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攝影基本知識
攝影基本知識大全
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照相機進行攝影。下面由我為大家分享攝影基本知識大全,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正確持機方法
在拍攝的基本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穩相機。無論其它的攝影要素和技術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攝的一瞬間有震動,照片的質量一定會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雖然可以用三腳架來減低震動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以手持相機拍攝為主,而且在“決定性的瞬間”內,往往不允許攝影者再花時間去放置三腳架並固定照相機。
數碼照相機相對於傳統照相機而言,它對拍攝穩定性的要求更高。這是因為,電子元件存儲信息需要一段額外的時間,通常稱為“時滯”。
1、持機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跪下,持機的正確姿勢都應該是:
(1)、右手緊握相機一側的握手位,食指輕觸快門鍵,以備隨時拍攝。
(2)、以左手手掌托住機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機來穩定鏡頭。
(3)、兩手上臂緊貼身體,盡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並向身體靠攏。千萬不要聳起雙肩。因為長時間用聳起雙肩的姿勢拍攝,雙肩關節會出現疲勞感,更難穩定相機。
(4)垂直握持相機拍攝時,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緊貼身體。
2、站立或坐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1)、站立攝影時,雙腳宜微張,或以前後步方式站立,以便將整個身體的重量平放到雙腳上。如果能藉助一些固定的物體作為依靠,例如背靠樹干或牆壁等,則效果更佳。
(2)、坐下攝影穩定性已經很高,但仍可借外物進一步穩定身體。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錯的選擇。
3、跪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跪下攝影時左腳應該弓起,右腳跪地,托起機身底部的左手則支撐在弓起的左腳上。一般情況下,跪姿拍攝較難穩定身體,最好也能藉助固定物體作依靠,如樹、牆等。
4、相機帶的重要作用
將相機帶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繞兩圈再拉緊,以拇指穿過帶圈後再握緊相機,使相機和右手合二為一,不但可以減輕手的顫動,而且可以在不小心鬆手時將相機拉住,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壞。
二、光線的運用
照片是光與影的藝術產品,將光線稱為攝影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要拍攝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線這個關鍵的元素。
1、光線的性質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氣里,陽光沒有經過任何遮擋直接射到被攝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會產生明亮的影調,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則會形成明顯的陰影,這種光線稱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會有非常明顯的反差,因此容易產生立體感。
當太陽被薄雲遮擋,陽光仍會穿透白雲擴散,這時所產生的照明反差將會降低,非常適宜於人像攝影。
(2)散射光
在陰天,陽光被雲層所遮擋,不能直接射向被攝對象,只能透過中間介質或經反射照射到被攝對象上,光會產生散射作用,這類光線稱為“散射光”。由於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陰影面不明顯,明暗反差也較弱,光影的變化也較柔順,因此產生的效果比較平淡柔和。
“直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強的光線,致使陰影較濃厚,調子變化較少,所拍出的影像線條及影調較硬。而“散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弱的光線,故陰影較淡,調子變化較豐富,會得出較軟的柔和的影像線條及影調。所以攝影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光線。
2、光線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攝同一個景物,運用不同方向投射來的光線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順光
從照相機背後而來,正面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順光”。“順光”照明的特點是:被攝對象絕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陰影面積不大,對象的影調比較明朗。這種光線形成的明暗反差較弱,對象的立體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線反映出來,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現出來。因此立體感較弱。
(2)前側光
從照相機左後方或右後方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前側光”。受光的對象大部分都會受光,產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調也較明亮,對象不受光而產生陰影的面積也不會太大,但已可以表現出對象的明暗分布和立體形態。這類光線既可保留比較明快的影調,又可以展現被攝對象的立體形態。
