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湮滅-2018最好的科幻電影
電影《湮滅》改編自傑夫·范德米爾的《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作者憑借原著小說中的第一部《湮滅》,擊敗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獲得2014年星雲獎。
亞力克斯-嘉蘭執導兼任編劇。本片是嘉蘭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作品,第一部《機械姬》,也備受好評。
電影對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嘉蘭也曾經在訪談中承認沒有讀完小說就迫不及待的想拍電影。
如果說去年的《降臨》給我們提出了外星人來到地球有關交流溝通的問題,是思維的多向性問題。那麼《湮滅》所提供的視角更為大膽,脫離了生物的外在表現,直至生命本源的多樣性。外星生物不一定是碳基生物,我們所需要的氧氣及水對於他們來說可能並不是必不可少的。《湮滅》跳出了傳統外星人的框架,更多的回歸到本源的層面,摻雜著人性的討論。劇本的邏輯耐得住推敲,故事層層遞進,意境發人深思,舞美布景也美輪美奐,絢麗璀璨。感覺電影已經基本鎖定了今年的最佳科幻影片。
影片通過女主莉娜(娜塔莉波特曼)的視角展開,講述了一未知物體擊中南部燈塔,形成泡泡世界-X區域。為了探索X區域的機理,軍方派出了多個考察團,全都有去無回。影片中女主的老公是上一次考察團人員,在失蹤一年後突然返回家中。體態僵硬,神情恍惚,進而大出血生命垂危。在去醫院的路上被軍方帶回。女主j進而了解到X區域並加入最新的五人女子考察團,進入泡泡世界,期待解開謎團,挽救丈夫生命。
進入X區域後,她們遇見了同株但是不同形態不同顏色的花,角上開花的變異鹿,游曳的透明魚,受到了牙齒鯊魚化的鱷魚的襲擊。找到了上一次探險隊留下的凱恩劃開隊友的腹部,發現人的內臟在流動的視頻,更是找到此人已經變成了真菌式的壁畫。
在地貌學家卡斯被熊殺死以後,對未知的恐懼和失望放大了隊友之間的矛盾,而女主脖子上的項鏈也暴漏了她和凱恩的夫妻關系。護士安娜綁起來了所有人。矛盾激化成內斗,在熊返回的時候,她們聽到了死去的隊友的聲音。安娜被熊殺死,領隊文崔斯博士選擇了自己獨創燈塔。物理學家喬希最後也發芽變成了樹人。
她們明白了,shimmer是一個棱鏡,將所有的東西都折射了,不僅僅是光和電磁波,還有動植物的DNA。於是她們知道,她們也在經歷這種變化。她們迷茫了,原定意義上的死亡更可能是與環境融合過後的永生?
影片的最後,莉娜到達了燈塔,發現了丈夫凱恩遺留下來的攝像機和牆邊燃燒後的骸骨。才知道,走出X區域的並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一個復制人。女主鑽入地洞後發現湮滅成一團能量體的女領隊。她的一滴血滴入其中,導致這團能量體變成了與她相同的樣子。最終女主和復制人有一個人走出X區域,另一個人身中磷彈葬身火海,泡泡世界也消散人間。
走出來的是誰?故事並沒有明確說明,但是從一系列的描述看,走出來的應該是復制人。
有一個細節,此前女主的所有動作,復制體都能完美的模仿,只有面對攻擊動作時,它的反應領先一步,先於女主一步擊打到對方。由此可以推測,女主在磷彈的最後一剎那競爭中應該處於劣勢。
在描述的結尾,身中磷彈的人在身體著火的情況下扔撫摸了凱恩的骸骨,然後與燈塔同歸於盡,從肢體的表現看,葬身火海的應該是真實的女主。
還有一個重要的道具,玻璃杯,女主的復制人老公返回家中的時候,水杯是一個重要的道具,而最後女主在受到南境調查員問詢的時候,手邊也是一個玻璃杯。前後呼應,導演也在暗示其復制人的身份。
最後兩個人的對話及擁抱以及均上翻的白眼,更是坐實了兩個人的身份。
電影的中文名叫做《湮滅》,英文名字是Annihilation,在物理學湮滅的定義之外,還有滅絕,毀滅的意思,結尾兩個復制人的出現,對地球生物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文中還出現了一個無窮大符號「∞」的銜尾蛇圖案。出現在變成真菌的軍人左手臂上,護士安娜的身上以及最後接受問詢的女主身上。
柏拉圖解釋過,銜尾蛇是一頭宇宙原始級別的生物,頭部吞食著自己的尾部,是擁有完美生物結構的不死之身。
而從哲學上講,無窮又可以歸因於空間和時間,銜尾蛇表示的莫比斯環更是表明了無盡的意味!
