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好像是驚悚片 歐美 就是講一個妻子有外遇,丈夫給了外遇錢,叫那個外遇殺死自己的妻子。
超完美謀殺案 A Perfect Murder (1998)
一名有錢有熱的丈夫、一名年輕美麗的妻子、一位體貼熱情的愛人,這樣糾纏的三角習題,最後終究逃不過一場致命殺機。
叱吒商場的富豪史蒂芬泰勒(麥克道格拉斯飾),金錢、地位、權勢一樣不缺,但卻獨漏妻子的忠貞愛情。他把年輕貌美的妻子埃米莉(葛妮絲帕特洛飾)視為最珍貴的收藏品,內心深處深愛著她,但高傲的他從不表達愛意,倆人的感情橋梁漸漸崩塌。年輕的埃米莉要的是熱情如火的愛情。她趁工作之便,偷偷和窮畫家戴維蕭(范吉歐莫頓森飾)來往。戴維給她前所未有的熱情,這點是史蒂芬無法做到的。
倆人幾個月的交往怎瞞得過精明的史蒂芬。他很快就察覺妻子的異狀,並深入調查倆人關系,結果發現戴維只是個玩弄感情的騙徒,他覬覦的是埃米莉的多金。也許出於嫉妒報復,也許岌岌可危的事業正面臨破產,史蒂芬清楚的知道,只要埃米莉一死,他就可得到一筆為數可觀,足以拯救事業的保險金。
埃米莉的出牆,剛好也給他一個最好的殺妻理由,於是完全的謀殺計劃正一步一步進行中。史蒂芬重金聘請的兇手就是親蜜愛人戴維,而天真的埃米莉仍沉浸熱戀中,毫不知情。但計劃再完美,也抵不過臨時的變化。當他布下這場精密陷阱時,一場貓追老鼠似的致命游戲便展開,誰也不知道到底誰才是最後獵物。
㈡ 美國電影破案電影講述丈夫殺害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雙重危機》
㈢ 外國電影,一個男的謀殺妻子,女的跟一個畫家出軌
《超完美謀殺案》史蒂文·泰勒(邁克爾·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飾)身為一位叱吒華爾街的百萬富豪,金錢和地位卻始終無法令他滿足,他渴望的是妻子艾米麗(格溫妮斯·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飾)的忠貞愛情,但卻從來吝於表達自己對她的愛。美貌與才情兼備的艾米麗並不想成為丈夫身邊的一隻花瓶,工作之餘她偶然結識了才華橫溢的窮畫家戴維·肖(維果·莫騰森 Viggo Mortensen 飾),從他那裡嘗到了丈夫不曾給過的愛戀激情。然而,頻繁的幽會最終還是被泰勒察覺,妒火中燒加之妻子身後巨額保險金的誘惑,使泰勒漸漸萌生了殺妻之念,他精心策劃了一起超完美謀殺案,然而再完美的計劃也趕不上變化,一場貓鼠游戲才剛剛開始……
本片是翻拍自懸疑片大師希區柯克1954年的經典作品《完美的謀殺案》。
㈣ 求電影《殺人游戲》的影評
分析一下胖子的人格世界,大家可以探討一下。沒看過片子的人就不要看下面的內容了,不然劇透了。
***********************************************************防劇透分隔線*************************************************
列一下出場人物:過氣的女明星和她的司機,三口之家,旅店老闆,妓女,一對新婚夫妻,警察和他的犯人,共11人。
先分析被殺掉的6人,這些是胖子次要的分裂人格:
過氣女明星(10號)影射胖子印象中勢利自私的社會上層所謂精英人物,其沒落的形象反映出胖子成長過程中受到這類人的迫害,因此她雖然用錢買到了最好的8號套房,但卻莫名其妙的住進了9號房間,最終又拿到了10號的門牌而第一個死掉。這種死亡id逐步升級的方式說明了胖子對此類人的深惡痛絕,必欲先除之而後快,同時也說明了胖子對錢權萬能的這一現象的厭惡不屑。
新婚夫妻(9號5號)影射胖子心目中剛結婚時期的父母的影子,他們一個假冒懷孕騙婚一個到處鬼混,他們的爭吵反映出其結合原本就是一個錯誤。那個男的把6號門牌撞掉成了9號,因此他成了第二個替死鬼。
犯人(8號)影射社會上的不良犯罪分子,他們影響了胖子惡的人格的產生。
