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數學故事電影小報圖片素材

數學故事電影小報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2022-09-28 13:24:28

㈠ 數學小報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金壇縣,父親以開雜貨鋪為生。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獃子」。他進入金壇縣立初中後,其數學才能被老師王維克發現,並盡心盡力予以培養。初中畢業後,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每天達10個小時以上。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三篇論文後,被破格任用為助教。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1946年3月,他應邀訪問蘇聯,回國後不顧反動當局的限制,在昆明為青年作「訪蘇三月記」的報告。1946年9月,華羅庚應紐約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去美國講學,並於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不久,妻子帶著三個兒子來到美國與其團聚。
1949年,華羅庚毅然放棄優裕生活攜全家返回祖國。1950年3月,他到達北京,隨後擔任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中科院數學所所長等職。50年代,他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空氣下著述頗豐,還發現和培養了王元、陳景潤等數學人才。1956年,他著手籌建中科院計算數學研究所。1958年,他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從1960年起,華羅庚開始在工農業生產中推廣統籌法和優選法,足跡遍及27個省市自治區,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經濟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為中科院副院長並於翌年入黨。
晚年的華羅庚不顧年老體衰,仍然奔波在建設第一線。他還多次應邀赴歐美及香港地區講學,先後被法國南錫大學、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還於1984年以全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東京作學術報告時,因心臟病突發不幸逝世,享年74歲。
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歐拉智改羊圈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麼大,那麼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麼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麼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於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麼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聖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麼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傢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後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隻。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佔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於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於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於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准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麼成呢?那怎麼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後,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
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紮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裡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後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報效祖國宏願------ 華羅庚的故事
同學們都知道,華羅庚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他僅有初中文憑,因一篇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得到數學家熊慶來的賞識,從此華羅庚北上清華園,開始了他的數學生涯。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212年)
——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
阿基米德的父親是一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別喜愛數學。有一次,國王請他去測定金匠剛剛為其做好的王冠是純金的還是摻有銀子的混合物,並且告誡他不得毀壞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當自己泡大一滿盆洗 澡水裡時,溢出水量的體積等於他身體浸入水中的那部分體積。那麼,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 ,根據水面上升的情況算出王冠的體積與等重量金子的體積相等,就說明王冠是純金的;假如摻有銀子的話,王冠的體積就會大一些。他興奮地從浴盆中躍出,全身赤條條地奔向皇宮,大喊著:"我找到了!找到了!"他為此而發明了 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還發現了著名的杠桿原理。伴隨著這一發明,還產生了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歲月里,他的祖國與羅馬發生戰爭,當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時,阿基米德還專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畫的幾何圖形,兇殘的羅馬士兵刺倒了這位75歲的老人,偉大的科學家撲倒在鮮血染紅了的幾何圖形上……
阿基米德死後,人們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遺著全集》,以永遠緬懷這位科學巨匠的偉大業績。

牛頓(1642~1727)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
牛頓是舉世公認的、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滿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個月父親便去世了,之後母親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撫養成人的。23畢業於著名的劍橋大學後留校工作。後因逃避倫敦流行的鼠疫來到母親的農場里。在這里,他被一個常人熟視無睹的現象吸引住了。有一次,他看到一個熟透了的蘋果落在地上,便開始思索為什麼蘋果會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飛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種力在拉它,那麼這種將蘋果往下拉的力會不會控制月球?他就是通過這個看起來十分簡單的現象,發現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顯示了出來。它解釋了當時所知道的天體的一切運動。同時,牛頓又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光學實驗,從而證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排列的合成光。1687年,牛頓出版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這里,他鑽研了伽利略的理論,並歸納出著名的運動三大定律。除此之外,他發現的二項式定理,在數學界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出版《光學》一書,總結了他對光學研究的成果。
牛頓61歲那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此後年年連任直至逝世。作為舉世公認的、最卓越的科學巨匠,他仍謙遜地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727年3月20日,84歲的牛頓逝世了。作為有功於國家的偉人,他被葬在了英國國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

