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電影《七武士》能被評選為日本電影第一
縱觀這部《七武士》,其中的鏡頭運用、敘事節奏都非常流暢,有著優秀且辨識度極高的敘事節奏與拍攝風格,可以說沒有多餘的鏡頭或情節,而這部電影的台詞,也是微言大義,值得揣摩。更難能可貴的是一些動作戲,其中的動作設計和鏡頭剪輯沒有絲毫地拖泥帶水,放在今日依舊是頂尖水準。
這就是《七武士》的魅力,它讓你看見那個國度最後的江湖,就像影片結尾處對犧牲的死人無力的憑吊一樣,「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像一首慷慨激昂的戰歌,最後卻空餘一聲嘆息。
② 1、日本第一部獲得世界電影節大獎的影片是( ),由日本最負盛名的( )導演
日本第一部獲得世界電影節大獎的影片是《羅生門》,由日本最負盛名的(黑澤明 )導演.
③ 日本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應該是 黑澤明 導演的 《羅生門》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日本戰敗的影響,1951年的時候,西方人對於日本電影的了解相當於一片空白。永田雅一從海外考察回來,認為日本電影應該打入國際市場,所以《羅生門》被選送到了威尼斯——而黑澤明本人甚至不知道影片參賽一事,後來是在釣魚回家時,由妻子告知才曉得影片獲得了金獅獎。日本的新聞記者和大映公司聽到得獎消息陷入了狂喜狀態,不過永田雅一將《羅生門》的成就歸功於自己,在電視采訪上眉飛色舞,卻連提到黑澤明的名字都沒有,這讓備受冷落的黑澤明非常失望。
連同之後在奧斯卡獲獎,《羅生門》一炮打響,永田雅一和大映又推出不少作品,日本電影成功地在國際上收獲好評,開創了一個黃金時代。盡管本土對《羅生門》評價不高,黑澤明卻成功地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④ 日本電影史的日本電影史-第四期(1945~1960):
戰後及走向國際
日本投降後,電影法雖已廢除,而嚴格的檢查制度依然存在,只不過是由美軍佔領當局取代了政府的檢查。受到戰爭和佔領狀態切身教育的日本有良心的電影藝術家,為了保衛民族民主權利,提出了電影民主化的要求,1946年,木下惠介和黑澤明首先分別拍出具有民主思想的影片《大曾根家的早晨》和《無愧於我們的青春》。這兩部影片的劇本都是出自在戰爭期間遭到迫害的久板榮二郎之手。與此同時,在法西斯黑暗時代積極從事學生運動的今井正,也根據山形雄策和八住利雄的劇本拍出了《民眾之敵》,在民主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作為組織上的保證,各電影製片廠相繼成立了工會,不僅提出提高工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在經營管理和拍片方面的民主權利。然而,美國佔領者和電影壟斷資本是絕對不允許民主勢力有所發展的。1948年,東寶公司以整頓為名,准備解僱1200名職工,將企業中的共產黨員及傾向進步的人士清洗出去。這一企圖遭到東寶工會的反對,全體職工舉行大罷工,並得到進步文化團體的支持。罷工持續了195日,最後在美國佔領軍的指使下,出動大批裝備有飛機、坦克和機槍的軍隊,包圍了東寶工會作為斗爭據點的砧村製片廠,進行鎮壓。這次大罷工以20名工會幹部自動退出東寶公司而告結束,其中包括製片人伊藤武郎、導演山本薩夫、龜井文夫、楠田清、劇作家山形雄策等。工會方面終於爭取到使裁減人員止於最小限度。
戰後,日本獨立製片運動蓬勃興起,50年代中期為鼎盛時期。上述退出東寶的山本薩夫等一批藝術家,創辦了新星電影社;為了尋求創作自由而離開松竹公司的吉村公三郎和新藤兼人組織了近代電影協會。這兩個組織成為戰後獨立製片的先驅,拍攝了一系列被稱為社會派的現實主義電影。主要有:今井正的《不,我們要活下去》(1951)、《回聲學校》(1952)、《濁流》(1953)、《這里有泉水》(1955)、《暗無天日》(1956)、《阿菊與阿勇》(1959);山本薩夫的《真空地帶》(1952)、《沒有太陽的街》(1954)、《板車之歌》(1959);家城已代治的《雲飄天涯》(1953)、《姊妹》(1955)、《異母兄弟》(1959);關川秀雄的《聽,冤魂的呼聲》(1950)、《廣島》(1953);龜井文夫的《活下去總是好的》(1956);吉村公三郎的《黎明前》(1953);新藤兼人的《原子彈下的孤兒》(1952)、《縮影》(1953);山村聰的《蟹工船》(1953)。及至50年代末期,日本的電影市場完全由東寶、松竹、大映、東映、日活、新東寶六大公司所壟斷,獨立製片拍出的影片面臨無法與觀眾見面的困境,經濟上損失嚴重,整個獨立製片運動瀕於絕境。一些具有才華的藝術家重新被大公司所吸收。
羅生門