小孩的父親(7號)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狀態的父親的樣子,這個父親是個繼父,有責任心但又不夠強勢,這和胖子親生父親的個性完全相反,因為胖子小時候親生父親就拋棄他們母子離家出走了。
小孩的母親(6號)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狀態的母親的樣子,她對小男孩非常照顧,對應現實世界中虐待他的妓女母親。
接著是剩下的5人,這些人格對胖子的多重人格至關重要:
冒充旅館老闆的那個小混混(4號)是胖子真實父親的影射,他終日渾渾噩噩無力養家,又受辱於妻子的皮肉營生而最終拋妻棄子,因此才會憎恨妓女,不過最終他還是為了救妓女而被槍殺了。他很喜歡錢,接受了女明星的賄賂,並在女明星死後偷了她的錢,很可能說明在胖子小時候他父親真的和某些上層權貴發生過類似的錢權交易。這里沒說胖子的父親和某個有錢的女人私奔而拋棄了胖子母子,但情形應該很接近。女明星這一人格很有可能是胖子父親的情婦的一個影像代表。
司機(2號)和假警察(3號)反映胖子成年後人格分裂的兩個極端。假警察是惡的人格分支,現實世界中胖子殺人的行為其實就是出自這一人格,即胖子犯下6人連環殺人案的時候是由假警察人格掌控的(當然他那時還沒有殺真警察來扮作警察的身份),很多人誤以為胖子殺人時是由小男孩人格掌控的,其實只要分析一下案情的因果關系就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由於兇案的發生這時在現實世界中的警察逮捕了胖子,但人格世界中在醫生葯物的作用下惡人格在押解途中刺殺了真警察來把自己扮作警察的身份。司機是善的人格分支,他經常失憶和嗑葯其實指出他是從惡人格中分裂出來的,惡人格隨時在侵襲他。正因為惡人格殺了押送他的警察冒充警察,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警察已經是惡的象徵了,因此司機人格才有跳樓小女孩的故事來擺脫其警察的前任身份。一個是假司機真警察一個是假警察真犯人,可見現實世界中警察對胖子的影響之大成了壓在他心頭的一塊大石。
那個一心想著洗手不幹去種橘樹的妓女(1號)是胖子真實母親的影射,很多人認為她是胖子人格中善的分支,其實大家都被妓女作為本片女主角必是正面形象的表象欺騙了,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妓女人格作為虐待他的母親形象的表徵其實是代表了邪惡的,妓女人格也是惡的人格的一種。真正的代表善的是司機人格,他已經和代表惡的假警察人格同歸於盡了。這里在順帶提一下嫖客這個人物,影片中妓女偷了他的打火機,估計是胖子小時候看見母親接客的一個場景,這對他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觸動,誘發了他人格的突變。
最後就是那個小男孩了(兇手或0號),他是胖子產生人格分裂的童年的影射,所謂萬惡開始的原罪的本我,所有其他10個分裂的人格都是由這個人格在童年受父母不良行為影響慢慢分裂產生出來的。因此在最後受母親虐待產生的小男孩人格殺了代表他母親人格的妓女,代表惡的假警察人格殺了代表他父親人格的假老闆,這說明在胖子的內心一直都沒原諒他的父母。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雖然表面上有醫生的葯物干預,但實際上11個人齊聚旅店是由於小男孩吸引母親注意來看他而被車撞傷所致(當然也有妓女掉鞋的情節為鋪墊,不過那是無意識行為,而小男孩的行為是有意的)。這場旅店連環謀殺案一開始就被小男孩預謀好了:殺死女明星和新婚丈夫嫁禍犯人,殺死犯人和繼父嫁禍旅店老闆,殺死新婚妻子使自己假死置身事外來避開醫生指引司機進行的最終大審判。可以預見這個弄死了所有分裂人格的原罪人格,在殺掉真實世界中治療他的醫生後,那些死掉的人格又會一一復生,一切又回到了開始……不得不佩服導演在細節處理上的能力,你不覺得那個小男孩和胖子長得真的很像嗎?