歐拉(1707~1783)
歐拉瑞士數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歐拉從小著迷數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數學天才。他13歲便成為著名的巴塞爾大學的學生,16歲獲碩士學位,23歲就晉升為教授。1727年,他應邀去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工作。過度的勞累,致使他雙目失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 。歐拉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氫說,1771年聖彼德堡的一場大火,把他的大量藏書和手稿化為灰燼。他就憑著驚人的記憶,口授發表了論文400多篇、論著多部。歐拉這們18世紀數學巨星,在微積分、微分方程、幾何、數論、變分學等 領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確定了他作為變分法的奠基人、復變函數先驅者的地位。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發表的科普讀物,在長達90年內不斷重印。歐拉是古往今來最多產的數學家,據說他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夠當時的聖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機同時忙上幾年。
歐拉作為歷史上對數學貢獻最大的四位數學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被譽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高斯(1777~1855)
高斯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幼年時,他在數學方面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華。3歲能糾正父親計算中的錯誤;10歲便獨立發現了算術級數的求和公式;11歲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聰穎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與資助,使他得以不斷深造。19歲的高斯在進大學不久,就發明了只用圓規和直尺作出正17邊形的方法,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1801年,他發表的<<算術研究>>,闡述了數論和高等代數的某些問題。他對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統計數學、橢圓函數論都有重大貢獻。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與威廉.韋伯合作研究電磁學,並發明了電極。為了進行實驗,高斯還發明了雙線磁力計,這是他對電磁學問題研究的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成果。高斯30歲時擔任了德國著名高等學府天文台台長,並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還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懂得十幾門外語。他一生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了404項科學創見,完成了4項重要發明。
高斯去世後,人們在他出生的城市豎起了他的雕像。為了紀念他發現做出17邊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邊形。世人公認他是一位和牛頓、阿基米德、歐拉齊名的數學家。

祖沖之(429~500)
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裡,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歷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歷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歷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歷」(「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歷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布新歷,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 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歷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歷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布新歷。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歷才得到推行。
盡管當時社會十分動亂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注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祖沖之晚年的時候,掌握宋朝禁衛軍的蕭道成滅了宋朝。

華羅庚(1910~1985)
中國數學家、數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金壇人。
華羅庚的父親是經營雜貨店的小業主,由於經營慘淡,家境每況愈下,致使上中學不久的華羅庚輟學,當了雜貨店的記賬員。在繁瑣、單調的勞作中,他並沒有放棄最大的嗜好---數學研究。正在他發奮自學時,災難從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傷寒症,被醫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跡般地活了過來,但左腿卻落下了終生殘疾。他常掛在嘴邊的是這樣一句話:「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這位沒有大學文憑的數學家,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學,於1930年,以《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而使中國數學界刮目相看。後被熊慶來教授推薦到清華大學數學系任助教 。在這里,他得益於熊慶來、楊武之的指導,學術上得以長足進步,並逐漸樹立起他在世界數學界的地位。1948年應美國一所大學騁請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他毅然放棄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攜妻兒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後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十分重視和倡導把數學理論應用到生產實踐中,並親自組織和推廣「優選法」、「統籌法」,使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他一生勤奮耕耘,共發表200餘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作為數學教育家,他培養出陳景潤、王元、陸啟鏗等一批優秀的數學家,並形成了中國數學學派,有的人已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日本講學時,因突發心肌梗塞而去世,終年75歲。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自勉的華羅庚,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陳景潤(1933~1966)
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候人。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為家裡孩子多,父親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據。因此,陳景潤一出生便似乎成為父母的累贅,一個自認為是不愛歡迎的人。上學後,由於瘦小體弱,常受人欺負。這種特殊的生活境況,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極為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加上對數學的痴戀,更使他養成了獨來獨往、獨自閉門思考的習慣,因此竟被別人認為是一個 「怪人」。陳景潤畢生後選擇研究數學這條異常艱辛的人生道路,與沈元教授有關。在他那裡,陳景潤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從那裡,陳景潤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畢業於廈門大學,留校在圖書館工作,但始終沒有忘記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數學論文寄給華羅庚教授,華羅庚閱後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實習研究員,從此便有幸在華羅庚的指導下,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1966年5月,一顆耀眼的新星閃爍於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麼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1973年,他發表的著名的"陳氏定理",被譽為篩法的光輝頂點。
對於陳景潤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國數學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譽:他移動了群山!

