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鬼穿漢服穿越的電影
《吉屋藏嬌》
講述了鄭裕玲和爾冬升是一對准備結婚之同居男女,但由於某種原因,其原有之新居未能入住,因此便租住其好友鄭丹瑞祖父之古老大屋內。利智及簡慧真本是鄭丹瑞祖父盧海鵬之黑市夫人及侍婢,當二人死後其鬼魂仍留在大屋內等待盧之回來。人,鬼住在一起,便發生連串笑話·..
㈡ 有什麼電視劇或電影是穿漢服的
黃曉明的《大漢天子》
《漢武大帝》
㈢ 有哪些在國外放過的展示中國漢服服裝美的電影
謀子凱歌小剛的大片……雖然無內容,但漢服的確很正很美麗。
㈣ 有一個電影裡面講漢民族文化的還穿的有漢服 是啥電影
是《聽見下雨的聲音》么?
方文山的作品,蠻好看的,有正面提到漢服。。。
㈤ 穿漢服美呆外國人的是誰
15年,一群來自中國的劍橋學子身穿漢服在劍橋大學拍攝的一組美圖,在英國網路和社交平台上廣泛流傳。
據悉,這是劍橋大學的愛國學子們,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組織的一場名為「漢韻劍影」的中華之美古風活動,以吸引更多中外友人關注中華傳統文化。照片中,東方經典與西方之美巧妙融合,東西方文化元素的碰撞產生了巨大張力。
同年,徐嬌穿著漢服去日本旅行,其在日本拍攝的一組漢服美照引來網友紛紛點贊,同時也為徐嬌加油!演員徐嬌,曾主演《長江七號》、《星空》等電影。
漢服其實是一個符號,是漢族文化的一個縮影和代表,也是我們中國人民族自信的一種體現,中華民族要偉大復興,則漢文化的復興,漢服的復興都是必然的事情!
值得高興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在大街上穿漢服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西安、成都、南京、杭州、上海等文化氣息比較濃厚的地方尤為常見!而且隨著重回漢唐,青丘坊 等一批漢服殤家以及國內一些明星(已徐嬌為代表)不遺餘力的大力傳揚,現在喜歡漢服,想了解漢服,願意穿漢服的也也越來越多了!
未來,希望漢服能夠出現在中國的大街小巷上,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㈥ 漢服求解!!在老電影新龍門客棧中,林青霞張家輝穿的是什麼制式的漢服呢束腰並且兩側開衩的漢服有那些
記得故事發生在明朝吧
而且個人覺得這部老片,拍攝的時候服裝上可能不會嚴謹到跟史實吻合,很可能只是杜撰的1種裝束,為了突顯主角英偉身姿
㈦ 漢服吧的貼吧歷史
2004年5月31日23:52 第一帖2005年4月 首任吧主溪山琴況上任,吧內存帖800
2005年4月 提交分類
2005年5月21日 5000帖
2005年6月28日 10000帖
2005年9月11日 20000帖
漢服運動歷程簡史(時間順序)(由蘭芷芳兮統計編撰、楓舞藍衫補充整理)
2003年7月21日,青松白雪上傳自製漢服照,為當代自製漢服第一人
2003年11月22日 壯志凌雲第一個被報道穿漢服上街的人,漢服運動的局面為之一新
2003年12月22日 信而好古在山東束發著漢服為學生上課,並且他是當代第一個自製深衣,穿深衣出門,束發著漢服的人,也是第一個著漢服為學生講課的人
2004年4月天涯在小樓做了一期 《漢服會興起嗎》的專題節目,在天津電台播出
2004年8月22日 「軒轅慕雪」穿漢服參加黑龍江省第二屆武術傳統項目比賽,為漢服登堂入室尋求了一個新的通道
2004年10月5日, 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南、黑龍江、河北的漢網網友共33人,在北京首次舉行了全國范圍內網友參加的、著漢服祭祀明朝民族英雄袁崇煥將軍的活動
2004年11月12日,天涯在小樓著漢服獨身參加祀孔大典,並撰寫《一個人的祭禮》,影響頗廣
2004年12月7日,寒門仕族和晨澍夫婦三人將篡改漢服成壽衣一詞的某電子公司告上法庭,為漢服訴訟第一案
2005年2月8日,除夕,深圳漢流蓮一家迎接新年的到來,為著漢服迎新年第一人
2005年3月13日,漢網網友「ufe」與「華夏復興論壇」的儒生一共七人在濟南舉行了釋菜禮,為儒學實踐派的首次禮儀活動
2005年4月17日,十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儒生在山東曲阜孔廟,首次踐行明代釋奠禮,也是第一次統一著裝的祭禮
2005年5月6日,明德學堂舉行依正式古禮進行的成人儀式,吳飛為周天晗行加冠禮,或為第一次正式的傳統成人禮2005年10月1日至10月7日,首屆漢網漢服知識競賽暨十一北京聚會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位漢網網友,參加了這次活動。
2006年1月8日,上海松江夏完淳墓漢服祭禮,首次身著「祭服」,行「古禮」,祭祀先烈 。
2006年2月19日苑夫人在安徽合肥公開宣傳漢服,是首次使用條幅,宣傳單的方式公開介紹漢服
2006年4月7日,上海、杭州、北京的一些同袍盛裝雲集,追懷上巳節這個美麗浪漫的傳統節日[38]。這是漢服與傳統節日相結合的第一次實踐活動
2006年4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的「諸子百家園」里,十幾名學生身著漢服,手持弓箭,這是360年來中國大陸第一次舉行射禮
2006年5月16日,來自武漢市的516名18至20歲的男女學生,在東湖磨山楚城廣場舉行首屆漢服成人儀式,這也是官方首次參與的大型漢服禮儀
2006年6月9日,馬來西亞華裔趙里昱作為第一個穿著漢服回家的海外華人,從美國來到上海
2006年7月18日,《重回漢唐》最終版創作錄制完成,這是寫給漢服復興史的第一首歌曲,也引起了眾多漢服復興者的共鳴
