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漫威的電影大多數不在內地公映
漫威電影不在中國上映是對國產電影的保護和對國產電影市場的刺激。漫威電影不在中國上映是因為,考慮到對國產電影的保護和對國產電影市場的刺激,每年中國引進外國電影的數量有限,每年外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的分額也有限,在分額用完後,便不再引進,所以漫威電影不會每部都在中國上映。另外漫威電影片頭有尚氣與永恆族相關鏡頭,不符合國內要求和標准,因此無法過審。
漫威電影國內很少上映的原因
因為漫威基本上有很多片子都是二級片,是禁止18歲以下的人觀看的。而國內這邊對於外籍的片子審核非常嚴格,經常審核的話,需要一層一層的審核下來,有可能上一層通過了,下一層不通過。所以這就造成了很多外國的片子在中國這邊是不可以上映的。
B. 漫威mcu什麼意思
mcu是漫威電影宇宙的意思,即MarvelCinematicUniverse。MCU是漫威的復仇者聯盟電影系列作品所在時空的簡稱,MCU這個世界年齡很小,誕生至今已經十年,千年的背景,未來的每周,它都會繼續著講述自己的故事,直到英雄落幕。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到今年的《蟻人2》,漫威一共出品了20部漫威電影。這20部漫威電影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體系,即「漫威電影宇宙」(mcu)。
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和探究線索
C. 誰知道漫威的資料啊
漫威電影宇宙中的第一部電影是《鋼鐵俠》(2008),接下來是《無敵浩克》(2008),《鋼鐵俠2》(2010),《雷神托爾》(2011),《美國隊長》(2011),《復仇者聯盟》(2012)。先拍各個角色的故事,後拍英雄戰隊復仇者聯盟,這樣各部影片的設定是統一的,還在各部影片中埋下相互聯系的伏筆,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觀。
第二階段率先上映的是《鋼鐵俠3》(2013)、《雷神托爾2》(2013)、《美國隊長2》(2014)。另有幾部電影正在不同的階段:《銀河護衛隊》(2014)即將上映,《復仇者聯盟2》(2015)在拍攝中,《蟻人》(2015)在籌備中,《雷神3》和《奇異博士》進入前期准備,《美國隊長3》和《黑寡婦》已經提上日程。
漫威電影宇宙中的電影在業界評論和商業收益兩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除了電影之外,這個系列也擴展到了漫畫書、一系列被稱為「MarvelOne-Shots」的短片(包括《神盾顧問》(2011)、《尋找雷神錘子路上發生的趣事》(2011)、《47號物品》(2012)、《探員卡特》(2013)、《王者萬歲》(2014)),以及電視劇《神盾局特工》(2013)。漫威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與DC漫畫公司(DC Comics)為美國齊名的漫畫巨頭。漫威漫畫由雜志出版商馬丁·古斯曼(Martin Goodsman)創建於1939年,於1961年正式定名為Marvel。漫威漫畫公司首位真正意義上的主編是喬·西蒙(Joe Simon),他與新興產業著名藝術家傑克·柯比(Jack Kirby)為1941年3月的創刊號創作了首位以愛國為主體的超級英雄——美國隊長,近一百萬的銷量證明該角色的熱門程度。公司旗下擁有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托爾、綠巨人、金剛狼、神奇四俠、惡靈騎士、蟻人等8000多名漫畫角色和復仇者聯盟、X戰警、銀河護衛隊等超級英雄團隊。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稱為「漫威」。
創始之初
漫威Marvel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當時公司名稱為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 Comics),而在1961年正式更名為Marvel Comics,並確定了正式的標記:在漫畫封面的左上角,設置一個長方框,裡面有著當期主角的形象,下面是「Marvel Comics Group」的字樣。因為Marvel有「驚奇、奇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一度被稱為「驚奇漫畫」,直到2010年9月Marvel將中文名稱正式定為「漫威」。2011年4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B館漫威展區里,Marvel宣布其中文名「漫威」正式登陸中國。
漫威的創立者是出版商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古德曼早先致力於創辦通俗雜志,題材涵蓋西部故事、偵探、冒險和科幻等許多方面。到1938年,他決定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新奇,華麗,還要有引人入勝的激烈場面——漫畫正是這樣的東西。盡管當時DC漫畫公司已經搶得了先機,推出了兩大王牌角色超人和蝙蝠俠,不過憑借新奇的點子和精彩的創意,漫威還是獨辟蹊徑,創造出了令人難忘的新角色。
1939年,一本叫做《Motion Pictures Funnies Weekly》的漫畫在電影院作為贈品發行,Namor the Sub-Mariner(海王子納摩)在其中初次登場。他是人類與魚類的結合體,可以在水下生活。這是漫威的第一位超級英雄——比公司的成立還要早半年。之後,這個故事經過少許擴展,被重新收錄在一個新出版的系列中。而這個新的漫畫刊物的名字將成就一個漫畫帝國的英名——《Marvel Comics》。
其實,納摩並不像超級英雄,反倒像是英雄們常常對抗的怪物。他父親是人類,母親是水下世界的公主。半人半魚的他不僅外貌怪異,其行為也頗值得推敲:長大成人的納摩因為他那美麗的王國被毀,誓要向「地面人」展開復仇。他年輕、危險,而且憤怒。他可不管地面人的死活——他毀壞了大樓和船隻,可以說是近乎屠殺。
然而,讀者們喜歡這個人物。納摩為自己的人民、自己的家園而戰,他捍衛他的種族,他們自己的文化。而且,他的確是站在正義立場——他自己的正義。對於無辜的水底人來說,地面人的存在就是應當被除去的罪惡。納摩代表著當時社會上郁積著的不滿情緒,也代表著年輕一代的反叛願望。漫畫為這種願望提供了一個宣洩的途徑,同高高在上的英雄夢幻相比,納摩更加貼近人們的本能。他的誕生在漫畫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是第一個有明顯缺點的主角。他頑固、野蠻,而且反社會。在反英雄鳳毛麟角的那個年代,這樣的人物不能不說是一個先驅。
《Marvel Comics》第一期還推出了許多別的英雄:Human Torch(火焰人)、Ka-Zar、The Angel等。初代火焰人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人類,而是一個人造人,是一位科學家在巨型試管里製作出來的造物,同氧氣接觸時就會冒出熊熊的火焰,他所接觸到的一切都會燃燒。人們出於自身的安全考慮,將他密封在混凝土中;但是一絲裂紋卻給了他氧氣以及逃生的機會。火焰人沖出囚籠,爆發出憤怒的烈火。匪徒試圖利用他,但他不願受人控制。最終,他毀滅了創造他出來的科學家。
這同樣不是一個英雄故事,更像是一個恐怖故事——「科學的危險」與「毀滅創造者」這樣的弗蘭肯斯坦式的主題。這種不完美的角色、不被社會接納的孤獨,以及人性的沖突,形成了後來漫威漫畫的一大特點。迷惑、憤怒、不諳世事……同尊貴的英雄們相比,火焰人是悲慘的,痛苦的。在擁有強大能力的同時,他的心靈幾乎是一片空白——但是這個殘酷的世界絕不容許有人保持天真。火焰人一點一點的學習著這個陌生的世界,在充滿了自私的人世中慢慢試圖尋找著自我。他逐漸成長起來,學會了對能力的控制,有了人類的身份,也懂得了責任。
拿摩和火焰人雖然各有各的獨立連載,但是也曾經一起合作,甚至還互相有過一場大戰。這種互相串場的情況後來被稱作crossover——最後發展成universe的概念。不過,真正讓所有的英雄都投身其中的事件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讓全世界都捲入其中的二十世紀最大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
雖然在歐洲和亞洲戰場戰事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尚未正式參戰。不過英雄們面對法西斯主義橫行的世界局勢,早已擺明了自己的態度,也對美國的對外政策提出了挑戰——早在1940年,拿摩就摧毀了納粹的潛艇;火焰人也開始了對抗法西斯的行動。然而,最為著名的反法西斯漫畫英雄,恐怕要數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了。
1941年3月,距離珍珠港事件發生還有9個月的時間。一本名叫《Captain America》的漫畫於此時創刊,一位愛國主義與美國精神的象徵誕生了。編劇喬·西蒙和畫家傑克·科比合作,創造出了這樣一位美國偶像。他身穿紅白藍三色的星條服裝,手持盾牌,對希特勒狠狠地飽以正義的鐵拳。美國隊長從來沒有在別的刊物上試行,而是直接推出獨立漫畫,這在當時是不尋常的——古德曼剛見到這個人物的設定稿,就斷定他一定會大獲成功,於是立刻給了美國隊長獨立表現的機會。事實證明,這是完全正確的,充滿美國主義色彩的美國隊長漫畫在推出後大受歡迎。
美國隊長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真實」美國人。他名叫斯蒂夫·羅傑斯(Steve Rogers),原本是一個瘦弱的青年,為了報效國家,他自願參加軍方的秘密計劃,服用了一種秘密葯物,成為超級士兵。納粹間諜殺害了發明葯物配方的教授,讓斯蒂夫成為唯一的超級戰士。在政府的安排下他以普通大兵的身份作為偽裝,在軍中同敵人作戰。美國隊長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沒有不死之身,他只是比一般人堅強、勇敢、機智。他直面德意日軸心國敵人,讓漫畫的主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當美國真的宣布參戰之後,這些描寫英雄們打擊敵人的漫畫書也同補給一起送到了前線,長成為軍中的精神食糧,激勵著士兵們英勇奮戰。這個漫畫形象的成功也讓漫威公司從此和DC分庭抗禮。
而隨著戰爭的結束,美國隊長彷彿失去了戰斗的目標。他淡出了漫畫世界,一直到了60年代才真正重新回到漫畫中來。但是社會情況已經同他所熟悉的善惡分明的世界不一樣了,愛國主義也已經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盡管他歷經了許多不同的戰斗,但這個真正的美國英雄對抗法西斯敵人的事跡依然為人們所懷念。
漫威同樣在1941年,古德曼妻子的表弟,16歲的斯坦利·萊伯(Stanley Lieber)加入了漫威。但同他的本名相比,他的筆名更加知名——斯坦·李(Stan Lee)。作為編輯和主要作者,他不僅創造了80%的漫威知名角色,也伴隨漫威公司歷經了六十多年的滄桑。可以說,是斯坦·李真正創造了漫威的奇跡,他也因此被稱為美國漫畫界的龍頭老大。
