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小龍電影死亡於是
《死亡游戲》
關於《死亡游戲》,因為它的特殊性,頭次觀看該片的觀眾,都會產生一些疑問,比如:李小龍1973年去世為何能出演1978年的電影?片中為何會有李小龍真實的追悼會的畫面?為何會有李小龍其它影片中的片段?這些問題曾使很多對李小龍不太了解的人感到困惑,所以有必要給新人一些介紹和指導。
1970年李小龍返港,與嘉禾簽約,先拍了《唐山大兄》,引起轟動,接著拍了《精武門》再次轟動,影響波及世界。後自創協和公司,拍攝了《猛龍過江》,然後李小龍籌劃拍攝《死亡的游戲》,注意片名,多了一個「的」字
李小龍意圖把世界上最出色的武術家集合在一起,拍攝這部前所未有的功夫片。在李小龍的構思中,電影《死亡的游戲》將會在一座寶塔中展開,每層一個高手把守,李小龍與二位助手聯手登塔與高手格鬥,直至塔頂取得「秘寶」。在實拍前,李小龍為影片中的五層高塔親自繪制出設計草圖,並用中英文對每層「高手把關」情況做了詳細說明:塔外,是一群功夫武士把守;塔的第一層,由池漢載的武打影星弟子黃仁植(曾在《猛龍過江》中扮演日本空手道武士)把守;第二層「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第三層「虎殿」,由「菲律賓棍王」伊諾山度把守;第四層「龍殿」,由韓國合氣道金帶宗師池漢載把守;第五層無名殿,由NBA「天勾」、黑巨人賈巴爾把守。影片沒有一個詳細的劇本,只有一個大綱,甚至連李小龍自己都不知道打敗所有的高手登到塔頂後怎麼辦,搞一個什麼花樣出來。李小龍決定先拍一些打鬥戲,邊拍邊構思。拍了李小龍以及助手田俊,陳元與韓國合氣道宗師池漢載的一場打鬥;與其弟子菲律賓棍王伊諾山度的一場打鬥,以及與NBA明星賈巴爾的一場打鬥。
拍攝了這幾場打鬥戲後,李小龍突然得到了拍《龍爭虎鬥》的機會,這是一部好萊塢影片,也是好萊塢第一次啟用李小龍為主角的影片,意義重大,於是,他毅然暫時決定暫停《死亡的游戲》的拍攝,去拍《龍爭虎鬥》。《龍爭虎鬥》拍竣後李小龍突然去世,他甚至沒有看到這部引起全球轟動的影片的上映!由於他的死亡,被擱置的《死亡的游戲》也無法完成了。
李小龍死後,嘉禾不甘心已拍攝的那一部分《死亡的游戲》,想補拍完成它。因李小龍對影片最初的設想已無法完成,製片方拋棄了李小龍原來的構思,重新編了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動作片明星盧比利與想控制他的黑社會斗爭的故事。於是到處搜尋與李小龍相貌,身材,功夫相似的人,最後找到一個韓國人,為他起名唐龍,在拍攝中,唐龍經常用墨鏡,側面,背面,光線昏暗處,前景物遮擋(比如花房一場打鬥)出鏡,並不時穿插李小龍生前拍攝影片中的鏡頭,為了銜接一致,唐龍的衣服也盡量穿與李小龍生前影片中相同款式與顏色的衣服,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造成李小龍親自出演的假相。其實只有片尾的十幾分鍾是真正的李小龍生前拍攝的鏡頭。該片於1978年上映,片名改為《死亡游戲》,那已是李小龍去世後5年的事了。
該片標榜是李小龍電影,自然在片中要體現出龍影,替身再像也不是真的,所以只要李小龍生前的電影片段能夠用上的,製片方都盡量使用,比如片頭引用了一段李小龍在《猛龍過江》中與羅禮士決斗的片段,是為了表現影片中的「動作影星比利在工作中」;片中盧比利在片場被人開槍打中的情節,引用了一段《精武門》結尾陳真躍起的片段,還有李小龍在其它一些影片中的畫面,情景,都巧妙地穿插其中,銜接劇情,結合的「天衣無縫」,讓許多新人看後誤以為全片是李小龍主演的。
《死亡游戲》中的角色盧比利假死後,有一個追悼會的情節,這一段是選自真實的李小龍的追悼會記錄片,央視版《李小龍傳奇》的結尾也播放了這一段真實的鏡頭。
因為是替身演的,不能給正面特寫鏡頭,補拍的《死亡游戲》的前面大部分時間令人十分郁悶,只有片尾「闖關」的一段是真正的李小龍的鏡頭,真正的龍影,正面的特寫,讓人振奮不已,那是李小龍生前留下的殘片。李小龍生前為該片拍攝了約40分鍾左右的膠片(如果算上NG鏡頭會更多),但由於劇情的改變,助手田俊,陳元的戲份完全被刪除了,李小龍與伊諾山度、賈巴爾大量有趣的對話也都被刪減,與韓國合氣道宗師池漢載的一場打鬥戲也全部剪掉,只有約11分鍾的鏡頭被用在影片中,實在令人惋惜!