影片的最後,女問:你不是凱恩。男答:不是。隨即反問:你不是莉娜。隨後就是沉默,一個意味深長的對視,一個盡在不言中的相擁以及共同上翻的眼神。湮滅盡在其中!
最後,很開心影片的名稱是Annihilation,而不是Evolution。
Ⅱ 湮滅電影解析最後結局什麼意思 人物角色關系介紹
電影《湮滅》人氣火熱,關於這部影片講的是什麼故事,電影結局最後是什麼意思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好奇,該影片根據傑夫·范德米爾的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改編,那麼《湮滅》電影結局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關於影片的劇情解析吧!莉娜(娜塔莉·波特曼飾)除了工作就是整天想著自己的丈夫凱恩(奧斯卡·伊薩克飾),因為凱恩在執行任務中已失蹤了一年。沒有想到凱恩一年後從一個高度機密的軍事任務中回來後,莉娜高興壞了,不過她很快發現,丈夫連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回答了,生命也出現了危險,在去醫院的路上,她們被一個軍事小組攔下。
Ⅲ 電影《湮滅》結局官方解釋是什麼
泡泡世界的入侵其實已經得到了成功,在電影最後的莉娜和凱恩其實都是復制人。在地球上的人類即將湮滅,而復制人的凱文和莉娜將成為新世界的亞當和夏娃。
湮滅劇情
莉娜娜塔莉波特曼飾除了工作,就是整天想著自己的丈夫,凱恩奧斯卡伊薩克飾,因為凱恩在執行任務中已失蹤了一年,沒有想到凱恩一年後從一個高度機密,的軍事任務中回來後,莉娜高興壞了,不過她很快發現,丈夫連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回答了生命也出現了危險。
在去醫院的路上,她們被一個軍事小組攔下當莉娜醒來之後,發現和文崔斯博士詹妮弗傑森李飾在一起,文崔斯告訴她,一種神秘的能量從黑水國家公園里傳出,被稱為微光三年前一次無法解釋的光脈沖導致了微光,並且它正在緩慢擴散,但是關於微光起源的更廣闊,的真相和本質是什麼仍不得而知。
Ⅳ 關於電影《湮滅》(嚴重劇透)
先奉上網路貼出的劇情介紹:莉娜(娜塔莉·波特曼飾)除了工作就是整天想著自己的丈夫凱恩(奧斯卡·伊薩克飾),因為凱恩在執行任務中已失蹤了一年。沒有想到凱恩一年後從一個高度機密的軍事任務中回來後,莉娜高興壞了,不過她很快發現,丈夫連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回答了,生命也出現了危險,在去醫院的路上,她們被一個軍事小組攔下。
當莉娜醒來之後,發現和文崔斯博士(詹妮弗·傑森·李飾)在一起,文崔斯告訴她,一種神秘的能量從黑水國家公園里傳出,被稱為微光。三年前一次無法解釋的光脈沖導致了微光,並且它正在緩慢擴散。但是關於微光起源的更廣闊的真相和本質是什麼,仍不得而知。
莉娜志願和其他三名專家隊員——喬西(泰莎·湯普森飾)、安雅(吉娜·羅德里格茲飾)、卡斯·謝潑德(圖娃·諾沃妮飾)一起,跟隨文崔斯博士的腳步,去往那個被限禁的區域,搞明白之前消失的隊員都遭遇了什麼,以及微光對於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
好的科幻片從來都不是只講科幻,畢竟如果人類真的能想像出外星人是什麼樣子、擁有怎樣的能量,那世界才是真的出了bug。好的科幻片必定要承載文藝片的功能,即探索人與世界、人與自身的關系,當然了,純商業爆米花片除外。這部片中的「微光」,看似要致人類於死地,一開始我甚至以為這是部災難片,但直到最後才明白,「微光」是宇宙派來拯救人類的,「微光」修復了人類基因中固有的bug——自我毀滅。
讓我們從被「微光」直接影響的人談起,首先是凱恩和他的軍人隊友們,作為戰斗小組進入輻射區探秘,除了凱恩,其他人全部死亡,具體發生了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凱恩,影片最後很明確地告訴觀眾,他在看到「微光」復制了另一個自己後,選擇自殺,然後讓復製版的自己逃出去找妻子莉娜。他為什麼要自殺,而不是殺死另一個自己呢?這要追溯到凱恩進入「微光」輻射區的原因,誰都知道進入輻射區是死路一條,但當時知道了妻子莉娜出軌的他,選擇在一個清晨突然告訴莉娜自己將即刻出發,不告訴她原因並拒絕了吻別。顯然,凱恩要以最嚴酷的方式懲罰妻子——以絕不原諒的姿態留給她一生痛苦與愧疚。然而,在忍受了一切人類不曾想像的遭遇後,他選擇以死結束一切,並讓「另一個自己」逃出去找莉娜,他無法自己逃出去面對出軌的妻子,但他終究愛她,於是殺死痛苦的自己,讓既是凱恩又不是凱恩的他繼續與妻子相愛。