50年代,美國漫畫遭受了最大的挑戰,」漫畫有害論「開始風行,1954年春,參議院專門針對漫畫出版召開了聽證會。漫畫公司不得不自我設限,同時社會上也掀起了反對漫畫的運動。出版社紛紛關閉,一年之內,漫畫書的銷量下降了75%。漫威的創始人古德曼不堪虧損,將當時名為Atlas的公司關閉了。盡管它的漫畫還在出版——只剩下一間小小的辦公室,而且喪失了所有的發行渠道,不得不借用競爭對手DC漫畫公司的渠道來發行少數僅存的漫畫。
漫威瀕臨崩潰邊緣徘徊,漫畫業看來毫無前途,以至於在逆境中苦苦奮斗多年的斯坦·李幾乎決定退出這一行,另謀高就。然而,1961年,一件事的發生改變了這一切。漫威老總古德曼和DC老總萊波維茲打高爾夫球時,萊波維茲提到DC公司剛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正義聯盟」,這是一個集合了所有明星角色的戰隊;受到啟發的古德曼作出了一個將會永遠改寫漫畫歷史的決定:他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戰隊。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斯坦·李。斯坦·李原本就打算在退出漫畫界之前寫一部他心目中的作品。聽了古德曼的要求,他想出了一個故事大綱,然後同畫家傑克·科比一道,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英雄組合: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正是這本漫畫導致了漫威的復興。
因為漫威手頭沒有任何活躍著的英雄,斯坦·李便自創了四名角色:英俊成熟、卻有點嘮叨和沉悶的科學家裡德·理查茲;他的好友本·格瑞姆;他的女友蘇珊·斯托姆;還有蘇珊的弟弟約翰尼。他們四人乘坐的試驗飛船穿越了一場宇宙射線亂流,讓他們每個人都具有了不同的超能力:里德能夠讓身體自如的伸長,被稱為神奇先生(Mr Fantastic);本的外形變成了粗蠻的巨人,擁有了超強的力氣,自稱石頭人(The Thing);蘇珊有了隱形能力,成為隱形女(Invisible Woman);約翰尼則能夠在體外產生火焰並驅動他飛行——他承繼了從前Marvel Comics第一期里那個渾身被火焰包圍著的人的名字:霹靂火(Human Torch)。他們四人自此便成為了神奇四俠,這不僅是一個戰隊,更是一個家庭。
與以往的英雄人物不同,打從一開始,四人就沒有什麼「秘密身份」,而且也不是心甘情願成為英雄的。雖然他們做好事,但是並不喜歡這種命運的安排,互相之間也常常爭吵——這種矛盾為漫畫平添了幾分現實感和深度,也奠定了漫威引以為豪的「現實化」劇情的基礎。這些革新受到了讀者們的歡迎。
神奇四俠和其他一些英雄漫畫的成功,讓漫威意識到:超級英雄再度成為了漫畫的主流。接下來,斯坦·李和傑克·科比又再度聯手合作,創造出了另一位反英雄式的角色:綠巨人浩克。
浩克體現了漫威從正在逐漸放棄的驚悚漫畫向英雄漫畫的過渡。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年輕的科學家布魯斯·班納,他為軍方從事研製「伽馬炸彈」的工作。在一次實驗中,為了救一個少年,布魯斯遭到大量伽馬射線輻射,結果變成綠色的大塊頭——浩克,蠻力強勁,但是卻難以保持人類的理智。在《綠巨人》里,主角同軍隊站在了對立面。這正是60年代的潮流:對權威,尤其是官方力量的質疑。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核能威脅的恐懼。
迅速崛起的漫威收到了不少讀者來信。許多是十幾歲的少年,也有大學生。據此,斯坦·李認為塑造一個年輕的英雄將會受到讀者歡迎。在此之前,少年們通常是作為大英雄的助手出現的;這一次,斯坦·李要創造一個獨立的、全新的年輕角色。他和畫家斯蒂夫·迪特科共同創造出了一個平凡的學生形象,他的名字叫彼得·帕克(Peter Parker)——他就是蜘蛛俠。
蜘蛛俠彼得在和同學們一起參觀實驗室時,被一隻經過輻射的變種蜘蛛咬了一口,從此獲得了類似於蜘蛛的超能力。可是,他一開始甚至根本不想同罪惡做什麼斗爭——他只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賺錢!然而因為他放過了一個小毛賊,導致撫養他長大的叔叔被害死,他才明白了一個道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成了漫畫世界裡的名言。1963年,蜘蛛俠正式開始獨立連載。如今他是漫威最受歡迎的明星角色之一,被人們昵稱為Spidey。
盡管蜘蛛俠行俠仗義的起因是叔叔遇害,但是他的動機並不是復仇,而是自身的罪惡感。然而,Spidey可不是一個悲劇英雄。他樂觀,愛幻想,而且一點不缺幽默感。就算背負著內心的愧疚,得不到別人的理解,還經常被警察追捕、被媒體責難,也不能改變他的天性。即使在激烈的戰斗中,他也總能令讀者開懷。而在漫威世界的其他英雄書里客串時,蜘蛛俠更是屢屢擔當起搞笑的任務。而在生活中,他會錯過約會,會沒錢交房租,會忘了在相機里裝膠卷……總之,他就是這樣一個隨處可見的毛頭小夥子。
同時,漫威也開始挖掘舊有的英雄們。在神奇四俠第4期上,拿摩復甦了。雖然拿摩的獨立漫畫只是偶爾出版,但是他在整個漫威世界中都是一個活躍角色,經常和其他英雄共同出現。
許多新的人物也不斷被創造出來,其中大部分都是斯坦·李的傑作:雷神托爾,源於北歐神話,手持巨錘,既同神話中的人物作戰, 也和復仇者並肩戰斗;鋼鐵俠,原本是百萬富翁、工業家兼科學家托尼·史塔克,他為自己製造了一身高科技的裝甲,同邪惡作斗爭;還有蟻人、黃蜂俠、超膽俠、特工尼克·弗瑞……
1964年,斯坦·李和傑克·科比樹立起了漫威歷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他們創造了漫威的全明星陣容:復仇者聯盟。
復仇者初戰的對手是邪神洛基,盡管這主要是雷神托爾的敵人,但是蟻人、黃蜂俠、鋼鐵俠、綠巨人等都捲入了。在戰斗勝利之後。他們決定定期會面,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對敵。這就是復仇者的由來。由於難以控制自己力量的綠巨人並不適合團隊合作,所以第二期就退出了;其他成員在找尋途中發現了被冰封在北海里的美國隊長,他也成為了這支戰隊的領導人物。不久,由身為巨富的托尼·史塔克出資,在曼哈頓設立了復仇者總部。
由於當時漫威的發行渠道有限,每個月只能出版少量的漫畫,所以他們覺得讓已有獨立漫畫的明星們再佔一本書有點不合算。於是,漫威在第16期撤走了除美國隊長以外的全部主要角色,代之以三名「改過自新」的反派:神箭手鷹眼,變種人快銀和緋紅女巫兄妹,他們長期留在復仇者聯盟中。當漫威終於走出發行困境後,原本的創立者們(除了綠巨人)也都回來了。復仇者的成員變動也很大,不少漫威人物都曾經在其中呆過一段時間。到1985年,它的人數變得極其龐大,就算除去非活躍成員,也難以容納在一本書的篇幅里。因此鷹眼在洛杉磯另建了分部——「西海岸復仇者」,這一分部一直持續到1994年。紐約總部則至今仍在繼續運行中。
同一時期誕生的團隊還有著名的X戰警。故事發生在由X教授建立的變種人學園,它的目的一方面是訓練年輕的變種人正確運用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是保護世界不被邪惡一方的變種人侵害。故事從新學生琴·葛蕾來到學園開始,加上鐳射眼、野獸、天使和冰人,一共五名成員。他們一開始的對手便是赫赫有名的萬磁王。
此時的X戰警成員都身著統一的制服,非常年輕,不過比起別的戰隊,其最大的特色是有一位並不參與實戰的領導——輪椅上的X教授。漫畫引入了「學習和控制超能力」的思想,這是同一貫的超級英雄概念所不同的。既然活動地點是學校,難免和校園青春劇一樣,加入感情戲等「文場」,並不是一味的打鬥,這是當時其他的漫畫戰隊很少涉及的。
漫威的大部分英雄都靠斯坦·李一個人來編寫,這樣繁重的工作量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有時甚至連斯坦·李自己都不記得寫過的人物,為了方便記憶,他在為筆下人物取名時故意把姓和名都選取相同的首字母——彼得·帕克 (Peter Parker)、布魯斯·班納(Bruce Banner)、馬特·默多克(Matt Murdock)……同時,他發明了「漫威式創作法」:第一步:編劇和編輯討論,提出故事梗概和大綱;第二步:畫家接到大綱後,決定故事的步調和重心,畫成指定頁數的漫畫;第三步:編劇拿到畫家鉛筆稿後,以其作為指導,撰寫最終的劇本,包括人物對話和標題;第四步:描字、墨線和上色的工序。這種做法相當於編劇們只提供創意,由畫家們發揮自己的創造進行創作,然後編劇再來「看圖說話」,減弱了編劇的勞動,而增加了畫家的工作,所以同漫威編劇們配合的畫家們就尤為重要。
靠著這一大批出色的人物,到了1968年,漫威已經追上甚至超越DC,成為漫畫業的又一巨頭。同時,漫畫行業也終於走出了困境,高速發展起來。這個時代也被稱為漫威時代。
1974年,漫威又推出了一個同過往的英雄都大不一樣的神秘人物:他個子不高,脾氣火爆,狂野、危險,手背上能伸出鋒利的鋼爪,所受到的任何損傷都能迅速復原。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人們只知道他叫做金剛狼(Wolverine)。他作為加拿大政府的特工「Weapon X」,在《The Incredible Hulk》第180期的最後一頁上登場,並在緊接著的第181期中得到了集中表現。
此時X戰警已經停刊了好幾年。金剛狼的出現為這部漫畫帶來了新的生機。漫威決定保留一部分原有的成員,另外再加入一批新鮮血液。1975年,《Giant-Size X-men》特刊出版。它既為老隊員提供了發揮的空間,也為新加入的成員安排了特別任務讓其得以表現。一支全新的隊伍誕生了。X-戰警成為最流行的英雄漫畫之一,而金剛狼始終是新的X戰警里最吸引人的角色,他看上去既是英雄又是反派,似乎天生就是要將對手剖殺似的。但是在他的野性之中,又有著頑強的意志力和驚人的自製力——多年以來,許多作者都將他描寫成集狂暴的殺手與自製的典範於一身的人物。在團隊之中,金剛狼也總是偏向於獨行俠的角色——他冷酷,頑強,沉默寡言,而他神秘的過去也總是一個謎。漫畫里偶爾透露出他的經歷的一鱗半爪,反而更加勾起讀者的好奇心。直到2002年,漫威才在《Origin》(起源)一書中詳細披露了他的來歷。
八十年代
漫威進入八十年代,為了順應美國漫畫讀者趨於青年化的形勢,漫威對《超膽俠》(Daredevil)進行了改造,擔綱的是在讀者中呼聲很高的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這位既是編劇又是畫家的年輕作者,徹底改變了這個原本平平無奇的故事的基調和發展方向。米勒帶來了驚險的武打場面,鮮明的表現主義畫法,現實而黑暗的劇情,以及新的敵人Elektra,她既是超膽俠的前女友也是殺手。於是,米勒筆下的超膽俠漫畫並非簡單的正邪大戰,而混合了超級英雄和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風格,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這個時期,漫威讓自己的角色變得更加黑暗、冷血,塑造了懲罰者等「反英雄」。
漫威的前身雖然在四十年代就存在,但真正確立方向並開始發展是在六十年代初,一個從美國夢中覺醒,並開始將夢幻打破的時代。因此也造就了漫威的特點:走現實路線,80%以上的故事都發生在紐約市,英雄們是被排斥的對象,《號角日報》頭版整天掛著批判蜘蛛俠的高論。漫威的英雄不是完美的,他們展現給我們的,是這個世界的缺陷:媒體的誇大事實、政府的不負責任,還有階級與種族的沖突——X戰警就是代表。這群受人歧視的英雄,本身就是對傳統的英雄主義的顛覆。蜘蛛俠則始終被媒體視為眼中釘,並被受輿論左右的警方當作殺人兇手。他們活在一個殘酷的世界中,不得不全力求存,並且同罪惡對抗。漫威雖然也充滿了魔法、太空冒險和日本忍者,但它紮根在一個醜陋、骯臟的現實背景中,因此顯得更為「真實」一些。