一九九四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美國李小龍研究者約翰·里特先生與李小龍遺孀李蓮達女士在李小龍愛達荷州的故居中,發現李小龍籌拍《死亡游戲》的武術設計手稿及劇本等,其中部分片段,並沒有在公映的《死亡游戲》中出現。這個發現激發他致力尋找有關片段的決心。里特先生是唯一一位 獲授權使用李小龍的文字手稿 、照片、及其其他影像資料的人。他於同年飛抵香港,與嘉禾高層商量尋找這些片段的在事宜。在李蓮達女士和功夫片研究者龍比意先生的協助下,他終於從嘉禾片倉中找到《死亡游戲》棄片。
據此,約翰·里特製作了《勇士的旅程》( Bruce Lee: A Warrior's Journey)這部電影,是一部半紀錄片半電影形式的作品, 主要呈現了李小龍生前所拍攝的《死亡的游戲》未曾公開的珍貴片段,於2000年10月22日正式上映。
《勇士的旅程》:
http://www.iqiyi.com/w_19rrrhlxsl.html
⑵ 李小龍在香港拍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第一部影片是《青蜂俠》後來准備拍續集但是老闆沒同意就沒拍了,他接受嘉禾的邀請回香港拍的第一部是《唐山大兄》,在拍了,《精武門》然後自編自導了《猛龍過江》,拍完後 接著自編自導,死亡游戲,還沒拍完就死了
⑶ 李小龍簡介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
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1年1月合作構思《無音簫》無果。6月24日-7月1日出演《盲》6月28日簽約加盟嘉禾。7月12日投入《唐》拍攝16日開機,在泰國曼谷《唐山大兄》片場,察爾·鋪挑戰李小龍,卻被李小龍的「連環三腳」連續重擊他的腹部,面部和太陽穴,將他重重擊倒在地,前後不足18秒。9月3日《唐》拍完當天接受《歡》節目訪問4日接受ATV采訪。7日客串(狗尾續貂)《盲》。10月11日攜妻兒回港。期間拍攝《精武門》22日《歡》接受訪問並表演30日《唐》上映。11月3日出席童軍籌款義映典禮,12月8日出席國語電影周開幕接受加皮埃爾·伯頓的電視專訪。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下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
1972年李小龍為嘉禾公司出演第二部電影《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打破了亞洲票房紀錄。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令人贊不絕口。
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的游戲》、《猛龍過江》更作世界性發行。還與美國好萊塢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龍爭虎鬥》在美國放映時,取得了驚人的票房,在票房上擊敗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級好萊塢大片,好萊塢新的功夫片由此誕生。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游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⑷ 李小龍一生拍過幾部電影
李小龍一生共拍電影28部,其中一部(死亡游戲)屬於半成品。
1、1940年《金門女》
《金門女》是Esther Eng導演的劇情電影,李小龍參與出演,講述了出生僅三個月的李小龍就被父親李海泉抱上銀幕,在《金門女》中扮演名叫「伯父」的嬰兒。
2、1948年《富貴浮雲》
《富貴浮雲》是俞亮執導,羅品超、小燕飛、李海泉、半日安、李小龍、胡美倫等主演的香港電影,該片於1948年出品。
3、1949年《夢里西施》
夢里西施是一部蔣愛民執導作品,羅麗娟、李蘭主演,李小龍作為客串,的作品,故事講述,盲人同住破屋的潦倒戲劇家,生性善良,富同情心,一次,他拯救了遭人凌辱打罵,及又被視作搖錢樹的歌女李施,之後更收容她,教導她,讓她擔任其新劇的女主角。
4、1950年《細路祥》
《細路祥》是一部由馮峰執導,李小龍、伊秋水、陳惠瑜主演的動作電影。影片講述了父母早亡、不甘貧窮而又良心末泯的小匪徒細路祥的故事。
5、1950年《凌霄孤雁》
凌霄孤雁,由中國香港導演吳回指導的一部黑白電影。上映於1950年6月23日。
17、1955年《詐癲納福》
香港電影《詐癲納福》由大成影片公司於1956年出品。該片由蔣偉光執導,新馬師曾、胡楓、白露明、朱丹、劉克宣、李小龍等領銜主演。
18、1956年《早知當初我唔嫁》
《早知當初我唔嫁》是蔣偉光執導的劇情片,1956年12月22日中國香港上映。
19、1957年《雷雨》
吳回導演的《雷雨》以五十年代香港電影感時憂世的中聯精神,承傳了原著以封建家庭為社會壓抑代表的脈絡。
20、1957年《甜姐兒》
香港電影《甜姐兒》由達豐影業公司於1957年出品。該片改編自國語話劇,由吳回執導,文蘭、張瑛、梁醒波、吳回、葉萍、李鵬飛等領銜主演。
21、1959年《人海孤鴻》
《人海孤鴻》是李晨風執導,吳楚帆等主演的劇情片。本片講述何思琪於抗日戰爭時家散人亡,妻子阿蘭及女兒去世,又跟兒子阿陶及傭人五姐失散後發生的故事。
22、1966年電視劇《青蜂俠》
《青蜂俠》是由William Beaudine執導,李小龍,Walter Brooke等人參加演出的電視劇。李小龍第一部好萊塢作品,也是華人在好萊塢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該劇講述了一位在城市中懲惡揚善的英雄的故事。
23、1971年電影《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The Big Boss)是香港嘉禾電影公司出品的武打片,由羅維、吳家驤聯合導演,李小龍、羅維聯合編劇,李小龍、衣依、田俊、苗可秀主演,該影片於1971年10月31日在香港首映。
24、1972年電影《精武門》
《精武門》(Fist of Fury)是香港嘉禾電影公司出品的武打片 ,由羅維導演,李小龍、羅維、倪匡聯合編劇,李小龍、苗可秀、田俊主演 ,該影片於1972年3月22日在香港首映。