細節方面:
小男孩和胖子長得很像……因為兩人是同一人的不同年齡段。
開片一分鍾內幾個重要推理節點的釋出:包括主題詩、10重人格分裂(這里醫生漏了一個)、妓女母親、5月10日生日……至於是不是都抓住了就看各位推理迷們的功力了。
片頭故意把現實世界押送胖子去法庭和人格世界假警察押送犯人都弄成雷雨天……混淆觀眾對內外兩個世界的區分。
真實世界中胖子一天連殺6個住戶,人格世界中小男孩一天連殺6個房客……內外呼應。
片頭出現過遇害6人的照片……和旅館里任何一個人都不像。
司機車上的心理學巨著《存在與虛無》……暗示影片主題。
司機經常失憶和嗑葯,以及一個專門的取槍鏡頭……表層是誤導觀眾以為男主角是兇手,內涵是指出司機是人格之一。
假旅館老闆恨妓女,且兩人住在同一郡……暗示兩人的關系。
新婚男撞掉6號門牌……暗示他會倒數第9死亡。
假警察身後的血跡和他殺死的警察的中刀位置是同一個部位,so……假警察換了真警察的衣服(片中有鏡頭回閃)。
犯人鬼打牆……全片首次對非現實世界的強力提示,不過很多人推理時都會忽略它。
旅館場景不同於法庭場景,旅館里鏡頭比例有拉伸和變形、說話人格和其他人格的聚焦虛實不同……暗示胖子主控人格的切換。
片中有一段11人格疑點的連拍,設置在兇案爆發前,配合著背景音樂中烘托氣氛的鼓點聲,估計很合推理迷們的口味:
熟睡的小孩,繼父神經質的喃喃自語,母親昏迷不醒,司機嗑葯,旅店老闆藏起照片,妓女有大量來歷不明的錢,新婚夫妻同床異夢,犯人偷拆手銬准備逃走,警察衣服背後的血跡……然後緊接著女明星就被殺了。
噱頭:
當看到那個犯人逃進很遠的一間小屋但從窗口看出去發現自己又回到了旅店裡的「鬼打牆」,加上後來幾具屍體的離奇消失和新婚妻子口中亂墳崗的怨靈,一度曾以為這會一部靈異片,但沒想到人格世界中的無所不能,編導還是把觀眾拉回了現實 。很想知道網上那些大量的認為小孩沒力氣移動屍體的把本片當成推理片來分析的觀眾是如何推理分析出這個地方合理的解釋的:犯人是路痴?導演一下子NC了?還是推理的時候根本就忽略了這處不合理的地方?
醫生治療方案的致命漏洞:
醫生對胖子人格分裂的治療方案是讓人格互相殘殺,最後產生一個倖存者。胖子分裂的人格中有好的有壞的,但問題是在互相殘殺這種手段中,最後倖存的絕對不可能是好的人格,如果他在殘殺中倖存了他必定就是壞的人格了,這是一個悖論,被最壞的那個人格利用了,他假裝善良一一除去了所有對手。醫生這個致命漏洞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
id的疑問:
1.門房號碼牌是從10號開始的,而住進旅店的人有11個,暗示了其中必有一個是兇手。
2.劇情發展到中間,人格世界的揭示是一個幌子,它讓人誤以為幾個人的死亡和消失只是醫生的葯物所致,而忽略了兇手的存在。
3.劇中有一句台詞是這樣說的:「9個人格是好的,只有一個是壞的。」明明有11個人格,醫生卻只總結出了10個,究竟是哪個人格讓劇中的醫生乃至劇外的觀眾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小男孩?旅店老闆?……你來說說你忽略了誰?
