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500字左右)
這天,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建立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向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此刻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我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光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期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
❷ 關於電影愛國的作文怎麼寫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時,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嘎子小時生活很苦,但是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嘎子的愛國熱情、幽默、滑稽、可愛、堅強不屈,不達到目的絕對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和嘎子對比,我顯得是那麼渺小。嘎子為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奮不顧身,即使失敗也會堅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敗就放棄。記得那次學校開展一次「科技小發明」的活動,我當時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報了名。正當我滿懷信心地開始製作我自己設計的「動力小船」時,卻發現了一個個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如接上電線了電池卻不通電。等我解決了電池的問題後卻發現螺旋槳轉不了了,當我解決螺旋槳的問題卻發現……這一個個問題把我搞得頭暈眼花,頭上金星亂飛,我一氣之下把「動力小船」摔了個稀巴爛。結果認真製作,能持之以恆的同學獲獎了。望著他們勝利的神情我後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何說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為「易」事不做則反之。聯系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夠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縣城找一位親戚時,卻發現那位親戚幫鬼子拍照,臉氣得由綠到紅由紅到紫。嘎子剛正不阿而我卻因膽小冤枉他人。記得那是我上四年級時。我剛到家門口,卻發現一個人在開我家的門鎖。我仔細一看,原來他把我家的鎖弄壞了,怎麼也打不開了。他見我回來了,便立即惡狠狠地說:「你要敢把這件事說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嚇得連忙點點頭。等我媽回來時卻撒了謊說是樓上小妹妹弄的,為此我還經常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嘎子哥一樣毫無保留地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❸ 我最喜歡的一部愛國影片400字作文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篡奪了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後,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脫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俾斯麥則打算通過戰爭,建立一個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國,企圖佔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一八七○年七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摰詼?酃?納ブ訑。九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作者把主人公的個人悲劇,與整個民族的悲劇聯系在一起,使小說具有強烈的、動人的悲劇色彩,成為愛國主義的悲壯詩篇。短小的篇幅,高度的精練,重大的主題和題材,生動飽滿的人物形家,洗煉簡潔的風格,樸素無華的語言,使這兩個短篇不失為小巧玲瓏、極富藝術魅力的文壇珍品,經久流傳,不但至今仍可供我們欣賞和借鑒,而且具有極其深刻的教育意義。
❹ 電影《長津湖》優秀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電影《長津湖》優秀觀後感範文(通用1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整部影片都非常震撼,是根據歷史真實改編,一個個炸彈從頭上飛過的時候,彷彿就在戰場上,身臨其境。電影里有兄弟情,戰友情和家人的不舍,師長犧牲每一刻都特別精彩,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愛國。是這兩個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士們的心中扎了根。當那許多無名的烈士們,抱著炸葯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當那許多無名的英雄們在雪地里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的時刻。愛國情懷支撐著他們已近奄奄一息的軀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美國的王牌軍團,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無人可及的勝利。
他們,戰無不勝,他們毫不畏懼;把生命的鮮血點綴在偉大祖國母親上;他們,永遠把祖國放在第一位.
