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洋艦隊和日軍作戰的電影是那幾部
電影: 甲午風雲。影片簡介: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鴻章,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該片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
二、《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講述了甲午年間我們的先輩抗擊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該電影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並獲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
B. 電影甲午風雲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清末,中國北洋水師整裝待發,擬為運兵的商船高升號護航。但正要起錨時突然傳來熄火的命令,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李默然飾)前往提督衙門詢問原因。
《甲午風雲》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林農執導,李默然、浦克、王秋穎、龐學勤等人主演。該片於1962年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反對李鴻章主和,指揮北洋艦隊英勇抗擊日本海軍,在彈葯用盡後,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被魚雷擊中,以身殉國的故事。
影片評價:
該片是歷史片,但又不囿於歷史的真實,為激勵民族正氣而做了適當的改動。該片在總體藝術水準上十分完整、凝煉,稱得上是慷慨悲壯,大氣磅礴。該片塑造了幾個極其鮮明的藝術形象,主人公鄧世昌。
毫無疑問地集中寄託著創作者的社會和藝術理想,他是主戰派的代表,忠勇兼備,性情剛烈,從力主出海作戰到最後彈盡糧絕之際,下令全艦撞向日本旗艦「吉野號」,他的英雄氣概,愛國熱忱,視死如歸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李默然的表演亦濃烈熾熱,沉著深切,將這一代愛國將領表現得聲情並茂,感人至深。
C.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為何擺出了一個「奇怪的隊形」呢
李默然老師主演的甲午風雲中,日本吉野艦的副艦長有一句經典台詞:"北洋水師擺出了一個奇怪的隊形"。是的,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擺出了一個類似彎月的隊形,像一把彎刀沖向了排成一字橫隊的日本聯合艦隊,頗有些自殺沖鋒的嫌疑。這樣一個隊形在現代海戰中似乎很少出現,於是民間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傳聞。諸如陸軍出生的丁汝昌不識海軍戰術,北洋水師炮彈不足只能選擇近戰沖鋒等各類說辭,甚至在電影中演繹為發錯信號。其實關於北洋水師的陣型問題說起來也簡單,但也需要一定篇幅,那就是北洋水師無論是購買的軍艦還是接受的作戰訓練思想,原本就是以縱隊沖擊戰術為主。
按說這樣的戰術在進入鐵甲艦時代後也該得到延續,但事情沒有這么簡單,進入鐵甲艦時代後,技術一日千里,各國的艦艇設計師對於艦艇的設計,未來的戰術設想充滿著爭議和探索。這個時候出現了了一個經典戰例,即利薩海戰。意奧戰爭期間,義大利海軍企圖攻佔亞得里亞海的利薩島。前來支援的奧地利海軍與義大利海軍遭遇,由於來不及轉為橫隊,奧地利海軍少將馮.特格特霍夫下令全艦隊成箭形隊形,沖撞義大利橫隊。由於雙方都為鐵甲艦,炮戰未能造成決定性傷害,而奧地利旗艦“費迪南大公”號撞沉了“義大利國王”號,義大利全隊被分割為兩隊,最後戰敗。
D. 電影《甲午風雲》故事,被誤解的沙子炮彈,被冤枉的劉步蟾,還有什麼
老電影《甲午風雲》拍攝於上世紀中葉,那個時候中國史學界對甲午海戰的認識還存在不少誤區。甲午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充斥著最多撲朔迷離謠言的一段歷史,很多真相長時間不為人所知。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甲午戰役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的因素是炮彈問題。根據中日雙方的數據對比,不難發現,甲午海戰直到結束,日本的開花彈還剩下1200多顆,而北洋水師在此次戰役開始之前僅僅有3000餘枚炮彈,而3000餘枚炮彈當中很少是開花彈,更多的是實心沙土的,這樣的沙土彈威力更小,影響力更小,在戰場過程當中所能夠起到的打擊能力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這部電影主要是為了宣傳民族英雄,致遠艦管帶鄧壯節公,所以以當時的研究水平來說,只要大方向沒錯就行了。
E. 請推薦幾部中國海軍的電影
1.《甲午風雲》
