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師要看的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哪些
1. 地球上的星星
導演:阿米爾·汗
主演:達席爾·薩法瑞 / 阿米爾·汗
年份:2007
片長:165 min
簡介:影片《黑板》描述了在伊朗戰火紛飛的庫爾德地區,一群教師背著這塊維持生計的黑
板到處找學生授課,以此來養家糊口的故事。
通過這一塊小小的黑板,映射出戰爭、難民、飢餓、疾病、婚姻、教育等等問題。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它是難民的避彈掩體,當孩子受傷的時候,它是固定斷腿的夾板。
但始終不渝的是,它的本質沒有變,它依舊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小黑板。
影片最後,少年和黑板一起隕落,不禁令人嘆息,感慨戰爭的無情和殘酷。當戰爭來臨,別說受教育的權利,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權都被剝奪。
『貳』 黑板的影片評價
操縱片中人命運的安拉之手,就是時不時響起的冷槍、時不時遭遇的空襲,那些黑板的最大用處不是教師教學時為學生做演示,而是在空襲時塗上黃泥作掩體。對於荒原上的流浪者們,生存是第一要義。而影片最別具一格之處是,機智地展現了那兩位教師因為有了知識也具有了知識分子獨有的「智慧的煩惱」——哪怕只接受過兩年教育。影片拍攝的冷靜客觀,只呈現生活狀態而不作刻意解釋,這種不落俗窠的製作方法讓《黑板》具有了高級的格調。
《老師的黑板》並非喜歡伊朗電影的觀眾所意料的「小孩片」,而是以兩個「流動老師」的際遇帶出伊朗邊界人民的生活慘況。這些流動老師扛著黑板到處找學生,其景象與行徑恐怕是中國觀眾難以想像理解的,但是當其中一個老師找到一群在兩伊邊界背著走私貨物涉險求生的孩子,而另一個老師則碰到一群找路回家鄉的老人婦孺時,答案已不辯可明了。
走私的孩子們自稱是「騾子」,扛著幾乎壓垮他們背脊的貨物,一不小心極有可能在途中跌落山谷,甚至遭邊境士兵射殺,會不會寫名字和算數這檔事,這時候一點都不重要了,黑板還不如當成擔架,用來扛無法行走的老先生,當他們在路上遇到疑似槍彈、甚至化學武器攻擊時,黑板已不是教育的工具,而是保障安全的防護牆。而這個老師最後在邊境跟妻子離婚,因為他們分屬不同的國家,妻子要回自己的家,不可能跟他走,他得到了核桃,卻失去自己的黑板(黑板歸離婚的妻子所有)。人為的「邊境」阻隔了人際的可能,看似荒謬的結婚離婚,其實包含了許多生存的苦澀與些許人同此心的溫暖。
所以你不必期待這是一部有關「春風化雨」的教師節電影,隨著「黑板」在片中不斷變換它的功能,導演對兩伊邊境人民如同螻蟻般的生命,有了更深的關注;被教育的其實是我們。
執導本片的莎米拉·馬克馬巴夫是個早熟的導演,她18歲時完成的處女作《蘋果》就已叫人震撼,拍攝《老師的黑板》這么一部側寫兩伊苦境、間接批判政治環境的作品時,也不過21歲而已,卻已能刻劃痛苦生活中偶然的喜悅與荒謬的情境。如果伊朗電影能維持人才輩出的傳統,想引領國際影壇風騷個幾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叄』 黑板完整版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P4dL1B2fLXwzE4n-l8gOHw