(3)側光
來自照相機左側或右側的光線叫做“側光”。它會使被攝對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則處於陰影中,有利於表現對象的起伏狀態。
由於“側光”照明使對象的陰影面積增大,因此畫面的影調不亮不暗,明暗參半,不及由“順光”和“前側光”產生的那樣明快,但亦不會太陰沉。立體形態表現會較好。
(4)側逆光
來自照相機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線叫做“側逆光”。它令對象產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陰影面,所以影調會較陰沉。這種照明方法在對象上產生的立體感會比“順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攝對象背後射來,正面射向照相機的光線。被攝對象絕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因光線的對比較弱,所以立體感也較弱,影調比較陰沉。可是,“逆光”可以用來勾畫物體的側影和輪廓,還可以突現物體的質感和形狀,清楚地展示對象的線條。在明朗的天氣下使用“逆光”更會創造出一種強烈的反差。
(6)頂光
光線由被攝對象上方而來的謂之“頂光”。日正當中的太陽光便是一個好例子。“頂光”常會在被攝對象上造成強大的陰影,若用於人像攝影,則人臉部的鼻下、眼眶、顎下等處會形成濃黑的陰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於被攝物的下方。這種光線在日常生活經驗中較少見,故有怪異和戲劇性的效果,在一般攝影場合應用較少。
3、光線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攝對象上“最亮”與“最暗”的'色調關系。所謂“反差強”,是指光線在主體身上呈現的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劇烈,對比度非常強烈。相對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柔順,令色調很豐富。
三、攝影的構圖
構圖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間內處理人、景、物的關系,並將三者安排在畫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畫面特定結構的過程。
構圖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強調及突出主題景物,同時把繁瑣的、次要的東西恰當地安排為陪襯。好的構圖令照片看起來均勻、穩定、舒服、有規律,而且可以引導視線到主題點。構圖不當,會出現雜亂、左右不平衡、頭重腳輕及因主題過多反而變成沒有視覺焦點等問題。
1、構圖注意事項
要獲得好的攝影構圖,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照片不應太過單調,否則照片會顯得呆板。但也不應太復雜,否則會令人覺得混亂。
(2)要選擇適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於襯托主題及突出主角,亦會豐富照片的內容,增添畫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關系,並適當地安排它們,以有效地表達主題,避免喧賓奪主的情況。
(4)要考慮各個景物色彩上的對比。鮮明的對比有助於突出主題,但若顏色混亂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線的照射角度以及所產生的明暗陰影,它們都會影響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視、重疊和影紋的層次變化,這將有助於在平面的照片內增加立體感。
2、以不同的拍攝角度造出不同的構圖
大多數拍攝對象都是立體的,它們呈現出許多面。有正面、側面、背面、頂面及底面。同一個對象,拍攝的方位角度不同亦會令畫面展現出多種多樣的構圖效果。所以在拍攝之前應選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對物體作觀察及比較,從中找出一個最佳、最可表達主題、最生動的視點,以找到最合適的構圖。
(1)正面拍攝。
正面拍攝是一種最常用的攝影角度。正面拍攝可以產生庄嚴、平穩的構圖效果。但平穩的線條、對稱的結構也會因缺乏透視感而顯得呆板。而且很多時候會因為對象的受光情況相似而不能突顯對象應有的立體感。
(2)側面拍攝。
用斜側的攝影角度,畫面上原來的並行線條變成了斜線,具有縱深感,能將人的視線引向深處,增強立體感。而視線跟隨斜線延伸,也會使畫面變得生動。隨斜側方位的角度變化,其透視效果也會出現有趣的改變。
(3)仰視拍攝。
仰視拍攝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進行攝影,多用於拍攝高大的景物。這種拍攝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線條向上匯聚的透視感覺。還可以突出對象的高聳特性,增加壓逼感。
(4)俯視拍攝。
俯視拍攝就是從上向下進行拍攝。在高處作俯視的拍攝可以將大范圍的景物都拍下來,所以在廣角的風景攝影中會經常應用到。在人像攝影中使用俯視拍攝方法,可以為主角帶來一種纖秀的效果。
3、構圖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臘的數學家提出來的。攝影者將其運用在照片的構圖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諧悅目的照片。具體做法是:用兩條直線和兩條橫線將畫面平均分為9個同樣大小的方格。拍攝時將主題放在直線和橫線的交叉點上。
“三分法”可以應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攝影上。
4、背景與前景的選擇
背景或前景與主題在色彩、形狀、線條、質感、明暗上的不同會造成反差,形成對比,有突出主題之用。
(1)簡單柔和的背景。
簡單的背景不會搶去主題的地位,有利於突出主題。但過於簡單及單調的背景卻會使照片過於呆板。
(2)避免雜亂的背景。
