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徐浩峰的電影,為什麼叫好不叫座
徐浩峰的電影,為什麼叫好不叫座?徐浩峰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系,曾經出演過劇情片《旅程》,之後還創作了很多部小說,直到2011年才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憑借《倭寇的蹤跡》,拿下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
其實徐浩峰的電影不叫做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裝的有點過,所以不討人喜歡。因為好多網友都說徐浩峰導演的電影都很深沉,人物的設定也都很隱忍。但是這樣的人設和方向會讓觀眾感覺沒有任何的爆炸點,刺激不到興奮點,就不會討人喜歡。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柳白猿》,很多網友感覺這部電影的打戲雖然有點精彩,但是這些打鬥的場面都是沒有任何理由的,打的莫名其妙。讓觀眾想吐槽,找不到可以吐槽的點,想喜歡更難。
Ⅱ 如何評價徐浩峰的作品《逝去的武林》
徐浩峰一位,導演一位,編劇一位傳統武術的愛好者,不得不說徐浩峰至今為止拍的幾部電影都引起了一定的轟動,徐浩峰眼中的,功夫片,武打片,以及弘揚我國傳統武術的電影,跟我們眼中的功夫片,武打片,動作片,是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的,不僅僅是偏於寫實,而且徐浩峰所拍攝的電影所監制的電影都讓我們回到了民國時期那個逝去的武林。
如果硬是要評價一下徐浩峰的這部作品的話,我想說的是這部作品適合當成一部,民國武林沒落史來觀看,其中確實詳細地記述了一些民國武林人物的詳盡故事,但是當時的五菱當時的江湖究竟是什麼樣子,其實我們沒有經歷過,我們也不敢去妄加評論,但是這部作品卻有著極其濃厚的個人風格。
Ⅲ 如何評價《道士下山》這部電影
在創作精神上,《道士下山》是《無極》和《三槍》的私生子。它們都體現了導演在操弄自己不熟悉的類型和題材時的進退失據,並且想當然地加進許多效果和初衷完全相反的時髦元素,同時還不忘了夾帶貌似高深的哲學或人生道理,於是帶來的觀影效果出奇一致,那就是全程令人難堪的坐立不安。其實這一切早有徵兆,不知有多少人在王寶強從地上撿起吳建豪扔過的飛刀時,立刻猜到他接下來會「出其不意」地射中靶心,或是當元華讓陳國坤先行一步時,已然料到他會偷下毒手,這些都是觀眾領先導演的證據。電影成功的秘訣沒有太多,其中核心的一條是,導演千萬不能比觀眾笨。
Ⅳ 他的《師父》豆瓣8.1,如今又帶來更加震撼的寫實功夫片
初識徐皓峰,是看他關於武俠的影評集《刀與星辰》。第二次見他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功夫片《倭寇的蹤跡》的導演位置上。
寫作的時候他是徐皓峰,拍電影的時候他是徐浩峰。名字里差一個字,對武俠的認識卻從未變過。
讀完《刀與星辰》或者看完《師父》,你就能了解到徐浩峰武俠的真諦。他深諳中國的武俠文化,不論是筆鋒還是導演風格,你都能感覺到,徐浩峰是中國現實武俠的集大成者。
從《師父》中不難窺知徐浩峰現實的功夫片邏輯,他刻意去除了武術的觀賞性,只保留其實戰性。因此,徐浩峰拍出來的武俠電影,是當今影壇少有的真功夫電影,也最接近中國功夫的本質。
這是一種超越時代的高級功夫片風格,在他的新作《刀背藏身》中,這種風格完成了一次巨大的升級。
據悉,《刀背藏身》已經於5月24日在戛納召開定檔發布會並定檔7月19日,並發布了首支預告
期待了兩年之久,這部現實武俠大作終於要上映了。
之所以引人期待,是因為在《刀背藏身》中,一方面,他最擅長的寫實武俠風格得以保留,另一方面,大體量的製作預算使其更具史詩感。刀是它的底色,但它不止於武俠,也是人,更是當時整個中國的 社會 現狀。