終極宇宙
在漫威的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人物互相串門:蜘蛛俠跑去和綠巨人戰斗,金剛狼和美國隊長一起搭救了年幼的黑寡婦。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各自有不同的漫畫,但只要屬於同一公司,就都是一個「世界」(Universe)里的人物。
所謂Universe,—般就是同一公司的角色在漫畫中所生活的龐大、復雜的「世界」。在同一世界裡的人物雖然有各自的主打漫畫(包括但不限於英雄漫畫),但互相之間有所關聯,並可以發生互動。而漫威的主世界即為Marvel Universe(也被稱為地球616/ Earth-616,意為1961年6月建立)。「世界」概念的重要性,就是保證同一公司出品的漫畫在一定范圍內的整體連續性。假如一個事件在一本書里犮生,那麼同一世界裡的所有人物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這種做法有它的好處,就是故事有連續性,雖然是不同的編劇和畫家共同創作,但大家都在同一個大背景下,所以不會亂;但也有缺點,那就是面對浩如煙海的背景劇情,一個新讀者很難明白來龍去脈,也不太可能去把幾十年的漫畫都補習一遍。因此,美國漫畫界發現自己處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境地:新讀者越來越少,漫畫店越來越小眾。
2000年的世紀之交,漫威針對這種情況,開始著手進行一個大膽的計劃:何不幹脆丟掉過去的歷史包袱,從頭講述英雄們的故事?這些角色經過重新包裝,在21世紀背景下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新的讀者投入其中。
首先被列為實驗對象的是漫威最熱門的系列——蜘蛛俠,隨後是X戰警。這兩大王牌獲得成功之後,其他英雄系列如神奇四俠等也逐漸加入進來,開創了漫威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被稱為終極宇宙(Ultimate),編號為地球1610(Earth-1610)。所有標題中有「終極」字樣的漫畫都屬於這個世界,其本意是從頭開始講述一批主流英雄的故事,吸引新讀者。這些英雄一開場就被設定在了21世紀,其身世經歷與正傳既相似又不同,貼近當代人的生活。終極系列發展到後來,與主線的差別已經很大。
終極系列的初衷是吸引新讀者,但老讀者同樣也會從這些新的演繹中獲得樂趣:他們所熟悉的情節發生了哪些改變?「增強版」的某某角色將會是個什麼樣子?對於從前某些飽受批評的橋段,作者和讀者雙方都相當於獲得了第二次機會——他們知道從前錯在哪裡,這一次重新講述的故事將會更好。
「終極宇宙」和正傳世界之間的差異,本身就是這個系列的最大賣點。畢竟,正傳里的角色多半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在「80後」「90後」讀者面前,當年令他們的父母贊嘆不已的神作,如今已經成了古董:蜘蛛俠和X戰警誕生的年代流行的是輻射,如今時髦的則是納米和基因;伽馬射線在漫畫里是創造綠巨人的可怕射線,伽瑪刀在醫院並不罕見;而曾經揮拳痛揍希特勒的美國隊長,更是曾祖父級的人物了。
在終極宇宙里,英雄不僅回到了原點,甚至比正傳里他們登場時還要年輕——神奇先生里德·里查茲不再是兩鬢斑白的科學家,而是僅僅二十一歲的天才青年;終極版的怪奇博士是原怪奇博士的兒子,法力經常出問題,還喜歡在媒體上拋頭露面……
D. 漫威縮寫
漫威縮寫為MC。
Marvel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當時公司名為時代漫畫(TimelyComics)。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Comics),而在1961年正式更名為MarvelComics,並確定了正式的標記:
在漫畫封面的左上角,設置一個長方框,裡面有著當期主角的形象,下面是「MarvelComicsGroup」的字樣。
因為Marvel有「驚奇、奇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一度被稱為「驚奇漫畫」,2010年9月Marvel將中文名稱正式定為「漫威」。2011年4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B館漫威展區里,Marvel宣布其中文名「漫威」正式登陸中國。
漫威的創立者是出版商馬丁·古德曼,古德曼早先致力於創辦通俗雜志,題材涵蓋西部故事、偵探、冒險和科幻等許多方面。到1938年,他決定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新奇,華麗,還要有引人入勝的激烈場面——漫畫正是這樣的東西。
盡管當時DC漫畫公司已經搶得了先機,推出了兩大王牌角色超人和蝙蝠俠,不過憑借新奇的點子和精彩的創意,漫威還是獨辟蹊徑,創造出了令人難忘的新角色。
(4)中國哪裡有漫威電影展擴展閱讀:
影視改編:
20世紀DC漫畫公司依靠超人和蝙蝠俠掀起電影熱時,驚奇漫畫除了幾套動畫外卻沒有什麼像樣的影視改編作品。直到21世紀到來,斯坦·李認為,隨著計算機圖像技術的發展,在電影中忠實的表現超級英雄終於成為可能——漫畫改編的時機總算成熟了。
驚奇漫畫先後憑著《X戰警》《蜘蛛俠》橫掃美國票房。但這兩個大獲成功的系列電影僅給作為品牌授權方的漫威帶來不足1億的票房分成。
不想再為他人作嫁衣的漫威開始了自製超級英雄大片的道路,推出了漫威電影宇宙(MarvelCinematicUniverse)計劃,自2008年起,依次將鋼鐵俠、綠巨人、雷神托爾、美國隊長等超級英雄搬上大熒幕,隨後通過《復仇者聯盟》將他們集結起來——在第一階段。
漫威憑借6部影片,以總計10億美元的成本換回了高達37.4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第二階段已經進入拍攝階段,第三階段也已進入籌劃階段。
E. 漫威電影的觀影順序
1、《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
該片改編自同名漫畫作品,以二戰時期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叫做史蒂夫·羅傑斯的年輕人參加美軍秘密試驗,在被注射了超級士兵的血清後成為「美國隊長」,與納粹展開對抗的故事
2、《鋼鐵俠》
《鋼鐵俠》(Iron Man)是由美國漫威電影工作室出品的一部科幻冒險電影,改編自同名系列漫畫,由喬恩·費儒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及格溫妮斯·帕特洛、傑夫·布里吉斯等主演。該作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系列的首部電影。該片於2008年5月2日在美國上映。
3、《無敵浩克》
《無敵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二部電影。由路易斯·萊特里爾執導,愛德華·諾頓、蒂姆·羅斯、麗芙·泰勒等主演。
影片講述布魯斯·班納一方面要躲避軍方的追捕,另一方面也在尋求控制憤怒的方法,同時還要面對一股強大邪惡勢力的威脅。影片為了漫威電影宇宙的建立而重新設定了「布魯斯·班納」的故事。
4、《鋼鐵俠2》
《鋼鐵俠2》劇情發生在托尼公布自己「鋼鐵俠」身份的六個月後,這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他與周圍人的關系發生了改變,他親近的人也成為敵人的報復對象。
5、《雷神》
《雷神》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四部電影。由肯尼思·布拉納執導,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湯姆·希德勒斯頓,娜塔麗·波特曼等主演。
6、《復仇者聯盟》
《復仇者聯盟》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六部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階段的收官作品。
7、《鋼鐵俠3》
《鋼鐵俠3》是《鋼鐵俠》系列電影第三部,是由美國漫威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電影,由沙恩·布萊克執導,小羅伯特·唐尼、格溫妮絲·帕特洛、唐·錢德爾、蓋·皮爾斯聯合主演。該片於2013年5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根據漫威漫畫改編,故事時間發生在《復仇者聯盟》紐約大戰結束之後,講述了托尼·斯塔克的生活被強敵毀滅殆盡,無路可退的他必須依靠精良的高科技裝備以及過人才智,保護自己和身邊最親近的人。
8、《雷神2 黑暗世界》
故事時間發生在《復仇者聯盟》紐約大戰結束一年後,雷神托爾押送著弟弟洛基回到仙宮接受審判,此時一股強大的遠古黑暗勢力正在一步步逼近。影片於2013年10月30日北美上映。
9、《美國隊長2》
該片由安東尼·羅素和喬·羅素兄弟執導,克里斯·埃文斯、斯嘉麗·約翰遜、塞巴斯蒂安·斯坦、安東尼·麥凱等主演,講述了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和黑寡婦強強聯手,在華盛頓共同迎戰強大、邪惡又神秘的黑暗勁敵冬兵的故事。 該片於2014年4月4日在北美與中國同步上映。
10、《銀河護衛隊》
《銀河護衛隊》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部電影。由迪士尼影業出品、漫威影業製作,詹姆斯·古恩執導,克里斯·帕拉特、范·迪塞爾、布萊德利·庫珀、佐伊·索爾達娜、戴夫·巴蒂斯塔、李·佩斯等主演。影片於2014年8月1日在北美公映。
11、《復仇者聯盟2》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冒險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一部電影。由喬斯·韋登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馬克·魯法洛、克里斯·埃文斯、斯嘉麗·約翰遜和傑瑞米·雷納主演。影片於2015年5月1日在北美上映。
12、《蟻人》
影片講述了職業騙子斯科特·朗擁有身體變小力量,必須接受自己的英雄身份並幫助他的導師——生化學家漢克·皮姆保護他所發明的蟻人戰服。在強大的敵人威脅下,皮姆與朗必須精心策劃並執行一場驚天騙局來拯救世界的故事。影片於2015年7月17日美國上映。
13、《美國隊長3》
該片根據漫威2006年出版的漫畫《內戰》改編,背景故事承接於《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事件的餘波中,講述了奧創事件後引發的一系列政治問題導致復仇者之間內部矛盾激化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5月6日在美國、中國內地同步上映。
14、《奇異博士》
該片講述了神經外科醫生史蒂芬·斯特蘭奇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雙手的能力,最後在神秘的至尊魔法師的幫助下讓他成為了擁有超凡魔力的奇異博士。該片於2016年11月4日在中國、美國同步上映。