25、1972年電影《猛龍過江》
《猛龍過江》(Way of the Dragon)是香港嘉禾電影公司出品的動作片,是由李小龍自編自導,李小龍、苗可秀、羅禮士、小麒麟等主演,該片於1972年12月30日中國香港首映。
26、1973年電影《龍爭虎鬥》
《龍爭虎鬥》是1973年嘉禾影業和華納影業聯合製作的一部動作電影,由羅伯特·克洛斯執導,李小龍、茅瑛、洪金寶、石堅、吉姆·凱利、約翰·薩克松、喬宏等人主演。
27、1973年電影《死亡游戲》未完成,只有李小龍的片段剪輯,其他的是唐龍(金泰中)替身演出。
《死亡游戲》是1978年洪金寶、李小龍、羅伯特·克洛斯執導的動作電影 。由李小龍、洪金寶、唐龍、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吉格·揚、考林·加普、元彪、田俊、苗可秀、喬宏等人主演。
28、2000年《勇士的旅程》收錄李小龍真正的遺作
《李小龍:勇士的旅程》是一部動作紀錄片,由李小龍、洪金寶、元彪、成龍、茅瑛、苗可秀、黃仁植、田俊等人主演。
⑸ 李小龍拍的第一部電影叫什麼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
⑹ 李小龍生平簡介
李小龍生於舊金山唐人街東華醫院,年少時期在香港九龍生活,是詠春拳宗師葉問的門生,並且參與演出20多部香港電影。
1959年,18歲的李小龍到美國留學、主修哲學,留學期間,他開展武館授徒邊磨煉武術,又客串演出多部美國電視劇。他的努力改變了亞洲人在美國影片中的形象。
1970年,李小龍獲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鄒文懷邀請,回到香港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唐山大兄》而大獲好評,李小龍迅速展開其知名度。此後他主演了《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游戲》,此4部半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而且在國際上迅速聲名鵲起。
32歲的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參與演出《死亡游戲》期間,猝死於丁佩在香港九龍西九龍塘的家中,事件引起極大震撼,其死因至今依然充滿爭議。
李小龍亦帶領了中國電影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為中國電影積累了豐厚的資本、技術和觀眾,使得中國電影在1980年代開始風靡全球、為成為東方好萊塢。
(6)李小龍1970在嘉禾拍的第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童年——
1941年,3個月大的李小龍出演其第一部電影《金門女》。
1946年進入嘉諾撒聖瑪麗書院念書。李小龍幼時,他父親為了使兒子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練習太極拳。
1949年在香港入讀德信學校,再轉讀喇沙書院及聖芳濟書院。李小龍酷愛跳恰恰舞,在港期間曾以教授名拳師邵漢生恰恰舞,來換取對方教他中國拳法。
1954年,李小龍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
1958年3月29日,轉入香港聖芳濟書院高中部,並獲得全港恰恰舞公開賽冠軍。同年在李振輝的電影《人海孤鴻》中飾阿三。
1959年4月29日晚十點告別家人赴美讀書。當時自身的條件很困難,但是依然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里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後來認識了琳達·埃莫瑞。
⑺ 李小龍的死亡游戲里,都有哪幾位參加拍攝
中文名:死亡游戲Game Of Death
英文名:Game Of Death
導 演:李小龍 Bruce Lee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主 演:李小龍 Bruce Lee 阿布杜勒-賈巴爾 Kareem Abl-Jabbar 查克·諾里斯 Chuck Norris André E. Morgan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羅伯特·貝克 Robert Baker 考林·加普 Colleen Camp Russell Cawthorne
上 映:1978年03月23日 ( 香港 )
地 區:美國 香港
對 白:英語
字 幕:外掛簡繁英
得 分:5.3/10( 1076票 )
顏 色:彩色
聲 音:Mono Stereo
時 長:85 分鍾
類 型:劇情 動作 短片
分 級:英國:18 西德:18 美國:R 荷蘭:12 挪威:18 韓國:15
劇情簡介:
功夫巨星盧比利(李小龍飾)在電影片場遇到奇怪的意外,幸無損傷。原來他受到黑幫首領藍博士的青睞,藍多次企圖要挾、拉攏盧加入其幫會,甚至恐嚇其女友但盧誓不同流合污。
未幾,殺手接連突襲,盧正打算帶女友麗出外暫避,但暗箭難防,在一次電影拍攝過程中,盧給槍手史迪斯擊成重傷,於是盧將計就計佯死,並在治療期間開始策劃毀滅藍博士的計劃。
藍一夥到澳門企圖操縱賭博牟利,盧喬裝打扮,潛入藍的寓所打傷藍和幾名打手,藍開始對盧的「死亡」產生懷疑。接著,澳門舉行世界空手道大賽,藍派出高手出場,比賽過程中盧的女友趕到賽場,想暗殺藍為盧報仇,盧立即阻止。
賽後,盧潛入選手更衣室,擊敗藍的空手道冠軍。藍派人到盧的墓地調查,終得知盧沒有死。惱羞成怒的藍挾持了麗,命令盧深夜一點到一個貨艙。盧憑借高強的身手與匪徒周旋,終將其一一打敗。
盧連夜趕到藍的犯罪機構,決定將其一網打盡。誰知大樓內埋伏了三名高手。為了壯大武打的場面,李小龍以其在國際武術界的地位,請來菲律賓的依力山度和以摔計著稱的韓國高手,小龍還特地從美國邀請卡力姆亞佈道爾傑巴爾來港。傑巴爾是身高兩百二十公分美國職業籃球隊的明星球員,享譽頗佳,也是李小龍的徒弟之一。
盧與首層與菲律賓高手比試雙截棍是全劇的精華所在。李與依力山度使用的是相同的器械、不同的打法,高水平的棍法。讓觀眾眼花繚亂盧經過數番苦戰,過關斬將,一層一層逼近,終將藍博士的犯罪團伙徹底粉碎。
《死亡游戲》中,李小龍在與菲律賓高手亞歷山度比試雙截棍,長達2分鍾,讓你喘不過氣!