持刀人的愛國情懷,揮刀時的國仇家恨,《刀背藏身》充滿了對 歷史 的關懷和對武林命運的探尋,同時很好地平衡了武俠電影的商業性和藝術性,在近些年的作品中,絕對是難得一見的。
無論是不是徐浩峰的粉絲,《刀背藏身》都能讓你看得嗨起來。
電影中,徐浩峰將功夫拍出了現實的血性。《刀背藏身》講述了大破日軍的長城大刀在乾坤反轉的時代,到底該歸屬何人的故事。
當孔老爺子拿出自己的無刃之刀,一個拔刀的動作,兩個利刃的碰撞,「力上刀尖」的武學精髓和「長城大刀」的恢弘氣派,都足以給所有觀眾以震撼的觀感。
這種震撼不止於視覺刺激,而是很有分寸的現實沖擊。他從真實的功夫中開發出全新的影像化角度,以彌補泛武俠中丟失的美感,這種體驗,只有徐浩峰能給你。
徐浩峰的武俠邏輯並非一蹴而就,他習慣於掌控功夫電影從編劇到執導的全過程,因為將武俠動作部分交給武術指導,導演的思想和邏輯就無法融入到動作中去,這恰恰丟失了武俠電影的精髓。
從《倭寇的蹤跡》到《師父》再到《箭士柳白猿》莫不如此。
當然,徐浩峰的寫實功夫片風格,也得到了學院派和民間的一致認可。《師父》在第52屆台灣金馬獎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獎」,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1分。
《刀背藏身》也提名了第54屆金馬獎的最佳改編劇本,更獲得了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美洲大獎的提名,還未上映已榮譽加身。
因為比起前兩部,《刀背藏身》不僅投資成本巨大,而且有實拍長城及戰爭場面的恢弘場景,資金和技術不再是限制徐導發揮的門檻。
當然,用刀的人不止一面,面對動盪的大時代,持刀者是戰士和俠客,但面對愛人和家人,他們也有不為人知的溫情面,這也是東方武俠文化常常伴隨女性的原因之一。
《刀背藏身》中許晴飾演的元姑、春夏飾演的青青等女性角色,戲份比以往都加重了。
她們美艷嫵媚風情萬種,是電影語境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徐浩峰則選取她們美的一面,來表達電影核心人物的人性魅力。
元姑也是刀術高手,而青青,則是這個傳統世界裡變異出的叛逆的現代精神,她的命運看似和刀法爭奪無關,但卻是整個故事裡很關鍵的一筆。
電影中的主角孔鼎義為了堅持沒落的紳士武人的「義」,一直隱藏對青青的愛意。
同時還糾葛 於許晴 的御姐范兒里,說不上是對許晴的刀法更迷戀,還是對她的肉體更迷戀。這種語義不清的復雜 情感 ,正是徐浩峰高級的地方。
刀是外殼,人是內核。刀的背後,依舊是跟我們一模一樣的普通人,依舊像看到銀幕上的「自己」。
《刀背藏身》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時局動盪。
彼時作為冷兵器格鬥技術的功夫已經衰弱,面對時代的變革和外敵的侵略,習武的刀客們將如何自處?《刀背藏身》用武俠故事給了我們答案。
不論是片中冷熱兵器對決的場景,還是長城大刀會戰的情節,無一不反映出民間練武者對待變革嘗試做出的改變,哪怕這些改變在中國 歷史 上從未出現過。
在徐浩峰的武俠電影中,功夫從來都不是最主要的,《刀背藏身》亦是。
現實的打鬥風格,寫實的功夫邏輯和全新的武俠片思路,都是徐浩峰書寫影片內核的工具和手段罷了。
冷兵器對熱兵器,民間武俠對侵略者的火槍,這種斗,充滿了時代大潮下武林和功夫逝去的悲涼。習武者雖然勇武,但在時代的車輪下也無可奈何。
武俠文化中的北方理念里,刀法是防禦技,刀背運用重於刀刃,因為人在刀背後。
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之處。
可時代洪流奔涌而來,刀客註定是藏不住的,這也是《刀背藏身》的悲涼。