15、《銀河護衛隊2》
《銀河護衛隊2》根據漫威漫畫改編,講述了護衛隊成員穿越宇宙,繼續在外太空的冒險之旅,他們必須共同作戰,守護彼此,同時要解開彼得·奎爾的身世之謎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5月5日在美國、中國內地同步上映。
16、《蜘蛛俠:英雄歸來》
該片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六部電影。講述了彼得·帕克在超級英雄身份與高中生活之間面臨的抉擇。該片於2017年7月7日在北美公映,9月8日在中國大陸公映。
17、《雷神3》
《雷神3:諸神黃昏》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兼奇幻動作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諸神黃昏》,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七部電影。
由塔伊加·維迪提執導,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湯姆·希德勒斯頓、凱特·布蘭切特、伊德瑞斯·艾爾巴、傑夫·高布倫、泰莎·湯普森、卡爾·厄本、馬克·魯法洛、安東尼·霍普金斯等主演。於2017年11月3日在美國上映,中國同步上映 。
18、《黑豹》
《黑豹》是由美國漫威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電影,由瑞恩·庫格勒執導,查德維克·博斯曼、邁克爾·B·喬丹、露皮塔·尼永奧、達娜·古瑞拉、馬丁·弗瑞曼聯合主演。
影片根據漫威漫畫改編,故事背景承接於《美國隊長3:內戰》,講述了黑豹回到了瓦坎達擔任國王,然而當過去的勁敵再次出現,他被捲入一場正邪大戰當中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3月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19、《復仇者聯盟3》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是由漫威電影製作的的科幻片。該片由安東尼·羅素、喬·羅素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喬什·布洛林、克里斯·埃文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斯嘉麗·約翰遜、馬克·魯法洛等主演,於2018年4月27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5月1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20、《蟻人2:黃蜂女現身》
《蟻人2:黃蜂女現身》是佩頓·里德執導,保羅·路德、伊萬傑琳·莉莉、邁克爾·道格拉斯、米歇爾·菲佛、漢娜·喬恩-卡門、邁克爾·佩納等主演的科幻片。影片於2018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8月2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21、《驚奇隊長》
《驚奇隊長》是由美國漫威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電影,由安娜·波頓、瑞安·弗雷克聯合執導,布麗·拉爾森、塞繆爾·傑克遜、本·門德爾森、裘德·洛、安妮特·貝南聯袂出演。
《驚奇隊長》根據漫威漫畫改編,故事背景設置在20世紀90年代,講述了空軍飛行員卡羅爾·丹弗斯成為了精英星際軍隊成員後,在特工尼克·弗瑞的幫助下,卡羅爾·丹弗斯開始揭開她過去的真相的故事。
22、《復仇者聯盟4》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是安東尼·羅素和喬·羅素執導的美國科幻電影,改編自美國漫威漫畫,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縮寫為MCU)第22部影片。
由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馬克·魯法洛、斯嘉麗·約翰遜、傑瑞米·雷納、保羅·路德、布麗·拉爾森、唐·錢德爾、凱倫·吉蘭、喬什·布洛林等主演。
(5)中國哪裡有漫威電影展擴展閱讀
Marvel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當時公司名為時代漫畫(Timely Comics)。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 Comics),而在1961年正式更名為Marvel Comics,並確定了正式的標記:
在漫畫封面的左上角,設置一個長方框,裡面有著當期主角的形象,下面是「Marvel Comics Group」的字樣。因為Marvel有「驚奇、奇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一度被稱為「驚奇漫畫」,2010年9月Marvel將中文名稱正式定為「漫威」。
2011年4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B館漫威展區里,Marvel宣布其中文名「漫威」正式登陸中國。漫威的創立者是出版商馬丁·古德曼,古德曼早先致力於創辦通俗雜志,題材涵蓋西部故事、偵探、冒險和科幻等許多方面。
到1938年,他決定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新奇,華麗,還要有引人入勝的激烈場面——漫畫正是這樣的東西。盡管當時DC漫畫公司已經搶得了先機,推出了兩大王牌角色超人和蝙蝠俠,不過憑借新奇的點子和精彩的創意,漫威還是獨辟蹊徑,創造出了令人難忘的新角色。
F. 漫威和dc的區別
一、旗下人物:
1.漫威:
蜘蛛俠、金剛狼、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托爾、綠巨人、驚奇隊長、死侍等。
2.dc:
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閃電俠、綠燈俠、海王、鋼骨、沙贊、火星獵人、綠箭俠等。
二、世界觀:
1.漫威:
在漫威的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人物互相串門:蜘蛛俠跑去和綠巨人戰斗,金剛狼和美國隊長一起搭救了年幼的黑寡婦。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各自有不同的漫畫,但只要屬於同一公司,就都是一個「世界」(Universe)里的人物。
2.dc:
DC宇宙曾經包含有無數個平行宇宙,但在1986年的《無限地球危機》後控制在了一個,2005年後《無限危機》後DC又將dc宇宙中的平行宇宙控制在52個。在2015年的《多元熔爐》和《動作漫畫》中提到52個平行宇宙之外還含有其他宇宙。
三、創始之初:
1.漫威:
Marvel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當時公司名為時代漫畫(TimelyComics)。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Comics),而在1961年正式更名為MarvelComics
2.dc:
維勒尼科爾森接連創辦了兩份漫畫刊物:《新趣漫畫》和《新漫畫》,後者後來更名為《冒險漫畫》(AdventureComics)並一直出版到1983年。他提出「全新,全部原創」的方針,啟用許多新的作者。不久他們創造出超人。
(6)中國哪裡有漫威電影展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因為Marvel有「驚奇、奇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一度被稱為「驚奇漫畫」,2010年9月Marvel將中文名稱正式定為「漫威」。2011年4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B館漫威展區里,Marvel宣布其中文名「漫威」正式登陸中國。
面對漫威漫畫公司所創建的漫威電影宇宙,華納兄弟推出一系列的DC漫畫改編電影。2008年,根據DC漫畫改編、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成為第一部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
同時,在《復仇者聯盟》上映後,漫威公司踏上了打造超級英雄宇宙的征程。而DC漫畫公司也嗅出了其中的商機,同華納兄弟開始開始了自己的版圖擴展計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DC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漫威
G. 漫威。。。。。。。。。。。。。。。。。。
漫威英文名MARVEL漫威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是美國與DC漫畫公司(DC Comics)齊名的漫畫巨頭。它創建於1939年,於1961年正式定名為Marvel,旗下擁有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托爾、綠巨人、金剛狼、超膽俠、惡靈騎士、蟻人等8000多名漫畫角色和復仇者聯盟、神奇四俠、X戰警、銀河護衛隊等超級英雄團隊。2008年底,華特迪士尼公司以42.4億美元收購Marvel Entertainment Inc.,獲得了絕大部分漫畫角色的所有權。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稱為「漫威」。
創始之初
Marvel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當時公司名
漫威
為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 Comics),而在1961年正式更名為Marvel Comics,並確定了正式的標記:在漫畫封面的左上角,設置一個長方框,裡面有著當期主角的形象,下面是「Marvel Comics Group」的字樣。因為Marvel有「驚奇、奇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一度被稱為「驚奇漫畫」,2010年9月Marvel將中文名稱正式定為「漫威」。2011年4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B館漫威展區里,Marvel宣布其中文名「漫威」正式登陸中國。
漫威的創立者是出版商馬丁·古德曼,古德曼早先致力於創辦通俗雜志,題材涵蓋西部故事、偵探、冒險和科幻等許多方面。到1938年,他決定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新奇,華麗,還要有引人入勝的激烈場面——漫畫正是這樣的東西。盡管當時DC漫畫公司已經搶得了先機,推出了兩大王牌角色超人和蝙蝠俠,不過憑借新奇的點子和精彩的創意,漫威還是獨辟蹊徑,創造出了令人難忘的新角色。
