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賈樟柯的天註定中選妃的背景音樂,穿比基尼那段
賈導用京劇比基尼來展現所謂的東莞,真是夠諷刺的。
㈡ 站台原唱是誰
《站台》原唱是劉鴻。
歌曲如下:
作曲:劉克
作詞:黃蒲生
長長的站台,漫長的等待
長長的列車,載著我短暫的愛
喧囂的站台,寂寞的等待
只有出發的愛,沒有我歸來的愛
哦,孤獨的站台
哦,寂寞的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在等待
長長的站台,漫長的等待
長長的列車,載著我短暫的愛
喧囂的站台,寂寞的等待
只有出發的愛,沒有我歸來的愛
哦,孤獨的站台
哦,寂寞的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2)賈樟柯電影站台中背景音樂有哪些擴展閱讀:
劉鴻,歌手,原唱歌曲《站台》唱響全國各地,也讓深圳歌手劉鴻家喻戶曉。《站台》是80年代最著名的歌,也是中國最早發行的搖滾歌曲之一,與崔健的《一無所有》《不是我不明白》同時出版,相比而言《站台》更代表了當時的流行文化。
賈樟柯導演的同名電影《站台》,正是向這首歌致敬。後來楊坤等歌手也在專輯中翻唱過這首歌。可以說,這首歌是8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一聽到《站台》,就會把人們帶回80年代。
㈢ 賈樟柯電影天註定選秀片段中的那首外國軍歌叫什麼
好像是叫 青年近衛軍 一首前蘇聯的紅色歌曲
㈣ 求賈樟柯新電影《江湖兒女》定檔預告的bgm
當遇到喜歡的歌或曲而又不知道歌名時,可先記錄下一句或幾句歌詞,最好是記錄下關健部分歌詞,然後打開網路首頁,在輸入框頂部找到菜單點擊音樂,在音樂的網路輸入框中輸入這些歌詞搜索。
之後會查到搜索結果,多數情況下會查到較多歌曲,需要一個一個試聽,最終找到目標歌曲。
BGM背景音樂的查找可以使用聽歌識曲功能。
㈤ 求賈樟柯的電影《站台》的片尾曲
半野喜弘----a secret marriage
http://www.xici.net/b212525/d21026868.htm
這上面有他所有的專業 也有站台的配樂 你可以去看看
㈥ 賈樟柯的電影站台結束以後的一段音樂是什麼名字,從那裡來的
喋血雙雄的音樂吧,淺醉一生
㈦ livehouse什麼意思(第一次去livehouse)
自從去年《樂隊的夏天》結束之後,抖音上就反復流傳著一段視頻:盤尼西林樂隊一曲改編自朴樹的《New boy》唱罷,評委張亞東掩面而泣。
他說這首歌彷彿讓他回到了20年前……
那一刻,當時光的列車不經意地從身旁駛過,張亞東或許會想起1998年,那些和朴樹一邊看世界盃,一邊鼓搗出《那些花兒》的遙遠夜晚。那是張亞東「北漂」的第4年,還不滿30歲的他已經吃了不少苦頭,不僅生活拮據,還因為作息和飲食不規律,熬出了十二指腸潰瘍。盡管如此,他卻依舊認為那是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之一。
「想起來特別開心,都沒飯吃了,
還能約人聊音樂。」
年輕時候的張亞東
0/1
90年代是張亞東的青春時光,同樣也是中國搖滾樂「次時代」高歌猛進的日子。如果用中國文化圈慣用的斷代方式,張亞東應該算是第二代搖滾人,但出生於60年代末的他幾乎經歷了中國搖滾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當下的年輕人可能想像不到中國搖滾樂的原始狀態。賈樟柯在電影《站台》中詳實地還原過第一批野生「土搖」青年的演出場景,在鄉村公路邊搭個綠帆布的大棚子,幾個穿著牛仔服的文工團隊員抱著話筒連蹦帶跳,唱不了兩句,台下稀疏的且脾氣不太好的觀眾便會一邊將蔬菜的殘片扔上台,一邊起鬨說:「唱的什麼玩意兒!」
電影《站台》片段