《黑板》是2000年9月1日上映的伊朗劇情電影,由莎米拉·馬克馬巴夫執導,SaidMohamadi等主演。《黑板》講述了一群背著大黑板的流浪教師在人跡罕至的荒原上行進,尋求願意付費的學生。這是一部極端寫實的伊朗電影[1],但是當你看到片頭一群男人背著一塊大黑板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時,卻有種「超現實」的感覺。或許「民族電影」給人的震撼,其中一大部分便是提供「異文化」觀眾們一個更大的全新視野。而伊朗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優異表現,甚至在商業市場上的成功(如《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天堂的孩子》),儼然已成為一支重要的電影脈絡。由於政治、宗教、財力等多種原因,伊朗電影大多關注孩子和婦女,選擇的事件一般為凡人小事,注重敘事結構,在獨特的彷彿復制生活的循環往復中關注人生,以小見大,風格清新。在眾多的伊朗電影里,出身於導演世家的女導演SamiraMakhmalbaf的作品《黑板》(Black-boards)是一部風格寫實,意韻抽象的現代寓言。
『肆』 電影《無負今日》官宣定檔,還有哪些關於師道傳承的影片
關於師道傳承的影片有《鳳凰琴》、《我的教師生涯》、《黑板》、《美麗的大腳》等。
《鳳凰琴》
1994年上映的《鳳凰琴》是根據劉醒龍的同名小說所改編拍攝的劇情電影,該影片由何群執導,主演有劇雪、李保田、王學圻、馮謙、修宗迪和張建新等等,其中劇雪、 李保田和王學圻分別飾演張英子、余校長和孫四海。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名第二次高考落榜生去山區老師的故事,來到山村,這名高考落榜生看到周圍的環境和村裡艱苦的條件後,感到十分震驚,從不情願到不捨得這片鄉村土地的情感變化中,這位來山村支教的高考落榜生的經歷帶給了人們大大的正能量。
『伍』 伊朗電影《黑板》影評
這是一部以悲劇收場的電影,也可以說是老師的悲哀。當無法繼續生存下去時,影片中的老師只能把知識當商品來出售換取食物。但戰爭年代人們能活下去都不錯了,所以影片中的老師很難招到學生。這部電影以黑板為名,影片中也多次著重刻畫著黑板除了可以寫字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說:可以做隱蔽用,可以當夾板用,可以當嫁妝用,可以當衣架用,最後那個老師跟那個女子離婚後,黑板還可以當贍養費用。當那個老師把村名都帶到了他們的國界後,不想更他們一起走,就只能跟那個女子離婚,而他也必須把他唯一的財產——黑板留個那個女子。所以說那個老師的悲哀之處就在於到最後連自己的教學工具都沒有了。
『陸』 這是出自哪個電影:一個男的在黑板上用什麼畫了一會,用沙一潑就成了一幅畫,有gif圖
名字是「Сваты- 6. Без тебя」。
不是電影,是烏克蘭電視劇片段,超文藝的追妹子手段。
網路 「 Сваты- 6. Без тебя 」 即可找到視頻。
『柒』 伊朗電影《黑板》
一群背著大黑板的流浪教師在人跡罕至的荒原上行進,其中兩個人特別迫切地要尋找願意付學費的學生。他們一個後悔不聽父親的忠告(當牧羊人)當上了無人問津窮困潦倒的教書匠;另一個自己只上了兩年學,急著為幼小的孩子攢錢看病。他們倆首先脫離了大部隊,然後又在一個岔路口分道揚鑣,各自踏上追尋學生的孤獨旅程。一個遇見了在兩伊邊境來回偷運走私物品的一群孩子,他們被問及是否會讀書寫字時,都異口同聲的說不會,卻又紛紛表示不願意學習。教師鍥而不舍地一直跟著這群孩子,甚至貢獻出一半黑板給其中一個捆紮貨物。終於有一個和這位教師名字相同的小傢伙表示願意給可憐的教師點「面子」,允許他教自己認字。教師興致勃勃的在黑板上寫下他的名字,告訴孩子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旅行者」。孩子們偷偷混在羊群里溜出邊境,在中途休息時,好學可愛的男孩在黑板上依葫蘆畫瓢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正高興呢卻中了冷槍,永遠倒在了貧瘠的土地上。