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林農執導,李默然、浦克、王秋穎、龐學勤等人主演。該片於1962年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反對李鴻章主和,指揮北洋艦隊英勇抗擊日本海軍,在彈葯用盡後,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被魚雷擊中,以身殉國的故事。
2.《南海風雲》
是由景慕逵、張勇手執導的劇情片,唐國強參加演出。
20世紀70年代,南越(越南語:Việt Nam Cộng hòa)當局的軍艦經常在我南海一帶進行騷擾。這天,居住在西沙群島的於化龍一家正在海上作業時,恰好遇上了來犯的南越10號艦(怒濤號越南語:Nhựt Tảo HQ-10)入侵我領海,於是,漁輪與敵艦展開周旋。主人公於化龍一家被來犯的南越10號艦撞翻船隻,幸好都被我海軍和漁民救起,敵艦才狼狽逃竄。於參加海軍後,從一個戰士成長為艦長。
3.《紅海行動》
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3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2018年5月6日,榮獲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4.《海魂》
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劇情為:上海解放前夕,敵軍艦長孔嘯天指揮兵艦「鼓浪號」逃往台灣;水兵陳春官和竇二鵬對於長官們的殘忍腐化很是氣憤。「鼓浪號」到台灣後,船上的水兵們遭到美國兵艦的侮辱和鄙視。
陳春官認識了台灣姑娘溫夢嬡,彼此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後來溫夢媛被美軍欺侮,二人救出了溫夢媛,但她卻因此被酒家解僱,在絕望中投海自盡,陳春官得知後無比悲憤,與竇二鵬等人策動起義。後「鼓浪號」長官們又做出暴行,令大家徹底醒悟。水兵們利用執行任務的機會發動了起義,駕駛「鼓浪號」回到祖國懷抱。
5.《海之魂》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98年,主要劇情為:陸濤、馬馳、鍾遠航人稱海上「三艦客」,三人風雨同舟發誓忠於祖國海疆。二十年後,他們分別走上艦艇部隊領導崗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三人的事業、理想、愛情、友誼都發生了裂變。陸濤、馬馳任憑生活磨難,忠於海疆的誓言不變。終於事業有成,走上了更高一層的領導崗位。
鍾遠航轉業到地方後,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墮落了。而彭哲遠司令員,一生獻身海軍,可歌可泣,直至臨終也無怨無悔。僅以此片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立五十周年。另有同名游戲機以及模特藝術學校名等。
《甲午風雲》
該片是歷史片,但又不囿於歷史的真實,為激勵民族正氣而做了適當的改動。該片在總體藝術水準上十分完整、凝煉,稱得上是慷慨悲壯,大氣磅礴。該片塑造了幾個極其鮮明的藝術形象。
主人公鄧世昌,毫無疑問地集中寄託著創作者的社會和藝術理想,他是主戰派的代表,忠勇兼備,性情剛烈,從力主出海作戰到最後彈盡糧絕之際,下令全艦撞向日本旗艦「吉野號」,他的英雄氣概,愛國熱忱,視死如歸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李默然的表演亦濃烈熾熱,沉著深切,將這一代愛國將領表現得聲情並茂,感人至深。
F. 北洋水師亞洲第一,是什麼原因導致其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的呢
甲午海戰時北洋除了兩艘(定遠、鎮遠)7000噸的大艦以外,剩下的什麼來遠,致遠,靖遠……等等都是一兩千噸的小型軍艦。北洋水師的戰鬥力是圍繞鎮遠和定遠展開的,遺憾的是鎮遠和定遠的主炮炮彈嚴重不足。反觀日本4000多噸的軍艦就達11艘之多。再加上炮彈威力,航速,速射炮等等方面的差距,失敗是必然的。因為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艦隊。
中日都在變法圖強,中國的洋務運動也搞得有聲有色,這一場賭上國運的戰爭都有贏得實力。結果種種原因堆在一起,清朝輸了。
G. 甲午戰爭前,北洋艦隊號稱「亞洲最強艦隊」!是這樣的嗎
北洋海軍,又稱北洋艦隊,是清末建立的非常先進的海軍艦隊,是清朝建立的四大海軍中最強最大的一支。
北洋水師亞洲第一,不僅大清軍迷這樣認為,也得到了洋人認可。
《美國海軍年鑒》曾排名世界各國海軍。前八名分別是:英國、法國、俄羅斯、普魯士、西班牙、奧地利、義大利和美國。第九名自然是我們清朝。
v
H. 甲午海戰時,被斬的海軍將領方伯謙,到底是冤殺還是真逃兵
不管是冷兵器還是熱兵器時代,人類海戰中歷史中,中高層將領陣亡比佔到70%-80%的,就只有北洋水師這一支部隊,北洋水師對得起他身後爛到根的朝廷。但是這支隊伍中卻也出現了一個逃兵,關於他到底是抗戰英雄,還是戰場逃兵,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那他真的是逃兵嗎?