小孩詐死的作用:
1使劇中的醫生和劇外的觀眾都不再致力於探討小孩是否有兇手的嫌疑。
2使小孩是沒有屍體和身份號碼牌這一事實掩蓋於其後的所有屍體的消失。
3避開醫生指引司機進行的清除指令,使胖子逃脫法律的制裁,為影片最後的大逆轉做出場鋪墊。
兩個世界中的兇手:
假警察人格(可能有囚犯人格的參與)殺了真實世界的6個房客,小男孩人格殺了人格世界的6種人格。至於為什麼都是6個?因為假警察人格是小男孩人格分裂衍生出來的,他繼承了小男孩人格中惡的一面。
關於小男孩人格是現實世界6人連環兇殺案兇手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很多人都認為小男孩人格是現實世界6人連環兇殺案的兇手,證據就是影片結尾處小男孩同時殺掉了現實世界和人格世界的人,那麼對應的,他在人格世界中殺死了6個人格也要在現實世界中殺死6個人來補償。這里且不說小男孩在人格世界殺死了1個妓女人格,而在現實世界殺死了醫生和開車警察2個人,這種在人數上的不對應,光談一下小男孩人格殺死現實世界6個房客的可行性:根據劇情6個房客的連環兇殺案發生於雨夜庭審的四年多前,現在假設是小男孩人格殺死了現實世界6個房客,對應的他要在人格世界殺死6個人格,也就是說人格世界6人格死亡時間發生於四年前,然後醫生的葯物治療介入,致使死亡的人格屍體消失,接著司機人格在詩的指引下介入四年後的現實世界接受醫生的清除惡人格指令,一切貌似都很完美……但是等等,既然四年前人格世界的6人兇殺案已經發生了,人格世界應該就只剩下5個人格了,但醫生為什麼還會列出10個人格呢?還會說出「9人好1人壞」醫療分析呢?
關於真警察和真旅店老闆的問題:
有人提到了這兩個人物的疑問,他們都在11人格齊聚旅店前就死了,因此不能算是胖子體內激活狀態的人格存在。
胖子是討厭警察的,這點幾乎是可以肯定的,這不管是從善人格要擺脫警察身份去做一個司機,還是惡人格殺了真警察去假冒其身份都能體現出來,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表面看上去有3個警察(被殺的真警察、冒充的假警察、離職的前警察),其實1個真正的警察都沒有,警察人格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是被屏蔽的。
關於真旅店老闆其實就是胖子在現實世界中的「自我」,但這個自我在他的人格世界中卻是在冰櫃里的一具屍體,說明胖子的本體作為一種人格已經死了。人格世界中的那家旅店其實就是胖子的主場,但它的主人已死,而成了11種分裂人格最終生死搏殺的場所,就像11個人在一具空的軀殼里搏殺……講著講著怎麼覺得大家像是在分析一件真實的案情呢?作為一部電影要分析其在心理醫學上的合理性,大家不會覺得這部片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吧。
4次的劇情反轉: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本片是少數的能欺騙觀眾達4次的片子,第一次是犯人嫌疑,第二次是老闆嫌疑,第三次是人格揭示,第四次是小孩殺手。更妙的是它的第三次反轉其實是個幌子,目的是為第四次反轉做鋪墊和放煙霧,這從很多有推理經驗的觀眾一開始猜小孩是兇手,但是當劇情發展到小孩詐死、10重人格揭示(劇中非11重揭示)和男女主角的煽情訣別時,大都排除了小孩的嫌疑中可以看出。即便如大名鼎鼎的第六感、電鋸驚魂、萬能鑰匙、搏擊俱樂部也都只是在全片結尾處的一次反轉而已。大家還能列舉出那些有多次反轉的片子?不限數目,只要能反轉一次以上的就行。
對網上談論最多的幾個所謂漏洞的解釋:
1小孩沒法殺死大人——小孩是胖子的主人格(這點應該都沒什麼異議了),因此最強大的人格抹去弱小的人格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2小孩沒法移動屍體——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屍體消失相當於副本刷新,玩過網游的人應該很容易理解。
