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一部講守衛要塞的電影

一部講守衛要塞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23 02:22:50

『壹』 決戰要塞的影片評價

英雄最少年,《決戰要塞》區別於《集結號》
戰爭片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那種隱藏的英雄情懷,但是《決戰要塞》中並沒有一位獨當一面的英雄形象,反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少年號角兵。小男孩阿基莫夫,只會吹號角平時都未拿過槍的一個少年,在敵人來襲之時,卻擔當起「信鴿」的職責。穿越滿是屍體的廢墟,躲過敵人的密集圍剿線,甚至離開奄奄一息的好友阿尼亞,因為他說「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有命令在身,我必須把命令帶到」。
在戰爭中,「信鴿」一條線是代表著戰士們浴血奮戰的信仰和勇氣,而「親情」也是很重要的一條線,代表著戰爭下被血洗的人民的傷與痛,血與淚。而正是這種戰爭的殘酷與感情的悲痛對比,讓小少年阿基莫夫升華為一種情懷,一個英雄。
反差最大——城市變廢墟,人群變堆屍
由於《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這部電影發生的地點是在蘇聯邊境的一座城市,所以,不同於以往的戰爭片一開始就進入戰場,該片在一開始時,著重強調城市中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溫馨而簡單。公園里正在舉行聯歡舞會、軍樂隊演奏者歡快的舞曲,聚餐、唱歌、照相等等,平靜祥和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飛機轟炸打破。 手無寸鐵的人群在炮火的攻擊下盲目亂竄,城門前的屍體堆積成山;完整無缺的建築,被坦克、飛機炸成一片廢墟;清澈的河流,被無數屍體的鮮血染紅。生與死,只在一瞬之間。
最真實——真「槍」實「炮」

別小看《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的飛機和坦克,據片方透露,導演「興師動眾」請出博物館的「老兵」——曾在戰爭中服役的坦克和蘇軍的36 毫米反坦克炮,以及 Bf109 戰斗機和Ju87 「斯圖卡」俯沖轟炸機來還原空襲、爆炸、槍戰的真實場景,電影總成本高達4 億歐元。這種刺激和緊張雖然沒有現代高科技來得爽快,可是類似「歷史教科書」的電影,將帶領觀眾「穿越」回70 年前,反而更有一種懷舊和歷史的厚重感。
最真實的不僅僅是電影中的真「槍」實「炮」,更是電影的故事。電影容易讓觀眾產生要塞「易攻」的錯覺,實際上,布列斯特一戰歷經一年之久。電影也是改編自戰役中戰士們的親身經歷。故事中讓人印象最深刻地莫過於,在已經失守的布列斯特要塞的地道里堅持戰斗一年多的最後一名蘇軍戰士,被德國人發現時,他被德國人從地穴中押出來刺眼的陽光讓他幾乎失明。面對德國將軍的審問,他的回答是: 「將軍,您知道一俄里有多遠了吧?」足見戰爭之激烈,將士之堅定。