接著,女主莉娜得知丈夫快要死亡,坐在可以眺望輻射區的天台上,感受著即將進入輻射區的隊員們的絕望心情,負責給每個進入輻射區的戰士做心理咨詢的文崔斯博士告訴她,人類本來就是自我毀滅的動物,比如毀滅一段完美的婚姻。莉娜終於明白,是自己逼著凱恩進了輻射區,她逼死了丈夫凱恩,最終她決定進入輻射區找尋找拯救瀕死的凱恩的辦法。誰都知道,之前進入輻射區的人無一倖免於死亡,她又憑何戰勝「微光」,當考核人員問她為何要加入戰斗小隊時,她說:「I owed him.(我欠我丈夫的)。」她欠他什麼呢?顯然,莉娜選擇用自我毀滅的方式為曾經的不忠贖罪。不止是莉娜,戰斗小隊五人組其實都心懷無法克服的痛苦,就像考核人員反復問她們:「你為什麼會想要進入輻射區呢?」是啊,正常人何必去尋死呢?她們很清楚,這是一條必死之路。
果然,隨著劇情發展,觀眾才知道文崔斯博士患了癌症,她之所以進入輻射區,並且始終是戰斗小隊目標最堅定的人,即抵達「激光」發射源所在處——燈塔,她要看到激光到底是什麼。我想,作為心理學家的她,得知自己體內有一種叫做癌細胞的東西,正在無限分裂、逐漸吞噬自己,她想知道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她想親眼見到能夠湮滅地球的物質長什麼樣子,又或者說,她想看到癌細胞的擴大版長成什麼樣子,自己將被什麼東西毀滅,那個東西真的強大到讓自己這么痛苦嗎?最終,她將「激光」的源頭,我們暫且稱它為那團物質,吞進了肚子,在將那團物質吐出來之後,文崔斯博士消失了。在消失之前,她告訴女主莉娜,「它在我肚子里,我不知道她要什麼,或者說她根本不要什麼。」文崔斯博士最終看到了它,並為它所折服,或許,文崔斯博士隨著那團物質被轉化為了另外一種物質,甚至成了復製版莉娜的一部分。戰斗小隊的另一個隊員喬西(泰莎·湯普森飾),除去我對演員的喜愛(愛到發狂......),角色經受的痛苦我也最為感同身受。喬西在進入輻射區前經常自殘,導致不得不終日穿著長袖衣服以遮擋傷疤,她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乃至必須傷害肉身來感受痛苦,從而證明自己還活著。和其他隊員一樣,她也選擇了這條必死之路來「拯救自己」,我想她最終成功了。她告訴女主:「我不想像文斯特博士那樣非要看到那團物質,也不像你准備戰勝它……。」她出現的最後一幕是身上長出了草,變成人樹合一的生物,她以與其他生命結合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女神身上長草也那麼性感......打住)
在輻射區,時間與外界不同,裡面的人認為自己只待了幾天,外面卻已過了數月。記憶丟失也是常事。最離奇的是,輻射區的一切事物都會被折射,鯊魚的基因被折射到鱷魚身上,變成一種攻擊力極強的淡水生動物,一株植物上長出完全不同種的花朵,長成人形的樹木,除了各種奇奇怪怪的生物,吃掉人類的怪獸竟然可以發出人類的聲音,女主受了傷的手腕竟然出現隊友身上的同款紋身。輻射區的一切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相互復制,在這里,沒有「你」和「我」,沒有記憶因此不存在過去,無論你遭遇了什麼,都會以某種方式永生,你也可以主動選擇成為另外一種生物,你還可以擁有復製版的自己,你不是獨一無二的,你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不會被生死牽絆。
影片結尾,莉娜問復制人「凱恩」是凱恩嗎?凱恩無法回答,問她:「你是莉娜嗎?」莉娜也沒有說話,兩個受傷的人只是緊緊擁抱在一起,眼睛裡出現激光一樣的光芒,這意味著看似是莉娜本人的她也不再是她。兩個本來註定要毀滅自己為愛獻祭的靈魂,激光給了他們重生的機會,他們只是毀滅了一部分自己,剩餘的靈魂決定繼續相愛,帶著傷痕……
也許,「激光」只是所有人的一場夢,罹患癌症的文崔斯博士夢到自己與一團擁有絕對力量的物質結合,與癌細胞結合,不再與死亡對抗。喬西夢到輻射區的景象,意識到自己與一切生物皆有聯系,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不再痛苦。男女主凱恩和莉娜接受了自己不完美的一面,也接受了最愛的人曾傷害自己,選擇只是擁抱當下的彼此,繼續生活。誰能說「激光」不是上帝送給人類的禮物呢?