1939年,一本叫做《Motion Pictures Funnies Weekly》的漫畫在電影院作為贈品發行,Namor the Sub-Mariner(海王子納摩)在其中初次登場。他是人類與魚類的結合體,可以在水下生活。這是漫威的第一位超級英雄——比公司的成立還要早半年。之後,這個故事經過少許擴展,被重新收錄在一個新出版的系列中。而這個新的漫畫刊物的名字將成就一個漫畫帝國的英名——《Marvel Comics》。
其實,納摩並不像超級英雄,反倒像是英雄們常常對抗的怪物。他父親是人類,母親是水下世界的公主。半人半魚的他不僅外貌怪異,其行為也頗值得推敲:長大成人的納摩因為他那美麗的王國被毀,誓要向「地面人」展開復仇。他年輕、危險,而且憤怒。他可不管地面人的死活——他毀壞了大樓和船隻,可以說是近乎屠殺。
《Marvel Comics》第一期還推出了許多別的英雄:Human T
Marvel Comics
orch(火焰人)、Ka-Zar、The Angel等。初代火焰人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人類,而是一個人造人,是一位科學家在巨型試管里製作出來的造物,同氧氣接觸時就會冒出熊熊的火焰,他所接觸到的一切都會燃燒。人們出於自身的安全考慮,將他密封在混凝土中;但是一絲裂紋卻給了他氧氣以及逃生的機會。火焰人沖出囚籠,爆發出憤怒的烈火。匪徒試圖利用他,但他不願受人控制。最終,他毀滅了創造他出來的科學家。
納摩和火焰人雖然各有各的獨立連載,但是也曾經一起合作,甚至還互相有過一場大戰。這種互相串場的情況後來被稱作crossover——最後發展成universe的概念。不過,真正讓所有的英雄都投身其中的事件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讓全世界都捲入其中的二十世紀最大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
雖然在歐洲和亞洲戰場戰事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尚未正式參戰。不過英雄們面對法西斯主義橫行的世界局勢,早已擺明了自己的態度,也對美國的對外政策提出了挑戰——早在1940年,納摩就摧毀了納粹的潛艇;火焰人也開始了對抗法西斯的行動。然而,最為著名的反法西斯漫畫英雄,恐怕要數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了。
美國隊長創刊號
1941年3月,距離珍珠港事件發生還有9個月的時間。一本名叫《Captain America》的漫畫於此時創刊,一位愛國主義與美國精神的象徵誕生了。編劇喬·西蒙和畫家傑克·科比合作,創造出了這樣一位美國偶像。他身穿紅白藍三色的星條服裝,手持盾牌,對希特勒狠狠地飽以正義的鐵拳。美國隊長從來沒有在別的刊物上試行,而是直接推出獨立漫畫,這在當時是不尋常的——古德曼剛剛見到這個人物的設定稿,就斷定他一定會大獲成功,於是立刻給了美國隊長獨立表現的機會。事實證明,這是完全正確的,充滿美國主義色彩的美國隊長漫畫在推出後大受歡迎。
美國隊長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真實」美國人。他名叫斯蒂夫·羅傑斯(Steve Rogers),原本是一個瘦弱的青年,為了報效國家,他自願參加軍方的秘密計劃,服用了一種秘密葯物,成為超級士兵。納粹間諜殺害了發明葯物配方的教授,讓斯蒂夫成為唯一的超級戰士。在政府的安排下他以普通大兵的身份作為偽裝,在軍中同敵人作戰。美國隊長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沒有不死之身,他只是比一般人堅強、勇敢、機智。他直面德意日軸心國敵人,讓漫畫的主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當美國真的宣布參戰之後,這些描寫英雄們打擊敵人的漫畫書也同補給一起送到了前線,長成為軍中的精神食糧,激勵著士兵們英勇奮戰。這個漫畫形象的成功也讓漫威公司從此和DC分庭抗禮。
而隨著戰爭的結束,美國隊長彷彿失去了戰斗的目標。他淡出了漫畫世界,一直到了60年代才真正重新回到漫畫中來。但是社會情況已經同他所熟悉的善惡分明的世界不一樣了,愛國主義也已經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盡管他歷經了許多不同的戰斗,但這個真正的美國英雄對抗法西斯敵人的事跡依然為人們所懷念。
同樣在1941年,古德曼妻子的表弟,16歲的斯坦利·萊伯(Stanley Lieber)加入了漫威。但同他的本名相比,他的筆名更加知名——斯坦·李(Stan Lee)。作為編輯和主要作者,他不僅創造了80%的漫威知名角色,也伴隨漫威公司歷經了六十多年的滄桑。可以說,是斯坦·李真正創造了漫威的奇跡,他也因此被稱為美國漫畫界的龍頭老大。
50年代,美國漫畫遭受了最大的挑戰,」漫畫有害論「開始風行,1954年春,參議院專門針對漫畫出版召開了聽證會。漫畫公司不得不自我設限,同時社會上也掀起了反對漫畫的運動。出版社紛紛關閉,一年之內,漫畫書的銷量下降了75%。漫威的創始人古德曼不堪虧損,將當時名為Atlas的公司關閉了。盡管它的漫畫還在出版——只剩下一間小小的辦公室,而且喪失了所有的發行渠道,不得不借用競爭對手DC漫畫公司的渠道來發行少數僅存的漫畫。
漫威瀕臨崩潰邊緣徘徊,漫畫業看來毫無前途,以至於在逆境中苦苦奮斗多年的斯坦·李幾乎決定退出這一行,另謀高就。然而,1961年,一件事的發生改變了這一切。漫威老總古德曼和DC老總萊波維茲打高爾夫球時,萊波維茲提到DC公司剛剛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正義聯盟」,這是一個集合了所有明星角色的戰隊;受到啟發的古德曼作出了一個將會永遠改寫漫畫歷史的決定:他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戰隊。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斯坦·李。斯坦·李原本就打算在退出漫畫界之前寫一部他心目中的作品。聽了古德曼的要求,他想出了一個故事大綱,然後同畫家傑克·科比一道,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英雄組合: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正是這本漫畫導致了漫威的復興。
神奇四俠創刊號
因為漫威手頭沒有任何活躍著的英雄,斯坦·李便自創了四名角色:英俊成熟、卻有點嘮叨和沉悶的科學家裡德·理查茲;他的好友本·格瑞姆;他的女友蘇珊·斯托姆;還有蘇珊的弟弟約翰尼。他們四人乘坐的試驗飛船穿越了一場宇宙射線亂流,讓他們每個人都具有了不同的超能力:里德能夠讓身體自如的伸長,被稱為神奇先生(Mr Fantastic);本的外形變成了粗蠻的巨人,擁有了超強的力氣,自稱石頭人(The Thing);蘇珊有了隱形能力,成為隱形女(Invisible Woman);約翰尼則能夠在體外產生火焰並驅動他飛行——他承繼了從前Marvel Comics第一期里那個渾身被火焰包圍著的人的名字:霹靂火(Human Torch)。他們四人自此便成為了神奇四俠,這不僅是一個戰隊,更是一個家庭。
神奇四俠和其他一些英雄漫畫的成功,讓漫威意識到:超級英雄再度成為了漫畫的主流。接下來,斯坦·李和傑克·科比又再度聯手合作,創造出了另一位反英雄式的角色:綠巨人浩克。
浩克體現了漫威從正在逐漸放棄的驚悚漫畫向英雄漫畫的過渡。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年輕的科學家布魯斯·班納,他為軍方從事研製「伽馬炸彈」的工作。在一次實驗中,為了救一個少年,布魯斯遭到大量伽馬射線輻射,結果變成綠色的大塊頭——浩克,蠻力強勁,但是卻難以保持人類的理智。在《綠巨人》里,主角同軍隊站在了對立面。這正是60年代的潮流:對權威,尤其是官方力量的質疑。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核能威脅的恐懼。
迅速崛起的漫威收到了不少讀者來信。許多是十幾歲的少年,也有大學生。據此,斯坦·李認為塑造一個年輕的英雄將會受到讀者歡迎。在此之前,少年們通常是作為大英雄的助手出現的;這一次,斯坦·李要創造一個獨立的、全新的年輕角色。他和畫家斯蒂夫·迪特科共同創造出了一個平凡的學生形象,他的名字叫彼得·帕克(Peter Parker)——他就是蜘蛛俠。
蜘蛛俠初次登場
彼得在和同學們一起參觀實驗室時,被一隻經過輻射的變種蜘蛛咬了一口,從此獲得了類似於蜘蛛的超能力。可是,他一開始甚至根本不想同罪惡做什麼斗爭——他只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賺錢!然而因為他放過了一個小毛賊,導致撫養他長大的叔叔被害死,他才明白了一個道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成了漫畫世界裡的名言。1963年,蜘蛛俠正式開始獨立連載。如今他是漫威最受歡迎的明星角色之一,被人們昵稱為Spidey。
盡管蜘蛛俠行俠仗義的起因是叔叔遇害,但是他的動機並不是復仇,而是自身的罪惡感。然而,Spidey可不是一個悲劇英雄。他樂觀,愛幻想,而且一點不缺幽默感。就算背負著內心的愧疚,得不到別人的理解,還經常被警察追捕、被媒體責難,也不能改變他的天性。即使在激烈的戰斗中,他也總能令讀者開懷。而在漫威世界的其他英雄書里客串時,蜘蛛俠更是屢屢擔當起搞笑的任務。而在生活中,他會錯過約會,會沒錢交房租,會忘了在相機里裝膠卷……總之,他就是這樣一個隨處可見的毛頭小夥子。
同時,漫威也開始挖掘舊有的英雄們。在神奇四俠第4期上,拿摩復甦了。雖然拿摩的獨立漫畫只是偶爾出版,但是他在整個漫威世界中都是一個活躍角色,經常和其他英雄共同出現。
許多新的人物也不斷被創造出來,其中大部分都是斯坦·李的傑作:雷神托爾,鋼鐵俠,還有蟻人、黃蜂俠、超膽俠、特工尼克·弗瑞……
1964年,斯坦·李和傑克·科比樹立起了漫威歷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他們創造了漫威的全明星陣容:復仇者聯盟。
復仇者聯盟創刊號
復仇者初戰的對手是邪神洛基,盡管這主要是雷神托爾的敵人,但是蟻人、黃蜂俠、鋼鐵俠、綠巨人等都捲入了。在戰斗勝利之後。他們決定定期會面,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對敵。這就是復仇者的由來。由於難以控制自己力量的綠巨人並不適合團隊合作,所以第二期就退出了;其他成員在找尋途中發現了被冰封在北海里的美國隊長,他也成為了這支戰隊的領導人物。不久,由身為巨富的托尼·史塔克出資,在曼哈頓設立了復仇者總部。
由於當時漫威的發行渠道有限,每個月只能出版少量的漫畫,所以他們覺得讓已有獨立漫畫的明星們再佔一本書有點不合算。於是,漫威在第16期撤走了除美國隊長以外的全部主要角色,代之以三名「改過自新」的反派:神箭手鷹眼,變種人快銀和緋紅女巫兄妹,他們長期留在復仇者聯盟中。當漫威終於走出發行困境後,原本的創立者們(除了綠巨人)也都回來了。復仇者的成員變動也很大,不少漫威人物都曾經在其中呆過一段時間。到1985年,它的人數變得極其龐大,就算除去非活躍成員,也難以容納在一本書的篇幅里。因此鷹眼在洛杉磯另建了分部——「西海岸復仇者」,這一分部一直持續到1994年。紐約總部則至今仍在繼續運行中。
X戰警創刊號
同一時期誕生的團隊還有X戰警。故事發生在由X教授建立的變種人學園,它的目的一方面是訓練年輕的變種人正確運用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是保護世界不被邪惡一方的變種人侵害。故事從新學生琴·葛蕾來到學園開始,加上鐳射眼、野獸、天使和冰人,一共五名成員。他們一開始的對手便是萬磁王。