雜亂的背景會使照片看起來非常混亂,更甚者會令人辨別不出主題是什麼。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將難以突出主體,會嚴重破壞照片的整體效果。
5、攝影構圖的基本模式
(1)構圖均衡平穩
均衡,就是平衡。它區別於對稱。用這種形式進行構圖的畫面不是左右兩邊的景物形狀、數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對應,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狀、數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給人以視覺上的穩定,是一種異形、異量的呼應均衡,是利用近重遠輕、近大遠小、深重淺輕等透視規律和視覺習慣的藝術均衡。當然均衡中也包括對稱式的均衡。
均衡式構圖,給人以寧靜和平穩感,但又沒有絕對對稱的那種呆板無生氣,所以是攝影家們在構圖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攝影構圖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構圖,關鍵是要選好均衡點(均衡物)。什麼是均衡點呢?這要從藝術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當,小的物體可以去與大的物體相均衡,遠的物體也可與近的物體求均衡,動的物體也可以去均衡靜的物體,低的景物同樣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實踐和學習,用好這種藝術技巧。
(2)打破均衡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些新潮的攝影家認為均衡刺激性不強,反映不出新時代的生活節奏和特點,他們主張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實踐他們的觀點,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們把這些作品的構圖形式,稱為非均衡式構圖。生活是多種多樣的,現實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內容的需要和創作意圖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選擇。
非均衡式構圖具有不穩定,不和諧,緊張刺激、動盪不安等特點。從景物形象上來表現動勢較為理想;從心理反映上用來表達煩燥不安的情緒、不協調的動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優勢;如展示戰爭的殘酷、革命風暴、狼藉現場等場面,亦可取得好的視覺效果。
(3)框架式構圖
框架式構圖是用一些前景將主題框住。常用的有樹枝、拱門、裝飾漂亮的欄桿和廳門等。這種構圖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題上,有助於突出主題。另一方面,焦點清晰的邊框雖然有吸引力,但它們可能會與主體相對抗。因此用框架式構圖多會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調節,使主體周圍的景物清晰或虛化,使人們自然地將視線放在主題上。
(4)直角三角形式構圖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一般是以畫面的一個豎邊為三角形的一個直角邊,底邊為三角形的另一個直角邊。這種構圖大都注意被攝物的方向性。景物的運動方向或面向應該對著三角形的斜邊,使運動物體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間,給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在橫幅或豎幅畫面中均可選用,其特點是豎邊直線可顯示景物之高聳,底邊橫線又具有穩實、安定感,並且富有運動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構圖的雙重優勢,同時左右直角邊靈活多變,很受攝影家們的喜愛,所以使用較多。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的靈便性還表現在底邊長豎邊短或底邊短豎邊長均可選用,只要三個角中有一個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這種形式構圖。
(5)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是把景物安排在畫面的中央,圓心正是視覺中心。圓形構圖看起來就象一個團結的團字,用示意圖表示,就是在畫面的正中央形成一個圓圈。
圓形構圖,除了圓形物體以這種圖式表示其圓外,實際上有許多場景可用圓形構圖表示其團結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願上的。如許多人圍著一個英雄模範在簽名,不少少年兒童正聚精會神地聽老人講故事,小朋友們圍著圓圈做游戲等,均可選用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給人以團結一致的感覺,沒有鬆散感,但這種構圖模式,活力不足,缺乏沖擊力,缺少生氣。
(6)S形構圖
S形實際上是條曲線,只是這種曲線條是有規律的定型曲線。S形具有曲線的優點,優美而富有活力和韻味。同時,讀者的視線隨著S形向縱深移動,可有力地表現其場景的空間感和深度感。
S形構圖分豎式和橫式兩種,豎式可表現場景的深遠,橫式可表現場景的寬廣。S形構圖著重在線條與色調緊密結合的整體形象,而不是景物間的內在聯系或彼此間的呼應。
S形構圖最適於表現自身富有曲線美的景物。在自然風光攝影中,可選擇彎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徑、礦山中的羊腸小道等等,在大場面攝影中,可選擇排隊購物、遊行表演等場景;在夜間拍攝時可選擇蜿蜒的路燈、車燈行駛的軌跡等等。
(7)十字形構圖
十字形是一條豎線與一條水平橫線的垂直交叉。它給人以平穩、莊重、嚴肅感,表現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為十字最能使人聯想到教會的十字架,醫療部門的紅十字等,從而產生神秘感。
十字形構圖不宜使橫豎線等長,一般豎長橫短為好;兩線交叉點也不宜把兩條線等分,特別是豎線,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長為好。因為兩線長短一樣,而且以交點等分,給人以對稱感,缺少了省略和動勢,會減弱其表現力。
