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是哪一部電影的劇照啊,我以前看過,但是忘了
是2007年的《恐怖星球》(Planet Terror ),《刑房》其中的一部,另一部叫《死亡證據》。
哈哈,我老喜歡這片子了,太搞了!
故事發生在德克薩斯州,搖擺舞娘切莉邊跳搖擺舞邊流淚,她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並准備逃離它。另一邊,附近的軍事基地遭到洗劫,一種生化武器遭到泄露,病毒氣體彌漫出來,附近的人們都變成了僵屍,而切莉得修長惹火的右腿也被僵屍扯了下去。還好,她身邊還有男友艾爾·雷的幫助,她被機送往了附近的醫院進行救治。
在巴羅克醫生和其妻子的醫院內,不斷有感染病毒而求診的居民,其實這些感染者將在半個小時後變為僵屍。切莉被男友雷裝上了假肢,一起逃離了醫院。而在醫院的外面到處都是僵屍,警察們也無力阻擋僵屍的進攻。雷和其他的倖存者匯集到一家燒烤店,組成了一個小的武裝部隊。雷甚至給切莉安上了M4a1機關槍做假肢,於是切莉成為了獵殺僵屍的超級女戰士。最後,雷為了救切莉而犧牲了,切莉則帶著大家逃離了這個充滿僵屍的城市。
② 有關舞蹈的電影有哪些
還有這些
馮小剛新電影《芳華》關於青春的回憶都是舞蹈!主演們身懷舞功!
青春舞蹈電影《舞出我人生6》於2016年12月9日開始在北京和洛杉磯拍攝,中文片名為《舞出我人生之舞所不能》。
法國電影《了不起的菲麗西》該片講述了孤兒院長大的小女孩菲麗西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芭蕾舞者。
再看這兩個電影中的經典舞蹈橋段
電影《低俗小說》酷斃的即興舞蹈
電影《低俗小說》里的搖擺舞you never can tell太經典。一段舞蹈一不小心變成了經典,不會隨著年華老去而讓人遺忘。搖擺舞是一種很美國化的輕松愉快的舞蹈風格,既有快節奏的韻律,又彌漫著慵懶、鬆散的舞步,在當時可謂酷勁十足。
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那段經典探戈
這段視頻描述了弗蘭克在餐廳靠著敏銳的嗅覺發現了這位帶著英國口音的陌生女郎,上前搭訕並邀舞,成就了這段經典的探戈。整段舞蹈雖然沒有那麼多的技巧展示。但是盲人弗蘭克的動作完成的很利落,配合著音樂,每一拍都恰到好處。還有他的自信,優雅,一動一頓都能給人帶來感官的享受。這段舞蹈在技巧上確實不能與專業人員相比,但因為跳的人不同,場景不同,時間不同,所以它成了經典。
③ 有誰看過電影《WALLE》
作為皮克斯首次嘗試的太空科幻片,《WALL-E》將勾畫出一幅前人沒描繪過的全新人類未來圖景,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沒有對話和音樂,只有WALL-E發出的機器聲和反復播放的《你好,多莉》電影里的聲音。這些音效將由曾負責《星球大戰》(Star Wars)和《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的奧斯卡獲獎音效師本·伯特(Ben Burtt)操刀。
一次冒險的嘗試
將一個反傳統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傳統的電影當中,這就是由迪斯尼和皮克斯聯手製作的最新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所遵循的理念,講述了一個與寂寞和孤獨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當人類遺棄了地球之後、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機器人WALL·E。然而,製作這樣一部非常規的科幻影片,卻讓皮克斯承擔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因為WALL·E不僅不會說話,也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明顯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說觀眾只能通過他的行為或發出來的電子聲響,來猜測他到底在想些什麼——這樣的設定,不知道會不會讓觀眾產生一種正在觀看默片的無聊感,不過影片的編劇兼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卻認為,這可以讓整個觀影過程具備更多的潛在樂趣。