演員表:
李小龍 Bruce Lee .... Billy Lo
考林·加普 Colleen Camp .... Ann Morris
Dean Jagger .... Dr. Land
⑻ 李小龍一共幾部電影都叫什麼名字
李小龍 1960年,李小龍進入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他主修哲學,也學習戲劇等課程。 李小龍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張便箋上寫道:「我的明確目標是,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0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愉快、和諧、幸福的生活。」 1970年,李小龍宗師確實轟動了整個西方。然而,1973年7月20日的猝然去世,使他沒能實現自己對家庭的諾言。 1973年,李小龍在事業巔峰期間突然死於台灣女星丁佩的家中,引發了眾多的猜測。 李小龍只活了32年,但他活得痛快淋漓,傲骨錚錚,是個真正的漢子! 李小龍的名字在歐洲也家喻戶曉。法國、義大利、德國、英國,都有專門介紹李小龍的網站,李小龍所主演的電影至今仍是不少DVD發行公司的「鎮家之寶」。在市場上還能看到不少電子游戲、T恤衫等以李小龍形象為賣點的產品。 「現在影星如此之多,為何還要對已經死去35年的李小龍如此紀念呢?」當記者問一個日本人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在你看來,李小龍在35年前就被埋葬了,而在我們看來,龍是不死的。」 人物檔案 李小龍,一代武術宗師,功夫電影巨星,世界功夫片電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創始人。 他是將中國功夫傳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萊塢的首位華人,他革命性地推動了世界武語詞典。在中國福建南安又有以截拳道為基礎發展成為自成體系的[鶴拳道]。李小龍是中國的驕傲,世界的偶像,真正的功夫良才。 姓名:李小龍 英文名:Bruce Lee(布魯斯·李) 原名:李振藩 性別:男 演員:陳國坤(李小龍傳奇) 生日:1940年11月27日 紀念日:1973年07月20日(19730720\74811582 龍群! 歡迎光臨) 籍貫:廣東順德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 身高:174cm 體重:64kg 血型:O型 近視:600度 體重:140磅 出拳力量紀錄:400磅 胸肌:41.5(擴胸前)44.25(擴胸後) 腹:29.5寸 右前臂:12.25寸 左前臂:11.75寸 右上臂:14.25寸 左上臂:13.75寸 右大腿:22.5寸 左大腿:22.5寸 右小腿:13寸 左小腿:12.88寸 學歷:華盛頓大學攻讀哲學及心理學 興趣:練武、冥想、跳舞、閱讀 李小龍安息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由兒子李國豪陪伴。 [編輯本段]關於李小龍 李小龍生於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為了兒子的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宗師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赴美深造自創截拳道 。 由於害怕李小龍學壞,在他18歲那年,李小龍的父母決定送李小龍到美國留學。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進入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里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 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 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作為武館,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為精深。 在振藩國術館里,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琳達,經過一年多的交往,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倆正式結婚。婚後,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 自從李小龍在佛羅里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之後,李小龍的名字便傳遍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等電視台也請他表演腿法,中國功夫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為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並先後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美國國內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涉足電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紀70年代初,一股中國功夫影片的狂潮席捲著世界。李小龍這個響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令人贊不絕口。 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游戲》,還與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 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准備繼續拍完《死亡游戲》的時候,由於葯物過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2歲。李小龍隕落之後,萬民齊哀,天地同悲。如今人們還在依舊深深的懷念著這條巨龍。正如著名青年作家申寶峰在《李小龍》中寫道「橫空巨龍降蒼穹,天地同悲五雷轟。龍雖遠去心依舊,英明永存影不終。」雖然李小龍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英雄大名永遠在人們的心中回盪,他的經典影音會永不停止的被人們回顧。 李小龍由於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後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 武之聖者」,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志和特刊,都稱他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於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里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國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師,泰拳大師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後都承認:「李小龍確有真功夫。」