十字形構圖的場景,並不都是簡單的兩條橫豎線的交叉,而是相仿於十字形的場景均可選用十字形構圖。如正面人像,頭與上身可視為垂直豎線,左右肩膀連起來可視為橫線;建築物的高與橫的結構等。也可以這樣講,凡是在視覺上能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選用十字形構圖。
四、光圈、快門、對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決於光圈的大小和快門的速度。要學會手動拍攝就必須學會光圈與快門的設定配合。
1、曝光量與光圈的關系
光圈是照相機鏡頭中可以改變大小的孔洞。它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線量。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光圈開得越大,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就越多。這就好比房間里的窗子,它開得越大,進來的光線越多。
光圈的數值通常用f-stop值來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開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門速度不變時,光圈的大小決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會過度,照片就會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會不足,照片就會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與快門的關系
快門是控制光線進入的閘門。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越高,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當於開窗子時間的長短。
光圈與快門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們的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並互相影響著。如果將光圈收小一級(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將快門速度調慢一倍(例如由1/60減至1/30),它們的曝光量是一樣的。
3、對焦的重要性
對焦是指將鏡頭對准被拍攝對象後,調整鏡頭的焦距,使圖像變得最清晰的過程。只有對焦正確圖像才可能清晰,否則圖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與光圈、距離、焦距的關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們要拍攝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縱深范圍。當鏡頭對焦於拍攝目標時,這一點對應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後一定范圍內的景物也能被記錄得較為清晰,這個范圍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縱深景物的清晰范圍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縱深景物的清晰范圍也就越小。
影響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鏡頭焦距及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離:在鏡頭焦距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越接近拍攝的目標,景深越小,越遠離拍攝的目標,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離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鏡頭的景深大,長焦鏡頭的景深小。
;② 攝影構圖的十七種方法及圖片
攝影構圖的十七種方法及圖片
攝影構圖的十七種方法及圖片,攝影也是一門有技巧的興趣,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攝影的,而且攝影帶來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攝影構圖的十七種方法及圖片的相關資料。
1、對稱式構圖
對稱式構圖具有平衡、安穩、相照應的特點,但其缺點就是過於板滯、缺少改動。常用於表現對稱的物體、修建、特殊風格的物體。
如下圖,拍的是一座橋,根據橋自身對稱的特性,十分適合選用對稱式構圖去拍照。
如下這張圖中,實際上運用了三分法和對稱式構圖的組合,在這種帶有水面的場景,選用上下對稱的構圖辦法,能夠很好地將地上和倒影相結合。
2、三分法
三分法構圖應該是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構圖辦法。這個構圖辦法是用4條直線,將畫面分割成9個相等的方格。這種構圖,表現明顯,畫面簡練。目前,絕大多數的數碼相機乃至是手機都內置了九宮格輔佐構圖線,它適合應用於各種拍照體裁,最常運用的就是景色、人物等。
如下這張例圖中,分別將畫面中的主體樹木,水平線是放在結構線的部分,這就是十分典型的三分法構圖,令畫面主體十分明顯地表現出來。
3、結構式構圖
挑選結構式遠景,能把觀眾的視野引向結構內的景物,傑出主體,一起也能製造出縱深感。將主體影像包圍起來,構成一種結構可營建一種神秘氣氛,就好像一個人從藏匿處偷偷窺視某個當地。結構式構圖有助於將主體影像與景色融為一體,賦予相片更大的視覺沖擊。
下面的這張圖拍照於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畫面中,拱門框住了聖馬可教堂和鍾樓。透過拱門框住景色,是文藝復興時期常用的繪畫辦法。
結構式構圖
結構不一定是拱門和窗戶,它還能夠是樹干或許樹葉,下圖拍照於愛爾蘭的基爾代爾郡,用樹乾和草地框住遠處的橋和房子,讓畫面增加了一種深度。
4、引導線
