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 介紹
《巴黎聖母院》(創作於1831年)(又稱《鍾樓怪人》)是法國作家,詩人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② 巴黎聖母院電影劇情 巴黎聖母院電影劇情簡介
劇情:
1、美麗善良的吉卜賽姑娘埃斯米拉達白天靠跳舞賣藝為生,晚上則和一群自稱「乞丐王國」的窮苦人居住在一起。埃斯特拉達的美貌傾國傾城,卻給她引來了殺身之禍。
2、國王衛隊的隊長菲比斯原本已有未婚妻,卻垂涎於埃斯米拉達的美色,騙取了她的芳心。就在菲比斯和埃斯米拉達在旅館幽會時,突然菲比斯被一個神秘的黑衣人刺傷。由於黑衣人沒有被找到,旅館老闆的供詞又對埃斯米拉達非常不利,在法庭上,埃斯米拉達受刑後被迫招供,承認是她想殺害菲比斯。埃斯米拉達因此被判絞刑。
3、其實那個隱藏在黑暗角落裡的黑衣人是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弗羅洛。他孤僻刻薄,表面上是個對女人厭惡的忠誠的教徒,內心卻一直燃燒著熊熊烈火,渴望得到美麗的埃斯米拉達,是他在看到埃斯米拉達和菲比斯約會時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刺傷了菲比斯。
4、在埃斯米拉達被送往絞刑架的路上,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下帶入聖母院避難。卡西莫多外表醜陋無比,從小被弗羅洛神父收養。但他心地善良,並真心地愛著埃斯米拉達。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就是埃斯米拉達的守護神。
5、國王的衛隊開始進攻聖母院捉拿埃斯米拉達,卡斯莫多誓死保護。但他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埃斯米拉達被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看到她的屍體被拉走,悲痛欲絕,他把真正的兇手——弗羅洛神父從聖母院的頂層扔了下去。
6、卡西莫多找到放置埃斯米拉達屍體的地方,緊緊地抱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多年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纏繞在一起屍骨,當人們想要將他們分離時,這兩具屍骨頓時化作了灰塵消失得無影無蹤。
③ 兒童劇《巴黎聖母院》,簡介是什麼
兒童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童心未泯,始終以關注下一代健康快樂成長為主題的用心之作。這部劇中,年輕的兒童演員們十分敬業,台詞也是十分清晰,合唱和重唱效果都很不錯。加上服裝設計,音效,十分惹得大家喜愛。
同時,這樣的一個故事,恰好也是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尤其對於小孩子,內心正是出於懵懂時期,對於社會以及同齡人中的一些正義與邪惡,正是無法區分懵懂時期,而通過這樣一個故事的表演,可以給孩子們內心樹立形象,從而可以給孩子傳播正能量,且樹立學習重要性。
④ 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 介紹
巴黎聖母院》的誕生: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又稱《鍾樓怪人》,前幾年迪斯尼就拍攝了《鍾樓怪人》的動畫電影,產生了不小影響,至今還讓許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回味。而法國和英國拍攝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也早已引進中國並配音,記得十幾年前常在電視上看到。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走紅要比小說和電影晚得多了。1993年,法裔加拿大劇作家呂克.普拉蒙東(Luc.Plamondon)開始著手創作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普拉蒙東屬於大器晚成的詞作家,他從50年代就開始從事歌詞和劇本的創作,但直到70年代末才真正出名。現在他已經被認為是最優秀的法語詞作家。
在93年,法國詞曲作者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和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已經創作了《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 這兩部劇目均獲得了輝煌的成功,讓世人看到了法國人創作音樂劇的實力。這一狀況多少對普拉蒙東有相當的促動。他看中了雨果的另一部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並被小說的魅力深深折服, 將這樣一部已經銘刻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巨作搬上音樂劇舞台,一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普拉蒙東找到了當時已經聞名歐美的法裔音樂才子理查德.科奇安特(Richard Cocciante), 兩人一拍即合,在1994至1996這三年裡,普拉蒙東為《巴黎聖母院》寫下了600頁的筆記和30多首歌曲的歌詞。在96年底,他們倆合作完成了擁有50段音樂,40餘首歌曲,時間長3個小時的大型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同《悲慘世界》一樣,《巴黎聖母院》也改編自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小說,事實證明,雨果的小說也確實具有改編為音樂劇的質素,至今已經有《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和《克倫威爾》三部雨果的小說被改編成了音樂劇,而且都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1997年普拉蒙東聘請了加拿大導演吉列爾斯.米舒(Gilles.Msheu)擔任導演,由法國著名的「Charles Talar」 演藝公司投資製作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Charles Talar」演藝公司是法國最著名的演出製作公司,曾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級的演藝明星。同年,《巴黎聖母院》劇團有限公司成立了,開始了正規化的製作。