3既然犯人和假警察是一夥的,為什麼還要逃跑——設想一下如果犯人說出「他不是警察」結果是什麼?肯定沒人相信吧,鬧不好還會被滅口,他已經被假警察虐待了,逃是唯一的選擇。
4導演編不下去了,拿出一個人格分裂的幌子來忽悠人——開片就多次提示了本片的精分主題,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的話,犯人鬼打牆應該怎麼解釋?這其實是導演一個很明顯的提示了。
5有一個警察押送2個犯人的事嗎?太扯了吧——這是胖子人格世界的臆想,老實說就是一個警察押運十個犯人你都沒轍。
6故弄玄虛,上當受騙,無聊,爛片……——這個應該和個人欣賞口味有關了,有些人有控制欲,就是不喜歡被騙的感覺,即便是看電影也不例外,這些人應該去看記錄片、科教片、歷史片,不過要提醒一下的是,記錄片有提煉和忽略的手法,科教片會被新興科技給推翻,歷史片如三國演義、清宮戲之類其實是和史實不符的,只是它們在全片結束都不會告訴你這是忽悠人的。
7我被劇透了……不好看——這個……應該去怪劇透的人吧:)
8精分題材都被用爛了,還拍?有沒有新意啊——本片拍攝的年代,精分還是一個少人涉及的新型題材。況且所謂拍爛了的的精分片大都有抄襲本片的嫌疑。就好像英雄本色一出,大量跟風的作品把這一題材拍爛了一樣。
9最不可能的就是最可能的,早就猜到小孩是兇手了——本片的重點不是憑經驗來猜誰是兇手,而是當看到小孩被炸死後你是否還能堅信這一觀點,當醫生拿出鏡子揭示人格世界時你是否還認為小孩是兇手?當妓女在陽光明媚的柑橘園中辛勤勞作刨地的時候你是否還認為小孩是兇手?支撐這一信念的支點是什麼?你是否注意到了一個細節:所有屍體和號碼牌的消失為什麼恰恰是從小孩死的時候才開始的?猜到小孩是兇手了,那麼小孩的作案動機是什麼?你是否還記得影片開頭,胖子是小時候被妓女母親虐待才產生人格分裂的。
關於影片結尾處3個人物的命運:
由於影片結尾處的開放式處理,現在有很多觀眾猜測裡面3個人物的命運,且各說各的理。這里我僅就劇情顯示做一下分析:首先,醫生被鐐銬勒脖肯定是翹了,有分歧的是剩下的兩個人。劇情顯示囚車搖搖晃晃地停下,並沒有槍聲響起,說明開車的押運警察也掛了,至於胖子是如何在鐐銬加身的情況下一挑二成功的不是這里要談的主題,不要忘了胖子有過曾經一挑六成功的先例。最後胖子的小男孩人格開始吟詩,說明他會開始繼續人格分裂,估計第一個分裂出來的會是假警察之類的人格便於偽裝逃跑吧……
關於那首揭示主題的詩:
When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當我上樓時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碰見一個原本不在那裡的人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今天他又不在那裡了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經離開了 ......
這首詩一共出現了3次:
1影片開頭,醫生聽取胖子的口供時,出自胖子本人之口
2影片中間,旅館場景切入人格世界時,出自司機人格之口
3影片結束,小男孩人格掌控胖子時,出自小男孩人格之口
很多人都說結尾突兀或牽強,其實編導在全片的開頭第一句台詞就提示了結尾,真正的首尾呼應,只不過那時大部分觀眾或在和人聊天或忙著找薯片瓜子之類而忽略了吧:)
㈤ 求一部殺人游戲題材的電影
中文名: 殺人錦標賽
外文名: The Tournament
其它譯名: 世界級殺手的競技場
製片地區: 英國
導演: Scott Mann
編劇: Gary Young,Jonathan Frank
主演: 伊恩·薩默海爾德、胡凱莉
類型: 動作
對白語言: 英語
片長: 102分鍾
上映時間: 2009年
劇情簡介
每七年在某一個毫無防備的小鎮上,就會有一場非常特殊的比賽。 這是由富豪們組織的七年一度的比賽,匯集了30個最好的世界級殺手,在市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城鎮的電影各個角落進行無情追逐和殺戮,勝利者可以收回3000萬美元的獎金。
