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孔子電影圖片

孔子電影圖片

發布時間:2022-10-03 06:10:37

『壹』 《孔子》電影觀後感

孔子這部電影講述了東周末年時,孔子為了理想在諸侯割據、相互征戰的混亂時代四處奔走,希望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的事情。

不管懂不懂孔子,我們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遇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孔子。之所以說這么高的評價,只是因為一直有人跳出來說這是部爛片,開口商業氣息,閉口拉低聖賢。更有人要和西方人對耶穌的態度攪起來。難道孔子在魯國城門口的下跪,就是對聖人高高在上的形象的褻瀆?

難道「喪家犬」、人生的失敗者就是惡俗,就是可怕的誹謗?我彷彿看到一幫明清的衛道士,忙著要把孔子貼金鍍銀,看到一個路人對他們說:「嘿,這是個人!」便要跳到半空中罵個不停。

我認可孔子的偉大,但我更願意稱他為「夫子」,為「君子」,而不是聖人。把孔子的悲哀,把他的喜樂呈現給眾人,才更能讓大家了解他,去知道他所堅持的道,而不是放在神壇上供著,用侍奉神的卑微態度說著自己都不知曉其意義的偉大。

沒有孔子作為,人才能感受到,經歷過的悲劇,有怎能表現他堅持仁的偉大。

『貳』 電影《孔子》與歷史上真實的孔子相差有多遠

相差甚遠。與電影的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孔子是一位推崇“親親高於尊尊”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反抗現有制度的思想家。中國數千年歷史上,有很多位為中華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文化名人,比如說開創道家學說的老子;東渡傳法的禪宗初祖達摩;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始祖墨翟。但如果說哪一位思想家對中國產生了最不可磨滅,最深遠的影響,那隻能是一個人:至聖先師孔子。2010年,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孔子》上映,然而這部電影中的孔子,實則和歷史上的真實孔子有著很大區別。

在歷史上,孔子有著和電影截然相反的特點:他是一位推崇血緣紐帶高於國家紐帶,主張恢復周禮的現行制度反抗者。

『叄』 求電影《孔子》劇照壁紙一張~

1、播放時暫停,手工截圖
2、帶有截圖功能的播放器,截圖
3、互聯網 搜索圖片 輸入關鍵詞
呵呵

『肆』 孔子的資料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中文名:孔丘

外文名:Confucius

別名:孔子,仲尼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陬邑昌平鄉(今曲阜市南辛鎮)

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職業:教師

信仰:儒學

主要成就:開創儒家學派

編纂《春秋》,修訂「五經」

創辦私學,打破貴族教育

代表作品:《春秋》

目錄

孔子簡介

榮譽

政治生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安貧樂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直道而行

政治思想德治主張

循循善誘

近世發展儒學大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儒學: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葯

儒學:如何在中國普及、在全世界傳播

家世家譜孔子家世

孔子家譜

生平年表

高足弟子

孔子作品

孔子謚號

孔子身高

傳世名言

孔子飲食

孔子學院

個人影響

同名圖書

同名動畫片

同名電影

孔子文化旅遊圖片欣賞

在線觀看

貼吧相冊孔子簡介

榮譽

政治生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安貧樂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直道而行

政治思想德治主張

循循善誘

近世發展儒學大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儒學: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葯

儒學:如何在中國普及、在全世界傳播

家世家譜孔子家世

孔子家譜

生平年表

高足弟子

孔子作品孔子謚號孔子身高傳世名言孔子飲食孔子學院個人影響同名圖書同名動畫片同名電影孔子文化旅遊圖片欣賞在線觀看貼吧相冊展開編輯本段孔子簡介

孔子像

孔子:子姓,以孔為氏,名丘,字仲尼。家中排行第二。「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稱為「子」,而且都希望別人稱自己為「子」,因為「子」還是一種爵位,所謂「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獲得別人以「子」相稱的,一般是兩種人:要麼在社會上公信力較高的,如「老師」;要麼就是較有道德的貴族;孔子、老子屬於前者。而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被尊為「至聖」,孟子為「亞聖」。據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華夏族)後裔,故為子姓。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夏邑)。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徵在生下孔子。孔子的偉大思想與孔子母親很大關系,其母顏征在和他的外祖父顏襄對孔子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伯」為老大,「仲」為第二,「叔」為第三,「季」為最小的。孔子全身畫像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來排序,就以孟、仲、叔、季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長的(大哥或大姐)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於身處亂世,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梁。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