那個自己只讀了兩年書的「教師」,遇見了一隊迷途的伊拉克流浪者,其中一位老者因為三天無法小便而痛苦不堪,教師願意為他們帶路,酬勞是40枚核桃。中途,他為了5枚核桃貢獻出黑板來抬病重的老者。他還莫名其妙地和老者的女兒結了婚,那個女人只管拖著自己的兒子走路或者露宿,從來不回答教師的問話,也絲毫不理會教師向她煞費苦心地教授(「我愛你」這類簡單的文字和阿拉伯數字),教師的黑板對於她來說就是用來晾曬衣物的東西。教師對自己的徒勞無功表示憤怒,女人第一次開口說了一段完整的話。在一家人藏在黑板下躲避了一次空襲後,流浪者們回到了自己的國土,女人不希望和教師呆在一起了,於是兩人既滑稽但合法的結婚儀式之後,舉行了同樣滑稽但合法的離婚儀式,教師的黑板作為這場滑稽婚姻的見證,被女人給背走了,上面寫的「我愛你」仍然清晰可辨。
這部片子是關於兩伊戰爭的,一開始教師們躲避空襲時就有所體現,然後這種戰爭的陰雲籠罩了整部片子。自稱「騾子」的小男孩們說:我們要繼續奔走,不能停下來;一群朝聖般的人們要越過邊境回到故土,遇到兩軍對壘也只能四散奔逃,然後伺機從子彈的縫隙穿過去,回到家鄉。人的感情是很淡漠的,那個女人說出的完整的話就是:我的人生就像一列火車,不斷有人上來又下去,唯一沒有走的是我的兒子。」唯一完整的話語,卻給人很大的心靈撞擊與感慨。
(自己找到了、分就給自己了)
『捌』 拍電影、電視劇用的那個喊「卡」之後重新開始的牌子,學名叫什麼啊上面寫時間和場數的
場記板。
場記板就是傳遞基本信息的、帶有鉸鏈條的黑板。「啪」地一聲合上場記板,可以製造視覺和聽覺上的標記點,使畫面和聲音同步。打板程序一般說來有三個主要功能:
1、從視覺上,可標記作品、場景、拍攝條數等信息,為膠片沖印留下數據。
2、從聽覺上,場記板操作員的口令,可為音軌做標記,以方便聲音轉錄人員的工作。
3、打下場記板的那一聲「啪」,就是剛好可以使錄音音軌與畫面相吻合的關鍵幀。
(8)電影黑板的圖片擴展閱讀:
場記板的發展:
早期的場記板由簡單的木板製成,隨著電影工業的不斷發展,材料由原先粗糙的木材改進成較為優良的木質,或是半透明的有機玻璃。相比普通的木頭,有機玻璃最大的便利之處在於,無論拍攝環境選擇在室內或室外,在光線昏暗的情況下,它無需燈光的照明就能使導演、工作人員和演員清楚地看到板上的字跡。場記板通常採用黑色或白色作底,也是出於這一原因的考慮。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場記會將拍攝場景的具體細節書寫在場記板上。
『玖』 來自一張動態圖,一個女的在黑板上寫了數學公式,然後擦掉上半部分就剩下i love you,這是什麼電影上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9I0fj3rZf8
K.will(金亨秀)—《Ineedyou》的MV大約1分55秒左右出現
『拾』 有什麼跟《大師兄》、《嗝嗝老師》差不多的影片
1、《黑板》
音樂家霍蘭先生,他的夢想是作一首留芳百世的交響樂,卻為生活無可奈何選擇了音樂老師的職業,其後更是將三十多年的青春奉獻於「平凡的教育事業」,後來才驚覺自己的成就原來那麼大。
他啟發並改變了數以百計的學生,生命因你而動聽,音樂可以改變世界。當霍蘭先生退休那天,他教過的學生們都來為他送行,坐滿了整個禮堂,而他也指揮演奏出這一生最偉大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