��R�{Av
Ⅳ 命令與征服4中的戰役結尾凱恩通過傳送門去了哪裡
凱恩本身就是外星人是外星球來的。高等生命。而且他知道思金人的存在並且打算利用他們,可以確定凱恩不是思金人,因為凱恩在命令與征服3中稱他們為訪客。個人感覺似乎是高於人類和思金人的一個新物種EA並沒有解釋,至於命令與征服的停止開發么。?EA已經聲稱了。將在2012年左右完成命令與征服5的創作屆時劇情將完善
本人感覺凱恩一個是去了思金人母星另一個就是回到他的故鄉
Ⅵ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結尾什麼意思
玩家被植入了塔西佗然後看到了外星人打算進攻地球的內幕。第二章入侵
Ⅶ 電影《湮滅》結局是什麼意思
結局的凱恩和開頭出現的凱恩都是復制體。凱恩和莉娜這對夫妻的感情很深,但是出現在莉娜面前的復制體看莉娜的表情呆滯,目光無神,和莉娜擁抱也是僵硬的動作。這個復制體應該也有凱恩本人的一部分思想,他記得莉娜,記得莉娜和凱恩的家。
結局中的莉娜很可能是她真人,但也有一部分復制人。她回到大本營與大本營里的人交談時喝了一杯水,她沒有出血,但是開頭中凱恩喝了水後就出血了。
復制人不是完全和莉娜一模一樣,至少復制人的外表像是鐵人,他既可以模仿莉娜的動作,又可以不模仿。復制人是有思想的,知道莉娜要離開燈塔,就攔住她。
結尾莉娜給了復制人一個白磷彈,復制人沒有做出給白磷彈的動作,而是接下它,任它在手上燃燒。復制人沒有激動,他抱了一下燒焦的凱恩,這一動作可能是出於復制人有一部分莉娜對凱恩的感情。復制人沒有走出燈塔,而是帶著火光走進了燈塔,任燈塔毀於一旦。
如果說復制人來到地球上想要幹些什麼事,但發現自己也被人類復制了,可能覺得自己的計劃失敗了,乾脆讓燈塔毀了;或者莉娜已經有一部復制人了,計劃已經成功了,不需要留著燈塔了。
Ⅷ 有沒有人有關於《公民凱恩》的場景轉換或者說是轉場的技巧的文章啊
新浪潮電影的主將之一,「作者電影」的提倡者和突出代表,弗朗索瓦?特呂弗曾經說過:「電影是頑童的藝術。」用這句話來形容法國電影《兩小無猜》(2003年)可謂恰如其分。
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天使愛美麗》(2001年),因為同是法國電影,都散發著濃郁的法蘭西似的浪漫情懷,都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都利用了數碼剪輯製造特技效果等等,連兩部影片的幕後特效和美工製作班底都是同一班人馬。因此有人稱《兩小無猜》約等於《天使愛美麗2》。
但是兩部片子還是有很大區別。《天使愛美麗》是導演讓?皮埃爾?熱內在好萊塢拍攝《異形Ⅳ》票房慘敗之後重回法國的「用力之作」,而《兩小無猜》是導演伊萬? 薩姆埃爾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混合童心和真愛的電影」。選擇《兩小無猜》來分析,是因為一位導演的處女作從來就不單純是一部作品,而是才華和無知的混合體,是強悍和虛弱的並生物,它帶有更加強烈的創作激情和微妙韻味,在鏡頭語言上往往也更加大膽。
本文主要分析《兩小無猜》的轉場技巧,通常對電影來說,有三種情況需要轉場:表現場景轉換、時間變化、情節自然段落結束。常用的轉場方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利用特技技巧來轉換,常用於較大段落的轉換上,比較容易形成明顯的段落層次。常用的方式有淡出淡入(V淡變)、疊化(X淡變)、翻頁、劃像、圈出圈入、定格等。另一類是無技巧轉場,即選擇合適的素材鏡頭放置在影片的轉折處直接切換。這種直接的切換是建立在選擇相宜鏡頭的基礎上,即在段落連接處,通過一兩個合適的鏡頭自然地承上啟下,體現編輯者的巧妙構思與創作技巧。無技巧轉場需要尋找合理的轉換因素和適當的造型因素,使之具有視覺的連貫性,也最能看出導演的功力。