這樣的場景張亞東一定很熟悉,與《站台》中的主人公一樣,他也是山西人,也是文工團出身。18歲,他加入大同市礦務局文工團,那是他獲得成長和鍛煉最多的地方,「我寫的歌馬上就有樂團來實現」。不過22歲時,張亞東還是選擇放棄文工團的才子光環,他決定隻身前往北京,追尋更大的音樂夢。
0/2
在張亞東與朴樹創作了《那些花兒》的同時,曾就職於哈爾濱金鶴賓館的東北青年梁龍,在老家成立了一支名叫二手玫瑰的樂隊。
有趣的是,樂隊第一次以二手玫瑰之名在哈爾濱登台演出時,受到一些不公待遇,梁龍一氣之下借來現場女孩的化妝品描眉塗唇,一身脂粉氣地登台,卻意外收獲了觀眾們的滿堂喝彩。這為日後梁龍成為東北文藝復興的靈魂人物,在抖音帶貨口紅埋下伏筆。當然,這是後話。
電視劇《生存之民工》片段,管虎執導, 片頭曲選擇了二手玫瑰的《生存》, 當時的梁龍長發飄飄
2000年,梁龍也來到了北京。在文工團才子張亞東和東北青年梁龍的眼中,一個關於馬克西姆餐廳的傳說,是北京之所以充滿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90年代初,樂隊現場演出的形式在中國尚屬小眾,人們急切地尋找著情緒的出口。此時中國幾乎沒有專供樂隊演出的小場地,而北京崇文門的馬克西姆餐廳大概是唯一的例外。老馬在經營西餐的同時,還舉辦各類藝術活動。這算是livehouse在中國的雛形。就連教父崔健,也是在這兒迎來了livehouse處女秀:對著白桌布蠟燭台,歌唱花房裡的美麗臉龐——他的女友,是馬克西姆老闆的閨女。
1987年,崔健在馬克西姆
文至此處,我們必須介紹一下livehouse對音樂的重要意義。
"livehouse"是"live music house"的簡寫,中文釋義為"現場音樂場所"。與強調唱功的酒吧駐唱不同,livehouse演出更突出器樂的律動和樂隊的魅力,它是實時的、沒有修飾、未經編排的現場演出,正如live一詞的另一種英文含義一樣——它是只存在於此時此地的瞬間。
相比大型演出,live更便捷,也更貼近樂迷。氛圍,是音樂的重要魅力之一。就像相聲一定要在「園子」里演出才夠味一樣,樂隊演出其實也十分強調台上與台下朋友般的互動關系,所以人們常說樂隊的靈魂就在現場。
出色的livehouse要提供好的音樂,更要構建起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音樂圈中有這樣一個段子,2000年左右,一次在嚎叫酒吧,演出開始前,老闆上台來說:「我有幾個東北的哥們,大老遠過來的,想演幾首歌,就幾首。」結果這幾首演了一個小時,這幾個「東北哥們」後來成了國內後搖首屈一指的惘聞樂隊。當然這個段子真偽無從考證,但那個時代的livehouse就是這樣,沒有距離,大家就像朋友一樣交流音樂,這樣的livehouse文化,伴隨著一代樂隊的成長。
因此,即使是在《樂隊的夏天》這樣的綜藝節目上,樂隊們也依舊保持著先聊後唱的優良傳統。
有在Livehouse打磨過的樂隊才能登上大舞台 圖為五月天首次來京演出海報, 曾與另一支傳奇樂隊joyside同台
TIPS:
上世紀60年代末在歐美誕生了livehouse的前身rock pub:隨著交通的逐漸發達,一部分以買酒為主的pub逐漸變成社交場所,並成為現場搖滾樂的展演所,這種現場樂隊表演被稱為rock pub,這便是如今livehouse的前身。而Livehouse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日本,日本的演唱會場所分為四種:音樂大廳(Hall)、體育競技場(Arena)、巨蛋(Dome)和現場音樂廳(livehouse)。livehouse是演唱會場所中最小的,一般是站立式觀看的形式,或者是可移動的桌椅,可容納人數一般是100至500人的居多,比較大型的則是兩到三千人。
也是在2000年前後,北京的livehouse已初具雛形。嚎叫、老what、愚公移山等livehouse像雨後春筍一樣,在京城中的各個角落冒了出來。