諾伊曼
諾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諾伊曼出生在一個猶太銀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見的神童。他8歲掌握微積分,12歲讀懂《函數論》。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銀行家馬克斯先生登出一則啟示,願以10倍於一般教師的聘金,為11歲的長子諾伊曼聘請一位家庭教師。盡管這誘人的啟示,曾使許多人怦然心動,但終沒有人敢去教導這樣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歲獲得物理-數學博士之後,開始了多學科的研究,先是數學、力學、物理學,又轉到經濟學、氣象學,而後轉向原子彈工程,最後,又致力於電子計算機的研究。這一切,使他成為不折不扣的科學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數學研究。他在高等數學的許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最卓越的工作 是開辟了數學的一個新分支------對策論。1944年出版了他的傑出著作 《對策論與經濟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作出重要貢獻。戰後 ,運用他的數學才能指導製造大型電子計算機,被人們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㈡ 求數學的故事海報最火資源~高清的最好,謝謝!!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ralbOlRPIW?from=zdSXDGSHB

點擊資源-可查看全部原圖,免費下載,加入相冊不定期更新

內容比較多~我放到相冊中啦,都可以直接下載~求採納。謝謝~

㈢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內容素材大全

很多同學想寫數學相關的手抄報,我整理了一些數學家的人生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最早的女數學家

我國最早的女數學家班昭,字惠班,東漢安陵人(今陝西省咸陽縣人),是班彪的女兒,班固的妹妹。班昭精通數學,漢和帝時奉召入宮,負責教皇後和妃子的天文、數學。公元92年,其兄班固逝世,遺留下了未完成的《漢書》,其中的《文表》、《天文志》等篇就是由班昭親自完成的。大學問家馬融是她的學生,大數學家鄭玄也是她的學生。他們都是「博極群書,兼精算術」的著名學者。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獃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一種概率分布

泊松一生從事數學的教學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共發表論文300多篇。他對積分理論、行星運動理論、熱物理、彈性理論、電磁理論、位勢理論和概率論都有重要貢獻。在數學物理方面,泊松將數學應用於物理學,涉及電,磁,熱,聲,光等許多方面。

泊松在數學上的研究涉及定積分,有限差分理論,偏微分方程,變分法,級數等許多方面。數學史家克萊因指出:「泊松是第一個沿著復平面上的路徑實行積分的人.」 他給出了調和分析中的泊松求和公式。1817年他就對序列收斂的條件就有了正確的認識,在他的書給出詳細的說明。泊松對發散級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把任意函數表示為三角級數和球函數時,他廣泛地使用了發散級數,用發散級數解出過微分方程,並導出了用發散級數作計算怎樣會導致錯誤的例子,建立了「發散級數求積」的理論。他還把許多含有參數的積分化為含參數的冪級數。他關於定積分的一系列論文以及在傅里葉級數方面取得的成果,為後來的狄利克雷和黎曼的研究鋪平了道路。

以上就是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希望對大家寫手抄報有所幫助。

㈣ 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及圖片

數學是我們生活中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本文就來分享一篇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及圖片,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學小報圖片一

四年級數學小報圖片二

四年級數學小報圖片三

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動物中的數學「天才」

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少。

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開。「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結的「八卦」形網,是既復雜又美麗的八角形幾何圖案,人們即使用直尺和圓規也很難畫出像蜘蛛那樣勻稱的圖案。

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這其間也有數學,因為球形使身體的表面積最小,從而散發的熱量也最少。

真正的數學「天才」是珊瑚蟲。珊瑚蟲在自己的身上記下「日歷」,它們每年在自己的體壁上「刻畫」出365條斑紋,顯然是一天「畫」一條。奇怪的是,古生物學業家發現3億5千萬年前的珊瑚蟲每年「畫」出400幅「水彩畫」。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當時地球一天僅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趣味數學小故事