日本投降之後,由於社會動盪和物資匱乏,電影的質量提高緩慢,直至1949年才逐漸走上復興的道路。盡管大公司對於攝制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採取排斥態度、熱衷於大量拍制純娛樂影片,但也不能完全置作品的藝術性於不顧。小津安二郎的《晚春》、吉村公三郎的《正午的圓舞曲》、木下惠介的《破鼓》、今井正的《綠色的山脈》,均攝於1949年。尤其是《破鼓》一片以諷刺喜劇的樣式,為日本電影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此外,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1950)在195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日本電影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重視。繼《羅生門》之後,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1953)、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1952)和《雨月物語》(1953),也分別在戛納或威尼斯電影節上得獎,為日本電影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1951年,木下惠介導演的《卡門歸鄉》是日本第一部彩色電影。
1949年以後約10年間,日本電影最明顯的傾向是文藝片的復興和描寫社會問題的作品增多。成瀨巳喜男的《閃電》(1952)、《兄妹》(1953)、《浮雲》(1955)、《粗暴》(1957)被譽為文藝片的佳作。同時,六大公司也迫於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不得不約請一批有成就的編導人員拍攝一些有意義的藝術作品。如小津安二郎的《麥秋》(1951)、《東京物語》(1953)、《彼岸花》(1958);溝口健二的《近松物語》(1954);黑澤明的《活下去》(1952)、《七個武士》(1954)、《蛛網宮堡》(1957);木下惠介的《日本的悲劇》(1953)、《二十四隻眼睛》(1954)、《山節考》(1958);吉村公三郎的《夜之河》(1956);今井正的《重逢以前》(1950);市川昆的《胡塗先生》(又譯《阿普》,1953)、《燒毀》(1958);五所平之助的《煙囪林立的地方》(1953);豐田四郎的《夫妻善哉》(1955)等等,均獲得很高的評價。因此,電影評論家們認為,這些影片加上獨立製片的一系列具有進步意義的影片,形成了日本戰後10年電影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1956)還出現了太陽族電影,主要作品有:《太陽的季節》、《處刑的房間》、《瘋狂的果實》等。此類作品都是根據青年作家石原慎太郎的小說改編,描寫一批「太陽族」(戰後中產階級家庭出生的青年)的流氓生活,他們既沒有明確的理想,也沒有起碼的道德觀念,只有無目的的反抗和對一切都表示不滿的無政府主義的行動。影片的中心內容不外乎是表現「性和暴力」。這些影片對青年一代產生的不好影響受到了嚴厲的輿論譴責。因此,風行一時的「太陽族電影」很快便衰敗下去。當然,它的暴露社會問題的影響在以後的某些作品中仍被保留下來。
⑤ 日本人生題材的電影那麼多,為何《七武士》能被評選為日本電影第一
《七武士》這部電影是黑澤明的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我認為他能有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這部電影無論作為故事篇的深度上,還是作為動作片的拍攝手法上,都做到了登峰造極。
首先,影片著重要講武士道精神、講武士,並為此設計出了山賊的火槍。電影中的時間節點,正是浪人逐漸沒落的這么一段時期。最終雖然武士們幫助村民戰勝了山賊,可是村民在沒有了山賊的威脅之後武士也就不再重要了,他們的工作終究要失去意義。他們看似戰勝了「火槍」,其實他們已經早已被「火槍」淘汰了。這樣的講故事的模式,著實是一個深入淺出的好的模板。
第二,這部片子很好的講述了大家心中的武士道精神。幾個武士本沒有必要為了村民而送命,但是為了對得起「鄉親們的白米飯」,他們毅然的去守護村民。有趣的是,導演對村民的刻畫也很細致。從「以為武士們是山賊而不敢迎接」到「看到被抓回來山賊而痛打落水狗」,村民的目光短淺,很好的襯托出來了七武士們的高尚。(這里對村民的刻畫,使我想起了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關於七個武士和一些重要角色的塑造,並沒有進行過多的敘述,但是都能突出的表現出每個人的鮮明性格特點。
最後,是導演高超的動作片拍攝手法。這部電影是黑澤明「多機位拍攝手法」試水之作並且最終獲得成功,通過大量的遠近景和全景的轉換,營造出了動作戲的緊張刺激感覺。同時,因為多機位的多角度,使其剪輯後的呈現也更加寫實。而這個剪輯的功力和拍攝的功力,放到現在也不是隨便哪個導演可以輕易玩得轉的。
