧ 有什麼教育或勵志或音樂類項的電影推薦

1、《肖申克的救贖》 很喜歡安迪放MOZART的《費加羅的婚禮》那段,聖潔高亢的女高音穿雲裂帛久被牢牢禁錮的人們呆住了。他們可能不知這是什麼音樂,可是對美的感覺,對自由的渴望,每個人都是一樣。人們抬頭望著碧藍無垠的天空,美好的情愫隨美妙的音韻四處飄盪,鏡頭緩緩升起,搖過,芸芸眾生就在廣場上抬頭仰望,那麼專注,那麼深情,沒有十惡不赦的罪犯,沒有暴虐無行的獄警,人們復歸平等與和睦,人們找到生命的生 存的極至和本源。雖然好萊塢化,我喜歡對人性的探究,人性的張揚。安迪沉醉了, 安迪忘記了自己私放音樂的危險。他幸福地在典獄長的椅子上閉目靜聽。後來,他被關了兩個星期的獨囚。可是這感覺,永留囚徒與觀者的心中。JIMROBINS,可愛的大孩子形象。 現代版本的《基督山伯爵》,曾經一度成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這部1995年拍攝的片子,無論從各方面講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情節的緊湊,主題的深刻,演員的陣容,音樂的配合,所以獲得了8項奧斯卡提名,更成為影迷心中的勵志經典。當安迪在雷電 風雨交加的夜晚爬出監獄下水道和排泄管後,脫去衣衫,伸出雙臂去擁抱自由的風雨的時候,相信觀眾都有些熱血沸騰吧。 2、《阿甘正傳》 美國近代史的縮影。無需多言的經典,也是當年《肖申克的救贖》的強勁對手。 "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經典的台詞。 3、《勇敢的心》 史詩般的片子,主題深沉凝重卻又不失輕快,場面宏大,視覺和音樂效果一流,優美流暢。雖然最後結局令人遺憾,但其悲壯程度足可以感染所有的觀眾。 "自由!"梅爾吉普森林行刑前的吶喊,至今響徹在耳邊。 4、《美麗心靈》 影評人說"2000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給了《美麗心靈》而不是《指環王》,證明奧斯卡還沒有墮落。" 5、《百萬美元寶貝》 對於整個電影,正如導演伊斯特伍德所說,"這不是一個關於拳擊的故事,而是關於希望、夢想和愛的故事",看過這部電影,相信大家就會知道今年奧斯卡典禮上的大獲全勝真的是實至名歸。 6、《心靈捕手》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在不經意間將你打動,或者說,一部好的電影是需要慢慢欣賞和體味的,《驕陽似我》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在展示威爾如何天資聰穎上,而是把筆墨主要放在了桑恩教授與威爾從最初的略顯敵對到慢慢了解,直至幫助他找尋到了自己人生目標的過程。影片牽涉甚廣,愛情、友情、均有提及,正如一杯濃郁的黑咖啡,只有細細品嘗,方能享受到其中的濃濃香味! 7、《黑暗中的舞者》 一部震撼心靈的影片,具有深淵一般的穿透力,歌舞片中少有的經典。 現實與理想,執著與信念,主題深刻的讓人窒息。 DANCERINTHEDARK!唯美而質朴的偉大贊美詩! 8、《喜劇之王》 所有周星馳的影片中,最喜歡的一部。小人物的辛酸歷程,周星馳自己的真實的寫照。 9、《千鈞一發》 盡管有人評價《千鈞一發》的結局最終落了俗套,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其成為一部優秀的主流勵志電影。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你可以不了解你自己,但你必須相信他(她),因為一切皆有可能。 10、《飛躍顛峰》 加上史泰龍的這部片子好像有些奇怪,其實我一直十分偏愛史泰龍這個演員,總覺得 他與一般的好萊塢動作明星不同,片子里總有些讓人奮進的東西,像《第一滴血》、 《洛奇》等。個人覺得這是他個人表演最為成功的一部電影,不但是一部勵志動作片,同時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親情片,遠遠超出了動作片的慣定范疇,尤其是他與小演員亨利配合默契,父子感情的真摯讓無數影迷流下了眼淚

閱讀全文

與用音樂教育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秘世界歷險記大電影1 瀏覽:676
4k資源電影 瀏覽:132
二戰電影戰爭與回想 瀏覽:388
電影五鼠鬧東京在哪裡拍攝 瀏覽:964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