後來又出現了MAO、江湖、麻雀瓦舍、 DDC、School、Temple 熱力貓、樂空間等livehouse……
0/3
原二手玫瑰樂隊的經紀人黃燎原曾這樣回憶說:「聽了二手玫瑰的作品我特別感動,他們與上一代人最大的區別是沒有背負沉重的文化包袱,是輕裝上陣的一代,可實際上二手玫瑰的詞曲中,同樣繼承了崔健這一代人的理想與人文關懷,只不過他們以玩笑的、詼諧的、幽默的、調侃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其實我認為這樣的形式反而是當代藝術最重要的態度,當代藝術不好玩的話,就和當代藝術沒關系了。」
如果說二手玫瑰是中國音樂圈的顛覆者,那麼,他們僅僅是顛覆的開始。
2004年,一個名叫GALA的樂隊發布了一首名叫《Young for you》的英文歌,歌中怪誕的、聽起來全程「跑調」的唱腔和躁動的情緒,令人眼前一亮。主唱蘇朵大著舌頭的英語讓人覺得快樂、自然、毫不掩飾。
主唱蘇朵的名字取自傳奇英倫樂隊 Suede山羊皮 圖為2014年北京草莓現場
2011年,《Young for you》作為插曲出現在了獨立電影《草莓百分百》中,當Sunday's coming i wanna drive my car的歌聲響起時,我們突然發現,青春就是早上起來發現臉上還有青春痘;是吃自己喜歡的食物,胖而短暫的活著;是頹廢、信仰、自由、彪悍、甜蜜、樂。
對於音樂來說,從來只有那些年輕的、脆生的、躁動的聲音最能打動人。從張亞東到梁龍再到gala,熱愛音樂的new boy在不停地冒出來。就像盤尼西林在歌中唱的那樣:「打扮漂亮,18歲是天堂,我們的生活甜得像糖!穿新衣吧剪新發型呀,輕松一下WINDOWS98,以後的路不再會有痛苦,我們的未來該有多酷。」
朴樹的《我去2000年》是一張「神專」, 不僅收錄了new boy,那些花兒,白樺林等單曲, 更影響了不止一代人
圖為電影《夏洛特煩惱》片段
說起來有點嚇人,這支唱哭張亞東的樂隊的主唱張哲軒出生於1992年,和小鎮青年出身的前輩不同,他是留過洋的新一代。張哲軒第一次聽到《new boy》這首歌時還在上小學。轉眼間,被張亞東和朴樹期待、嚮往的二十一世紀已經走進了20年代,從《new boy》到《new boy》這如同一個輪回,更像是一代代中國樂隊步履不停的現代寓言。
相比於張亞東和梁龍,gala和盤尼西林是幸運的,他們自出道起,就生長在一個livehouse方興未艾的年代,除了北京,上海的育音堂、ON STAGE,成都的小酒館、AMC、蒸汽旅社,武漢的VOX,蘭州的葵在全國各地冒了出來。他們不用心酸地在帆布大棚中標新立異,也不用憤怒地靠借來的口紅為自己加分。甚至,作為school歷史上第一支演出樂隊,他們參與、見證了這家北京著名livehouse的成長。
這或許是屬於獨立音樂的時代,各種音樂形式都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留給他們的舞台也越來越大。除了以英倫搖滾身份亮相的盤尼西林,像曾經登上工體舞台,被無數人翻唱過的陳鴻宇、參加綜藝「中國新說唱」,收獲眾多目光的Vinida萬妮達,他們都是眼下最為人矚目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陳鴻宇《理想三旬》MV
在音樂人不斷涌現,更迭的同時,中國的音樂土壤也在日漸肥沃。樂隊的進化史,也是中國live現場的進化史。
0/4
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對任何人來說都像一道晴天霹靂,對於熱愛音樂的青年們來說同樣如此。在家裡憋悶許久的青年雖然已經掌握了一邊做飯,一邊開電話會的竅門,也享受著無論禮拜幾只要沒有工作就能一覺睡到自然醒的待遇,但他們最渴望,最懷念的還是往常那個遙遠的相約去鼓樓看演出的周五晚上。