早在安德魯·斯坦頓還在製作《海底總動員》的時候,就已經在腦海里初步構思出了《機器人總動員》的故事雛形,但是到了具體搭建結構的這一個步驟,卻花去了非常長的時間,斯坦頓覺得在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製片人之前,應該再豐富一下影片的內容,這樣才能更具有說服力,畢竟他想講述的這個故事,對於任何一家電影公司來說,都是百分之百的風險投資,因為影片中的主角WALL·E就像《星球大戰》系列中的R2-D2一樣,擁有著自己的電子語言——可問題是,咱們聽不懂這種電子語言,斯坦頓說:「對於一部傳統的電影作品來說,這個想法足夠驚世駭俗了,早就已經超出了製片人所能承受的范圍。」作為地球上的最後一個機器人,WALL·E在一種孤獨的環境中獨自清理著垃圾,這種寂寞讓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存在是否合理……這對於一部將受眾群體主要對焦在兒童身上的動畫片來說,無疑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但皮克斯卻堅持認為,他們製作的任何一部動畫片,都沒有什麼特定的觀眾類型,斯坦頓說:「我們從來不假設走進電影院的到底是什麼年齡段的人,我們只確保拍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確實,看看皮克斯公司之前的作品,你就會發現他們所追求的藝術風格的自由化完美地促進了動畫工業的發展,幾乎每一部影片都會拿回來一堆電影獎項或提名,這無疑給他們在自信的天平上增加了更多的砝碼,在特別而又意義非凡的CG動畫領域里獨領風騷……至少從表面上看,《機器人總動員》似乎正在以一種獨有的離奇方式,再一次幫助皮克斯獲得更大范圍的成功,安德魯·斯坦頓說:「這里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在內,都為拍攝這部影片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和壓力,因為我們將故事中的主角WALL·E首先定位成一台機器,其次才是一個角色。」他期待著觀眾能夠在觀景的過程中為WALL·E設計出性格和人物特徵,就像對待自己的寵物一樣。即使沒有任何面部表情和語言做幫襯,我們仍然可以從預告片中窺探一二,切身感受到WALL·E比皮克斯所創造的任何一個動畫角色都更加可愛、更招人喜愛。
皮克斯幾乎每年都會有一部動畫長片上映,每一部都會立刻成為那一年的經典之作,被人爭先效仿,穩坐好萊塢動畫領域的頭把交椅,所以《機器人總動員》從製作之初,就受到了萬眾期待,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成功變成了家常便飯的時候,壓力自然也在成倍地累積,尤其是要拍攝這樣一個風險過大的故事,安德魯·斯坦頓說:「說沒有壓力那是騙人的,只能自己去調整心態……通常情況下,我就把它當成是一年一次的足球聯賽,而我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認真踢球。」
將語言抽象化
如果說WALL·E與《星球大戰》系列中的機器人R2-D2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他的戀人伊芙,在設計上則很大程度借鑒了「蘋果」系列的產品,安德魯·斯坦頓表示:「我們一直用類似的比喻去形容《機器人總動員》的兩個機器人角色——WALL·E是一台臟兮兮的拖拉機,而伊芙則是賓士中的梅賽德斯……所以,伊芙在形象上代表的是電子產品最先進的科技,我們在她身上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平滑、無縫、能夠隱藏所有運動部件的銜接技術。而『蘋果』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品牌之一,出現一些與伊芙相似的形態,屬於沒辦法避免的『共享』,並非有意抄襲。」
製作《機器人總動員》時所面對的最大挑戰,自然是如何在沒有對白的情況下清晰地表述整個故事的發展,安德魯·斯坦頓認為:「首先,我覺得『無對白』這種說法本來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這里始終都有對白貫穿著影片的始終,只是他們使用的是一種你所不知道的語言而已……我希望這里講述的故事具備相應的邏輯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人們確信,這個機器人真的在地球上獨自生活了幾百年的時間了,他擁有獨立的思考體系以及交流方式,雖然我們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但並不代表他就不能表達自己。」
安德魯·斯坦頓的上一部作品《海底總動員》,是從他和兒子的相處模式中獲得的創作靈感,沒想到隨後他就拿出了這個與人類生活沒有一點相乾的科幻故事……其實斯坦頓一直秉承著一個信念,那就是電影不僅僅來源於生活,還與浩渺的宇宙有關,他說:「不同的作品,擁有不同的支撐,《機器人總動員》中所講述的關於一個機器人孤獨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故事,則有點像『魯賓遜漂流記』中所突出的環境氛圍。我還記得和我製片人彼特·道格特曾就這個想法爭論了好長一段時間,即使到了飯桌上也沒有停歇過,最終,我們一致認為,影片中應該出現的是一個真正的機器人,而不是那種過於擬人化的實體——說實話,這個決定著時讓我們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