編輯本段榮譽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作《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編輯本段政治生涯

孔子幼年時極為聰明好學,二十歲的時候,學識就已經非常淵博,被當時人稱贊為「博學好禮」。同時,鮮為人知的是孔子繼承了父親叔梁紇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按西漢尺23.1厘米計算,是221.76厘米。臂力過人,遠非後世某些人認為的文弱書生的形象。並且,孔子酒量超凡,據說從來沒有喝醉過。但孔子從不以武勇和酒量為豪。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經常思考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也常發表一些見解,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魯昭公25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准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止。魯昭公27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稱為「陪臣執國政」,因此孔子雖有過兩次從政機會,卻都放棄了,直到魯定公9年被任命為中都宰,此時孔子已51歲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魯國大治。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兒子的後代,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後來墮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魯定公13年,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孫氏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6歲。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准發給孔子俸粟6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於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一方面是由於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國後,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三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人聽說孔子到了陳、蔡交界處,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們知道孔子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有意見,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魯哀公16年,孔子73歲,患病,不愈而卒。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懷著與人為善的理念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則。

編輯本段政治思想

德治主張

同孔子的仁說和禮說相聯系,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循循善誘

在孔子游春中,孔子用水來教育弟子們要學習水的品格,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

編輯本段近世發展

孔子學說在近現代以來的新發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輸入中國以後,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條件下產生的新儒學。新興的「大眾儒學」是當代新儒學發展的最高成果。

儒學大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德侔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的文化聖人;儒學,以孔子學說為基礎,以歷代儒家宗師的理論為主體形成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體系。日前,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由文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隆重舉行。它是國際性的文化論壇、高規格的學術盛會,它的召開是世界儒學界的一大盛事。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日本前內閣官房長官武村正義與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以及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法國、英國、比利時、丹麥、澳大利亞等22個國家和地區、86個儒學研究機構的172位專家學者、各界人士共襄盛舉。這些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專家學者、各界人士,圍繞儒學的歷史研究、儒學的當代價值、儒學的現代闡釋、儒學的世界傳播、儒學與和諧文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廣泛對話。曾幾何時,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淋漓盡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現了輝煌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明。有識之士指出,它的主線就是「樂禮善學,尚中貴和」的儒學精髓。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古琴聲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簡的孔門弟子,齊聲誦讀《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禮之用,和為貴」等儒家經典名句;887塊活字印刷字盤變換出3種不同字體的「和」字,表達了「和而不同」「和為貴」的中華人文理念。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藉此在五大洲進一步傳播,「孔子熱」「儒學熱」更加「薪助火傳」。周和平說,在歷史的長河中,儒學既保持著其仁愛、和諧的精神特質,又帶有不同時代的文化烙印,它以開放的姿態生發擴展,為世界文明形態的延續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上,新世紀的儒學又一次發出了合乎歷史發展、合乎人類利益的時代聲音。

儒學: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葯

毋庸置疑,當今社會出現了種種問題,生態危機、精神危機、道德危機和價值危機正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人類命運、地球的命運又一次受到嚴峻的挑戰。孔子研究院院長傅永聚教授指出,儒家思想資源可以為治療化解這些問題提供寶貴的智慧理念。斯洛伐克共和國黑山博士說,為了創造一個沒有任何無端沖突的德馨社會,人類偉大導師孔子所設立的道德原則和進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無人超越。現在,為了我們自身,為了我們的後代子孫,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去改善生存條件,只有孔子倡議的倫理原則才能幫助我們這樣做。一些專家認為,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百家爭鳴,一次是在先秦,一次是在近代。21世紀很可能將有第三次百家爭鳴。它將帶來中華文化的繁榮,同時也為世界文化的繁榮做出貢獻。在第三次百家爭鳴中,古老的儒家思想將再一次受到審視、洗禮、發展和創新。在與其他不同思潮的交融中,共同創造出更適合時代要求的新思想、新文化。安徽大學沈素珍教授指出,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歷來崇尚「和諧」,追求「和睦」,堅持「和平」,在當今新的歷史時期里,這種民族精神必將在全人類的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彷彿是為「儒學是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葯」提供實例,20世紀中後期,受儒家文化圈影響的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經濟發展迅速,一躍成為新興的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的成功引發了學者的普遍關注,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儒家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為此,在小組討論中,新加坡在20世紀80到90年代進行的儒學實踐成為一個重要話題,特別是儒學在抗拒西方個人主義,強調社會意識、勤勞、容忍、節儉等方面可以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新途徑受到肯定。