尤其到了春天,處在萬物復甦的氣氛下,我們更不能壓制天性,不過在控制疫情的關鍵時期,如何讓我們既安全又痛快地排遣自己內心的苦悶,成為目前生活里最大也是唯一的痛點。讓所有對生活抱有嚮往的有趣靈魂,在這段特殊時期里感到正向的、積極的情緒,並以音樂的方式減壓,雲live儼然成為了一時間的熱詞。
在眾多的online livehouse的雲live中,抖音推出的「DOULive在現場」成為了最特別,某種程度上推動livehouse發展的一個。
DOULive在現場【限時音樂店鋪·開樂大吉】是抖音旗下娛樂直播廠牌DOULive,聯合國內livehouse連鎖品牌MAO,開設的一個限時售賣精神、態度、自由的音樂店鋪,由華語音樂頂尖製作人張亞東擔綱音樂店鋪主理人,同時召集二手玫瑰、盤尼西林、郝雲、莫西子詩、萬妮達、GALA樂隊、陳鴻宇,作為音樂合夥人,在3月28日、3月29日兩天,奉獻精彩的限時線上Live營業。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DOU Live活動海報
「現場感」是樂隊演出很重要的吸引力,那麼一個不在現場的線上演出,如何營造「現場感」呢?抖音通過技術的力量,在努力為人們解決這個問題,努力為我們營造一個無需在現場的「現場」。通過張亞東和線上樂迷團的互動,直播話題的發起,讓樂迷依舊可以像看現場演出一樣,與樂手和主持人產生強互動,把線下的「開火車」、「pogo」搬到直播上,讓大家一邊跟著鼓點搖頭晃腦,一邊安心隔離,從而打造「雲觀看」模式。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DOU Live活動海報
更重要的是,線上演出看似是特殊時期的偶然產物,但仔細想想,它又更像一個因偶然導致,但又必然會發生的歷史進步。20年來,中國的livehouse從無到有,從僅限於北京到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這是音樂從小眾到大眾,再到更大眾的宏大敘事。而DOULive的出現,或許是live的又一次革命性進步,它將徹底打破現場演出的物理局限,讓更多人感受現場演出的魅力。
各樂隊和音樂人限時音樂店鋪今晚將開始營業
就像網上關於livehouse點贊最高的一個問答的題干一樣:第一次去 livehouse,如何裝成經常去的樣子?許多第一次去livehouse的樂迷大多是慌張、無措、無所適從的。而online livehouse則巧妙地打破了這門檻。
現場感,是音樂一直以來的追求,伴隨音樂的生長。曾經的livehouse是無距離,是在精神上超前的。而DOULive則是這個「雲」時代超前的無距離。
此刻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展望,在不遠的未來,online livehouse會成為一種嶄新的,不在現場的現場演出形式,徹底進入人們的生活。讓人們隨時、隨地感受live的青春與躁動。
別忘了,3月28日和3月29日,每天晚上19:30,抖音娛樂全程直播。參與的音樂人賬號也將同步開播,解鎖更多台前幕後細節。上抖音搜索【在現場】,可以一鍵獲取節目單。你距離在現場只差一個抖音的距離。
(圖片來自互聯網、抖音)
㈧ 站台是那部電影里的歌
你看看是不是這個,賈樟柯的《站台》
在《狂熱》系列中,雖然絕大多數都是翻唱,但是中文填詞非常優秀,現任廣東教育出版社期刊中心總經理,廣東電視台編導的著名填詞人,著名詩人黃蒲生功不可沒。其中的原創歌曲也不遜於翻唱歌曲,最著名的一首歌《站台》就是原創歌曲,這首歌時至今日仍是經典中的經典,並有一部同名電影,其中主題歌用的就是《站台》這首歌。其中的另外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為《路燈下的小女孩》.