確實,還很少有一位東方武術家能像李小龍一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域,並且在死後聲威依然不減。 李小龍多才多藝,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餘,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國技擊雜志仍在不斷地研究、介紹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依然崇拜他。當回顧作為一位中華武術傳人的李小龍一生時,人們將永遠懷念他那顆熱愛中華民族、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渴望中華民族強盛的赤誠之心。 毫無疑問,李小龍是一個天生的巨星,一個傳奇中的傳奇。 盡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即便紅透整個世界的成龍都很難超越。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三十二歲、五部電影,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時才會有人另寫這樣一份東方傳奇。 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澄清對李小龍的誤讀 李香凝逐條列出她對事實的澄清,修正多年來外界對李小龍的部分誤讀,還涉及到眾說紛紜的李小龍之死,但最令人感動的是,她作為女兒,在澄清真相時數次談到澄清這些,是因為「不能違背李小龍的哲學」。部分「誤讀」如下: 1.李小龍從未跟依諾山度學雙節棍。 「沒錯,許多文獻里都提到我父親向依諾山度學過雙節棍,但是這不是事實。我父親是自學雙節棍的。我會盡快給你更准確的信息。」 2.李小龍從未經過西洋拳訓練。大家說李小龍在上中學時體育課上的拳擊練習。 「我認為我父親從未在高中參加過拳擊訓練。」 3.李小龍從未與木村交過手,從未輸給過空手道。 「如果是也只是倆人練習,切磋武藝。」 4.原本講述李小龍是在拍攝《死亡游戲》時去世的。 「我父親剛剛開始拍《死亡游戲》時就停止了,並去拍攝《龍爭虎鬥》,也沒有繼續拍《死亡游戲》,就去世了。」 5.澄清李小龍從未參加「長島國際比賽」,也未得到過冠軍,他僅僅是去表演。 「我父親沒有參加這些競標賽(或任何競標賽),因為在哲學上他認為這樣比賽不符合武術的理念。他不相信搏擊,因為真正的拳擊是沒有規則的。因此,他沒有在這些比賽上做表演,也從未參加過比賽。因此,我認為最好不要表現他在任何競標賽上表演,不管是用什麼名字,因為這有悖於他的哲學。如果你要表現他參加比賽,那麼就是夢幻般的。」 [編輯本段]李小龍榮譽榜 1957年,獲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獲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 1971年,被國際武術權威雜志《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 1974年, 李小龍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美國報刊贊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 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富士山樹立起一尊李小龍塑像,人們尊他為"武之聖者"。 1986年,被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紀念鈔票。 199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8年,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1998年,獲《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1998年,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終身成就獎」。 1999年,美國政府頒授李小龍「多米尼加藝術獎」美國演藝同業公會授予李小龍「終身成就獎」 1999年6月,美國《時代》雜志將李小龍評選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六十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之後的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中的第一人。 2000年,金氏世界紀錄,李小龍一拳能打出400磅的力量,與拳王阿里相同,而阿里的體重是260磅,李小龍的體重只有130多磅。 2003年7月24,美國電視台vhl選出歷史上200個最偉大的流行文化偶像,李小龍名列其中。 2004年,英國傳媒協會特為李小龍頒發「傳奇大獎」。 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百年光輝之星」獎。 2005年,入選《人物》「電影百年十強人物」之一 。 2005年,獲「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傑出貢獻獎」。 2005年,當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5年,獲國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貢獻獎」。 2007年,入選英國Total Film雜志「50大電影英雄」。 由李小龍宗師所創立的實戰搏擊功夫————截拳道(JKD),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成為世界著名的技擊術。李小龍作為中國偉大的實戰技擊家、武道哲學家、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世界影視巨星,他集合了詠春、太極、泰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菲律賓武術以及法國拳術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於1966年創立了一種全能、無規則搏擊的現代武道:截拳道(JEETKUNEDO) 什麼是截拳道(蓮達.李) 李小龍用這句話開始了他那篇發表在1971年9月號《黑帶》雜誌的題目為《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 Karate》(《從傳統武術中解放你自己》)的意味深長文章。在小龍去世二十三年後的今天,看來是頗有必要再一次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這些年來,我不斷聽到截拳道世界中的爭論與混淆之言。