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十九萬七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涌現出了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三十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六千個功臣集體。
在這場戰爭中,美軍的實力是非常強悍的。且不說戰鬥力對比,就單從後勤補給以及運輸能力上來說,美軍要遠超出當時的志願軍。戰場補給對一場戰爭來說是何等的重要,這個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
戰場上光靠勇氣是不行的,也需要實力,刀再鋒利也快不過子彈。在長津湖之戰中,美軍將後勤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志願軍只能用頑強的意志和無畏生死的精神去彌補裝備上的巨大差距。
當時我軍奮力抵抗,面對美軍猛烈的攻勢,即使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我軍也沒有絲毫的退卻。到了長津湖戰役後期,當地的氣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天氣異常惡劣,冷得出奇。當地氣溫到達了零下四十多度。
很多戰士凍得連手都拿不出來,一些槍也被凍得連扳機都沒法扣。到了最後,雙方都不想打了,美軍也忙著撤退保命,就連途中遇到志願軍阻擊他們都懶得還手,實在是不想打了,天氣太冷了。
從很多歷史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美軍在撤退的時候,靴子和腳都粘在一起了,連路都沒法走,手和腳全都凍壞了。有些士兵因為受傷失去知覺,等被抬回基地的時候已經凍得僵硬了。很多士兵的皮膚都被凍得開裂。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志願軍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壯烈事跡。相比美軍而言,志願軍的驚人忍耐力還是值得稱贊的。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如期而至,祖國母親迎來了她的第72個生日,全國上下舉國歡慶慶祝這個不平凡的日子。
馬路兩旁張燈結綵,各處擺放著鮮花,給這節日裝點著歡樂,充滿了祥和的氣氛。當看到那一面面飄揚的五星紅旗,不禁讓我想起了媽媽帶我去看的電影《長津湖》。
電影《長津湖》講述了一個中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做出重要貢獻的感人的歷史故事。當面對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軍隊時,我們的戰士用血肉之軀戰勝堅硬的飛機和坦克,我們的戰士擁有的是鋼鐵般誓死保家衛國的意志。
我們在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換來的,我們應銘記歷史,不忘先烈。吾輩生於盛世,亦當不負盛世!
最冷的夜,最熱的血。最可愛的人們,最堅毅的軍魂。時間回撥70餘年,那場冰天雪地里的血淚之戰,依舊讓人不忍回憶。這是永遠的傷痛,也是永恆的榮耀。歷史不容忘卻,英雄必須銘記。即將上映的《長津湖》,復刻了這驚心動魄的一戰。但,再高明的電影敘事,終究也說不盡這段史詩的波瀾壯闊與沉雄悲壯。
在很長一段歲月里,「長津湖戰役」,已成戰爭的傳奇,已是信仰的圖騰。縱使冰身凍骨,也不退讓一分。就算凝成「塑像」,也不動搖分毫。在這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憑著驚人意念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征服了極度惡劣的環境,打退了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扭轉了戰場態勢。此一戰役,也就此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
一邊是志願軍的寸土不讓,另一邊是敵軍「路程最長的退卻」,戰爭的天平就此逆轉。而在這卓絕戰功的背後,代價沉重。1081高地上的志願軍官兵們,冒著零下40度的極寒溫度,頑強地堅守陣地。最後全連以俯卧戰壕的戰斗姿勢壯烈犧牲,成為一個個永不傾倒、巍然屹立的冰雕。鋼鐵一般的意識,鑄成鋼鐵一般的防線。這是血肉之軀在苦寒之地立起的偉岸「長城」,御敵於外、退敵千里,守住家國安寧,守來長久和平。
凜冬已至,激情燃燒的青春捨生赴死。血戰之後,終於殺出一條血路,終於搶回一線生機。冰雪凍住了戰士們的軀體,卻封不住他們不朽的軍魂。這軍魂,是對國家和民族最澄澈的愛;這軍魂,是軍紀如山,是鐵流浩盪。「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長津湖,也曾綿延冰封,也曾靜水流深。歲月可證,流水有聲。那是偉大鬥士的號角,那是鐵血軍魂的咆哮。