1867年,15歲的方伯謙考取福建船政學堂,從此開始學習海軍,在洋務運動的風潮下,1876年清政府從船政學堂選派第一批留學生赴歐洲考察學習,方伯謙就在其中,學成歸國後,他被編入北洋艦隊任濟遠艦管帶。
黃海海戰雖不至於因為方伯謙一人退縮,就左右戰斗的結果,但是作為北洋艦隊裝備第3強的艦長,開戰後僅3小時,就撤出戰斗,實屬貪生怕死行為,若說他無罪,斷不能服眾,也很難開脫。
I. 《碧血千秋北洋海軍甲午戰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碧血千秋》(陳悅)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cdaYkKcnKRr8T95V2X_IJA
書名:碧血千秋
作者:陳悅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5
頁數:372
內容簡介:《碧血千秋:北洋海洋軍甲午戰史》採用偏重可讀的寫作方法,全景式地介紹了1894-1895年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戰斗以及最後覆滅的全部過程,同時兼及甲午陸地戰場。《碧血千秋:北洋海洋軍甲午戰史》中大量引用近年新挖掘的中外史料,對很多歷史事件的研究都有新的突破。為輔助閱讀,書中還配有大量歷史照片、圖片。為方便學術使用,全文附帶引注。
作者簡介:陳悅,1978年生,江蘇靖江人,現居山東威海,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客座研究員、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客座研究員。長期致力於中國海軍史、甲午戰爭史研究和普及,是該領域青年一代領軍學者,主張在軍事史研究中引入軍事技術史和社會史研究作為輔助和支撐,研究中重視採用中外史料互為辨證、重視對軍事行動從軍事技術角度進行分析。
著有《北洋海軍艦船志》、《近代國造艦船志》、《清末海軍艦船志》、《中國近代軍艦圖鑒》、《碧血千秋--北洋海軍甲午戰史》、《沉沒的甲午》等,主編有《辛亥·海軍--辛亥革命海軍史料簡編》、《近代海軍稀見史料叢書》、《北洋海軍照片圖冊》等。曾任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顧問、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總顧問。
J. 甲午海戰時清軍在炮彈內裝沙子,是因為什麼
電影《甲午風雲》中有這么一幕: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的戰艦被敵艦擊中,士兵死傷眾多,而清軍發射的炮彈擊中日艦,卻是啞炮,敵艦並無多少損傷。
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命令士兵將炮彈拆開彈頭取出,發現本該裝火葯的炮筒里,倒出來的盡是沙子,而這批炮彈是剛剛運來的,很明顯是兵工廠偷工減料,這讓鄧世昌悲憤不已,沒想到清朝的腐敗竟至於此。
這種說法在相當長時間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以至於一提到甲午海戰這一幕是無法繞過去的鏡頭。
然而這種說法是否有確切證據呢?其實這個鏡頭是導演開的腦洞,並無切實證據可以證實。當然導演的腦洞是來自於當時的研究者的一個普遍論調,那就是清廷腐敗亡國論。
關於這場戰役的失敗,有太多的原因可總結,現在常見的原因有社會制度的落後、大清國力貧弱、政府和軍紀腐敗、清軍的戰鬥力太弱等等,其中軍紀腐敗在後世的分析中最常被提及。
其實當時的北洋水師是清朝規模最大的海軍,實力也是最強的,據1888年的《美國海軍年鑒》評測,北洋水師全球位列第九,亞洲第一,戰鬥力那是相當強。當然戰爭爆發時腐敗確有其事,但是具體到炮彈裝沙子這個事,其實卻是冤枉了清廷。
電影《甲午大海戰》劇照
其實甲午海戰清朝的失敗,不能僅僅以軍紀腐敗來簡單總結。北洋水師成立之後的幾年內,清朝迷醉於表面的安穩和平以及東亞老大的美夢,萬萬沒想到日本卻傾全國之力發展海軍,及至開戰之前,雙方的戰鬥力已此消彼長,日方彈葯充足補給及時,北洋水師彈葯緊缺,只有實心彈這種落後的炮彈,這場戰爭的勝負結果是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