引導線構圖法,就是運用畫面中的線條去引導觀者的目光,讓他的目光終究能夠會聚到畫面的焦點。當然引導線並不一定是具體的線,只需是有方向性的、連續的東西,咱們都能夠稱之為引導線。在現實生活中,路途、河流、規整擺放的樹木、色彩、陰影乃至是人的目光都能夠作為引導線運用。
如這張埃菲爾鐵塔的相片,運用鋪路石作為引導線,將觀眾的目光帶到埃菲爾鐵塔上,在這個畫面中還一起運用了中心對稱構圖法。
引導線並非一定是直的,如下圖所示,曲線的路途延伸到樹的方位,相同能帶動觀眾的目光。
5、對角線和三角形
對角線和三角形構圖能夠給相片增加動態的張力,讓相片看起來更生動。相對來說,水平線和垂直線就顯得很安穩,假如一個人站在水平的表面上,他看起來就很安穩,但當把它放在歪斜的表面,就會給人造成一種緊張感。這樣的構圖辦法更多地被運用在修建和運動拍照上。
6、圖畫和紋路
人類天生就簡單被圖畫所招引,圖畫能夠是拱門的形狀、地板上的斑紋、牆上的浮雕,將這些作為畫面的視覺主體,調配光影,便能表現出特別的質感。
7、奇數法則
奇數法則是說,畫面中主體是奇數時,畫面在視覺上比較動聽。例如,假如你要拍照不止一個人的相片時,不要拍2個人,應該拍3、5或7個人。當然,關於婚紗拍照來說,這是個愚笨的主意。可是只需有可能,假如你拍的不僅僅是真實生活的紀念照,就要記住奇數法則。
8、填滿畫面
讓主體填滿畫面,周圍留很少空間乃至不留空間,它有助於觀眾徹底關注主體而不受任何干擾,並且還能讓人很清楚地看到這個主體的細節。
如下圖,第一張,獅子的臉部填滿了整個畫面,能夠讓觀眾清楚地觀察到它的眼睛和毛發細。
9、運用空白空間
在上面提到,要填滿空間,而這個卻正好相反,在畫面中留出一些空白空間,它相同能讓你的主題很明顯且具有招引力,一起還創造出一種極簡的畫面。
10、將主體與布景別離
運用淺景深將主體與布景別離,相同是傑出主體的好辦法。經過運用大光圈,將布景含糊,清晰的主體一下子就成了畫面的焦點,這樣的技巧最常用在人像和生活小品的拍照上。
11、改動一下視角
現在許多相機都具有翻轉屏幕,單反相機也都配備了好用的實時取景功能,這就給咱們拍照十分規角度的相片供給了很大的便當。不要總是以人眼的高度去展開創造,試著將視野降低或許提高,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拍照事物,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作用。
12、尋覓特定的色彩組合
關於規劃師而言,色彩的組合十分重要,但在拍照中卻很簡單被忽略。將某些色彩組合起來,能夠在視覺上愈加引人注目。如下面的色輪,相對的兩種色彩為互補色,將這兩種色彩安排在同一個畫面里,能夠使畫面更有招引力。
如下圖的夜景圖片中,藍色的夜空和黃色的修建組合在一起,是不是一下子就招引住了你的目光?
13、空間准則
空間准則說的是為圖象中移動的物體,在其前進方向留出很多空間。比如下圖的船是往右行進的,因而能夠在右側的畫面留出空白,這樣圖像就賦有動感,假如是在左邊留出很多空白,則給人一種船即將駛出視野外的感覺,可能會致使主題不傑出等問題。
下面這張相片中,彈吉他的歌手面朝右側,因而在其右側留白,咱們就能順著他的視野天然而然地看到橋上的景色,倚靠欄桿的路人,還有那對跳舞的夫婦。
14、堅持畫面平衡
拍照初學者常犯的一個錯誤是過於注重主體,而不注意與之調配的布景或烘托。其實好的相片需要前後景緻的交相照應,給人以錯落有致的感覺,恰當的留出布景也能夠讓主體愈加的傑出。並且,具有遠景和後景的相片會更有空間感。
15、並排
並排是一種十分有力量的構圖辦法。並排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放在同一個畫面里,讓它們構成互補,使兩者都發揮它重要的一部分,用相片敘述一個故事。這樣的構圖辦法常用於人文體裁。
下圖中,錯落有致的報亭和其身後莊重的教堂並排在一起,構成了明顯的對比,但它們卻以不同的辦法代表著巴黎,敘述著巴黎,告訴咱們一個關於這個城市兩個不同的故事。
16、黃金三角形構圖
黃金三角形構圖和三分法構圖十分類似,只不過,這里的直線是從畫面的4個角動身,在左右兩頭構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後將畫面的元素構入這些穿插的當地。
這幅圖的金三角准則應用得微妙。兩個雕像的頭構成了一條隱形的對角線,從而將人們視野引向埃菲爾鐵塔。左邊的線正好與對角線重合在了埃菲爾鐵塔的重心部位,而右側的線則與對角線重合在了兩個雕塑的中心方位。這兩個重合點可不是隨意的一點,而是對角線上的黃金分割點。
對角線直角圖
17、黃金份額
黃金份額原本是一個數學規律,由萊昂納多?斐波納契在公元1200年左右發現。他注意到天然界中很多出現了這個份額,以此為基礎的天然結構規劃即實用又美觀。雖然在繪畫和規劃范疇,黃金份額被視為一個准則,但拍照圈內對此並沒有過多的`討論,因為這是一個高階的構圖辦法,而許多人都弄不明白它。但其實黃金份額並不復雜,它和三分法構圖十分類似,只是它的畫面份額不是1:1:1,而是1:0.618:1。
1、三分法則構圖
很多的新手朋友在拍攝取景時,一般會習慣性的把被拍攝的主體放在畫面的中央,形成一個集中式的構圖。這種構圖方式並沒有對與錯之分,但我們應該有更合適的構圖方式,不是在每一次拍攝時,一味的把主體全都放在相片的中心。在很多的情況下將主體放在畫面的中間會容易讓相片顯得呆板,缺乏動感和活力。拍攝時我們應該要區分什麼樣的場景,才是將主體放在相片中心的表現效果才是最好的。
在拍攝風景時,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將被拍攝的主體適當的偏離畫面的中心,這反而能增強突出畫面主體的效果。那具體應該把主體放在什麼位置才較好呢?這就涉及到攝影中最基礎的構圖法則三分法則構圖。所謂的三分法則構圖其實也很容易理解,最簡單的就是把畫面的橫向分成三等分,畫面的豎向也分成三等分,就會形成均等的九個部分。橫豎三等分會有四處交叉點,一般在風景構圖時都會把主體放在這四個點中的任意一個點上。
採用這種構圖方法時,主體很容易引起觀眾的觀看的興趣,這樣主體的所放的位置能增強相片的動感和活力,能夠產生一種非對稱的均衡感,可以很好的改善相片的視沉效果。當然,採用三分法則構圖不一定非得將主體放到交叉點上,大致放在交叉點的附近也是可以的,不用這么固板的去遵循一定要在這個點上才行。如果相片的主體不是點狀的物體,而是長形的物體,將它放在三分之一處的直線也是符合三分法則的構圖。
如果在風景相片中存在陪體,可以將陪體放置在其他的交叉點或其他的三分之一直線上,這樣就能形成對稱式的構圖,讓相片獲得完美的平衡效果。