儒學:如何在中國普及、在全世界傳播

當代最著名的儒學學者之一杜維明曾經指出,跟韓國、新加坡乃至中國台灣相比,中國大陸在保持儒學傳統方面還存在著差距。相當多學者認為,隨著中國大眾對傳統文化的渴求,儒學在中國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傳播應該成為當下儒學研究的重要話題。山東大學王鈞林認為,如果儒學僅僅停留在儒者的小圈子裡,它通常被視為一種思想、學說,很難說它是一種文化。儒學只有走出儒者的小圈子,來到社會,深入到大眾之間,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東西,推行禮教規范人們的行為方式,倡導仁義改變社會風氣,才會從儒學那裡孕育出儒家文化。澳門學者也提出,應該在中小學提倡每天讀「一分鍾孔子」。9月28日,與會代表們前往曲阜孔廟參加了祭孔大典,因此,一些代表對全球各地的祭孔儀式展開了討論。孔子研究院的孔祥林指出,孔廟遍布於中國、韓國、越南、日本等,中國古代從國家到各級地方政府也都設有文廟,文廟有重要的三重社會公用:崇德、報本、教化。政府通過孔廟教育臣民學習儒家思想,推崇德義,砥礪倫常,加強道德修養。這類文化設施對於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社會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和保護。浙江工商大學的趙榮光教授通過考察比較中國曲阜、台北和韓國成均館孔廟釋奠禮,認為孔廟釋奠禮應當按博物館原則再現歷史原貌,加強相關制度、禮儀、樂舞、服飾、器物、祭品等一系列具體事宜。在條件具備時,有關方面應向聯合國「申遺」。台灣地區的董金裕介紹,古代的祭孔分為「秋祭」和「春祭」,台灣的「秋祭」主要遵循「古禮」,即在禮儀、服裝、音樂、舞蹈等方面遵照明代祭孔的規程,並根據時代特點壓縮儀式的時間、接納女性參加祭孔;「春祭」則融進了更多的時代特點,採用年輕人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吸引年輕人走近孔子、接觸儒學。一些專家指出,在當下復雜的文化背景中,儒學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普及並不會一帆風順,甚至困難程度遠遠超越大家的想像。來自丹麥的安德森認為,儒學的普及並不是價值觀的強加。孔子哲學強調彼此了解,孔教是調和的一種價值觀。他認為應該用協調的方式推廣儒學,而不是一種說教的方式進行。與會專家相信,我們在研究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同時,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將進一步走向世界,並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從而將把人類帶入一個和平、穩定、繁榮、進步的新時代。正像張岱年先生曾經說過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時代過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時代也過去了,科學的研究孔子的時代到來了。」孔子是中國的,儒學是世界的。孔子為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一直被歷代統治者視作正統學科,以至作為任賢用能的標准,影響延綿數千年至今。子臨川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伍』 孔子電影片尾人員介紹

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周潤發 飾)受到魯定公(姚魯 飾)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獨霸朝綱,也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陳建斌 飾)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馬精武 飾)和大夫黎鉏(王繪春 飾)鬥智斗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從此,孔子率顏回(任泉 飾)、子路等弟子開始游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獲俸粟6萬石。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飾),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范……

『陸』 電影孔子內容簡介

《孔子》內容簡介: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周潤發飾)受到魯定公(姚魯飾)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獨霸朝綱,也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

他因阻止季桓子(陳建斌飾)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馬精武飾)和大夫黎鉏(王繪春飾)鬥智斗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