《巴黎聖母院》的劇團成員共有24位群體演員、7位主角演員、30位舞美、15位技術人員及若干行政人員。劇團經過一年的籌備,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隆重上演,引起了強烈的藝術震撼,在98年剩下的三個月時間里,《巴黎聖母院》連演了126場,50萬張門票全部售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售出兩百萬張門票,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音樂劇,打破了過去由《悲慘世界》保持的記錄。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巴黎聖母院》開始了世界巡迴公演,創下了直接劇場觀眾400多萬人的佳績,巡演的國家有: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加拿大的蒙特利爾、瑞士的日內瓦、英國的倫敦、義大利的米蘭、俄羅斯的莫斯科、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黎巴嫩的里本等。巡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脫銷。至今,《巴黎聖母院》共售出唱片近700萬張、錄象帶100餘萬張、DVD近20萬張,劇中的單曲「美人(Belle)」更是獲得許多著名世界音樂獎項,被眾多歌手翻唱。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還獲得了法國「最佳演出年度獎」、「最佳曲目年度獎」、「最佳世紀歌曲觀眾獎」。在加拿大魁北克獲得了「最佳唱片獎」、「最佳年度演出獎」、「最佳聖堂歌曲獎」、「最佳導演年度獎」。在摩納哥獲得了「世界音樂法語唱片最佳銷售獎」。
在2000年元月,英文版的《巴黎聖母院》誕生了,這意味著《巴黎聖母院》真正登上了世界的音樂劇舞台,2000年5月,劇團正式從法國巴黎移到了倫敦西區,以期獲得更大的成功。
小說與劇情: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小說講述了15世紀法國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同時描寫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和無奈,是表現雨果人道主義思想的力作。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劇情和小說劇情基本一致,在人物上也沒有很大的更改。相對而言比較大的人物調整是劇中角色葛林果,他除了扮演小說中的游吟詩人和吉普賽女郎艾米斯拉達有名無實的丈夫之外,還擔任了故事情節的敘述者,起到了講述劇情和過渡段落的作用。
⑤ 巴黎聖母院內容簡介(100字以內)
1、《巴黎聖母院》的內容簡介如下:
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愛斯美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西莫多撫著愛斯美拉達的屍體殉情。
2、《巴黎聖母院》的文學價值以及社會意義,影響深遠。這部小說,打破了以往古典主義的桎梏,是浪漫主義作品中一座里程碑。《巴黎聖母院》面世之後,曾多次改編為電影、動畫片、戲劇等。
(5)音樂電影巴黎聖母院簡介擴展閱讀
在法國,被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國外封建勢力的支持下,於1815年復辟。直到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結束了波旁復辟王朝的封建統治。
在復辟王朝統治下,法國宮廷和教會狼狽為奸,欺壓人民。當時的巴黎,宗教勢力邪惡黑暗,封建等制度十分殘酷,封建主義壓抑下的人性扭曲墮落。社會各階層,特別是下層人民,處於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飽受壓迫的人民群眾奮起反抗,與兩股勢力展開英勇的斗爭,最終取得勝利。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忍,創作出《巴黎聖母院》,借15世紀的巴黎社會反映現實生活。
《巴黎聖母院》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1829年維克多·雨果著手創作《巴黎聖母院》,也是為了讓當時的人們了解這座哥特式建築的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黎聖母院
⑥ 巴黎聖母院故事簡介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欲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鍾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鍾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敲鍾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也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