2006年7月21日,中國政府網為漢族更正圖片為「漢服」圖片,新華網不久之後也更正了圖片。這明確地表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終於正式認可——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這是自漢服消失360年以來的一個真正回歸的里程碑2006年11月12日共工滔天與摽有梅在上海舉辦周制士婚禮,為當代依古禮舉辦婚禮的第一對新人,他們的婚禮更是成為了後來很多漢式婚禮的模板
2006年11月19日,全國漢友聚集江陰文廟祭祀在江陰八十一日中為抵抗清朝剃發易服令,以抗清三公——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為代表的江陰殉國同胞。這是自此以後每年江陰公祭的開端,也展開了全國各地祭祀活動的序幕
2006年12月17日,全國第一家品牌漢服實體店「重回漢唐」成立。實體店位於成都文殊坊金馬巷,經營各種款式漢服
2007年3月11日,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葉宏明即提議,確立「漢服」為「國服」;全國人大代表劉明華則建議,應在中國的博士、碩士、學士三大學位授予時,穿著漢服系列的中國式學位服。這是漢服第一次進入全國兩會議案
2007年3月24日,國內首家漢文化餐廳「漢風食邑」在北京開張,店內的顧客都是身穿漢服就餐
2007年4月 5日,天涯社區、漢網、秋雁文學社區等20餘家知名網站聯合發布倡議書,建議2008年奧運會採用我國傳統的服飾禮儀——「深衣」作為北京奧運會禮儀服飾,並將漢族傳統服飾漢服作為中國代表團漢族成員的參會服飾
2007年4月19日,北京的小豐是首位見諸於報章的,穿漢服過日常生活的人
2007年5月,福建漢服天下在經文化局批准成立,民政局正式核准登記。成為全國首個官方認可漢服協會。
2007年10月28日溪山琴況(天風環佩)因心疾去世,享年三十歲。漢網,天漢網,漢服貼吧等網站舉辦悼念活動
2007年12月2日,江陰公祭
2008年1月23日,第一本反應漢服運動的書籍——《漢服》正式出版
2008年2月20日,首部漢服圖片電影《三世書》隆重登場
2008年4月27日,韓國漢城陳小末穿漢服守護奧運聖火,掀起了海內外同袍穿漢民族傳統服裝迎奧運聖火的序幕
2008年5月4日,馬來西亞第一屆華夏文化生活營圓滿落幕,宋豫人前往指導。楓中之人等漢人著漢服行漢禮,學華夏文明
2008年6月13日,廣漢會歌舞興趣小組網路召集,是首個把漢服與漢舞完美結合推廣的社團
2008年10月5日,大漢之風在無錫掌摑閻崇年,為沉至谷底的華夏文明打出反擊第一掌
2008年12月,在原上海團隊的基礎上成立了華夏復社,以大漢之風為負責人。華夏復社是歷史最久,最有戰鬥力,最不畏強暴,也最有開拓力和創新力的團隊
2008年11月22日,江陰公祭
2009年3月7日,英國同袍聚會,以巡遊方式宣傳漢服。是第一次被報道的海外漢服宣傳事件,也拉開了全球漢服運動的序幕
2009年3月25日,明華堂新品發布。提出漢族民族禮服的新概念,將傳統與考究的禮服融合於時尚,並且每一處製作都真實的來自歷史
2009年5月28日,四川成都民間舉辦的端午節,簽到人數達195人,活動超過240人,觀禮人數超過400。是漢服活動規模最大的一次
2009年6月1日,浙江理工大學生自製漢服學士服,為首次媒體報道實踐漢服畢業照
2009年8月10日,2009年首屆56個民族之花選拔大賽上,興漢屆集體為漢服選手投票,蘭芷芳兮,咪小咪,美淚,分別取得網路票數第一名、第三名、第四名的戰績,由蘭芷芳兮代言漢族之花參加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
2009年8月12日,西南大學漢服短片《漢家衣裳》,這也是首部漢服短片
2009年10月28日,「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花費兩年時間,復原漢、唐、東晉三套衣裳
2009年12月6日,江陰公祭
2010年4月10日,雲南漢服向國內旱區大量捐水,使漢服也走進了慈善行列
2010年6月16日,南京漢服端午祭祀,接受了CCTV-news采訪,漢服活動再次被國家媒體所關注
2010年6月21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2萬人,標志著漢服宣傳進入一個新紀元
2010年10月16日 發生成都漢服事件
2010年12月1日,著名詞人方文山發表關於漢服的微博投票
2010年12月5日,江陰公祭
2011年1月21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3萬人
2011年2月3日,首屆漢服春晚發布
2011年11月27日,江陰公祭
2012年1月22日,壬辰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2年2月20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7萬人
2012年4月17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8萬人
2012年6月15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9萬人
2012年07月23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10萬人
2012年12月23日,江陰公祭
2013年2月5日,《聽見下雨聲音》女主角全國總決賽在北京鳥巢進行,王茜霖身為唯一去鳥巢的同袍,雖惜敗四強,但獲得「評審推薦獎」
2013年2月9日,癸巳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3年3月5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15萬人