從此,孔子率顏回(任泉飾),子路等弟子開始游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獲俸粟6萬石。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周迅飾),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范。


(6)孔子電影圖片擴展閱讀

《孔子》角色介紹:

1,孔子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全片的核心。也是正反雙方爭斗交戰的焦點。

2,季孫斯

春秋魯國大夫,「三桓」之一。謚號桓子。季孫氏一支為魯桓公子季友後裔。魯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後,繼任為卿。實權一度被家臣陽虎掌控。

3,顏回

孔門十哲之一。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又稱顏淵、顏子。生活簞食瓢飲,貧居陋巷。13 歲拜孔子為師,終身追隨孔子。在三千弟子中,只有他最得孔子「仁」的真傳。

『柒』 麻煩給我周潤發演的電影《孔子》的詳細劇情

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氣勢磅礴的時代,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有戰爭、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國史稱為"春秋"時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

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

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歿後,其言行及思想終為後世所認同推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謚"大成至聖先師"。


(7)孔子電影圖片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預告片中,孔聖人以手杖輕松化解蠻夷刺來的劍,被形容為孔聖人也會功夫了。但在正片中,這一段孔子的「武戲」卻被剪掉了。

2、《孔子》國際終極版30秒預告片由影片的攝影指導鮑德熹親自剪輯。

3、由林潮祥、毛懷清領銜的造型設計團隊,前後共打造了3500種古樸華麗的道具,創造了中國影史道具製作的紀錄。小到兵器上的紋飾、盔甲上的字元,大到館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全套編鍾進行完整的復制。

4、導演胡玫透露,周潤發跟她談到孔子時曾落淚,「說他也很孤獨,他是在演自己。」

『捌』 《孔子》電影片頭出現了哪些禮儀

1、行為舉止:

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這是因為只有莊重才有威嚴。否則。即使學習了。也不能鞏固。

2、言語辭令:

將誠懇地修飾言辭看成是立業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並且要「言必信,行必果」。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於人的。

劇情:

《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傳記歷史片,由胡玫執導,周潤發、周迅、陳建斌領銜主演,任泉、陸毅、姚櫓等主演,於2010年1月22日全國上映。

電影講述了春秋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玖』 電影《孔子》主要內容

《孔子》講述了東周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劇情簡介:

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氣勢磅礴的時代,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有戰爭、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國史稱為"春秋"時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

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

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


(9)孔子電影圖片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孔子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全片的核心。也是正反雙方爭斗交戰的焦點。

更有一位被傳為「聖人緋聞」的衛國艷後「南子」。影片時間跨度20餘年,涉及到春秋諸國的故事,於亂世的沖折與混亂中,唯見曠世一人——孔子。

2、季孫斯

春秋魯國大夫,「三桓」之一。謚號桓子。季孫氏一支為魯桓公子季友後裔。魯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後,繼任為卿。實權一度被家臣陽虎掌控。

3、南子

春秋時期衛靈公夫人。宋國貴族女。又稱釐夫人,姓子。原與宋國公子朝相好,受衛靈公寵幸。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告發太子蒯聵謀圖行刺,蒯聵出逃。

閱讀全文

與孔子電影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羅地網電影迅雷 瀏覽:301
世界上最最好看的電影排行榜 瀏覽:483
老電影路漫漫主題歌在線收聽 瀏覽:977
一放電影免費 瀏覽:498
電影香魂女資源 瀏覽:63
電影瘋狂的外星人主題曲下載 瀏覽:933
電影成績單分析 瀏覽:974
微電影高校數字藝術作品 瀏覽:324
不能抬頭看天空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743
展廳時間電影 瀏覽:645
文藝電影怎麼剪 瀏覽:923
電商企業微電影 瀏覽:439
兒童犯罪微電影 瀏覽:839
電影山村老屍完整版西瓜視頻 瀏覽:767
世界上第一部雙語字幕的電影 瀏覽:406
2021年中國春節電影票房 瀏覽:7
犯罪微電影劇本 瀏覽:767
三界傳說之鯉魚精電影完整全集 瀏覽:79
韓國電影雪花女神龍主題曲 瀏覽:911
草原羊是哪個科幻電影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