《兩小無猜》的導演伊萬?薩姆埃爾以前是舞台劇導演、漫畫家、插圖家,他比常人更加關注畫面和色調,《兩小無猜》里的轉場做的非常巧妙,很少用空鏡頭、黑場這樣的硬性轉場,整個影片的轉場處理流暢自然,不留痕跡,值得當作範本來分析。一、同類內容轉場同類內容轉場是指上下段落的相鄰鏡頭選擇的是同一類的人物、物體和環境,使之具有視覺的連貫性。
1、相同環境轉場
在影片的開始段落,主人公小蘇菲和小朱利安分別在床的左右兩邊睡覺,一個平遙鏡頭,緩慢的從女孩搖過男孩,再從男孩搖過女孩,女孩已經長大成為少女,起床,出畫,稍微加速搖回男孩,男孩也成長為少年。影片沒有老套的加上城市的空鏡頭,打上字幕「十年後」,而是用了一個簡單的平遙鏡頭,就完成了主人公從兒童到少年的過渡,很好的處理了時間轉換問題。這個鏡頭和《公民凱恩》里凱恩夫婦在餐桌兩旁的經典平遙鏡頭十分相似,只是前者用來表現夫婦關系的惡化,而這里主要表現時光的流逝。在這個鏡頭還包含著一個聲音轉場的運用。伴隨著平遙鏡頭,有男主人公朱利安的旁白,「一個早晨,嚴重的事情開始了」,最初是童年朱利安的童音來說這句話,然後變成少年的聲音,把這句話重新說了一遍,聲音的變化也體現了人物的成長,兩種技巧相互作用,更好的處理了影片的時間跨度。
2、相同物體轉場
蘇菲和朱利安的相識是從一個漂亮的糖果盒開始的。他們把它叫做寶盒,這個寶盒在整個影片中都是重要的線索物。兩個人無論是誰拿到了寶盒都可以要求對方做一件事,如果他敢,這個盒子就還給提問的那個人,這就是「敢不敢」的游戲。蘇菲和朱利安長大後都不敢承認彼此的愛,而且還面臨升學的壓力,父親要朱利安用功學習,考入大學,並讓朱利安在蘇菲和父親之間做出選擇。蘇菲和朱利安爆發了第一次爭吵。在這個場景中,吵架之後,朱利安離開,蘇菲坐在樓梯上哭泣,接她哭泣的面部特寫,然後是俯視視角拍攝他們之間的信物——寶盒從蘇菲的手中滑落,從樓梯上翻滾下去,寶盒一層一層滾落下去的鏡頭里穿插了兩次蘇菲哭泣的面部特寫,寶盒跌到最後一級台階時,一雙手入畫,把它撿起來,是蘇菲,她打扮的非常漂亮,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個月,她終於決定去找朱利安。這個段落的連接非常流暢,沒有一個多餘浪費的鏡頭,就處理了時空轉換問題。
3、線索人物轉場
蘇菲和朱利安打賭十年不見。十年的賭期到了,朱利安開始變得精神恍惚,在工地和客戶談工作時,用了六個月設計的圖紙,也被他錯誤地說成是十年,設計圖紙被風吹跑,朱利安追過去,圖紙掛在了蘇菲的丈夫足球明星謝爾蓋巨大的廣告畫上,鏡頭由廣告畫切換到快速剪輯的報紙雜志對謝爾蓋的報道,由平面媒體中謝爾蓋的形象,轉到電視上正在播放的謝爾蓋拍攝的宣傳片,反打,切到謝爾蓋的近景,他在家裡看他拍攝的宣傳片,然後蘇菲出場,展現她現在的生活。這一段落結尾,是謝爾蓋在賽場比賽的場景,鏡頭拉開,是電視里的現場直播,反打,切到朱利安的臉部特寫,轉到朱利安的生活。這個段落以謝爾蓋的形象開始和結束,分別以反打切換到蘇菲和朱利安的生活,前後首尾呼應,形成完整的段落感。
二、相似體轉場