長津湖一役,雄渾蒼涼、動人心魄。縱使七十一年過去了,這場慘烈的、英勇的血戰化作豐碑,愈發迸發出著澎湃的力量。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永記長津湖的冰雪,永記冰雪裡那最可愛的人和他們的不朽軍魂。
國慶前夕,電影《長津湖》上映,我在觀看了電影後有許多感觸。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扭轉了戰場態勢,打出了軍威國威。電影中的戰爭場面相當的恢宏闊大,殘酷逼真,槍林彈雨中彷彿一架架飛機就正從我頭頂掠過,一顆顆手榴彈向我穿透過來,身臨其境般不由得跟著揪心緊張起來。
我同時由衷地感受到現在生活得來不易,「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會由我們的下一輩來打」,讓人淚目。人有我有,人無我有的宏大戰爭場面。讓我不禁感慨:伍萬里的被迫成長史就是一場戰爭的殘酷史。如果不是當時的志願軍奔赴戰場,保家衛國,為我們創造出和平的發展條件,可能我們就要面對被迫的殘酷成長!致敬志願軍。這是一部電影,還是一段歷史,更是一場致敬。只要我們記得,他們便會永生。
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用血肉為我們拼下來的,我們覺得新時代離戰爭很遙遠,是因為在邊境,有一群可愛的人在守護我們,守衛國家,所以要更加珍惜當下。那時的他們為了下一代不再經受戰爭生活,不顧安危,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現在的新一輩,同樣用生命保護人民安全,保護國土不容侵犯,向最可愛,最英勇的人致敬,謝謝你們。
《長津湖》,讓觀眾對此有了更深的感觸:這些回家的烈士,可能是個脾氣倔強、從不服輸的愣頭青,可能是個希望早日和家人團聚的老兵,可能是個重情重義、時刻想著別人的好兄長……他們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和今天身邊可愛的年輕人一模一樣,就好像是我們的朋友、兄弟。
他們很「普通」,可在國家和民族面對挑戰的關鍵時刻,他們又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護佑著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偉大的英雄也是最可愛的「人」,這正是廣大觀眾看完後紅了眼眶的原因。
從「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到對復雜人性的刻畫和塑造,這不光是電影敘事語言的轉換,也是國產電影審美風格的不斷更新。可感的電影藝術才能真正動人,宏大的敘事、偉大的時代應該投射在具體的人物和生活之中。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伍千里及時阻止了弟弟殺害已經沒有抵抗能力的美軍指揮官。他說得很清楚:有些槍可以打,但也有些槍可以不打。中國人是熱愛和平的,中國以前不會,現在不會,將來更不會主動挑起戰端。這個道理不需要過多的闡釋,就隱藏在電影的鏡頭語言之中。
《長津湖》正和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主旋律電影一起,把「中國故事」「中國精神」講得越來越精彩、生動。
北風呼嘯,夜幕即將降臨,刺骨的寒冷如同百枚鋼針穿透了我軍戰土,包圍了狼林山脈。雪花紛紛落下,將大地染成一片銀白,但烈士們的鮮血卻顯得更加鮮艷,更加醒目。雖那些逝去的生命永不再返,那曾經的硝煙與戰火也早己變為塵土,但他們那些誓死為國、堅強不屈的頑強精神,我們將永不會忘。
在影片中,伍千里,伍萬里服役於七連,這是一個英雄團體,他們曾用七連的嚴重損失換來了整體的小損失,所有紅軍精神都曾在這里體現。
在開始時,伍萬里剛剛入伍,被編入炮營,當時「打不死的英雄談子為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尤其深刻:「有的人,在戰場上被寒冷和飢餓奪取了生命;有的人,直沖到離對方還有十米時才投擲手榴彈自己卻被炸死了,他們叫什麼。」我想,他們叫烈士。他們身先士卒,視死如歸,為了保衛領土、人民,和剛剛誕生的新中國,不惜一切代價,或是為了戰友,或是為了整場戰斗的勝利,沖了上去,與敵人同歸於盡,這需要多大的決心與多堅強的意志。
本片的高潮便是七連與部隊一起向美一陸軍師北極熊團發起總攻時的場景。這個團曾參加過一戰,也參加過二戰的太平洋戰役,幾乎無人能敵。而且相較於現代機械化,擁有數十坦克、步兵戰車的美軍,我們只有五門迫擊炮。但我軍將士怕過了嗎?猶豫過了嗎?沒有。他們帶著必勝的決心和堅強的戰斗意志毫不退縮地沖了上去。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做會使自己暴露在敵人無情的槍口下?他們當然知道。但是,他們心中更多的想法是如果他們不打贏、他們的後代將來也要打,他們做出了決定是讓後代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與戰火的世界裡。面對敵人的強大火力,但隨及便有更多的戰士前赴後繼地沖了上去,我們是堅強不屈的,我們是誓死為國的!