另外,《機器人總動員》還首開皮克斯作品的先河,在內容里加進了一段由真人出演的電影膠片,安德魯·斯坦頓解釋道:「這種做法完全出於非常符合邏輯、經過了精細地計算的結果,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我要為影片加入一段與音樂有關的片斷,內容則是從一部真人電影中節選出來的。好在這部影片所展現的人類的未來,本來就是一種有點奢華的進化,所以我們並不擔心,在影片中穿插真人畫面,會不會有突兀的感覺……而這部分內容的出處,就是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
至於為什麼在眾多歌舞片中獨獨選中了《你好,多莉!》,原因遠沒有外界猜測得那般復雜,安德魯·斯坦頓表示:「估計這樣的回答要令好奇心重的人大失所望了,這樣的選擇確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只因為《你好,多莉!》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所以當《機器人總動員》需要被安插進一段真實的電影片斷時,我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它……我相信這可能是我一生中產生的最古怪的想法了,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實影片中的WALL·E在音樂品味方面簡直可以用糟糕透頂來形容,雖然他的內心是非常浪漫的,可是他沒有足夠的信息去辨別旋律的好壞。《海底總動員》正式公映那會兒,《機器人總動員》早就已經進入製作流程了,尤其是開頭部分,幾乎接近於完工的狀態了。我還記得我特別為影片安排了差不多30秒鍾的擺舞音樂場景,然而與《海底總動員》在同一年上映的一部法國動畫片《瘋狂約會美麗都》卻打亂了我的計劃。當然,我很喜歡這部作品,可不幸的是,它也使用了搖擺舞場景,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或抄襲之嫌,我只好忍痛去掉了那30秒已經做好的音樂片斷。」
為了能夠從科幻當中捕捉到強有力的現實主義,安德魯·斯坦頓以及和他一起製作影片的工作人員,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斯坦頓說:「《機器人總動員》是繼《怪獸電力公司》之後製作工序最為繁雜的一部作品,從《玩具總動員》開始,我們就已經建立了動畫領域的一個電影流派,然而會有這樣的結果,並非因為我們是那類知識淵博、很有見識的電影人,而是採用了一種『蠢人有笨招』的土方法,有的時候同一樣東西不得不嘗試幾千遍甚至幾萬遍,然後再找出其中最完美的方式。我們的進步,來源於不停地學習和努力,比如說,在製作《海底總動員》的時候,我對於攝影還不甚了解,所以我們特別請來了著名攝影師羅傑·迪根斯,就攝影技術給我們辦了一個速成班……知識,就是在不斷地學習當中積累起來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製作的雖然是動畫作品,可給人的感覺卻好像真的是由攝像機拍攝出來的,從角度到燈光都非常地講究
④ 歐美舞蹈電影 男主是耳聾的老師,教女主跳舞,最後參加比賽,兩人跳舞最後女主表白結果男主聽見了
Love N'Dancens是一部2009年的電影,講的是一對參加搖擺舞世界比賽的夫婦。這部電影由 Robert Iscove執導,並由 Amy Smart, Tom Malloy和 Billy Zane主演。
⑤ 美國電影 男主角耳聾或者聽力不好 跳舞的。
Love
N'Dancens是一部2009年的電影,講的是一對參加搖擺舞世界比賽的夫婦。這部電影由 Robert
Iscove執導,並由 Amy
Smart, Tom
Malloy和 Billy
Zane主演。
⑥ 美國電影 男主角耳聾或者聽力不好 跳舞的。
Love N'Dancens是一部2009年的電影,講的是一對參加搖擺舞世界比賽的夫婦。這部電影由Robert Iscove執導,並由Amy Smart,Tom Malloy和Billy Zane主演。
⑦ 《愛樂之城》有多好看該電影為何能讓很多人看到流淚
⑧ 如何評價電影《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影片以一個極具野心的大堵車+長鏡頭開場,隨後司機們紛紛下車開始歡快起舞,為影片奠定了整體基調。以「冬-春-夏-秋-冬」為界分成五個段落,雖然故事只是簡單的「男孩遇見女孩,他們相愛了」常用套路,但在擁有超強控制力查澤雷的執導下,融合了爵士樂、搖擺舞,甚至是超現實的元素,都讓歌舞片這個日漸沒落的電影類型重新煥發了生機。其中男女主演的幾段舞蹈都美好得不可方物,而導演對於影片的掌控能力,也著實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