2013年8月7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20萬人
2013年10月14日,時隔四年,漢服大事記再出新版,2013版
2013年11月1日,方文山發起的西塘漢服文化周在嘉興西塘召開
2013年12月1日,江陰公祭
2014年1月30日,甲午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4年4月17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30萬人
2014年11月29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40萬人
2014年11月9日,江陰公祭
2015年2月18日,乙未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5年5月30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48萬人
2015年6月18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50萬人
2015年10月16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55萬人
2015年12月8日,江陰公祭
2016年2月7日,丙申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6年2月21日,網路漢服吧會員突破60萬人
爭議事件
1.傳統文化保護需要漢服這種形式嗎?
劉銀昌分析認為,參與漢服運動的有三股勢力:研究傳統文化學者中一些思古悠情的人,他們的用意是好的,要復興傳統文化;商業集團,為發展漢服產業;為數眾多的是年輕人,80、90後學生才是實踐漢服運動的主體,更多的是他們進行表演、展示。按這些學生的心理,又可分為三種類型:1. 真正的傳統文化愛好者;2.民族主義者或憤青,並不一定喜歡漢服,僅把漢服當做自我標榜的一種手段,以展示個人思想;3. 獵奇作秀好玩者,跟穿其他服飾沒有區別。
2.有人提出,傳統文化的保護,無須穿漢服這種形式的「返祖」。
「不能說它僅僅是一個形式。」湖北大學文學院博士張志雲認為,形式的東西也很重要,文化是要形式體現的。本來一個人的穿衣、吃飯的問題,就是一個根本的文化問題,不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一個民族的文化,或地方的文化,最初的就是從穿衣擴展開來的。
著有《中國服飾文化》一書的張志春說,服飾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符號。當今的漢服運動以網路為主要根據地,以年輕學子和企業界白領為核心,以傳統的節假日為主要活動時間,想要去恢復傳統款式、傳統文化。這種民間的服飾運動應該給予尊重和理解。比如我們西安有人在大雁塔廣場舉行成人禮活動就很好,有助社會和諧、人的身心健康。
3.漢族一定要有自己的代表性服飾嗎?
西安電視台編輯陳曦說,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漢族大體自清順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開始失去著裝自由。相比絢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服飾,曾以衣冠而自豪的漢族人不免會陷入無盡的歷史惆悵之中。近代以後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方面的繼承者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和韓國人,在中國它們好像反倒是斷了根,難以接續了。服飾文化的問題在此際顯得尤為嚴重。
「歷來我國56個民族全家福照唯獨漢族代表穿著完全不能代表漢族的T恤甚至西裝。漢族不能沒有自己的代表性服飾。」韓星認為。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藝術分院教師胡娟說,我們提出漢服這樣一個宣言,就是想在大家能接受的前提下,把漢族的服裝統一起來,彰顯自己的身份。
但陝師大文學院教授朱鴻認為,世界上好的東西都可以用,不要管是誰的,地域觀念太強不行。泱泱大國要包容,不拘小節,美國沒有美服,德國沒有德服。
張志春說,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很多重要的大規模的祭典活動儀式逐步開始恢復,在這些傳統的祭典儀式上,漢服是比較合適的款式。在體育、文化活動中,包括大學生本科、碩士畢業的學位服飾,漢服都可以介入、融入,甚至可以取代以西方學位服為主體的款式。
「我們可以感受到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大,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情況,才有民間回歸傳統的呼聲。」張志雲認為,全球化和本土化本來就是一對矛盾,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好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關系。目前全世界服裝基本趨同,但韓國、日本人在一些很隆重的場合,穿的是自己傳統的服飾,這樣就很好地處理了全球化和本土文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