同時,在驚心動魄的戰斗中,也充滿了我們烈士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雷公,他為了防止己軍一大片一大片緊挨著的部隊受到無情轟炸,也為了讓肆無忌憚的美軍有來無回,抱著必死的信念,不顧後果開著汽車,冒著敵軍密集的炮火沖到了敵軍撤退的車隊里,讓他們也嘗到了被轟炸的滋味,在讓美軍幾十輛坦克被炸毀之後,不幸被炸翻了車,重重地被壓在了地上,已渾身浴血、不得動彈,雖被救出卻無力回天……你將會被銘記,永遠的銘記。
還有更多的紅軍戰士因過於寒冷,活活被凍成冰雕。當美軍看到時,他們說:「有如此之決心的軍隊,我們永遠也打不過。」我說「你們竟不惜一切,明知危險卻仍不退縮……
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中國強起來,富起來了,人民的生活好起來了,這都將歸功於你們,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朝氣蓬勃的新中國,就沒有了這個和平的年代!
我相信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忘記你們及你們紅軍的英雄事跡,紅色的精神將永遠流傳,你們將被銘記!
《長津湖》圍繞伍千里、伍萬里兄弟倆展開,真實還原了七十多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那段激情歷史,至今依舊令我們熱血沸騰。
新中國剛剛成立,伍千里一家剛剛吃上團圓飯,一聲軍令就再次重披軍服上戰場。當感恩節到來,美軍在陣營享受山珍海味時,中國戰士們卻在山崖下,僅能吃到硬如石頭的土豆;雷公為了戰友安全將標識彈運送,而自己卻因此犧牲;楊根思為守陣營抱起炸葯包與敵人同歸於盡;冰雕連的戰士們堅定不移的信念使一位美國軍官心生敬意。這些戰士們,名字許多不為我們所知,但他們都是英雄。
什麼是英雄?這是年方十九的新兵伍萬里曾所疑惑的。當他聽到打二十名敵人才算英雄時感到有些遙不可及。毛岸英「上了戰場就是英雄」一句觸動了我。無數名朝鮮戰場上勇當先鋒的中國志願軍懷著理想之光和信念之光,以保家衛國的民族氣節與敵人戰斗,他們心中都存在著這樣一種信念:「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抗美援朝的每一位中國志願軍以平凡,顯示出了他們的英雄本色。平凡鑄就偉大。
抗美援朝最終勝利,離不開這些平凡英雄。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現在這個沒有硝煙的年代。176分鍾之長的《長津湖》,看完仍意猶未盡。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永垂不朽。
致敬為我們的幸福而奮斗的抗美援朝志願軍。
通過觀看《長津湖》使我對抗美援朝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進一步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不易。影片中有很多情景讓人潸然淚下。他們不僅要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在零下三四十多度的惡劣環境中行軍;更要在行軍的途中,防禦敵軍空中襲擊。
影片中人物的精神讓我十分感動。在影片中伍仟里連長他們成功破壞了敵人的通信塔,當他們在清理戰場上所獲的裝備時,突然聽到飛機的聲音。不久,敵軍就成功在那個地方投下了標識彈。隨著標識彈的不斷燃燒,敵軍一架又一架的飛機也隨之而來。緊接著,敵軍投下一顆又一顆的炸彈。雷公為了不讓更多的戰士犧牲,他毅然決然的用盡力氣拔起地上的標識彈放在車上,然後一個人開著車往另一方向駛去。他成功的轉移了敵軍的戰火,但他也在此次行動中不幸犧牲了。
楊根思所在的那一個排堅守陣地,多次擊退敵人。到最後整個排只剩下他一個人時,他在倒下的戰友身上拿下炸葯包,毅然決然的沖向敵人的方向。雖然他在此次戰役中不幸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在此次戰役中得到永生。為何志願軍戰士在面對敵人的先進武器時沒有退縮,而是選擇勇往直前的向前沖?