2、對角線和斜線構圖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很多的線條,我們在拍攝風景時不一定要將它們全部當作水平線或垂直線來構圖,有時可以將它們傾斜著穿過相片,形成畫面的對角線。這樣的構圖方式可以將畫面進行斜向分割,讓畫面中對稱的景物顯得更加的生動。將主體和陪體放在畫面的對角線上,能讓相片充滿韻律;將移動的主體穿過畫面的對角線上,能增強它的視覺的沖擊力。
對於長線形狀的主體不一定非得把它們安排成對角線,將它們放在畫面對角線的附近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就是形成所謂的斜線構圖了,其實也是和對角線的構圖也是同一種類型的。
需要注意的是,採用對角線或斜線構圖時,應讓線條貫穿整個畫面,如果不能做到這樣的話,至少也要穿越大部分的畫面。如果線條較短,在斜向的畫面的中間中斷了,那相片的效果會顯得比較別扭、缺乏連貫性。這是我們在拍攝時需要留意的。
3、曲線構圖
曲線是風景相片中非常優美和漂亮的線條,在大自然中存在著很多彎曲的物體,只要我們善於用心去觀察,總會找到它們的身影。比如小徑、小河、岸邊等。還有許多是人造的物體也是呈現出曲線的形狀,比如萬里長城、山上的道路等。我們在遇到這此景物時,最適合用曲線構圖的方式來拍攝,可以很好的將這些景物特徵完美的呈現出來。
曲線對比對角線或斜線所能展現的畫面效果更加的生動和優美。不僅如此,如果在構圖時能巧妙的去應用,就能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將看似無關的物體聯系起來,將觀眾的視線引導到主體上,或是讓觀眾的目光移向遠方,可以為相片帶來無盡的意味和遐想。
4、三角形構圖
三角形構圖在風景拍攝當中也是常用的方法,經常用於拍攝山峰、樹木、建築及岩石等。三角形構圖一般分為等邊三角形構圖、不規則三角形構圖、倒三角形構圖及多個三角形構圖。等邊三角形的構圖可以為畫面帶來安定感、給有以穩定、無法撼動的印象;不規則三角形構圖可以使畫面更自然、靈活、變化無窮;倒三角形構圖能夠給人帶來一種不穩定的緊張感;多個三角形構圖則能表現出熱鬧的動感,多用於拍攝海邊的岩石、山峰等。
在拍攝構圖時,我們可以利用景物本身特有的形狀構成三角形,也可以利用三個物體間的三個點連線所形成的視覺三角形,把這兩種類型三角形的形狀來突出表現拍攝主體。一般把三角形的主體安排在畫面的中心位置上,相片的效果表現才是比較好的。
5、放射線構圖
放射線構圖能夠表現一種開放、力量感、活躍及高漲的氣氛。它的特點是主體位於畫面的中心,周圍的景物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向四邊放射。這種構圖的方式一般用在表現光線或樹木等物體中比較常見。
放射線構圖能夠在突出畫面中的主體和視覺焦點的同時,也能讓相片具有舒展、開闊和擴散的視覺特點,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通常都能讓相片富含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6、匯聚線構圖
匯聚線構圖是指從畫面中心的兩條線向一個點延伸集中,在畫面中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實體線,也可以是視覺上的線。匯聚線在畫面中能夠很好的表現出空間感及縱深,使我們在二維的平面圖片中感受到三維的立體感。
拍攝時一般使用廣角鏡頭,它可以產生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使用變焦鏡頭時,通過調節鏡頭的焦距,選取適當的拍攝角度,可以實現更強烈的透視效果。在拍攝匯聚線的風景時,把主體放在匯聚線的中心位置上,可以起到引導視覺的作用,達到一種迫使觀眾不得不看的效果。
1、九宮格構圖
九宮格構圖法又稱為三分線構圖,將畫面利用橫豎兩條線分為九塊,最重要的是拍攝的時候利用三分線的交點,這是拍攝中最理想的位置,這種構圖方法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在交點上的物體可以更加突出,使照片更加的均衡。九宮格構圖法也是一種萬能的構圖方法,人像、風景通用,手機跟單反相機中在設置選項中可以設置參考線。
2、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構圖主要是指將主體放在照片的對角線上,尋找拍照場景中的對角線,可以馬路、河流等。對角線構圖能夠讓照片富有動感、通過對角線吸引觀看者的注意。
3、對稱構圖
對於對稱的物體、建築等拍攝主體,很適合對稱構圖的方法,尋找中心線進行拍照, 可將主體拍攝的穩定、均衡,不過這種構圖方法卻很容易將照片拍攝得呆板,使用的時候需要慎用。
4、框架構圖
在拍攝照片時,尋找前景作為框架,目的了利用前景來突出主體,框架構圖的方法優點有很多,首先可以讓照片更加的高級,畫面更加充實,讓觀眾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在拍攝人像時,也可以尋找前景來突出人物的某一個特點,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利用花作為前景突出模特的眼睛,前景構圖運用得恰到好處。
5、垂直構圖
垂直構圖通常要表現出拍攝主體的高大氣勢,一般拍攝對象為景物、參天大樹、摩天大樓等豎直的物體。
垂直構圖時,還可拍攝倒影,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不會略顯單調。
6、三點構圖
在拍攝近景照時,比如美食照片,可以利用三點構圖,將物體排列成三點,形成一個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形、斜三角形、倒三角形。
7、幾何圖形構圖
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許多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S形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幾何圖形,利用幾何圖形進行構圖取景,是很重要的。
S形構圖
三角形構圖
圓形構圖
8、引導線構圖
引導線構圖指的是利用視覺引導線進行拍攝,能夠突出照片的縱深感,通常適用於公路等具有縱深感的場景。
9、留白構圖
攝影中,留白構圖也是一種很常用的構圖方法,根據字面意義,留白構圖就是指留有一定的空白。這是一種極簡的構圖方法,可以讓照片變得更加高級。以大面積的留白來凸顯出主體。
如果在場景中很難找到大面積的留白,我們只需要將鏡頭上仰,以天空作為背景進行拍攝。
當然僅僅學會這9種構圖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審美才是好照片的前提,我們先來看一組照片,它們有何區別!