前陣子剛剛重溫了這部片子,除了驚嘆於片中的打鬥場面,更十分佩服黑澤明老爺子講故事的深度。這部片子在中國的豆瓣上也同樣是一部高分佳作,推薦大家看一看。
⑥ 日本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日本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是五所平之助導演的《太太和妻子》(1931年)。
此後,被認為是有聲電影初期代表作的影片是田具隆的《春天和少女》、稻垣浩的《青空旅行》、島津保次郎的《暴風雨中的處女》和衣笠貞之助的《忠臣譜》。在《忠臣譜》中,衣笠貞之助具體運用了愛森斯坦的「視覺、聽覺對位」理論,成功地採用了畫面與聲音的蒙太奇手法。
(6)日本第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由於有聲電影的出現,日本電影界出現了東寶、松竹和1942年根據「電影新體制」而創辦的大映公司之間的競爭,形成鼎立局面。
這一時期最初五六年間,是日本電影藝術收獲最多的「經典時代」。其中《浪華悲歌》、《青樓姊妹》屬「女性影片」,被視為這一時期現實主義作品的高峰。影片《土》,是第一部接觸到封建剝削制度的現實主義的農民電影。
⑦ 日本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本能寺會戰》(1908,牧野省三執導)為日本第一部由解說員站在銀幕旁用舞台腔敘述劇情的無聲影片。第一部真正的有聲片是五所平之助導演的《太太和妻子》(1931)。
⑧ 日本在世界上第一部獲獎的影片
黑澤明的,羅生門
◎譯 名 羅生門
◎片 名 Rashomon
◎年 代 1950
◎國 家 日本
◎導 演 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主 演 三船敏郎 Toshiro Mifune ....Taj?maru
京町子 Machiko Ky? ....Masako
森雅之 Masayuki Mori ....Takehiro
志村喬 Takashi Shimura ....Woodcutter
千秋實 Minoru Chiaki ....Priest
上田吉二郎 Kichijiro Ueda ....Commoner
Fumiko Honma ....Medium
加東大介 Daisuke Kat? ....Policeman
◎簡 介
故事由三人在羅生門邊躲雨而展開。此三人是雲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砍柴人自言自語:真是看不懂、看不懂。在乞丐再三追問下,砍柴人講了如下一件事:
三天前砍柴人進山去砍柴,在山裡看到在一把女人用的木梳傍有一具武士屍體。砍柴人趕緊到衙門去報官。差役抓住了殺死武士的強盜。在公堂上強盜承認見武士妻子美貌,強暴了她。由於武士妻子堅決要他倆決斗,在決鬥了23回後,他殺死了武士。強盜想以此誇耀自己的武藝高強。武士妻子卻說,她受強盜侮辱撲到武士身上哭訴,昏了過去,手中短刀誤殺了武士。這時公堂上讓女巫把武士的靈魂招來審問,武士說,他妻子唆使強盜殺他,他十分羞恥,拿起短刀自殺的。砍柴人還說,其實他看到強盜與武士兩人的決斗,開始由於沒有講,其實兩人的武藝很平常不像強盜所吹噓的那樣,是強盜砍死了武士。
正在三人談至尾聲時忽然聽到嬰兒哭聲,乞丐找到了被遺棄的嬰兒,想剝那棄嬰的衣服,被阻止後,砍柴人說,我已有六個孩子,不在乎養第七個孩子,讓我領養吧,和尚把孩子給了砍柴人。雨過天晴,夕陽照著砍柴人離去的背影。
幕後製作
該片是根據日本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而成,是大導演黑澤明的驚世之作,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10部影片」之一。影片以一宗案件為背景,描寫了人性中丑惡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賴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結尾的轉折又將原有的對整個世界的絕望一改成為最終強調人的可信,贊揚人道主義的勝利和道德的復興。該片上映後,在歐洲引起轟動,又在美國掀起「黑澤明熱」,黑澤明也因而被譽為「世界的黑澤明」。本片獲195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獲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入選日本名片200部。
⑨ 歷史上第一部日本恐怖電影是什麼
50年代中期,新東寶貫徹「桃色怪誕」製片路線,把怪談(即鬼怪故事)電影視為一個重要商品推出。最早的日本恐怖電影應該是1957年的《怪談累淵》,導演中川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