小龍早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時的高級助教木村武元曾多次對我說,現在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時候了,以確保李小龍的截拳道不致於在小龍的第一代門徒全部去世後失傳。 痛苦的起因 在小龍的墓碑上刻著:「截拳道創始人」,我真誠地希望有一天小龍的徒孫輩們讀到這碑文時,會知道他們的師祖是一位有著多麼非凡創造力的天才。我為目前所讀到和聽到的關於什麼是「截拳道」這個名稱涵義的眾多片面解釋與論點感到痛苦。小龍曾說過:「一旦有人妄稱截拳道是什麼,或是與這個與那個又有所不同,那麼,不妨就讓截拳道這三個字永遠消失罷!消除掉這虛有的名稱,只讓它的實質存在罷!截拳道只是個名稱罷了!」我一直對小龍這解釋抱有崇高的敬意。有時我想:是的,讓它消失罷,小龍會更願意這樣,而不願讓人把這名稱用到一套有限的單純模仿他打鬥動作的技巧上,或是一些以任何武技和實用主義哲學教條折衷而成的大雜燴上,或是以上三者的混合體上。那麼顯然,截拳道可以意味一切或什麼也意味不到。或許,「截拳道」這個名稱很久以前便應該消失了,但是現在,在小龍逝世二十三年後的今天,這一名稱卻被越來越廣泛地與李小龍失傳的武術聯系在一起。現在是該再一次將手指指向月亮,看看它能否讓截拳道之光華通過的時候了。記住,像小龍說過的那樣:「手指的作用在於由它指向那照亮手指與周圍一切的光茫源頭。」為了研究這天空的美景,就有必要讓那些小龍的摯友與嫡傳門徒團結在一起來探究截拳道的含義與指導方針。 1996年1月10日至11日,13位小龍最傑出的原始嫡傳門徒,包括小龍當年開館授武的兩大助教木村武元與伊魯山度、三名第二代弟子、我的女兒香凝和我,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舉行了會議。這次會議制定了一系列對於永保李小龍的武術遺產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 原始派與概念派之爭 我們的討論變成傳媒中熱門的話題,當時爭論最多的是兩種表面上似乎背馳的觀點,那就是把截拳道分為「原始的」和「概念的」兩派。概念派指責另一派盲目自大,只是單純模仿小龍的動作而無視他關於不斷提高與改進現有武技以適應時代與環境發展的遺訓。而原始派則斷言,概念派是建立在一套為適應發展而不斷改變的理論基礎之上,而這種做法將導致截拳道原始之根最終消失。 我們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就會認識到,就像陰陽標誌特徵:陰中帶陽,陽中帶陰,互為對方中包含要素,小龍當年傳授的原始內容,是包含了上述兩派中所共有的獨立探究事物本源的概念:「學武之道,絕非是單純的模仿,亦非知識的簡單積累與混合。學武之道,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一個永無終止的過程。在截拳道中,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那些為我們所忽略而遺忘在背後的事物本源過程。顯而易見,世上存在著一個由李小龍親自創立並傳授的「未經混合」的武技與哲學體系;截拳道之要素並非一件單一事物,而是一個最大限度發展自我的獨特進程。因此結論是:「原始派」和「概念派」兩種截拳道學說所教授的知識並無真正不同,「原始派」和「概念派」的稱謂是無意義的,應早日消除,兩派應團結一致。但問題仍然存在,不管怎樣,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截拳道之名意味著不同的含義。所以我們要盡力澄清。 與會者討論認為:目前世界各地出現了不少以傳授一些被稱作「截拳道」的東西為學校招牌,其傳授者只有一點點有限截拳道知識或根本不懂截拳道為何物。這些學校盜用「截拳道」之名,或僅僅依靠一些目前已非常流行的截拳道書藉來教授學生。這種做法已在公眾中導致對「截拳道」認識上有著極大的混亂,特別是對那些真心希望獲得正宗截拳道傳授的愛好者造成了很大損害。因此,我們開始便一致決定採用「振藩截拳道」之名來稱謂李小龍的真正武道藝術,期待將李小龍用畢生心血創立和傳授的武技與哲學同其他一切冒牌的「截拳道」」區別開來。 振藩的復興 我們選擇「振藩截拳道」這個名稱是頗具深義的。首先,「振藩」是小龍的中文本名。「振藩」二字在中文裡的意思是「喚醒和震撼外邦」,小龍用的偉大中國文化照亮世界各族人民們的心靈。再者,小龍當年在西雅圖開辦為他生平的第一間正式武館時,便是命名為「振藩國術館」,由此可見「振藩」這個名稱的重大歷史意義。小龍的首位助教、嫡傳高足木村武元,至今仍以「振藩國術」之名向學生傳授小龍早年所傳的武藝,因為這個名稱是小龍當年在西雅圖生活期間親自製定的;伊魯山度也在教授小龍當年學校全部課程包括「振藩國術」在內。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振藩」之名方得以保留至今。 我女兒李香凝在會上建議將真正由她父親創立的武術命「振藩截拳道」,這一提案受到與會者的一致贊許並即時通過。應請注意的是,在「振藩國術」與「截拳道」之間並沒有一道十分明顯的分界線,因為小龍的武術進程是一個連續不斷、前後關聯、密不可分的過程。經過一段長時間討論,前來西雅圖與會者一致決定:「振藩截拳道」將被用作我們成立的非牟利團體的正式名稱,從而使這個名稱得到法律的保護與承認,並使後代獲益。 在這裡,我們又想起了小龍在1971年所寫的文章中的一段話:「我們可以假設,很久以前,有位武術家發現了部分真理。在他活著的時候,他拒絕將這些尚不完善的發現加以歸納總結……但當他過世以後,他的學生們把他的設想、他的基本原理、他的喜好和他的理論當做一種教條來遵從……當屬於一個人天性中的流動直覺被後人固定為一種模式,成為一種混合的知識……如果這樣做,忠心的追隨者所建成的不是一座知識的聖殿,而是一座被他們所埋葬的創立者智慧墳墓。」當然,我們成立這個組織,不會用規章制度和強硬命令去阻礙熱愛截拳道的人們追求個人解放的熱潮。 但組織有不同類型,其中有一類組織賦予自己一種職權,培養人盲從,目的是想使組織長久存在。這倒像小龍在批評「模式」的時候所說的那樣:「所謂」模式永遠不會被視作真理,因為它那僵化的規則與原理是不準被人違背。對於活生生的人來說,發揮個人的特長與創造力,永遠比盲從那些僵化的模式更具重要性」。 突破束縛獲得自由 小龍非常清楚,他所創造的打鬥方式並非任何一種「模式」,他傳授給學生這些知識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突破「模式」、「外型」和種種「教條」的束縛而獲得真正的自由。出於這種美好的願望,我們的組織不會抑制會員的成長,並且鼓勵會員進步。我們決定使「振藩截拳道」成為另一種類型的組織,它成立的目的是通過追尋李小龍的武術資料,從而得到真理,我們可以從學術上的教材得到,例如:書、文章、錄音帶、錄像帶、專家研討會與個人輔導。決定成立這個組織,是因為我們一直為信念而奮鬥。而這一信念,早在1975年經我允許而把小龍的筆記整理出版的《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時便已提出。當年小龍在整理筆記時,曾嘗試把這部書定名為《Commentaries on The Martial Way》(《武道釋義》),但他當時猶豫而沒有出版。他不太願意出版這部筆記,是擔心他的方法被拿來當作真理或效法的典範及永遠不準違背的教條。小龍逝世以後,我撫心自問,覺得小龍的筆記中所總結的知識是如此彌足珍貴,若永遠封存起來,對世人來說將是無可估量的損失。
⑼ 李小龍一生的所有經歷!