左邊的照片,我們能看到海灘和霞光。而右邊的照片,我們能看到海灘上的海螺和霞光。很明顯右邊的照片要好於左邊的,觀眾們第一眼看見海螺,從而還會觀察到遠處的霞光,右邊的照片層次感更加分明,這張照片則是使用了三分線的構圖方法來引導觀眾。因此在拍攝照片前一定要尋找畫面的層次感,從而進行構圖創作。
構圖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對於初學來說,經常會被固有的方法所限制,並不是說某一個場景必須使用某種構圖方法,我們要根據拍攝場景靈活去應對。當我們拍攝過後,認為圖片並不吸引人時,也不用慌張,還可以利用後期進行二次構圖。
從上面兩張照片明顯可以看出第二張照片更加突出,第一張照片環境過於雜亂,而且沒有一個主體,就像一張普通的遊客照,進行二次構圖後得到的第二張照片,視覺沖擊力更強了。
最後總結一下本文的要點,9種構圖方法,並且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並且懂得利用二次構圖。想要拍出好照片懂得理論知識遠遠不夠,還需要多加練習,及時反饋,堅持下去,才能拍出真正具有靈魂的照片。
③ 怎麼畫出10個不同的直角
1,先畫出邊長為3:4:5的一種直角三角形,斜邊長為5,其對角為直角。
2,在邊長為3:4:5的直角三角形中可截兩直角邊相等成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3,在邊長為3:4:5的直角三角形中可截兩直角邊成任意比例的任意直角三角形;
4,作等邊三角形,取一邊的中點與對角頂點相連為這邊上的高(中垂線、中線、角平分線),分等邊三角形為兩個直角三角形,其兩銳角分別為30°和60°。
④ 兩邊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是什麼樣圖片
您好!兩邊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是一個角為90度,另外兩個角各45度的圖片,相當於把一個正方形沿著對角線剪斷。如圖:
圖中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頂角為90度,兩個底角各位45度。高AD垂直於底邊並且平分底邊。BD=DC
⑤ 人像攝影有哪些構圖技巧
人像攝影構圖,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三分構圖法。是最經典的構圖方式。在拍攝人像時,將畫面橫、豎平均分為三等分,每一條分割線上都可放置人物主體軀干,而將人物置於其4個交匯點中的一個點上,則能夠更加鮮明地突出人物主體。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總結的構圖技巧,只要熟練地運用以上的構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效果了。
⑥ 攝影構圖的十七種方法及圖片
有如下:
1、三分法
三分法構圖應該是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構圖方法。這個構圖方法是用4條直線,將畫面分割成9個相等的方格。這種構圖,表現鮮明,畫面簡練。目前,絕大多數的數碼相機甚至是手機都內置了九宮格輔助構圖線,它適合應用於各種拍攝題材,最常使用的就是風景、人物等。
2、對稱式構圖
對稱式構圖具有平衡、穩定、相呼應的特點,但其缺點就是過於呆板、缺少變化。常用於表現對稱的物體、建築、特殊風格的物體。
3、引導線
引導線構圖法,就是利用畫面中的線條去引導觀者的目光,讓他的目光最終可以匯聚到畫面的焦點。當然引導線並不一定是具體的線,只要是有方向性的、連續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引導線。在現實生活中,道路、河流、整齊排列的樹木、顏色、陰影甚至是人的目光都可以當做引導線使用。
4、框架式構圖
選擇框架式前景,能把觀眾的視線引向框架內的景物,突出主體,同時也能製造出縱深感。將主體影像包圍起來,形成一種框架可營造一種神秘氣氛,就好像一個人從藏匿處偷偷窺視某個地方。框架式構圖有助於將主體影像與風景融為一體,賦予照片更大的視覺沖擊。
5、圖案和紋理
人類天生就容易被圖案所吸引,圖案可以是拱門的形狀、地板上的花紋、牆上的浮雕,將這些作為畫面的視覺主體,搭配光影,便能表現出特別的質感。
6、對角線和三角形
對角線和三角形構圖可以給照片添加動態的張力,讓照片看起來更活潑。相對來說,水平線和垂直線就顯得很穩定,如果一個人站在水平的表面上,他看起來就很穩定,但當把它放在傾斜的表面,就會給人造成一種緊張感。這樣的構圖方式更多地被運用在建築和運動拍攝上。
7、填滿畫面
讓主體填滿畫面,周圍留很少空間甚至不留空間,它有助於觀眾完全關注主體而不受任何干擾,而且還能讓人很清楚地看到這個主體的細節。
8、奇數法則
奇數法則是說,畫面中主體是奇數時,畫面在視覺上比較動人。例如,如果你要拍攝不止一個人的照片時,不要拍2個人,應該拍3、5或7個人。當然,對於婚紗攝影來說,這是個愚蠢的想法。但是只要有可能,如果你拍的不僅僅是真實生活的紀念照,就要記住奇數法則。
9、利用空白空間
在上面提到,要填滿空間,而這個卻正好相反,在畫面中留出一些空白空間,它同樣能讓你的主題很明顯且具有吸引力,同時還創造出一種極簡的畫面。
10、改變一下視角
現在很多相機都具備翻轉屏幕,單反相機也都配備了好用的實時取景功能,這就給我們拍攝非常規角度的照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要總是以人眼的高度去展開創作,試著將視線降低或者提高,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拍攝事物,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1、將主體與背景分離
使用淺景深將主體與背景分離,同樣是突出主體的好方法。通過使用大光圈,將背景模糊,清晰的主體一下子就成了畫面的焦點,這樣的技巧最常用在人像和生活小品的拍攝上。
12、尋找特定的顏色組合
對於設計師而言,顏色的組合非常重要,但在攝影中卻很容易被忽略。將某些顏色組合起來,可以在視覺上更加引人注目。如下面的色輪,相對的兩種顏色為互補色,將這兩種顏色安排在同一個畫面里,可以使畫面更有吸引力。
13、保持畫面平衡
攝影初學者常犯的一個錯誤是過於注重主體,而不注意與之搭配的背景或陪襯。其實好的照片需要前後景緻的交相呼應,給人以錯落有致的感覺,適當的留出背景也可以讓主體更加的突出。而且,擁有前景和後景的照片會更有空間感。