幾千年來,他們堅守著自己信奉的東西,卻終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就像爭來奪去的「長城刀法」,雖然在長城會戰中砍了很多日本鬼子,但仍然抵擋不住國家被侵略,人民被迫害的國運。
武俠是願望,是美學,是文化,更是時代。練武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這是徐浩峰所有武俠電影中一直想說的。
如今,抗日戰爭年代早已遠去,成為 歷史 ,可正如我們所見,「長城大刀」的精神並未遺失,當年刀客們堅守的道義仍在傳承。
而在《刀背藏身》中,我們也都能通過刀,通過人,見到自己,見到逝去的 歷史 ,見到奔涌的年代。
Ⅳ 如何評論徐浩峰的電影《箭士柳白猿》
《箭士柳白猿》和《師父》某種程度上是一脈相承的,於我而言的神奇之處在於,我真的相信,那個時代的江湖,武行以及江湖人,武行人,就是那個模樣。你說電影敘事斷裂,構圖普通,台詞尷尬,人物奇怪,我都承認,可我就是很喜歡啊。無論是柳白猿拋卻過往,成為「柳百猿」,還是他不斷修行終究在一個女人面前「功虧一簣」,簡單的故事中,脈絡模糊的感情中,卻有打動我的力量。我想,那就是某種共情。《師父》中,廖凡的巷戰戲當然好看,我也很愛小宋佳飾演的女主角,與他莫名卻刻骨的感情,《箭士柳白猿》中,人與人之間的羈絆,也是這樣,涼薄間,自有千鈞之力,足以給我帶來震顫。我想,這也是我喜歡徐浩峰的原因。
Ⅵ 徐浩峰導演的《詩眼倦天涯》發布幕後紀實之「天」輯,該片為何令人期待
徐浩峰導演的《詩眼倦天涯》發布幕後紀實之“天”輯,該片為何令人期待?相信我們大家應該能夠看到詩眼倦天涯,非常的好看。而且這部劇有一個非常令人期待的點,所以說我們大家非常的期待在實際的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大家應該能夠看到在實際的幕後的記錄之中,能夠看到的就是它主要講述的就是刀客們。 加入了武林以及朝堂的紛爭。那麼這個故事講述的一個發展是非常的不錯,而且形成了劇情非常的好看,裡面更是揉碎了很多的一些個細節,讓我們看到了其中很多的,一個無數的設計和實際的拍攝的場景,大家應該能夠看到裡面的取材非常的不錯。
Ⅶ 說說看如何評價徐浩峰執導的電影《師父》
《師父》的動作戲無疑是整部電影最賞心悅目的部分。老天津式的武打設計,讓《師父》的武鬥場景有著特別不一樣的質感。和現在武俠片裡面典型大開大合、故作瀟灑的武術,或好萊塢那種實用主義至上、拳拳到肉的蠻打都不一樣,《師父》的武打戲點到即止,而且透著一股暗勁。這股暗勁尤其體現在高手過招之間,兩人往往距離極短,動作看似不快也不大,但最為直接而不花哨,往往在幾手之間就見勝負,不拖沓,不纏斗,是武打戲中難得的干凈利落和爽快。
Ⅷ 《箭士柳白猿》獨特的武俠世界,意蘊江湖,相比威亞吊打更真實嗎
《箭士柳白猿》風格我是很喜歡的,有一種中國古典文學的厚重感,相比之下那些靠吊威亞飛來飛去的武打片就太弱了。徐浩峰的武俠屬於硬武俠,很真實,獨特的武俠世界,靜靜地,一箭見人心。標簽式的獨俠武林,意蘊江湖。射箭動作干凈利落,攝像還原佛學局勢,人物體態古典深意。徐氏武俠,硬橋硬馬真功夫,全無替身。規矩宿命,誰都沒有資格替誰殺誰,缺憾終成就人生。
影片改編自徐導自己的小說,武俠風格干凈,沒有特效,朴實的功夫,冷峻的江湖,清淡的畫風,真實感十足,這部作品在風格與美學層面更加圓潤成熟,並且在個體與江湖、沖突與矛盾的解構方面,走得比《師父》還要遠。這部影片要表達的是江湖中的個人,以及個人的執著和逐漸逝去的種種,最後江湖再無柳白猿;或許箭士的命運註定了顛沛江湖的生活,實際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江湖人想要成為真正的江湖人是不可能的。世上也再難尋江湖蹤跡,留下的只有世俗。
Ⅸ 你覺得徐浩峰的電影里,對功夫的還原度如何
徐浩峰的電影里對功夫的還原度特別好。少了許多特技都是真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