此時的X戰警成員都身著統一的制服,非常年輕,不過比起別的戰隊,其最大的特色是有一位並不參與實戰的領導——輪椅上的X教授。漫畫引入了「學習和控制超能力」的思想,這是同一貫的超級英雄概念所不同的。既然活動地點是學校,難免和校園青春劇一樣,加入感情戲等「文場」,並不是一味的打鬥,這是當時其他的漫畫戰隊很少涉及的。
漫威的大部分英雄都靠斯坦·李一個人來編寫,這樣繁重的工作量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有時甚至連斯坦·李自己都不記得寫過的人物,為了方便記憶,他在為筆下人物取名時故意把姓和名都選取相同的首字母——彼得·帕克 (Peter Parker)、布魯斯·班納(Bruce Banner)、馬特·默多克(Matt Murdock)……同時,他發明了「漫威式創作法」:第一步:編劇和編輯討論,提出故事梗概和大綱;第二步:畫家接到大綱後,決定故事的步調和重心,畫成指定頁數的漫畫;第三步:編劇拿到畫家鉛筆稿後,以其作為指導,撰寫最終的劇本,包括人物對話和標題;第四步:描字、墨線和上色的工序。這種做法相當於編劇們只提供創意,由畫家們發揮自己的創造進行創作,然後編劇再來「看圖說話」,減弱了編劇的勞動,而增加了畫家的工作,所以同漫威編劇們配合的畫家們就尤為重要。
靠著這一大批出色的人物,到了1968年,漫威已經追上甚至超越DC,成為漫畫業的又一巨頭。同時,漫畫行業也終於走出了困境,高速發展起來。這個時代也被稱為漫威時代。
金剛狼初次登場
1974年,漫威又推出了一個同過往的英雄都大不一樣的神秘人物:他個子不高,脾氣火爆,狂野、危險,手背上能伸出鋒利的鋼爪,所受到的任何損傷都能迅速復原。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人們只知道他叫做金剛狼(Wolverine)。他作為加拿大政府的特工「Weapon X」,在《The Incredible Hulk》第180期的最後一頁上登場,並在緊接著的第181期中得到了集中表現。
此時X戰警已經停刊了好幾年。金剛狼的出現為這部漫畫帶來了新的生機。漫威決定保留一部分原有的成員,另外再加入一批新鮮血液。1975年,《Giant-Size X-men》特刊出版。它既為老隊員提供了發揮的空間,也為新加入的成員安排了特別任務讓其得以表現。一支全新的隊伍誕生了。X-戰警成為最流行的英雄漫畫之一,而金剛狼始終是新的X戰警里最吸引人的角色,他看上去既是英雄又是反派,似乎天生就是要將對手剖殺似的。但是在他的野性之中,又有著頑強的意志力和驚人的自製力——多年以來,許多作者都將他描寫成集狂暴的殺手與自製的典範於一身的人物。在團隊之中,金剛狼也總是偏向於獨行俠的角色——他冷酷,頑強,沉默寡言,而他神秘的過去也總是一個謎。漫畫里偶爾透露出他的經歷的一鱗半爪,反而更加勾起讀者的好奇心。直到2002年,漫威才在《Origin》(起源)一書中詳細披露了他的來歷。
八十年代
進入八十年代,為了順應美國漫畫讀者趨於青年化的形勢,漫威對《超膽俠》(Daredevil)進行了改造,擔綱的是在讀者中呼聲很高的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這位既是編劇又是畫家的年輕作者,徹底改變了這個原本平平無奇的故事的基調和發展方向。米勒帶來了驚險的武打場面,鮮明的表現主義畫法,現實而黑暗的劇情,以及新的敵人Elektra,她既是超膽俠的前女友也是殺手。於是,米勒筆下的超膽俠漫畫並非簡單的正邪大戰,而混合了超級英雄和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風格,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這個時期,漫威讓自己的角色變得更加黑暗、冷血,塑造了懲罰者等「反英雄」。
漫威的前身雖然在四十年代就存在,但真正確立方向並開始發展是在六十年代初,一個從美國夢中覺醒,並開始將夢幻打破的時代。因此也造就了漫威的特點:走現實路線,80%以上的故事都發生在紐約市,英雄們是被排斥的對象,《號角日報》頭版整天掛著批判蜘蛛俠的高論。漫威的英雄不是完美的,他們展現給我們的,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缺陷:媒體的誇大事實、政府的不負責任,還有階級與種族的沖突——X戰警就是代表。這群受人歧視的英雄,本身就是對傳統的英雄主義的顛覆。蜘蛛俠則始終被媒體視為眼中釘,並被受輿論左右的警方當作殺人兇手。他們活在一個殘酷的世界中,不得不全力求存,並且同罪惡對抗。漫威雖然也充滿了魔法、太空冒險和日本忍者,但它紮根在一個醜陋、骯臟的現實背景中,因此顯得更為「真實」一些。
終極宇宙
在漫威的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人物互相串門:蜘蛛俠跑去和綠巨人戰斗,金剛狼和美國隊長一起搭救了年幼的黑寡婦。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各自有不同的漫畫,但只要屬於同一公司,就都是一個「世界」(Universe)里的人物。
所謂Universe,—般就是同一公司的角色在漫畫中所生活的龐大、復雜的「世界」。在同一世界裡的人物雖然有各自的主打漫畫(包括但不限於英雄漫畫),但互相之間有所關聯,並可以發生互動。而漫威的主世界即為Marvel Universe(也被稱為地球616/ Earth-616,意為1961年6月建立)。「世界」概念的重要性,就是保證同一公司出品的漫畫在一定范圍內的整體連續性。假如一個事件在一本書里犮生,那麼同一世界裡的所有人物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這種做法有它的好處,就是故事有連續性,雖然是不同的編劇和畫家共同創作,但大家都在同一個大背景下,所以不會亂;但也有缺點,那就是面對浩如煙海的背景劇情,一個新讀者很難明白來龍去脈,也不太可能去把幾十年的漫畫都補習一遍。因此,美國漫畫界發現自己處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境地:新讀者越來越少,漫畫店越來越小眾。
2000年的世紀之交,漫威針對這種情況,開始著手進行一個大膽的計劃:何不幹脆丟掉過去的歷史包袱,從頭講述英雄們的故事?這些角色經過重新包裝,在21世紀背景下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新的讀者投入其中。
首先被列為實驗對象的是漫威最熱門的系列——蜘蛛俠,隨後是X戰警。這兩大王牌獲得成功之後,其他英雄系列如神奇四俠等也逐漸加入進來,開創了漫威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被稱為終極宇宙(Ultimate),編號為地球1610(Earth-1610)。所有標題中有「終極」字樣的漫畫都屬於這個世界,其本意是從頭開始講述一批主流英雄的故事,吸引新讀者。這些英雄一開場就被設定在了21世紀,其身世經歷與正傳既相似又不同,貼近當代人的生活。終極系列發展到後來,與主線的差別已經很大。
終極系列的初衷是吸引新讀者,但老讀者同樣也會從這些新的演繹中獲得樂趣:他們所熟悉的情節發生了哪些改變?「增強版」的某某角色將會是個什麼樣子?對於從前某些飽受批評的橋段,作者和讀者雙方都相當於獲得了第二次機會——他們知道從前錯在哪裡,這一次重新講述的故事將會更好。
「終極宇宙」和正傳世界之間的差異,本身就是這個系列的最大賣點。畢竟,正傳里的角色多半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在「80後」「90後」讀者面前,當年令他們的父母贊嘆不已的神作,如今已經成了古董:蜘蛛俠和X戰警誕生的年代流行的是輻射,如今時髦的則是納米和基因;伽馬射線在漫畫里是創造綠巨人的可怕射線,今天伽瑪刀在醫院並不罕見;而曾經揮拳痛揍希特勒的美國隊長,更是曾祖父級的人物了。
在終極宇宙里,我們的英雄不僅回到了原點,甚至比正傳里他們登場時還要年輕——神奇先生里德·里查茲不再是兩鬢斑白的科學家,而是僅僅二十一歲的天才青年;終極版的怪奇博士是原怪奇博士的兒子,法力經常出問題,還喜歡在媒體上拋頭露面……
終極宇宙雖然由各個英雄自己的系列構成,互相之間相對獨立,但都或多或少地牽涉到一條暗線:各國政府製造超級士兵的企圖。就連絕大部分時間獨往獨來、自成一體的《終極X戰警》也不例外,雖然他們作為變種人,很少干涉一般人的糾紛,但旨在將變種人洗腦作為武器的「Weapon X」計劃,始終是X戰警們要面對的陰影。
漫威世界裡早就有了現成的超級士兵——美國隊長。不過美國隊長被製造出來之後,發明超級士兵配方的科學家就被德國間諜暗殺了,於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可是這樣一個樣板擺在那裡,誰都會覺得有一就有二。所以各國都在努力想製造自己的超級士兵出來,就連美國也從未停止重新製造一位新的隊長的試驗。
換言之,整個終極系列的重要背景就是各國之間的基因競賽。綠巨人是科學家布魯斯·班納試圖使用自己的基因製造超級士兵的產物;那隻咬彼得·帕克的蜘蛛,原是綠魔諾曼·奧斯本的實驗品,目的是臝得軍方的超級士兵訂單;還有沙人、克隆蜘蛛俠……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繼美國隊長之後,再度打造一個完美的超級人類。各國都有自己的研究項目。歐洲各國甚至模仿美國隊長造出了代表自己國家的「隊長」。
盡管如此,在終極宇宙里,按照美國法律,未經政府許可而故意改造人類基因依然是非法的。這也是變種人遭到排斥的原因之一:雖然他們的基因變異是與生倶來,不算在法律限制之內,但他們也和在正傳里一樣,為人們所畏懼和歧視。
這是一個世俗的世界。在終極宇宙里,托比·馬奎爾主演的《蜘蛛俠》電影正在上映,終極戰隊的成員則在討論布拉德·皮特和約翰尼·德普誰會出演他們的影片;美國隊長率領美軍進入伊拉克,普京總統聲明俄羅斯和入侵美國的超能部隊沒有關系……但它比同樣標榜現實的正傳要高明:它不是因為「黑暗」才顯得現實,而是真正讓人感到它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生活,都發生在我們身邊。這個世界裡也存在魔法、平行世界、時間旅行,但同正傳比較起來無論是范圍還是強度都要低得多——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戰斗所造成的破壞規模則要大得多。綠巨人動不動就毀掉整個街區,死傷數千人,這在正傳里甚少提及,彷彿正傳里的戰斗不是發生在人口稠密的紐約一樣。
H. 漫威是什麼
漫威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是美國與DC漫畫公司(DC Comics)齊名的漫畫巨頭,它創建於1939年,於1961年正式定名為Marvel,旗下擁有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托爾、綠巨人、金剛狼、神奇四俠、惡靈騎士、蟻人等8000多名漫畫角色和復仇者聯盟、X戰警、銀河護衛隊等超級英雄團隊。2008年底,華特迪士尼公司以42.4億美元收購Marvel Entertainment Inc.,獲得了絕大部分漫畫角色的所有權。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稱為「漫威」。
《鋼鐵俠》 Iron Man(2008.04.30)
I. 求所有漫威電影上映順序
目前一共是20部,分別如下:
《鋼鐵俠》Iron Man(2008)《無敵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2008)