14、空間原則
空間原則說的是為圖象中移動的物體,在其前進方向留出大量空間。譬如下圖的船是往右行駛的,因而可以在右側的畫面留出空白,這樣圖像就富有動感,如果是在左側留出大量空白,則給人一種船行將駛出視野外的感覺,可能會致使主題不突出等問題。
15、黃金三角形構圖
黃金三角形構圖和三分法構圖非常相似,只不過,這里的直線是從畫面的4個角出發,在左右兩邊形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後將畫面的元素構入這些交叉的地方。
16、並列
並列是一種非常有力量的構圖方式。並列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放在同一個畫面里,讓它們形成互補,使兩者都發揮它重要的一部分,用照片講述一個故事。這樣的構圖方式常用於人文題材。
17、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原本是一個數學規律,由萊昂納多斐波納契在公元1200年左右發現。他注意到自然界中大量出現了這個比例,以此為基礎的自然結構設計即實用又美觀。
雖然在繪畫和設計領域,黃金比例被視為一個准則,但攝影圈內對此並沒有過多的討論,因為這是一個高階的構圖方法,而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它。但其實黃金比例並不復雜,它和三分法構圖非常類似,只是它的畫面比例不是1:1:1,而是1:0.618:1。
⑦ 對角線構圖拍攝唯美人像
導語: 對角線構圖是指物體在畫幅中兩對角的連線,是一種導向性很強的構圖形式,下面我們通過具體圖例來講解在構圖拍攝中,美姿如何和構圖中視點的運動來互相結合構成理想的畫面。
一、通過美姿的斜線構成對角線構圖
斜線具有變化和動感。在表現靜態時,通過垂直或橫向的線條,可以表達嚴肅或寧靜的氣氛。在表達被攝者的動態時,則往往通過曲線和斜線來表達。在商業拍攝中,多數的照片是屬於生動活潑的,這就需要我們調動被攝者的肢體語言,來構成動感的畫面。
在正面照片中,如果頭部也很正,照片看起來容易缺少變化,在三分身或頭部特寫時,會像證件照片,所以我們需要在拍攝時通過倒動頭部和轉動臉部的朝向來增加照片的豐富性和變化。
圖1
圖1的正面照片中,我們通過模特向一側傾斜的頭部構成畫面的斜線,為了使傾斜的頭部看起來更自然,我們可以使用手部的美姿和頭部的呼應做支撐。
圖2
圖2的六分身照片中,我們通過頭部傾斜向畫面的右上角來構成斜線,因為頭部和畫面中左下角的呼應而構成對角線構圖。
側面照片拍攝中應該注意:
圖3
圖3的側面照片中,模特的身體向腿部前傾,這樣頭部和腰部就構成斜線。傾斜的幅度取決於我們的構圖,我們可以在取景框里看到頭部靠近畫幅左上方的邊角,和構圖的右下方的形體部分構成對角線為止。在裁切時,我們也常常把臉部放在畫面的中央,這樣通過臉和手的呼應來構成另一對角的斜線。
圖4
圖4通過模特前傾的美姿使畫面構成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呼應,同時手中的花和抬起的臉部構成畫面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呼應。這種雙對角線的拍攝也是我們常用的一種,往往需要我們在取景框里調整美姿的幅度來使之達到構圖的精準。
圖5的坐姿中,模特的腿部和頭部自然構成斜線,在畫面裁切時,我們需要從取景器里觀察和取捨,截取能構成畫面對角線的美姿部分,也可以對不符合構圖需要的形體部分進行調整,調整時關鍵的部位在對角線的兩端,也就是模特的頭部或腿部,我們可以先定好一端然後調整另一端。
圖5
圖6
圖6的全身照片中,女士的裙擺、頭部和男士的頭部構成畫面的斜線。構圖時把斜線安排在畫面的對角線上,就構成了對角線構圖。雙人的美姿很多是高低錯落的構成,當兩者有高有低,高低之間就構成畫面的斜線。我們只要把斜線的兩端安排在畫面的對角線上就可以。對角線的斜線把畫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所以對角線構圖雖然線條是傾斜的,但仍然是給人心理穩定的構成形式。
二、通過美姿和背景、道具和空間的呼應構成對角線構圖
在對角線構圖中,我們不僅僅通過美姿的線條來構成,也可以通過美姿與畫面中其他部分的呼應來構成對角關系。
圖7
圖7的畫意照片中,背景上主要的圖案是朵大花,我們就可以刻意安排美姿在花朵的斜下方來和圖案構成對角關系,調整時同時拉動裙擺使裙擺頭部構成另一側的對角,這樣的安排可以使畫面更為靜態和穩定。在商業拍攝中,有很多背景上的圖案不是平均分布的,我們可以調整人物的位置和高度來和背景的圖案相呼應。
拍攝時,我們也經常可以使用各種道具和被攝者的美姿構成斜線。比如高的人和低的道具會構成斜線,或者相反也可以。也可以通過被攝者手中的道具來和身體的主要線條,構成斜線,並且靈活運用各種機位。
圖8
圖8中,我使用高機位來俯拍,為了使畫面的構圖更加飽滿,我讓模特把手捧花放在畫面的邊角上,並調整模特的臉部轉成斜線和手捧花一起構成畫面的對角線。
前面所講的`都是通過美姿的調整來構成的對角線構圖,在實際拍攝中,美姿和構圖是互相影響的,我們也會刻意調整相機的角度來改變觀看的視角。
圖9
圖9中,模特向前勾動的雙肩因為處在畫面的右下角上,所以和左上角的空間構成呼應關系;抬起的臉部形成的斜線,我們處理在畫面右上角和左下角形成的對角線上,這樣構成的對角線構圖較為自然耐看。
三、通過倒機位構成對角線構圖
倒機位是攝影構圖技巧中一種特殊的手法,我們一般使用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在拍攝中刻意將一些不可改變的傾斜的線條通過旋轉相機來倒正了;另一種就是為了追求畫面的動感或最大限度的利用畫面的長度空間,在拍攝時旋轉相機使被攝者處在畫面的對角關繫上。
圖10
圖10中,我們通過旋轉相機,使模特的手部、頭部、和身體處在畫面的從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對角線上,為了使靜態的美姿更加平穩,在構圖時使模特的臉部也處在畫面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所形成的對角線上
⑧ 三角形構圖有哪些形式
按說你的題目指的是,美學方面的問題。
體現在畫面上的,山川樹木,花鳥人物的布局圖。
多是首先考慮到黃金分割線的。
其次才是構圖。與紙的尺寸比例有很大關系。
僅僅說三角形構圖,那常常用的是 :
正三角形構圖
倒三角形構圖
斜三角形構圖
也就這些了。
例如,狼牙山五壯士圖片,是,正三角形構圖。體現了豪邁悲壯偉大!
你看看我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