『貳』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的影片評價

1941年6月25日,位於白俄羅斯和波蘭交界的布格河東岸:鳥兒在歌唱、軍樂隊演奏著歡快的樂曲,公園里正舉行聯歡的舞會,祥和中,人們談情說愛,追逐嬉戲,各自享受恬靜、幸福的時光……突然,飛機的俯沖掃射伴著鋪天蓋地的炮擊撕裂了低沉的天空,爆炸的氣浪和飛起來的塵埃瓦礫將驚恐的人們推倒、掩埋……(事實上是6月22日凌晨三點時德軍發動進攻的,當時人們還在睡覺)
這就是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最初的經典而殘酷的戰役改編成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的開場。
布列斯特要塞是連接華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成群的坦克和裝備精良的德軍圍攻中,8000名英勇的蘇維埃紅軍在武器短缺、建制混雜、犧牲巨大的情形下,堅守信念、捍衛祖國,以血肉之軀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達三十天直至全部陣亡。
戰斗中,團長和政委身先士卒,在反擊中沉著指揮,鼓舞驚慌中的士兵燃起鬥志,將不同建制的士兵拼成戰斗團隊,頑強防禦要塞陣地;另一側,德軍一隊人突入要塞,在搜索前進中與紅軍中尉率領的邊防軍遭遇,紅軍戰士們或是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或是舞著工兵鍬、鐵棒甚至菜刀與德軍展開白刃肉搏混戰,刀槍不全的蘇軍憑借大無畏精神殺得德軍死傷遍地、落荒而逃。
導演亞力山大·考特以紅軍小學員的視角,向觀眾呈現了這場蘇德戰爭史上交戰時間之長、紅軍戰士之勇敢頑強、戰斗場面之為「慘烈悲壯」的真實場景!在烘托宏大主題內涵的同時,激戰場面扣人心弦,空襲、爆炸、火炮、坦克重機槍、火焰噴射器,加之大量煙火、音效、特技的運用,戰爭大片所包含的元素精彩呈現,視聽效果空前震撼!
英雄最少年,《決戰要塞》區別於《集結號》
戰爭片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那種隱藏的英雄情懷,但是《決戰要塞》中並沒有一位獨當一面的英雄形象,反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少年號角兵。小男孩阿基莫夫,只會吹號角平時都未拿過槍的一個少年,在敵人來襲之時,卻擔當起「信鴿」的職責。穿越滿是屍體的廢墟,躲過敵人的密集圍剿線,甚至離開奄奄一息的好友阿尼亞,因為他說「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有命令在身,我必須把命令帶到」。
在戰爭中,「信鴿」一條線是代表著戰士們浴血奮戰的信仰和勇氣,而「親情」也是很重要的一條線,代表著戰爭下被血洗的人民的傷與痛,血與淚。而正是這種戰爭的殘酷與感情的悲痛對比,讓小少年阿基莫夫升華為一種情懷,一個英雄。
反差最大——城市變廢墟,人群變堆屍
由於《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這部電影發生的地點是在蘇聯邊境的一座城市,所以,不同於以往的戰爭片一開始就進入戰場,該片在一開始時,著重強調城市中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溫馨而簡單。公園里正在舉行聯歡舞會、軍樂隊演奏者歡快的舞曲,聚餐、唱歌、照相等等,平靜祥和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飛機轟炸打破。 手無寸鐵的人群在炮火的攻擊下盲目亂竄,城門前的屍體堆積成山;完整無缺的建築,被坦克、飛機炸成一片廢墟;清澈的河流,被無數屍體的鮮血染紅。生與死,只在一瞬之間。
最真實——真「槍」實「炮」
別小看《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的飛機和坦克,據片方透露,導演「興師動眾」請出博物館的「老兵」——曾在戰爭中服役的坦克和蘇軍的36 毫米反坦克炮,以及 Bf109 戰斗機和Ju87 「斯圖卡」俯沖轟炸機來還原空襲、爆炸、槍戰的真實場景,電影總成本高達4 億歐元。這種刺激和緊張雖然沒有現代高科技來得爽快,可是類似「歷史教科書」的電影,將帶領觀眾「穿越」回70 年前,反而更有一種懷舊和歷史的厚重感。
最真實的不僅僅是電影中的真「槍」實「炮」,更是電影的故事。電影容易讓觀眾產生要塞「易攻」的錯覺,實際上,布列斯特一戰歷經一年之久。電影也是改編自戰役中戰士們的親身經歷。故事中讓人印象最深刻地莫過於,在已經失守的布列斯特要塞的地道里堅持戰斗一年多的最後一名蘇軍戰士,被德國人發現時,他被德國人從地穴中押出來刺眼的陽光讓他幾乎失明。面對德國將軍的審問,他的回答是: 「將軍,您知道一俄里有多遠了吧?」足見戰爭之激烈,將士之堅定。

『叄』 一部二戰蘇德戰爭初期的電影,講的是德軍突襲一個要塞,然後蘇軍守軍抵抗,最後突圍失敗全軍陣亡,只有一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裡面的要塞指的是「布列斯特要塞」位於現在的白俄羅斯境內,是當時蘇聯邊境的第一道防線,納粹德國發動閃擊戰時,這里最先受到攻擊。另有一部《兵臨城下》描寫的是蘇聯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戰場上的故事。