今天,我看一個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這樣:一天,燕子對青蛙說:「咱們比一比誰的數學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題:上個星期一我吃了一隻害蟲,星期二吃了3隻害蟲,以後每天比前一天多吃兩只害蟲,問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蟲?燕子說:」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一共吃了49隻害蟲。

青蛙說:「你考我吧。」燕子說:「上星期一我吃了兩只害蟲,星期二吃了4隻,以後每天比前一天多吃2隻害蟲,問我一個星期……」「吃了56隻害蟲」。燕子沒說完,青蛙已經說了答案。燕子說:「算得這么快!教教我速算的竅門吧」。青蛙讓燕子畫7個圈,然後按第一個圈放一隻害蟲,後面的圈比前一個圈多兩只,它們的順序是1、3、5、7、9、11、13,加起來是49,青蛙在每一個圈外各放一隻害蟲,再用49+7=56。燕子贊青蛙真聰明。

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一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獃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數學符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數學王國里亂糟糟的,沒有任何秩序。0~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中稱王稱霸,而且他們彼此之間總是吹噓自己的本領最大。數字天使看見這種情況很生氣,於是就派「>」、「<」和「=」三個小天使到數學王國,要求他們一定要讓王國變得有秩序起來。

三個小天使來到了數學王國,0~9十兄弟輕蔑地盯著他們,「9」問道:「你們三個是干什麼的?我們的王國不歡迎你們。」

「=」天使笑了笑說:「我們是天使派到你們王國的法官,幫助你們治理好你們的國家。我是『等號』在我兩邊的數字總是相等的;這兩位是『大於號』和『小於號』他們開口朝誰,誰就大,尖尖朝誰,誰就小。」

0~9十兄弟一聽他們是數字天使派來的法官,以及「=」的介紹,都乖乖地服從「>」、「<」和「=」的命令。 從此以後,數學王國越來越強盛,而且有著十分嚴格的秩序,任何人都不會違反。

㈤ 整潔大方的數學手抄報圖片內容

整潔美觀的數學手抄報

數學手抄報內容:中西方數學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幾何學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形成了運用代數解決幾何問題的解析幾何學說。

16世紀末以後,西方幾何學陸續傳入中國,與我國古代算術相結合,使中國數學研究出現一個中西融合貫通的局面;鴉片戰爭以後,近代數學開始傳入中國,中國數學便轉入一個以學習古代算術,幾何學以及西方現代數學為主的時期。

1582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中國,1607年以後,他先後與徐光啟翻譯了《幾何原本》前六卷、《測量法義》一卷,與李之藻編譯《圜容較義》和《同文算指》。1629年,徐光啟被禮部任命督修歷法,在他主持下,編譯《崇禎歷書》137卷。《崇禎歷書》主要是介紹歐洲天文學家第谷的地心說。作為這一學說的數學基礎,希臘的幾何學,歐洲玉山若乾的三角學,以及納皮爾算籌、伽利略比例規等計算工具也同時介紹進來。

在傳入的西方數學中,影響最大的是《幾何原本》。《幾何原本》是中國第一部數學翻譯著作,絕大部分數學名詞都是首創,其中許多至今仍在沿用。徐光啟認為對它“不必疑”、“不必改”,“舉世無一人不當學”。《幾何原本》是明清兩代數學家必讀的數學書,對他們的研究工作頗有影響。

清初學者研究中西數學有心得而著書傳世的很多,影響較大的有王錫闡《圖解》、梅文鼎《梅氏叢書輯要》(其中數學著作13種共40卷)、年希堯《視學》等。梅文鼎是集中西數學之大成者。他對傳統數學中的線性方程組解法、勾股形解法和高次冪求正根方法等方面進行整理和研究,使瀕於枯萎的明代數學出現了生機。年希堯的《視學》是中國第一部介紹西方透視學的著作。

清康熙皇帝十分重視西方科學,他除了親自學習天文數學外,還培養了一些人才和翻譯了一些著作。雍正即位以後,對外閉關自守,導致西方科學停止輸入中國,對內實行高壓政策,致使一般學者既不能接觸西方數學,又不敢過問經世致用之學,因而埋頭於究治古籍。乾嘉年間逐漸形成一個以考據學為主的乾嘉學派。