《鋼鐵俠2》Iron Man 2(2010)《雷神》Thor(2011)
《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2011)《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2012)
《鋼鐵俠3》Iron Man 3(2013)《雷神2黑暗世界》Thor: The Dark World(2013)
《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2014)
《銀河護衛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2014)《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2015)
《蟻人》Ant-Man(2015年7月)
《美國隊長3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2016年5月)《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2016年11月)
《銀河護衛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2(2017年5月)《蜘蛛俠:返校季》Spider-Man:Homecoming(2017年7月)
《雷神3諸神黃昏》Thor: Ragnarok(2017年11月)《黑豹》Black Panther(2018年2月)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Avengers: Infinity War(2018年5月)
《蟻人2:黃蜂女現身》(2018年7月6日)
拓展資料
漫威及超級英雄介紹
1939年4月,MARVEL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位變種人超級英雄——納摩,同年10月,世界上第一位生化人超級英雄——初代霹靂火誕生,並將納摩引入其中,這水與火的雙重合作,打出了MARVEL史上的第一拳。
2009年底,MARVEL被華特迪士尼公司以42.4億美元收購,成為其子公司。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稱為「漫威」。旗下擁有蜘蛛俠、金剛狼、美國隊長、鋼鐵俠、雷神托爾、綠巨人、驚奇隊長、死侍、蟻人、黑豹、奇異博士、夜魔俠、懲罰者、傑茜卡·瓊斯、盧克·凱奇、鐵拳、惡靈騎士、刀鋒戰士、野蠻人柯南等超級英雄,和復仇者聯盟、X戰警、神奇四俠、銀河護衛隊、神盾局、捍衛者聯盟、異人族、光照會等超級英雄團隊。
J. 求漫威的電視劇、動漫、電影
漫威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是美國與DC漫畫公司(DC Comics)齊名的漫畫巨頭。它創建於1939年,於1961年正式定名為Marvel,旗下擁有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托爾、綠巨人、金剛狼、超膽俠、惡靈騎士、蟻人等8000多名漫畫角色和復仇者聯盟、神奇四俠、X戰警、銀河護衛隊等超級英雄團隊。2008年底,華特迪士尼公司以42.4億美元收購Marvel Entertainment Inc.,獲得了絕大部分漫畫角色的所有權。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稱為「漫威」。
創始之初
Marvel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當時公司名為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 Comics),而在1961年正式更名為Marvel Comics,並確定了正式的標記:在漫畫封面的左上角,設置一個長方框,裡面有著當期主角的形象,下面是「Marvel Comics Group」的字樣。因為Marvel有「驚奇、奇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一度被稱為「驚奇漫畫」,2010年9月Marvel將中文名稱正式定為「漫威」。2011年4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B館漫威展區里,Marvel宣布其中文名「漫威」正式登陸中國。
漫威的創立者是出版商馬丁·古德曼,古德曼早先致力於創辦通俗雜志,題材涵蓋西部故事、偵探、冒險和科幻等許多方面。到1938年,他決定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新奇,華麗,還要有引人入勝的激烈場面——漫畫正是這樣的東西。盡管當時DC漫畫公司已經搶得了先機,推出了兩大王牌角色超人和蝙蝠俠,不過憑借新奇的點子和精彩的創意,漫威還是獨辟蹊徑,創造出了令人難忘的新角色。
1939年,一本叫做《Motion Pictures Funnies Weekly》的漫畫在電影院作為贈品發行,Namor the Sub-Mariner(海王子納摩)在其中初次登場。他是人類與魚類的結合體,可以在水下生活。這是漫威的第一位超級英雄——比公司的成立還要早半年。之後,這個故事經過少許擴展,被重新收錄在一個新出版的系列中。而這個新的漫畫刊物的名字將成就一個漫畫帝國的英名——《Marvel Comics》。
其實,納摩並不像超級英雄,反倒像是英雄們常常對抗的怪物。他父親是人類,母親是水下世界的公主。半人半魚的他不僅外貌怪異,其行為也頗值得推敲:長大成人的納摩因為他那美麗的王國被毀,誓要向「地面人」展開復仇。他年輕、危險,而且憤怒。他可不管地面人的死活——他毀壞了大樓和船隻,可以說是近乎屠殺。
大事件
1997 零容忍行動(Operation Zero Tolerance);英雄重生(Heroes Reborn)
1999 第二次超級英雄大賽(Contest of Champions II);永遠的復仇者(Avengers Forever)
2000 天啟十二使徒(Apocalypse The Twelve);最高戒備(Maximum Security)
2001毀滅前夕(Eve of Destruction);康之王朝(The Kang Dynasty)
2002 無限深淵(Infinity Abyss)
2004 復仇者解散(Avenger Disassembled);國家公敵(Enemy of the State);秘密戰爭(Secret War)
2005 馬格納斯之殿(House of M)
2006 湮滅(Annihilation);英雄內戰(Civil War)
2007 綠巨人世界大戰(World War Hulk)
2008秘密入侵(Secret Invasion);湮滅征服(Annihilation Conquest)
2009黑暗王朝(Dark Reign)
2010圍城(Siege);英雄時代(Age of Heroes);影域(Shadowland);混沌之戰(Chaos War)
2011恐懼本源(Fear Itself)
2012 復仇者大戰X戰警(AvengersVs. X-Men: Versus)
2013奧創紀元(Age of Ultron);無限(Infinity)
2014 原罪(Orginal Sins);復仇者和X戰警:善惡軸心(Axis)
2015 秘密戰爭3(Secret War3)
著名英雄
美國隊長
美國隊長
本名:斯蒂夫·羅傑斯(Steven "Steve" Rogers)
首次登場:《美國隊長》第1輯第1期(1941年3月)
創作者:編劇喬·西蒙、畫家傑克·科比
美國隊長是創作於二戰時代的老牌英雄,最著名的反法西斯鬥士之一。他本是瘦弱的青年史蒂夫·羅傑斯,接受了超級士兵改造手術,成為唯一成功的實驗品,身體各項素質達到人類極限。他沒有真正的超能力,雖然使用著堅不可摧的特製盾牌,但他最大的武器當屬勇氣、毅力和愛國精神。二戰結束前夕,為阻止德軍的超級火箭發射,美國隊長隨著爆炸被拋到了冰冷的北海里,冰凍起來。直到1964年才被剛剛組建的復仇者聯盟找到。蘇醒的羅傑斯繼續為了正義而戰,但當代世界已經不像昔日一樣善惡分明,他也不時被人們視為落後於時代的活化石。作為漫威少數近乎道德完人的英雄之一,美國隊長以自己與現實競爭的特點贏得了讀者的關注。
能力:體能狀態已經達到了人類所能達到的巔峰體能、非凡的領導才能;超強的武術格鬥技巧(智力:6 力量:4 速度:5 耐力:6 能量級:1 戰鬥技能:7)
武器:振金盾
浩克
浩克
本名:羅伯特·布魯斯·班納(Robert Bruce Banner)
首次登場:《無敵浩克》第1輯第1期(1962年5月)
創作者:編劇斯坦·李、畫家傑克·科比
科學家布魯斯·班納受到自己開發的武器輻射,變異成巨大的綠色生物,具有無敵的力量,並以「越憤怒,越強壯」聞名。浩克代表了一種無視一切障礙、難以自控的野性,尤其是與循規蹈矩的文明人形成對比,因此他一直受到社會的敵視,與其他英雄的關系也時好時壞,但同時他仍然保持著鋤強扶弱的英雄特質。浩克長期以來受到廣泛的喜愛,人們在他身上寄託了自己反抗權威、發泄不滿的感情。
能力:
超人的力量、速度、精力、耐力
重生治癒能力
可看見靈體
放射線吸收能力
變身
高心靈控制防禦力
部份化身具有天才程度智力
憤怒不止 力量無限
武器:綠殤鎧甲
蜘蛛俠
蜘蛛俠
本名:彼得·本傑明·帕克(Peter Benjamin Parker)
首次登場:《驚奇幻想》第15期(1962年8月)
創作者:編劇斯坦·李、畫家斯蒂夫·迪特科
彼得·帕克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意外的被一隻受過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傷後,獲得蜘蛛一般的特殊能力。導致他決定成為蜘蛛俠的關鍵,就在於他放過了一個小毛賊,而那個人隨後在一場搶劫事故中殺害了他的叔叔,彼得認為這是他的錯誤,因此選擇成為蜘蛛俠來拯救世界上更多的人。身為一個青少年,彼得除了面對那些超級英雄該肩負的責任,同時也必須應付一些青春期時普遍會遇到的麻煩。蜘蛛俠的創造者們賦予了他超強的力量與敏捷性、能黏附在大部分表面上的能力、可以對危險快速做出反應的蜘蛛感官以及使用自己發明並命名為「蛛網發射器」的裝置射出蜘蛛絲,使他得以對抗反派們。
能力:超強力量、蜘蛛感官
武器:蛛網發射器
雷神托爾
本名:索爾(Thor Odinson)
雷神·托爾
首次登場:《Journey into Mystery》第83期(1962年8月)
創作者:編劇斯坦·李、畫家傑克·科比
來自現實中的北歐神話,漫威對其身份進行了一些現代性的設計,在保留神話色彩的同時把他連同全世界幾十個古代神話體系引入了漫畫時空。托爾是神界最強大,最有英雄氣概的成員之一,是仙宮的守護者和繼承人。但他後來逐漸變得傲慢自大,所以被父親——眾神之父奧丁被打入人間以學習謙遜,此後逐漸與人類為友,與各種惡勢力抗爭。他雖然是神,但不是全能的,也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困境:與世俗規則的互不理解,與神族同胞的種種分歧,與宇宙更高勢力的抗爭……作為一個超凡而又漫步凡間的英雄,他將繼續在漫威世界呼風喚雨。
能力:毀滅級力量、錘子可控制雷電
武器:姆喬爾尼爾(Mjolnir)/雷神之錘:
其名帶有粉碎之意。姆喬爾尼爾其實就是俗稱的「雷神之錘」。它是由侏儒鍛造而成的,托爾用它做武器,用起來得心應手;用它做工具,使人具有神力。它有很多神奇的特性,如扔出去後仍能回到托爾的手裡。巨人特里姆將它偷走,企圖脅迫弗蕾亞嫁給他。弗蕾亞拒絕去特里姆那裡,托爾便化裝成弗蕾亞,拿到了錘子,殺死了特里姆等巨人。
鋼鐵俠
鋼鐵俠