相似體轉場就是上下鏡頭中具有相似的主體形象,這種相似性可能表現在物體形狀的相似、主體運動形式的相似、主體大小位置的重合以及概念上的同一屬性等等,利用兩個物體在某一點上的相似因素貫通上下段落。相似轉場是比較常用的轉場技巧。
1、形狀的相似性
人們對形狀十分敏感,形狀可以引發非常活躍的思維活動,使人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利用形狀的相似性進行組接,具有貼切、自然、生動的效果。影片的開頭,剛剛轉學的小蘇菲因為她的波蘭血統受到同學們的嘲笑。由書包里寫著典型波蘭名字蘇菲?科瓦爾斯基名簽的特寫鏡頭開始,鏡頭快速退出書包,拉開,是蘇菲低著頭走路的鏡頭,迅速轉到三個同學的面部特寫,鏡頭再拉開,一群孩子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圈住蘇菲,一起嘲笑她,鏡頭上升,變成俯視,從孩子們圍成的圓圈切換到朱利安寶盒的圓形蓋子,鏡頭再次拉開,朱利安手裡拿著盒子和媽媽談話,由相似體,孩子組成的圓圈,圓形的寶盒蓋子,形成了流暢的形狀相似體轉場。
2、主體運動形式的相似
影片中,小朱利安有兩次進入了幻想中的世界,這兩次恰好代表了兩種相似體轉場的形式。 第一次,他因為調皮一次次被父親扔進了房間,在扔進房間的時候,用底視角拍攝,朱利安張開雙臂,彷彿獲得了飛翔的能力,主體運動的相似,也就是飛翔,使朱利安「飛」進了一個棒棒糖和雲朵的世界,然後是墜落的鏡頭,接朱利安雙腳跳下的特寫,朱利安從幻想世界「跳」入現實世界,他向前奔跑去找小蘇菲。這個段落就是運用主體運動形式的相似性,開始是飛翔,然後是向下的運動,把朱利安的幻想和現實聯系起來。
3、顏色相似轉場
第二次轉場也很有意思。小朱利安被獨自關在房間里,他戴上了一個左邊是紅色鏡片,右邊是綠色鏡片的眼鏡玩,接著是朱利安的主觀視點,他發現透過眼鏡看左手變成了紅色,右手變成了綠色,然後接舞台的大幕,這個大幕左邊的幕布是紅色的,右邊的幕布是綠色的,幕布拉開,朱利安進入了幻想中的伊甸園。用相似的顏色(紅色、綠色)轉場,巧妙地從現實世界轉到了朱利安的幻想世界,既新奇又符合兒童的心理。在結束伊甸園之旅時,校長說的成人世界的危險物化為圖標,一個一個砸過來,伊甸園世界合攏,接寶盒上蘋果的特寫鏡頭,鏡頭慢慢拉出來,轉到現實世界,朱利安躺在床上,媽媽拿著書給他講故事。相似的顏色轉場,給人十分新奇的感覺。
三、遮擋物轉場
用遮擋物來轉場,比較經典的是電影《諾丁山》里威廉薩克(休格朗特飾演)穿越了一條街道,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表現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這個經典場景用長鏡頭拍攝,涉及到的人物、場景十分復雜。《兩小無猜》里的遮擋物轉場,場面、氣勢沒有《諾丁山》龐大,但十分巧妙。蘇菲去找朱利安,但是朱利安在圖書館學習,要一年之後,考上大學之後再見。蘇菲負氣走了,朱利安追趕蘇菲乘坐的公共汽車,沒有追上,坐在路邊的長椅上,街上的車輛充當了轉場的遮擋物,每次車輛駛過,朱利安都變換服飾,或者變化發型,來表示時間的流逝。而且導演巧妙的應用了前景和後景的關系。前景中朱利安和一位姑娘談話,隱約能看到他們的身後也坐了一對年輕人,然後朱利安和姑娘離開,一輛車快速駛過之後,鏡頭推近,觀眾才看出原來是蘇菲和一個年輕人在談話,然後又是車輛駛過,分別接朱利安和蘇菲的鏡頭,兩個人物處理的井井有條。最後一次是朱利安自己開著汽車駛過,充當了遮擋物,然後轉入蘇菲在咖啡館工作的「現在時態」。接著朱利安從畫面的左邊入畫,四年過去了,他又重新走進了蘇菲的世界。