隨著《算經十書》與宋元數學著作的收集與注釋,出現了一個研究傳統數學的'高潮。其中能突破舊有框框並有發明創造的有焦循、汪萊、李銳、李善蘭等。他們的工作,和宋元時代的代數學比較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和西方代數學比較,在時間上晚了一些,但這些成果是在沒有受到西方近代數學的影響下獨立得到的。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近代數學開始傳入中國。首先是英人在上海設立墨海書館,介紹西方數學。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曾國藩、李鴻章等官僚集團開展“洋務運動”,也主張介紹和學習西方數學,組織翻譯了一批近代數學著作。在這些譯著中,創造了許多數學名詞和術語,至今還在應用,但所用數學符號一般已被淘汰了。戊戌變法以後,各地興辦新法學校,上述一些著作便成為主要教科書。

在翻譯西方數學著作的同時,中國學者也進行一些研究,寫出一些著作,較重要的有李善蘭的《尖錐變法解》、《考數根法》;夏彎翔的《洞方術圖解》、《致曲術》、《致曲圖解》等等,都是會通中西學術思想的研究成果。

由於輸入的近代數學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加上清末統治者十分腐敗,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沖擊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掠奪下,焦頭爛額,無暇顧及數學研究。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中國近代數學的研究才真正開始。

數學手抄報資料:趣味數學電影

維度:數學漫步

Dimensions: A Walk Through Mathematics

豆瓣評分:9.3

網友評論:和四維空間的一次完美邂逅。

這是兩小時長的CG科普電影,講述了許多深奧的數學知識,如4維空間中的正多胞體、復數、分形(fractals)、纖維化理論(fibrations)等等。內容相對晦澀,適合高年級又喜歡燒腦游戲的孩子。

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講述的是四維空間,我們所接觸的世界是三維空間,那麼四維又是怎樣的?我們難以想像。因此這部電影就是用數學的方式帶我們進入四維空間。

數學的故事

The Story of Maths

豆瓣評分:8.9

網友評論:一共4輯,很精緻,講到中國的數學時驚喜了。

這是一部四集紀錄片,以故地重遊加推演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了數學簡史——從四大文明古國到歐美,數學的發展史也是人類文明進程的縮影和經濟發達程度的體現。感覺非常適合給10歲左右的小朋友看,可以激發探究數學世界的興趣。

新星:數學大謎思

Nova:The Great Math Mystery

豆瓣評分:8.8

網友評論:小到花瓣、蝸牛,大到天體,數學無處不在。作為一個數學天分不高,曾極其討厭做題卻不得不靠刷題來提分的數渣,卻深深的為其著迷。

這也是一部可以歸於啟蒙的數學電影,故事性非常強,畫面美膩。影片講述的是用數學的方式建構了整個的宇宙。我們運用數學去理解大自然,理解宇宙的運行規律,它幾乎可以說是是超越一切的語言。

唐老鴨漫遊數學奇境

Donald in Mathmagic Land

豆瓣評分:8.8

網友評論:走進科學的主編可以來學習下

這是一部數學動畫片,看到這個星火君才明白小時後看的動畫片真的了不得,因為這部動畫電影曾提名第3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可見該紀錄片的質量之高。

約翰·納什:偉大的瘋狂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A Brilliant Madness

豆瓣評分:8.8

網友評論:天才和瘋子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就看你身邊的人對於天賦的尊重和對於異類的包容。

約翰·納什,他二十歲成就驚人,三十年中始終瘋癲,五六十歲摘得諾貝爾桂冠。納什將數學當做命理學,他從來都是野心勃勃,他試圖用數學去揭示宇宙的奧秘,人類的命運。

統計的樂趣

The Joy of Stats

豆瓣評分:8.5

網友評論:和邏輯學一樣拍得特別特別的好玩~ 這個教授簡直也是萌的受不了哈哈哈

㈥ 有數學的故事海報最新資源嘛,高清免費謝謝!!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ralbOlRPIW?from=zdSXDGSHB