不僅僅是因為抗美援朝,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更是因為他們深知戰亂所帶來的苦,所以他們心中便萌發了一個心願——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為了保家衛國、為了讓下一代生長在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為之努力奮斗,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正是因為這句話讓我的眼眶濕潤。我想說:我們如今能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奮斗而來的。我們應該銘記這段歷史,使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
今天下午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去看了一部愛國電影——《長津湖》。
這部電影剛開始是一名叫伍千里的戰士回家探親,他手捧一個骨灰壇,裡面裝的是他的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可是探親假還沒結束,他就接到了歸隊命令,感覺是十萬火急,因為是戰士打著火把騎馬傳達的命令。
緊接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叫宋時輪的指揮官做戰前講話,他的話鏗鏘有力,鼓舞士氣,聽完講話後戰士們高唱,「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聽的我也熱血沸騰。隨著歌聲響起,把我們拉到了抗戰現場。1950年10月,由於美國軍隊出兵朝鮮,在毛主席的指導下,我國軍隊跨過了鴨綠江,抗美援朝開始,當時我們才建國一年,物資短缺,每個戰士只能一天一個土豆,裝備也差,沒有空軍和坦克等厲害的武器,能用的子彈也很少,保暖的衣服都不足,但是他們仍然在艱苦的堅持著,靠的是志願軍頑強的意志和必勝的決心。
耳邊彷彿又聽到臨別時伍千里對他弟弟說的話,「我和大哥把仗都打完了,你就不用再打仗了。」這句話說出了當時很多戰士的心聲,現在不打,後代就得打了,所以他們才如此奮勇,如此拚命的戰斗,都是為了後代的幸福,為了後代美好的未來和生活著想。
最終憑借著戰士們頑強的意志,我們用極其落後的武器戰勝了當時很厲害的美國,揚我國威。我媽媽告訴我讓我們勿忘過去,珍惜現在,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為一名小學生,我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做好新時代的接班人!
又是一年金秋時節,又是一年國慶。在這舉國歡慶的節日里,《長津湖》如期而至,與我們相遇在72周年國慶這天,給我們帶來一場無形的教育課堂,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熏陶。
電影是根據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戰役拍攝而成,最大程度上的還原了當時革命先烈面對種種困難時的艱難。當時,長津湖遇上了50年不遇的嚴寒,在深夜零下四十多度的。情況下,先輩們穿著單薄衣服,拿著落後於美軍的武器,在一場武裝對比懸殊的環境下,依然勇往直前。我能看見,三十敢死勇士冒煙火炮彈,穿槍林彈雨,倒在敵軍坦克之下;我能看見,百名志願官兵匍匐雪地,堅守陣地,釘在雪地高山之上。這又是誰的兒子,父親,誰的母親,妻子又在家中等待親人歸來。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們有著革命烈士帶給我們的安穩生活,有仁人志士創造的光明前景,借用魯迅先生的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如今,我們不必擔心戰亂動盪,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外強虎視眈眈,著力打壓中國的發展,華為遭受的一系列不公等就足以讓國人清楚,我們身為中國青年,必當心繫祖國,肩扛重任,報效祖國。
❺ 看愛國電影寫看後感作文120字
愛國電影觀後感:觀《南京!南京!》有感
最近我觀看了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觸。雖然只有整整130分鍾時間,但是我深感壓抑。搖晃的鏡頭晃得我想吐,很長時間都沒有過這種窒息的感受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塗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為一個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編莎士比亞的名句:舉手,還是不舉手?這是個問題。這里說的舉手,不是指對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婦女舉手自願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隻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後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她們的犧牲與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迴音盪盪。教堂婦女舉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繼中國軍人江邊就義後的第二個高潮。令這部災難電影,回腸盪氣,漸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質疑:姜淑雲居然沒有舉手?盡管她聲音顫抖,淚落雙頰,但是如果她也能舉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攜手走進那片神聖的光輝里去?是不是能給角色一個更加完美的收場?舉手,還是不舉手?犧牲,還是苟活?電影繼續在進行。我的問題也終於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婦女舉手時,姜淑雲已經做出了選擇。在我們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犧牲的壯烈感染,而對「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婦女選擇「犧牲拯救」時,姜淑雲選擇的是另一種「拯救」,盡管她最後的犧牲同樣令人黯然神傷。我們應該感謝電影《南京!南京!》,她讓我們對歷史的解讀了一種可能。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沒有直觀畫面的死亡訊息。女兒被日本鬼子從窗口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潰呼喊,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之後,英勇就義了。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後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並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麼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❻ 愛國電影徵文 600字 怎麼寫 幫幫忙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600字
9月30日,學校讓我們觀看了《紅領巾》這部具有紅色經典的大型兒童話劇.《紅領巾》講述了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少先隊員郝強、萌萌、壯壯、大偉去野外郊遊,他們對「紅領巾」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當想游泳時因為沒帶泳褲就想拿紅領巾當泳褲,這時孩子們被「時光隧道」帶回到七十年前的戰場,遇到了鐵柱、二娃子、馬原、八妹子等四個年齡相仿的兒童團員.兩代少年從相互隔膜、誤會到理解和信任,最後兒童團員犧牲了生命保護少先隊員們回到「今天」.