四、身體體驗轉場
身體體驗的轉場不像同類內容和相似體轉場那樣一目瞭然。因為身體體驗主要是人物的內在感覺,很難把這種內心感受物化為外在形象。《兩小無猜》里,有一個精彩的鏡頭,成功的由身體體驗轉場,從現實世界轉到朱利安的潛意識。朱利安和蘇菲在十年賭期結束後,重新相遇,朱利安和蘇菲雖然都已經各自結婚,但還是情不自禁的擁抱在一起。蘇菲的丈夫謝爾蓋沖上去,把朱利安一拳打倒,接著是朱利安跌落下去的慢鏡頭,但畫面上出現的不是他跌在地面水窪的場面,而是朱利安跌進了深水,這里表現的是朱利安的身體體驗,他在重擊之下,意識昏迷,彷彿跌入深淵,而且在現實世界裡,朱利安和蘇菲相逢的時候正在下著大雨,這樣跌入深淵的鏡頭有了合理過渡,也不會感覺太突然。在觀影時,觀眾的心也好像猛然跌落,伴隨朱利安進入到他的潛意識,童年的旋轉木馬出現,朱利安漂浮在水中,接著朱利安繼續跌落,穿越了十年後的重逢、火車旁的打賭、朱利安的婚禮、少年的賭氣、童年的教室、一直跌落到兩人最初相識的街道。朱利安穿越之處,畫面一一粉碎,充滿了視覺沖擊力。這個鏡頭和《猜火車》里伊萬鑽進「蘇格蘭最骯臟的廁所」的鏡頭有幾分相似之處。《猜火車》是借著掉入馬桶的鴉片栓劑,帶領觀眾進入到伊萬的意識世界與感覺世界。而這里是通過身體感覺的一致性,把現實中重傷的體驗和朱利安的潛意識有機的聯系起來,一點也不顯得突兀。
五、聲音轉場
聲音轉場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也就是聲音先入,然後再自然轉場。還有就是「叫板」,《兩小無猜》里就有這樣的用法。小朱利安回到家,大聲喊著「媽媽」。然後就轉到房間里媽媽的鏡頭,這是比較常規的做法。
《兩小無猜》里用串起整部影片的一首歌完成了最後段落的轉場,這種歌聲轉場,顯得十分別致。影片中所有的音樂都來自一首法國老歌《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影片中的四個章節,每一章至少會出現一次這首歌,並且用它不同的翻唱版本來表示每場戲的年代。從國寶級老奶奶 Edith Piaf1949年的版本一直放到現在的Techno混音版。(《玫瑰人生》這首歌和中國的《茉莉花》地位相當,是一首廣為傳唱的經典歌曲。)
在影片的最後,水泥柱里緊緊擁抱的兩個人終於結束了他們瘋狂的游戲,用堅實的水泥印證了他們的愛情,在混凝土的底部固定了他們沒有終點的愛之夢。兩個人擁抱的身體在黑暗中散發著光明,漸漸遠去,鏡頭慢慢拉出來,是一盤透明的格子棋。音樂響起,還是那首《玫瑰人生》,蘇菲和朱利安已經是老年人了。美妙的歌聲讓觀眾沉浸在兩個人奇特的愛情中。他們彷彿重新回到了童年,重溫了童年的胡鬧。兩位老人深情的吻在一起,接著是快速剪輯他們不同年齡段的接吻鏡頭,一直回到童年最初的那個吻。這個結尾的段落再次表明了導演的童心,他不想製造戀人殉情的悲劇,而是用浪漫的充滿魔幻色彩的結尾消解了影片的悲劇色彩。這個吻結束之後,朱利安終於說出了「我愛你」三個字。歌聲繼續,畫外音是小朱利安的童音,他說「蘇菲,我最好的朋友」。影片最早就是以小朱利安的畫外音開始,結尾也以小朱利安的畫外音結束,影片首尾相互照應,彷彿是一個小男孩講述的童話故事。
《兩小無猜》的導演充滿了頑童之心,在影片中應用了多種轉場技巧,把這個魔幻色彩的故事講的格外清新自然。就像《兩小無猜》里的主題曲《玫瑰人生》里唱的,「當他輕擁我入懷,我眼前有玫瑰般浪漫人生。」這個電影就是用流暢的鏡頭語言給我們編織的玫瑰色的愛情之夢。