『肆』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與兵臨城下的關系

貌似么有什麼關系。《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又叫《布列斯特要塞》,一部俄羅斯電影,俄文名《Brestskaya krepost》, 英文名《The Brest Fortress》,直譯就是《布列斯特要塞》,只是其中一種譯名剛好是《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而已;《兵臨城下》原名《Enemy at the Gates》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兵臨城下",直譯。兩部電影的相同之處是都是二戰電影,主戰場都是蘇德戰場,但其中《兵臨城下》是狙擊題材,而且原音是英語;《兵臨場下之決戰要塞》是要塞守衛題材,原音是俄語。個人感覺兩部都是蠻棒的電影,雖然貌似《兵臨場下》更容易受煽動觀眾。

『伍』 一部早期國外要塞防禦電影十幾個人對抗上千人,敵人用火燒豬攻擊塔地基,使主塔倒塌,危急時刻援軍趕到求名

《鐵甲戰士》
危急時刻是法國軍隊趕到了

『陸』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觀感

兩周前的一個晚上看過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之後,便想寫點兒東西,由於忙,耽擱了,今晚終於有時間寫寫了。

以前看過一部精彩的電影《兵臨城下》,講述的是狙擊手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的傳奇故事。(瓦西里·扎伊采夫上尉是二戰時期蘇聯陸軍的一位著名狙擊手,因在1942年11月10日至12月17日之間共擊斃225名軸心國士兵與軍官,一戰成名;二戰期間共擊斃德軍400名;由他培訓的狙擊手共斃敵約一萬名;戰後他被提升為陸軍少將。)

所以當兩周前看到《兵臨城下》四個字的時候,我不自禁地打開影片看了下去。

影片開始時和《珍珠港》的情節有些類似,都是大戰之前的安寧祥和場面。

鳥兒在歌唱,軍樂隊演奏著歡快的樂曲,公園里正舉行聯歡舞會,祥和中,人們談情說愛,追逐嬉戲,各自享受恬靜、幸福的時光……

布列斯特要塞是連接華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要塞里的人們不相信戰爭會來得那麼快,要塞里的軍隊配置得如「一盤散沙」,即使有過豐富戰爭經驗的老兵強烈向有關部門提醒,但有關部門仍舊不重視。

戰爭從一天夜裡開始,穿著蘇聯軍服、說著俄語的德軍偷襲到要塞裡面,打破了要塞的寧靜。

1941年6月22日早晨,蘇德戰爭正式開始。

閃電戰的德軍迅速將凌亂的蘇聯軍隊包圍,並對他們展開了大屠殺。

雖然也有戰爭初臨時的慌張,但亂了陣腳的人們被幾個得力的軍官迅速組織起來。

在成群的坦克和裝備精良的德軍圍攻中,八千名英勇的蘇聯紅軍在武器短缺、建制混亂、犧牲巨大的情形下,堅守信念、捍衛祖國,以血肉之軀、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達三十天,直至全部陣亡。

在已經失守的布列斯特要塞的地道里堅持戰斗一年多的最後一名蘇軍戰士,當他被德軍士兵從地穴中押出來時,刺眼的陽光讓他幾乎失明。

面對德國將軍的審問,他的回答是:「將軍,現在您知道一俄里有多遠了吧?」(戰前德軍宣稱這個距蘇德邊境僅一俄里的要塞一個沖鋒就能拿下)

電影里的蘇軍戰士有勇有謀:政委為救出人質,舉手投降,向橋上的眾人質和押解人質的德軍走去,然後在一霎那間雙手示意全體人質卧倒,然後由身後機槍手向德軍掃射、最終救出人質的英雄行為,堪為經典。

列兵檢查列寧證件的故事在影片中也有體現:激烈戰斗中,德軍間諜混入蘇軍部隊,要求蘇軍撤離戰場;蘇軍戰士不畏他是高級軍官, 執意要看他的衣服扣子形狀以及戰靴釘是圓釘還是方釘的行為,顯出了一支軍隊在平日里養成的優良軍事素養。

影片不僅關注大局、大人物,也關注小人物。

電影開始時的一對尚在戀愛中的情侶在戰爭爆發前的夜裡,「同居」在了一起。

天亮時卻被戰爭硬生生地分裂,女友讓德軍抓走並受欺凌,男友雖親見卻不能有所為,最終男友被戰爭折磨到麻木,在為德軍撿拾軍章中拉響了手榴彈,和幾個德軍同歸於盡後躺在了女友的屍體邊。