看完了這部話劇,知道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紅領巾是老一輩用鮮血染成的.可是有些人,還把紅領巾當抹布,當擦黑板的抹布不見了,他們就用紅領巾來擦黑板;有些人,把紅領巾當毛巾,一出汗,就用紅領巾擦汗;有些人,還把紅領巾當草稿紙,數學課上沒有草稿紙了,就在紅領巾張亂塗亂畫.難道他們不知道嗎,如果沒有「紅領巾」,我們現在還可以在家裡悠然自得的看電視,看電腦嗎?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他們不尊敬紅領巾,也就是不尊敬國旗,因為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在戰爭年代,為了讓今天更多人得到幸福、自由和尊嚴,很多革命先烈都英勇犧牲了.那些不尊敬紅領巾的人,肯定是覺得革命先烈打仗是應該的.我敢保證,打起仗來,那些覺得革命烈士在以前拚死打仗是應該的那些人,肯定是第一個先逃跑,因為他們覺得打不打仗都不關自己事!
紅領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我們要好好愛護她,不能讓她被壞蛋強了去!
❼ 觀看一部愛國主義電影後的觀後感 600字左右
僅供參考啊··
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黨的女兒》觀後感
偉大的中華大地,養育了億萬兒女,圓明園的火光,列強的入侵,喚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蘆溝橋的槍聲,日本浪人的狂笑,激發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捨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難。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都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
觀看影片《黨的女兒》後,我的感觸很深。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響徹雲霄的愛國主義壯歌。
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三名共產黨員有重要情報匯報給游擊隊,在半途中,一名共產黨員走失了,她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逼她說出另外兩名共產黨員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說,因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她周身每個細胞都浸透了這種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讓敵人得逞,我們才能贏。敵人發怒了,殘忍地用火將她活活燒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她的身影一下子變得那麼高大。
此時的我已是熱淚盈眶,這種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是啊,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斗,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我們中華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滌盪自身,戰勝艱難險阻,積累著日月精華,奔向那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這正是我們每個今天的中國人所驕傲的。當然,作為炎黃了孫,我們在繼承發揚民族優秀傳統的時候,要大膽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不斷熔鑄和培植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新世紀的少年應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成千上萬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報效祖國。因此,我必須先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❽ 觀看愛國主義或勵志影片500字作文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斗的勝利。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旁觀看。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心好像被無數的鋼針刺著一樣疼。我想起自己平時對同學的態度不好,心裡難受極了,感到自己臉紅,羞愧。
過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個「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這個吵嘴,就是找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腳,他一邊跑一邊說:「對不起!」我卻故意刁難他,把他一推,大聲說:「對不起值幾個錢,你把我的鞋子弄臟了,你賠!」那位同學一邊道歉,一邊說:「我不是有意弄臟你的鞋,我幫你洗。行嗎?」可我還是要他賠,並舉起拳頭要打他。旁邊的同學聽到我的叫罵聲,圍了上來。了解情況後,個個都不滿意,眼睛怒視著我,好象說:「如果你再欺負這個同學,我們就去告訴老師。我一看這嚇人的架勢,不敢再說什麼,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電視演完了,爸爸和媽媽津津有味地談論《上甘嶺》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可是我這個平時愛鬧的人,卻在一旁默默地思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