本名:安東尼·愛德華·「托尼」·斯塔克(Anthony Edward 「Tony」 Stark)
首次登場:《懸疑故事》第39期(1963年3月)
創作者:編劇斯坦·李、畫家傑克·科比
大軍火商、億萬富豪、花花公子托尼·斯塔克,經歷生死考驗後決心把聰明才智用在造福人類上,為自己設計了一系列的高科技裝甲,成為當時最受矚目的英雄之一。托尼·斯塔克精明風趣、過著令書中人和讀者都羨慕的瀟灑生活,但他同時也面臨著身體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雖然事業有成,遨遊政、經、軍界,卻也歷經多次重傷、破產、黑化、被控訴。他為世界和平和整個超級英雄事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又因為自信過甚而試圖控制其他超人類,幾乎身敗名裂。他就是如此一個聰明、正直而又沖動、彷徨的商人,但其英雄本質仍然不會磨滅。
能力:鎧甲的能力,鋼鐵俠擁有賦予他超人力量,超人耐力,飛行能力與多種武器的動力裝甲。此盔甲是由托尼斯塔克設計並大多數時間都是由他穿戴的。斯塔克是位美國億萬富翁與軍火製造商,以他獨特的生活方式與其聰明才智及天才發明家聞名。其他曾成為鋼鐵人的人包括多年的夥伴與摯友吉姆羅德斯,親信哈洛「快樂」霍根,艾迪麥奇(Eddie March),以及麥克歐布萊恩(Michael O』Brien)。
鐵甲裝的武器系統也隨著時間不斷的演進,但鋼鐵俠的制式攻擊武器一直都是其經由手套掌心發射出的沖擊光束(Repulsor Ray)。內建在各代裝甲中的武器包括了由胸口發射的單束光炮(Uni-Beam);隨著運行吸收周圍動能的脈沖光,運行距離越遠就越強大;電磁沖波發射器;以及能量護盾。其他的功能包括了發射極凍光線(Ultra-Freon),製造與操控磁場,音波炮,用來製造誘餌的全像製造器。
除了一般時期穿著的泛用功能裝甲,斯塔克還研發了數套特殊功能裝甲讓他可以適應太空旅行,深海潛水,匿蹤潛行等狀態。
除了裝甲賦予他的能力外,發明天才斯塔克仍不斷的創造出新的科技並不停的改良現有的科技。這樣的特質延續至當他遇見強敵與危機時,讓他可以以不尋常但有效的運用他的裝甲。
武器:鋼鐵鎧甲
超膽俠
超膽俠
本名:馬特·邁克爾·默多克(Matthew Michael Murdock)
首次登場:《超膽俠》第1輯第1期(1964年4月)
創作者:編劇斯坦·李、畫家比爾·埃弗里特
少年失明卻獲得其他超常感官的律師馬特·默多克,在父親遇害後踏上反犯罪道路。超膽俠有超能力,但不是攻擊性強的類型,他最精彩的故事往往都發生在紐約的陰暗角落,加上他頑固地堅持不參加其他英雄的團隊,使整個系列呈現出現實而冷酷的風格。超膽俠以明暗兩種不同的身份和手段捍衛正義,但自己也不時陷入兩難境地。他無畏而孤獨地挑戰那些畏懼他的對手,他們大多也沒有強大超能力,卻掌握著現實的人力物力財力。經歷了最近的一次誤入歧途和自我放逐後,這個孤傲的男人又回到了征途之上。
能力:超級感官,耳朵類似雷達。
武器:Billy Club
懲罰者
懲罰者
本名:弗蘭克·卡斯特(Frank Castle)
首次登場:《驚奇蜘蛛俠》第129期(1974年4月)
創作者:格雷·康韋
一位退伍軍人,沒有超能力,只有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戰鬥技巧和裝備。他目睹自己親人死於黑幫之手,遂將自己的餘生投入到了追殺所有有罪之人的戰爭中。懲罰者與大多數英雄沒有好交情,也是個典型的孤獨英雄,確切地說是「反英雄」。他的主張不符合主流英雄的原則,卻道出了許多平凡人物(包括現實中的讀者)的心聲,因此在這個超能力遍地皆是的世界,他依然屹立不倒,繼續他的征戰。
能力:軍人,使用各式武器。
武器:人類冷熱武器
金剛狼
本名:詹姆斯」羅根「·霍雷特(James "Logan" Howlett
金剛狼
)
首次登場:《不可思議的綠巨人》第181期(1974年10月)
創作者:里·偉恩(Len Wein)、藝術指導約翰·羅密塔(John Romita Sr.)、賀伯特·林普(Herb Trimpe)
Jame Howlett是變種人,具有動物敏銳的感覺,強化的物理能力,可伸縮的骨頭爪以及迅速的再生能力,可從所有創傷、疾病或者毒素侵入下快速復原,因此壽命也比正常人的壽命延長許多。是十九世紀出生於加拿大富裕子弟。漫畫系列中,因家族悲劇,躲至加拿大亞伯特省北方的采礦殖民地,隱姓改名為「羅根」(Logan)。羅根在礦坑中成長,多半時間都與荒野的狼群之間共處,直到重返文明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根曾與美國隊長合夥作戰,持續他的美軍使命生涯,也為加拿大傘兵部隊賣命。
能力:
自我修復的能力,並不會老去,雙手能自由伸出爪子而不會使皮膚受傷,此外他也有大約兩噸的力量。而他的克隆人X-23則除了他原本的能力外,速度也更加敏捷。
武器:骨爪,艾德曼鋼爪
驚奇女士
驚奇女士
本名:卡羅爾·丹佛斯(Carol Danvers)
首次登場:#13 (1968年3月)
創作者:Roy Thomas Gene Colan
Danvers是一名前美國空軍情報局探員,後升職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安全負責人,暗戀外星英雄 Captain Marvel(驚奇隊長/驚奇先生)。在驚奇隊長的故鄉Kree(克里星)科技暴露後, 她得到了超乎於常人的力量,飛行的能力以及其他不可思議的能力,然後她就成了Ms.Marvel.
在70年代後期,Ms.Marvel 被塑造成一個獨立的女權主義英雄。在那個故事之後的一段時間里,盡管她個人故事中的悲劇已經使她的人生變得復雜,作者仍把她與Avengers (復仇者/復仇者聯盟)和X戰警聯系起來。多年來,她也曾用過Binary(二進制)和Warbird(戰鳥)的稱號。
能力:
Ms.Marvel擁有眾多超級能力,最初包括常人的力量和對痛苦的忍耐力,令人敬畏的物理傷害抵禦能力,飛行能力和預知能力。作為 Binary(二進制)時,她能控制宇宙級別內的電磁光譜和引力域能量的每種形態,有著更大幅度增強的力量,以超光速飛行。在她與能提取她能量的白洞連接後,她失去了大部分宇宙能量,但她仍能保持著對傷害的抵抗力,飛行能力,所有可以控制能量的潛力,和她最初超於常人的力量。
惡靈騎士
本名:強尼·布雷澤(Johnny Biaze)
惡靈騎士
首次登場:#漫威聚光燈5(1972年8月)
創作者:作者兼編輯羅伊·托馬斯(Roy Thomas)、作者加里·弗里德里希(GaryFriedrich)、畫家麥克·普魯格(Mike Ploog)
Johnny Biaze是一名特技飛車手,並以及其危險的表演而著稱。因父親突患絕症而將靈魂賣給惡魔,一直希望通過表演結束自己的生命,但無論如何他總是能夠死裡逃生。形象一般是燃燒著的一副人體骷髏、穿著皮衣、背負鐵鏈的英雄,並騎上燃燒著的摩托車,到各處對付邪惡敵人。那隨風飄散的火焰,冒火的骷髏頭訴說他的無比仇恨,他把靈魂獻給地獄,用毒火和鎖鏈圍住你骯臟的軀體,在他冒火的眼中,你看到自己罪惡的一生,那狂躁的笑容吞噬你整個靈魂。
他騎著鬼面哈雷穿梭在夜幕中,遊走在地獄與塵世之間,馬達轟鳴著狂怒的咆哮,留下的是一條劃清光明與黑暗的火線。摩托車所經之處都會是一片狼藉,路上亦會帶上一條火痕。
能力:審判之眼,不死之身,超級力量,無法被物理攻擊殺死,可以自由操縱地獄之火,全身被火焰包裹,其摩托車可在任何平面行駛。
武器:鎖鏈、惡靈摩托
反派
奧創
真名:奧創(UItron)
首次登場:The Avengers#54
創作者:Roy Thomas、John Buscema
奧創
它是亨利·皮姆博士(蟻人)創造出來的智能機器人,後來奧創擁有自我意識後變壞,企圖消滅地球上所有有機生命體,並成為復仇者主要勁敵之一。終極程序,擁有刀槍不入的身體和超強的癒合能力,能夠根據對手的特點而自我更新程序並進化出克制對手的強大的能力,是超級智能機器人,包括UItron-1,UItron-2,UItron-3等等,也就是奧創一號,二號,三號等等許多代的機體。在電影《復仇者聯盟2:奧創時代》中改編為鋼鐵俠創造設計。
紅骷髏
真名:約翰·施密特(Johann Schmidt)
紅骷髏
首次登場:《Captain America Comics》 #1 (1941),(modern)
《Tales of Suspense》 #66 (1965)
創作者:編劇喬·西蒙、畫家傑克·科比
與美國隊長纏斗半個多世紀的老對手,納粹勢力的代表。紅骷髏在二戰時代就是希特勒手下的謀士和科學家,當美國隊長陷入休眠時,他也由於毒葯而沉睡了幾十年,直到世紀之交;蘇醒的紅骷髏繼續追求納粹帝國的征服榮耀,兩人再次交手。當紅骷髏的身體開始衰亡時,他在與美國隊長的決戰中喪命,但其同夥利用隊長的DNA製造了一個新的完美身體,使他復活。紅骷髏建立過龐大的組織,竊取過巨大的力量,策劃過幾乎成功的大陰謀(包括內戰後謀害美國隊長),但終於在隊長復活的戰斗中再次身亡,然而他的女兒Sin卻繼承了他的惡劣思想,繼續在世上肆虐。
邪神洛基
真名:洛基·勞菲森(Loki Laufeyson)
洛基
首次登場:《Venus》 #6 (1949),(modern)
《Journey into Mystery 》#85 (1962)
創作者:編劇斯坦·李、畫家傑克·科比
北歐神王奧丁收養的兒子,實力強悍,不僅渴望權力,其征服的野心也相當強烈。一直嫉妒著兄長托爾,為此策劃了利用綠巨人攻擊他的陰謀,卻反而促成了復仇者聯盟的誕生,他也由此成為復仇者聯盟中的第一大反派。後來,洛基在一場浩劫的最後關頭救助了托爾,自己犧牲了,轉生成一個小男孩,邪惡的性格收斂了不少。在電影《雷神2:黑暗世界》中洛基與哥哥托爾合作打敗了黑暗精靈馬勒基斯,給影迷們留下了很多好感。
毀滅博士
毀滅博士
真名:維克多·凡·杜姆(Victor Van Doom)
首次登場:《Fantastic Four》 #5 (1962)
創作者:編劇斯坦·李、畫家傑克·科比
漫威反派在地球上的最早出場及地位最高者之一,是神奇四俠的宿敵,但與幾乎所有主要英雄都作對過。此人出身虛構的歐洲小國,自身沒有超能力,通過學習和機緣掌握了大量先進科技和魔法知識,屬於地球最有智慧者之列;由於在實驗中毀容,他戴上了金屬面具,並開發出不亞於鋼鐵俠的鎧甲。他奪取了故國權力,把它提升為世界強國,同時試圖征服外部世界,多次與超級英雄們交手。毀滅博士以不惜一切代價追尋宇宙奧秘而聞名,染指過許多宇宙的偉力,多次強到逆天的地步,但最終仍然難免邪不勝正。
滿大人
真名:Gene Kahn、Zhang Tong、Chu
首次登場:《Tales of Suspense 》#50 (1964)
創作者:編劇斯坦·李、畫家傑克·科比
滿大人
滿大人,著名的漫威反派,鋼鐵俠的死敵。生於20世紀初軍閥混戰時期,和鋼鐵俠類似的是他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少,錢多的下輩子都花不完,很年輕的時候就將家業壯大到富可敵國的狀態,更是藉助於強大的經濟實力進入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掌握了中國的真正實權。但是在他即將真正意義成為中國之王的時候他急流勇退,選擇隱居下來,投入到古代玄幻研究上來,漸漸淡入人們的視野。時間轉移到現代,滿大人的神功已經大成。決定卷土重來再創輝煌。
萬磁王
真名:埃里克·蘭謝爾(Max Eisenhardt)
首次登場:《X-Men》 #1 (1963)
萬磁王是漫威漫畫公司旗下超級漫威反派,他可以控制地球磁場、破壞鐵制物或者利用磁場讓自己飛起來,與X教授是多年好友,因人類原因與X教授分道揚鑣,創建了變種人兄弟會,因為經歷過二戰的殘酷,和人類對變種人的瘋狂打擊,使得萬磁王極度憎恨人類,電影版由英國演員伊恩·麥凱倫飾演,前傳《X戰警:第一戰》中年輕版萬磁王由德國演員邁克爾·法斯賓德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