Ⅸ 如何評價電影《湮滅》的結局
一個故事的高潮如果留下一兩個未解答的問題和一些沒有滿足的情感,則被稱為開放式結局。
影片最終並沒有表明到底哪個是真相,不過如果莉娜是復制體的話,全篇就淪為了一個三流的科幻陰謀小說,只有莉娜還活著,用她自我毀滅的念頭毀滅了閃光區域,然後不管不顧的接受了不是凱恩的凱恩,這種湮滅的念頭才得到了升華。
影片評價:
《湮滅》採取了非線性敘事結構,以科考小隊南境探險為主線,穿插女主角記憶閃回,開放式結局更是創造了無限回味。該片與以往的科幻片不同,在科幻的基礎上加入了驚悚和心理恐懼的元素,引發觀眾隨科考小隊一同面對未知境遇。
《湮滅》這部影片令觀眾著迷,其結尾更是驚嘆,看完後震撼到癱坐在地。影片最後的超現實精神心理片段,讓觀眾驚訝到彷彿進行過一段星際穿越之旅。
Ⅹ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公民凱恩》 不是木馬是雪橇! 難忘是童年~
《公民凱恩》是由奧森·威爾斯於1940年拍攝的一部傳記體影片,由奧森·威爾斯擔任導演、製片、編劇以及主演。曾獲得1941年奧斯卡獎七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
轉載::觀眾看到了弄清真相的關鍵一幕,即凱恩臨終前所說的那幾個字正是漆在他童年時代心愛的雪橇上的商標。這幾個字代表了他童年的雪橇,而這個雪橇在凱恩心中正是他童年快樂時代的象徵。我們看到,當他的監護人用一副新的雪橇來代替他的雪橇時被他拒絕了;他的雪橇一直由母親保存,後來作為母親的遺物為凱恩收藏。他一直記得這個雪橇。現在這個雪橇象他的軀體一樣化為一縷青煙。童年時凱恩用雪橇憤怒地猛擊監護人的情景,以及蘇珊走後怒不可遏的凱恩拾起那個裡面有雪景的玻璃球時說了一句"玫瑰花蕾"的舉動,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影片開端以有力的造型,突出了凱恩手裡那個摔碎的水晶球(其中的雪景中缺少一個雪橇),直到影片結局,在焚毀仙那度庄園廢舊物品時,一個凱恩童年時所喜愛的雪橇,帶著褪了色的"玫瑰花蕾"的商標,在爐火中被一點點吞噬。這個雪橇和片頭的水晶球相呼應,暗示出凱恩在生命終結時,他所不能忘情的仍然是他童年時一些純真的事物,揭示出凱恩內心深處尚未泯滅的"人性"的迴光返照。影片以含而不露的藝術筆墨,將現代社會問題提升到人性異化的哲學高度,深刻地呈現出凱恩性格的巨大矛盾:被資本煽起的貪婪、專橫同人性之間不可調和的對立 。凱恩臨終時呻吟般吐出的"玫瑰花蕾"幾個字,顯示了這個被資本巨富、政治野心以及極端自私的愛情佔有欲驅趕著走完自己人生歷程的老人心靈深處的凄苦、強烈的失落感赫無可奈何的痛楚心情。凱恩的一生用他的朋友的話說"凱恩始終試圖要證明什麼"。凱恩的一生一直在抗爭,但他競選失敗了,捧蘇珊當歌唱家的計劃失敗了,他用盡一生建立的那個王國,一直到死也沒有建完。凱恩的性格,是通過不同的人物關系,一層層批露出來的,因而顯得豐滿而厚實。美國電影理論家鮑德威爾曾指出:《公民凱恩》包孕著巨大的歷史矛盾,它最初的片名就叫《美國》,它承受著整個現代美國的矛盾及其壓力,它所描繪的矛盾"就是整個那個國家的回響",因而使銀幕形象具有"一種嶄新的沉思的濃度"。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將《公民凱恩》譽為"現代電影的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