站台 Platform (2000)
劇情:汾陽縣文工團女演員殷瑞娟是崔明亮傾慕的戀人,兩人一起參加工作,當關系微妙。崔明亮和張軍約殷瑞娟看電影,恰巧碰到殷的父親,因殷父不喜歡崔明亮,大家不歡而散。
心情都不平靜的殷瑞娟和崔明亮在街上不期而遇,兩人終於表達了愛情。
八十年代,張軍從廣州回到縣城,帶回了電子表,錄音機和一把紅棉吉它,崔明亮開始迷上吉它。
縣文團為了適應市場要巡迴演出,殷瑞娟因父親生病不能遠行,只得與崔明亮分離。
一輛汽車拉著崔明亮和張軍等人向遠處駛去,開始了他們的演出之旅。
一九七九年,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汾陽縣文工團的崔明亮、張軍等年輕人一起排演詩朗誦《風流歌》。崔明亮十分傾慕擔任朗誦女演員的殷瑞娟,二人經常在一起排練,但從未相互表達過彼此的心意。星期天,崔明亮和張軍約殷瑞娟、鍾萍等同事一起去看電影《流浪者》,偶遇殷瑞娟的父親。殷父不喜歡女兒與崔明亮在一起,並誤會兩人是在戀愛約會,將女兒從從電影院中叫走,令大家不歡而散。但殷瑞娟和崔明亮的心裡卻更加不平靜,兩人在黃昏的街上偶然相遇,終於表達了自己了心意。進入八十年代,沿海城市逐漸開放,發廊里能夠聽到鄧麗君的歌。張軍前往廣州探望姑媽,寄給崔明亮一張印有城市街景的明信片,崔明亮看著明信片上高樓大廈的景象,徹夜難眠。從廣州歸來的張軍帶回了許多新鮮玩意,包括一把紅棉牌吉它,崔明亮很快便迷上了彈吉它。文工團排演了一台輕音樂節目,並要進行巡迴演出,但殷瑞娟因父親生病,不能與演出團同行。殷瑞娟和崔明亮不得不暫時分離,清晨,崔明亮、張軍等人乘著汽車漸漸遠去,開始了他們的演出之旅。
㈨ 賈樟柯的電影:世界。誰知道片尾曲是什麼名字,就是只有音樂的那段
世界的主題曲是蒙古民歌<烏蘭巴托之夜>
賈電影里的版本是由左小詛咒重新編曲填詞的,由小東演唱,網上也可以搜到詛咒的版本
建議聽蒙語原版,感覺更好些,詛咒編曲的這個版本也不錯.
但是詛咒唱的....就不說了
㈩ 電影配樂的作品集(中國)
1.喜多郎 張婉婷 1997《宋家皇朝》 《宋家三姐妹》
2.久石讓 劉鎮偉2005 《情顛大聖》
許鞍華2006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姜文 2007 《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 2010《讓子彈飛》
3.梅林茂 張藝謀 2004《十面埋伏》
張藝謀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於仁泰 2006《霍元甲》
王家衛 2000《花樣年華》
王家衛 2004《2046》
王家衛 2007《藍莓之夜》
4.S.E.N.S 侯孝賢 1989《悲情城市》
金琛 2007《鳳凰》
5.川井憲次 徐克2005《七劍》
張之亮2006《墨攻》
葉偉信2006《龍虎門》
《葉問》
6.服部隆之 趙明WITH翁思再2007 舞劇《楊貴妃》
7.岩代太郎 吳宇森2008《赤壁》
8.半野喜弘 侯孝賢的1998《海上花》
侯孝賢 2001《千禧曼波》
賈樟柯2000《站台》
賈樟柯2008《24城》
9.小室哲哉 李少紅2004《戀愛中的寶貝》
10.藤原育郎 陳嘉上2008《畫皮》
11.板本龍一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1987《〈末代皇帝〉》
12.橫山箐兒 《英雄的黎明》 三國志
13.宗次郎 《故鄉的原風景》 鹿鼎記
14.大島滿 高群書、陳國富 2009《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