所有選手在開始前都被植入一顆感應裝置,該感應裝置可以在各個選手的雷達上顯示相互的位置,同時比賽時間為24小時,一旦比賽時間結束而依然有2個或以上選手存在的話裝置將引爆。
於是競賽開始,開始鄭萊萊(中國殺手)與英國殺手Steve Komko對決後勝出。接著轉換畫面,法國選手Anton Bogart取出體內裝置,將其放入了一杯咖啡中,而咖啡被神父Joseph Macavoy 喝下,於是神父Joseph Macavoy 被捲入競賽中。神父在各位殺手間的互殺中倖免遇難來到他的教堂,遇上鄭萊萊與俄羅斯的Yuri Petrov 一番打鬥後,鄭萊萊勝出,同時鄭萊萊相信神父並非原參賽人員,於是二人同行
緊接著為了為妻子復仇而參賽的上屆冠軍Joshua Harlow 從一殺手口中得知美國人 Miles Slater 是殺害他妻子的兇手,開始追殺 Miles Slater 。
鄭萊萊與神父向組織者反應法國殺手情況無果,一番掙扎後,坐警車外逃。
晚上,有九名殺手聚集在一地下酒吧,很快殺戮開始,血戰一場,之後Joshua Harlo出現料理了幾個後被一個突然跳出女殺手擊傷,後被Miles Slater 擒住。幾番對話後Joshua Hario得知其實是鄭萊萊而不是Miles殺他妻子的。Joshua利用技巧掙脫並擊退Miles ,開上油罐車追擊鄭萊萊。
鄭萊萊與神父外逃後到一便利商店,此時Miles正好也到達便利商店,鄭萊萊制服Miles欲殺但在神父的勸導下停手。然而此時組織者引爆Miles體內裝置,並打電話告知神父如果比賽不再規定時間內結束所有殺手都會死。神父想排泄那個裝置無果。此時多名殺手雲集,Joshua油罐車趕到。鄭萊萊與神父劫了一輛公交車開跑,法國選手後跳上公交車,打鬥激烈。Joshua不停用車撞擊公交車。最終法國殺手Anton被撞死,Joshua油罐車爆炸(但人沒死)。神父見血腥場面作嘔,吐出了那個裝置。鄭萊萊(傷)與神父回到教堂,Joshua追蹤而來,打鬥後制服鄭萊萊詢問誰指使,鄭萊萊回答你知道的,接著Joshua給了她一刀。
組織者屏幕上鄭萊萊雷達反應消失,組織者接回Joshua,Joshua明白是組織者因為自己不參加第二次殺人競賽而故意殺了他妻子逼他參賽。Joshua抓住那個頭目,拿出從鄭萊萊體內的取出來裝置(那一刀不是殺鄭萊萊而是取出了裝置)塞入他口中,裝置重新激活,時間到二人同時爆炸。
小教堂里,上屆冠軍和鄭萊萊長久壓抑的人性在神父哀求的目光中復甦了,在神父的祈禱聲中,殺手心中的惡彷彿沸水潑雪一般被滌盪的點滴不存。
最後,在教堂的禮拜過程中,殺手走上了一條自信的路,正如劇中神父的台詞「reborn」
整部影片中都穿插著鄭萊萊對人性的反思,血腥的場面下是人性的回歸。
㈥ 一個丈夫利用手機謀殺妻子的電影叫什麼
這本電影叫[電話謀殺案]Dial M for Murder。主演:瑞·米蘭德、格蕾絲·凱莉、羅伯特·克明斯 是恐怖電影大師希區柯克1954年的作品。在1998年邁克道格拉斯翻拍了希區柯克的作品[電話謀殺案]取名為[超完美謀殺案]A Perfect Murder 。主演:邁克爾·道格拉斯 格溫尼斯·帕特洛 維戈·莫特森
㈦ 一部日本電影,男主經常玩一個游戲,追上女性後將其殺死,由於出現幻覺差點殺了自己老婆孩子
《世界奇妙物語 2008春之特別篇 》 (2008)
(5 回放 )
註:男主是堺雅人,這是第五個故事,1小時34分44秒開始。
簡介:FED是能將他人的親身經歷重放的機器,即五感體驗裝置。公司課長大石(堺雅人飾)其實也是「黑暗一族」,他深深迷戀著FED給予的模擬殺人快感。可是,大石的眼前卻開始出現幻象,他陷入了虛幻和真實邊緣的泥沼。
導演: 植田泰史 / 杉本達 / 石川淳一 / 岩田和行 / 都築淳一
編劇: 西田大輔 / 小川智子 / 山岡潤平 / 半澤律子
主演: 伊藤英明 / 藤澤惠麻 / 戶田惠梨香 / 向井理 / 船越英一郎 / 更多...
類型: 懸疑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08-04-02(日本)
片長: 120分鍾
㈧ 丈夫殺了妻子的一部電影,好像是韓國的
這部韓國電影,名字叫做《快樂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