點擊鏈接-加入相冊-可批量下載/無限存儲,不定期更新

來嘍來嘍!我也超愛這個!!個人收集求採納~希望樓主喜歡!可以加入相冊後續還會更新~

㈦ 數學小報版面設計圖

恩格斯說: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小報可以讓數學變得有趣。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數學小報版面設計圖,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小報版面設計圖

數學 故事 一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 方法 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數學故事二

今天,我看一個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這樣:一天,燕子對青蛙說:「咱們比一比誰的數學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題:上個星期一我吃了一隻害蟲,星期二吃了3隻害蟲,以後每天比前一天多吃兩只害蟲,問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蟲?燕子說:」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一共吃了49隻害蟲。

青蛙說:「你考我吧。」燕子說:「上星期一我吃了兩只害蟲,星期二吃了4隻,以後每天比前一天多吃2隻害蟲,問我一個星期……」「吃了56隻害蟲」。燕子沒說完,青蛙已經說了答案。燕子說:「算得這么快!教教我速算的竅門吧」。青蛙讓燕子畫7個圈,然後按第一個圈放一隻害蟲,後面的圈比前一個圈多兩只,它們的順序是1、3、5、7、9、11、13,加起來是49,青蛙在每一個圈外各放一隻害蟲,再用49+7=56。燕子贊青蛙真聰明。


數學小報版面設計圖相關 文章 :

★ 數學手抄報的版面設計圖大全

★ 數學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簡單又漂亮

★ 數學手抄報版面設計圖欣賞

★ 數學手抄報a4紙圖片

★ 超漂亮的數學手抄報版面設計

★ 數學簡單又漂亮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 簡單又漂亮的數學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 數學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

★ 漂亮的數學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 簡單的初中數學小報版面設計圖

㈧ 數學手抄報內容及圖片

數學手抄報內容及圖片

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數學,比如買菜的幾斤幾兩、日歷上的幾年幾月幾日,還有一些數學的等式都與數學有關。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有關數學手抄報內容及圖片,歡迎大家來閱讀!

數學手抄報圖片
數學手抄報圖片1 【數學手抄報內容】

一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

陳景潤是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數學手抄報圖片2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數學手抄報圖片3

數學的作用: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㈨ 數學家的故事小報!!!!!

一、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
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 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二、數學家陳景潤的小故事
數學家陳景潤邊思考問題邊走路,撞到一棵樹幹上,頭也不抬說:「對不起、對不起。」繼續思考。
三、數學家泰勒斯的小故事
泰勒斯(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來到埃及,人們想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就問他是否能測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法老必須在場.第二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老百姓.秦勒斯來到金字塔前,陽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過一會兒,他就讓人測量他影子的長度,當測量值與他身高完全吻合時,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處作一記號,然後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頂的距離.這樣,他就報出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從「影長等於身長」推到「塔影等於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㈩ 有數學的故事海報最火資源嘛,高清免費謝謝!!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ralbOlRPIW?from=zdSXDGSHB

點擊資源-可查看全部原圖,免費下載,加入相冊不定期更新

樓主康康,我收集了不少。希望被採納~

閱讀全文

與數學故事電影小報圖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長地久電影是講哪個 瀏覽:109
劉德華最新電影拆彈專家2 瀏覽:347
悲劇愛情電影分析 瀏覽:657
天羅地網電影迅雷 瀏覽:301
世界上最最好看的電影排行榜 瀏覽:483
老電影路漫漫主題歌在線收聽 瀏覽:977
一放電影免費 瀏覽:498
電影香魂女資源 瀏覽:63
電影瘋狂的外星人主題曲下載 瀏覽:933
電影成績單分析 瀏覽:974
微電影高校數字藝術作品 瀏覽:324
不能抬頭看天空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743
展廳時間電影 瀏覽:645
文藝電影怎麼剪 瀏覽:923
電商企業微電影 瀏覽:439
兒童犯罪微電影 瀏覽:839
電影山村老屍完整版西瓜視頻 瀏覽:767
世界上第一部雙語字幕的電影 瀏覽:406
2021年中國春節電影票房 瀏覽:7
犯罪微電影劇本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