那一聲手榴彈響,直讓人唏噓不已。

在俄羅斯民族裡,鮮能見到背叛者。

……  

『柒』 求一部美國老電影,要塞什麼的

最後的城堡(The Last Castle)
夢工場(DreamWorks SKG, USA)2001年出品
主演:
羅伯特-
(Robert Redford)
詹姆斯-甘多弗尼(James Gandolfini)
馬克-魯
(Mark Ruffalo)
德爾羅伊-林多(Delroy Lindo)
小克里夫-
(Clifton Collins Jr.)
導演:羅德-盧瑞(Rod Lurie)
劇情:埃爾文將軍曾經參加過
並因出色的軍事戰略才能而顯赫一時三星將領,因為一項錯誤的指控被
扒掉了軍銜,投入守衛極為森嚴的軍事監獄。
監獄的
溫特
素以嚴酷的鐵腕政策而著稱,起初,埃爾文對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
頗為崇敬,但在埃爾文表達出他對

的不滿之後,這種崇敬就演變成了一種敵意和仇視。埃爾文與腐敗的
開始了公開的對峙,日趨激烈的對峙最終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越獄行動:埃爾文指揮著自己招募起來的「
」——1200多名獄友,掀起了推翻典獄長統治的大戰。
一群曾被宣判為「再也不是軍人」的囚犯,在監獄里,要證明自己依然能像勇敢的士兵那樣戰斗。所以,這場越獄行動不僅關繫到他們的自由,更與他們曾視為生命的榮譽息息相關。

『捌』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的介紹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是由亞歷山大·科特執導,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的一部戰爭電影。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上映。影片講述了蘇德戰爭爆發,靠近波蘭邊境的白俄羅斯小城布列斯特要塞最先遭受德軍炮火突襲,但守衛部隊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的故事。

『玖』 求這部電影名字,是蘇德戰爭的,記得蘇聯好像都用上了板凳

這部電影是《決戰要塞》。


以下是《決戰要塞》的相關介紹:

《決戰要塞》是由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科特執導拍攝的戰爭電影,由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該片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俄羅斯作家謝爾蓋謝爾蓋的小說《布列斯特要塞》,講述二戰歷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戰役。

反映蘇德戰爭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冷靜的視角再現了戰爭中幾個小人物的特寫畫面,以此來回顧戰爭之殤,提醒人們珍惜幸福生活、和平年代。 逼真細節戳中觀眾淚點。

在影片《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導演亞歷山大·科特,以幾個小人物輪流作為主角從微觀切入反映真正的慘烈。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決戰要塞》

『拾』 外國電影守護要塞最後要求向自己開炮是哪部電影

《斯大林格勒》。

導演:費奧多爾·邦達爾丘克
編劇:謝爾蓋·斯涅日金/伊里亞·蒂爾金
主演:彼得·費奧多羅夫/托馬斯·克萊舒曼/瑪麗亞·斯莫爾尼科娃/亞娜·斯圖季琳娜/德米特里·雷先科夫/阿列克謝·巴拉巴什/安德烈·斯莫利亞科夫/小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類型:動作/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俄羅斯
語言:俄語 / 德語
上映日期:2013-10-31(中國大陸)/2013-10-10(俄羅斯)

閱讀全文

與一部講守衛要塞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可放映機怎麼拷貝電影 瀏覽:394
電影中金剛是怎麼來到世界的 瀏覽:750
每當盛夏時電影片段 瀏覽:668
拆彈專家2電影西瓜搶先版 瀏覽:999
父子迅雷電影下載 瀏覽:629
電影優美勵志句子圖片大全 瀏覽:702
化語電影三大獎有哪些 瀏覽:91
萬達電影小程序兌換券怎麼用 瀏覽:579
神馬電影白天 瀏覽:392
陳奕迅的電影完整版視頻 瀏覽:154
蟲蟲總動員2電影西瓜 瀏覽:887
電影暗流迅雷下載 瀏覽:885
奧林匹亞2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55
迅雷成人版電影下載 瀏覽:432
戀韓國微電影 瀏覽:901
北京你早電影天堂 瀏覽:407
超大尺度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51
一線醫護人員榜樣的力量微電影 瀏覽:345
怎麼郵政賣電影院 瀏覽:259
網路電視的電影不能看怎麼辦 瀏覽:311