1940年11月27日早晨辰時(龍)時,在美國三藩市(舊金山)的唐人街的中華醫院里,李小龍誕生。 ●1941年2月,李海泉把僅3個月大的李小龍搬上銀幕,這就是李小龍的處女作《金門女》。 ●1941年3月底,李海泉舉家返回香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李小龍開始了其動盪不安的童年。 ●1946年,6歲的李小龍作為童星,正式演出他的首部影片《人之初》,並獲得極大的成功。 ●1946年9月,6歲的李小龍進入了香港名校拉薩爾書院小學部就讀。 ●1950年,10歲的李小龍主演了電影《細路祥》,影片後來被稱為是50年代香港影壇的力作。 ●1953年,李小龍第一次在巷戰中被人痛擊而倒。 ●1954年,14歲的李小龍開始學跳舞,後獲香港恰恰舞大賽少年冠軍。 ●1954年,李小龍師從名師葉問,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WING CHUN〉。成為「街頭小霸王」。 ●1955年,16歲的李小龍勉強讀完了初中,進入聖查米耶爾書院的高中部就讀。 ●1957年,17歲的李小龍代表校方參加全港中學校際拳擊賽,在師兄黃淳梁的指導下,以嫻熟的「東方式拳擊」大獲全勝而得冠軍名銜。 ●1958年李小龍還拍了他離港前的最重要的一部影片〈人海孤鴻〉。 ●1958年11月,李小龍隻身離開香港,抵達美國舊金山闖天下。 ●1959年1月他離開舊金山到了西雅圖。同年李小龍進了當地的愛迪生高級職業學校補習英語。 ●1959年,李小龍結識了後來給他在事業上以很大幫助的摯友木村。木村亦放棄了所擅長的柔道而改學中國功夫,這時木村已經36歲,他比李小龍大17歲。 ●1960年,19歲的李小龍在西雅圖開設了他的第一間武館「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 FU INSTITUET)。下決心要獨創一門武術。 ●1961年21歲的李小龍順利考上了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主修哲學(Philosophy)。 ●1961年,李小龍還把武館遷到學校附近的一個停車場內,十多年後中國功夫風靡一時,正是從這間不太起眼的小武館開始的。 ●1962年,應朋友嚴鏡海之邀,李小龍到奧克蘭與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並認識了柔術高手利·傑依。 ●1962-1963年,李小龍曾被美國政府征為預備役軍人,准備開赴越戰戰場。 ●1963年,即在李小龍上大學的第三年,他認識了美國著名空手道大師埃迪·帕克和拉爾夫·卡斯特,此兩人均為李小龍生平中的關鍵人物。 ●1963年秋,李小龍認識了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學生蓮達·愛米莉,這是一位具有英國和瑞士血統的美國姑娘。 ●1963年,李小龍正式出版了他生平唯一的一相專著《基本中國拳法》(Chinese Gung_Fu)。 ●1964年2月,李小龍與蓮達在西雅圖教堂舉行了婚禮。 ●1964年6月,為了到風氣較開放的加州去發展事業,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 ●1964年8月,李小龍攜妻子移居加州,並與美藉華裔名家嚴鏡海合辦了一個「振藩國術館」。 ●1964年,李小龍參加了全美空手道(Karate)冠軍大賽,這是李小龍一生中的轉折點。在這次盛會中,李小龍結識了共同出場表演的美國著名武術家達尼·伊諾山度(Dan Lnosanto)和著名跆拳道(Jae Kwon Do)教育家朱瑞(Julian),當時朱瑞是32歲,李小龍23歲,後來,伊諾山度成了李小龍的弟子;此外,在這次盛會中,李小龍還結識了成為良師、益友和高徒的兩屆空手道大賽冠軍查克·勞力士(Chuck·Norris)。 ●1964年初冬,加州長堤(Long Beach)舉辦的世界空手道大賽上,李小龍又應邀表演了自己的獨創拳法截拳道,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這也是他功夫事業上的一次飛躍。在這次盛會上與李小龍一同表演的還有「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 ●1965年初,李小龍又從奧克蘭搬家至洛杉磯,進了「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的演員學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正規表演訓練。 ●1965年2月1日,李小龍之子李國豪出生於加利福利亞州的東奧克蘭醫院。 ●1965年2月底,李小龍之父李海泉謝世,李小龍攜妻兒回香港奔喪。 ●1965年8月,李小龍一家三口離開香港返回洛杉磯。 ●1965年年底,李小龍參加了美國電視連續劇《青蜂俠》的拍攝,任2號男主角。由於李小龍演技出眾,其風頭壓過了飾主角的威謙士(Willtumes)一籌,而引起轟動。 ●1966-1967年,《青蜂俠》陸續播出,此後李小龍又連續在電影《盲人追凶等片中客串演出,並收了一大批名人學生為徒,如史達靈·施里芬\詹姆斯·高賓等。 ●1967年,李小龍在伊諾山度與泰德·王(Tef Wong)的幫助下,完成了〈李小龍技擊法〉(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一書的初稿,後來該書由烏耶哈拉整理出版並發行。 ●1967年,李小龍在洛杉磯貝爾區買下了一幢帶有花園草坪的住宅,並擁有了自己的德產名牌汽車。這一切是李小龍開始成功的標志。 ●1969年初,李小龍寫下了他著名的預言:「從1970年開始,我會贏得世界性的聲譽……。」 ●1969年,李小龍客串演出了好萊塢米高梅公司的影片《丑血喋聞》,主演由其弟子詹姆斯擔當。 ●1969年,李小龍與施里芬共同策劃的中國功夫片《無聲笛》告吹,這使李小龍在戲中擔綱演出的夢想成了泡影。 ●1969年,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出生。 ●1970年,李小龍因腰部扭傷卧床達半年之久,在卧床期間他寫出了《李小龍截拳道》(Tao of jeetkune DO)一書的手稿,後來該書由其弟子吉爾特約翰整理出版,並成了闡述截拳道武道哲學及技術結構的權威性經典名著。 ●1970年,李小龍攜妻子及兒女回香港渡假,並與香港電影界進行了初次接觸,同時應邀在電視台做了精彩表演。 ●1970年7月,李小龍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之邀,回港簽約,並去泰國拍攝了《唐山大兄》一片。自此,李小龍踏上了其一生中最輝煌的從影之路。 ●1970年8月,李小龍在華人武師陳阿金的安排下,與一位泰國拳王進行了一次友誼性較量,戰而勝之。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在香港公映,結果該片打破了當地影片的最高票房記錄,李小龍在一夜之間成了影壇中的「天皇巨星」。 ●1971年12月9日,李小龍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門》公映,該片的票房收入達400萬元港幣,這是一部體現李小龍個人風格的影片,也是李小龍生平表演最逼真的一部影片。 ●1972年夏天,李小龍認識了剛出道的丁佩。 ●1972年夏天,李小龍舉家搬入九龍塘高級新居「棲鵲小築」。 ●1972年春天至當年年底,李小龍曾牽頭籌組了「香港演員工會」,結果因孤掌難鳴而告吹。 ●1972年下半年,李小龍組建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協和」,並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 ●1972年12月30日,《猛龍過江》公映,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其票房收入超過了500萬港元。 ●1972年秋,《猛龍過江》剛停機,李小龍便又開始投拍《死亡游戲》。 ●1973年元月,李小龍放下手中的《死亡游戲》而開始投拍美國華納公司的《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 ●1973年5月10日,在為《龍爭虎鬥》配音時,李小龍突然昏倒。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與嘉禾總裁鄒文懷赴女演員丁佩家商討《死亡游戲》劇本。晚9時45分,李小龍昏迷不醒,被送往伊麗莎白醫院急救,11時30分死亡。 ●1973年7月25日,在香港有數萬人為李小龍舉行了葬禮。 ●1973年7月28日,在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李小龍生前好友又為他舉行了美式葬禮。 ●1973年8月19日,《龍爭虎鬥》在美國公映。 ●1973年10月18日,《龍爭虎鬥》在香港公映,創下了史無前例的票房記錄。 ●1978年,由嘉禾公司與華納公司補拍了《死亡游戲》,但這部片子並不成功。因為在這部片中,李小龍的許多意念消失殆盡,可以說中國功夫片的特色也早己盪然無存。
滿意請採納
⑽ 71年李小龍從美國返港後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唐山大兄
1970年4月攜兒子返港省親。
4月9日《歡樂今霄》接受訪問並表演10日《金玉滿堂》接受訪問,與邵氏未達成協議15日返美70年夏腰椎受傷卧床休息。
1971年1月合作構思《無音簫》無果。6月24日-7月1日出演《盲》6月28日簽約加盟嘉禾。
7月12日投入《唐》拍攝16日開機。
9月3日《唐》拍完當天接受《歡》節目訪問4日接受ATV采訪。7日客串(狗尾續貂)《盲》。
10月11日攜妻兒回港。期間拍攝《精武門》22日《歡》接受訪問並表演30日《唐》上映。
11月3日出席童軍籌款義映典禮,12月8日出席國語電影周開幕接
《猛龍過江》部分劇照(6張)
受加皮埃爾·伯頓的電視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